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5 10:32: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食品安全监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食品安全监管

论美国食品安全监管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各国都在下大力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前在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逐步趋向于统一管理、协调、高效运作的架构,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控,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消费

者共同参与的监管模式;在管理手段上,逐步采用"风险分析"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模式。

一、统一管理原则

职能整合、统一管理是美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显著特征。1998年,美国政府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来协调美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该委员会的成员由农业部、商业部、卫生部、管理与预算办公室、环境保护局、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委员会主席由农业部部长、卫生部部长、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共同担任,形成监督食品安全的三驾马车。美国政府食品安全的管理特点是职能互不交叉,一个部门负责一个或数个产品的全部安全工作,在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实现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一体化管理。

目前,美国的食品安全系统主要涉及六个部门,即卫生部的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农业部的食品安全检查局(FSIS)、动植物健康检验局(APHIS)、环境保护局(EPA)、商业部的国家渔业局(NMFS)、卫生部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等。其中,FSIS主管肉、禽、蛋制品的安全,FDA负责FSIS职责之外的食品掺假、存在不安全隐患、标签夸大宣传等工作;APHIS主要是保护动植物免受害虫和疾病的威胁,EPA主要维护公众及环境健康,避免农药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加强对宠物的管理;NMFS执行海产品检测以及定级程序等,CDC负责研究、监管与食品消费相关的疾病。同时,海关负责定期检查、留样监测进口食品。

另外,联邦当局还有一些食品安全派出机构,如国家卫生研究所(NIH)、农业研究署(ARS)、州际研究、教育和推广合作署(CSREES)、农业市场署(AMS)、经济研究署(ERS)、谷物检验、包装和堆料场管理局(GIPSA)、美国法典办公室等,与各州和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配合,形成食品安全管理网络。

查看全文

浅析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摘要:近年来,我国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还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问题。面对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我国政府应该重拳出击,落实政府的各类监管职责和责任,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政府监管;政府责任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以粮食为基础的,所以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就需要我国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然而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2008年爆发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1年发生双汇“瘦肉精”事件、2013年湖南“镉大米”流入广东事件、2017年海底捞“后厨老鼠”乱窜事件、2018年双汇“猪瘟”事件等,这些食品问题事件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知识文化及生活水平在逐年提升,人们也迫切期望食品行业的生产者能够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的标准。因此,仅仅依靠市场的自身调节功能是无法完全保障食品安全的,所以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其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一、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监管

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食品安全是密切相关的。所以,食品的质量必须要有保证,这是毋庸置疑的标准,也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常识。那么什么是食品安全呢?食品安全,从字面上理解为人类食用的食物不会损害到健康。而我国对食品安全的定义为“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而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规定是一种社会公共卫生的问题,也就是说在食物中具有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食品安全是涉及食品生产多个过程的系统性概念,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保证人类的食物质量卫生安全。人类食用的食物必须是安全的,所以食品需要监管,而监管的字面含义是监视管理、监督管理。因此,根据我国对《食品安全法》的设定理念可知,我国政府是为了保证公民食用食物安全,本着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负责的原则,才制定的这部法律。所以,我们可以依据对食品安全负有责任的不同主体来加以区分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食品安全监管进行说明,广义的内涵主要涉及三方主体对食品安全领域运用政治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法律法规等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而这三方主体主要是政府、公众及其社会组织。狭义的内涵是说国家机关对食品安全的相关领域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且享有《食品安全法》的授权。

二、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责任的重要性分析

查看全文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起来,各种农村食杂店、小超市、小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犹如一夜春风来,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在极大方便广大农民群众饮食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和生命安全,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刻不容缓任务,就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农村食品市场现状

为进一步摸清农村食品市场现状,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先后深入我市17个乡(镇)和42个行政村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在农村我们发现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三多”:一是“三无”食品多。在农村,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占据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主流的小卖部虽然经营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都大同小异。他们的进货渠道基本是相同的,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而其中有很多食品是那些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劣质、将要过期“三无”食品,尤其是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桔子水、饼干、方便面、棒冰等许多小食品随处可见。这些食品有的加入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添加剂,做工简单,卫生指标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二是卫生环境不合格的食品企业多。在农村,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农村食品企业业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卫生改造资金,在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前提下,农村食品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投入资金改造食品企业环境,造成农村食品企业卫生环境较差,尤其是小型食品生产加工厂,小食杂店和小餐馆卫生环境令人担忧,这些食品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有的食品企业属季节性开工开业企业,小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厂房和居住区不分;食杂店商品、食品混放与生活用品存放不分,小餐饮企业无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餐饮区和灶房不分;极易使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食品产生二次污染,造成新的污染源。三是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农民多。

在农村,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影响,除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外,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并不多,部分农民不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农村人买食品往往只看重价格,忽略质量,更很少有人考虑食品安全等因素,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部分农民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三少”:一是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拥有健康证的少。在调研中,我们随机对农村餐饮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证抽查,发现农村一些餐饮企业从业人员根本拿不出健康证。尤其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健康证也很少,一旦这些人患有传染病,就餐的农民将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制约健康证办理和发放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尤其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给农民到卫生防疫部门体检造成不便,加之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好,农民获得健康证检查又需一定费用,农民不愿意办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二是职能监管部门监管频次少。在农村除工商部门在基层有工商所外,卫生部门在农村有兼职的防疫大夫外,其余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在乡(镇)级基本没有人员和机构。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多数职能部门由于农村监管成本高等诸多原因,使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次数远远少于城市的监管次数。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少。农村是最大的食品市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虽然各职能部门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农村进行了阶段性的宣传,但总体看,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较小、覆盖面不足,还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的国情是农民占多数,农村仍是最大的食品市场,保证农民饮食安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实现农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践行“三个代表”的直接体现,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监管重心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尽管现代科技己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涉及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产品数量供给充足有余,在满足食品需求供给平衡的同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假冒伪劣食品频频被曝光,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群发性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国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指出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二、我国主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我国国务院于1979年8月28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2年11月19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10月30日了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2月28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正式生效,《食品安全法》呈现的特点:明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确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统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强化经营者的社会责任、食品添加剂必须安全可靠、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效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于2009年7月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自2009年7月20日实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一步落实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在《食品安全法》规定风险评估、体现预防为主、科学监管的指导思想基础上,条例明确规定应当启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情形;建立食品批发零售销售记录制度;详细规定了召回制度;细化了食品附件制度;明确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信息内容;进一步明确了“病毒性肝炎”的范围。

三、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有关劣质食品的报道层出不穷,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福寿螺、毒火腿、瘦肉精、毛发酱油、黑心月饼及2008年9月份曝光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一起起怵目惊心,轻者致病,重者导致死亡。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始终没有停止过,并在每年的元旦、春节、国庆、中秋等重大节日期间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同时也查处了不少违法单位。但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查看全文

夏季食品安全监管通知

各县(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

夏季天气炎热,是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夏季饮食安全,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各县(区)以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夏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我市食品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夏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领导,增强责任感。

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落实责任,充分认识加强夏季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夏季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将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加大整治力度。

针对夏季食品安全的季节性特点,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突出重点,加大夏季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加强对农产品和水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禽畜产品的检疫检验,严禁病害肉上市,严厉打击私屠乱宰行为;加强对冷饮冷食、饮料、矿泉水、乳制品、熟肉制品等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原料来源、添加剂使用和生产过程的监督,确保产品质量;加强集贸市场、食品超市、粮油、茶叶以及食品批发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出售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无证照经营的违法行为;加强对餐饮业、快餐配送、宾馆、饭店、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管,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加大对无证照餐饮单位的查处。各县(区)、各部门尤其要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要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切实保障夏季食品安全。

查看全文

中秋国庆食品安全监管通知

各县(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

国庆、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为保证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全市人民过一个健康、快乐、祥和的节日,现就“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国务院《特别规定》的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责,将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各县(区)、各部门要根据《宿州市20****年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任务分工和要求,结合“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的重点和本辖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切实抓好“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突出“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市场的监督管理。要以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月饼、酒、粮、肉、蔬菜、乳制品、水果、卤制品、儿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加大对食品安全隐患比较集中的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副食品批发市场、食品商场、超市、中小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工地食堂的监管力度,强化对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小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防止劣质过期食品和不合格月饼、酒(尤其是散装白酒)在农村的倾销,要坚决取缔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严厉打击利用节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监管情况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食品安全事关民生,事关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多年来,市、区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把保证食品安全放在重要位置。自年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以来,市、区政府各有关监管部门采用了“以一个部门为主的,综合性、专业化、成体系”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我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区人大常委会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连续三年与市人大上下联动,进行跟踪监督。在此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决定继续对我区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把它列为年常委会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调研过程的主要做法

为了深入开展本次调研,全面了解我区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多次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局(以下简称区食药监局)等部门进行工作沟通,商讨调研方案,确定视察点,整个调研过程历时一个半月,先后有60多名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组建小组,制定方案。常委会组建了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专业代表参加的专项调研小组。在充分听取小组成员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了调研实施方案。第二阶段:上下联动,专题座谈。为了提高调研质量,教科文卫工委参加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培训和座谈。4月,常委会召开了区食药监局、区经委、区工商局、区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了解基本情况。第三阶段:集体视察,听取汇报。4月中旬,教科文卫工委参加了区政府有关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书面意见和提案办理工作专题会,并视察乐山菜场、新路达农副产品市场;5月11日,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了本区域内的绍兴饭店和马哥孛罗食品有限公司。代表们当场进行座谈。第四阶段:集中研讨,梳理总结。调研视察结束后,教科文卫工委召开了调研小组成员、专业人士、区食药监局负责人座谈会,汇总梳理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

二、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基本情况

调研中,代表们对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为保障我区食品安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做的大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代表们认为,自从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调整重组以来的两年间,有关职能部门做到了工作不乱不散,保持工作延续性,还注重在实践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我区的食品安全情况总体处于动态可控的良好状况。

1、逐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步形成广覆盖的监管网络。自监管职能调整后,区政府组建了由23个成员单位参加的区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工作平台,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食药监局。联席会议按照综合监管的功能要求,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全区13个街道(镇)也都成立了由街道(镇)领导牵头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全区建立了专业执法人员、食品安全协管员、居委干部信息员等三支队伍,对应形成了专业监督网、社会协管网、信息宣传网等三级网络,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监管发展对策

近几年来,各种食品安全新闻事件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还严重降低了政府部门的威信,损害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良好形象。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管力度,明确监管责任,保证食品安全。

1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1食品原料问题。信息化时代,我国政府部门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原料问题,其中尤以农产品以及家禽的生产环节最难管理。首先,我国的农业生产以个体为主,规模普遍较小,原料质量的把控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又因为农产品的生产容易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为了保证经济利润,部分农户开始私自增加农药用量或者滥用化肥。其次,在家禽饲养这一方面,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分散性较强,增加了管控的难度。而且为了提高鸡、鸭等家禽的产量,确保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家禽饲养者也会滥用各种激素药物或者其他药物,而这也直接增加了家禽饲养的管理难度。1.2食品流通问题。信息化时代,我国政府部门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食品流通问题。首先,我国的食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其实际的生产能力还远不如国外的食品行业。我国的食品加工主要以初期的加工为主,产品的加工精细度有待提升,食品生产设备比较落后,整体的生产技术水平偏低。其次,我国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食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意识的低下使得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再次,我国地域广博,不同地区的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使得食品的加工工艺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最后,食品销售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过期产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销售以及产品进货渠道不明确等问题,政府部门必须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核查问题产品的来源渠道,监管难度非常大[1]。1.3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维权意识低。信息化时代,我国政府部门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维权意识低的问题。首先,绝大部分的食品消费者并没有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即便是遇到食品安全利益受损问题,也没有足够的维权意识。其次,国家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较小,对消费者的教育力度不足,使得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偏低。最后,部分消费者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辨别能力有限,遇到假冒伪劣产品也不会积极的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以上三种问题直接增大了我国政府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

2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创新监管手段。要想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要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人员的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监管手段的创新以及监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例如,环境污染ATP检测仪的使用,可以帮助检测人员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时候,在短时间内明确该食品的污染程度。而电子射频芯片的使用,也可以帮助检测人员及时记录食品企业的重要信息,从而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及时锁定相应的食品企业,保证监管的有效性。2.2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要想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要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不仅可以有效监督食品安全问题,还可以督促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例如,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新闻媒体工作者就可以通过其独有的渠道进行食品安全事件的广泛传播,对涉及到的食品企业进行公开的披露,同时提升广大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意识以及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并对司法部门秉公办事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所以,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新闻媒体工作者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新闻媒体机构加大问题食品的曝光力度,不断地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2]。2.3发挥食品行业协会自治作用。要想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要发挥食品行业协会自治作用,提升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而且食品行业协会的成立,主要就是为了规范食品企业的行为,保证食品安全。所以政府部门应当采取适当的手段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优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提升食品的安全性。2.4建立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预警机制。要想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要建立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预警机制。只有具备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才能够加强食品质量控制。首先,政府部门要积极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对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问题企业进行公开披露。其次,要尽可能多的食品安全知识信息,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使其具备一定的问题食品辨别能力。最后,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小组,确保在食品安全事件突然发生的时候,可以从容的应对。

3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

查看全文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李长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法学系主任,经济法学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生,湖北省法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市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和“三农”法律问题研究。张锋,安徽涡阳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学、行政法学。

摘要: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各个国家都对食品安全监管高度重视,我们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反思,结合我国政府主导型社会的背景,在政府主导型社会的基础上构建政府主导下的食品安全综合性监管模式。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第三部门综合性监管模式

Atract:Food’ssafetyisaverycomplicatedsocialproblem,EverycountrytakegreatattentiontoFood’ssafetysupervising,Wemaycotructasyntheticalsupervisingpatternundergovernmentdominant,fromcoideringthegovernmentFood’ssafetysupervising,andatthebaseofgovernmentdominantsociety.

Keyword:Food’ssafetyNoGovernmentOrganizationSyntheticalsupervisingpattern

2005年从“苏丹红”事件到牛奶事件、甲醇啤酒、孔雀石绿、致癌薯条,食品安全的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国家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每个食品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公共利益。试想一个国家连公民的食品安全都不能保障,那么它的职能如何实现?它又怎能代表公民的利益、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可持续化发展呢?我们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挑战,我们不得不追问和反思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监管机制和监管模式?

查看全文

谈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认知

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政府道德责任

政府道德责任源于古典自然法学派的道义责任论,该理论认为,责任的本质是道义的非难,即一个人之所以应当承担责任是因为其行为违背了自然法,而自然法是正当行为的道德命令。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中政府必须承担的道德责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及其执法人员因监管不为或不力或不当而招致的“否定性评价”。政府一旦背负这种否定性的道德评价,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二是在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引领下构建一个崇尚生产安全、健康食品的社会风尚。一个可以信赖的责任政府,必定是能够树立一种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社会正义精神,并在涉及食品安全领域发挥必要的启发和引领作用的政府。实践中,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频频发生,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道德责任意识缺失息息相关。首先表现在某些地方政府盛行一种狭隘的发展观,为了地方财政或地方GDP,把经济增长视为发展的全部,面对本地食品生产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总以保护经济增长为由而施之庇护。其次是行政执法人员道德责任观念淡薄,无视民众利益,变手中的权力资源为自我效益的最大化利用;践踏行政伦理和道德底线,放纵食品生产中的违规违法行为,甚至与不良食品从业者合谋以求得一己之利。政府狭隘的发展观和执法者的道德缺失不仅破坏了基本行政伦理道德,还造就了一股为谋求本位利益而漠视他人生命健康之社会风气。因为“可以说,对社会道德秩序的破坏,影响力最大,波及面最广的莫过于政府权利的滥用和腐败,它不仅可能败坏社会风气,而且可能扭曲社会的道德心理、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机制”[9]。因此,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有义务阻止道德衰落;政府执法部门应该秉持基本的人道关怀去为民众食品安全负责,并去积极弘扬和建立一种健康的、有益的食品生产风尚。需要说明的是,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政府除承担道德责任外,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所谓政治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权时因违反其政治义务而向选民(人民)承担的政治上的否定性后果。行政问责制是这种否定性后果的主要追究制度。对这种否定性后果的承担上往往是行政首脑或直接责任人员丧失行使政治权力的资格。要求政府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承担政治责任,旨在要求其强化政治敏锐性,将关涉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置放于政治的高度来细化管理,严格执法。追究政府官员的政治责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民主的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政府权力的行使必须回馈和反应公民的意志。因为在一个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只有遵循国家服务于公民而不是公民服务于国家,政府为人民而存在而不是相反时,才有民主制度存在[10]。在民主政治体制中,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应该具备对选民负责的政治品格。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能够切实的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负责,就是讲政治的表现。政府能及时制定符合民意的调控政策和法律制度,并保证其执行人员能贯彻执行,是政府政治责任落实的表现。反观我国的某些地方政府,行政本位主义观念极为严重,在这种观念下,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中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行政首长一言堂导致部门其他有监管职责的主体人浮于事,缺乏监管积极性,也不愿履行职责;即使有些监管权也缺乏监管创造能动性,也不愿意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革新[11]。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自觉充当本地域内食品行业的政治保护伞。出于财政增收和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本能,政府忽略或放纵食品企业短期不合理扩张中的安全隐患,甚至通过各种手段为企业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还有一些政府,由于面对一些诸于就业压力大、失业增多、治理成本高等治理困境,也对本区域食品企业放任甚至暗中保护。而企业的本性决定其也会利用各种手段俘获政府,为其谋取利益寻求合法性依据。在政企合谋下,所有的道德底线和政治责任意识都被统统抛弃。

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法律责任的考察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领域中政府的法律责任,主要规定在《食品安全法》第95条、《产品质量法》第65条、《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38条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31条之中。这些条款所规定的责任承担主体都是针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政执法人员;责任承担方式也主要是记大过、降级、撤职或开除等行政处分,当然,也有规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纵观这些法律法规,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责任的规定呈现如下缺陷。虽然政府承担的责任最终还是要转移到具体的执法工作人员身上,但政府还依然应该是问责的客体。作为机关法人,政府是能够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在西方国家,当议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时,采取的倒阁可以看作是政府承担责任的最后方式。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大部分条文都仅仅规定政府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食品安全法》虽然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未履行职责,本行政区域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但可以看出,其苛责对象依然是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政府应该承担何种责任并没提及。当前,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政府只有积极承担责任才能展现一个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形象。可以看出,在以《食品安全法》为代表的我国食品安全领域中行政主体或监督主体承担责任的标准采取过错责任原则,这就缩小了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范围。实践中,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可能是因为主观上疏忽或不作为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有可能是因为客观上的违法行为而致。仅仅依据过错责任原则显然难以完全追究监管执法人员的责任,反而弱化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为他们推脱责任“网开一面”。相比之下,我国《国家赔偿法》中采取违法原则较之先进,违法原则不需考虑监管主体或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管过程中的主观状况如何,只需看其行政行为是否违法,以此作为其担负责任的依据。在责任承担方式的规定上,《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的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管者违法行政要承担惩罚性的后果,即行政处分。食品安全监管者多大是公务员,所以,一旦他们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违法行政,就应该在行政组织内部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处分,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但是,对于食品安全监管者是否应该承担补救性后果——行政赔偿却没有规定。而且,在现实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会出现各种复杂行政违法与不当行为,如果仅仅给予其行政处分显然不能很好的抑制和规范监管者的行政行为,不利于落实监管者的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我国,行政法律法规的程序规定大多与实体规定混在一起。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在研究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有序与正当,但始终没能如愿[12]。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法律中,对监管主体及其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程序更是缺失。即使有个别国务院的行政规章,如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虽然是关于事故调查程序的特别规定,却也没有就事故处理的具体程序做出规定。缺失责任追究程序的规定,凸显了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的不足,遗失程序正义的精神。

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政府责任的落实

致力于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我国政府正积极筹建的基础性工程,治理食品安全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责任政府的应有之义。在食品安全领域政府责任的落实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道德教育关键在于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者坚守公民生命健康权利至上价值观念,不断的对食品安全监管者的进行道德教育,强化其道德责任意识,构建崇尚人文关怀的道德文化氛围,使食品安全监管者树立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规范。黑格尔曾极力主张对政府官员进行道德教育,他说,为了使大公无私、奉公守法及温和敦厚成为一种习惯,就要进行直接的伦理教育和思想教育[13]。无疑,对食品安全监管者进行道德教育,提升其道德素质,不仅可以强化其履职履责,还可以进一步带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这正是政府承担道德责任的重要形式。当前,在我国对政府官员追究政治责任的制度主要是行政问责制。行政问责制作为政府回应民主政治的诉求和责任政府理念的实体表现形式,虽然获得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还处于初建阶段,相关制度还不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原则性行政问责法律,通常所见的只是省、市政府规章,不仅其法律位阶低,而且在问责主体、问责内容、问责程序等均有差异。无法发挥实际的威慑和教育作用。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行政问责制度才能保证行政问责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姜民安教授认为,非制度化、非规范化的问责制不仅对当事官员不公正,对非当事官员也起不到有效震慑作用,难以使他们在其任职岗位上谨慎从政。因此,要完善政府责任,促进食品安全监管者,包括领导职官员在食品安全决策和履职过程中以人为本,以公民生命健康安全和公共利益为重,而不是以GDP增长和提高自己政绩为重,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必须建立和完善制度化的行政问责制,以此强化监管者的政治责任。具体而言,首先应通过法律法规和执法惯例确立政治责任问责标准;其次,应通过改革和完善人大的质询、审议、罢免、撤职、免职制度建立和规范政治责任问责的形式和程序[14]。食品安全监管者责任机制的实现是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的统一。所以,在实体法层面上,首先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责任的对象及其职责内容。现代政府是责任政府,行政监管问责的对象不仅仅是政府工作人员,政府同样也是问责对象,这有利于强化集体责任意识,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其次,确立违法原则作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法律责任的承担依据。扩大其承担责任的范围,促使其在食品安全监管者谨慎执法、不滥权、不惰政、不失职、不渎职。再次,完善责任追究程序,尽快将食品安全执法程序纳入法治化轨道。明确责任承担主体、追究责任的形式、内容等,从而保证行政机关依法实施食品安全执法监督,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