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21:45: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食管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放射性食管炎护理举措

在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等胸部肿瘤的放疗中,食管作为放射靶区,所受剂量较高,易导致放射性食管炎。我们通过对63例放射性食管炎的有效护理达到了减轻食管黏膜炎症的目的,保证了放疗的顺利进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34-90岁,平均65岁。其中食管癌37例,肺癌17例,乳腺癌6例,纵隔肿瘤1例,贲门癌2例。

1.2分级标准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临床诊断根据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0级为无变化;Ⅰ级为轻度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或需用表面麻醉剂或麻醉性止痛药;Ⅱ级为中度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可能需用麻醉性止痛药;Ⅲ级为重度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伴脱水,或体重比治疗前下降>15%,需行鼻饲饮食,静脉滴注液体或高营养物质;Ⅳ级为完全梗阻,并伴有溃疡、穿孔、瘘管。本组放射性食管炎Ⅰ级44例,Ⅱ级16例,Ⅲ级2例,Ⅳ级1例。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在放疗过程当中,随着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和发展,患者出现吞咽异物感,疼痛,黏液增多,进行性吞咽困难和(或)声音嘶哑,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丧失治疗的信心,而放弃治疗。特别是部分食管癌患者,随着放疗的进行,原有吞咽困难反而加重,患者会认为是病情进展,此时心理护理显得尤其重要。放疗前责任护士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的目的、进程,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说明放射性食管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是肿瘤对射线产生的效应,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并鼓励家属和陪护多关心患者,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

查看全文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oE)是一种以食管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吞咽困难、餐后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成人可出现体重下降,婴幼儿可出现成长障碍。本病与变态反应关系密切,有人甚至把EoE称为“食管性哮喘”。病理镜检可见特征性的嗜酸细胞浸润表现。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食管炎

近十年来,EoE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见于儿童发病,同时EoE的成人患者也明显增加。瑞典对一群没有任何临床指征的成年人进行内镜活检术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EoE的患病率高达4.8%[1]。国内目前尚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对本病的重视不够,因而易误诊而延误临床治疗。

1Eo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EoE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普遍认为它是由IgE及非IgE联合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其中以非IgE反应占主导地位。许多细胞(如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嗜酸细胞等)及细胞因子(如IL5、IL13、ET1、ET3等)参与了反应。

多项研究证实严格避免接触食物过敏原是解决EoE的有效途径。Kelly等[2]对10例有慢性胃食管反流症状,药物及外科疗效不佳的患者进行了疗程17周的严格氨基酸要素饮食治疗,结果发现平均3周后,患者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其中8例症状消失,2例好转),所有病例的嗜酸性炎症病理改变均明显改善。但恢复正常饮食后,所有病例的原有症状又再次出现。

查看全文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治疗分析论文

1Eo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EoE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普遍认为它是由IgE及非IgE联合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其中以非IgE反应占主导地位。许多细胞(如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嗜酸细胞等)及细胞因子(如IL5、IL13、ET1、ET3等)参与了反应。

多项研究证实严格避免接触食物过敏原是解决EoE的有效途径。Kelly等[2]对10例有慢性胃食管反流症状,药物及外科疗效不佳的患者进行了疗程17周的严格氨基酸要素饮食治疗,结果发现平均3周后,患者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其中8例症状消失,2例好转),所有病例的嗜酸性炎症病理改变均明显改善。但恢复正常饮食后,所有病例的原有症状又再次出现。

吸入性过敏原在EoE的发生发展中也可能起一定作用。Mishra与Rothenberg的研究显示小鼠吸入曲霉可引发EoE[3]。在该研究中,他们发现吸入过敏原激发后小鼠食管嗜酸细胞水平明显上升,并出现上皮细胞肥大等类EoE表现。此外,部分EoE患者的症状还具有季节性。EoE患者常同时伴有哮喘的发生。

2EoE的病理表现

基本EoE表现为嗜酸细胞的局限性浸润,典型EoE患儿食管粘膜活检每高倍镜(HPF)下食管组织至少有15个嗜酸细胞。国外有学者根据对抑酸剂治疗的反应将EoE患者分为3类,其中症状明显改善且疗效持久的病例镜检每HPF嗜酸细胞数平均为1.1个;治疗后症状复发的病例每HPF嗜酸细胞数平均为6.4个;症状持续不缓解的病例平均每HPF下嗜酸细胞数为24.5个。

查看全文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GERD抑酸Hp根治胃失和降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食管的组织损害。主要表现为烧心、反流、胸骨后疼痛三大症状。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1]。通过内镜观察食管黏膜是否有破损,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即RE)和内镜阴性GERD,后者又称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refluxdiseaseNERD)。内镜检查可以对RE进行确诊,并评价食管炎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Barrett’s食管(BE)。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地区消化疾病学术周讨论并通过的关于GERD的亚太共识中,认为胃镜是诊断NERD的金标准。1/3的GERD病人有食管黏膜破损,可以通过常规内镜检出[2]。GERD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的深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西医药治疗

抑酸治疗是该病的主导措施,一般分为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在初始治疗中,抑酸剂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首选药物,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是最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既可迅速缓解症状,又可减轻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尤其适用于伴有糜烂性食管炎的患者,维持治疗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长期策略,也是达到长期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及临床治愈的现实途径。因为GERD是一种时发时愈的慢性疾病,一般初始治疗缓解,但停药半年后复发率可达80%左右,故通常均需要采取维持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个性化的分割应用PPI原剂量或减量进行间歇性或按需治疗[3]。如反酸、反食特别严重甚至呕吐者,应用促动力药物可迅速抑制症状,此类药物主要有甲氧氯普胺,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以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升高,促进胃排空,但其可进入血脑屏障引起椎体外系反应。多潘立酮为外周性多巴胺拮抗剂,能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促进食管和胃排空,无椎体外系反应。西沙比利为5HT受体激动剂,可加强并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滞流与反流,加强胃和十二指肠酸的排空,但因其临床试验发现易引起心律失常,现已被作用机制类似但副作用相对较少的莫沙比利取代。对于GERD引起的糜烂、溃疡者,可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具有明显保护胃及食管的黏膜作用,并可轻度抑制胃酸分泌,磷酸铝凝胶及铝碳酸镁是治疗GERD中最常用的黏膜保护剂[4]。总的来看,西药对快速改善该病的反流症状并长期巩固之,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因长期服药,其毒副作用可导致肝损害。药物长久使用会导致敏感性下降,必须加大剂量才能抑制反流症状。且约有20%~30%的GERD患者虽经标准剂量的PPI治疗后,却无任何疗效反应,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分析其原因有:①与个体差异性有关;②与内脏高敏感有关;③存在非酸反流和夜间酸突破。也就是说,有将近1/3或1/4的患者,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3]。

2关于Hp根除

治疗GERD是否要根除Hp目前无定论[5],Hp感染可能对食管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抑酸药物的抑酸效果;另一方面Hp感染阳性的GERD患者长期维持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可能导致胃腺萎缩。因此,临床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因地制宜地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Hp根除治疗。若GERD患者合并有中、重度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者,Hp根除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病变严重及无其他已经确认根除指征的患者可以不予处理。而对于胃癌高发区、具有胃癌家族史并有其他根除指征的患者应该予以根除[6]。欧洲幽门螺杆菌研究组建议对GERD患者感染的Hp进行根除治疗,同时也指出根除治疗并没有强有力的科学根据。诱发GERD的因素较多,包括生活、睡眠、情绪、药物刺激等。对于GERD患者中Hp镜检阳性者,Hp真正根除后GERD的复发率可显著降低这一事实已被临床普遍认可[4]。由于大多数抗菌药物在胃内低pH环境中活性降低,不能穿透黏液层到达细菌部位,因此迄今为止尚无单一药物能有效根除Hp,因而发展了将抑酸分泌药、抗菌药物或协同作用的胶体铋剂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根除Hp的治疗方案大体上可分为一种质子泵或一种胶体铋剂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3种抗菌药物中的两种,组成3联疗法,对初次治疗失败者,可用质子泵抑制剂、胶体铋剂合并两种抗生素药物的四联疗法。

查看全文

青年幽门螺旋杆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30岁以下青年幽门螺旋杆菌(Hp)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30岁以下青年Hp阳性患者根除H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症状患者565例,所有患者Hp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均行幽门螺杆菌四联根除疗法,根据患者治疗后Hp转阴情况分为预后较好组(Hp转阴,n=374)和预后不佳组(Hp未转阴,n=191)。采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家族性胃肠道疾病史、生活习惯(是否长期吸烟、是否嗜酒)、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喜食刺激性食物)、DOB基线值、治疗依从性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Hp阳性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65例Hp阳性患者男性347例,女性218例,平均年龄为(23.49±4.29)岁,年龄18~24岁393例(69.56%)、25~29岁172例(30.44%);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结果分别为胃癌5例(0.88%)、消化性溃疡174例(30.80%)、慢性胃炎318例(56.28%)、反流性食管炎68例(12.04%);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家族性胃肠道疾病史、是否酗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长期吸烟、饮食不规律、喜食刺激性食物、喜食刺激性食物、治疗依从性、DOB基线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吸烟、治疗依从性差、DOB值高是影响Hp阳性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30岁以下青年Hp阳性患者上消化道疾病主要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为主,长期吸烟、治疗依从性差、DOB值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Hp感染时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强对高DOB值和吸烟患者的干预。

关键词:青年;幽门螺旋杆菌;临床特征;临床预后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与胃癌的发生联系密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1]。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Hp感染人数约为44亿,在我国Hp感染率高达50%左右,特别是30岁以下青年Hp率也高达40%左右,所以Hp的根除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由于Hp的耐药性增强,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菌药物)的根除疗效明显降低,增加铋剂的四联疗法Hp根除率在80%以上[3]。Hp的根除效果还受到治疗依从性、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然而关于影响30岁以下青年H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较少,更缺乏大样本研究报道[4]。故研究分析30岁以下青年Hp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30岁以下青年Hp阳性患者根除Hp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症状患者565例,上消化道症状主要包括腹胀、反酸、食欲减退、上腹疼痛、嗳气、恶心呕吐、胃灼热等,所有患者Hp均为阳性,纳入标准:患者均伴有上消化道症状,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上消化道疾病类型,Hp均为阳性;患者年龄<30岁;患者依从性较好可配合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伴有消化道肿瘤、免疫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等疾病者;存在胃镜检查禁忌证;患者近期内服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伴有认知功能异常和精神疾病等疾病患者。1.2研究方法(1)Hp检测:在检检前需禁食2~4h,静坐时收集第1袋呼出气体(0分钟呼气),服用尿素13C颗粒1瓶(厂家:北京博然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169),静坐30min后,然后再收集第两袋呼出气体(30分钟呼气),采用呼气质谱仪测定。以30min时呼气检测值与0min时呼气检测值差值为基线超基准(DOB)值,≥4即可诊断为Hp阳性。根据四分位数划分为Q1(P0-P25)、Q2(P25-P50)、Q3(P50-P75)、Q4(P75-P100)。(2)所有患者均行幽门螺杆菌四联根除疗法,根据患者治疗后Hp转阴情况分为预后较好组(Hp转阴,n=374)和预后不佳组(Hp未转阴,n=191)。采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家族性胃肠道疾病史、生活习惯(是否长期吸烟、是否嗜酒)、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喜食刺激性食物)、DOB基线值、治疗依从性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Hp阳性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1.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10整理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选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鼻饲病患防范食道反流护理认识

鼻饲术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需要的技术[1]。神经外科患者常伴有昏迷或吞咽困难,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留置胃管鼻饲是常见的操作。留置胃管后又常会发生食道反流引起误吸,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引发意外。故留置胃管的护理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06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鼻饲患者158例,男105例,女53例;年龄38~75岁;昏迷127例,清醒31例。经精心护理,158例患者中发生食道反流3例占3.8%。

2护理

2.1插管长度及管的选择45~55cm为常规置管长度。成人食管长度约25~30cm,咽部长度约12cm,鼻腔长度约为8cm,总长度为45~50cm。而鼻饲管第2、4侧孔距顶端距离分别为2cm和8cm。从解剖学角度讲,此长度鼻饲管侧孔不能完全进入胃内,即第2、3侧孔在食管下段,当注入流质时鼻饲液有反流可能。因此,陈一剑等[2]认为常规置管长度导致患者胃贲门处于半开放状态,易引起胃内容物返流。插管长度应在常规插管的基础上增加4~8cm。即将插管长度延长到55~60cm。使管端接近幽门部,注入的食物不易返流。为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常选用小管径(Fr12~Fr14),大管径的胃管比较硬,不易弯曲,会引起鼻炎、咽炎、食管炎和胃炎增加食道反流的发生率。

2.2插管的操作方法神志清楚者插至14~16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或用小勺喂水使其下咽,同时送入胃管;昏迷患者插至15cm时托头,使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增加通过咽部弧度,便于胃管插入。插管动作要轻柔,反复的插管易导致黏膜损伤,是引起食道反流的主要原因。插入后要通过抽吸出的液体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并固定牢固。可在出鼻孔处用一线绳打一活结,两边固定于耳廓,防止胃管滑出和误拔。

查看全文

食管癌临床诊断分析论文

早期食管癌(earlyesophagealcancer)是指癌组织局限于黏膜下层以内,未累及肌层,无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黏膜内癌、黏膜下癌。本组资料对我院收治的65例经数字X线机诊断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的X线检查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提高检查的诊断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有早期食管癌患者65例,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30~72岁,平均48.4岁;病程3周~4年。患者多因咽食物时胸骨后疼痛、灼热不适、摩擦哽噎感、食物通过滞留异物感而来医院就诊。有少数患者因上腹不适,呃逆嗳气性钡餐检查时偶然发现。临床表现为吞咽不适的患者38例,胸骨后疼痛不适患者12例,进食异物感患者11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患者4例。

方法:采用数字X线机行食管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肌注山莨菪碱(654-2)后行食管双重对比造影,并实行全程跟踪造影。对患者正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及多角度进行摄片。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查看全文

非小细胞肺癌观察研究论文

【关键词】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局部控制率和副作用。方法37例局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先行大野常规照射DT40Gy,1.8~2.0Gy,5次/周,后缩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加量DT20~30Gy,3次/周,照射累计剂量DT60~70Gy。结果CR16例(43.2%),PR18例(48.6%)。副作用以放射性食管炎为主,但均可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治疗疗效观察

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radiationfor37patientswithlocal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localcontrolrateandserioustoxicityof3-dimensionalconformalra-ditiontherapy(3DCRT)intreatinglocal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Methods37patientswithlocal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wereirradiatedby3DCRT.Theyfirstreceived40Gyoflargefieldirradiationat1.8~2.0Gy/fractions/week,followedbyaboosterdoseof20~30Gywith3DCRT,at3~4Gy/frac-tion,3fractions/week,toatotaldoseDTof60~70Gy.ResultsTherewere16casesofCR(43.2%)and18casesofPR(48.6%).Serioustoxicitywasfoundtobetheradiationesophagitis,butallcasescouldtolerateit.Conclusion3DCRTenhanceslocalcontrolrateofNSCLCandrelievesradiationtoxicity.

【Keywords】non-smallcelllungcancer/3-dimensional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prognosis

查看全文

胃底贲门癌手术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贲门癌手术径路并发症

论文摘要:胃底贲门癌的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全胃切除术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同时清扫肿瘤周围淋巴结或将受累器官一并切除。手术径路可选择经胸、经腹和胸腹联合切口。我院2007年至2008来共收治胃底贲门癌70例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组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48-74岁,平均61岁。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病程2-6个月,多为3个月左右就诊。经胸手术24例,胸腹联合手术5例,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胸手术病例均需输血,每例400-800ml,平均600ml。经腹手术41例,均连续硬膜外麻醉,仅有10例需术中输血,每例400ml。

1.2手术方式经胸手术病例中近端胃大部切除18例,全胃切除11例。其中6例同时切除脾脏;经腹手术病例中,近端胃大部切除13例,全胃切除28例,其中8例切除脾脏。消化道重建方法:近端胃大部者小弯侧封闭,留大弯侧与食管对端吻合,全胃切除者行食管空肠吻合,其中空肠代胃袢式吻合18例,空肠P型代胃ROUXEN-Y吻合11例。

1.3病理结果全组术后病理学检查报告均为腺癌,分化程度不同,其中12例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约1cm均未发现癌细胞浸润。

查看全文

气管插管引起气管狭窄治疗

气管狭窄在临床上并不十分常见,但由于其病情较为复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重者可导致窒息危及生命,如何及时正确的诊治是一种挑战。气管狭窄依靠病史、症状、体征、纤维喉镜及CT等检查,诊断一般不难;其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重建通畅稳定的呼吸通道,避免再狭窄的发生。本文报道7例与气管插管相关的气管狭窄的治疗体会。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7年6月~2010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共收治各类气管狭窄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行纤维喉镜及CT扫描检查以明确狭窄部位,其中与气管插管相关的气管狭窄7例,肿瘤所致3例,气管外伤所致2例,感染所致2例,化学气体吸入所致1例。7例气管插管病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3~66岁。导致气管插管的基础疾病、插管时间、发生狭窄的时间、狭窄部位见表1。

1.2治疗方法

1.2.1气管切开术2例外院已行气管切开;2例实施气管手术时先行低位气管切开;3例入院后紧急气管切开,等待缺氧症状明显改善后24~48h,实施进一步的外科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