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5 04:03: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世界文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通知
根据邢元敏副书记、何事忠常委、余远牧副市长有关批示精神,市政府副秘书长余恢毅于**年12月30日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有关问题。市政府新闻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民宗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交委、市水利局、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大足县政府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为,具有“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鲜明特色的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刻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也是目前**市惟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有关部门、市委、市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和大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足石刻保护管理工作,已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大足石刻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但由于诸多条件限制,大足石刻保护仍存在自然损坏较为严重、保护资金相对不足、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创新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拓展投资渠道,增添保护措施,促进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现将会议议定事项纪要如下:
一、加大组织保障力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建设部、文物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80号)和邢元敏副书记、何事忠常委、余远牧副市长有关批示精神,成立“**市大足石刻保护管理协调小组”负责协调、推进有关工作。
二、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由大足县政府进一步细化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园林局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指导修订大足石刻保护规划,并按轻重缓急,建立“大足石刻文物保护项目库”,统筹安排,合理归并,分步实施。由市财政局帮助审核规划经费预算,继续争取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市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并确定适当比例用于大足石刻保护;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旅游局等部门帮助大足县实施“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逐年争取“旅游国债投资”、“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项目经费,从市“旅游结构调整资金”中给予招商或贷款贴息;市交委、市旅游局将大足石刻旅游通道纳入“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委托市高投公司加紧开发,并争取中央专项补助;市林业局和大足县优先安排大足石刻“五山”文物景区“退耕还林”专项补助经费,实行项目单列,尽可能不占大足县正常指标;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将大足石刻及周边地质环境病害治理工程纳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并提供相应经费;市环保局帮助大足石刻建立有关大气监测点,并满足监测要求;市园林局从景区大道、生态环境保护等角度对大足石刻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市建委从“污染治理”、“小城镇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对大足石刻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市科委支持大足石刻保护科研项目立项并提供相应经费;市民宗委对大足石刻景区内的宗教场所和设施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大足县财政要尽其所能,继续安排大足石刻保护管理资金,将大足石刻门票收入主要用于石刻维修保护管理及景区建设,继续发动社会各界捐赠大足石刻维修保护经费。
三、加大学术支持力度。支持大足县依托中国文物研究所于2005年编制完成《大足石刻总体保护规划》。成立“大足石刻专家咨询委员会”。支持大足县政府、市文物局、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古遗址考古研究中心承办2005年“中国**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建议此会会期尽可能与2005年第十届“三峡国际旅游节”同步,以提升档次,提高效益,扩大影响。支持大足县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进一步开展大足石刻加固、封护等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
四、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帮助、指导、支持大足县政府、**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和大足石刻博物馆积极创建、申报“中国**南方石质文物保护中心”,探索研究中国南方湿润气候条件下石窟的保护技术和手段。帮助、支持大足县积极创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动态监测点”,分期分批配置新型设施设备,进一步推广和运用有关先进技术,逐步实施“大足石刻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通过建立科研基地、平台,吸引资深专家,争取专项经费,加强对大足石刻的抢救性保护。
世界文化传播设计管理论文
摘要:跨文化传播应是文化、传播并重:传播不同文化,在不同文化之间传播。学科的宗旨当是通过传播来促进各文化间的彼此理解和共存共荣。本文就重视世界文化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及联合大学与传媒以更好实现课程积极目标诸问题进行了探讨。文中通过多层次的论证强调指出:人们始终持有相异或相冲突的宗教、哲学以及意识形态,尚没有一种普世真理足以使世间所有人心悦诚服。即便是广泛接受和运用中的科学知识,其发展亦受阻于人类本身的局限而不可确定。尽管科学在前沿问题研究上竞争激烈,也仍然无法回答和消除所有的问题和差异。因此,从全球或泛人类立场观之,人类现有的知识与理解能力具有不确定和不完整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浸透在所有的具体文化信仰之中。认识到共同局限性的人们——尤其是政界的领导人—-亟需摒弃极端的文化分离思想,以人类现阶段认知的局限和世事万物之不可确知性来铸就文化兼容态度并行动,这样才能避免不同民族及不同国家间的不断冲突和互相伤害,以达到纷呈文化间的融洽交流,从而也丰满、坚实跨文化传播学科。
ABSTRACT:Thispapersetsforthinsomedetailthecontentsofaproposedsetofcoursesdealingwithworldcultures,andsuggestshowthesecoursesmightbeimplementedincommonbyuniversitiesaroundtheworldincooperationwith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media.
Onemessagetobeemphasizedinthesecoursesisthatvariousgroupsofhumanshaveheld,andcontinuetohold,conflictingreligious,philosophical,andideologicalbeliefs,thevalidityofnoneofwhichcanbeestablishedonabasiscompellinglypersuasivetoallinterestedparties.
Andevenscientificknowledge,whichiswidelypersuasive,evolves,remainseverincompletetoanindeterminatedegree,ischaracterizedbycompetinginterpretationsonitsfrontiers,andisinanyeventincapableofresolvingreligious,philosophical,andideologicaldifferences.
Thusfromaglobal,panhumanstandpointthereisaninconclusivenessandincompletenessofhumanknowledgeandunderstanding,andthisistheonespiritualandintellectualsituationthatoverarchesallparticularbeliefs.
Thoseindividuals--including,importantly,politicalleaders--whoconsciouslygraspthiscommonalityofthehumancondition,should,onemaysuppose,beinafavoredpositiontothinkandact,notasculturallyseparatistextremists,butsimplyasearthlings,andtherebytoavoidthekindsofconflictsooftenproductiveofmutuallydestructiveactivityamongthepeoplesandnationsoftheworld.
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论文
【摘要题】马列文论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文化/审美现代性
【正文】
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310(2002)05-0050-04
在排山倒海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中,精神文化发展的趋势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对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对全球化境遇中精神文化发展的错综复杂趋势的思索。
一
企业时代文化世界文化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摘要]企业文化能给企业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是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文化更是在企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企业都力图建立一套特色鲜明并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应当遵循不异、不同、不弃三大基本原则。
[关键词]企业文化不异不同不弃
在当今这个产品同质化、市场全球化的时代,单纯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理念已经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奏效了。许多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注意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有效手段。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提升企业软实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包含或展示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以理念、行为、视觉等因素为表现形式的,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个性或独特性所构成的体系。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因时空、所属行业、企业自身条件等而异的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企业文化,应当遵循不异、不同、不弃三大基本原则。
一、不异
“不异”是指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的亚文化必须建立在时代文化、世界文化、民族文化、同业文化、自我文化等的基础上,并吸收其优秀基因作为自身建设的依托。它强调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即共性。任何一个企业做企业文化应首先做到“不异”。因为一个企业存在的价值首先有赖于社会各界相关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而公众认可、接受的底线正是这种“不异”。企业坚持不异原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时代文化
世界文化特征分析论文
一、是提升还是迎合
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杂志期刊大部分是文摘杂志、妇女杂志、娱乐杂志、健康杂志和时尚休闲杂志,此类杂志难以在涉及重大问题的领域内发挥作用。
我国的大部分杂志期刊缺乏的是精英文化视角,往往不能从提升文化精神的高度探讨套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以不流俗、不媚俗、坚持“可以呼唤出人的崇高感情、激发人的创造性”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有影响力的杂志,这种操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已经变得两难。那种仅仅迎合于人的情感泛滥、麻醉人的智力而获得“成功”的杂志比比皆是。而对消费文化的处理应有的合理吸收和处理,也变为一味的盲目迎合、推崇甚至倡导。是提升还是迎合?成了我国杂志期刊文化定位的难题。
二、非现实而又胜似现实的生活世界
从内容层面讲,杂志的影响力源自于它营造的时代价值和生活方式是否代表了社会的发展;它所书写的生活与生存、价值与观念、趣味与审美、情感与故事具有什么文化属性;对现代社会的特征如何体现。作为较有影响力的综合文化类杂志在内容层面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三大特征:流行文化特征、商业特征、消费特征。
人们对于杂志的消费主要是文化的消费。这里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包括了社会的思想、观念、科学、道德、政治、法律、宗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等内容。而综合文化类期刊传播的更多的是流行文化。比如其中的时尚休闲类杂志,它的内容充斥了连篇累牍的流行文化,好莱坞的“影视文化”、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文化”、夏奈尔的“服饰文化”。它们营造出来的热点人物、top排行榜、各式明星,以及围绕这些生活生存的价值观念、审美品味、情感故事无时不在影响着时代价值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楚门的世界文化管理论文
摘要当越来越多的人宁愿呆在家里自由自在的观看那些轻松的娱乐节目,电视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时。作为电影产业龙头大哥的美国电影不得不放下了原先的高姿态,从对电视的不屑开始低头直至结为姻亲。《楚门的世界》是电视与电影竞争的产物,它的成功预示着电影与电视的联姻将成为现代电影创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新的电影题材类型将对美国电影市场甚至是世界电影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楚门的世界》电视文化电影创作联姻
1998年6月5日,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推出了由彼德·威尔导演的一部喜剧电影《楚门的世界》,由著名喜剧天王金·凯瑞担纲主演,这部作品获得了第71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项。当年,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喜爱要远远超过它所获得的大奖,对它评价极高,很多观众喜极而泣,认为它是一部与众不同、创意十足的电影,是一部颇有深度的喜剧电影。
影片主人公楚门被塑造成具有离奇色彩的角色。从一出生就被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在他成长的30多年里,他是电视剧《“楚门”秀》的主人公,但却是唯一不知情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全球瞩目的电视“明星”。楚门生活在人工搭置的巨大摄影棚——西海文的一个小城“桃源镇”,这个小城是《“楚门”秀》的制作人、集导演和监制大权于一身的克里斯托弗一手打造的桃源神话,日出日落。阴晴风雨,潮涨潮落也是由他控制。电视制作公司通过桃源镇上的几千台摄像机隐蔽拍摄,全日现场直播楚门的“真实”的生活状态,使楚门的人生完全被观察、记录、铭写、规训。全世界人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观看楚门的一举一动。看着他出生,看着他蹒跚学路,看着他吃饭睡觉,恋爱结婚……楚门在被无形控制了30多年以后,终于发现事实真相,克服种种困难逃离桃源镇。克里斯托弗深情地挽留楚门,他告诫楚门外面的世界充满欺骗、危险和罪恶,但楚门决然地与克里斯托弗说“再见”。在楚门看来,他的幸福生活纯粹是按照导演的乌托邦理念设计的。他压根没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自由。
许多观众认为这部电影揭示了一个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人生如戏。有人从道德批判的角度分析这部电影,认为电视媒体将他人的隐私公开传播是不道德的:还有观众从“自由”主题进行分析,认为心灵的自由永远比外在的幸福更重要。观众的热情评议使这部电影再次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自电视诞生以来,电影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被电视所抢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看到了电影与电视这对姊妹花争夺观众的疯狂竞争。电影与电视的竞争在经历了漫长的马拉松长跑后,两者逐渐开始联姻,产生了一种重要的电影题材类型,即取材于电视文化的电影创作。在美国电影创作史上,这种创作类型并不鲜见,且多有成功的范例《楚门的世界》就是其中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作品,它的诞生来源于对美国电视文化的深刻思考。
我国茶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论文
摘要: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
关键词:茶饮茶茶礼茶文化
茶诗入禅(其一)
赵朴初
中国——茶的故乡
东赢玉露甘清香,椤伽紫茸南方良。
巴音布鲁克风景区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论文
一、巴音布鲁克风景区概况
巴音布鲁克风景区位于天山山脉中部的山间盆地中,四周为雪山环抱,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水源补给以冰雪溶水和降雨混合为主,部分地区有地下水补给,形成了大量的沼泽草地和湖泊。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远在2600年前,这里即有姑师人活动。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和硕特等蒙古部,在渥巴锡的率领下,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举义东归,清政府特赐水草肥美之地给他们,将他们安置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开都河流域定居。
巴音布鲁克草原,距库尔勒市636公里,位于和静县西北,伊犁谷底东南,中部天山南麓,海拔约2500米,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天山南麓最肥美的夏牧场。巴音布鲁克草原居住着蒙、汉、藏、哈等9个民族,民族风情灿烂多彩,一年一度的草原那达慕盛会,赛马、射箭等比赛活动更让游人流连忘返。
著名的天鹅湖就坐落在草原上,在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政府约60公里的巴音乡西南部。天鹅湖实际上是由众多相互串联的小湖组成的大面积沼泽地,这是全国第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水草丰茂,气候湿爽,风光旖旎。鸟类有128种,隶属14目30科80余属,其中雀形目53种,非雀形目75种;繁殖鸟95种,占74%.其中留鸟34种,栖息着中国最大的野生天鹅种群,是鸟类繁殖和度夏的栖息地。兽类有20余种,其中,两栖类2种,鱼类5种。其中属国家Ⅰ类保护的有8种,如雪豹、黑鹳、金雕、白肩雕等,Ⅱ级保护的有25种,如天鹅、盘羊、雪鸡等。
巴音布鲁克风景区内有旅游避暑胜地巩乃斯林区,区内林木葱郁,繁花似景,溪流潺潺,怪石青苔遍布,景色极为优美。班禅沟,原名叫茶汗乌苏郭勒,意为白水沟,山清水秀,牧草如茵,是和静县巩乃斯乡最美丽的一块夏牧场。巩乃斯草原地势起伏较大,山地草原与河谷草原并存,春、夏、秋、冬四季牧场齐备,其间河湖泉涧、野果山花、珍禽异兽不胜其数。
二、分析方法
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文化生态的互动图式
本文作者:周桂英工作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不同族群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为维护人类文化的完整性和文化圈的正常运转而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生态观照下的全球文化互动的理想模式是平等对话和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第一,全球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国家实力有高低、强弱之别,但其文化本身没有高低贵贱、先进落后之分,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每种民族文化都是在该民族人民经过了几百或几千年的积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为其形成背景、发展过程不同,其经验、智慧和价值观念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都有其独有的优势和魅力,因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证明其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所以,每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生态系统中一朵独特而绚丽的奇葩。在与其他世界文化进行平等的互动中,每种文化既在不断汲取异域文化的精华成分丰富发展自身,又在不断地贡献出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使其成为人类共有、共享的文化资源,每一种文化都在或多或少地对人类的文化宝库做着贡献。多样性与差异性是当今全球文化生态的重要特征,任何文化的一元主宰都是对世界文化生态的破坏,会导致世界文化的停滞、倒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动只有在平等基础上进行,才能实现相互融合、相互认同和共生共存。第二,全球文化间的和谐共生。在文化生态中,文化的多样性就像生物的多样性一样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色文化。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都处于一个开放的、与他文化互动的生态环境之中。像生物圈一样,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都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具有其独一无二的价值,是人类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种文化是另一种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生态条件,具有激活另一种正在枯萎的文化生命的力量。因此,尊重和包容相互间的差异性,才能博采众长,既能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又能维护文化生态平衡。正像总书记在2006年去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所说的:“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2]
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强大的文化效应。西方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他们试图通过经济全球化来推广其文化价值观,文化霸权是他们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同时,很多国家为了经济上的利益不得不顺从西方国家。因此,全球文化互动中就出现了使全球文化生态失衡的严重问题:西方文化霸权的盛行和非西方国家文化的失语。第一,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盛行。全球文化交流的残酷现实是:不是百花齐放而是一枝独秀,即文化的双向交流变成了文化的单向流动。文化霸权主义就是“对自己的文化怀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并把自己的文化作为衡量一切文化的尺度和标准。在他们眼里别人的文化都是‘落后的,野蛮的’;自己的文化才是‘文明的、进步的’。”[3]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是西方国家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西方文化霸权产生的直接背景是西方的科技优势及其对信息革命技术的垄断。”[4](P16)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上、政治上的优势,视自己的文化为高高在上的先进的普世价值,而认为非西方国家的文化是愚昧落后的,并欲以西方文化对非西方文化进行改造和征服。同时,西方强势国家借助于其拥有的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全方位地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植入其文化价值观念,直接大批量地倾销各种渗透着西方价值观念的文化产品,目的是建立自己的文化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来达到使西方文化全球化的目的,让全世界认可和接受西方的价值体系。此外,西方文化在再现其他文化时,总是故意歪曲、丑化其他文化,将其排斥至边缘,总是以一种优越的姿态将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视为进步与落后、统治与被统治、教化与被教化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西方文化霸权的表现。此外,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咄咄逼人,不断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单向输出,这些文化产品的批量输出使西方的生活方式、消费观、价值观、行为规则和思维习惯等深深地渗透到了世界其他国家,使这些国家优秀的民族文化逐渐被西方文化所代替。第二,非西方国家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出现文化失语。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试图将西方的文化价值契入非西方世界,使世界文化交流处于一种单向输出甚至文化侵略的状态,它使非西方国家的民族文化受到空前的压迫,以致于在西方文化霸权的压制下,非西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出现了严重的无言或失语现象。很多非西方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本民族经济发展和建设,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西方国家的大规模的文化殖民,甚至出现了“文化媚外主义”,对西方文化不加甄别地一味采用“拿来主义”,囫囵吞枣。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蛊惑使非西方国家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而对本民族文化怀疑否定甚至大肆鞭笞,认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是愚昧落后的,逐渐抛弃了自己本民族独特优秀的文化,其民族文化被西方文化蚕食着,久而久之,在世界文化对话中,渐渐陷入了“文化失语”的困境,丢失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存在的身份标志,失去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民族文化仅仅成了历史性记忆。在现实生活中,民族文化渐渐地被边缘化了,出现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卑心态,丧失了文化自觉。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在丧失其文化发言权的同时,也在逐步丧失其自我文化意识,且自觉不自觉地认同了西方价值观念。以中国为例,很多人对西方节庆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趋之若鹜,而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甚至对其嗤之以鼻。这种现象会使中国文化被淹没在西方文化的大潮中,从而加重了中国的“文化失语”。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世界文化间的交流是不对等的,即本该是双向的文化交流,但非西方国家的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强势中被淹没或弱化了,文化交流变成了文化侵略,这不符合文化生态的要求,因为文化多样性正如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一样,是维系文化生态系统平衡的必要条件。斯蒂芬•玛格林断言:“文化多样性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5](P8)人类文化就像一个色彩缤纷的大花园,不同国家的文化就像花园里竞相绽放的五颜六色的鲜花,即任何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生态中的一员,都是人类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保持人类文化系统的完整性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也正是这种多样性才维护了文化生态的平衡和稳定。但是,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盛行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为学习和模仿西方文化而使大量民族性、地方性文化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样会打破文化多样性的状态,对全球文化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因为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是文化交流、创新的源泉,正如物种的单一化会造成整个物种的停滞和退化一样,西方文化对非西方文化的渗透、侵略,会吞噬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使一些“文化物种”消失,造成世界文化生态的失衡,从而导致人类文化创造力逐渐衰竭,最终使世界文化停滞甚至倒退。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性、地方性的文化或文化种群在悄然消失,这种消失潜在地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文化生态系统。仅以语言为例,西方语言———英语的独霸天下使不少语言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濒临消失。世界上目前有六千多种语言,但有一半正面临消亡的危险。因为英语这个主流语言正在逐步取代其他民族语言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主要表现为:互联网上的信息85%是用英语传播,国际商贸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几乎100%是英语。可以看出,英语正在对其他语言赶尽杀绝。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知识最重要的一种载体,是主要的信息储存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同时,语言还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精神家园,是它的文化之根,是该民族的遗传密码,承载着文化的命脉,确保该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每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不同的世界观,一套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万事万物的框架。所以,一种语言消亡,意味着人类少了一套对世界独特的看法,少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人类失去了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语言单一化的趋势意味着人们看待世界方式的多样性在逐渐地丧失。因此,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势在必行。
全球文化间的交流在不断增强,要想维护世界文化生态平衡,必须做到四个方面。首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生态系统富有生命力和活力的体现,文化的差异性才能使不同文化相互吸引和相互借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是客观的社会现实。人类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因为不同的自然环境、人种、历史、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即每种文化都带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冲突源自于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差异,[6]各种文化在不断交流中进行着同化和异化,互相滋养,不断发展演化。总书记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7]在世界文化交流中,要尊重不同文化的民族性和差异性,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西方国家要抛弃本民族文化优势感,同时非西方国家要克服本民族文化的自卑感,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文化。正视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以自觉的心态客观地对待本民族的文化,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多元文化的差异性,来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维护世界文化生态的平衡。其次,树立文化平等的思想,坚持平等、宽容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在认识层面上,必须树立文化平等的思想,将每种文化视为平等的个体平等对待。虽然每种文化的发展先后、历史长短是不同的,但在世界人类文化宝库里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有其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内在价值。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同时还有自己的劣势和不足,各民族文化进一步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向不同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因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文化平等的基础上,才能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文化主体参与对话交流并博采众长,从中汲取能够促进本民族文化健康发展的精华。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必须坚持平等、宽容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只有平等地交流,才能使交流富有成效;宽容是交流对话的最低要求,互相宽容才能互相谅解、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才能在交流中和平共处、相互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交流切实可行,成效显著,以更好地应对人类必须共同面对解决的问题。正如哈贝马斯指出的:不同的文化类型应当超越各自传统和生活形式的基本价值的局限,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在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中消除误解,摒弃成见,以便共同探讨对于人类和世界的未来有关的重大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8](P57)再次,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互动交流原则。早在《国语•郑语》中史伯就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即和谐与多样的统一能使万物共生共长,造就万物的繁荣,倘若所有东西都千篇一律,即“以同裨同”的话,只会造成事物的凋敝,世界的发展也就停滞了,甚至会出现倒退。通过“以他平他”即事物的相生相克、互相补充才能获得平衡,而任何平衡的打破,则会造成秕稗的疯长,破坏自然生态。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说明:只有在多样性与差异性中不断交流互动才能实现生态的良性进化,真正的和谐意味着多样化、多元化。文化的交流互动也是同理。世界上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也要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这样他们就能相互取长补短,通过求同存异来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不同民族国家不同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在相互交流中,都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世界文化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对于人类这个大系统以及生息劳作在这个大系统中的人类来说,多样性和同一性同样是须臾不可或缺的。[9]“和而不同”在强调尊重多样性的同时,更重视在文化交流中坚持自己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不能迷失自己,不曲意逢迎和盲从别国的文化,而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汲取各种文化的精华并使其成为本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外,“和而不同”还意味着世界文化不应该由单一的西方文化主宰,要打破目前的西方文化霸权。最后,在文化交流中提高文化自觉。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非西方国家,各个民族都需要一种“文化自觉”,需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理性的认识和自知之明。正如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已经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10]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不但文化自卑是文化不自觉的表现,“文化霸道”、“文化霸权”也是文化不自觉在作怪,是文化不自觉的产物。西方国家应该意识到唯我独尊、排斥异己的文化霸权主义的危害,不能用自己民族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也不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单向输出自己的文化;自觉反思任何形式的一元主宰都会对全球文化生态造成破坏;文化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开放的,其发展创新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动;文化单一性只能使文化失去重要的发展动力。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想走在世界的前列,就必须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这样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不能盲目自大,要以宽厚的心态对待异质文化,与异质文化平等地交流来汲取精华,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进行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非西方国家要想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真正获得平等的文化话语权,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并坚信自己的文化是世界文化这个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样才不至于丧失自我,迷失方向,沦为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地。为此,在文化交流中必须提高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学习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提高国家的软实力。这样就会以自信的精神面貌参与到世界文化交流中去,通过吸收异域的优秀文化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自觉地把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资源贡献给世界文化,变世界的文化为民族的,变民族的文化为世界的,主动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此外,发展中国家要通过提高文化自觉来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主义,通过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来提高自身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场中的地位。一方面,强化文化的主权意识,制定相应的文化安全保护策略,保护其文化主权和文化资源,保障自己国家的文化安全;另一方面,尽力提高本国文化产品的输出能力,提升本民族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把握国际文化传播交流的主动权。总之,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应该以维护世界文化生态平衡为出发点,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平等的基础上,坚持“和而不同”的交流原则。任何一种文化都既不能唯我独尊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关系,使多种文化互补融合。各民族国家的文化只有基于平等基础上的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融合,才能使世界文化生态健康持续发展,绽放出新的活力。
- 上一篇:世界水日媒体讲话范文
- 下一篇:世界文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