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5 00:54: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实践科学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的新实践报告
根据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为查准找实影响科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3月初开始,中共鹿泉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开门寻策问计,共谋科学发展”主题活动,11名市委常委分别带队,深入到13个乡镇(区)、21个市直部门、26家企业和35个村,通过分层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恳谈会、设置意见箱、公开征求意见专线电话、发放征求意见表、市政府网站开设专栏等多种形式,深入进行调研,共征集到各类问题、意见和建议1328条,梳理为291个问题,并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49名不同界别代表和15名专家,对其中43个重要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程度进行了评估论证,最终聚焦为九个方面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委常委(扩大)会、民主生活会,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总结十六大以来的实践成果,深入分析检查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方向,制定改进措施,形成此报告。
科学发展的新实践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推动鹿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出了“夯实基础、突出中心、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工作思路,并一以贯之地狠抓落实,全市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综合经济实力一直位居河北省十强之列,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河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河北省宜居城市金奖等荣誉。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5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60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80.2%、156.2%和54.9%。
1.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按照“调优一个产业、新兴三大产业”的思路,重点发展新型建材、电子信息、休闲旅游服务、食品加工四大特色主导产业。一是着力调优新型建材业。去年以来,全市共拆除水泥机立窑49座,3条日产4000吨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正在抓紧建设,推动了建材业优化升级。二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4所、13所的技术优势,建设总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的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目前,一期投资5.4亿元的8个项目已投产见效,信息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三是全面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围绕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制定了西部山前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建成了抱犊寨、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等一批旅游景区,启动了龙山国际旅游等一批居住、旅游、服务项目,初步形成了纵贯南北的旅游景观带。四是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建成了三鹿乳业、三鹿乐时等4家乳品加工龙头企业,投资6.8亿元的三鹿高档乳品、珠江啤酒扩建、中京酒业等项目正在建设。目前,全市在建重点项目达59项,前期谋划筹备项目72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项,涉及主导产业33项。
2.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省会西花园”建设初见成效。一是做美做靓主城区。重点实施了北斗路拆迁改造、海山公园建设、太平河综合治理等一批市政工程,投资15亿元的中心区改造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城市承载功能明显增强,容貌发生较大变化。二是高标准建设西部山前生态新区。按照“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会议博览、高档社区”的功能定位,完成了管委会筹建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以来,全市共投资16亿元用于公路建设,特别是去年新建和改建了京赞线等6条道路,使我市直接连通省会的道路达到10条,基本形成了连接省会、沟通城乡、贯穿景区的路网框架。四是狠抓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重点加大以降低水泥粉尘排放量为主的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2007年,全市二级及以上天数达281天,比2002年增加216天。五是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去年以来,累计拆除违章、危陋建筑95.6万平方米。2007年,全市森林绿化覆盖率达29.3%,比200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发展日益协调。一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制定了《鹿泉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二是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积极扶持和引导村民开展净化、硬化、绿化、改水改厕和文化阵地建设,广大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07年,全市47%的村达到省级或石家庄市级示范型标准。三是以上庄等5个全国或全省试点小城镇为重点,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镇区吸引力、聚集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我市城镇化率达33.2%。四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完善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7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6%。
实践科学发展制度
各基层党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确保我县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决定在全县各基层党组织中召开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这次民主生活会集中安排在**年8月进行,具体召开时间自定。
县级党员领导参加所在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县委各常委除参加所在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外,还要参加县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时间待定。
二、学习内容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需要有成果的,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大搞形式主义,大行敷衍了事之风。我省一向以务实和领风气之先闻名于全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亦应如是。所谓务实,就是要思想上实事求是,行动上脚踏实地,把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在工作中扭转基于传统发展观的工作惯性,真正建立切实可行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
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干部擅长于文字游戏,拿出一套方案来,美其名曰科学发展,但却是新瓶装旧酒,涉及到实际内容的还是传统的老一套。这就谈不上什么体制机制创新,反而试图维护旧有工作格局和旧有利益格局。还有的干部干脆抄袭了事,罔顾本地具体情况,涉及到体制机制改革的方案东拼西凑,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一些政治正确的内容,其实是空喊口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已。这些情况都是深入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障碍,如果任由其发展,就会空话套话盛行,把科学发展观束之高阁,只见其表,不见其里。
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又是当下必须完成的使命。没有体制机制的改革,就难以让科学发展观落地;科学发展观如果不落地,即便举行再多的学习活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工作局面。当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存在一批不适应科学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一方面造成了现实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又拖缓了迈向科学发展的步伐。我们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必须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有新进展,要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否则,错过时机,等到尾大不掉的时候再改革,就会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甚至积重难返。
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项综合改革。既涉及到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也涉及到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用人导向和政绩考核体系的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选好、抓好一个突破口,以突破口为引领,稳健有效地攻占旧体制和旧机制的堡垒,从而更好更快地构建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个突破口可以是人事改革,也可以是财政改革,关键是看各地的具体情况,必须有的放矢,不能搞一刀切。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只有取得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果,才能赢得整个社会的向心力。这个实际成果最明显的就是体制机制。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及时、系统地疏理现有的制度规定,该完善的完善,该变革的变革。尤为重要的是,当下迫切需要一些科学发展的新制度、新政策,我们必须有危机意识。
任务是紧迫的,但一切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力避浮夸。体制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先改先主动,我们只有先行一步,率先进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探索,把工作做在实处,才能够闯出一条新路,才能够稳固广东的改革领先者地位,也才能完成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历史任务。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牢牢把握住改革的主动权。
办公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县委第七指导检查组负责县物价局、科技局、供销社、房管局、广电局、城管局、体育局、行政服务中心等8个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检查工作。
一是强化自身,把握重点,政策理解到位。从提升自身素质入手,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着重加强对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文件精神、领导重要讲话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读本等相关资料进行深学习、再领会,准确把握活动的目标要求、工作原则和方法步骤,对各个环节的工作熟记于心,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为做好指导检查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活动指导到位。在县委动员会后,该组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及时与各参学单位党组(支部)对接,了解掌握各参学单位实际情况,指导他们做好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审核各参学单位的实施方案,发现问题补漏纠偏,对一些重点工作早部署、早安排,增强了指导检查工作的主动性。同时,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的原则,针对参学单位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做到活动环节不减、质量标准不降,活动规范有序,环环相扣。
三是联系上下,促进交流,沟通协调到位。该组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传达贯彻县委统一部署、要求,及时总结、反馈各单位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有力推动了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了实效: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调研,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影响本部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针对查找的问题,深入思考,研究解决对策,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到各项工作中。二是广大党员的作风进一步转变。各参学单位党组织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开展学习和讨论,查问题、找不足,改进了工作作风。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带头解决实际问题,为广大党员做出了表率。三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调查研究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风气得到进一步发扬,有效解决了一些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是实现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各参学单位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确定了特色鲜明、操作性强的“实践载体”。同时,坚持把推动工作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有效防止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工作“两张皮”。(县委第七指导检查组)
县委第八指导检查组认真抓好检查指导工作
县委第八指导检查组负责县发改委、宗教局、地震局、招标监督管理局、疾控中心和巢湖幼师、县医院等7个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检查工作。
乡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进展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我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于9月18日正式启动。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发挥城区优势,服务城市建设,突出民生工程,打造特色品牌,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为活动主题,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推进创新,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进行。
一、及早谋划,充分准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全覆盖
为了及时掌握全镇党员现状,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第一手可靠资料,镇党政办利用党员信息库,结合党员流动情况对全镇党组织和党员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排摸。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15个,党员538名。党员中农村党员203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126名,社区党员209名;
35岁以下党员152人,36岁至59岁党员257人,60岁以上党员129人;大学专科以上党员147人,高中及中专党员188人,初中及以下党员203人;流出党员34名,流入党员1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29名。通过准确掌握党组织现状、党员数量、行业分布、年龄文化结构、党员流动等情况,做到了党员底数清、情况明,保证了参学单位和对象的“全覆盖”。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县委动员会召开后,我镇党委立即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全镇学习实践活动。
党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分析总结
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要求,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由学习调研阶段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今天的会议,即是转段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第一阶段的工作情况,部署第二阶段的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刚才,4个参学单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同时还有10个单位作了书面交流。雪松同志宣读了《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等一会,省委试点指导组陈安源副组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就第一阶段情况作一简要回顾,对第二阶段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第一阶段工作回顾
在省委试点指导检查组和安庆市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市委紧密联系实际,狠抓工作落实,认真组织6个党(工)委、81个单位共4339名党员,有序开展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三个环节,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初步达到了学习培训有提高、调查研究有深度、思想认识有升华的预期目标。
一是精心谋划方案,组织准备充分。全省动员大会结束后,市委立即召开专题常委会,传达大会精神,研读大会文件,精心谋划方案,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市委还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下设由综合组、秘书组、宣传组、解决问题暨制度建设组构成的办公室。同时抽调30名工作人员,成立10个指导检查组,组长由资深正科级干部担任。继10月8日全市动员大会召开后,各参学单位均在10月15日前召开动员会,对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具体安排。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学习培训扎实。在学习内容上,严格按照省委要求和《实施方案》安排,以必读的学习资料和中央、省委领导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各参学单位对规定内容完成了20学时以上的共学,参学对象提交了学习心得,其中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人大和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参学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学习心得已汇编成集。在学习形式上,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举办培训会先行学,理论中心组集中学,联系点党课引领学,专场报告会辅导学,理论宣讲团互动学,征文演讲竞赛学,网络交流开放学,知识测试强化学等。通过学习,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一方面,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觉得科学发展观既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又并非高不可攀,它是与我们日常工作、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另一方面,学习还让我们懂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要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注重析标探本。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各参学单位负责人带着137项调研课题,率领542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查找存在问题,探寻解决对策。调研中,推行“一看二听三问四理五析六解”的“六步调研法”,对调研方法形式予以规范,力求找准问题、抓住要害。共召开座谈会172次,发放调查问卷6300余份,访问群众3500余人,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整改,为基层和群众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已办的实事达217件。经公开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形成调研报告137份,调研报告中提出的不少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措施都得到了转化和落实。同时,通过调研,共梳理需要解决的个性问题492个,为下一步扎实整改、推进工作找到了着力点。
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讲话
同志们: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对此非常重视,进行了试点,召开了动员大会,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贯彻行动迅速,10月6日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举行,省委书记*作了题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动员报告,代省长郭庚茂作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崛起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讲话。今天,我们召开教育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指示精神,对全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这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共分三批,第一批为省党政机关,我厅是第一批开展活动的单位。为了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省委向省直各部门派出了省委指导检查组。以宋国华为组长、高道春为副组长的省委第11指导检查组一行4人,已来我厅并参加今天的大会,宋国华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根据省委要求,结合我厅实际,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实践的自觉性、紧迫性和主动性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全面完成*部署的各项战略任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0月9日,厅党组召开会议传达省委精神,研究部署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厅党组要求全厅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这个主题,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快“两大跨越”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1、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的重大举措。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素质是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思想,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升了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面对国内外深刻变化的新形势,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忠心拥护,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近年来,我厅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全厅机关及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的科学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得还不够全面、不够系统;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真正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还需要长期的反复学习和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在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教育的改革发展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还需要进一步充实推动科学发展必备的知识,提升科学发展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在全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运用我们党坚持经常性教育同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经验,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不断开创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皖发﹝20**﹞15号)、中共**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学组发﹝20**﹞13号)精神和**省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省属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皖教学组﹝20**﹞3号)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务实创新抓质量,转型升级创一流”为主题,组织全校党员特别是校院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党员骨干教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重点难题,着力解决广大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领导学校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能力,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要求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结合**省情与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师生员工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努力达到“明确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活动目标。
(一)围绕学校办学目标,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进一步完善学校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当前重点是以科学发展观总结过去,审视现在,谋划未来,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以及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确定新老校区功能定位。
试验区科学发展的先行探索与实践
本文作者在深入*试验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创建于*年1月、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同志倡导和推动建立的*试验区,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实施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场,其改革试验,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这些涉及发展观的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解答,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先行探索与实践。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为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的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年1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同志审时度势,倡导和推动了建立*试验区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人民贫困程度极深、生态环境极差的*地区试验,探出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一、*试验区的创建与发展
*年,同志出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在这个贫困的内陆山区省份,他不辞辛劳,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同样的政策条件下,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着效益上的差距,其结果将是地区间差距的扩大,如果不相应采取有力措施,贫困地区将会更加落后。如何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成为他集中思考的重大问题。针对贵州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特点,同志把目光集中到在贵州省具有一定典型性的*地区。
*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在建立试验区之前是贵州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直到*年,全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88.9元,农民人均收入只184元,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未解决温饱人口达3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其总人口的53.68%,人口自增率21.29‰,森林覆盖率仅为8.53%。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地区生态恶化、人口众多,严重遏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迫使陡坡开荒,林、灌、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生活贫困,常靠政府救济为生。贫困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伴随人口的剧增而愈演愈烈,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将导致大片土地石漠化,从根本上将失去人类在此生存的基本条件。针对*地区严峻的现实,同志提出了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构想,得到了省委“一班人”的赞同,*年6月,经贵州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了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在“*试验区”创建过程中,为了争取对试验区的智力援助,*年4月,同志代表贵州省委在京邀请了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领导同志召开会议,介绍了拟建立*试验区的设想,期望得到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智力支边小组的支持。试验区成立之后,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和各派中央17年来始终将*地区作为智力支边的重点地区,并于1989年9月20日成立了由钱伟长任组长、常进时等任副组长的北京专家顾问组。此后,各派、专家顾问组与试验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并肩战斗,亲密合作,共同走过了不平凡的17年。
科学发展的先行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作者在深入毕节试验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创建于1988年1月、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同志倡导和推动建立的毕节试验区,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实施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场,其改革试验,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这些涉及发展观的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解答,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先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多党合作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为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的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1988年1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同志审时度势,倡导和推动了建立毕节试验区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人民贫困程度极深、生态环境极差的毕节地区试验,探出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一、毕节试验区的创建与发展
1985年,同志出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在这个贫困的内陆山区省份,他不辞辛劳,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同样的政策条件下,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着效益上的差距,其结果将是地区间差距的扩大,如果不相应采取有力措施,贫困地区将会更加落后。如何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成为他集中思考的重大问题。针对贵州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特点,同志把目光集中到在贵州省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毕节地区。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在建立试验区之前是贵州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直到1987年,全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88.9元,农民人均收入只184元,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未解决温饱人口达3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其总人口的53.68%,人口自增率21.29‰,森林覆盖率仅为8.53%。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毕节地区生态恶化、人口众多,严重遏制毕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迫使陡坡开荒,林、灌、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生活贫困,常靠政府救济为生。贫困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伴随人口的剧增而愈演愈烈,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将导致大片土地石漠化,从根本上将失去人类在此生存的基本条件。针对毕节地区严峻的现实,同志提出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构想,得到了省委“一班人”的赞同,1988年6月,经贵州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