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规范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12:39: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师德规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美师德规范文本对比探讨
【摘要】师德规范,即教师所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我国历来重视师德规范的建设,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也十分注重师德规范建设,本文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两国师德规范文本代表对二者做出比较研究,以期提高我国师德规范建设水平。
【关键词】师德规范;中美;比较
一、我国师德规范文本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2008年9月由教育部颁布实施,新颁布的《规范》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新的《规范》共6条,可将其分为基本原则、如何对待学生、社会角色要求和自我要求四个方面。基本原则是指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第一条“爱国守法”和第二条“爱岗敬业”。教育工作的本质在于培养国家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做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同时,“爱岗敬业”是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如何对待学生是指在教育工作中对待学生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第三条“关爱学生”和第四条“教书育人”。在这部分中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定位:要求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关爱全体学生,不得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并进一步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不得以分数评价学生”。社会角色要求是教师社会角色的内在要求,指第5条“为人师表”。在中国教师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究其原因,不仅在于教师传授给了学生专业知识,更是在无形中透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的品行及价值观,教师应正确处理与各种社会角色的关系,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自我要求是指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指第六条“终生学习”。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教育工作者应当传授给学生的是先进的科学知识。教育工作的这一内在要求,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应该坚持终生学习的理念。
二、美国师德规范文本
美国现代教育体制形成较早,现行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以下简称《伦理规范》)是由美国教育协会于1975年通过并实施至今的,主要分为“序言”、“原则一:对学生的义务”和“原则二:对专业的义务”三个部分。序言部分只对《伦理规范》的总体说明,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进行了阐明;对本《伦理规范》的意义进行了说明。原则一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学生的基本义务,即“力争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其潜能,使之成为有价值而又有效率的社会成员”。具体规定了教师不得逾越的行为:不得阻碍学生独立行动,不得阻止学生接触不同观点,不得阻止学生接触进步教材,不得使学生处于危险之中等。原则二规定了教师的专业义务:“教育工作者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鼓励运用专业判断力的风气,争取条件以吸引值得信赖者步入教育生涯,并且帮助阻止不合格者从事教育专业”。这一部分强调公众赋予教育工作者信赖和责任,因此规定了教育工作者专业义务方面的8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总的来说,《伦理规范》在对待学生方面更注重学生的独立精神的培养,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偏向于服务和引导,对教师的行为要求和专业要求详细列出了规范。
继承优秀传统师德建立新时代师德规范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具体内涵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在对传统师德进行必要继承的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扬弃和创新,做到师德内涵的“与时俱进”。
一、优秀的传统师德
数千年来,历代教育家们通过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形成了丰富的师德思想,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墨子、孟子,秦汉至明清时期的董仲舒、韩愈以及近代的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为我国优秀传统师德的形成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优秀传统师德对规范教师的行为和中华民族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教育公平,一视同仁
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只要确立了师生关系,他没有不尽力教诲的。打破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主张教育要公平,一视同仁是孔子对教育的最大贡献。
2.尊道重德,见利思义
中美师德规范差异分析
一、中美师德规范的不同之处
中美师德规范不同之处非常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师德规范的内容、规范确立的主体、规范落实的途径与方法几个方面。
(一)师德规范的内容不同
中美师德规范内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名称不同。我国师德规范全称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美国将其称为“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CodeofEthicsoftheEducationProfession)”。虽然也有人将其翻译为“美国全国教育学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前者意思接近,但显然翻译为前者更为准确。不同名称的背后显示的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行业的认可程度。美国认为教师是“专业”,我国认为教师是“职业”。[1]专业与职业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别,专业具有更强的社会不可或缺性、更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更成熟的专业技能、更高的专业自主权、更高的社会地位以及更高的专业门槛,职业则不具备这些特点。
2.师德要求确立的出发点不同。从中美师德规范的比较来看,二者有着不同的价值本位。我国的师德规范更加注重社会的需要,并以此作为师德教育的出发点,师德规范中包含有与教师职业行为并不相关的社会道德和公民道德的要求。[2]如我国师德规范的第一条“爱国守法”,这不仅是对教师的道德要求,也是对所有社会公民的道德要求。因此带有明显的社会本位特点。师德规范中与教师职业行为最为密切的师生关系部分的要求仅有一条,即第三条“关爱学生”,占师德规范内容的六分之一。美国的师德规范则是从学生出发,依据学生特点和要求并结合教师的实际履行情况而确立,规范仅涉及教师的教育专业行为,与教育专业无关或者相关度不高的行为不作规定,带有明显的专业本位特点。同时,美国师德规范非常注重师生关系这一纬度,并将其作为核心内容,有关师生关系的规定在美国的师德规范中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切实保证了学生的权利不受侵害,带有明显的个体本位特点。[3]
师德规范学习心得感想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在为人师表方面,始终把微笑送给学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学生,和善地对待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却相信我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我班有个学生,基础较差,老爱忘事,刚开始作业老拖着不做,还爱拿别人的东西,因此考试成绩不是在六、七十分,就是不及格。怎么办?训一通吧,他老爱喘粗气,接着便泪如雨下,每个老师都领教过。这样不行!我便试着寻找他的优点,结果发现他比较懂礼貌,见了老师会打招呼;而且他还特别遵守纪律,几乎不给班级扣分。于是我一发现他的进步,便会表扬他,在课后再悄悄微笑着问他:“作业写完了吗?要抓紧补上!”他从我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后来还变的愿意和老师说话,在这次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语文83分的好成绩。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当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存在的问题:工作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和家长有小火花不能马上冷静思考,不够勇敢地面对并灵活处理。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今后的改进方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及邓--理论以及江--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知难而进;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初中教师师德规范制度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政治方面)。
1、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不迟到,不早退。
2、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3、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反对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化。
4、热爱和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
(二)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思想方面)。
有关中国教师师德规范的审视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出台已经快两年了,然而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师德规范)的探讨和研究却仍在不断进行之中。本文尝试从比较的角度对我国师德规范做些思考,比较的目的是明晰我国师德规范优势和不足。我国虽然有悠久的尊师重教的历史传统,也早在春秋时代就提出“为人师表”的观点,然而,最早正式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却是美国。1896年,美国乔治亚州教师协会颁布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于1929年正式通过全国性的《教学专业伦理规范》,为了使该规范的适用范围从教师扩大到所有教育工作者,在1963年修订时该规范改名为《教育专业伦理规范》。该规范经过1975年的重大修改基本定形,成为美国教育界乃至国际教育界最具影响的专业伦理规范。
一、中美教师师德规范的比较
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制定于1975年,我国现行的师德规范是在1997年师德规范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的,2008年9月出台。本文拟从两国师德规范的制定主体、名称、内容和语言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制定主体的比较
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主体是美国教育协会,制定程序先由专门委员会起草,并经由教育代表大会通过,全美教育协会负责解释、监督和修订。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是民间组织,是教师的行会组织,因此较为强调维护本行业(或本专业)的权利和利益,具有较强的维权和自治的性质。其他行业或专业的人员不能对此进行随意批评和指责,有很强的专业自主权。我国新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由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解释、监督和修订,一般来说,国家行政部门只能规定行业的外部条件或标准,并不能规定行业内部的标准。我国并没有成立教师行会或教师协会,而相应的教育学会只是纯粹的学术机构,因此我国师德规范中较强调教师的义务,而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相对较弱。
(二)名称上的比较
高职教师师德规范研究
一、科研是高职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
在2009年前后,无论是社会还是高职院校自身,在“高职院校要不要搞科研”这个问题上,曾经引发过一场涉及面较为广泛的大讨论。[1]对这个问题的疑惑,反映到高职教师身上,就是有的教师既重视教学也重视科研;有的教师重教轻研甚至只教不研;有的教师科研的出发点带有明显的功利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已经对“高职院校要不要搞科研”给出了肯定性的答案。[2]近年来,从高职院校到高职教师,科研意识都得到了增强,教师在科研能力提高的同时,高职院校借助科研的反哺作用,教育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迄今为止,仍然有一定比例的高职教师对科研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开展科研的意义,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科研意志摇摆不定,科研目的不明确,尚不能够发自内心地重视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工作。《规范》的第2条“敬业爱生”,强调广大高校教师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履职尽责。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应当是“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在此,《规范》明确地将“科学研究”作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进行了强调。高职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分子,自然应当履行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既要上好课、教好书、育好人,更要积极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也为了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满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师也必须将开展科研作为自己应尽的基本职责。如何敬业?如何做到恪尽职守?《规范》既指明道路,又提出要求,那就是要“终身学习,刻苦钻研。”所谓钻研,就是对于已知或未知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更深层次的研究。在明确了科学研究是高职教师基本职责之一的基础上,《规范》同时提出高职教师应当把深入细致地开展研究工作当作做到履职尽责的基本路径。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全面落实、身体力行《规范》关于高校教师敬业、职责的规定,高职教师必须将开展科研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去认真履行。[3]
二、高职教师须勇于、规范地开展科研工作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很晚,高职院校大多是通过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校以及由中专学校升格等途径而设立,这些学校原本就缺少科研的传统,因此,当前高职教师科研的现状不容乐观。从整体上看,高职教师科研素质有待提高,科研骨干有待培养,科研团队更需要大力培育。还有相当多的高职教师对科研的理解就是写论文,是复制加粘贴;或出于功利心,或迫于晋职提级压力,有的高职教师的科研工作存在急功近利现象,不讲求学术规范;部分人的科研工作表现为东拼西凑编写论文,为通过职称评定而突击科研,为出名获利而随意科研,甚至存在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之类的学术不端行为,乃至出现花钱请人等极端违反学术道德的个案。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高职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有违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规范》的第4条“严谨治学”,重点是规范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行为,对于规范起步不久的高职教师的科研工作意义重大。《规范》在解决了高职教师“要不要搞科研”这个问题之后,对于“应当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同样给出了答案。首先,科研工作贵在坚持。部分高职教师虽然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有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但把科研看得比较神秘,害怕承担不了科研重任,害怕科研过程中难见成效或者出现失败,想搞科研却又缺乏勇气、信心和毅力。《规范》提出,高校教师要“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一提法应该能给高职教师科研提供足够的勇气和信心。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本来就是探索、认识未知,在开展科研的过程中出现挫折自然难免,但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科研过程中的挫折。就高职教师科研工作而言,弘扬科学精神,主要是要具备执着的探索精神,对待科研要有锲而不舍的意志。正如哲学家卡尔•波普所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高职教师只要敢于直面科研挫折,坚持从一次次的失败中积累成功的因素,最终就能从暂时的失败走向成功。尽管起步艰难,尽管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倘能真正做到“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高职教师的科研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其次,科研必须讲究协作精神。当前高职教师科研工作“单打独斗”的居多,除了有协作意识不强的原因外,缺少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校内科研团队的培育尚不成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必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同时,由于高职教师科研经验尚不丰富,在科研工作中弘扬协作精神显得尤为必要。美国国务活动家韦伯斯特曾说过一句有名的话:“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在科研活动中,必须强化一个观念:协作精神,它是科技攻关的法宝。因此,《规范》提醒广大高校教师,要“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在高职教师中,科研能力强的、科研资历深的骨干教师要乐于培养新进,科研经历浅的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锻炼,学校也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科研团队,从而在团结协作中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并不断地产生新的优秀的科研成果。第三,科研工作必须恪守学术规范。《规范》针对少数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明确提出“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必须做到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既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又秉持学术良知,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尊重知识产权,尊重研究对象,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不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尤其不得存在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学术活动公序良俗的学术不端行为。[4]虽然高职教师科研起步晚,但如果能在起步之初即培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美德和习惯,对于促进教师自身、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可持续性、健康地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三、服务社会是高职教师做好科研的依托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科研有自己的独特特点。一方面,囿于科研经历、科研实力、科研氛围、学术气氛和传统观念等各种主客观原因,“顶天”型的高、精、尖科研项目高职教师拿不到也拿不下;“立地”型的应用、开发、推广项目能做并且应该很广泛地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高职教师的科研定位应以突出应用型研究和开发型研究为主。近年来,广大高职教师在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研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等领域已经取得较多成果,在此基础上,现在已经到了将科研工作转入到更高级层次、更实用领域的时刻,从而使高职科研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5]如何把科研做得更好是广大高职教师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应该是紧密联系实际,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做好科研工作。《规范》的第5条“服务社会”,重点是规范高校教师与社会的关系,但从中也可以看到其对高职教师做好科研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规范》强调,高校教师要“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依据《规范》的指引,高职教师要做好科研工作,必须要以“服务社会”为基础,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确立为服务社会而开展科研的社会责任意识。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可以认为是大学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而在和应在四大方面作出的贡献,缺失了任一职能都没有资格称之为现代大学。现代大学职能的实现,归根到底还是有赖于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辛勤奉献,所以,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这四个方面履行义务,既是在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而努力,也是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高职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应当站在服务社会的高度,以服务社会为根本目的,以提高自身素质,以研促教,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摒弃杂念,避免急功近利,避免做“假、大、空”项目,诚实、扎实、实在地借助科研平台为服务社会增添一砖一瓦。二是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探寻科研工作切入点。高职院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要把高职院校拥有的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和智力优势转化为地方发展优势,就要求高职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出(学)校门,进(工)厂门,上农(户)门,面向服务社会第一线,在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具体问题的实践中,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咨询、培训等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扎实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6]离开实践,科学毫无意义和真实性。离开了服务社会的实践,高职教师的科研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相反,高职教师积极投身服务社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技术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服务等活动,既有利于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其科研工作也必将能够实现长足进步,并得到有效而科学地发展。三是服务社会与开展科研都要注意专业性。因为教师最根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塑造灵魂,所以高职教师积极地服务社会,深入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最直观的社会效益应当还是产生在教育本身之中。高职教师通过服务社会,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进步,所产生的巨大成效只有与所从事的专业结合,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精益求精,达到成长为合格的或者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目的,实现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从而更好地在教书育人事业上作出贡献。落实《规范》关于高职教师要“积极提供专业服务”的要求,对于提高服务效益,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研水平,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规范》的规定,是新形势下对教师的时代要求,也是与时俱进在《规范》中的具体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个新的类型,有许多新的领域有待研究和创新,高职教师的科研工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借助《规范》的引领,广大高职教师应乐于科研,勇于科研,踏实科研,规范科研,在服务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开展科研,必将以丰硕的科研成果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向前发展。
教师廉政准则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心得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央此次《廉洁准则》,无疑是对民意、民愿、民声的最好策应和有效“回应”,可谓正当其时,正合时事,正顺民意;加强学习,勤政为民;乐教勤业,为人师表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作为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我们应该明确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杜绝不良思维,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践行“八荣八耻”重要内容,将“为人民服务”牢记于心,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勤政为民、是强师德,即时刻保持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廉洁从教的作风、树形象,即做模范“带头人”、要在学习方面树形象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5月24日,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长的组织下学习了这一具有深刻长远意义的中央文件。《中国共产党赏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视程度,以及中央关于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决心。就此,我谈谈对此《廉洁准则》的一些个人看法和所得:
一、中央此次《廉洁准则》,无疑是对民意、民愿、民声的最好策应和有效“回应”,可谓正当其时,正合时事,正顺民意。
二、加强学习,勤政为民
作为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我们应该明确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杜绝不良思维,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践行“八荣八耻”重要内容,将“为人民服务”牢记于心,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勤政为民。
三、乐教勤业,为人师表
道德规范下的师德建设论文
一、爱国守法
就爱国守法而言,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爱国、爱党、爱人民,应该是我们的高尚追求。而遵纪守法,“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则应当是我们坚守的道德底线,所谓“学术有自由,讲坛有纪律”。国家给了我们工资待遇,我们不能做“拿起筷子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事情。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无论中国怎样,请记住,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二、敬业爱生
敬业,就是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教师职业。国家设立“教师节”,目的就是尊师重教。我国传统文化中,“天、地、君、亲、师”为五尊:天地为宇宙至尊,君王为国家至尊,父母为家庭至尊,教师为社会至尊。荀子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荀子·礼论》)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资治通鉴》里也有“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的说法。可见,教师职业在古今中外都是崇高的,值得敬仰的。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必备的条件。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建立在亲情和血缘关系上的爱,因而没有私利并且超凡脱俗。关爱学生,可以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宋朝著名的“苏湖教法”中,人称安定先生的胡瑗就非常爱护学生。《宋史胡瑗传》上说:“瑗教人有法,……视诸生为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其如父兄。”,关爱学生就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有教无类。公平对待才能得到认同和服从,厚此薄彼只能带来逆反和抵触。台湾学者高振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关爱学生还表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所谓“教不严,师之惰。”要做到严之有爱,严之有情,严之有度,严之有恒,才是负责任的教师。心理学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老师喜欢和鼓励的学生,往往进步明显,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往往自暴自弃。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公平地接受教育是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管理教学是学校的合法权益,这些都是我们要尊重的。
三、教书育人
教书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育人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唐朝韩愈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既表明了教书和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又强调了育人在教学中的优先位置。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书是目的,育人是根本。事实上,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讲好专业课就行了,教人做人是政治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这些认识和做法是片面的、错误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2011年,浙江大学设立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基金”,目的就是“为了表彰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突出、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
高三年级教师师德规范准则
高三年级教师师德规范准则
为了增强高三年级的集体凝聚力,在我年级中营造一种坦诚相见,真诚待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情如兄弟姐妹的和谐气氛,形成一个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协调和谐的教师群体,本届高三老师须遵守以下行为准则:
(1)讲政治、讲理想、忠于职守、不谋私利,有奉献精神。在工作上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2)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在工作上热情待人,善于尊重人、关心人、体贴人、理解人、帮助人,替人排忧解难,具有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
(3)与同事互相信赖,真心直爽,有高度的自制力。不在背后议论他人,如有意见可向对方当面坦然提出或通过级长出面协调;当学生反映其他老师的情况时,不轻易表态附和,以免对其他老师造成不利的影响。真正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
(4)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宽容大度。在工作中行为正派,不嫉贤妒能,不因道听途说而嫉恨他人,不存在报复的阴暗心理。
精品范文
10师德师风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