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体系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08:26: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市场体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研究
1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持续抓好“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基于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的坚实保障。所谓现代农业市场,就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是连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与消费的不可或缺关键环节,是沟通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一次新探索,无论是从农业结构调整层面还是从推进农业现代化层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农业结构调整层面来看。一方面,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能够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形成高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其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农业市场能为日渐衰落的以要素投资驱动的传统农业寻找新的转型升级方式,使传统农业借助现代农业市场先进技术和理念重新崛起,促进农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双赢目的。从推进农业现代化层面来看。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能够摆脱以往传统采集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使流通更加丰富和多样化。针对传统农业发展效率低、基础设施差、信息化程度滞后等问题,可通过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和新型高效的流通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较快地提升,保证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有效对接,促进农业走出一条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我国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发展的成效
2.1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规模实力不断壮大。随着我国农业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基本保持在4000家左右,市场年成交额增至39785.3亿元,期货市场形势大好,年成交额达34.89亿元。我国各类主要农产品市场已基本建立协调有序、业态多元、互动高效的中国特色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中心,以农民经纪人、经销商、中介机构和加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分销、现货交易、原材料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为营销的基本流通模式,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的农业支柱产业,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2.2市场主体日益多元,竞争能力明显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集体和个人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发展多渠道经营的基础上,实行了农产品经营由“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在这种自由开放的政策环境下,使得社会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到农产品流通体系当中。主要市场参与者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城市下岗职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国有商业企业组织等各类参与主体。并逐步形成了农产品市场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在统一管理规划下,形成了彼此竞争,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2.3宏观调控基本建立,体制机制逐步健全。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不仅要依靠市场机制对农业进行调节,而且还要在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下,切实加强政府在农业市场中的宏观调控。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基于农产品购、销、调、存被国营和合作社商业垄断的背景下,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已不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渐失去其作用。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一个建立于新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逐步建立起来。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经济手段为主,间接调控农产品市场的新机制,调控的方式主要有建立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农业保险大灾风险管理制度、粮食收购保护价格制度和农产品进出口监管等政策,以此来维护现代农业市场的协调稳定发展。
3我国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现代农业市场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同时也面临着众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农产品经营设施不健全,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根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实行连锁经营的交易量占总营业额的比重不到10%,超过90%的农产品通过对手代销完成交易,农产品批发市场使用电子商务贸易技术的仅有9.23%。由于投资少、效率低,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是在露天或简易大棚市场进行,经营设施简陋且极不完善,仓储、制冷等基础配套设施使用率明显不足且闲置情况较为普遍。在农业流通信息化方面,个别农产品市场虽已建立,但大多数只是用于建立市场门户网站和市场农产品价格信息等方面,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支撑手段较为缺乏。3.2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较为普遍,阻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具有“小规模、大群体”的特点,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参与主体分散,且规模小、数量多、经营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实力薄弱,很难适应当前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严重阻碍了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和先进交易方式的应用,对现代农业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升级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3.3期货市场体系不健全,期货现货联系不紧密。目前,虽然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已基本覆盖了以粮、棉、油、糖为主的农产品期货,但由于期货市场体系发育还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农产品进入的机会,导致大量农产品和工业价格没有转移和规避风险的地方,制约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而且在现有上市交易品种中,活跃的交易数量少,大多是一些小品种,从而导致众多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投入到热门期货品种上,容易形成垄断价格和市场操纵等“恶炒”现象,导致期货市场价格无法真正反映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反而制约了期货市场价格功能的发挥作用。3.4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统筹行政管理制度。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市场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但是在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法律法规方面还尚未颁布。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中各种相关主体的行为,使得农产品市场发展形势参差不齐,各种经营主体在市场流通过程中没有规范化标准,难以梳理市场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阻碍了全国农产品市场的统一和生产力的提高;而且由于政府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信息传导,导致农产品市场和农资市场发展带有盲目性和对市场信息的滞后性。同时在整个产业链的政府监管中,农资管理仍然是分段监管模式。因此,当某一环节出现利益或问题时,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督,很难明确哪个部门具体负责,容易出现“有利互相争,无利互相推”的现象。
现代旅游市场体系的构建
摘要:建立现代旅游市场体系有利于加速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地区旅游市场与国际接轨。目前,黑龙江省建立现代旅游市场体系具有较好的客源基础,旅游产业链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步伐加快。但也存在旅游市场秩序混乱,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加快构建现代旅游市场体系,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培育特色旅游商品市场,健全旅游市场组织子系统,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市场调控管理系统。
关键词:旅游市场;市场体系;黑龙江省
现代旅游市场体系是指旅游的各类市场及其内部子市场之间和旅游市场中各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其包括三个子系统:一是旅游市场的组织结构系统,即旅游市场的结构与组织形式;二是旅游市场的运行机制系统,即旅游市场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方式;三是旅游市场的调控管理系统,即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系统。
一、黑龙江省构建现代旅游市场体系的有利条件
(一)拥有良好的客源基础,旅游收入不断增长
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共接待国内游客8816.23万人次,同比增长22.3%;实现旅游收入1007.86亿元,同比增长35.58%;根据手机终端统计,漫游至黑龙江省人数达到2005.75万,同比增长25%;外地游客刷卡消费832.36亿元,同比增长28.1%。
要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世纪新阶段,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有两个重点:一是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二是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第一,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一是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在海外上市的大公司发行A股,加快创业板和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等,完善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稳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培育外汇市场,积极发展保险市场等。资本等各类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我国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是要建立和健全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一大优势。要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使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地向城市和向二、三产业转移,以提高我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据统计,农村劳动力转移至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4至5倍。还要发展各类人才市场,完善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
三是要规范发展土地市场。我国人均耕地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要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要发展土地市场,更多地用市场手段节约土地,杜绝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今后,需更好地规范和发展土地市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还要进一步发展技术、咨询等要素市场。
要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世纪新阶段,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有两个重点:一是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二是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第一,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一是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在海外上市的大公司发行A股,加快创业板和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等,完善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稳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培育外汇市场,积极发展保险市场等。资本等各类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我国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是要建立和健全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一大优势。要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使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地向城市和向二、三产业转移,以提高我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据统计,农村劳动力转移至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4至5倍。还要发展各类人才市场,完善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
三是要规范发展土地市场。我国人均耕地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要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要发展土地市场,更多地用市场手段节约土地,杜绝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今后,需更好地规范和发展土地市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还要进一步发展技术、咨询等要素市场。
养老金市场体系研究论文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建立将共同构筑起一个庞大的养老金市场体系。养老金市场体系的建设必须建立在资本市场成熟发展的基础之上,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必须要求众多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养老基金安全完整也必须要求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因此,养老基金的发展必将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养老基金管理方式必将促进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經营;养老基金监管方式也必将促进我国金融监管从机构性监管走向功能性监管。
养老金就是资本市场,看似过分,其实不然。养老金制度发达国家的现实已经证明: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休戚相关,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将推动两者共同发展。在美国,养老金资产已成为共同基金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资金来源,养老金资产已占到共同基金的36%,占风险投资总额的50%,并且每年流入共同基金的养老金净现金流高达1000亿美元;智利养老基金规模从1981年的3亿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359.37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近120倍,私人养老金制度改革18年的平均投资收益率高达11%以上。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养老基金规模将达到1.8万亿美元,届时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养老金市场。毫不假言,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也必将引发我国金融业一场深刻变革。
全球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改革传统以现收现付制为主要形式的单一公共养老金制度,建立以基金积累制为主要形式,包括公共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等在内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换,内在地要求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这也是基金积累制在当前全球养老金制度改革中凸显其重要性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通过基本养老保险结构调整,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成为一个实账户,而非名义账户,个人账户不向统筹账户透支,统筹账户也不向个人账户透支。统筹账户基金缺口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基金增收节支,以及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解决;个人账户基金实现自求平衡。这些政策的落实将最终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从统账结合,混账管理向统账结合,分账管理的实质性转变。个人账户养老基金资本化运营指日可待,当前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管理办法已进入政策研究和储备阶段,时机一旦成熟将付诸实施。
与此同时,随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大,作为养老金制度的长期战略储备,全国社保基金必然要求突破当前的投资管理框架,在更广阔的投资领域实施更加积极的投资管理战略。并且,作为我国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的重要支柱的企业年金的相关政策已经相继出台,企业年金基金市场已经逐步形成。
在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老龄化、非农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脆弱的4——2——1家庭结构,使农民的养老问题面临既缺乏经济支撑,又缺乏家庭保障的双重困难。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制度上保障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解除农民发展生产力的后顾之忧,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也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迫切的政治任务。
我国碳市场体系建设分析
内容摘要:2020年9月,我国首次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格局,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持续深入推动我国碳市场体系建设。本文基于我国碳排放基本情况,从全球碳交易大背景入手,深入剖析我国碳市场发展现状,以欧盟经验为鉴,得出深化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探索意见,切实推动碳市场的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碳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
一、全球碳市场发展概述
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系统-欧盟碳排放系统(EU-ETS)于2005年1月开始运行,成员包含28个欧盟及非欧盟成员国,覆盖该区域约45%的温室气体排放,涉及超过1.1万家高耗能企业及航空运营商。2005年全年实现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3.6亿吨交易金额达到72亿欧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欧盟碳排放系统(EU-ETS)已逐渐进入成熟化的第四阶段,即不仅行业覆盖范围从电力热力部门等能源密集型产业,扩展到航空业,未来可能继续扩展到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还将温室气体种类从单一的二氧化碳排放,扩展到一氧化二氮、全氟化碳排放,这将大幅提高减碳规模。美国于2001年退出了《京都协议书》,不再履行发达国家强制减排义务,联邦政府也不再控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故美国只设有州和地区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2013年1月1日,第一个碳交易市场在加州设立,涵盖电力、石化、钢铁、造纸、水泥等行业。日本在温室气体减排上既有以JVETS为代表的全国性碳交易体系,还有以东京都ETS为代表的地方排放交易体系。韩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目前,韩国碳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石油化工、炼油、能源、建筑、废弃物处理和航空等八大行业。
二、我国碳排放和碳市场现状
(一)碳排放基本量
市农业园区市场体系扶持奖励办法
为进一步优化配置市场资源,引导各类资本向现代农业园区聚集,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根据《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现就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市场体系建设,特制定如下扶持奖励办法:
一、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特指列入市政府“百园建设”实施方案的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园区内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食品安全认证、打造特色品牌。对市级以上园区龙头企业技改投入中未享受政府贴息补助的设备投入贷款,给予6.6%的贴息补助。
二、支持园区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原产地认证及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对当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每个产品奖励1万元;对当年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每个产品奖励0.5万元;对当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的,每个产品奖励0.2万元;对当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评的,每县区补助5万元;初次获得原产地认证及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的,给予审核费用全额补助,单项补助最高不超过3万元。
三、鼓励园区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品牌营销。对当年获得农产品商标使用证书的,给予一次性奖励0.5万元。当年获得中、省知名农产品或著名农产品商标的,分别奖励1万元、0.5万元。
四、重点支持省、市级园区企业到市外开设窗口、创办分支机构,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在市外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的,给予摊位费50%补助,每次最高不超过1.5万元(地方财政已给予足额补助的,不再补助。);对农产品新进大型超市且销售业绩良好的,给予一次性入场费30%补助,每家单位补助额累计最高不超过2万元。对获“农校对接”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万元补助。
五、园区内各类企业在省级以上城市或国(境)外建立农产品配送、销售中心,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且本地农产品销售额达到50%以上的,给予销售额2‰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在地级市以上城市建立农产品配送、销售中心,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且本地农产品销售额达到30%以上的,给予销售额2‰补助,最高不超过3万元。从事连锁经营、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流通方式且业绩明显的,由当地县区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论资本市场体系
摘要:传统的金融体系具有支付清算和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而现代金融体系必须增加分散风险与管理财富这两个新功能。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战略目标是构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即建立以充分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商业银行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建立在资本市场平台之上;要发挥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需要克服法律制度层面的、文化层面的、政策层面的不利因素的制约,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股权分置改革。
关键词:金融体系;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商业银行
一、金融体系的功能与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模式
中国金融改革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走?中国的金融体系、金融模式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些重要的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如果我们的改革事先没有一个模式的勾画,那么改革的方向将会不清晰,政策也会出现摇摆。我们现在有责任也有能力研究中国金融改革应当追求的战略目标。中国的金融改革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之后开始进行了20多年,这20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达到我们追求的战略目标。在这20多年改革中,对于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有多种表述,比如教科书上说,金融体系应当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发展。但问题是,这样一种模式是不是中国金融改革未来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做一些修改,甚至是重大的修改。
金融体系的分类标准非常多,有一种分类得到全球金融学家的认可,即从功能的角度分类。我们把金融体系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另一类是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我国现在的金融体系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今天传统的商业银行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未发生质的变化。我国当前的这种金融体系能不能持续存在下去?能不能保证中国金融的安全而有效率?能不能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下去?能不能使居民、投资者以及市场主体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我国当前的这个金融体系恐怕难以实现这些功能。
金融功能决定金融体系。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金融功能分为两大类:一是提供支付清算。贸易活动发达之后,支付清算非常重要,一个发达的金融体系必须提供支付清算的功能以提高全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实质上,商业银行形成之后这个功能已经具备了。传统金融体系的第二功能是媒介资源配置,这是因为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风险无法分散等原因,所以市场需要一个中介来完成从储蓄到投资的转化。早期金融体系受技术的限制,只能在一个狭窄的地域发展,工业社会后原来的金融制度满足不了要求,所以现代股份制银行开始出现。上述两个功能是金融体系必须具备的。今天,金融功能升级了,上述两个功能仍然存在,但它们不是最核心的功能。最核心的功能应当是成长性最好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功能。经济发展到今天,经济活动不但要具有支付清算及资源配置的简单媒介功能,而且更需要分散风险、对冲风险、管理风险的功能,以使整个经济体系能够安全运转。这是现代金融体系必须具有的一个新功能。第二个新功能是将经济增长的财富通过金融体系表达出来。只有经过证券化处理的金融市场才有可能与整个经济增长保持动态的联动关系。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路径探析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进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研究,有助于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也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保障。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文化产品定位、文化市场培育、文化产品的流通与服务方式、以及文化消费结构等方面的问题,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则体现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发展路径探究中。
【关键词】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文化产品;路径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体系,也是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机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资源与市场对接,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格局开始形成,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开始凸显。2017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依旧是两会的热点问题。
一、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
在我国,“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是在本世纪初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会议提出了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如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推进文化市场管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等。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被正式提出,并且“明确了建设的任务,要形成什么样的文化市场体系”〔1〕。“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2〕,这也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近几年,我国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逐渐起步,这得益于2011年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必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3〕。2012年《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强调,“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游戏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4〕。我国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围绕市场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标志着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关于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讨论就被推向了一个新的议论点。在2017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关于现代文化市场的讨论依旧是热点。我国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体系的建立,需要宏观政策的指导,我国的文化市场体系中,对于不同领域的文化产业,都有着相应的专门的政策。有了政策扶持和指引,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才能够蓬勃发展、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在这十几年的摸索中,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之路也愈走愈明。
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概况
社会保障市场体系管理论文
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市场机制是以顺畅运行所要求的外部环境。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建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的稳定、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将更丰富,并将进一步成熟起来。然而,在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市场的关系,否则,易于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失败,使其难担保障之责。
一
经济运行的领域和埸所是市场。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体制,使人们的观念束缚在僵化的计划之上,从而使我国的经济显现出残缺的计划与破碎的市场并存的局面。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成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市场的特性,要求的是竞争和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而排斥任何非经济因素的干涉。在“看不见手”的调节下,即使经济发生危机或周期性波动,都会通过市场本身内在的调节机制而使危机消除,并熨平周期,从而在新的平衡下完成市场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尽管这是一个关于市场作用的理想化模型,但是“自由”的确是市场以及市场机制所要求的内在原则,这一点对于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至关重要。
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弱化了市场的内在调节机制,并且使市场体系的完善受到抑制。这并不是指市场发展不需要社会保障的存在,恰恰相反,现实中市场的健康发展的背景之一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然而,市场的“自由”原则与社会保障的“理性”原则之间,又确实存在着排斥关系。这是由于在市场完善的过程中,每一个在市场中活动的主体——人或是企业,都不必有所担心和顾虑,而去放心地接受社会保障体系所提供的一切,即使是缴纳一定费用的保险业也同样如此。因为无论怎么算,缴纳的有限的分期的费用不会对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产生大的影响,相反,其最终的收益将总是十分诱人。这样,在一个没有建立完整完善市场的经济中,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而导致经济人内在的风险和利益冲动的减弱,无疑会更加延缓市场的发育和成熟。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机制特有的灵活的经济性,它总是使社会保障体系尽可能地不发挥或失去作用。也就是说,使社会保障体系所提供的保障成为微不足道的东西,这无论是危机还是繁荣时期都是如此。世界上市场机制健全成熟,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的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这一矛盾:在市场的波动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时,社会保障体系无能为力;在市场膨胀使经济高速发展时,社会保障体系则成为无人过问的东西。瑞典等福利国家已无法继续维持其社会保障体系。在纳税人大部分尚仅限于涉外人员及其要增加投入发展经济的中国来说,仅能维持最低水准,一旦波动,社会保障体系自身都无法保障。这里所说的是全面的经济社会波动,比如失业的膨胀等等,而不是仅指一些事故事一般性的灾害。比如,目前许多省市针对大量的失业和下岗职工生活难以为继的状况,纷纷采取了最低工资界限或最低救济额度,但这些保障标准是偏低的。如果借用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构成理论,则目前的保障额仅仅是劳动力价值构成中的个人维持费用,根本谈不上发展、享受和养家糊口及其教育、训练,另一方面甚至出现“大款”或高收入者领救济的情况,从而使社会保障流于形式。
从另外的角度说,市场发育的过程无疑是市场机制萌芽和苏醒的时期,而这期间最需要的是一个完全宽松的经济空间,即市场体系保要素以获取各自的利益为出发点,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各要素的能动性,从而不断优化市场体系要素之间的结构,发挥结构效率和效益,提高各要素质量,使市场机制在螺旋上升中充分起到经济发展指挥者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运行的素质和质量。社会保障体系的强化再加上计划的经济优势特征未能显现,将使市场的健全和完善经历一个较长时期。这是由于社会保障依靠的是每一个市场主体共同的经济支持,而保障则只对出现特殊情况的个人起作用。尽管每一个经济人都有潜在的需要保障的可能性,但由于这种可能性转化成现实对于发展中的经济人来说是一种类似于“乌托邦”式的东西,这就出现了社会保障出资者与社会保障获得者之间的不对称性,从而引起社会保障出资者的不满,各种虚假行为必然出现;出将引起保障获得者无后顾之忧,甚至形成无资本的食利者,破坏市场机制所要求的公平和效率原则,从而使经济的发展处于一个萎缩的空间之内。可见,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与市场本身存在着本质上的背离。这一背离用一句话说,就是市场及其市场机制的个人利益目标与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或更准确地说是政府目标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应该是个体或个人目标,与社会或政府目标的融合,或在共同收益的前提下的交叉。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