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特征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5 05:46: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视觉特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品牌设计视觉语言特征探讨
摘要:通过对品牌设计的视觉语言,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未来品牌设计的视觉语言变化做出展望,在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品牌设计的视觉语言所呈现出的多样性进行归纳与总结,以供设计工作者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予以借鉴。
关键词:体验经济;品牌;视觉语言;时代背景
一、时代背景驱动品牌设计的视觉语言革新
“笔墨当随时代”,品牌设计的视觉语言亦要紧跟时代背景。纵观品牌设计视觉语言的不断变化,从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装饰和繁复到现代主义的简洁、功能化、抽象几何化,再到后现代的装饰和玩味,这种视觉语言的变化是有它的规律性的。它与时代背景中的政治经济背景、文化思潮、技术革新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品牌设计的视觉语言的变化反映时代背景,而时代背景也影响视觉语言的变化。“品牌无处不在,它们强大的释放记忆、感觉和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力量。是广告和企业沟通领域150年来成几何速度增长的产物。”①品牌是商业社会的产物。资本主义出现后,是商品经济和自由贸易而孕育出了商标,并在它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化,进而建立了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从商标过渡到品牌,再从品牌到企业形象,最后从企业形象到品牌。这一过程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潮与技术革新等因素息息相关,而且,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相互作用,致使品牌的商业模式与视觉语言的不断变化。当代社会将会发展到体验经济时代,如何在体验经济时代寻找出适合的品牌设计的视觉语言,是值得大家研究的课题。
二、体验经济下的背景变化
时代越往前发展品牌设计的视觉语言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明显。品牌设计毕竟是商业化的产物,经济是品牌设计所依存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本文中对品牌设计的视觉语言的前瞻正式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与发展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新媒体技术发展,在此过程中涌现很多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基于网络、信息等新兴技术,在相关技术不断优化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新的发展思路。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时代下,应该按照大众对设计提出的要求,合理的应用新媒体技术,将其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提高设计的整体水平。
一、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
(一)精准性
新媒体技术在信息传达方面,改变了以往以电视媒体、纸质媒体单向交互的传递方式,用户给出关键词与具体内容,便可以获取对应的内容。受众借由电视媒体、纸质媒体等渠道获取信息,只可以被动地接收信息,在特定信息查询方面会浪费不少时间,传统媒体方式不利于用户查询特定信息,在新媒体技术出现后被时代抛弃。新媒体基于信息、网络等新兴技术,让受众在信息获取方面拥有主动权,受众可以通过资源库在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信息,在信息锁定方面精准性更高。
(二)及时性
通过传统媒体获取信息需要经历完整的工作链,新闻素材收集、编排、加工、排版、印刷与发售为新闻报纸工作链,用户通过新闻报纸获取信息,无法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经过,存在信息延迟传达的问题,新闻及时性原则无法保障。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改变,任何人均可以通过互联网上传信息、传播信息,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了解事件大致情况。微博、微信或其他社交软件均可以作为传播信息的平台,提高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与高效性。
视觉传达设计特征与发展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对新媒体的应用。如今,新媒体已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顺应时展需求,将新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结合。但企业在将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结合过程中还存在未重视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过于简单、作品同质化的问题频繁出现、缺少新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等问题。文章对新媒体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与发展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建设性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特征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各行业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调查结果显示,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于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当中。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技术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新媒体技术能有效促使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发展。
二、新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视觉传达设计在利用传统媒体技术设计作品时,视觉传达设计的展示空间大多数是平面的,导致用户在平面中的体验感缺失。虽然视觉传达设计利用新媒体加强了对作品的设计,但看似立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也是属于平面范畴,之所以会呈现出立体的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利用新媒体技术呈现出的空间不同。在新媒体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由二维设计逐渐过渡为三维设计或四维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不再是单一的二维设计,而视觉传达设计的空间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视觉传达设计在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时,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提升了较高水平,大众视野中的全息影像技术便是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的结果。而新媒体也可借助全息影像技术直接将三维空间进行多方位的传播,让人们清晰地了解信息内容,并带给客户不同的情感体验。另外,视觉传达设计除了在空间形式的转变,视觉传达涉及的传播途径也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在以往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当中,相关人员常常在设计当中隐藏自己的意图,让用户自行探索,虽然此种设计方式能有效将信息传递给用户,但其中的体验感程度不高。由于用户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无法准确接收相关人员隐藏在设计作品当中的意图,从而影响了部分用户的信息接收维度。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人员更注重用户的体验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加入新型新媒体技术,以此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剖析科技时代动画视觉语言符号表现特征
摘要:科技发展迅速的当今,世界文化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大,人类社会正由文字时代转向图像时代,视觉文化的研究价值日益凸现。作为动态视觉艺术的样式之一,动画中的视觉语言符号的运用,深刻地影响着动画作品的表形性思维的表述。在传统基础上,数字化、多媒体为动画一中的视觉语言符号注入了更多的形式和手法,在视觉语言引导的通感体验中把信息更完整地传播给受众。
关键词:动画视觉语言符号数字化多媒体信息传播
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又是表达思想观念与情感的物质手段。符号以其特有的指示性成为受众实现知识的传递与相互交往的重要途径,人类意识领域正是一个符号的世界。动画是艺术与科学的交互与综合,是一种创造运动幻觉的视觉艺术,它用虚构的世界反映现实中的生命世界,是创造或转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完美媒介。其内核是社会文化的传递与超越,其本质是创造,同时,它作为视觉语言符号,又是信息传达的媒介和一种社会文化的载体。动画的创作过程中,设计师扮演着翻译的角色,将多样化的信息和感官体验迅速而准确地转译为各种视觉元素传播给受众。
一、符号元素
1.1符号元素与符号学
事物显现出的主要信息特征、标记就是它的符号。人们对事物特征化的主要信息产生的记忆可称为符号记忆。符号的显现是任意的,可为某种图像、声音、色彩等。在当代各个门类的视觉艺术形式中,艺术家在对符号的运用作不断的研究与探索,通过作品将某一图像不断地运用、锤炼并符号化,作视觉意义的升华,这是现代艺术的特征之一。符号的运用强化了作品自身的面貌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这就是符号的力量。符号学.正是研究符号规律的科学它涉及交际的全部,任何表意的东西都在符号学研究范围之内。因其看似简单却深刻的影响作用逐渐被引申到动漫设计领域,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动画中的视觉语言传达得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探索城市街道的视觉特征
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构成城市纹理,体现城市文化和个性的重要元素;本文以概括性的词语,主要通过城市街道视觉形象的分析对城市街道视觉特征的提出了城市街道的六种视觉特征:识别性和连续性,可观赏性与可读性,时间和空间性并进行论述。
关键词:城市街道;视觉形象;视觉特征
城市街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构成城市纹理,体现城市文化和个性的重要元素;同时人们对一个城市印象的最直接的感受都来自于城市街道。为了实现舒适、可识别性与协调性、想象力和快乐、真实性和可持续性、社区和城市生活等社会价值和城市生活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城市街道视觉形象的分析对城市街道视觉特征的可识别性和连续性,可观赏性与可读性,时间性和空间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可识别性和连续性
可识别性指对象的局部能有效地为人们所认知,并形成统一整体印象的性质。从行为科学角度,可识别性主要从两方面产生:①感知,当时当地的情景对人产生的印象;②认知,过去的经历和回忆对当地认知的作用。这两方面常被用来解释人在城市活动时所获得的信息和对行动的指导,城市街道如果缺乏个性,或很容易互相混淆,那么就很难让人们对它产生认知感和归属感,所以城市街道应根据其限定的空间性质形成自己的特色。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可以恰当地运用色彩有效地烘托气氛,协调景观各要素,增加街道的可识别性。
连续性是线性形态的共同特征。连续性是视觉特征形成的基本要求之一,这是因为从视觉心理出发,连续的线形是具有“格式塔”完形效应的较佳的形式。城市街道所具有的强烈形式感、秩序感都源于这种连续性。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具有连续性,这这显然也是其功能的需求,人们通常依赖的就是道路的这种特性[2]。街道空间具有明显的流动性和方向特征,其界面的视觉连续就尤显重要,人们也习惯于依赖这种性质去识别道路。连续性可以通过街道的路面铺装、两旁的绿化形式,空间特征、建筑的形式、街景小品等得以实现,由此也可产生动态的视觉效果,这些均能加强其形象,并能产生整段时间的连续感。
建筑立面设计视觉特征分析
[摘要]在现今社会发展当中,我国建筑事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且在设计方面具有了较多的变化。其中,立面设计是建筑设计当中的一项重点任务,需要做好设计把握。在本文中,将就建筑立面设计的视觉特征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立面设计;视觉特征
1引言
建筑发展代表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事业发展快速,人们已经不单纯满足于建筑所具有的居住功能,对于建筑的外观也具有了新的要求。在该种情况下,即需要能够做好建筑立面设计方面的要求,通过对不同设计方式视觉特征的把握不断优化设计效果。
2立面设计趋势
在现今建筑创作当中,具有肌理视觉特征的立面设计逐渐兴起,并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当中。对于现今城市当中出现的不同高层建筑来说,虽然具有不同的风格,但更多的对体型方正、且具有肌理视觉特征的外观进行了设计与应用。在建筑立面语境当中,肌理以及视觉特征也因此具有了更为直观的含义,即包括有建筑立面上不同元素的材质、形状、色彩,以及受到不同因素影响下对不同属性立面元素的排列方式以及位置。从视觉角度来说,即是在建筑立面基础上,通过组织方式的变化差异对丰富的视觉效果进行表现,以此形成充分肌理视觉特征的立面形式。
城市街道的视觉特征探索
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构成城市纹理,体现城市文化和个性的重要元素;本文以概括性的词语,主要通过城市街道视觉形象的分析对城市街道视觉特征的提出了城市街道的六种视觉特征:识别性和连续性,可观赏性与可读性,时间和空间性并进行论述。
关键词:城市街道;视觉形象;视觉特征
城市街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构成城市纹理,体现城市文化和个性的重要元素;同时人们对一个城市印象的最直接的感受都来自于城市街道。为了实现舒适、可识别性与协调性、想象力和快乐、真实性和可持续性、社区和城市生活等社会价值和城市生活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城市街道视觉形象的分析对城市街道视觉特征的可识别性和连续性,可观赏性与可读性,时间性和空间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可识别性和连续性
可识别性指对象的局部能有效地为人们所认知,并形成统一整体印象的性质。从行为科学角度,可识别性主要从两方面产生:①感知,当时当地的情景对人产生的印象;②认知,过去的经历和回忆对当地认知的作用。这两方面常被用来解释人在城市活动时所获得的信息和对行动的指导,城市街道如果缺乏个性,或很容易互相混淆,那么就很难让人们对它产生认知感和归属感,所以城市街道应根据其限定的空间性质形成自己的特色。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可以恰当地运用色彩有效地烘托气氛,协调景观各要素,增加街道的可识别性。
连续性是线性形态的共同特征。连续性是视觉特征形成的基本要求之一,这是因为从视觉心理出发,连续的线形是具有“格式塔”完形效应的较佳的形式。城市街道所具有的强烈形式感、秩序感都源于这种连续性。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具有连续性,这这显然也是其功能的需求,人们通常依赖的就是道路的这种特性[2]。街道空间具有明显的流动性和方向特征,其界面的视觉连续就尤显重要,人们也习惯于依赖这种性质去识别道路。连续性可以通过街道的路面铺装、两旁的绿化形式,空间特征、建筑的形式、街景小品等得以实现,由此也可产生动态的视觉效果,这些均能加强其形象,并能产生整段时间的连续感。
数字化视觉网络艺术特征论文
摘要:信息数字化后的虚拟世界,将艺术创作带向超越时间、空间、与影像经验的新创作思考领域。在艺术创作的领域里,不管是否运用科技,艺术作品都是用来记录和反映当代生活。如今越来越多的视觉艺术创作者,尝试以计算机、网络、虚拟实等高科技为一个艺术的新形式。在与数字媒体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字视觉艺术,不仅仅是一个科技与高度文明的产物,更是人类纯化心灵的“高感度”作品。
关键词:视觉艺术网络虚拟现实
艺术活动反应时代的现象,且在各种意义上,艺术与时代革新或改造的根本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情的自发形成占了大部分,但在有些状态下理性的计划性成分亦占有相当的比例,尤其在新媒体、新美学观念、新素材及新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以理性为诉求的创作灵感,已占有绝对的重要性及审美价值。
科技的革新,从计算机、网络到虚拟现实,在艺术创作上产生极大的变化,具有实验精神的先驱艺术家们热衷于新媒体与材料与新艺术形式的探求。从十九世纪末到今天,其中发生了难以计数的艺术运动,一部新媒体艺术史,几乎就是一部近代科技史,而我们仍然活在其中,变化日新月异,很难去归纳风格,或下任何定论。到目前为止,网络艺术、包括虚拟实境的交互式装置,似乎是互动艺术的主流。科学的发明与发现,大量地运用在改善人类生活上,不过是近五十年的事,却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刺激。改变的不仅是物质的层面,在精神上的意义也相当深远。
尤其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电子媒体与计算机科技开始普及之时,媒体深深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人们视野变宽了,世界变小了。当时,艺术、科技与科学间的关系常受争议。艺术与科技运动吸引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业者参与,意图发展出跨领域的合作架构,然而时至今日,这种系统化的合作模式,仍然只是一个理想。因为科技、艺术都是文化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原本就不容分割。
运用科技的视觉艺术,一个明显的议题便是科技带来的艺术品复制性与真实性的问题。一切展演都只是以复制品呈现,要观赏者破除原有的观赏习惯,在传统上的艺术价值包含了独创性、唯一性、与真实性,都将被重新思考。
社会主义经济视觉下的德育特征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前我们整个社会所要做的一篇“大文章”,自然它也是我们德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人们在思考德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时,在思维方式上或者采取一种简单经济决定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的方式就是道德所要求的活动的方式;或者采取“二元”对立的观点,即把经济与德育看作两个虽有联系,但却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中独立进行的社会活动。笔者认为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德育的关系,既不能立足于经济活动的表面要求,也不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作脱离了人的意识的纯粹客观的经济活动,而必须以历史的观点,从人的社会“实践”出发,寻求两者的内在一致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德育提出了什么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影响到人们的道德观念,影响到人们的道德实践,进而也影响到以社会道德实践为基础的学校德育活动。学校德育必须对这一影响到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社会变革作出自己应有的应答。我国德育的研究者、学校德育的实际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在努力做出一个完满的答案。但是要能够对这一时代提出的课题,做出一个完满的回答,首先必须搞清楚时代给德育提出了怎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德育提出了怎样的根本性问题。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有人认为既然我们现在搞市场经济,那么德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就是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以及与市场经济活动相关的观念。于是他们让学生去看市场,譬如看证券交易。或者让学生自己办市场,让学生在自己所办的市场上叫卖或买商品。笔者并不一般地反对这些活动,学生需要学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但是德育毕竟不是简单地学做生意,或学习市场上的活动,今天的学生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但他们是作为“人”在市场上生活。学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做“人”,这才是德育的任务。
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被认为是新鲜的,其实不过是我们重新评价或认识的一些观念。譬如,“竞争”、“效益”、“惜时”、“守信”等等。但是“竞争”、“效益”只是中性词,无法作出直接的价值判断。竞争有正当的与不正当之别,效益也可能是个人的、集团的,而不是个人、集团和社会统一的。以善恶判断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不能够以这些中性概念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规范性概念。“惜时”、“守信”被视为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新观念,然而这两种观念可以说中国自古有之。因此它们也不是市场经济特别的要求。可见,如果把市场经济对德育的影响仅仅看作引进几个“新”观念,那么在市场经济与德育的关系上也仍然未得要领。
市场经济也确实给我们德育工作者出了一些两难问题,譬如等价交换,这是市场公平的基础,然而它并不能成为人际交往的普遍原则。又如,市场崇尚竞争,但它不能演变为生活中的弱肉强食。这些两难问题,似乎不能不使我们把经济活动与道德活动加以区别。这似乎又必然地要把市场经济与德育的距离拉远。然而简单地对经济与德育加以区分,对受教育者来说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市场今天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基础,而明天市场又将是他们驰骋的“疆场”。对人来说不可能有两种生活:一种是经济生活,一种是道德生活。把市场经济与德育加以区分的二元分析的方法,于逻辑不通,于实际也不符合。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范畴与形式
在新媒体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不断创新,充分满足不同类型艺术设计者的多元诉求。在新的艺术设计环境下,通过发挥多媒体平台的应用优势,通过引入创新思维、灵活运用数字化思维,全面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化优势。本文将结合《视觉传达与媒体应用》一书,分析新媒体视域下视觉传达的内涵,探索新媒体视域下视觉传达的艺术设计范畴与形式,以期为当前促进新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有机融合提供有效参考。由王洪亮等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12月出版的《视觉传达与媒体应用》一书,主要以视觉传达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印刷媒体的视觉传达、户外媒体的视觉传达、影视媒体的视觉传达、展示空间媒体的视觉传达、网络媒体的视觉传达和新媒体的视觉传达等多个角度对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应用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视觉传达与媒体的关系、视觉传达与媒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户外媒体视觉传达的优势与局限、户外媒体视觉传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影视媒体视觉传达的优势与局限、影视媒体视觉传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展示空间媒体艺术设计的范畴以及功能和特征、展示空间媒体视觉传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网络媒体视觉传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新媒体的历史与发展和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与形式等观点,为当前利用视觉传达设计,全面优化广告的展现形式提供了重要铺垫。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详细,内容丰富
该书研究理论基础详细,论述内容丰富全面,通过对视觉传达与媒体的概念、觉传达与媒体的关系和视觉传达与媒体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内容进行解读,使读者对视觉传达与媒体应用的理论内涵形成完善认识。该书重视理论定义的清晰界定,通过对户外媒体的概念、影视媒体的概念、展示空间媒体的概念和新媒体的概念等主要理论概念进行清晰论述,为该书后续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新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通过汇聚当代大众需求,通过发挥多元化、融合性优势,汇聚审美价值与多元功能,合理渗透、融入新媒体艺术设计意识,大力发展平面视觉创意,全面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水平。视觉传达设计是重要的生活塑造方式,通过将生活美学进行生动、合理表达,直接影响了大众的生活方式。视觉传达设计是社会伦理的生动践行与表达,其中,设计伦理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生命底线,也是将设计美学与消费者诉求有机融合的重要实践。在新媒体环境下,要积极探索新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点,通过不断创新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与空间,全面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生命力。
二、框架完整,论述严谨
该书论述框架完整,整体语言及观点表达严谨,通过对报纸媒体、杂志媒体等印刷媒体的视觉传达的特征及要求进行论述,结合户外媒体视觉传达的优势与局限,提出了户外媒体视觉传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结合影视媒体视觉传达的优势与局限,论述了影视媒体视觉传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另外,该书论述观点严谨,通过对展示空间媒体艺术设计的范畴以及功能和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展示空间媒体视觉传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随着新媒体发展应用不断成熟,视觉传达设计范畴不断拓宽,通过依托新媒体平台,将多元技术与设计方式进行整合,在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流程、优化设计效果的同时,也为大众呈现更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感官效果。通过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视觉传达设计活动,将时代特色与传统文化、多元审美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活动,极大拓宽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表达空间,充分满足了大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三、聚焦实践,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