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风范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12:28: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师德风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师德风范建设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也指出:教师应该“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实践启示我们,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不仅需要专业化知识和专门性技能,而且需要远大的职业理想和严谨的职业操守,因此,应当崇师德、铸师魂、正师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师德要求,提高师德修养,树立师德形象,以一流的师德风范建一流的职业院校,只有这样,才会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从文化视野审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确立忠诚事业的理想与信念

(一)至善崇德:古代教育传统的崇高境界在人类文明史上,历代先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优秀的教育传统和丰富的师德思想,从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到集先秦思想之大成的四书五经,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无一不积淀着深邃的哲学思辨和教育智慧。

我国最早提出“教育”二字的著名思想家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许慎的解释不但阐明了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明确地告诉教育者要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也启示我们教育是一个通过言传身教来完成知识和“善”的传达的过程。为此,我国古代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特别是孔子、孟子、荀子以及朱熹等,不仅用他们的思想更用他们的实践阐释了中华五千年教育思想与传统,如:“天地君亲师”的尊师传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师德精神;“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言传身教”的教师风范等,其中一以贯之的就是至善、崇德、贵表、务本、弘道的师德传统和知行合一、知体达用、长善救失的师德规范。这种精神与风范曾经孕育了无数为真理呐喊,为理想献身的仁人志士。

(二)忠诚事业:党和人民的重托与期望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党和人民对教师寄予了殷切期望。主席循循教诲我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希望广大教师努力在政治上、业务上不断提高,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前进。”总书记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也指出:“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在毕生中一定要做好的事情。现在我们讲传道,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授业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本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杰出人才;解惑,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解疑释惑。而做好这三点,一定要以德为先。”新中国几代领导的阐述充分体现了我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希望。

查看全文

优秀教师应该拥有良好师德风范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学校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学校教师不仅要拥有精深广博的专业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知识水平、意志情操等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教育对象,也影响着整个教育效果,甚至更长远地影响着为社会培养人才及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这些都是广大教师必须传承的优秀传统。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我们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师德观,更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理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切实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寓意深刻,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这对于引导少年儿童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社会风范,具有重大意义。“八荣八耻”荣辱观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在所有孩子的头脑中扎下根。身为基层教师,我们平日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是要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文明素养、民族精神的未来社会人。所以我与许许多多的老师一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随时随刻地对学生进行着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多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弘扬爱国主义,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对广大少年儿童来说,首先要让他们懂得‘爱’,培养他们自爱、爱人、爱家,这样长大之后才能真正懂得爱国主义,懂得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诸如此类的小事情看起来都很不起眼,但是它关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映出我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到底树立得如何,因为艰苦奋斗不仅仅是勤俭节约,它是一个民族的意志和品质。因此,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加强孩子们的养成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并落实到实处,为孩子们打下正确荣辱观的基础。可以说传承中华民族美德是我们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查看全文

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思考

摘要:针对新时期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要求日益提高的问题。本文分析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相应措施和思路。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

进入新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高校在艺术类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上的投入日趋增加。艺术类人才培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正在增大,其中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1]。其中师德作为辅导员最重要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决定着未来的国民素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2]。对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新时期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更应大力推进,从而建设出具有良好师德风范,高标准的辅导员队伍,使其在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能够适应新时期的艺术类人才。

一、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正呈现逐步上升、积极健康的发展趋势。加强师德的规范和教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3]。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不仅要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要通过自身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导师。同时,随着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数量、类型等的日益增加,辅导员的师德素质和工作质量也在日益提升,但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和现状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因所面临的专业设置、教学方式、生源等的特殊性,在其师德建设方面也存在这一定的特殊性和问题。只有分析这些问题的共性与个性,才能得出更加适合高校艺术类辅导员师德建设策略。

1.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素养缺乏

查看全文

师德建设活动部署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市科教工会《关于进一步开展~年“为人为师为学”师德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党[~]289号)精神,中学决定在~年进一步开展“三为”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丰富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二、活动要求

1、活动内容要着力反映广大教师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等方面的崇高师德风范。体现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师德,以学生为本、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的师道,创新发展、求真务实、精湛高超的师艺。

2、要坚持“真人真事真情”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重点挖掘身边普通教师的闪光点,树立新典型,宣传新事迹,展现新风貌,探索新思路,使高尚的师德风范可亲、可近、可学。

查看全文

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部分青年教师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道德风范建设的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部分青年教师道德失范,常常表现为讲奉献少、角色转变受阻、新形势的冲击、管理使用有弊端、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道德规范法制化、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树立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典范、完善制度,提高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与时俱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研究、加大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理论研究的投入,设立职业道德研究课题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近年来,由于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上升。青年教师队伍的道德风范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未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部分青年教师在道德风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加强青年教师的风范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青年教师风范建设职业道德

2003年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已占38.2%。我校2003年以来共补充青年教师221人,占现有专职教师的46%,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

多年来,党和政府及各高等院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风范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也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和影响。

1部分青年教师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

查看全文

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高速提升,对人才的质量与需求量等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健全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的改革,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因此,目前,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投入到相关课题的研究中,因此,本文也主要针对建立健全的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有效机制的重要性进行一定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目前,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构成主体,是知识的最主要传播途径与渠道,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校的办学水准与学生质量。只有具有良好道德与规范的教师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教师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部分教师开始过分追逐名利与财富,而无法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忘记了身为教师的职责,这会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因此,针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进行一定的健全具有不可忽视的必要性。

一、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机制的重要性

(一)师德师风是职业道德的主要表现

师德师风是教师对任职过程中与他人关系、思想以及道德情况的总体评价,其中主要包括教师和祖国、亲人、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基本关系,师德是个人道德表现的一种类型,是个人行为处事的一种风范,也是教师思想状态与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教师在任职过程中养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指向性以及表现性的行为特征与习惯。

查看全文

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

一、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社会呼唤良好的师德风范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国家需要大批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重地,高校教师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力量。为了适应时展的形势,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必须养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因为教师的道德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内在基础与支撑,教师队伍的道德状况,直接影响着即将走向社会的千百万大学生的道德风貌,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主流价值和核心价值。优良的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将成为整个社会道德生活重要的风向标。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对推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高校需要良好的师德支撑

作为培养层次人才的主要重地,有什么样的教师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学生。高校教师的道德风范不仅影响着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学校的竞争实力和社会声誉。可以设想,如果一所学校的教师总是与飞速发展的社会格格不入,不求上进,甚至道德败坏,能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有用人才吗?学生难以融入社会,社会也不可能欢迎这样的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高校教师的良好师德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确保高校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三)教师离不开良好的师德根基

查看全文

小学师德师风讲演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我在童年时代听到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对教师的职业最初的认识。

在我学生年代,听到了人们对老师一系列的评价,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老师是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歌颂的是老师献身精神。步入工作岗位后,我却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爱岗、敬业、奉献等作为,亲耳聆听了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奋斗于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和未来,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高尚的师德。金铁林,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曾经是演员,在舞台上虽然辉煌过,接受过观众的掌声和鲜花。但他从台前退到幕后,从事声乐教育工作。培养的学生有等一批国内著名的歌唱家,老师培养他们,使他们成材,登上舞台获得成功。老师说:我的工作没有选错,职业、事业也没有选错,我无怨无悔。我将在有生之年,把我有限的生命放在我无限的事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省县乡小学教师,多次获“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所在乡镇偏远、闭塞、经济落后、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扎根山区教育。为了改变办学条件,让大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和村民们翻山越岭用肩膀把一块块青石扛回学校,建起了现代化校舍。他用热情和执着不断改变山区落后条件,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学生,向社会展示了一位教师的人生价值。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高尚师德。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性本身物欲的膨胀,给我们带来心里和精神的空虚,而物质和精神的落差又使我们对“师德”的概念有些模糊。在“”大地震中涌现出很多优秀教师,如张开双臂护着四名学生的老师、学生生命的救护神老师、救出学生却永远失去女儿的老师,他们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保护学生生命的崇高师德风范,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师德”。从他们身上,使我增强了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真正理解了师德的意义。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查看全文

乡镇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明确“一个核心”;注重“两相结合”;坚持“三方到位”;突出“四有亮点”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师爱是师德建设的核心,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为了充分发扬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我们努力选拔好典型,大力宣传好典型、师德建设是教育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学习新理论,树立新形象,创造新业绩”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精神,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中心学校召开全乡师德建设动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宣传活动、中心学校多次组织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并要求全乡每位教师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在集中学习的同时,鼓励教师自学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能在这儿向大家汇报我乡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我感到很荣幸。

听了全国师德模范Xx老师的一席报告,的确胜读十年书。她说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话,对我,都是一次震撼;她的坚韧、她的博爱、她的敬业、她的执着,对我,都是灵魂的洗涤。我感谢张老师,她让我彻底明白了“德高是范”不只是张贴的一支标语,高呼的一句口号;我感谢张老师,她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师德建设不只是开会、宣传、作报告,更要从自我做起,提高素养,以身作则。前一段时期,我们乡就教育局提出的师德建设搞了一系列的活动,初有成效,但不能和Xx老师同日而语,在此,我给各位领导、同仁汇报一下,权作总结、自省,也恳请你们能多提宝贵意见,以鞭策我们进步。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校教育是这一事业的前沿阵地,教师则是站在前沿阵地上的排头兵。所以,师德不仅是教师自律的准则,也是国家、社会对教师行为的规范要求。教师的师德修养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影响着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成败和兴旺。我们也知道,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所以,打造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风范、模范的师爱形象、高超的知识水平和精湛的教学技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万源之本。今年又是教育局定的师德建设年,因此,我乡以宣传Xx同志的先进事迹为载体,以倡议为Xx同志捐善款为契机,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讲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树名师”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此,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我乡优秀青年教师Xx的有关情况。

Xx,男,现年Xx岁,19Xx年参加工作,Xx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所教学科成绩曾连续10年位居全乡前列,受到领导、同事、学生及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2006年,该同志不幸被查出患萎缩性肾炎,随后高额的药费、无情的病魔折磨着他。但他始终牵挂着班里的孩子,从不把自己当作特殊照顾的对象,总是趁星期天和假期住院治疗,不舍得落下一节课。他从不会说什么漂亮的话,但是,他却总爱说大白话:“教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干好干坏自己心里最清楚。”更不幸的是,由于长期工作劳累,致使病情恶化,2010年元月份,辅导学生时昏倒在课堂上,被迫送进了医院。他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得上班,学生还要考试”。医生郑重地告诉他:“你不能再上班了,必须住院。”随后告诉随行的老父亲,如不及时换肾,后果将不堪设想。“换肾”,高额的医疗费,手术后的排异费用,这对于本已负债累累的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可是,面对如此鲜活的生命,如此年轻有能力的好老师,我们岂能袖手旁观!为此,中心学校向全乡发出倡议,为Xx老师捐款,也借此机会加强我乡师德师风建设。

查看全文

教师师德建设的成果与因素探索

本文作者:李冬娜工作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高校教师秉承我国优良师德传统,并融合时代特征,形成了许多开放时代优秀的师德风范"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愈加突出,从而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而高校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个别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不够高尚、治学态度不够严谨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职业责任方面:职责意识不强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重要内容"爱岗就是对教师工作充满热爱之情;敬业就是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基本立足点,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然而,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一些负面影响,使有些高校教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或是赚钱工具,而未将其看作是自己实现理想抱负、成就人生价值的崇高事业,上课赚取课酬,下课甩手走人,把自己当作匠而不是师"一些高校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看重物质利益,热衷于开辟第二职业,对教育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还有一些高校教师为了职称问题,重科研轻教学,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副业;甚至一些高校教师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些高校教师没有谨记自身的职业要求,缺乏事业心、责任感,这样既造成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又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2.职业道德方面:师表意识淡薄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以人格来培养人格的劳动"教育过程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以自身的表率精神去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与一般的职业劳动者相比,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更高,在道德行为上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更强的典范性和更鲜明的示范性,即要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思想、品格、境界、学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大学校园不再是象牙塔,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冲击着大学校园,也很大地影响着高校教师"一些高校教师从重理想转向重实惠,从追求精神价值转向追求物质享受,从重视集体利益到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功利思想膨胀"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引起了行为上的失范,以致于对工作热情不再,对学生关心不够,对利益斤斤计较"这些高校教师的行为对大学生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危害性,更谈不上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了"3.职业对象方面:育人意识不足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德行优劣的最基本标准"高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的引领者和道德的示范者"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师的神圣使命,每个高校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书只是育人的手段和过程,育人才是教书的方向和最终目的"只教书不育人,就等于缺失了方向,没有了目的"因此,教书和育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当前,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一些高校教师片面理解教师的职责,认为只要把课讲好、把科研做好就行,其他一概与己无关"他们没有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也是自己的责任,在育人上没真正地下功夫,导致目前学生中出现高分低能、高智低德等现象"社会要求高校培养出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如果以培养出的人才来作为高校工作检验的一个标准的话,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那就是危险品了"那种以传授知识为名义所产生的偏见,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甚至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向进行误导,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潜在的威胁"

高校教师师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存在问题是我们不容回避的一个客观事实"深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进行师德建设"究其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制度建设方面:缺乏严谨科学的评价体系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对教师最根本的职业要求,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所以,高校教师要严格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但是,目前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而且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广东省在1997年制定了5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6,这成为广大教师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却缺乏相配套的评价体系,不能够规范、科学、公正地评价一个教师的师德水平"即便是高校现行的教学评估中有涉及师德考评的部分,因所采取的是科学量化标准,相比较于科研而言,师德却是最难以被量化的一项,无法计算,难以斗量,所以,师德考评显得主观性较强"这种情况又进一步造成了在教学质量评选、职称评审等工作上,一般只注重科研、职称、学历,而难以在政治素质、师德方面进行比较"现有的机制还缺少监督,例如对教师同行评价意见、学生评价没有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看重教师自身的学历、职称、科研水平和部门领导的意见,使师德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保障"这也是出现师德失范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2.思想观念方面:缺乏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当今时代日新月异,高校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考驴"要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适应时展需要,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尚的师德风范"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但往往偏重于学历层次的提高、专业知识的更新,认为这是实,一定要落实;而师德建设被认为是虚,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足够的重视"另外,由于对师德建设的认识和宣传不够,所以在师德建设上存在着认识误区,师德教育工作经常被视为政治教育,师德的德字常被归结为教师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于是,师德教育被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其主要内容就是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而不是对师德观念、师德情感、师德理想、师德态度、师德法纪、师德作风、师德技能、师德良心、师德行为等一系列师德规范的培养"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不可能受到教师的重视,更谈不上对人产生心灵的触动,慢慢地就使人有了惰性,不再思变,思想也就固化了"师德建设的观念、方法相对滞后,缺乏长期性、针对性、系统性,也缺乏有效的载体和保障体系"3.客观环境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疏导机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中西方文化也在相互碰撞和交流中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们引进了发达国家许多先进的东西,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而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借助与我国扩大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通过影视、摇滚音乐、快餐店、时装等方式,大力传播其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我们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尤其是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各种有害的文化垃圾和腐朽的生活方式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领域,从而导致一些人见利忘义、权钱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互助精神、奉献精神减弱,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个人主义滋生膨胀"在高校教师中也存在这方面的道德失范现象,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在教师队伍中的再现"4.主体自身方面:缺乏有力的职后继续教育自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教师队伍的数量在持续增长,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也吸引着许多其他行业的人员加人到教师队伍中来"这些新人职教师学历高,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但有的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有的却不是"他们来源复杂、动机多样,必然给高校师德建设带来一定的压力"为进一步确保高校教师队伍的质量,我国相继颁布了(教师法6、5教师资格条例6和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6,逐步形成了高校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针对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新人职教师,还规定了职前上岗培训,需获得通过才能真正执教"但随着师资队伍的不断扩大,相应的师德教育没有跟上,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忽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也是造成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