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用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09:09: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市场信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市场信用

重整信用 再理市场

重整信用再理市场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枢纽,因此,探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信用

这里讲的信用”,是以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广义信用。在市场经济中,信用集中、具体地体现在以资金为纽带的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信任上。信用实现的程度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规范,社会扩大再生产就可以在正常、高效的基础上进行,反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扭曲,会波折重重。

信用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有特殊的重要性:

首先,信用问题贯穿于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参与者的信用关系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互为前提的有机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某些环节断裂,必然对整个网络产生连锁性的破坏,且这种破坏呈现放射性恶性扩张的特征。特别是信用网络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如金融、大企业间的相互信用等出现问题,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就更为严重、影响波及面就更为广泛和深远,其实际破坏性要比表面上体现出来的大得多。

其次,信用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对社会道德水平发生影响,在一个信用水平不高的社会里,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都会扭曲,这就会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动摇;同时,社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市场经济的保障水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靠法律作保障,而法律的威严只有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其行为负责任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查看全文

重整信用 再理市场

重整信用再理市场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枢纽,因此,探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信用

这里讲的信用”,是以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广义信用。在市场经济中,信用集中、具体地体现在以资金为纽带的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信任上。信用实现的程度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规范,社会扩大再生产就可以在正常、高效的基础上进行,反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扭曲,会波折重重。

信用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有特殊的重要性:

首先,信用问题贯穿于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参与者的信用关系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互为前提的有机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某些环节断裂,必然对整个网络产生连锁性的破坏,且这种破坏呈现放射性恶性扩张的特征。特别是信用网络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如金融、大企业间的相互信用等出现问题,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就更为严重、影响波及面就更为广泛和深远,其实际破坏性要比表面上体现出来的大得多。

其次,信用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对社会道德水平发生影响,在一个信用水平不高的社会里,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都会扭曲,这就会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动摇;同时,社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市场经济的保障水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靠法律作保障,而法律的威严只有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其行为负责任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查看全文

重整信用 再理市场

重整信用再理市场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枢纽,因此,探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信用

这里讲的信用”,是以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广义信用。在市场经济中,信用集中、具体地体现在以资金为纽带的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信任上。信用实现的程度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规范,社会扩大再生产就可以在正常、高效的基础上进行,反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扭曲,会波折重重。

信用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有特殊的重要性:

首先,信用问题贯穿于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参与者的信用关系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互为前提的有机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某些环节断裂,必然对整个网络产生连锁性的破坏,且这种破坏呈现放射性恶性扩张的特征。特别是信用网络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如金融、大企业间的相互信用等出现问题,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就更为严重、影响波及面就更为广泛和深远,其实际破坏性要比表面上体现出来的大得多。

其次,信用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对社会道德水平发生影响,在一个信用水平不高的社会里,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都会扭曲,这就会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动摇;同时,社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市场经济的保障水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靠法律作保障,而法律的威严只有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其行为负责任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查看全文

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报告

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在京召开了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信用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会上,吴仪副总理和王众孚局长在会上分别就实施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根据他们的讲话精神,我们对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的概念、作用、基本内容及步骤等作了一些研究,现陈几点粗浅看法。

一、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的概念和作用

所谓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口约实现职能到位和达到有效监管得目的,利用市场主体得信用资料,区分各类市场主体信用类别,进而对其分别因“信”施“管”的科学管理方法。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是通过建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系统”实现的。“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系统”的基本作用:一是对内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执法提供依据和有效手段,二是对外为社会提供市场主体基本信用信息。实行分类监管是建立“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系统”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实质是:采用科学规范的制度和运作程序,对在“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系统”的“收集”、“分类整理”、“存储传输”环节取得的信用资料,按诚信、基本守信、失信和严重失信的统一标准,划分为绿牌、蓝牌、黄牌、黑牌市场主体;对绿牌市场主体,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公平原则的前提下,给予褒奖和重点扶持,对蓝牌市场主体进行教育和引导;对黄牌市场主体进行经常性巡查监督;对黑牌市场主体实行重点监控。通过把握重点,把有生力量主要投入监管信用不良市场主体中去,达到实现长效监管,维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分类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进行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创新的具体体现。

市场监管任务不断增加和人员不足、手段不强的矛盾,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现阶段面临的基本矛盾之一。一方面市场主体群体日益扩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市场的领域不断拓展,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缩减,经费不到位,执法装备〈如办公设备、工具等〉不足和落后。在这种环境和执法条件下,如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改变监管思路,在监管对象中找出主攻方位,在监管方法和机制中找出长治久安之策,就会处于十分被动的窘境。

查看全文

信贷市场产物信用评级作用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贷市场信用信息抵押产生机制

论文摘要:文章考察了有关借款人信用信息的两种产生机制。一种是对信用信息的直接生产机制,该机制可以减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一种是通过设置抵押条款,发挥抵押对信用信息的间接信号传递功能。抵押机制并不能直接减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但可以在贷款合约中起着信号、甄别以及激励等作用,消除或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先生认为,虽然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几年,但信用体系却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信用关系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社会经济关系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三角债迅速上升,在很多地区交易成本急速上升,甚至高到了交易无法进行的地步;银行“收息率”迅速下降,企业赖债、拖欠贷款利息、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严重。解决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产生信用信息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加强对借款人信息的收集和对借款人信用风险和项目风险的分析和甄别,这是信用信息的直接生产机制,但这要求银行具有很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和贷款监管能力,同时还要辅之以社会信用信息生产机构,比如信用评级机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抵押机制迫使债务人讲真话,通过抵押的设立传递有关债务人信用的信息,这是信用信息的问接信号传递机制。

1信用信息的生产机制

信用信息主要的生产者包括政府相关机构、银行和征信公司,通过信息生产,可以大量减少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个人的信用信息具有公共品的显著特征,主要由政府建立的征信体系提供。我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于2005年正式在上海建立。然而信用信息是历史数据,需要建立起大量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充实和完善。而政府机构提供的信用信息只是对历史原始数据的初级整理。银行也是重要的信用信息生产部门,依靠内部的资信评估部门,对贷款申请人进行审查和贷款管理。目前我国的银行信贷部门在授信前对企业信息的搜集能力不足,缺乏独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和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难以准确地对贷款企业进行资信考察;发放贷款后又对企业的履约行为和偿债能力缺乏持续跟踪管理。由于没有实现信息生产的规模效应,所以信息成本较高,并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征信公司/信用评级机构是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存储的专业机构,具有专业优势和规模优势。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可以提供更加专业和针对性更强的信用服务。然而,征信公司/信用评级机构在中国刚刚兴起,评级数据的覆盖面还不够广,需要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尽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银行提供基础数据,评级机构借助强大的信息资源和专业技能,对企业基本素质做出全面考察分析和持续跟踪,及时调整对企业偿债能力及资信质量的评估。利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信息对贷款进行管理,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不但可以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更可为银行节约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总之,综合利用上述三种信息生产机制,可以使贷款人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做出是否贷款以及是否需要抵押的正确决策。

我国1997年建立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由人民银行集中管理,但很长一段时间银行之间消息闭塞、各自为政,信息登记咨询系统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2002年,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初步建成投入运行,该系统采用地市、省市和全国三级数据库体系,主要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集企业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机构的借款、担保等信贷信息,以及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全国各商业银行与该数据库联网查询。截止2005年l1月底,系统收录借款企业452万户,人民币贷款余额l7.36万亿元,约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90%。200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建成名为“中央金融信息数据库”的全国联网的企业和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服务中心也已经在上海设立。从2006年开始,央行上海总部将加大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力度,争取早日建成包括金融信息以及公积金、社会保障、法院、公用事业等全方位信用信息的中央银行个人信息数据库。

查看全文

重整市场管理信用论文

再要: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枢纽,因此,探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信用

这里讲的信用”,是以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广义信用。在市场经济中,信用集中、具体地体现在以资金为纽带的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信任上。信用实现的程度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规范,社会扩大再生产就可以在正常、高效的基础上进行,反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扭曲,会波折重重。

信用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有特殊的重要性:

首先,信用问题贯穿于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参与者的信用关系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互为前提的有机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某些环节断裂,必然对整个网络产生连锁性的破坏,且这种破坏呈现放射性恶性扩张的特征。特别是信用网络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如金融、大企业间的相互信用等出现问题,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就更为严重、影响波及面就更为广泛和深远,其实际破坏性要比表面上体现出来的大得多。

其次,信用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对社会道德水平发生影响,在一个信用水平不高的社会里,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都会扭曲,这就会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动摇;同时,社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市场经济的保障水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靠法律作保障,而法律的威严只有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其行为负责任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查看全文

房地产市场信用建设论文

摘要: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信用是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是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房地产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信用建设的现状,参考一些国外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从法规建设、中介机构等五个角度对加强房地产市场信用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信用;建设

自1998年以来,随着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的推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大大拓展。增量房购销两旺,存量房交易活跃。然而,房地产市场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严重的信用缺失。信用缺失直接导致市场运转的摩擦力大,成本增加。首先,信用的核心是商品和服务质量,信用本身便传递了消费者所要搜寻的重要信息,房地产市场的信用缺失意味着这些信息的不足,结果,消费者即使付出很高的搜寻成本也不一定能找到合意的住房;其次,在信用缺失的市场环境下,住房消费者为了规避房地产企业不讲信用而导致的风险,只好遵循“契约订得越细越好”的原则,增加了签约成本;最后,房地产市场信用缺失,必然导致住房纠纷大量出现,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住房消费者和房地产企业都要在财力或精力上付出代价。

房地产市场信用的缺失对我国国民经济和投资建设效益都造成重大影响,不但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与风险,败坏了社会风气,更使全社会资源利用率低下。为此,从国情出发,加快建立和发展以法律为保障、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由政府推动引导的房地产市场信用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加强房地产市场信用建设的必要性

(一)国家大环境的需要

查看全文

市场监管信用标准体系建设现况

摘要:市场监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要义。通过研究市场监管领域的企业社会信用评价与管理技术,构建涵盖信用信息归集、信用评级、信用信息共享、信用信息应用与信用修复的监管领域信用标准体系,研制相关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管理标准,解决评价指标不统一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定办法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提升企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推进信用监管制度机制改革创新,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市场监管;信用;标准化;标准体系

1引言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国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中明确“职责法定、信用约束、协同监管、社会共治”的基本原则,将信用管理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作为由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型的重要抓手。体制机制的改革往往伴随着制度的不断确立和调整,而在市场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标准是协调制度与市场的重要桥梁。同时,以提升产品质量为核心,以推进企业诚实守信和履行社会责任为抓手,以信用信息共享为支撑,围绕市场监管领域,研究企业信用评价技术管理方法和信用信息共享手段,构建市场监管领域信用标准体系,制定关键环节标准,解决评价指标不统一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定办法不透明、不公开、不规范的问题,推动简政放权和监管体制创新,支撑企业诚信和社会责任建设,推进我国产品质量水平有效提升。

2信用标准建设及市场监管领域信用管理现状

2.1信用相关国家标准建设现状

查看全文

我国商品市场信用分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商品市场中的信用缺失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企业拖欠银行贷款、经营中弄虚作假、假冒伪劣等方面可以了解到商品市场中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我们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等分析商品市场信用缺失的原因,才能提出了建立中国企业信用制度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品市场;信用缺失;企业信用制度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统的采邑经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而逐渐被破坏,代之以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市场经济,各种产品和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流动领域大大扩大了。人员流动范围的扩大和流动更加频繁,使得原有的身份信用不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出现反映信用缺失问题的现象,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以及各个市场主体和公共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用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桎梏。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品市场中的信用缺失问题。

一、我国商品市场中信用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目前的信用缺失首先表现在商业信用领域,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查看全文

金融市场信用研究论文

一、金融市场参加者的信用需要记录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金融市场上的信用不健全。由于市场信用不健全,其直接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威胁金融市场的安全,特别是银行和投资人的安全;第二,影响金融市场的执法效果。

所谓金融市场的信用,就是指金融市场参加者的信用。参加者信用是金融市场的基础之一。因为,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大都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实物买卖,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完成的交易。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信用基础。否则,信用基础不好,金融机构发展的规模越大,业务量越多,投资人投入的资金越多时,金融安全的问题也就越严重。借款人的信用不好,到期不还本付息,银行就会产生呆帐,对存款人来说,银行的信用也会发生困难。所以,金融市场的信用不佳,直接影响着金融机构的安全。

现在人们常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笔者还要补充一句话,“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运行与发展都同市场信用分不开。金融市场信用一般是通过记录建立起来的,而且这种信用记录在发达国家早已经被商业化了,并且市场信用记录还发挥着有效的市场纪律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是市场参加者的信用评级规范。

在我国,金融市场参加者的信用还没有记录,也没有个人的市场化的信用调查与评级。所以,在目前这种状态下的金融业,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业。我国的金融业在相当大程度上还是在行政管理条件下运行的。在行政管理条件下运行的金融业,如果发生不安全的事件时,情况更象一个政府行政管理的故障,而不是一个金融市场的商业事件。于是不应当产生的误解产生了,当一些小型金融机构被关闭或托管时,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而不是该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误认为金融机构的关闭是政府的行政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

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金融法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执法效果不理想。要想提高执法效果,就必须将金融业放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来发展,放在信用纪律的基础上来运行。市场金融才需要法律。在行政条件下运行的金融业,更需要国家政策与政府指令。现在我国的专业银行已经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在金融管理机制上,也要从行政管理手段向法律手段转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