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意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5 06:08: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视觉意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析品牌传播视觉意象
)[摘要]“品牌形象”最直接的定义是消费者对品牌具有的联想,当消费者听到一个公司的名字时所作的联想就是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具有功能的、符号意义的要素,它们在消费者心智与记忆中会形成一个总体的集合或网络,不同的设计风格可以形成软硬不同的品牌形象:硬性的联想与实质的感受、功能属性的认知有关,如速度、价位、可操作性等;软性的联想与情绪直接相关,如兴奋、趣味、信赖等。这种心理层面的集合或网络可称之为视觉意象。
[关键词]品牌形象;传播;视觉意象;策略
一、品牌形象感知刍议
意象(1mage),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反映客体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图式,这种图式可以看作是感知的联想集合体。依赖于3种变量的相互作用:客体的属性、知觉方式和知觉情境。它说明事物在人们心目中的意念与印象。意象的产生来自于客观事物与人的双向作用,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官刺激,人在周围环境、文化构成、个人经验等因素的作用下对此提炼和综合,形成自己的主观印象。因此,意象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人群往往对相同的事物形成不同的意象。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胜,传播“品牌形象”是必经之路。广告是载体,但在同质化程度非常普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没有一个品牌个性突出的形象,没有建立一种品牌风格,企业成功的可能性便是值得怀疑的。
广告,是与消费者沟通的艺术。所以,品牌传播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广告策略是营销策略的一部份,是服务于营销策略的。广告策略非常重要,它为消费者需求与产品或服务在沟通上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通过这一点,让两情相悦,实现品牌价值。广告策略不是企业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不是随心所欲地玩弄手段,而是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战略的眼光出发,进行长远的全局谋划,不失时机地为着实现总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每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收益就必须认真设计自己的策略,选择自己的策略,运用自己的策略。
品牌传播视觉意象论文
[摘要]“品牌形象”最直接的定义是消费者对品牌具有的联想,当消费者听到一个公司的名字时所作的联想就是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具有功能的、符号意义的要素,它们在消费者心智与记忆中会形成一个总体的集合或网络,不同的设计风格可以形成软硬不同的品牌形象:硬性的联想与实质的感受、功能属性的认知有关,如速度、价位、可操作性等;软性的联想与情绪直接相关,如兴奋、趣味、信赖等。这种心理层面的集合或网络可称之为视觉意象。
[关键词]品牌形象;传播;视觉意象;策略
一、品牌形象感知刍议
意象(1mage),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反映客体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图式,这种图式可以看作是感知的联想集合体。依赖于3种变量的相互作用:客体的属性、知觉方式和知觉情境。它说明事物在人们心目中的意念与印象。意象的产生来自于客观事物与人的双向作用,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官刺激,人在周围环境、文化构成、个人经验等因素的作用下对此提炼和综合,形成自己的主观印象。因此,意象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人群往往对相同的事物形成不同的意象。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胜,传播“品牌形象”是必经之路。广告是载体,但在同质化程度非常普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没有一个品牌个性突出的形象,没有建立一种品牌风格,企业成功的可能性便是值得怀疑的。
广告,是与消费者沟通的艺术。所以,品牌传播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广告策略是营销策略的一部份,是服务于营销策略的。广告策略非常重要,它为消费者需求与产品或服务在沟通上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通过这一点,让两情相悦,实现品牌价值。广告策略不是企业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不是随心所欲地玩弄手段,而是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战略的眼光出发,进行长远的全局谋划,不失时机地为着实现总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每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收益就必须认真设计自己的策略,选择自己的策略,运用自己的策略。
品牌传播视觉意象探究论文
[摘要]“品牌形象”最直接的定义是消费者对品牌具有的联想,当消费者听到一个公司的名字时所作的联想就是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具有功能的、符号意义的要素,它们在消费者心智与记忆中会形成一个总体的集合或网络,不同的设计风格可以形成软硬不同的品牌形象:硬性的联想与实质的感受、功能属性的认知有关,如速度、价位、可操作性等;软性的联想与情绪直接相关,如兴奋、趣味、信赖等。这种心理层面的集合或网络可称之为视觉意象。
[关键词]品牌形象;传播;视觉意象;策略
一、品牌形象感知刍议
意象(1mage),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反映客体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图式,这种图式可以看作是感知的联想集合体。依赖于3种变量的相互作用:客体的属性、知觉方式和知觉情境。它说明事物在人们心目中的意念与印象。意象的产生来自于客观事物与人的双向作用,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官刺激,人在周围环境、文化构成、个人经验等因素的作用下对此提炼和综合,形成自己的主观印象。因此,意象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人群往往对相同的事物形成不同的意象。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胜,传播“品牌形象”是必经之路。广告是载体,但在同质化程度非常普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没有一个品牌个性突出的形象,没有建立一种品牌风格,企业成功的可能性便是值得怀疑的。
广告,是与消费者沟通的艺术。所以,品牌传播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广告策略是营销策略的一部份,是服务于营销策略的。广告策略非常重要,它为消费者需求与产品或服务在沟通上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通过这一点,让两情相悦,实现品牌价值。广告策略不是企业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不是随心所欲地玩弄手段,而是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战略的眼光出发,进行长远的全局谋划,不失时机地为着实现总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每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收益就必须认真设计自己的策略,选择自己的策略,运用自己的策略。
品牌传播视觉意象解读论文
[摘要]“品牌形象”最直接的定义是消费者对品牌具有的联想,当消费者听到一个公司的名字时所作的联想就是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具有功能的、符号意义的要素,它们在消费者心智与记忆中会形成一个总体的集合或网络,不同的设计风格可以形成软硬不同的品牌形象:硬性的联想与实质的感受、功能属性的认知有关,如速度、价位、可操作性等;软性的联想与情绪直接相关,如兴奋、趣味、信赖等。这种心理层面的集合或网络可称之为视觉意象。
[关键词]品牌形象;传播;视觉意象;策略
一、品牌形象感知刍议
意象(1mage),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反映客体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图式,这种图式可以看作是感知的联想集合体。依赖于3种变量的相互作用:客体的属性、知觉方式和知觉情境。它说明事物在人们心目中的意念与印象。意象的产生来自于客观事物与人的双向作用,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官刺激,人在周围环境、文化构成、个人经验等因素的作用下对此提炼和综合,形成自己的主观印象。因此,意象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人群往往对相同的事物形成不同的意象。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胜,传播“品牌形象”是必经之路。广告是载体,但在同质化程度非常普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没有一个品牌个性突出的形象,没有建立一种品牌风格,企业成功的可能性便是值得怀疑的。
广告,是与消费者沟通的艺术。所以,品牌传播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广告策略是营销策略的一部份,是服务于营销策略的。广告策略非常重要,它为消费者需求与产品或服务在沟通上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通过这一点,让两情相悦,实现品牌价值。广告策略不是企业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不是随心所欲地玩弄手段,而是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战略的眼光出发,进行长远的全局谋划,不失时机地为着实现总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每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收益就必须认真设计自己的策略,选择自己的策略,运用自己的策略。
通感意象研究论文
一、意象与通感意象
意象是“语言借以映衬和匹配指称(referent)的融合了主体的主观感受的情感意味的心理表征(representation)”[2]。具象性与情感性是意象的显著特征。意象来源于经验,但它不同于来自经验的概念,它不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抽象,而是一种取象,它以具体表现一般,它凝聚着主体的心境、情绪等因素,因而是一种象和意之间的融合,是一种象征。意象成形的基础是人的心理想象,或者进一步说是文化心理想象。在文学作品中,意象是一种以语言单位为载体的修辞艺术的基本符号。意象的运用折射出修辞主体的观物能力、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以及独特的情感郁结方式。
意象具有多种存现形态,其一就是通感意象。通感首先是建立在生理的联觉上,进而上升到心理的联觉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建立在感觉的联觉上,建立在知觉的统觉(多维感知)上,建立在表象的综合性的基础上,而具有生理和心理联觉表现基础的通感意象则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经验的筛选,渗透了特定的情感和意味。无论在文学艺术创作的活动中,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活动中,通感意象是一种塑造意境的实现手法。可见,通感意象是主体为了创造审美效果、表达心境,借用跨感官域之间的映射藉以言语呈现策略而营造的意象,是一种交感意象。
二、通感意象的功能:诗学、
审美与认知
感觉范畴中的联觉是初级的、简单的认识,带有普遍性,而修辞语言中呈现的通感意象则更复杂、更高级,是一种艺术性创造,它集文学性、审美与认知于一体。言其文学性,是因为它具有诗学功能,透视出叙事的文学性。言其审美,是发话主体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精湛的语言技巧,营造出一种“陌生化”的意象,使不同感觉共同影响,相互渗透,从而产生丰富的感受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有了共通感[ZW(DY]共通感是指“将个人感受事物时所享受的愉快、崇高传达给他人的必然性心理规律”。参阅林同华:《美学心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6页。[ZW)]的观念、审美相似律和超时空的思维机制,接受主体就能够发挥想象力,模拟创造(发话)主体的审美定式,去审视、关照和感受通感意象,品味其真意,从而为之动容、为之生情。同时,从认知的角度看,通感意象又映现了发话主体认识客观现实、表达意念的思维方式。
通感意象功能透视与语言建构论文
摘要:通感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由通感生成的意象包孕着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一种认知规律,同时对通感意象的研究也开拓了美学领域与诗学领域的新境。在认知的范畴里,通感意象一般产生于由低级感官域的意象到高级感官域的意象的映射,亦即从可及性较强的意象特征到可及性较弱的意象特征的映射;在美学的范畴里,通感意象作为一种新颖的隐喻意象丰富了主体的审美体验;而在文学的范畴里,通感意象则具有诗学的功能,表现出叙事的文学性。通过对通感意象语言类型的解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知通感意象的多面特性。
关键词:通感意象;诗学功能;审美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建构
Abstract:Synaesthesiaisalinguisticandalsoapsychologicalphenomenon.Thesynaestheticimagesresultingfromtheactionmechanismofexperienceofmingledsensationsembodytheindividualperceptionsofmatters.Also,thestudyonsynaestheticimagesthrowsaestheticandevenpoeticlightonthelanguageresearch.Inthecognitivedomain,thesynaestheticimageinvolvesthemappingofimagefromalowermodalityontoahigheronemorefrequentlythanitsinverse,themappingfromthemoreaccessiblepropertiesofthesourceimagetothelessaccessibleoneofthetargetimage.Intheaestheticdomain,thesynaestheticimage,asanovelmetaphoricalimage,providesmuchfoodforthesubject''''saestheticexperience.Meanwhile,intheliterarydomain,theimagerevealsitspoeticfunctioninnarration.Andthedeconstructionoflinguisticpatternsrelatedtosynaestheticimagesmayfacilitatetheunderstandingofsynaesthesiafrommulti-perspectives.
Keywords:synaestheticimage;poeticfunction;aestheticfunction;cognitivefunction;linguisticconstruction
在生活的经验中,人的眼、耳、鼻、舌、身诸种感官在特定的环境下往往是彼此相通的。这一点可以从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中得以证实。人的各种感官虽然各司其职,对各自的适宜刺激(adequatestimulus)经内导神经传到大脑的皮质,进入能够引起兴奋的相应区域。这种兴奋的“分化”使其他区域相对“抑制”,因而不同的区域刺激物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出现个体(individual)感觉域的表现。但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间不是彼此孤立的、相互隔绝的,它们的边缘地带有许多“叠合区”,具有连接、协调、沟通的作用,在兴奋分化的同时,产生兴奋泛化,引起心理感觉的挪移,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幻觉,甚至是错觉。正因为如此,也就有了“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1]之说。在语言呈现的策略上,通感是用属于乙感官范畴的语义单位去组配属于甲感官范畴的语义单位,或用乙感官域的心理表征去描写甲感官域的心理表征,通过语言的表意功能将不同的官能感觉综合化,以创造新奇意境的积极修辞方式。这种艺术语言所唤起的通感意象较之一般意象更具有诗学、审美与认知的价值。有鉴于此,本文拟就通感意象的诗学、审美和认知功能及其语言的建构作进一步的考察与探讨。
一、意象与通感意象
通感意象的功能研究论文
摘要:通感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由通感生成的意象包孕着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一种认知规律,同时对通感意象的研究也开拓了美学领域与诗学领域的新境。在认知的范畴里,通感意象一般产生于由低级感官域的意象到高级感官域的意象的映射,亦即从可及性较强的意象特征到可及性较弱的意象特征的映射;在美学的范畴里,通感意象作为一种新颖的隐喻意象丰富了主体的审美体验;而在文学的范畴里,通感意象则具有诗学的功能,表现出叙事的文学性。通过对通感意象语言类型的解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知通感意象的多面特性。
关键词:通感意象;诗学功能;审美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建构
Abstract:Synaesthesiaisalinguisticandalsoapsychologicalphenomenon.Thesynaestheticimagesresultingfromtheactionmechanismofexperienceofmingledsensationsembodytheindividualperceptionsofmatters.Also,thestudyonsynaestheticimagesthrowsaestheticandevenpoeticlightonthelanguageresearch.Inthecognitivedomain,thesynaestheticimageinvolvesthemappingofimagefromalowermodalityontoahigheronemorefrequentlythanitsinverse,themappingfromthemoreaccessiblepropertiesofthesourceimagetothelessaccessibleoneofthetargetimage.Intheaestheticdomain,thesynaestheticimage,asanovelmetaphoricalimage,providesmuchfoodforthesubject''''saestheticexperience.Meanwhile,intheliterarydomain,theimagerevealsitspoeticfunctioninnarration.Andthedeconstructionoflinguisticpatternsrelatedtosynaestheticimagesmayfacilitatetheunderstandingofsynaesthesiafrommulti-perspectives.
Keywords:synaestheticimage;poeticfunction;aestheticfunction;cognitivefunction;linguisticconstruction
在生活的经验中,人的眼、耳、鼻、舌、身诸种感官在特定的环境下往往是彼此相通的。这一点可以从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中得以证实。人的各种感官虽然各司其职,对各自的适宜刺激(adequatestimulus)经内导神经传到大脑的皮质,进入能够引起兴奋的相应区域。这种兴奋的“分化”使其他区域相对“抑制”,因而不同的区域刺激物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出现个体(individual)感觉域的表现。但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间不是彼此孤立的、相互隔绝的,它们的边缘地带有许多“叠合区”,具有连接、协调、沟通的作用,在兴奋分化的同时,产生兴奋泛化,引起心理感觉的挪移,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幻觉,甚至是错觉。正因为如此,也就有了“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1]之说。在语言呈现的策略上,通感是用属于乙感官范畴的语义单位去组配属于甲感官范畴的语义单位,或用乙感官域的心理表征去描写甲感官域的心理表征,通过语言的表意功能将不同的官能感觉综合化,以创造新奇意境的积极修辞方式。这种艺术语言所唤起的通感意象较之一般意象更具有诗学、审美与认知的价值。有鉴于此,本文拟就通感意象的诗学、审美和认知功能及其语言的建构作进一步的考察与探讨。
一、意象与通感意象
轮式拖拉机侧面造型设计研究
摘要:基于SD法的研究方法,结合线型分析与视觉动力理论,以拖拉机侧面造型为对象,研究其视觉意象与侧面造型的关系。通过分析实验,得出了所给拖拉机视觉意象与关键特征线的映射关系,并以此指导设计实践,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SD法;线型分析;视觉动力;拖拉机侧面造型;视觉意象
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及有利政策的落实激发了国内拖拉机市场的需求[1]。同时,技术的成熟、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需求成为买方市场中的主导因素[2]。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形式追随功能”不再是产品造型中唯一的法则,如何传递出用户想要的视觉感受成为了产品造型设计的重点[3]。阿恩海姆在阐释造型与视觉感受的关系时把造型与视知觉相互作用下生成的视觉感受称为意象,亦即本文中的视觉意象[4]。李然、赵江洪等在探讨汽车造型时,因其复杂度很高,遂选择能包含大量造型信息且易于二维化的侧面造型进行研究,达到举一反三之效[5]。与前者类似,本文以侧面造型为对象进行视觉意象的相关研究,并采用Osgood的SD法(SemanticDifferentialMethod)即语意差分法[6]建立起拖拉机侧面造型与视觉意象的映射关系,从而指导完成拖拉机造型设计。
1视觉意象与视觉动力
意象是指人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对被感受物所产生的感性联想,而视觉意象则是在视知觉的作用下对造型对象生成的视觉感受。格式塔心理学派的阿恩海姆在探讨视觉意象时指出视觉意象本身是具有思维性的,意象的达成是视觉动力创造活动的结果,并引入了物理学中力场的概念。力场中力的构建与相互作用形成了意象的生成过程,力场的最终状态作为意象本身决定了人的视觉感受。造型意象中的视觉动力是指单个图形或整体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形变而表现出的力的趋势,在分析视觉动力时需要设定一个基本图形作为参照[7]。如图1,与正圆相比,椭圆受到了向内挤压的动力。
2研究方法
服装设计与机械外观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机械外观设计,都要在遵从视知觉与思维方法的基本设计原理的前提下,去不断丰富其设计内涵。外观造型之于机械就如同服装之于人,做机械外观设计,就像是为机械着衣,因此,机械设计可以参考服装设计,服装设计反过来也可以学习机械外观设计。服装设计和机械外观设计虽然在方法和思路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但这些不同恰恰是值得思量并借鉴的地方。当下,设计师们应通过理论的探究,相互学习借鉴彼此的优势,拓展一些新的设计方法,改变原有的思路并将之转化为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产品。
关键词:服装设计;机械外观设计;视知觉;工业设计;思维意象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思维需要意象,意象中又包含着思维。因此,包含意象的视觉艺术乃是视觉思维的故土”[1]。所谓“美”,就是指一种无形的、抽象的意识抑或是一种知觉,而想要表达、创造这种意识或知觉,就需要捕捉并把握其本质特征,并将这种被捕捉到的特征赋予实在的形态。但是这种意象的赋予并非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是要遵循视觉审美规律来操作。服装设计和机械外观设计都是实用性学科,只有在满足视觉美感的基础上,才能展示其独有的功能性。事实上,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机械外观设计,都包含了大量的视觉艺术成分。对设计学科而言,在处理视知觉与思维关系方面要遵循三个基本设计原则:其一,设计应让人认识到设计的意识核心,能不加赘述地直指重点;其二,设计是被设计者赋予其想法的视觉意象载体,传达了设计者的初创思维;其三,当设计的形态与特定的抽象意象相似或同构时会带有该抽象意象所带有的情感,即所谓个性与一般性的融合。通过视知觉与思维的三个设计原则来对比研究服装设计和机械外观设计,以企使两者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一、服装设计与机械外观设计基本设计原则的比较
(一)服装设计与机械外观设计之设计意识核心的对比
所谓设计意识核心,就是设计师遵从视觉艺术的审美要求,把现实复杂的视觉现象及其关系简化为简洁的形状、线条的关系。我们眼中的世界是缤纷多彩、充满变化的,但是在这些复杂的意象背后,有着简明的审美要素和功能要素,这些要素就是设计师所关注的核心内容,即其设计的意识核心。比如设计师观看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会专注于人与车的互动关系,其核心意识便是人与物由“骑”这个动作相关联的一个动态功能关系及其审美意味。服装设计大师乔治•阿玛尼,向我们诠释了简单中见丰富、纯粹中见典雅的极简主义风格。与强调装饰性的设计师相反,极简主义设计更加注重服装的功能性,只保留极少的精华部分,以最精炼的设计语言传达设计理念。以这种风格见长的还有CalvinKlein、JILSANDER等。完美的裁剪与别致典雅的配色,都向我们传达了极简的美。而在小型机械外观设计中,素有“白雪公主之棺”美誉的留声机SK-4,没有华丽的外观和复杂的造型,简洁中渗透着优雅;细节处理十分严谨,一丝一毫都经过反复推敲。从其外观设计可以看出,设计者对传统留声机的现实意象进行了现代极简化处理,去除了雍余设计,只保留了设计的核心意识,成就了其优雅的品质。可见,一个好的设计应有其特有的设计核心,不管是服装设计还是机械外观设计,把握住设计核心,对核心意识进行表达才能抓住其设计本质。
审美意象下的服装设计论文
一、中西方服装设计中的审美意象
近些年来,服装意象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越来越受到普遍认可,而纵观中西方的现代服装设计作品可以发现,审美意象早已在服装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贯彻落实。在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当中,审美意象既表现在文学作品里,又凸显在艺术设计上,人们利用“意象”来表现主观与客观的情感与物象,“象”是“意”的载体,而“意”又将“象”抽象化。于是,“意象”相融合的艺术设计作品便具有特殊的艺术审美性,而吸引人们目光的也正是那些极具艺术审美魅力的设计作品。但在西方文化中,意象属于传统哲学范畴,西方哲学家认为意象与认知活动紧密相连,意象能够帮助人们在心理上形成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然后通过反思之后在头脑中形成观念、思想与情感。西方当代哲学家萨特曾指出,意象是对客观事物形成意识的一种活动,在此基础上萨特提出了艺术意象理论,他认为设计者在创作一件艺术作品时会运用意象审美将客观物象意象化,从而创作出具有审美意象的艺术作品。虽然在对意象概念的阐释上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解读,但在艺术设计领域当中并不会产生对美的差异性感知,中西方达到了高度的审美契合。在中西方服装审美意象中,对于现代服装设计具有两个方面的内涵阐述:一方面在形象思维下进行服装的艺术外部形象设计,另一方面则在意象审美的理性思维中进行服装设计,最终将服装转化为具体的表象。在满足了以上两点设计需求时,意象审美的艺术表现张力才能够更加鲜明地释放在服装设计上。而实际上设计师带着审美意象的视角进行设计,就是借助感性的、主观的、想象的设计思想将生活中的具体图像元素抽象化、象征化。与此同时,设计师还需将自身的主观情思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从而令所设计出来的服装艺术形象既有虚实统一、新奇个性的客观之象,又有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主观之意,这样人们更能从服装设计中感受与领略到来自设计的形态美及意象美。
二、从审美意象视角看现代服装设计
(一)现代服装设计中“象”的视觉审美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所谓“象”的视觉审美,即指人们从服装设计中获得的视觉直观感受。一件服装需要经历多道程序才能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而其中最主要的第一道程序就是图像设计,设计师将头脑中的想象通过画笔与纸张的碰触变为客体物象。但值得注意的是,服装设计中的“象”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形象表现,外部形象与内在形式共同构成了现代服装设计“象”的视觉审美。首先,外部形象主要指设计中的各种造型元素,包括形式要素(如点、线、色、质等),以及形式要素的物理属性(如线的粗细、色彩的明亮、质感的厚重等),这些简单的形式造型元素及物理属性在设计师巧妙的构思下被组合在一起,从而利于设计师将服装的外部形象设计出来。其次,“象”视觉审美的内在形式是指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将所需的造型元素依据其物理属性及规律性进行重组,使得服装设计内部结构(如主次、对称、渐变等)能够符合相应的形式美准则。只有当服装设计在外部形象与内在形式两方面实现协调统一时,人们才能真正欣赏到“象”视觉审美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完美展现。现今,人们常常处于忙碌的生活状态而疏远了自然,但这种状态却越发激起人们向往自然的审美意识。于是,现代服装设计师在洞悉了人们这一审美心理之后,开始从自然形态中获取设计灵感,将已存在的自然形态进行意象化重构,进而设计出具有大自然气息的服装表象。有时设计师会直接提取自然物象中的造型、色彩、纹理等,并运用理性思维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意识的重新组合,而后把重新组合的造型安置在服装外部结构上,以点缀与丰富服装的外部形象。而这种提炼与再加工恰好是为了更加鲜明地凸显服装设计“象”的视觉审美,从服装设计上让人们得到最直观的感受,从而为人们带来视觉与心理上的冲击。
(二)现代服装设计中“意”的情感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