食品科技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5 11:46: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食品科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食品专业英语语言学研究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知识、信息、科技的交换日益频繁,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已成为众多高校工科专业类学生的基本技能。食品专业英语作为满足食品专业类学生专门用途的一门语言越来越得以重视,熟练掌握专业英语有助于学生阅读和撰写英语食品科技论文,获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实现专业学习与国际科研的接轨。语言学作为研究人类语言的一门学科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范围涉及语法、词法、句法、语音、运用等,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语言学理论的掌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基础与学习能力,语言学理论逐渐成为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性理论。长期以来,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存在着教材内容过于深奥,教学方式死板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使当前大学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难以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因此,研究语言学习策略和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用较短时间掌握语言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成绩,已成为其教学首要面对的难题。在这一时代需求下,陈忠军创新以往专业英语的撰写模式,顺应新形势对食品从业人员专业英语能力的要求而编写了《食品专业英语》(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年6月版)。从编撰过程和内容体系来看,该书有以下三个优点:
继承性与创新性并重,体系完整严谨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该书的一大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专业英语同中国社会的联系愈发紧密,作者在已有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继承性创新,力求展现食品专业英语的继承性与时代性,使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适应于时展的需求。在此之前,食品专业英语类教材主要有《食品专业英语(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2月版)、《食品科学与工程英语—(第二版)》(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版)、《食品专业英语》(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版)等,从不同的侧重点对食品专业英语进行了编撰,一定程度上为之后的学者编写同类教材提供了借鉴意义。作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主编《食品专业英语》(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年6月版),该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作者主要介绍了食品科技论文的特点、食品科技论文的结构以及食品科技论文的翻译写作方法,使学生明晰了食品科技论文的特点,把握了食品科技论文的翻译和写作方法。第二章到第六章,作者选取了国外原版资料,详细介绍了与食品相关的概念和热点问题,帮助学生熟悉相关专业术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食品专业英语文献的能力,培养撰写英语食品科技论文的能力,为学生获取新的科研技术,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在沿袭之前编撰体系的基础上,作者也同样注重创新,课文内容紧跟时展,展现国际科研新成果,各章文后均有生词、注释、阅读材料和相应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词汇量和专业知识,附录包含大量食品专业词汇、国内外主要数据库、学术机构、大学网址等,方便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和研究。从该书的成书过程来看,作者集思广益,力求体系的完整与严谨。中国林业出版社通过组织协调,借鉴了众多大学的专业英语教学经验,组织了数十名来自不同院校的专业教学人员,据其所长分别编写不同的章节,并将其统一在同一系统之下,力求论述的严谨性与清晰性。例如,在该书第二章食品化学及食品营养中,方海田、郑煜焱首先选取了“Carbohydrates”“ProteinandAminoAcid”、“Lipids”、“VitaminsandMinerals”、“FoodNutritionandMalnutrition”5篇国际原版资料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分析出食品领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血脂、维生素和矿物质、食品营养和营养不良等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在每篇课文之后设置“NewWords”、“Notes”两个模块。紧跟课文内容摘取三篇阅读材料以供学生课后阅读并安排相应的习题练习,拓展学生视野与能力。此后第三章到第六章均采用此种写作模式,在充分展现不同章节特点的同时,将其统一在一种写作模式系统下,体现出该书的严谨性与体系性。
理论促进实践教学,内容全面丰富
食品专业英语既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学科,又与其他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研究。该书以独特的视角构建了语言学维度下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作者将语言学理论运用到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新颖的审视、客观独特的分析。例如,在第一章食品科技论文翻译与写作中,作者细致地分析了单词、词组、短语、语句与篇章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总结出长句翻译的顺译法、倒译法、分译法及综合法,为学生掌握翻译技巧、提升翻译水平提供了有益借鉴。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引领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食品类专业英语课堂以讲授文献内容和专业词汇为主的特点,兼顾写译的教学体系设置,注重语言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强调知识输入与技能输出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熟练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语言学习是有机的整体,语言能力的培养应当具有全面性,食品专业英语课堂应当将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相融合,把食品科技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专业英语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时代对学生培养的要求。该书并未单纯停留于理论的介绍,作者在每篇文献之后都列举了典型例句,编排了一些可操作性与探究性的学习话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后讨论性习题,利于学生自我检查和巩固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学生当前水平有针对地使用这些材料和习题;作者将语言理论运用于语言事实,通过大量新的、紧跟国际前沿的专业语料,以语言实例反证语言理论,避免了抽象笼统的概念灌输,充分体现食品专业英语的实用性、适用性与趣味性;作者还在课堂讨论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语言学习方法的诠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还必须熟悉语言学理论知识,运用理论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程序的合理化,学生也只有把握了语言学规律,才能更好地深化其知识体系。
建立初始“语料库”框架,实用价值突出
食品科学学科建设思考与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食品领域科技发展迅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工业的进步和营养健康的需求推动了食品学科的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科研单位在食品学科建设上已形成具有明显特色、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队伍。文章将从食品学科发展历史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流食品学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一流食品学科;历史发展;存在问题;建议对策
我国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2017年产值11.4万亿,占全国GDP的9%,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2%,拉动全国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年,我国的食品消费将增长50%,价值超过7万亿元。食品学科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紧密围绕加工与贮运、营养与健康、质量与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现代食品制造关键技术,以食用农产品中的营养物质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培养食品学科高层次人才,为食品工业、大健康产业提供科学理论与技术支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肩负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发展的任务,“十三五”期间在食品科学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学科评估整体水平在全国80个参评高校中排名第八,在科研单位中排名第一。因此,在产业发展形势好的背景下,研究农业科研院所一流食品科学学科建设的对策与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食品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1食品学科起步阶段。中国食品学科始建于20世纪初的三江师范学堂(现南京大学)的农产与制造学科和吴淞水产学校(现上海水产大学)的水产制造学科,正式建立于20世纪40年代[2]。以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10多个院校均在那个时期一一设立了食品相关系科与专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中国轻工业部、粮食部、商业部等部委相继建立了一批涉及食品学科专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如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现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现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郑州粮食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等。20世纪80年代,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部属的部分农业高等院校如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3所农业院校,在农学、园艺学、畜牧兽医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组建了食品科学系和食品专业,为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学科、教育和人才基础。1.2食品学科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将农产品加工列入第十个五年计划,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各省、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也相继成立了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加上起步阶段建立的科研院所、高校,逐步配套形成了国家、部门、行业多层级、较为完善的食品学科体系[3]。截止2018年底,我国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350余家,其中235所高校设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博士点高校24所、硕士点高校100余所,食品学科年招生人数超过1万人,较2000年增长了1倍以上。通过“九五”至“十三五”连续的学科建设,造就了一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院士、杰青、优青、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如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君石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吴清平院士以及2019年度新当选的江南大学陈卫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培武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院士等,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食品科技创新队伍,为食品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2食品学科现阶段发展的主要问题
粮油食品英语翻译教学策略分析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对翻译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粮油食品作为我国重要的进出品商品,逐步实现着与国际市场的无缝对接,这就对粮油食品专业英语翻译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明确粮油食品专业英语翻译的特点、标准与技巧,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粮油食品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夯实基础。《粮油食品科技英语》(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第1版)由王海修、王俊国两位主编,是“高等院校试用教材”。该书选编国外粮油食品科技的原版专业书刊文章60篇,内容涉及了粮油品质分析、粮食储藏及机械设备等多个方面。通览全书,共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导向明确,突出了粮油食品英语的专业性及科学性
粮油食品专业英语作为粮油食品领域国际贸易、技术交流的语言交流工具,是粮油食品专业学习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粮油食品专业英语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涉及了化学、食品加工、品质分析等众多内容。要翻译粮油食品英语专业文献,必须深入了解、掌握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文献翻译。全书有3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分成TextA和TextB两个大类,内容包括粮油品质分析及检验、食品营养与监测、粮油加工、生物工程等内容,既能反映粮食工程、食品工程、饲料工程及油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术,又能涵盖方便食品、饮料及烘烤等方面的基本内容,突出了粮油食品英语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同时,粮油食品英语与一般的通用英语不同,无论是词汇、句子还是文体结构等都有着自身的专业特点。比如,粮油食品英语文献中有大量的粮油食品专业词汇,阅读难度明显较大。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粮油食品英语的词汇及表述特点,编者所选文章均为专业文献,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粮油食品专业英语的特点,有效提高学生与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专业英语、阅读粮油食品专业英语书籍及刊物的能力。另外,编者在编排形式上也着力不少,相关专业及相近学科内容构成一个单元,便于教学和自学。另外,在课后附有两种阅读理解练习,既可供课堂教学使用,也可供读者自行复习。
二、针对性强,夯实粮油食品英语翻译教学的基础
粮油食品专业英语翻译时较易出现如下情况:能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与意思,但却不知如何翻译;英译汉、汉译英时总感觉词汇量不足;翻译时觉得得心应手,翻译完却觉得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英语翻译教学层面来看,这些都属于翻译能力不足、翻译技巧不强。该书虽未全面涉及英语翻译教学,但是认真阅读全书却能够发现编者对粮油食品英语翻译能力提升所用的心思:其一,讲究理论联系实际,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粮油食品英语专业文献,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与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书中附有相应的阅读理解,帮助加强理解、巩固知识;其二,提供了大量的粮油食品专业英语词汇,引导学生加大词汇量,从而在掌握翻译技巧的同时记忆词汇,夯实翻译基础。同时,书中除了附有词汇表外,还附有英语前缀、词根、后缀示例表,以方便读者在阅读和翻译时使用。
三、方法具体,注重粮油食品英语翻译技巧的培养
特色旅游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充分展示我区防风固沙中取得的成果,推出以沙漠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丰富凉州旅游内涵,为“会节”增添浓郁的喜庆气氛。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活动时间
7月29日上午8:00时至晚8:00时,时间为一天。
三、活动线路
市区──百塔寺──天梯山石窟──黄羊绿色食品科技园区──莫高葡萄长廊──红水河东岸(长城饮食文化活动地点,午餐)──腾格里沙漠(沙海特色文化游活动地点)──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产业室──沙漠公园(晚餐)。
关于辟建工业园区的汇报
关于辟建工业园区的汇报
新的县委、县政府班子组成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使**的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但横向比,我们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都与发达市(县)区相差甚远,其根本原因,就是工业经济发展滞后。那些曾风光一时的“小明星企业”在历经辉煌、滑坡、倒闭和盘活、启动之后,目前看已难以发挥出牵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年初召开的县委十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以发展园区经济为牵动,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运行质量。下面,将我县辟建工业园区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础条件
经过多年的推进,目前我县已经具备实施产业升级,规模建设木材、建材、食品科技加工基地和物流产业的基本条件。一是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县内年产优质木材((*万立方米,集散量近百万立方米,还有大量的木材三剩物可供利用。((玄武岩、八一建兴红、玉冰花等多种优质石材储量超过1亿立方米,页岩资源储量近千万吨。有效运输半径内年可产水稻、大豆分别达50万吨和100万吨,还有大量绿色山畜产品和丰富的其它农副产品资源。二是主导产业框架已经形成。木材产业,有从圆木到木材成品的各类加工企业201户,精加工业户达到35户;石材产业,有东大石材公司等6户生产加工企业;食品产业,有食品公司、酱菜厂、森林产品公司等10多户企业。三是招商和项目工作态势良好。通过几年来的广泛宣传,全力推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已经引进项目354个,引资到位10.5亿元,尤其是形成了很旺的“人气”,为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奠定了基础。
二、总体构想
1、工业园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健康与营养现代农业发展探析
摘要:食安民康,食品安全贯穿整个产业链,其源头农产品是基础,首先必须把农产品质量抓好。为更好引导农业发展服务我国居民健康营养需求,11月20—21日2020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期间,中国农学会举办了健康•营养•现代农业分论坛,围绕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特征与食品科技创新、发展绿色都市农业与服务城市健康生活、牛奶与健康关联的优质乳工程、燕麦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研究、我国营养健康型食物资源开发趋势与典型案例、营养环境塑造动物健康高效生产6个主题,交流我国居民营养健康问题,探讨居民膳食结构,展望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营养;健康;现代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农业产业的发展为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带来了巨大变革,我国国民膳食结构从低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向高脂肪、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迅速转变[1-2]。膳食结构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体质改善,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在过去30年间变得越来越高,中国男性成为全世界身高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为175.7cm,位居东亚第一;中国女性19岁平均身高以163.5cm超过韩国的163.2cm同样位居东亚第一[3]。然而,高油脂、高热量的饮食结构对国人身体健康同样造成了巨大影响,1998—2013年,中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且差距不断扩大[4]。2020年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我国科技事业要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四个面向,相比以往,专门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深入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探索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对国人营养和健康的提升作用,11月20—21日,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导下,中国农学会联合中国农科院、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共同举办了2020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期间设立健康•营养•现代农业分论坛,邀请王加启、周培、王军波、应剑、张宏福、丁钢强6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并互动交流,吸引线上线下八万余人次观看,用先进的科技理念探讨了普通民众最关切的问题。
1现代农业与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直我国最关切的民生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强调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将我国粮食安全的体制机制和战略都统一到绿色、开放、共享、可持续的理念中去,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助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5-6],将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探索方向。1.1绿色都市农业。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起源于哈沃德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当中提出的前沿城市[7]。20世纪中叶,美国、日本、韩国相继发展都市农业,国际社会也普遍十分关注都市农业,在1996年专门成立了国际都市农业促进小组,2001年成立了国际都市农业的基金会。中国都市农业的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先后在上海、北京、广东开始兴起。发展到目前为止,都市农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也提出,专门针对大城市郊区的多功能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原农业部提出规划,全国在4个直辖市、5个计划试点市、27个省会城市发展都市农业。周培在报告中指出,2016—2018年的数据显示,随着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将对我国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提升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2畜禽绿色养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均出现了主粮消费量下降,肉蛋奶的消费量增长的趋势。其中牛奶产量位列全世界第三,肉和鸡蛋的产量都名列全球第一。由于资源禀赋不足,我国农业竞争力存在先天短板。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畜禽养殖理念逐步改变,由原来的重医药转变为以保护保障动物自身健康为目标的绿色高质量养殖。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针对细菌耐药性重拳出击,按照《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规定从2020年起,逐步停止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进口、经营和使用,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在饲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并已进入到强制性实施阶段[8]。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对中国的草业和畜牧业建设意义重大[9]。通过绿色营养、精准施养、环境控制、生物安全“四轮驱动”开展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成为我国畜牧业科技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张宏福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对养殖环境因子分析,将出版一系列11本的《养殖环境手册》,通过工艺优化和设备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封闭式的现代养殖模式的发展,减少医药成本,实现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
2现代农业与膳食健康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化学实验教学思考
1分析化学实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而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是根据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中心,实验项目多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陈旧、重复、简单[3]。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仅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按照老师讲的实验目的、原理、内容及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这些重复机械性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忽视了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和创新性[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实验后不易留下深刻印象,使分析化学实验缺乏对学生足够的吸引力,这种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弱,难以适应学科发展要求和社会人才要求。体现在见习过程中,学生连最常用的试剂都不会配制,最基本的仪器调试也不会,不知道从何下手独立开展实验。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2教学方式程序化,学生缺少主动性
一般地,分析化学验证性实验都是教师拟定好实验题目,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与仪器到实验步骤,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听课者。往往就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机械的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无需进行思考、改进和创新。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和过硬的实验技能是必要的,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背道而驰的。
1.3实验内容未突出专业特色,不能满足食品科技发展需要
食品英语语言特征及翻译策略
当前,食品行业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食品贸易、食品科技、食品学术交流等领域都涉及到国外业务,这不仅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需要更多复合型食品英语人才,以更好地开展食品英语翻译工作。由许学书和谢静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专业英语》一书,结合食品行业从业特点,以职业英语为主要方向,从英语基础知识、英语阅读等方面出发,详细阐述食品英语的应用方法,可为了解食品英语的语言特征与翻译策略提供有效参考。
《食品专业英语》全书共分为三个单元、十八个章节。第一单元囊括三个章节,分别阐述食品英语在就业与专业会议情境中的应用:首先,面试环节,包括向面试官提供重要信息、面试问题以及面试形式等;其次,简历制作环节包含简历内容、简历模板以及简历格式等;最后,专业会议中涉及背景资料、会议模式以及会议示例等。第二单元囊括十二个章节,以英语阅读为研究视角详细论述食品专业相关内容,从饮食文化入手,阐述中外饮食文化的特点与差异性,分析餐桌桌面的设计与布置方式,并列举了诸多测量型餐具仪器,同时围绕人体的感官感受,分析味觉与嗅觉的相互作用过程,还论述了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功能食品、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微生物等内容。第三单元囊括三个单元,分别介绍摘要、描述以及报告的写作技巧,有助于读者了解食品类英文文章的写作方法,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结合本书,食品英语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与科技性,要求译者结合专业知识与行业特色开展英语翻译,在保证翻译准确性的同时,凸显食品英语特色,提升翻译质量。为此,需要科学把握食品英语特征,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专业性强,缩略词多。
食品专业属于工科类专业,涉及化学、生物、医学等多领域知识。为了保证表达的准确性,会使用专业术语表达特定含义、指代特定事物。但是这些术语拼写复杂、长度较长,无形中加大了食品英语翻译难度,并且在交流表达或书写阅读时不甚方便,为此,人们创造性采用了缩略词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行业术语,比如,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GMP(良好加工规范,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IDAA(必需氨基酸,IndispensableAminoacids)等。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掌握一定的食品专业背景知识,才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第二,词缀频率高、类型多样。食品专业英语词汇构成复杂,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组成,并通过词缀加以串联,形成新的词语,表达全新含义。食品英语词缀通常包括前缀、后缀、中缀三种形式。前缀置于词根之前,会改变词根本身的含义。化学类前缀有acetal-(乙酰)、ethoxy-(乙氧基)、amino-(氨基的);结构类前缀有cyclo-(环)、ortho-(邻、正、原)、poly(聚、多)。后缀则位于词根之后。第三,客观性强,被动语态较多。食品英语涉及大量科技知识,需要采用恰当语态来准确表达事物的运行机理以及观点的内在逻辑,以保证表述内容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为此,被动语态成为食品英语中常见的语态形式,通过被动化叙述方式,使得行文逻辑更加简洁易懂、表意清晰直接,提高语言翻译的严谨客观性。食品英语描述的对象为客观事物,叙述者作为主体借助被动语态可以将重点放在事物本身,减少主观认知的掺杂,使得叙述内容更加清晰。从翻译角度来看,食品英语包含较多长难句,并且由于饮食文化、地域文化差异,对译者的翻译水平提出较高要求,需要根据不同语境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常用的翻译方法。第一,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翻译食品英语词汇时,尽量采用直译方法,尊重词汇的本身含义,尤其一些专业术语需要尽可能规范化地进行翻译,不可随意变动其含义,这是食品英语严谨性与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但是在翻译长难句时,则要尽量避免使用直译法,而是根据句子结构与语境特点,采用意译方法,清晰表达原文含义。这是由于长难句结构复杂,与传统中文语序差异较大,不能按照汉语思维进行翻译。
为此,译者应首先通读句子,了解原文的真实含义,然后结合汉语逻辑,调整前后语序,将被动语态译为主动语态,并且合理区分修饰成分与主体成分,整合优化成完整顺畅的译文,保证翻译内容的清晰简洁。第二,增译与减译相结合。食品英语与汉语并非一一对应关系,这就意味着在翻译食品英语时需要适当增加或删减词语,以保证表意的清晰严谨。因此,增译法与减译法是食品英语翻译中常用的翻译策略。其中,增译法主要用于补充英语中无法直接表达的含义,或者汉语中不相对应的词汇;减译法则是删除英语句子中无实际含义的句子成分,避免句子累赘,使得内容更加通顺。
作者:樊迪
供销社监管工作报告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供销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年我市供销社系统根据市政府《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按照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分工负责的要求,以人民群众健康为已任,切实抓好农资商品安全经营和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生产,现将年我社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主要工作情况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供销社是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成员单位之一,承担着化肥、农药安全经营和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重任,为此,供销社系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直属企业和基层供销社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各县(市、区)社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职,层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建康。年全系统没有发生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二、增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
(一)进一步落实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硫、磷胺等五种高毒农药的销毁工作。经过几年的宣传、查处,这五种高毒农药已彻底退出供销社系统农资经营领域;
工商局食品安监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市工商局按照“保安全、促民生、求长效”的总体思路,坚持“疏堵结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构建主体入门防护网、经营主体自律网、食品科技监控网、工商执法监管网、食品基础建设网、食品宣传教育网等“六张网”为核心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坚持以“四个三”高位推进食品购假先赔,有力地查处了一批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促进了经营户依法经营的自觉性,挤压了无证无照户的生存空间,有力提升了我市食品质量安全系数。现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多年来,我局一直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工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在每个年度,都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并责成消保分局主抓食品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办。7个工商分局也都相应成立了工作专班,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确保食品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整顿责任。在每个年度,结合上级单位要求和我市实际,制定下发年度食品整顿方案,开展“一季一整治”活动。局属各单位结合片区综合监管责任制,确定了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员,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三)分工协作,加强部门配合。我局在履行好本部门职责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质监、卫生等部门加强执法协作,以形成全市统一整治、统一行动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构建“六张网”,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