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07:36: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市场机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论文:农民进市场机制和对策

本文作者:李定珍工作单位: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之所以长期存在。农民这一特定的市场主体进人市场难以成功。自身素质低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建设滞后等都是主要的阻碍因素"(l)农民自身素质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大量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和城镇转移。现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思想相对保守"211年9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全球约有7.93亿成年人是文盲"依据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1年我国文盲率为4.8%。文盲人口绝对量仍有5多万人。9%分布在农村"长期以来。中国相当一部分农民习惯了计划经济和小农经济。存在喂鸡买盐。杀猪过年的心理。自种自食。市场意识淡薄。不愿意外去闯市场。不具备进人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2)农业生产规模小"农民进市场。并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按市场规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农民人均只有1.3亩耕地。而且这一亩三分地还被分割为麦地菜地棉花地等很多小块。小块土地导致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都无法维护和建设。更谈不上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专业化"农民即使考虑到从事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较低。愿意离开农村到城市生产生活。中国独特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也决定了农民转移十分困难。形成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现象)离土不离乡。给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了难度"生产经营的零星分散。近卖无人要。远销不合算。缺乏竞争优势。使农民难以进市场。更无法面对大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较大利益"(3)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经济是组织化程度高度化的经济。只有高度组织化的主体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现阶段。我国农村大多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直接面对大市场。极低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使农产品生产没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更没有专业化品牌化优势。自然在竞争性价格谈判中地位很低。只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中国农产品丰产不丰收。增产就卖难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年年出现。只是品种轮回"少了就贵。贵了就多。多了就贱。贱了就少。少了就贵。。反复出现"从绿豆大蒜到猪肉土豆。从北方的苹果到南方的香蕉都是如此"分析上述现象只是源自一个简单的原因。农村与农民由于分散。属于信息和实力上的弱势群体。总是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并且没有市场定价权"(4)市场建设滞后"农民进市场。首先是要有市场。要有必要的市场基础设施"目前农村市场建设滞后。市场个数少功能不齐全政策不配套法制不健全。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问题普遍存在。使得农民无市场可进或进市场难"农民分散居住。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民居住地距农贸市场较远。交通不便。运输工具落后。造成农产品出售困难"笔者在湖南张家界山区调研时。遇到一位当地老农。为了出售背篓里的5斤桃子。需要来回走4个小时的山路"仓储冷藏设备不足。加工手段落后。大多农产品只能当季就地销售。一旦过了自然保质期或需要长途运输。农产品就变成了烂产品。烂在田间地头。损耗巨大"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一产地批发商一运销批发商一销地批发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由于未经加工的鲜销农产品占绝大部分。经过多环节的流通渠道。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由于运输时间保鲜技术等原因。损耗大"据估算。我国每年粮食流通损耗255万吨。损耗率高达巧%。发达国家仅为1%;水果蔬菜损耗1.5亿吨。损耗率高达25%。美国仅为1%一2%"。

(l)提高农民素质"农民成功进市场的关键要素是农民素质"农民素质高低。决定着农民是否具有市场意识市场观念。决定着农民对科学技术经营管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也关系到农民是否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胆识和能力"目前。农村家庭种养经商劳务输出致富的典型大都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因此。普遍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引导农民成功进市场的根本措施"我们要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并以党校成人教育学校农民夜校函授等为阵地。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人力度。实行农科教结合。进行文化科技市场等知识的教育"通过典型示范宣传引导现场观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科技应用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增长知识。更新观念。牢牢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提高进市场的实际能力"(2)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市场的能力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按照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开发重点。把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融为一体。形成确立主导产业。产业优势"其次是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多种专业生产区和各类专业乡镇专业村户。建立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优化区域布局"再次是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大规模大批量地组织生产和经营。发展规模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实现最佳效益"(3)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主要是指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包括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和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建设"为了解决目前农民普遍存在的三不现象。即不知道市场需求。搞不清种什么;不知道卖给谁。不能扩大生产;不知道行情。卖不了好价钱"根据脏乱差的马路市场普遍存在的情况。必须加快改造升级建设一批集贸市场。提高市场设施水平"依据区域农业生产状况。建设发展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如东北的大豆市场。西北的苹果市场。广东的荔枝市场花卉市场等。解决农民卖难问题"根据农民的收人水平和消费特点。建设发展一批日用服饰等专业商店农资专业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解决农民买难问题"同时。必须对农民经办各类专业市场给予工商管理和税收上的优惠。信贷上的支持。特别是在子女上学运输等方面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为农民进市场提供方便"(4)培植龙头企业"针对中国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技术水平低的状况。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一是要抓住重点。培育和扶持具有实力雄厚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要立足优势。培育和扶持拥有特色产业拳头产品的龙头企业;三是要市场导向。培育和扶持技术创新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培植。发展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企业家农民经纪人。带领广大农民将农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5)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近年来。中国农村组建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他们在引导和组织农民有序进人市场。提高农民进人市场的能力方面。解决了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了的许多问题。对于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数量少功能单一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大力兴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以农民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引导扶持力度。认真落实项目支持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模种养项目引进加工销售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支持和优惠"使农民通过合作组织的力量来增强在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谈判中的地位。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农民不仅走向市场参与竞争。而且实现农业市场化农业现代化"。

查看全文

电力市场机制建设成效分析

摘要:2014年以来,广西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建设整体进展顺利。为及时发掘现有市场问题、进一步谋划好“十四五”广西电力市场改革方向,文章本着客观原则,基于文献调研法开展广西电力市场“十三五”发展成效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十三五”广西电力市场主体格局趋向多元化、市场定价机制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环境得以明显改善,促进了广西社会发展。后续也需进一步关注售电侧健康发展、与现货衔接等重点问题。

关键词:广西;电力市场;市场机制;多元化

我国电力工业始于1882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借鉴苏联电力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电力工业形成了中央政府领导下的高度集中、完全垄断模式,电力行业作为政府机构的一部分,电力生产全过程、全环节均是计划经济体制内的产物,基本没有市场机制概念。而后,为促进电力行业的有序发展,电力行业先后历经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电价改革等一系列电力体制改革。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考虑到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缺失、价格关系没有理顺、规划协调机制不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及6个配套文件,至此,新一轮全国性电力市场改革工作正式开始[1]。随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先后印发《关于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的通知》《全面放开部分重点行业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通知》《关于征求进一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函》《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关于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关键性电改文件,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广西结合实际情况,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要求。2014年,开启了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直购电试点;2015年,根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复,广西电力交易中心以广西电网公司内设机构模式试运营;2016年,广西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至此,试点阶段的广西电力市场转入正式运营时期[2];2018—2020年,为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广西建立水电与火(核)电发电权交易和电力调峰辅助服务交易机制,广西电力市场结构演变为中长期电力交易与辅助服务并存的市场结构。根据国家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要求,结合南方区域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规划,广西将在“十四五”时期开启电力现货市场。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改革步伐的提速,势必要求全面总结广西电力市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效,为“十四五”时期的广西电力市场改革提供科学的参考。本文基于文献调研,综合运用对比、HHI指数等分析、评价方法,从电力市场机制建设方面,分析了广西电力市场“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效。研究表明,发电侧、用户侧、售电侧分别形成多元化主体格局,由市场决定交易价格的机制初步形成。同时,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电力市场机制和管理体系已然日趋完善,市场环境得以明显改善。

1市场主体格局多元化分析

截至2020年底,广西电力市场已逐步由试点初期的单一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模式演变为多批次、多交易品种、多市场主体并存的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3]。

1.1电源侧多元化分析

查看全文

卫生改革发展市场机制论文

【摘要】该文根据经济学理论,以现代社会存在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现象及其在卫生服务领域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克服失灵、深化卫生改革的建议。【关键词】市场机制;政府调节;卫生改革【Abstract】Themarketfailure,governmentfailureandtheirimpactsonthehealthcaresystemarediscussedinthispaper.Somepolicyrecommendationsonthehealthreformareproposedbasedonthetheoreticalanalysis.【Keywords】Marketmechanism;Governmentadjustment;Healthreform和其他资源配置方式相比,市场机制是最具经济效率的,然而,市场也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的固有缺陷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由。但是,政府干预经济又不可避免地出现政府失灵。因此,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更加关注,卫生服务需求正由福利占主导地位向福利和非福利并存、非福利市场迅速增长的局面转变。片面强调卫生的福利性或单纯推行市场化,都不利于卫生服务市场的发展。理想状态的政府干预是在健全相关法规体系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规则引导卫生服务市场规范运行,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双重功能。1重视市场机制在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功能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公有制医疗机构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各类医疗机构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业新型产业布局将逐步形成,毋庸讳言,我们必须重视市场机制在促进卫生改革和发展中的功能。市场机制是供求、价格、竞争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功能机理,竞争和效率是市场经济的普遍法则,这是卫生发展所需要的,又是卫生工作所长期缺乏的。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功能下,卫生气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卫生发展缺乏活力。引入市场机制,再造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组优化卫生资源十分重要。卫生领域引入市场机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其卫生筹资、卫生服务提供和卫生气构经营管理方面的功能:(1)和目前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相比,我国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财政补助在医院补偿中的功能甚微,医院要加强资本经营,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实现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型融资机制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调节型融资机制转变;(2)卫生提供者要强化需求导向意识,按需定产,保持卫生服务供求的相对平衡;(3)卫生气构要健全卫生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以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2政府对卫生的合理干预是市场机制的必要补充尽管市场调节对促进卫生和经济协调发展很重要,但不能单靠市场调节来实现,政府的合理干预是对市场机制的必要补充,当市场失灵出现时,政府在建立规范、高效、平等的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险市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科斯(Coase)指出,由政府完全代替私人生产公共物品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政府要做的是提供制度,并监督制度的实施。这些制度是在市场机制功能前提下制定的,包括规定并保护产权,为权益交易设立规则,建立进入和退出生产活动的规则,通过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监督以及纠正市场失灵来推动竞争。制度在建立有关经济活动的预期时起着关键功能,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学派,其思想主要就在于此。政府卫生干预应针对因卫生服务产品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且政府干预能有效修补的领域(剩下的大部分由市场主体自律和他律完成),表现为高质量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协调、相关法规执行的监督、医疗事故和纠纷法律责任的界定追究等,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集中精力和财力,综合运用规划、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引导和管理市场,履行规划、准入、监管、经济政策调控和信息,促进多样化和竞争等职能。微观管理制度和区域卫生规划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弥补了市场失灵,共同构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对医疗市场进行管理的正式制度布置。政府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的职责具体包括:(1)按照卫生事业作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基本定位,政府为引导和调控卫生服务市场而通过公共财政支出主动承担出资人角色并面向人群直接提供医疗服务,主要是通过直接投资举办少量的预算制公立医院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2)政府组织和建立基本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而承担筹资者角色,通过财政政策进行转移支付,扩大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和医疗救助人群,改善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缩小因贫富不均形成的健康差异和享受基本卫生服务水平的差异,促进卫生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3)政府对卫生资源和技术进行准入、规划和布局,严格实行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临床药师、临床新技术等服务要素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宏观上保证卫生服务系统的绩效,将有限的事业经费投向卫生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平衡城乡发展、平衡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纠正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4)政府应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增加卫生探究投入力度,针对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等疾病,开展病毒学、基因生物学、干细胞等探究,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技术水平;(5)政府应加强卫生监督和执法职能,建立集中的强制性卫生服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卫生服务透明度,使价格弹性发挥导医功能,降低病人择医的边际成本,并形成医院降低服务成本的社会倒逼机制,遏制过度医疗服务[1],反垄断、反倾销、监控服务价格、防止价格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取缔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卫生服务提供者,依法保护人群享有的各项正当健康权益。3卫生改革和发展必须实现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的有机结合卫生事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为保证卫生服务公平和可及,消除市场失灵对卫生保健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居于主导地位,对卫生筹资和卫生服务系统的管理承担主要责任。政府发挥功能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提供服务、负责筹集资金和对卫生服务体系进行调控管理。目前的趋向是政府作为医疗服务直接提供者的职能在减弱,作为筹资者的功能有所增强,作为调控者的功能越来越强。同时,为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在卫生资源调配、卫生服务提供等方面应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弥补政府计划管理的不足。对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弥补市场失灵。对发育不完善的市场,政府应采取相应办法去促进市场发育,建立使市场机制能够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市场环境,而不应采取办法代替市场直接进行资源配置。对政府干预过多或不适当干预造成的市场功能障碍和政策性市场扭曲,纠正这类市场缺陷的方法就是政府退出市场机制能够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只有把本该由市场决定的空间果断还给市场,才能集中精力制定相关游戏规则,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行业管理和疾病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凡是市场能够做好的,都交由市场去做;市场失灵,而社会需要的,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政府承担的一些任务也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来运作,以提高效率。通过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卫生领域的功能划分,使两者各就其位,各显其效,避免政府职能“缺位”或“越位”。卫生改革和发展必须实现计划调控和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通过计划手段,履行政府发展卫生事业、实现卫生公平的职能,解决市场失灵新问题,全面统筹卫生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市场手段,促进竞争,增强卫生发展活力,适应经济发展对卫生不断提高的效率要求[2]。卫生事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既要发挥计划调节整体、宏观和长期性的调控优点,又要发挥市场调节决策快、效率高、重需求、讲竞争的特征,对外部效应大的公共产物品实行政府负责、财政预算保证的政策,不收费或低收费;对外部效应小的混合消费品及私人消费品价格可放开,由市场调节。至于一定时期和地域、计划和市场结合比例的多少,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群众卫生服务需求。总之,一个成功的现代市场经济必须具备清楚的产权、开放的市场、相关受遵从的完备的市场制度和有效的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和政府计划从来就是相互依靠的经济调节手段,二者都存在靠自身力量无法克服的缺陷,其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消除市场和政府的双重缺陷,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3]。随着国内卫生改革的深化,卫生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放松管制、加强竞争,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诚信的道德氛围,通过市场配置卫生资源,以克服政府管制带来的低效率。在医疗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职能的定位依据主要来自矫正和弥补市场缺陷,维护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健康长寿和居民生命质量的提高。我们要处理好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利用市场机制的积极功能,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卫生目标。【参考文献】[1]钟国伟,钟仁昌.医疗服务市场缺陷和强制披露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11):7-8.[2]程广德.卫生和经济协调发展辨议[J].卫生经济探究,2004,20(12):20-21.[3]郑大喜.试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在卫生服务领域的功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2):716-718.

查看全文

市场机制决定汇率生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初探;升值压力下的汇制对贸易的影响;对我国汇率政策未来走向的启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央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改革必要性、汇率制度是随着一国的经济发展而调整的、改革积极面、我国对国外高质量的消费品的进口量将增加、采用更为灵活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汇率制度、对外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化、改革消极面、人民币升值应该把握一个度、人民币升值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汇率政策选择、逐步由管理浮动汇率制转向单独浮动汇率制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就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着手分析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汇制对贸易的影响,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积极面,消极面,以及对我国汇率政策未来走向的启示。

关键词:汇率制度;汇制改革;影响;贸易;未来走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是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其中,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指的是汇率生成机制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汇率水平的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是指我国根据贸易与投资的密切程度,选择数种主要货币,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权重后组成一揽子货币,设定浮动范围,允许人民币根据这一篮子货币在指定范围内浮动。有管理性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设有独立的操作室,当市场波动幅度过大,中央银行要通过吞吐外汇来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在零售市场上,中央银行规定了银行与客户外汇的买卖差价幅度;而其浮动性则一是表现为中央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是浮动的;二是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央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

如今时隔2年,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产生的效果已逐渐清晰。本文将分析这次汇率改革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其影响下有关汇率政策的选择。

1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

查看全文

基于市场机制的高等教育改革

摘要:高等教育改革在引入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出现了师资市场、生源市场、院校市场、经费拨款市场等,通过竞争、选择、多元等市场规则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缺陷,需要通过政府政策导向与内外兼治等有效手段,来促进高校教育机制改革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市场调节;高校教育;外部治理

社会化生产都需要一定的机制进行资源配置,通常包括: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志愿机制,教育这种社会化生产同样需要这些机制进行资源配置。从1982年十二大提出发挥市场的辅助性作用,到1992年十四大提出的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再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市场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重要作用。具体到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上,体现在高校外部利益相关者通过市场的方式影响高校的决策,促使市场机制在高校的改革发展和决策执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中的市场机制

良好的高等教育治理就是在合理界定高校、政府和社会三方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使高校敏锐把握市场信号,提高高校自身正确定位、调节和完善的能力。为此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提高运用市场机制的能力,同时还要努力避免市场的消极作用,协调政府和志愿机制,共同构建一个分工明确合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体系主要指市场主体、市场客体以及市场载体三大主要组成部分,而高等教育市场作为市场的一种具体形式,同样由市场主体、客体以及载体组成。1.高等教育市场主体。包括:(1)高等教育的提供者,包括直接提供者和间接提供者,其中直接提供者主要指提供知识以及人才的高校,间接提供者主要是指为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提供资源的组织和个人,如政府、投资者、捐赠者等;(2)高等教育需求者,显然政府、学生以及家长、企业和社会等都是作为高等教育需求主体,也有学者将高等教育需求者进行具体分析,其中将学生以及家长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消费者,政府、企业以及社会作为最终消费者或者最终需求者来研究。2.高等教育市场客体。高等教育市场客体也继承了市场客体的一些核心内涵,这里主要指高等教育产品,和经济市场中的有形产品不同的是,高等教育产品主要是无形产品,如知识、科研成果以及为社会提供的服务等。3.高等教育市场载体。一般而言市场载体主要是产品和劳务交易的场所、规则和机制,高等教育主体和客体正常发挥作用的运行机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等教育市场机制。将经济领域中市场机制的某些合理“要素”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即对市场介入高等教育领域需要做出限定,具体包括市场主体直接投资、经营高等教育,按照商业化模式运作的高校,如营利性高校的出现。还有高等教育自身为更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引入竞争、效率、选择以及多元等市场理念。

二、市场机制的作用机理

查看全文

证券市场机制的改善分析论文

摘要:证券市场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1991年,作为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产物,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十余年来,证券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国证券市场仍存在较多的不规范,证券市场机制不够健全。结合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和方向,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角度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市场政府证券监管信息披露

证券市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有效途径,通过证券市场的竞争机制和逐利效应,可以自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发展,奠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证券市场同时是公众投资企业的场所,市场的有效监管与法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完善的市场机制应包含人市机制、市场运作机制、退市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才能保证市场的参与者处于公平、公开、公正的平等地位。

一、建立健全的入市机制

人市机制为企业进人证券资本市场设立门槛。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优化公司治理,从公司运作程序和市场机制上保障投资者利益。政府责无旁贷地应制订人市机制并不断完善之。通常证券监管对人市机制的选择有两种模式:第一种,行政审批制。行政审批制是指政府的证券监管部门对申请上市的公司进行全面的审批,由证券监管部门决定上市公司的额度和股票发行价格;第二种。核准制。核准制是指证券监管部门制订严密的信息披露制度并严格执行,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及时、准确地披露公司的信息,大部分的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证券监管部门都采用这种模式,核准制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状况,以决定是否投资。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结果“一部分上市公司的高市盈率和低成长性使他们失去了投资价值,而只能成为豪赌的工具。弄得不好,就会形成管理当局和少数庄家托市、造市、吹气泡的状况。造成大量寻租和操纵市场以取利的机会,规范化自然无从谈起。腐败会越来越厉害”。目前,我国证券发行已从单纯的行政审批改为核准制,取消了额度控制制度和分配指标制度,证券监管部门不再决定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价格和规模。这是重大改革,有利于发行市场的公平和公正,但核准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行政审批和行政选择的方式,股票发行的竞争机制仍有待改革。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指出:从《证券法》颁布后,《证券法》明确要求公司要进人市场,它的披露一定要真实、完整、公开,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关键是这些要求要得到落实。如果这些公司没有按要求去做,怎么制裁它?这种制裁,现在的力度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我国证券市场人市机制的缺陷还体现在由于政府垄断了上市行为,造成许多想上市却不能上市的公司只能借壳上市。在目前情况下,造成了人市不公和伪装人市,如部分企业通过行政权力人市,而另外部分企业事实上被排斥在证券市场外;如麦科特伪造业绩。东方锅炉甚至倒填设立时间并杜撰业绩”。

通常,在市场经济中,破产的企业是不会有人愿意买的,即使买,也不会出多少钱,因为在核准制下公司可以自己申请上市,不需要买壳上市,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把这种现象总结为“管制使烂柿子值钱好柿难卖”,他指出:在西方,如果企业跨了,股票将一钱不值,但在中国,一个企业破产了,可能创造出对壳的需求。比如,山东的三联有积极性去买郑百文这个壳,这个壳在经济学上是什么意思?它代表管制租金。这个壳又可以使受骗的股民得到补偿,ST郑百文的股价还可以涨停板。虽然中国证监会从2001年3月实行了上市核准制,但实际上上市门槛和进人市场资格还是难以摆脱政府的审核制的约束。没有形成市场化运行机制。

查看全文

国内证券市场机制的完善探究

摘要:证券市场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1991年,作为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产物,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十余年来,证券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国证券市场仍存在较多的不规范,证券市场机制不够健全。结合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和方向,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角度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市场政府证券监管信息披露

证券市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有效途径,通过证券市场的竞争机制和逐利效应,可以自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发展,奠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证券市场同时是公众投资企业的场所,市场的有效监管与法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完善的市场机制应包含入市机制、市场运作机制、退市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才能保证市场的参与者处于公平、公开、公正的平等地位。

一、建立健全的入市机制

入市机制为企业进人证券资本市场设立门槛。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优化公司治理,从公司运作程序和市场机制上保障投资者利益。政府责无旁贷地应制订入市机制并不断完善之。通常证券监管对入市机制的选择有两种模式:第一种,行政审批制。行政审批制是指政府的证券监管部门对申请上市的公司进行全面的审批,由证券监管部门决定上市公司的额度和股票发行价格;第二种。核准制。核准制是指证券监管部门制订严密的信息披露制度并严格执行,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及时、准确地披露公司的信息,大部分的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证券监管部门都采用这种模式,核准制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状况,以决定是否投资。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结果“一部分上市公司的高市盈率和低成长性使他们失去了投资价值,而只能成为豪赌的工具。弄得不好,就会形成管理当局和少数庄家托市、造市、吹气泡的状况。造成大量寻租和操纵市场以取利的机会,规范化自然无从谈起。腐败会越来越厉害”。目前,我国证券发行已从单纯的行政审批改为核准制,取消了额度控制制度和分配指标制度,证券监管部门不再决定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价格和规模。这是重大改革,有利于发行市场的公平和公正,但核准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行政审批和行政选择的方式,股票发行的竞争机制仍有待改革。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指出:从《证券法》颁布后,《证券法》明确要求公司要进入市场,它的披露一定要真实、完整、公开,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关键是这些要求要得到落实。如果这些公司没有按要求去做,怎么制裁它?这种制裁,现在的力度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我国证券市场入市机制的缺陷还体现在由于政府垄断了上市行为,造成许多想上市却不能上市的公司只能借壳上市。在目前情况下,造成了入市不公和伪装入市,如部分企业通过行政权力入市,而另外部分企业事实上被排斥在证券市场外;如麦科特伪造业绩。东方锅炉甚至倒填设立时间并杜撰业绩”。

通常,在市场经济中,破产的企业是不会有人愿意买的,即使买,也不会出多少钱,因为在核准制下公司可以自己申请上市,不需要买壳上市,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把这种现象总结为“管制使烂柿子值钱好柿难卖”,他指出:在西方,如果企业跨了,股票将一钱不值,但在中国,一个企业破产了,可能创造出对壳的需求。比如,山东的三联有积极性去买郑百文这个壳,这个壳在经济学上是什么意思?它代表管制租金。这个壳又可以使受骗的股民得到补偿,ST郑百文的股价还可以涨停板。虽然中国证监会从2001年3月实行了上市核准制,但实际上上市门槛和进入市场资格还是难以摆脱政府的审核制的约束。没有形成市场化运行机制。

查看全文

证券市场机制的健全与完善诠释

摘要:证券市场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1991年,作为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产物,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十余年来,证券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国证券市场仍存在较多的不规范,证券市场机制不够健全。结合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和方向,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角度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市场政府证券监管信息披露

证券市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有效途径,通过证券市场的竞争机制和逐利效应,可以自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发展,奠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证券市场同时是公众投资企业的场所,市场的有效监管与法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完善的市场机制应包含人市机制、市场运作机制、退市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才能保证市场的参与者处于公平、公开、公正的平等地位。

一、建立健全的入市机制

人市机制为企业进人证券资本市场设立门槛。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优化公司治理,从公司运作程序和市场机制上保障投资者利益。政府责无旁贷地应制订人市机制并不断完善之。通常证券监管对人市机制的选择有两种模式:第一种,行政审批制。行政审批制是指政府的证券监管部门对申请上市的公司进行全面的审批,由证券监管部门决定上市公司的额度和股票发行价格;第二种。核准制。核准制是指证券监管部门制订严密的信息披露制度并严格执行,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及时、准确地披露公司的信息,大部分的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证券监管部门都采用这种模式,核准制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状况,以决定是否投资。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结果“一部分上市公司的高市盈率和低成长性使他们失去了投资价值,而只能成为豪赌的工具。弄得不好,就会形成管理当局和少数庄家托市、造市、吹气泡的状况。造成大量寻租和操纵市场以取利的机会,规范化自然无从谈起。腐败会越来越厉害”。目前,我国证券发行已从单纯的行政审批改为核准制,取消了额度控制制度和分配指标制度,证券监管部门不再决定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价格和规模。这是重大改革,有利于发行市场的公平和公正,但核准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行政审批和行政选择的方式,股票发行的竞争机制仍有待改革。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指出:从《证券法》颁布后,《证券法》明确要求公司要进人市场,它的披露一定要真实、完整、公开,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关键是这些要求要得到落实。如果这些公司没有按要求去做,怎么制裁它?这种制裁,现在的力度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我国证券市场人市机制的缺陷还体现在由于政府垄断了上市行为,造成许多想上市却不能上市的公司只能借壳上市。在目前情况下,造成了人市不公和伪装人市,如部分企业通过行政权力人市,而另外部分企业事实上被排斥在证券市场外;如麦科特伪造业绩。东方锅炉甚至倒填设立时间并杜撰业绩”。

通常,在市场经济中,破产的企业是不会有人愿意买的,即使买,也不会出多少钱,因为在核准制下公司可以自己申请上市,不需要买壳上市,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把这种现象总结为“管制使烂柿子值钱好柿难卖”,他指出:在西方,如果企业跨了,股票将一钱不值,但在中国,一个企业破产了,可能创造出对壳的需求。比如,山东的三联有积极性去买郑百文这个壳,这个壳在经济学上是什么意思?它代表管制租金。这个壳又可以使受骗的股民得到补偿,ST郑百文的股价还可以涨停板。虽然中国证监会从2001年3月实行了上市核准制,但实际上上市门槛和进人市场资格还是难以摆脱政府的审核制的约束。没有形成市场化运行机制。

查看全文

宏观调控政策与市场机制分配探讨论文

编者按:与20年来的市场化改革进程相伴随,中国的宏观调控也先后经历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背景下的抑制需求型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背景下的扩大需求型两个阶段。如果说1997年以前,面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形还能通过强制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压制总需求来实现宏观经济总量均衡的话,那么,1997年以后,面对在市场机制作用不断扩大基础上形成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宏观总量非均衡情形,尽管政府实施了更为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但三年来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与预期结果仍相距甚远。本文从宏观调控政策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的观点出发,从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的期限边界与宏观调控政策的对象与目标边界三个方面揭示短期的总量稳定与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地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不理想主要不是政策本身的原因,而是政策背后的市场基础与制度条件方面的问题。文章从宏观调控政策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的观点出发,通过比较内生安排与外生安排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同绩效,给出了一个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政策边界的明晰界定,从理论上揭示了短期的总量稳定与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地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问题。公务员之家

关键词宏观调控政府安排制度基础政策效应政策边界

与20年来的市场化改革进程相伴随,中国的宏观调控也先后经历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背景下的抑制需求型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背景下的扩大需求型两个阶段。如果说1997年以前,面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形还能通过强制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压制总需求来实现宏观经济总量均衡的话,那么,1997年以后,面对在市场机制作用不断扩大基础上形成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宏观总量非均衡情形,尽管政府实施了更为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但三年来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与预期结果仍相距甚远。对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和政策的规范研究业已引发出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关于宏观调控的研究往往因暗含宏观调控政策能完全解决经济衰退的假定前提以及由此演绎的逻辑推论而陷入了宏观调控认识的误区。本文基于宏观调控政策也是一种制度安排的观点,依据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在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的制度基础与边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理论框架。

一、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宏观调控政策:内生与外生的绩效

当新制度经济学家们摒弃制度是外生或中性的新古典假设从而将经济运行分析由“无摩擦”的新古典框架转向“新制度”的框架下进行时,市场被描绘成一种为降低交易成本而选择的制度安排(Coase,1937,1960;North,1981,1990)。在将制度分析引入新古典的生产和交换理论并更深入地分析现实世界的制度问题中,新制度经济学家同样给出了各种非市场形式的制度安排理由,这就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客观存在使对市场的使用存在成本,因而,为把有限理性的约束作用降到最小,同时保护交易免于机会主义风险的影响,经济主体必然会寻求诸如政府安排的制度(Williamson,1975)。任何特定制度的安排与创新无非是特定条件下人们选择的结果,而有效的制度安排无疑是经济增长(绩效)的必要条件。正是通过对产权、交易成本、路径依赖等问题的强调,使新制度经济学得以将经济增长问题纳入制度变迁的框架中作出深刻的解释。由于制度安排的范围相当宽泛,这里,笔者并不打算涉及所有正规和非正规的制度问题,而只是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某些术语(这些术语可能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内涵),在阐述宏观调控政策也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就它相对市场基础而言是内生还是外生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查看全文

浅析市场机制在公司经营的运用

我国公司经营管理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企业群体在全球化潮流中异军突起,而市场化全球化是企业做强关键。以美国财经媒体《财富》杂志7月9日公布2012年度世界500强名单来看,中国内地的上榜公司达到69家,首次超过日本(68家),仅次于美国(132家),成为除美国以外上榜公司数量最多的国家。《财富》指出,在2002年,仅有11家中国内地公司上榜,到2012年增加到了69家,增长率为527.3%,加上香港和台湾总共达到了79家企业。2002年到2012年中国内地企业上榜数量的变化(图1)。另外,《财富》2011年中国500强总收入达18.9万亿,占中国GDP的47%。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企业缺乏全球市场的布局,与世界500强的差距很大,比如,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以及国际化能力等方面,要赶上世界先进企业的发展步伐,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只有加强市场化竞争能力,拓展全球市场,才能真正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公司经营管理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建立真正市场机制的经营管理企业较少从以上市场机制理论看出,市场机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竞争,而国外发达国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多数是处于高度竞争的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反观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直属企业,比如2012年的69家,央企就占到了42家,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有浓厚的国家背景,掌握着强大的国内资源优势,这些企业的运行体制机制、领导人任命方式、经营管理方式等多方面都与建立市场机制的现代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而进入2012年世界500强的我国民营企业只有5家,说明了我国建立真正市场机制的经营管理企业较少。(二)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竞争机制较弱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少,价值贡献小、全球市场竞争力很弱。价值链包括价值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它始于最基本的原材料的取得,终于最终产品的消费。在链上的每个企业只是价值生产的一个部分,通过上下游企业的供需联系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迫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2013年1月8日《国家健康报告》指出,我国每年被跨国资本剥夺抽走的财富大致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增强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竞争已是当务之急。(三)中国企业产品名牌没有国际影响力实事求是的讲,我国目前仍然是制造大国,并不是制造强国,我国的名牌在国际上影响力弱,无法与拥有全球市场的洋名牌相抗衡。毋庸置疑,创立中国自己的名牌必须符合国际市场的规则,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全球逐渐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因此,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才是真正的名牌。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树立自己的名牌,企业就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四)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乏力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水平低下,技术创新乏力等弊端。比如,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开发能力弱,设备陈旧,产品更新换代慢,差异化程度低,缺乏拳头产品等问题,这就造成企业资产的内在素质低下,企业竞争实力薄弱,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博斯公司《2011年全球创新1000强》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创新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即研发支出所占销售收入比例)为3.43%,而这一数字在中国仅有1.13%。值得注意的是,入围榜单的中国石油、石化等的研发投入占比通常在1%以下。

市场机制在公司经营管理中应用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

(一)成功案例分析——以海尔为例1.海尔的基本情况海尔成功地开拓了国内市场并进军世界市场,以其惊人的速度成为目前我国家电企业的排头兵。海尔1984年创业以来,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012被评为最具创新力的中国公司。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509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市场机制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应用(1)构建市场化的网络组织。海尔创建了“市场链管理模式”,意味着海尔的各种流程大调整:流程再造、机构重组、资源整合。海尔经过对原有的职能结构和事业部的重新设计,海尔组织结构应需而变,从传统的“正三角”转变为“倒三角”组织,形成以自主经营体为基本创新单元的扁平化网状组织结构,让每个员工直面市场,更加敏捷快速地获取并满足碎片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2)创世界名牌促营销。海尔一直致力于生产具有国际品质的产品,使产品质量与国际接轨:一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化;二是产品认证的国际化;三是检测水平的国际认可;四是科技开发水平国际化。通过整合国际技术资源,使海尔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领域同国际先进科技水平保持同步,同时大大提高了技术竞争力。比如,在海尔并购三洋白电业务后成立的海尔亚洲国际,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得到了日本本土员工和管理团队的认可,并吸引当地一流人才纷纷加盟。(3)在细分市场过程中来创造市场。细分市场是海尔市场开拓的法宝,海尔根据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需求这一市场特点,从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在对市场进行合理细分的基础上,开发生产出品种繁多、各具特色的产品,几乎每一个消费者群都能从海尔产品中选出适合自己的款式,正是这种“小差别”打动了消费者.导致了在市场上的“大优势”。海尔在全国共布局17000多家服务商,其中在一、二级市场建立了3000多家服务商,三级市场建立了4000多家服务商,四级市场建立1万多家乡镇服务站,可以保障随叫随到,为用户提供及时上门、一次就好的成套精致服务。(4)“市场链式”的科研管理。在科研工作中,海尔全面贯彻具有海尔特色的“OEC”管理方式,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事情进行控制和清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和有效激励,确保了科研开发的效果。技术中心是海尔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所辖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的导向体系。根据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该中心按闭环的原则确定了三大体系:科研进度保证体系、开发质量保证体系和设计目标优化体系。截止2011年,海尔累计申报12318项技术专利,获授权专利8350项;累计提报77项国际标准提案,其中27项已经实施,是中国申请专利和提报国际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在全球白色家电领域,海尔正在成长为行业的引领者和规则的制定者。(二)启示及建议1.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战略海尔成功在于参与了全球的市场化竞争,并制定了科学的经营管理战略。其实,联想、华为、中兴、美的等等公司都由于经营管理战略制定科学,适应了市场机制的价值规律,才体现出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因此,这些企业在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过程中,都注重了学习能力的培育、战略决策能力的培育、核心技术开发能力的培育、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育、营销能力的培育、企业独特文化价值观的培植等。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通过一系列连续强化过程来构建的,这一过程可能会经历很长的一段时期,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管理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2.企业应具有全球意识,才能实现国际化经营与发展企业要学会利用国际市场资源的稀缺性,这就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从经济角度出发,高水平地运用市场资源。只有高效率地运用国际大市场的资本、人才等经济资源,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比如,海尔等少数优势企业已进入跨国经营阶段,通过合资、独资等形式对外直接投资,在目标市场当地融资、融智,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认识和把握这种趋势,有助于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实现国际化经营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3.转变经营思路,加强品牌建设,企业应该转变经营思路,从长远的眼光出发,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品牌。自主品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思路,如果不重视品牌,开拓市场困难万分,以前的市场份额也很可能会丢掉。虽然创建品牌前期投入较大,风险较高,周期较长,但这更要要求企业的经营者改变传统重视短期利益的意识,把品牌战略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另外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以便政府更有效地扶持和鼓励企业开发自主品牌产品,给予企业大力的支持。另外,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企业还要通过延长价值链上的服务,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4.以市场为导向,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工作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现实需求及预计的潜在需求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起点,通过科技创新设计、生产出高品质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将产品推向市场来为企业树形象、赢口碑、获利润,即科技创新工作必须落足于市场。比如,海尔集团的“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环形产品开发机制的做法实质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我国许多成功的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本文作者:杨海静工作单位:华北制药集团公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