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10:38: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探讨

提要: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但企业急需具备系统营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因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往往面临供需失衡。通过研究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学历需求和能力需求,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供需比;专业建设;社会需求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一般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全国开办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达到1,290所,在校生规模超过50万人。有数据表明,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达到96%以上,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

一、我国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现状

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从业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企业原供销人员,他们往往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营销理念缺乏,甚至有些还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二是掌握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的营销人员,他们往往缺少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武装,又缺乏营销实战经验的积累;三是专业市场营销人员,他们毕业于国内外各类大专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既掌握系统、扎实的营销理论,又争取各类营销实践机会,专业性较强。当前,企业原供销人员和掌握一定社会关系及社会资源的营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绝大多数,营销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任重道远。现代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已不只是看重专业知识,对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相当高。目前,国内企业整体的市场营销水平还不高,市场营销人员队伍专业性不强,甚至一些高级营销管理人员也凭感觉和经验做决策,缺乏理论基础,因此营销策划与市场运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不强。这种状况已经难以适应国内、国际不断提高的市场竞争水平。因此,企业急需那种具备系统营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特别是高级市场策划和管理人员———珠三角地区企业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摘要】专创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首先在阐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专创融合的效应;其次分析了市场营销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以双创理念深度融入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主线,重点提出了要强化专创融合意识、“教学平台+创业培训平台”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营销+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专创融合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大赛+实习+创业”融合的多层次实践训练的改革思路;最后提出了市场营销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保障措施。

【关键词】专创融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专创融合的效应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也对社会上的其他创业群体分阶段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它实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以教授专业知识为主,一般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有效深度融合不仅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是高校加快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一)专创融合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创教育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在培养体系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逻辑、创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专创融合依托专业教育作为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融入双创教育后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和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专创融合的实践环节不仅加强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渐实现一体化,更是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学生的第二课程也成为专创教育深度融合的有力补充,专家讲座、创新创业大赛、双创沙龙、微商创业活动等活动,逐渐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促使学生专业能力更具个性化和实践性。(二)专创融合可以完善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等,其中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内容。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专业的教学体系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越来越重要。专创融合改革既可以在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也可以与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训模拟、毕业实习、专业竞赛等一起,更好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三)专创融合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互相影响,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大学生的思想与精神创造。校园文化引导着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专创融合通过学校社团、专业竞赛、讲座等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这些活动从学生凝聚力、教师支持、教学平台等方面又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促进作用。在学生成长方面,专创融合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挖掘了学生在创新创造方面的潜力,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完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市场营销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育政策要求应用型高校进行专创融合改革2015年6月,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高校创新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表示:“要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即应用型高校要着眼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新性,这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应用型高校应该在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要素的基础上,寻找两者有机融合、互相促进的共同发展策略和方法,这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二)商业时代要求市场营销进行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现在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市场交换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业模式也不断创新、不断改变,这就对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只有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的营销人才才能符合社会需求,才能掌握市场及消费趋势的新变化。这不仅仅要求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课程,更是要结合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国之策进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笔者针对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情况调研了43所高校,其中有29所(67%)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开始进行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但大部分融合的形式很单一,而且是基于课程内容的表层改革较多,尚未从人才培养方案体系进行系统的设计,缺乏有效衔接,所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并在专创融合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才能够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竞争能力。(三)专业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专创融合市场营销专业是适应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科学性、应用性、综合性和艺术性等特点,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要求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本身的工作和特点也需要创新创业的思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响应新的时代需求,把新的需求元素充实到专业素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在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商务谈判、市场开发、营销管理等工作中不断创新、具有创业精神,这也是专业性质的培养要求。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一、市场营销就业现状

在就业市场上,尽管当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但是市场营销人才的供需之间矛盾依旧很大,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尽管如此,却存在着让人非常尴尬的另一种局面,就是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依然找不到工作,这也就说明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符合市场需求。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赢利,所以生产出优质产品并且销售出去,才能完成赢利的目的。因此,企业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很大,尤其是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近几年,通过全国各地的人才供求信息来看,人才市场上对于市场营销类人才的需求一直处在第一位。从相关社会调查来看,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占绝大多数,但是技能型人才却只有一小部分,其中市场需求排在首位的仍然是市场营销。拥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就业单位看中的是求职者的能力,而不是学历。然而这些学生拥有的恰恰相反,有学历、能力。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使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能够与社会需求接轨,学校应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可以引进“双证制”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除了要有毕业证,同时还要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从业证书或者是技能证书,除了保证有学校基本的素质教育以及理论教育之外,还有相关的能力证明。技能证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约束,促使他们在学校学习基本的书本知识的时候,也要加强对于工作能力的学习,要在毕业之时不仅拥有基础理论知识,还有工作能力。对于学校来说,这也是一种约束,迫使学校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安排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一)营销人才培养并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对于企业招聘来说,他们更青睐于既有营销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营销能力的人。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学校片面强调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课本中介绍的相关操作技能,而且也只是停留在讲解方面,没有实际操作。学校也没有做过相关调研,并不清楚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导致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市场需求并不相符。

(二)营销人才在思想方面缺乏创新

查看全文

基于企业需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市场营销人才一直是社会紧缺的人才,尤其是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如何培养市场营销人才,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现实实践技能相互结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了各大高校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就企业需求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就构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企业需求;高职市场;专业人才

市场营销专业是社会背景下的热门专业,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让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置了该专业,但是该专业的具体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一直得不到改进,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与专业相对口的工作,在面临择业的时候也会常常错失良机,因此,为了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高校一定要做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企业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特点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学生后期就业的主要场所。目前,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需要高质量的营销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的市场营销技能,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精准分析判断。其次,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更大,他们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的产品销售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做好每一个产品的营销方案,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最后企业在未进入市场之前需要最大利润扩大企业经营,因此企业需要营销人才能时刻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营销素质,确保企业转型发展需求。就目前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现状而言,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是不符合企业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需求的,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合理改变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案,促进人才与工作接轨,让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到更多的岗位需求知识[1]。

二、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查看全文

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各行业岗位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西安欧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实践为例,深入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考核等,总结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并进一步探索了其发展之路。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大数据与5G、云计划、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各个行业,营销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属于管理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其学科性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实现对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又要强化对学生岗位实践性与职业性的培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更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西安欧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始终以营销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沟通表达、团队协作、创新与迭代思维的职业素养和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的专业能力为目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构建“营销理论知识+营销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教育教学服务平台,使学生成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能够运用网络营销新技术,能胜任新媒体推广、数据分析与诊断、网络营销策划、电子商务运营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基于岗位胜任力理论和OBE成果导向的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西安欧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通过招聘网站营销岗位需求调研,明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职业岗位,并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对涉及金融、汽车、旅游和餐饮等的中小型企业的营销高层进行了深度调研和访谈。首先开展多方调研,以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等大的招聘网站的岗位需求情况和职业能力需求为调研切入口,再对应确定市场营销专业通用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同时借鉴国内外标杆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胜任力模型,调整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模块;在OBE成果导向培养理念指导下,细化学习成果和指标点,修正课程体系及课程模块;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评价,不断循环、迭代,以满足营销行业人才需求,具体如图1所示。互联网背景下对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基于互联网营销岗位应用能力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专业学习和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互联网营销技术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实施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市场营销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构建由基础理论到高阶管理,全过程践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其中理论课程模块包括职业素养课程群、管理基础知识课程群、岗位技能课程群、多元化课程群;实践环节包括入门型实践、模拟型实践、顶岗型实践、辅助型实践。在学时与学分安排上,通识同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约占总学时的62%,实践与试验学时占总学分的30%以上,在课程安排中,由低阶行业认知到中阶营销技能培养,再到高阶多元化营销管理与领导能力培养,具体如图2所示。(2)依托产业资源创建“1+1”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方法改革依托企业、专家及项目资源等创建围绕教师、教学场地、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的“1+1”教学模式。“1+1”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包括学校的专业教师及学界、业界的行业教授、专家和学者等,专业教师系统讲解市场营销基础知识体系,学界、业界的行业教授、专家和学者等分享市场营销前沿趋势及新技术在互联网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以及指导分院教师和学生完成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产学项目。“1+1”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场地是指“校内场地”+“校外场地”双场地交替教学。“1+1”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采用“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创建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三个“1+1”教学模式构建理实合一、多种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方式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咖有约”活动拓宽学生眼界,使学生了解营销发展动向与趋势;带学生走进企业,现场感受企业品牌文化与营销;项目驱动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他们的市场营销实践能力。(3)围绕应用型培养定位强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采用“3+X”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营销专业构建了系统的“五阶段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实践→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循环提升的学习理念,实行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训交替进行的制度,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实践教学贯穿学生的四年学习,由营销认知实践进阶到岗位专业实践、管理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知行合一”能力,具体如表1所示。(4)深入课程改革,完善学生素质能力评价机制一是产教融合,课程与实践项目相结合,践行“真学、真做”。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采用项目流程模块化梯度教学设计路径,以课题任务为抓手,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实践项目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以能力模块为结构,完成“知识传递—融会贯通—拓展创造”,实现课次教学的精细化。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积极将企业营销实战模拟软件与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相结合,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团队运营分院的微博和公众号,承担分院官网的建设与维护工作。二是实施形成性评价与效果评价模式,注重过程性考核,形成教学成果。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广告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指导,对课程进行深度改革。在课程考核方面,突出多维度参与考核,考核标准精细化、多元化。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综合评分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形成可视化的教学成果。教学过程中每次的课业项目都有明确而清晰的评分细则,通过定性、定量评价形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多元化的过程考核。(5)注重案例教学,“学+赛”循环式教学体系融入人才培养案例教学大大地缩短了教学与实际运用之间的距离,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加深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认识。另外,教师还应注重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学生对若干营销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基于此,市场营销专业形成了“1+N”师资团队,即1位主讲教师+行业专家,既利于优化“学+赛”循环式教学体系,又有助于案例教学更好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赛”循环式教学体系就是在各专业竞赛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反过来,在竞赛中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可靠性。通过“学+赛”的反复循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认知,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校教学与各种类型市场营销大赛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市场营销专业类大赛,多次荣获奖项,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平台,检验“真学、真做”效果在市场营销考核方式上,教师可以将自己在企业从事营销工作的经验和企业资源带进课堂。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将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穿插进行,并将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学期中间通过让学生参与“欧亚果园”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素养,学期末以“云朵蛋糕”设计营销策略为主题,介绍某一企业现状、分析企业营销中的问题,最后是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和撰写营销策略报告等,由企业为主导对学生的营销策略报告进行点评和指导。

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夯实专业建设,保持专业持续性发展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

摘要:新文科建设提出学科要从分化走向综合,要求各高校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将学科中各专业的不同课程进行重组,为学生提供跨学科性质的综合课程,最终达到扩充学社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就业市场对营销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因此,高校市场营销专业需要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合理拓宽专业口径,主要措施包括:有目的地优化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适度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不断塑造科学的课程体系;不断强化质量工程建设,夯实人才的培养基础;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效果等。

关键词:新文科背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措施

新文科背景下要求各高校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将学科中各专业的不同课程进行重组,为学生提供跨学科性的综合学习,达到扩充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养的目的。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对市场营销专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随着现代市场和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领域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其掌握传统营销理念和技能,而是要求现代营销人员能依托行业和现有线上线下营销发展的实际情况,快速融入到现有工作中去。这就要求市场营营销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该专业基本理论,而且要掌握不同行业、岗位的相关知识,比如新媒体营销、数据营销、金融营销、汽车营销、房地产营销等,更要能够熟悉依托网络营销衍生出来的各种营销模式,这样将营销知识与行业、岗位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快速地适应将来的职业工作岗位。针对市场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这种需求,市场营销专业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具体而言,以培养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为培养理念,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多元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建立学校与相关产业与领域的合作培养机制为保障,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依托经、管、文、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构建一系列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时代性的课程,将学科交叉优势转化为本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培养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新型人才的需求。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并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

市场营销专业应在围绕特色化发展过程中,应构建“一训练两阶段三教学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先转变、后调整、再强化”的教学改革思路,来完善培养方案的思路设计。其中“一训练两阶段三教学模块”是训练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将教学分为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和职业能力培养阶段,最终定位位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创业型人才的教学模块。一训练是指有目标有规划地训练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两阶段是指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和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将市场营销专业的在校学习按照两阶段进行培养,具体来说是在大学第一阶段(大一的两个学期)进行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夯实学生的经济管理及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和理论;在第二阶段(大二、大三及大四的3个学年)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自我职业导向,开设专业能力课程,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能力训练(注: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从第3学期开始培养,普通市场营销专业在第5学期开始)。三教学模块分别是指培养定位为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培养三大模块。依据市场需求和学生自我发展定位,按照“研究型、应用型、创业型”三类人才的培养要求,形成不同的培养模块。其中“先转变”是指由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向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转变,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后调整”是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再强化”是指强化导师制度、强化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及建议

【内容摘要】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是由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评方式、教师创新能力手段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毕业生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工作,故需要从多个视角深入调研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市场营销;营销专业;人才培养

在全球经济化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各类企业在以全新的运营形式与世界接轨,企业在获得机遇,改革发展的同时也逐步意识到市场营销的重要性,高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必要性。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很多毕业生没有核心竞争力而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市场营销角度研究到底应该如何去培养人才,还可以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确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的方向,以便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现在高校培养的营销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有创新创业思维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就近几年的就业趋势来说,营销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其中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全国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及分析”中,可以看到,在我国的一些重点城市的人才需求中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需求连续多年名列前茅,但是现状却是各大高校的营销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许多企业大叫缺乏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究其根本原因就是高校在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和输出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故针对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调查。(一)营销专业课程及课堂、实践教学、考评方式调研。1.营销专业课程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营销专业学生认为课程内容陈旧,与社会发展脱节的占到91.25%;认为课程理论分析太强,实务操作性不强的占到91.25%;认为课程顺序安排不合理,有些课程设置太靠后的占到90%;认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反映营销专业全貌的占到88.13%。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还是很看重课程的实务操作性的,而目前的课程中还是理论分析偏大,需要进行改进。2.实践参与的主观性调查。79.81%的学生对课外实践都持有积极参与的态度,说明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在校期间多参与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超过90%的学生期望学校增加实践课时,关于实践的方式调查中,发现85.63%的同学希望丰富实践方式,95%的学生希望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30.63%的同学希望在考试考核过程中增加实践知识考核的比例。3.考评方式调研。对于成绩考评组成,47.12%的同学倾向于无重点的开卷考试;30.77%的同学倾向于小组展示与表演;13.46%的同学倾向于个人展示、表演;仅有8.65%的同学喜欢给定重点的闭卷考试。整体而言,学生更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创新的新形式。(二)对营销专业的了解情况和就业对口度交叉分析。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填报志愿前对专业了解程度越低,工作与专业不相关的程度越高。之前完全不了解本专业,调剂的学生中有26.09%的学生选择的工作与市场营销完全无关;了解过一些,但不是很清楚的学生中有7.14%的学生选择的工作与市场营销完全无关;非常清楚本专业的学生中只有6.25%的学生会选择与市场营销完全无关的工作,87.5%的学生会选择对口工作。所以学校以及整个社会要关注到此现象,加大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宣传力度。(三)对教师实践能力、知识水平和教学手段分析。营销专业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案例分析,占总比例76.25%;其次是问题讨论,占总比例13.75%;之后是课堂讲授,占7.5%;最后是报告撰写和小组拍摄视频的教学方式,二者总共占到2.5%。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教师实践能力、知识水平和教学学方式分析,可以发现教师在营销专业领域内的学识、理论知识是否丰富与前沿和教师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帮助您掌握知识,达成学习目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137,接近于0,并且P值为0.085>0.05,因而说明二者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教师在营销方面的实践经验丰富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手段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05,并且呈现出0.009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伴随着21世纪的发展,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时代中,人才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社会竞争的必备因素。因此人才的培养工作更加关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这其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分析了解进行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人才培养;市场营销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现代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相关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样的人才在能获得企业的关注与青睐。近些年,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一)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大多从事营销策划、市场开发、销售管理、渠道管理、推销与谈判、物流管理等。与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就业岗位基本一致,需要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基本功扎实,并且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责任感以及群体凝聚力。同时有相关数据表明营销职业涉及的行业广泛、岗位众多、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行业企业以及用人单位把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也作为评价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学生应聘、实践意见反馈。针对沈阳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单位进行调研,例如昆山中国银行、好利来西点等对毕业生基本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需求。根据调研结论可知,就职于民营企业的毕业生比重较大,大约为63.43%。毕业生现阶段的薪酬多为5000-9000元。50.66%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比较满足,10.23%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想要调换工作,但是总体状况良好。

二、基于OBE理念进行市场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解决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不符合市场实际需要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一致。究其根本原因,很多学校都设立了人才培养目标,主要由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来完成。他们大多借鉴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再结合相关政策。事实上,在制定时并未结合当代市场的人员配备情况与需求状况。恰好OBE理念可以完美解决该项问题,考虑当代社会需求去培养人才,因材施教,培养更加优质的市场营销人才,打造全新的教学体系。(二)解决课程体系不合理,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多数院校在课程的配置中,主要包含了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社会实践、实训课程等四个方面,不乏有些课程配置仿照其他院校的课程体系,缺少对学生的多元化培养。同时现代企业尤为重视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道德规范,但是目前院校没有该类课程,缺少了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等素质的培养。针对教学方法这一方面,即使大多数的教学当中已经运用了多媒体以及智能教学设备,但依然缺乏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整个课堂缺乏生机,气氛尚佳,教学效果尚未达到理想标准。(三)解决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创意能力。(三创)和教师的素质与能力针对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创新转型,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物流等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创意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基本知识、专业素养、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配备更高素质的师资力量,针对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也相应有了更高要求。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市场营销人才岗位胜任力不足.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围绕其胜任力特征强化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清晰、课程内容丰富、实践实训特色鲜明,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应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能力素养培养、改进专业实习安排等方面强化学生岗位胜任力.

关键词: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营销;改革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市场营销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但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市场营销人才岗位胜任力不足,基于胜任力探索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医科大学为例,探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胜任力的内涵

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提出了“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专业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1]麦克利兰提出“胜任力”的概念后,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定义.McLagan(1980)认为胜任力是足以完成主要工作结果的一连串知识、技能与能力.[2]Boy-atzis(1982)认为胜任力是动机、特质、技能、自我形象、社会角色或是此人所能够运用的某项具体知识.[3]王重鸣(2001)认为,胜任力是导致高管理绩效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价值观、个性、动机等特征.[4]总的来说,胜任力是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整合,主要内容包括:1.知识是指员工在岗位上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必须掌握的各种相关知识,包括专业知识、技术知识及商业知识等.

2.能力是指员工为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利用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对口招生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可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也是推进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升级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巢湖学院市场营销对口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为研究对象,探析如何提高对口招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性和达成度。

关键词:对口招生;人才培养;培养目标

对口招生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和综合高中职高班的应历届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招生形式。我国从1991年开始实行“对口招生”政策。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3年11月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地方本科院校要加快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口高考面向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招生,是促进职业教育和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

对口专业招生概括

2014年,安徽省启动对口升学考试自主招生改革工作。2015年,巢湖学院市场营销、网络工程专业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2016年新增体育教育专业,2017年新增酒店管理专业。自2015年开始,巢湖学院每年保持2—3个本科专业300人的规模面向安徽省中职毕业生招生,每年有来自全省近1000名考生报考。其中,市场营销专业连续6年招生,报到率均保持在100%,累计录取850人,现有2届毕业生,现有在籍学生580人。

对口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