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排查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22:06: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事故排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安全生产事故排查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监管监察,适用本规定。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事故隐患排查行动事宜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行动的通知》(政办明电号)要求,为有效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的发生,区政府决定,在全区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全面排查和治理各类事故隐患。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省政府第号令)精神,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控,对事故多发的区域、行业、企业、场所、部位等实施重点监控,对各类事故隐患实行限期整改,确保列入治理范围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95%以上,一般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通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长效机制,治理和消除一批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排查治理范围及重点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要在全区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与场所全面展开。要以企业为主体,以高危行业、事故多发领域为重点,以对去冬今春“百日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查出的隐患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为切入点,以重大危险源、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部门和单位为主战场,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重型机械装备、冶金、建筑施工、城市燃气、道路交通、旅游等行业安全,校园安全、铁路道口、森林防火、消防安全及公众聚集场所安全,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危险场所、危险设施、危险环节进行全面排查和专项整治。
三、工作分工
交通行业事故排查方案
为认真贯彻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第8个“隐患集中排查月”活动,有效遏制事故发生,根据安委办《关于开展2012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长安委办〔2012〕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广泛开展的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交通建设、道路运输以及所属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各项安全责任落实,有效杜绝重特大事故、防范和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县交通行业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
二、成立组织
局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领导组。并组建四个督查组,具体人员安排如下:
三、排查治理范围
工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分析报告
1、消防设施缺乏维护。主要表现为:消防栓箱内堆放杂物、灭火器压力表损坏或压力不足、消防器材被杂物阻隔、消防水枪或水带被挪用或损坏、重点防火区域未配备消防器材、消防栓坏死不能正常使用等。许多企业存在消防设施缺乏维护的现象,它是由人的不完全行为,造成的物的不安全因素。20*年广西某市一工厂发生火灾,造成3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该市消防支队共出动6个中队16辆消防车,134名消防官兵进行了4个小时的扑救,由于火场周边的消火栓无法使用,不得不用4辆水罐消防车到火场5公里外运水。事后一名现场指挥员说:“如果能保证火场连续供水,扑救时间就不会那么长,造成的损失也不会那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四条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消防安全对企业而言,是预防火灾事故,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对化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易燃易爆作业场所而言就更加重要,它是一旦发生火灾后最直接的应急救援手段。
2、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据资料分析,75家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和到期复审率都在85%左右,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培训、持证上岗和按期复审情况不尽人意。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20*年3月,我市一酒店曾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经调查:酒店使用无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电焊工从事室外装修工程施工,作业时,电焊作业明火点燃柴油灶油箱内的柴油,引起爆炸燃烧,造成现场作业的4名工人死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属于特殊工种,依法持证上岗不仅是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自身保证,也是对他人的安全保护。企业应当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严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关和到期复审关。
3、安全设备设施疏于管理。主要表现为:安全设备设施(包括安全附件)未定期检测、压力表超压运行或损坏、机械传动部位未装安全防护罩、乙炔气瓶未装阻火器等。安全设备设施管理缺陷,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有章不循和违规操作,直接表现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它常常诱发发事故的导火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对安全设备设施的管理,必须在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检测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建立基础台帐,并加强对安全设备设施的日常巡查,督促从业人员规范操作。
4、电气安全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现场临时用电乱拉乱接、配电箱无盖板或堆放杂物、电器开关不符合防爆要求、配电房无防小动物措施等。这些现象多数都是违反操作规程或者安全管理作业所致。20*年7月,我市某酒店游泳池机房内发生一起触电事故,一名在校暑期打工的大学生死亡。经调查:操作人员在潜水泵连接电源时,临时用电没有接地线,也没有任何标识,造成误操作,导致单相潜水泵通电后脱水空转过热而漏电。《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操作规程或者安全管理作业的,给予警告,并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或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处以罚款。电气管理和使用涉及从业人员多、危险性较大,电气管理不到位,使用不规范造成的危害也是人们普遍认知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电气安全规范的了解程度有限,习惯性违章表现十分突出,因此,要不断加强电气管理和使用,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安全巡查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置,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危险作业场所未设置安全警示。主要表现为:重点部位(如:配电房、锅炉房、危险品仓库等)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在储罐区周围没有防护栏、吊装现场没有规范的安全行走通道、高空作业出口平台无安全护栏等。危险作业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警示措施,有助于提醒人们远离危险作业场所,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和安全警示不明显造成的人身伤害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应当引起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
6、违章使用特种设备。主要表现为:特种设备未取得安全使用证或未定期检测、压力管道泄漏、吊装现场作业人员不戴安全帽、氧气和乙炔气瓶摆放不符合安全距离、厂内机动车超核定人数违章搭载其他人员等。有一个案例:20*年5月,江都某企业一特种车辆(装载机)在出厂加油的途中违章搭乘其他人员,司机误操作,导致车辆翻到马路下,搭乘人员被事故车辆压住当场死亡,司机被卡在驾驶仓内,后因抢救无效死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违反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操作的,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要坚持“三不伤害”原则,不因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伤害自己,不因违章操作伤害他人,不因缺乏自我防范意识被他人伤害。
工业企业安全事故排查分析报告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它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按照事故致因理论“1:29:300安全管理法则”,1起重伤或死亡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事故,29起轻伤事故由300个未造成事故的隐患引发。今年是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加强对工业企业可能引发事故的常见隐患进行排查、分析,既有助于认真抓好事故隐患排查工作,也有助于防患未燃,避免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从今年三月开始,××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先后对辖区内75家企业进行了安全监察,已查出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642个,平均每个企业存在安全隐患8.5个。根据归类分析,排在前8位的分别是:消防设施缺乏维护,占12.8%;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占12%;安全设备设施疏于管理,占11.2%;电气安全管理不到位,占10.7%;危险作业场所未设置安全警示,占10%;违章使用特种设备,占9.5%;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或使用不符合标准,占9.3%;危险物品管理缺陷,占8.4%。笔者针对这8种可能引发事故的常见隐患作一分析:
1、消防设施缺乏维护。主要表现为:消防栓箱内堆放杂物、灭火器压力表损坏或压力不足、消防器材被杂物阻隔、消防水枪或水带被挪用或损坏、重点防火区域未配备消防器材、消防栓坏死不能正常使用等。许多企业存在消防设施缺乏维护的现象,它是由人的不完全行为,造成的物的不安全因素。2004年广西某市一工厂发生火灾,造成3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该市消防支队共出动6个中队16辆消防车,134名消防官兵进行了4个小时的扑救,由于火场周边的消火栓无法使用,不得不用4辆水罐消防车到火场5公里外运水。事后一名现场指挥员说:“如果能保证火场连续供水,扑救时间就不会那么长,造成的损失也不会那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四条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消防安全对企业而言,是预防火灾事故,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对化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易燃易爆作业场所而言就更加重要,它是一旦发生火灾后最直接的应急救援手段。
2、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据资料分析,75家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和到期复审率都在85%左右,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培训、持证上岗和按期复审情况不尽人意。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2006年3月,我市一酒店曾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经调查:酒店使用无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电焊工从事室外装修工程施工,作业时,电焊作业明火点燃柴油灶油箱内的柴油,引起爆炸燃烧,造成现场作业的4名工人死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属于特殊工种,依法持证上岗不仅是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自身保证,也是对他人的安全保护。企业应当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严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关和到期复审关。
3、安全设备设施疏于管理。主要表现为:安全设备设施(包括安全附件)未定期检测、压力表超压运行或损坏、机械传动部位未装安全防护罩、乙炔气瓶未装阻火器等。安全设备设施管理缺陷,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有章不循和违规操作,直接表现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它常常诱发发事故的导火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对安全设备设施的管理,必须在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检测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建立基础台帐,并加强对安全设备设施的日常巡查,督促从业人员规范操作。
4、电气安全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现场临时用电乱拉乱接、配电箱无盖板或堆放杂物、电器开关不符合防爆要求、配电房无防小动物措施等。这些现象多数都是违反操作规程或者安全管理作业所致。2005年7月,我市某酒店游泳池机房内发生一起触电事故,一名在校暑期打工的大学生死亡。经调查:操作人员在潜水泵连接电源时,临时用电没有接地线,也没有任何标识,造成误操作,导致单相潜水泵通电后脱水空转过热而漏电。《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操作规程或者安全管理作业的,给予警告,并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或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处以罚款。电气管理和使用涉及从业人员多、危险性较大,电气管理不到位,使用不规范造成的危害也是人们普遍认知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电气安全规范的了解程度有限,习惯性违章表现十分突出,因此,要不断加强电气管理和使用,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安全巡查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置,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监管监察,适用本规定。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安全事故排查工作通知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15号)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本市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府办发[]5号)要求,切实加强和做好我镇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结合本镇实际,现就本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本次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镇成立由镇政府分管安全副镇长任组长,镇政府职能部门安全办主任、基建办主任、社事办主任荣、社区办主任、招商办副主任、人口办常务副主任、派出所所长、新镇派出所所长任副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项整治办公室设在镇安全办,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建立动态台帐、情况汇总及总结。各单位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分管安全的领导任组长,安全干部任副组长,建立一支专业队伍,实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的专项治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
在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按照“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要求,在全镇各村、居委、镇直属公司、各部门(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以属地化管理和条块结合为原则,各村、居委、镇直属公司要加强组织和领导,明确分工和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协同配合、扎实推进。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积极行动,全面排查和治理隐患,突出抓好隐患整改工作,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切实消除事故隐患。要继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促进本镇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
三、职责分工和重点内容
铁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摘要:为充分做好铁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有效减少铁路安全生产事故,本文介绍了铁路安全生产事故各种隐患的主要分类,并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铁路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方法与具体治理方法,以期能有效落实好分级管理制度,实现闭环管理,更好的保障铁路安全生产。
关键词:铁路;生产事故;隐患;分类;排查治理
1事故隐患的主要分类
以各种安全事故隐患的主要分类标准为基础,结合铁路运输日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我们可把铁路安全事故隐患大致细分为以下几类:Ⅰ类事故隐患:该类事故隐患主要指存在较大危害,较难整改的隐患,主要为一些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需用到多专业,多学科知识,一般应有集团公司统一组织积极排查各类隐患。Ⅱ类事故隐患:该类事故隐患指存在某种危害与整改难度,仅仅靠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隐患存在一定难度,隐患的整改也需由集团公司主管部门指导或协助后才能顺利治理的隐患。Ⅲ类事故隐患:该类事故隐患主要指隐患虽存在部分危害与整改难度,但各单位能自行治理或单位与单位间通过相互协调配合后便可顺利治理的隐患。
2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
2.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与具体工作原则
铁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探讨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的各行各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安全事故的频发,给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要的影响,安全生产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隐患排查治理是有效地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的主要办法。为了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运输安全就要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文章对铁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意义及分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也提出了铁路安全生产的相关措施,为今后在铁路安全生产方面提供帮助。
关键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逐年呈现上涨的趋势,具有运输量大和运费低的特点。我国“和谐号”动车组的研发和广泛使用,使我国铁路运营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而在铁路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铁路安全生产问题,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安全生产是发展的第一要务,在发展时更应加强重视。
1铁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意义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在铁路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对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和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很有必要的一项举措,依据“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运输安全。
2铁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监管监察,适用本规定。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