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安置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15:48: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释放安置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未成年犯罪人释放安置

一、历史回顾

在十八世纪,未成年人大约8岁时就要被送去当学徒,去学习技术、承担责任和接受训练。在十八世纪后半期,这个做法开始衰退了,导致了未成年人监督的崩溃。其结果是,目无法纪的未成年人有时间投身于反社会的课外活动——犯罪。

由于不受监督和不守规矩的未成年人人数日益增加,被拘留的个体未成年人人数和类型也就随之增多了。因此,十九世纪早期出现了把被拘留的儿童与被拘留的成人分开关押的举措,专为儿童设置的第一个拘留设施于1825年开启。纽约收容所收留流浪儿、弃儿,并且关押犯罪未成年人,希望给他们提供较为积极的环境。在他们被关押期间,要求儿童学习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关押时期持续一到三年。根据在收容所期间他或她的行为表现,一个评估委员会决定对未成年人的关押期限,该委员会必须为未成年人释放回归社区做准备。

在监禁期限届满之后,把未成年人释放到一个家庭作为契约雇工在私人住所劳动工作。这已经被视为现行未成年人释放安置运动的起始阶段。契约期间的目的是在社区中监督未成年人并且教导归档儿童学习工作技能。此外,这个措施也给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养育环境,以便努力减少可能引诱她或他实施不法行为的因素。从十九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起先批准了释放的契约约定的委员会,要求一个官方机关检查未成年人的进步情况。

在十九世纪末,收容所的契约成分消失了,因为它不再被视为有利可图了。然而,许多人认为,它没有真正消失;而是工作名称改变了(Pisciotia,1993年)。契约约定变成了释放安置或假释,而且检察机关变成了假释机关。唯一的不同是,契约约定程序把未成年人释放给“主人”,而释放安置/假释方法把未成年人释放给他们的家庭或监护人。

二、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与未成年人缓刑及成人假释的比较

查看全文

罪犯释放和安置若干问题分析

摘要:罪犯释放和安置是一项严肃的执法工作。尽管目前法律有所规制,但存在不少问题。在释放方面,现行法律对释放的类型规定得不够全面,罪犯释放后凭释放证办理户籍登记已经不合时宜,路费发放缺少制度规范,特赦尚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释放衔接还缺少法律规制。在安置方面,政府帮助安置与时代要求不相吻合,过渡性安置实体数量明显不足,缺少民间性质的回归保护组织,前科报告制度影响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就业。针对罪犯释放和安置存在的问题,亟待从立法层面予以规范,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

关键词:罪犯刑满释放;安置帮教;制度创新

罪犯释放是刑罚执行的最后一道工序。释放是监狱将人民法院的判决执行完毕,或者根据人民法院的裁定恢复罪犯人身自由的执法活动。安置是有关部门对监狱释放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安排工作或者安置生活的一项措施。我国《监狱法》对罪犯的释放和安置作了具体的规定。从目前法律规定来看,罪犯释放和安置的法律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罪犯释放和安置的法律规定

(一)《监狱法》对罪犯释放和安置的规定。《监狱法》第35条规定:“罪犯服刑期满,监狱应当按期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书。”《监狱法》第36条规定:“罪犯释放后,公安机关凭释放证明书办理户籍登记。”《监狱法》第37条规定:“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监狱法》第38条规定:“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各地认真贯彻《监狱法》,切实把罪犯释放和安置作为严肃的执法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是旨在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防止重新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衔接、服务管理、教育帮扶工作,积极促进他们顺利融入社会。(二)《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反恐怖主义法》第30条规定:“对恐怖活动罪犯和极端主义罪犯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监狱、看守所应当在刑满释放前根据其犯罪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服刑期间的表现,释放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等进行社会危险性评估。进行社会危险性评估,应当听取有关基层组织和原办案机关的意见。经评估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监狱、看守所应当向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安置教育建议,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对于确有社会危险性的,应当在罪犯刑满释放前作出责令其在刑满释放后接受安置教育的决定。决定书副本应当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被决定安置教育的人员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安置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安置教育机构应当每年对被安置教育人员进行评估,对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及时提出解除安置教育的意见,报决定安置教育的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决定。被安置教育人员有权申请解除安置教育。人民检察院对安置教育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这是在法律层面对该类罪犯刑满释放后的安置帮教规定得最为详细的法条。(三)《刑法》的有关规定。《刑法》第37条规定:“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3年至5年。被禁止从事相关职业的人违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的决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31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刑法》第100条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

二、罪犯释放和安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外国未成年犯罪人释放安置论文

【内容提要】基于未成年罪犯所具有的特点,对未成年罪犯执行自由刑的方式与内容也有别于成年罪犯的自由刑,在美国未成年犯罪人的释放安置是指只在监禁期后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未成年人被关进行刑机关(原始刑罚)的最后成分,而不是由法官判处的刑罚,它的最基本功能是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紧随具有严格时间表的监禁刑之后,设计释放安置是要帮助未成年人过渡到“真正的世界”。

【关键词】自由刑/释放安置/未成年罪犯/监狱

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指只在监禁期后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未成年人被关进行刑机关(原始刑罚)的最后成分,而不是由法官判处的刑罚,它的最基本功能是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紧随具有严格时间表的监禁刑之后,设计释放安置是要帮助未成年人过渡到“真正的世界”。

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不是一个新概念,其渊源可追溯到十八世纪,通常认为它类似于未成年人缓刑和成年人假释。最近十年来,为了反映刑事司法制度现在采取的更加严厉惩罚的态度,未成年人释放安置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个词条回放了历史场景,把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与未成年人缓刑和成年人假释联系起来,并且深入阐述了释放安置的问题。

一、历史回顾

在十八世纪,未成年人大约8岁时就要被送去当学徒,去学习技术、承担责任和接受训练。在十八世纪后半期,这个做法开始衰退了,导致了未成年人监督的崩溃。其结果是,目无法纪的未成年人有时间投身于反社会的课外活动——犯罪。

查看全文

美国未成年人释放安置内涵分析论文

摘要:基于未成年罪犯所具有的特点,对未成年罪犯执行自由刑的方式与内容也有别于成年罪犯的自由刑,在美国未成年犯罪人的释放安置是指只在监禁期后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未成年人被关进行刑机关(原始刑罚)的最后成分,而不是由法官判处的刑罚,它的最基本功能是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紧随具有严格时间表的监禁刑之后,设计释放安置是要帮助未成年人过渡到“真正的世界”。

关键词:自由刑/释放安置/未成年罪犯/监狱

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指只在监禁期后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未成年人被关进行刑机关(原始刑罚)的最后成分,而不是由法官判处的刑罚,它的最基本功能是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紧随具有严格时间表的监禁刑之后,设计释放安置是要帮助未成年人过渡到“真正的世界”。

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不是一个新概念,其渊源可追溯到十八世纪,通常认为它类似于未成年人缓刑和成年人假释。最近十年来,为了反映刑事司法制度现在采取的更加严厉惩罚的态度,未成年人释放安置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个词条回放了历史场景,把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与未成年人缓刑和成年人假释联系起来,并且深入阐述了释放安置的问题。

一、历史回顾

在十八世纪,未成年人大约8岁时就要被送去当学徒,去学习技术、承担责任和接受训练。在十八世纪后半期,这个做法开始衰退了,导致了未成年人监督的崩溃。其结果是,目无法纪的未成年人有时间投身于反社会的课外活动——犯罪。

查看全文

美国未成年罪犯释放后的安置措施论文

摘要:基于未成年罪犯所具有的特点,对未成年罪犯执行自由刑的方式与内容也有别于成年罪犯的自由刑,在美国未成年犯罪人的释放安置是指只在监禁期后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未成年人被关进行刑机关(原始刑罚)的最后成分,而不是由法官判处的刑罚,它的最基本功能是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紧随具有严格时间表的监禁刑之后,设计释放安置是要帮助未成年人过渡到“真正的世界”。

关键词:自由刑/释放安置/未成年罪犯/监狱

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指只在监禁期后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未成年人被关进行刑机关(原始刑罚)的最后成分,而不是由法官判处的刑罚,它的最基本功能是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紧随具有严格时间表的监禁刑之后,设计释放安置是要帮助未成年人过渡到“真正的世界”。

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不是一个新概念,其渊源可追溯到十八世纪,通常认为它类似于未成年人缓刑和成年人假释。最近十年来,为了反映刑事司法制度现在采取的更加严厉惩罚的态度,未成年人释放安置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个词条回放了历史场景,把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与未成年人缓刑和成年人假释联系起来,并且深入阐述了释放安置的问题。

一、历史回顾

在十八世纪,未成年人大约8岁时就要被送去当学徒,去学习技术、承担责任和接受训练。在十八世纪后半期,这个做法开始衰退了,导致了未成年人监督的崩溃。其结果是,目无法纪的未成年人有时间投身于反社会的课外活动——犯罪。

查看全文

县刑释解矫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2015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XX县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本年度刑释解矫安置帮教的各项工作任务。

截止2015年10月31日,XX县五年刑满和三年解矫人员共达408人。2015年1-10月,刑释解矫人员共有123名,其中刑满释放54人,假释1人,解除社区矫正68人,省外释放人员9人,省内释43人。刑释解矫人员帮教率达到100%,就业安置率达到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现将我县今年安置帮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安置帮教工作衔接机制稳健运行

1、信息网络畅通。在刑释解矫人员基本信息的沟通上,突出抓住迅捷、真实和畅通三个基本要素。11个乡镇全部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接待站,90个村(居)委会也全部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小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了刑释解矫人员基本信息互通有无。通过这套网络,XX县认真开展了服刑在教人员信息核查工作,对今年监狱、劳教所、看守所上传的新入监所人员信息核查率达到100%。对监所上传的服刑在教人员存量信息,按计划开展核查确保了服刑在教人员的信息核查及时、真实、准确。

2、无缝对接100%完成。XX县细化无缝对接工作的工作制度,完善了一套“放回有人接,接回有人管,无业有人帮,创业有人扶”无缝对接协作机制。并在完善刑释解矫人员的接送举措上,以司法所为基本框架,局机关兜底为补充的接送兜底包干机制,专门成立了“县无缝对接应急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建立了工作流程,做到了环环相扣,确保完成“必接必送”的工作任务。今年省内释放人员43名全部接送到位,按照上级关于对省内监狱释放的刑释人员必接必送的要求,达到100%的接送率。

二、全面落实了刑释解矫人员帮教措施

查看全文

服刑衔接工作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司法厅(局)、公安厅(局)、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司法局、监狱局、公安局、民政局:

为了便于各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了解、掌握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以下简称刑释解教)的有关情况,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现就做好服刑、在教人员释放解教时的衔接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监狱、劳教所、拘役所、看守所须在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前一个月将其在监狱、劳教所、拘役所、看守所的认罪服法情况、改造表现、刑释解教时间、技术特长、择业意向以及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建议,填写《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寄送服刑、在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并要求刑释解教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内,持刑满释放证明、解除劳动教养证明到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报到。

二、县级公安机关收到《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后,应当在一周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公安派出所在刑释解教人员报到时,按规定办理入户手续,并将其列为重点人口进行管理。责任区民警要了解、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会同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进行帮教工作。对未到公安派出所报到的刑释解教人员,应向上级公安机关和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通报。刑释解教人员暂住地的公安派出所一经发现,应立即通报其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三、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收到《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后,应当在一周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站,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站接到通知后,应立即通知村(居)委会及刑释解教人员家属,动员家属尽可能将刑释解教人员接回。同时,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村(居)委会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帮助、引导、扶助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查看全文

司法局安置帮教工作要点

2018年全县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积极构建特殊人群社会帮扶体系和动态评估机制,不断提升特殊人群管理社会化水平,为平安、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继续巩固深化监所与社会无缝对接机制

1、完善信息对接机制。各基层司法所要继续将省内监所刑满释放人员基本信息的核查率、反馈率、衔接率、建档率均达到100%;切实加强省外监所重点人员的信息对接工作,做到省内全面覆盖,省外重点对接。

2、确保人员衔接机制。继续强化省内刑满释放人员必接必送工作,重点加强无家可归、无亲可投和假姓名、假地址、假身份等重点刑满释放人员的接送工作,确保现场接送率达100%,确保零失误。如因工作失误未按时接送的,每人次扣6分。接送当天,须将告知书由刑释人员本人签收;对明确表示不能按告知书内容执行的,则要求其本人在《自愿放弃过渡性生活费声明》上签字一并装档。

二、规范健全“两费”发放与工作档案配套机制

1、规范“两费”发放机制。继续实行“一卡通”制,每月例会时做好当月出监人员的申报工作,对初次申拨“两费”的,释放证、交接单(原件)、未就业证明、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及本县开户的银行账户(复印件),若不是其本人账号,须提供亲属关系证明及委托书,材料缺一不可。申报交接费,须将其释放人员档案及交接单原件一并上报县局检查,坚决杜绝机打交接人和落款交接人不一致现象的发生,否则,每次扣2分。“两费”申拨具有时效性,当月出监当月申拨,最迟次月申拨,延期或未报视同放弃,不得补报,否则扣1分。确保专项补助经费按时按规定发放到位,手续齐全、程序规范,杜绝冒领、假配套、假到账、违规发放等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如存在该现象一次扣4分。刑满释放人员半年内每月必须到司法所报到一次,同时提交思想汇报一份(共6份),否则不得发放。对涉嫌重新违法犯罪的刑满释放人员生活费,一律停发。

查看全文

5、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组职责及工作制度

5、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组职责

1、抓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和帮教工作。

2、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

3、制定安置帮教制度,落实对刑释解教人员做好造册登记建档工作和衔接帮教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教,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重点管理和帮教,做到不漏管、不失控,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4、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就业,解决生活出路。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制度

查看全文

司法厅长在安置帮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很高兴参加××市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会议。在此,我代表省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代表省司法厅向大会的胜利召开、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战斗在安置帮教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近几年来,××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委政法委和各区党委、政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下,措施得力,工作扎实,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多次被评为全省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为维护××市的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相信,通过今天这个大会,××市的安置帮教工作一定会再创新成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增强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责任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刑释解教人员通过服刑、劳动教养以后,重新回到社会,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好这些人的安置领导讲话帮教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其它地方发生的一些大要案说明,如果对这些人安置帮教工作不落实,他们就可能重蹈覆辙,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通过广大安置帮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市的安置帮教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综合治理这个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继续给这项工作以高度的关注和热情的支持。××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安置帮教机构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下大力气,用真功夫,采取各项措施,继续认真落实好中央八部委、湖北省、××市出台的各项安置政策,把安置帮教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第二,把握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做好安置帮教衔接工作。抓好衔接工作,减少脱管失控,既是安置帮教工作的重点,也是安置帮教工作的难点。各级安置帮教工作部门要特别重视抓好衔接工作的落实。要按照中央综治委、司法部、公安部、民政部等四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时衔接工作的意见》,狠抓衔接工作的落实;要建立健全由党政部门负责人任组长,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衔接工作的合力;领导讲话司法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共同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摸底排查工作,尤其是要共同抓好对有重新犯罪倾向的重点人群的管控工作;司法行政部门和安置帮教机构要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减少脱管、失控现象,同时要按照司法部的统一部署,抓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加强信息化管理,实现衔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第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要本着“政府指导就业为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为主”的市场经济原则,对刑释解教人员提供就业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市场就业竞争原则,顺利回归社会。特别是对那些“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同时又具有重新犯罪倾向的人员,要尽可能地安置好。当然,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就更难了。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正确对待刑释解教人员,消除偏见和歧视,以社会为己任来参与就业安置工作。同时,需要各个部门互相支持,积极配合,共谋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的新途径,使他们就业有门路,生活有出路,做人走新路。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