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效应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08:58: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市场效应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股权分裂革新市场效应的概念思考
摘要: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产生的市场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首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前25批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研究股改前后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给证券市场带来了负面效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对样本公司的股票价格进行修正,剔除了影响股价波动的其他因素,使结果更具客观性。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效应检验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一个独特的经济问题。自中国证券市场创建以来,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状况就一直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权分置成为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健康成长的桎梏。鉴于此,从制度层面上“再造”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于2005年4月29日正式启动,截至2006年底,沪深两市已有1124家上市公司先后完成股改,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向全流通时代迈进。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首先完成股改的前25批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研究的需要,剔除了数据不全和即将停市的上司公司,还剩593家公司。所选样本涉及金融地产、医药卫生、电信业务、能源、工业、公用事业、信息技术等各行各业,保证了样本的全面性。相关数据来源于股权分置改革专网和搜狐财经网。
二、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
资本市场效应论文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证监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于2002年12月1日施行,QFII作为一种资本市场渐进开放的制度安排正式进入中国。本文对QFII出台的经济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QFII对我国资本市场将产生改善效应、引导效应、纠错效应、学习效应和介入效应。最后,对QFII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以及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QFII资本市场金融自由化风险控制
一、QFII的经济背景:渐进式金融自由化的必然产物
QFII(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是中国渐进式金融改革或金融自由化战略的一个必然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推行渐进式的金融体制改革,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金融体制在产权结构、市场结构以及金融产业规模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明显。在金融业的改革逐步推进的同时,我国也在努力推进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我国的业务规模和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但是我国对资本市场的开放是相当谨慎的。我国在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之所以未受较大冲击,其主要因素在于我国资本市场是基本封闭的,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能实现自由兑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国资本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就象有些学者形象地指出的,“我没有输球,因为我没参加比赛”,但是这种幸运并不是永久性的。封闭不是长久之策,中国的金融体系终究要面对世界竞争。资本市场的开放和资本账户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成长的必然趋势。QFII的出现,正是这种要求的产物,是我国走向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和资本账户下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这个目标的一个中间目标,一种渐进策略。
股票市场效应实证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国内不少学者实证研究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显著负的“周二效应”和正的“周五效应”。本文以《证券法》出台后的中国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沪深两市都不存在收益率的周二效应和周五效应,但却表现出“周末波动性效应”,即周一的波动性大,周五的波动性小。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周末效应收益率波动性
周末效应,又周日效应,顾名思义,就是指股票的收益与风险在周内各交易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国外的研究比较早,Cross(1973年)、French(1980年)、Gibbons和Hess(1981年)对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研究发现,周一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显著为负值,且比同周内其他交易日都低;周五的收益率比其他交易日都高,且风险相对较小,即存在周末效应。随后Jaffe和Westerfield等又对欧洲和亚洲新兴的股票市场进行研究分析,同样发现澳大利亚、瑞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股票市场显著表现出周末效应,只是最低的平均收益率不是发生在周一而是周二。关于我国上海和深圳股市是否存在周末效应,国内不少学者也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沪深两市和其他新兴市场一样,存在显著的周末效应:周五的平均收益率大于周内其他交易日,而风险最小;周二的平均收益率小于周内其他交易日,风险却是最大。但是,1998年12月29日《证券法》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结束试点,正式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对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证券市场制度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性的信息。《证券法》的颁布是我国证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出台的前后市场特征是明显有差别的,因此本文着重研究《证券法》出台后我国股市的周末效应现象,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是否还存在周末效应?如果存在的话,是否仍表现为显著为负的“周二效应”和显著为正的“周五效应”?
周末效应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考虑到《证券法》的颁布时间,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是1999年1月4日——2004年8月27日的每日收盘价,上海股市以上证A股指数(股票代码000002)为考察对象,深圳股市以成份A股指数(股票代码399002)为考察对象,所有的历史数据都来源于“证券之星”网站()的历史数据库。收益率采用指数法计算,即股票收益率
pt
限购令下房地产市场效应实证探究
通货膨胀是在宏观经济体的一个重要测度指标,是反映经济繁荣与衰退的晴雨表。探究通货膨胀率(CPI)与房价之间的关系不仅能更好地把握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更能帮助国民安居乐业。同样土地价格、GDP与房价之间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数据的可得性出发,选用房屋销售指数来反映房地产价格的变化,选用CPI同比增长率反映通货膨胀率,选用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反映土地供给的变化。此外,为了进一步反映较短时期内宏观经济变量与房地产价格的冲击,以上指标均选用月度数据进行分析。经过对数处理后的数据列依次表示为LCPI、LHP、LLP、LY。首先是数据的单位根ADF检验,也就是对数据进行平稳性分析。ADF检验的原假设是四个时间序列有单位根。使用Eviews6.0软件对取对数后的LCPI、LHP、LLP、LY四个时间序列进行了AugmentedDickey-Fuller(简称ADF)单位根检验。从表1检验结果可知:ADF的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05,拒绝原假设表明所有序列都是平稳的,即通胀对数指标LCPI、房价对数指标LHP、地价对数指标LLP与产出对数指标LY四个序列没有单位根。因此,以上四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可取差分建立平稳的VAR模型。由于协整是指非平稳变量序列具有共同的趋势,所以本文所研究的四个宏观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可以直接取差分后建立平稳的VAR模型。接下来是VAR模型估计。本文根据LagLengthCrite-ria(滞后阶数)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所以构造VAR(2)模型。从表2结果可以看到:R2=0.9105,调整后的R2=0.8509,可知模型拟合的比较好,能够作为VAR(2)的最后估计结果。表3的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在滞后2期,显著性水平为5%的条件下,江西省房价是产出的强格兰杰原因,产出不是房价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房价在江西是引起GDP增长的主要原因;江西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土地价格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未见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1)宏观经济变量冲击对房地产价格冲击的响应分析。如图1脉冲响应图组,自上而下的三个图分别为房地产价格增长率的变动对房地产供给、需求与土地政策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通过第一个图可以看出正向的供给冲击导致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增量在第1阶段上升,第2阶段有所回落后又开始小幅上扬,约到第5阶段后冲击影响大致消失。可见,房地产成本的上升对房地产价格产生直接影响,成本影响下的通货膨胀促使人们买房保值的效果大于人们由于通货膨胀产生的实际收入下降而对房地产需求减少的效果;由第二个图可知正向的需求冲击使房地产价格增长率的增量在一二阶段上升,并在第3阶段达到顶峰,转而下降且在第4阶段成为负值,其后经过大幅波动直到第8阶段开始需求冲击的影响才趋于消失;由第三个图可知正向的土地政策冲击使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在第1阶段开始上升,到了第2阶段的最后点后开始下降,第3阶段开始影响基本消失,正向土地政策冲击最终导致房地产价格增长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2)房地产价格冲击对宏观政策经济变量的冲击响应分析。图2为CPI同比增长率变动、GDP增长率变动、土地价格增长率变动对房地产价格冲击的脉冲响应图。根据第一个图显示,CPI同比增长率的增量对正向房地产价格冲击的脉冲函数呈向上增长走势,在第1阶段上升,第2阶段小幅下降,在第4阶段达到最大,此后效果逐步减弱,影响持续时期长达8个阶段;第二个图显示正向房地产价格冲击使得GDP增长率增量在第1阶段有所上升,第2阶段最大,到了第3阶段则降为负值,第6阶段冲击影响基本消失。这一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的加速上涨总体上将拉动经济的增长,与所得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论一致。同时对房地产总需求也有抑制作用,从第3阶段开始显现;由第三个图可以发现,正向房地产价格冲击导致土地价格增长率增量在第1阶段下降后到第2阶段开始出现反弹。这一时期内土地价格增长率由加速下降转为减速下降,最后达到一个新的更低的增长率水平。由此可见,房地产价格的增长率的加速上涨使政府采取了紧缩性土地政策,减少土地招标。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正向的房地产价格冲击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率(CPI)和产出GDP增长率达到一个新高度,使土地价格增长率不但下降。房地产价格上升对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通货膨胀。而且,因为江西的土地政策并不完善,所以土地价格同房地产价格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的研究文献,并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全面分析了江西省房地产价格变动与宏观经济变量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土地政策冲击等因素的动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江西省房地产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对江西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与土地价格增长率变动的动态影响。旨在深度探讨限购政策的作用——对江西省房地产市场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紧密相关,并相互影响,而这种相互紧密的关联可以使地方通货膨胀加剧、经济过热,并推高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在分析这些因素后得出,江西土地价格增长率与房地产价格波动未见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影响关系不大。限购政策的出台给江西狂热的房价态势特别是南昌市短期降了一下温。同时对投机性购房炒房行为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一政策尚有很多不完善之处。结合以上实证分析所得结论,可以提出几点完善限购政策的建议:(1)江西省的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效应成正相关关系,房地产价格对通货膨胀影响较大。从长远来看,为了促进江西省的地方经济发展平稳健康的发展,政府应该努力加强房地产价格监测调控力度,政府能关注并有效预见房地产价格波动带来的通货膨胀影响。(2)江西省房地产发展和价格变动对宏观经济具有中长期影响,通货膨胀对房地产价格的脉冲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政府在出台房地产价格调控政策时,不仅要关注房屋供需市场(“以限购政策为代表”),还要从宏观经济基本面出发全面有序地开展有预见性的调控,特别是要防止为追求短期效应,过度打压房地产价格,导致房地产市场功能“失灵”。(3)从江西房价冲击对若干宏观经济变量的脉冲响应分析来看,土地价格冲击房地产价格波动不显著、不长远。这是由于江西省的土地供给能力较强,政府在调控房地产价格必须从控制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入手。一要加大限购的范围和监管力度,二要限购与限售同时实施,三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四要鼓励金融机构扩展业务缓解投机性的“炒房”需求。
本文作者:刘小瑜谢娟娟赵鹤芹工作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品牌传播产生消费者记忆市场效应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品牌传播的长期有效性分析;品牌核心价值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何坚持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对于所有产生过市场效果的品牌传播活动,我们称之为有效品牌传播、“某期”的有效品牌传播、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某期”的有效品牌传播遗忘曲线、有效品牌传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一段时期以后,企业都会适时更新品牌和产品宣传、品牌传播的长期有效性、众多企业仍然要经常同样大力地重复建设一期期品牌、每一期有效品牌传播的遗忘曲线是完全独立的、包含核心价值的某期品牌传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不具有长期有效性的品牌传播、具有长期有效性的品牌传播活动、品牌传播的长期时效柱状图、必须准确地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品牌的存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人们有记忆的能力。对于品牌及其核心价值的重要性,当前的研究多从其效用上来论述。而本文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研究品牌传播长期效果的成因,探索消费者记忆与品牌传播的联系,绘制了具有长期有效性的品牌传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长期时效柱状图,以深刻认识品牌核心价值的重要性,论述了必须具有核心价值的品牌才能够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长期的深刻印象,并提出两个保持品牌传播长期有效性的原则。
[关键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品牌传播;品牌核心价值;长期有效性
一、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1.有效品牌传播。对于所有产生过市场效果的品牌传播活动,我们称之为有效品牌传播。本文以这类企业品牌传播为研究对象,不考虑具体的产品差异、营销技巧、美誉度等影响记忆的其他因素。
2.“某期”的有效品牌传播。若企业进行一次品牌传播主要体现在一个具体的广告宣传活动上,连续投放若干日为一个传播期,形成“某期”有效的品牌传播。
我国零售业市场效应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资本的跨国流动呈现日益加速的趋势。实证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发展中东道国目标产业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本文对跨国公司进入下我国零售产业的市场集中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FDI市场集中零售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零售商业资本的跨国流动呈现日益加速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大型国际零售商的国内市场饱和,急于寻找海外市场之外,零售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渗透性的加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零售业对外投资的推动力。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各国政府对经济和贸易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各国对包括零售业在内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限制有所降低或减少。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零售业取消对外国商业资本在区域、数量和股权等方面的限制,对外资实行全面开放。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随着中国零售市场的逐步开放,世界50家最大零售企业中的70%已进入我国。2005年全国商业连锁企业前30强中,7家外商投资连锁企业合计销售额为967.9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21.2%,占30家连锁企业销售总额的19.7%。
FDI与产业市场集中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认为:在竞争性产业市场中,只要有进入的发生,不管进入是国内的还是来自国外的,就必然会对这一产业的市场结构产生影响。Dunning(1975)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结构效应提出了“二阶段”效应模型,认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的进入,将使东道国产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当地厂商被大量淘汰、并购,市场集中程度将随着厂商数量的减少而上升。普遍的实证研究表明:FDI与东道国目标产业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比较而言,在同样的直接投资进入下,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集中效应要强于发达国家。
跨国公司的进入导致发展中东道国市场集中提高的结论还是相对明确和被学者认同的。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较早的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产业市场集中度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巴西和墨西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Connor(1977)康纳发现外商企业在当地投资企业中的股权比例与市场集中和另两项衡量市场不完全程度的指标(产品差异和相对市场份额)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譬如1970年,在四厂商集中率(CR4)达50%及以上的高集中产业中,跨国公司在墨西哥的投资企业的销售份额占到总量的61%。与此同时,在低集中产业(CR4<25%),外商投资企业在这些产业销售总额的比例却只有10%左右。Fajnzlber(1976)对智利的研究发现,由跨国公司占支配地位的产业中,有2/3的产业最大四家厂商(也包括当地企业)控制着整个产业95%—100%的经济活动。一些经济学家通过计量分析方法也证明了发展中东道国的一些开放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与外商投资(独资或控股)企业间的正相关关系。
饭店营销误区与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饭店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市场的转换,竞争已越来越加剧,饭店业现已进入了一个顾客决定一切,营销决定企业成败的崭新时代。而在实际运作中,很多饭店营销已步入了盲目削价、各自为阵与推销拉客的误区。因此饭店营销必须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明确与国际接轨是饭店经营的必然趋势;市场定位是饭店营销的必要前提;以人为本是饭店营销的主要动力;加强横向联合是饭店营销的有效举措;实施创新营销是饭店的生命源泉。
关键词:饭店;市场营销;误区;对策
我国饭店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它由过去低水平的旅馆、招待所发展成为今天的一大批具有国际接待水平的饭店,单星级饭店就达到了一万多家,至于尚未评定星级的饭店更是不计其数,其经济规模总量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的发展现状让我们不容回避的是:我国饭店的供给已早出现相对过剩,市场竞争的形势是越来越严峻。那么如何在行业竞争越来越加剧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摆在我们广大饭店经营者与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很艰难的课题。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Drucker)曾经说过:“饭店的成功不是由生产者决定的,而是由顾客决定的。”这就说明在饭店经营过程中,满足顾客需求是第一位的。为了有效地服务于目标市场,饭店就必须开发适合的产品与服务并利用一切商务活动与综合手段,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并以适当的价格实现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交换。而饭店市场营销就是满足顾客要求以获得经济效益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也是饭店创造产品和价值并与他人交换,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实现其自身目标的过程。
中国饭店业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部市场营销与创新经营的发展史。有的饭店由于充分发挥了市场营销的作用,充分挖掘了各级管理人员的智慧与才能,使饭店逐步地发展壮大,创造了惊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的饭店开业时生意相当红火,但是在走入正常经营后,不作市场调查,不搞市场定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盲目经营,从而使饭店日见衰落,最终走向破产倒闭。这一切都说明了市场营销与创新经营在饭店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做好市场营销工作是饭店创新经营不可或缺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很多饭店的营销工作显然已经步入了误区。因此,对此加以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一些适时的对策,对我国饭店业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一、饭店市场营销误区的几种表现
贸易成本及经验综述
1引言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比较优势是贸易模式和国家分工的决定因素。因此,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下,贸易成本这一国际贸易重要影响因素完全被排斥在外。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创新,特别是国际贸易实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贸易成本的重要性。在新近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支中,如新经济地理学、新新贸易理论等,国际贸易存在贸易成本均是重要的理论假设。目前,对贸易成本及其效应的研究主要围绕贸易成本与国际贸易、贸易成本与本地市场效应、贸易成本与FDI区位选择及贸易成本与生产率这四个主题展开。其中,贸易成本的国际贸易效应主要分析贸易成本对贸易量及国际分工模式的影响;贸易成本的本地市场效应主要分析贸易成本的降低是否会强化本地市场效应,从而让本地市场效应成为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贸易成本的FDI区位选择效应主要分析贸易成本的变化如何影响跨国厂商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贸易成本的生产率效应主要着眼于贸易成本的下降促进生产率提高的机制。外资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以贸易成本的FDI区位选择效应为分析对象,研究我国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泰国、菲律宾、印度这14个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成本的变化对他们对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于掌握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贸易成本的测度
贸易成本是指除了生产商品的成本之外,获得商品所必须支付的所有成本,包括运输成本、批发和零售的配送成本、政策壁垒(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成本、合同实施成本、汇率成本、法律法规成本及信息成本等[1]。由于测度贸易成本存在诸多困难,国内学者往往用运输成本、贸易依存度等替代变量表示贸易成本。对于1985~2007年间我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本文采用Novy(2008)所提出的贸易成本表示方法,即用关税当量值表示贸易成本,具体计算过程如以下公式:τij=xiixjjxijxji12(σ-1)-1其中,xij表示i国对j国的出口,xji表示j国对i国的出口,xijxji表示双边贸易量,我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数据可以从IMF《DirectionofTradeStatistics》(DOTS)上获取。xii表示i国国内贸易量,xjj表示j国国内贸易量,xiixjj表示i国与j国的国内贸易量。由于国内贸易量不能从数据库中直接获取,本文参照Wei(1996)的做法,将i国国内贸易量xii用i国总收入减去i国总出口来近似替代,j国同理。同时,由于国内生产总值中包括了服务等不可贸易品,因此,参照Anderson(1979)的做法,本文设定总收入Yi=s*GDPi,s表示可贸易品在GDP中所占份额。与Novy(2008)一样,本文中的s取值设为0.8。本文从IMF《WorldEconomicOutlook》中获取GDP的数据。σ表示所有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通常σ>1。参照Anderson&wincoop(2004)以及Novy(2008)的做法,本文取σ=8。由于贸易成本的计算公式是一个比值,因此,出口和GDP的数据均采用当年值,无需进行平减。表1即我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由表1可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贸易成本下降更加明显。
3贸易成本与FDI区位选择
3.1估计模型、变量的选取及数据
试议国内需求与国际贸易的联系
1.国内需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国内需求
1.1国内需求推动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贸易学研究中最为根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国家之间为什么要进行贸易?二是贸易的模式究竟由什么来决定?比较优势理论和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对此作出了解释。两者均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价格差异所体现的比较成本差异,前者认为技术的差别导致了价格差异,后者则认为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价格差异。PaulKrugman,(1980)Helpman,(1985)等提出了“规模经济”的概念,认为即使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资源禀赋相似的情况下,“规模经济”也会引发国际贸易的产生。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仍然主张比较优势决定着国际贸易格局,然而却无法解释国内需求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Linder(1961)提出“重叠需求”,认为两个国家之间有着共同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一个国家的平均收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需求偏好,而两国之间的贸易范围则受这两个国家的需求偏好的影响,若两国之间没有共同的需求,则两国贸易无从发生。因此,世界各国应该出口那些本国内需求规模大或具有代表性需求的商品。
1.2国内需求关联国际贸易的利益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带动和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好处称之为国际贸易的利益。在国际贸易中,两国之间相互需求的强度影响着各自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当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程度低于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程度时,本国将处于有利的贸易地位。出口产业有着显著的国际竞争优势,能为出口国赢得巨大的国际贸易的利益。
2.国内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国内需求影响国际贸易的格局Krugman(1980)提出了“本土市场效应”,认为若两个国家都有着非常显著差异的需求偏好,每个国家都将瞄准其拥有较大国内市场的产业,并用于专业化的生产,而在完全专业化生产的情形之下,每个国家最终将成为其专业化生产的商品的净出口国;而在非完全专业化生产的情况下,若一国在某种产品上拥有较大规模的内需,那么这个国家将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而Amiti(1998)及HolmesandStevens(2005)通过模型分析一致认为:国际贸易模式确实对国家市场规模具有依赖性。由于严格的假设条件,众多学者纷纷引发了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关注,并对经典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模型拓展,“本土市场效应”的普遍存在性和稳健性得到了有力证明,而这也表明了国内需求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格局,并且这种影响是决定性的。
2.2国内需求影响国际贸易的机制商品的生产和贸易是怎样受国内需求的影响的呢?分析认为,国内需求构成了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影响了商品的生产和贸易。一个国家的交换能力体现了该国内需市场的广狭,只有具备交换的需求和交换的能力才能实现交易。而交换能力的大小限制着分工的程度,深化分工,有助于促进扩大市场交易的范围,促进分工与交易市场形成循环促进机制。专业化是分工的基础,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专业化是企业在较大规模市场中应该具备的优势,效率由专业化产生,专业化经济程度高的产品更受市场的欢迎,进行贸易的可能性更大。市场竞争的程度,商品交易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国内需求与分工以及专业化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实现。在此过程中,交易效率的改进促进着国内和国际的贸易依存度、市场规模、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的增长。并且,当分工随交易效率一同增长,超出了单个国家的人口规模所能适应的程度时,国际贸易便会从国内贸易中产生。
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发展,半导体器件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在半导体器件中有机半导体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即将探索和解说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该文主要从有机半导体同无机半导体的发展历程及其其概念导入,其次在分析有机半导体的优劣点,解说有机半导体的场效应现象,最后以纳米ZnO线(棒)的试验解说其电学性质
关键词: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电学性能
一、从有机半导体到无机半导体的探索
1.1有机半导体的概念及其研究历程
什么叫有机半导体呢?众所周知,半导体材料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材料,这类材料具有独特的功能特性。以硅、锗、砷化嫁、氮化嫁等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高密度信息存储、光电器件等领域。随着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的逐步深入,一批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有机功能材料被开发出来了,并且正尝试应用于传统半导体材料的领域。
在1574年,人们就开始了半导体器件的研究。然而,一直到1947年朗讯(Lueent)科技公司所属贝尔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小组发明了双极晶体管后,半导体器件物理的研究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从此拉开了人类社会步入电子时代的序幕。在发明晶体管之后,随着硅平面工艺的进步和集成电路的发明,从小规模、中规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不断发展,出现了今天这样的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技术与产业,所以晶体管及其相关的半导体器件成了当今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电子工业基础。,半导体在当今社会拥着卓越的地位,而无机半导体又是是半导体家族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