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07:04: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市场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市场建设

商品市场改造建设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首先,欢迎大家莅临视察指导工作。下面,根据会议安排,简要汇报一下区市场规范和提升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实际,大力实施“三产立区”战略,把市场规范提升改造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搞好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全区市场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把握市场建设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区市场建设起步早、种类多、规模大,是全市、全省的市场大区,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专业市场88处,建筑面积274.89万平方米,其中,建材装材市场23个,家居市场10个,服装鞋帽市场9个,果品副食品市场15个,仓储物流市场5个,其它类市场26个。年,全区各类市场交易额达到144亿元,占三产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40%以上。近年来,全区市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业态逐步提升,交易额大幅增长,初步形成了一个门类全、规模大、辐射力强的市场体系。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区现有单体面积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市场56个,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11个,特别是泺口、北园、堤口路等地区形成了以服装、装材、家居、果品为主的大型专业市场群。二是市场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增强。根据社会消费需求,各类市场积极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交易品种不断增多,市场分工日益细化,形成了服装鞋帽类、果品副食类、家居装材类等一批专业市场。三是市场品牌程度不断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发展,成功打造出了等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市场。

各类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为我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拉动了经济增长。作为我区第三产业的支柱,市场对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十分明显。既为商品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载体,搞活了商品流通,同时又满足了居民群众衣、食、住、行、用等多种消费需求,有效地拉动了消费增长,提高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增加了社会就业。全区各类市场现有从业人员7.8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占55%以上,市场已成为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三是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市场产业集群集聚了各类生产生活要素,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促进了全区金融、通讯、餐饮、租赁、加工、仓储、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建设一个市场,带动一片产业,搞活一方经济”的良好效应。

查看全文

市场建设讲话范文

其次,要进一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要树立紧迫感、责任感、发挥优势,齐心协力,把规划确定的市场建设项目尽快搞上去。要建立考核责任制,规划设计、建设进度、招商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专人负责,每个市场建设项目要有责任人,年终考核完成情况。

第三,全区上下都要齐心协力办市场。

在市场建设上,要城乡结合,部门配合,街道要跳出原有圈子,大胆向外扩张要地;区级部门要积极疏通,对较好地段,要保留市场用地。同时,要积极搞好服务,制订鼓励和扶持市场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促进市场建设顺利进行。

第三产业发展形势喜人。市场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形成了各单位大办市场的喜人局面。至8月底,全区新建市场4个,扩建市场10个,新增市场面积4.98万平方米,成交额已突破42亿元。经济长廊也取得新进展。全区商业、供销、物资部门完成销售收入4.07亿元,实现利润300余万元。金融业有了新的发展。区城市信用社和有关街道信用分社千方百计组织存款,使得存款余额达到2.036亿元,贷款余额1.167亿元,对促进街道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要以市场建设为龙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年内四个月市场建设要抓住机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实行区内外联动,大中小结合,千方百计抢占黄金地段,上下齐心大力发展各种专业特色市场。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全区市场建设工作会议,来一次思想再解放,思路再拓展,认识再统一,上下再努力,在市场建设上再来一个大的动作。努力实施市场商场化,促其上规模;设计现代化,促其上档次;管理规范化,促其上水平;商业专业特色化,促其上台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奋战三年,实施5118工程:全区形成五大市场群体、十大专业特色市场、成交额突破100亿元、新增市场面积80万平方米。尽快形成特色鲜明、门类齐全、城乡一体、辐射全国的市场群,使我区成为杭州市的市场大区和各类特色商品的主要集散地。

查看全文

农业市场建设的设想

本文作者:蒋和平工作单位:浙江农业大学

虽然从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但就目前现实状况而言,市场机制远没有确立其主导地位而成为农村经济运行的基础,与农村市场相关的市场主体、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市场中介组织,离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相差甚远,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和培育。

一、进一步培育农业市场经济的核心:完善市场主体

进一步发育农村市场经济,就必须完善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农业微观主体是农户。在农业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界定和保护农户的产权,使他们安居乐业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不受各种侵权行为的困扰。其界定的基本思路如下:第一,明晰农户经济的产权。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要努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关系,使所有者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合理化,实现财产主体多元化。其基本措施是:(1)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放手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形成农村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并存、活跃发展的格局。(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不是变更土地所有制的性质,而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根本改革传统的农村土地的产权关系。土地产权应在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进行符合规律的界定,重新界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的实现形式,确定土地公有制所有权的人格化代表,实行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和分配权的分解。在此基础上,严格界定各财产利益主体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和法律的关系及利益的约束关系。在新型的土地产权关系基础上,发给土地使用权证,使承包土地具有法律保障,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证的形式促使土地流转。同时,还要建立农村土地有偿合作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土地收益分配及土地投入制度。(3)将土地以外的集体财产的产权进一步明晰化。当前应从清理集体资产入手来明确农户经济产权。一是对集体所有的资产和资金进行全面的清查,摸清“家底”;二是对农户资产所有权进行界定,划清资产所有权的归属关系,把应属于农户所有的资产权益收回来,切实解决农户及其权益被侵占流失的问题;三是对必须重估的集体资产价值进行评估,解决资产帐面与资产价值相背离的问题;四是对经营者占用价值总量或资本进行核定,明确农民经营集体资产的责任。逐步建立以集体资产占用价值量或集体资金效益评价和考核经营成果的集体资产管理新体制、新方法,促进集体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第二,科学地界定农地产权中的转让权。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在经济上、法律上严格确立农户独立商品生产者的地位,与这种宏观要求相适应,界定农村土地产权的着眼点应放在强化农户的自主权上。除了土地使用权,部分收益权之外,土地使用的转让权可以交给农户。目前,应该明确土地转让权在什么意义和什么程度上归集体,在什么意义和程度上归农户。同时制定和完善农村土地转让流转的监督制度,允许农户合理地转让土地,保证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性。坚持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制定比较合理规范而又切实可行的农村土地转让流转管理条例。以法律形式对参与农村土地市场主体、土地转让条件、转让程度、转让价格、违约责任、利益调节等重要问题进行规范。鼓励和保障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的土地转让和流转。

二、进一步发育农村市场经济的关键:市场体系的建设

根据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对农业调控的经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发达的商品市场,还包括发达的生产要素市场;不仅包括发达的现货市场,还包括发达的期货市场。按这个标准来衡量,在经济过渡时期,我国农村的市场体系是发育不全的。因而培育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是进一步发育我国的农村市场经济的关键。首先,政府应继续放开产区的初级市场。从90年代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经营已经放开。但对国计民生影响最大的粮食、棉花市场尚未放开,已成为制约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政府应采取措施逐步放开,在减少国有限额收购任务前提下常年开放粮食市场,特别是产区的初级市场和大部分县以上的粮食批发市场。跨地区的粮食购销活动主要通过县和县以上粮食批发市场进行,销区流通企业(包括国有、集体、个体和私营)暂时不允许到产区农村基层(包括集贸市场、农户、个体私营粮商、集体粮食企业和国有粮食企业)直接收购原粮。同时,也要有秩序地开放产品初级市场,应允许产区基层粮食企业(包括国有、集体粮食企业和个体私营粮商)通过市场竞争收购农户完成国家定购任务后的商品粮。但这些粮食应主要通过地、县以上粮食批发市场销售,一般不得越过当地县以上粮食批发市场直接与销区粮食企业(包括个体、私营、集体和国有企业等)成交。其次,在市场体系中,应充分发挥目前批发市场的中心作用。我国所要建立的正是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应分为中央级批发市场和区域性批发市场。中央级批发市场主要经营跨省域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批发业务,通常由中央政府直接干预,并对全国农产品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区域性批发市场又分为区域中心性批发市场和市区性批发市场,主要经营本省和本地区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批发业务,其辐射力往往是地区性的。两级批发市场要明确分工批发的权限。中央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应主要通过中央批发市场进行吞吐调节,进而影响区域性批发市场和其他各类市场。地方政府对区域性批发市场的调控,既要考虑中央政府的作用,又要承担对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调节。两级批发市场调节需要互通信息,建立准确、迅速、方便低廉的信息网络,快速地把中央级现货批发市场价格和期货市场的交易价格、品种、数量等信息传送到全国各地市场以及农业生产者和流通企业。使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得到更准确的市场信息。第三,逐步建立地区性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是在专业市场的基础上,继承了“专业”和“批发”两种市场的特点,是一种更适合农村商品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基地化发展需要的优化市场。而期货市场是指预先付出少许保证金,在将来的某一确定日期、地点,按照约定的价格、规格、数量、品质交付并结清的交易场所。期货市场一般由专业批发市场发育形成。建立期货市场是避免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产量大幅度摇摆,农民单方面承担市场风险的有效机制。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需根据农产品生产发展的情况,循序推进。(1)先在交通便利的农产品集散地或专项产品加工集中地建立专业市场,由批零兼营逐步转向批发为主,再由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向期货市场过渡;(2)先选供求数量大、市场竞争性强的加工产品,如食品、食糖、食品油、中草药,以及容易储运的非鲜活的农产品,如粮食、大豆、花生、黄麻等,在形成专业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发育期货市场;(3)加强专业批发、期货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解决好场地、摊位、柜台等基本设施,再是搞好配套设施,如水电、卫生、交通、结算、管理等系统的设施建设;(4)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人和中介组织,把千家万户同市场联结起来,把分散的商品集中到批发市场或期货市场,以利降低交易成本。同时,考虑建立期货商品生产基地,以保证期货市场的货源供给。第四,逐步推行和实现农副产品购销“契约化”。农副产品购销“契约化”,是国家对农业进行有计划指导,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农民”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具体设想是:凡国家定购的农产品,如粮食、棉花、糖蔗、蚕茧、烤烟等,要委托收购部门同农户签定好定购合同;凡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要事先或委托收购部门与农户鉴定供货合同;凡从事农副产品购销的部门,要根据市场需要及自己的购销计划同农户签定产销合同;凡组织经营农产品外贸出口的部门和组织,要同农户或生产单位签定外贸购销合同;凡签定购销合同必须按合同法进行,坚持自愿、互利、平等,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条款。凡预先不签定购销合同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利用行政职权,强迫交售或设卡拦路;凡没有合同约束的农户生产的产品(除国家禁止生产和流通的产品外),可以由农户自由销售。推行农副产品购销“契约化”不应受行政区划的影响,要破除经济上的“诸侯割据”和“围墙政策”,至于地方与中央、产地与加工地、内销与外贸的利益问题,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或协商解决。

查看全文

旧货市场建设提案

“促进城市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规范并大力发展旧货市场,加快不同收入群体联动消费。”明确了发展旧货市场,是搞活流通,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之一。国家支持和重视发展旧货市场,说明

发展旧货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

目前我区的旧货市场现状,从本人调查了解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设置不合理,并且过于分散,无人对其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

2、无证经营,有的甚至搞地下经营活动的情况比较严重。

3、对旧电子产品,特别是旧电视、冰箱、电脑、手机等缺乏科学和无害化处理技术,致使有害物质渗入地下,锂电池不集中收集处理的情况存在。

查看全文

市城市市场建设工作计划

一、现状基本情况

(一)现状

*市2001年撤地设市,规划中心城市面积140平方公里,截止2007年底,中心城市人口约40万人。经过近年来开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各类商业网点发展迅速。一批辐射周边县区、深入社区体现便民利民的大中小型超市和便利店积极发展,专业店、专卖店呈现网点积聚、经营细化的趋向,各类商品交易市场逐步做大做强,星级宾馆数量增多,餐饮名店从无到有,适应改革开放和生产生活需要的商业服务业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

商贸流通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十五”时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三产地位日益凸显。一是三产增加值占全市GDP45.5%,排第一;二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在陕南三地市中排第二;三是三产解决社会就业9.8万人,占三次产业比重81.9,排第一。其中流通服务业从业6.58万人,占三产的67%。截止2007年底,在市区注册批发零售贸易及饮食服务企业1508户,经营网点5000余个,从业人员近30000余人,千人拥有网点数达到25个。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6亿元,预测规划期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100亿元。分业态看:零售业。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金都百货、南方商务、民威商厦、向阳商厦、华龙商厦、天马百货等一批企业已成为*商业零售业骨干企业;一批省内外连锁企业如开元、海星、喜盈门、喜洋洋、爱家、晶众、万家福、大本营等陆续进驻*,既丰富了*零售业态,也给市民购物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更大的选择空间。目前,城区单店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零售网点共25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综合百货商场或超市8个,年营业额5000-8000万元的商场7个。批发市场。截止2007年底,*城区现有农副产品、服装、建筑材料、金属物资、汽车、家俱、日用杂品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共29个。其中:生产生活资料市场9个;农副产品集贸市场6个;日用消费品综合市场6个;服装专业市场2个;建筑装饰材料市场6个。市场占地面积共计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市场建设总投资2.76亿元,共有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2262户,从业人员5700余人,年商品成交额达17亿元。目前,批发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服务城区,辐射周边县区、集镇。商业街。商业街是城市商业发展的缩影和精华,具有巨大的内聚力和辐射力。目前,传承自然形成的商业街数量较多,分布在商业街的商业网点密集,如金州路、兴安路、巴山路、解放路、大桥路、东、西大街等商业街网点的密度程度在80%以上。*城区现有商业街11条,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即东、南、西、北环城路以内各主要街道。其营销种类以百货、服装、照明灯饰、机电建材、饮食宾馆、特色产品、浴足休闲类居多。物流业。物流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在*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仅有的几家物流企业也主要是以运输、仓储功能为主,具备现代物流企业功能的专业企业或物流园区尚属空白。饮食服务业。餐饮住宿、美容美发、照相、休闲娱乐、洗染、沐浴、日用品修理、缝纫、再生资源回收、拍卖、典当等是城市商业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饮食服务业的发展。*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南北大菜荟萃,地方特色小吃、民族食品丰富。截止目前拥有餐饮业服务网点1200余个,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餐饮企业8家,现有天龙酒店、莲花池饭荘等4家“*名店”。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旅馆80余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8家,可提供高、中、低档床位近2万张。美容美发店、浴足休闲店约有200余个,日用品修理店如修自行车、摩托车、钟表、家用电器等约有150余个,缝纫店约有50余个,干洗店约有30余个,再生资源回收店约有30余个。以上服务业网点单店营业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城市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属于社区型服务网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中心城市商业网点在总体上缺乏科学的调控手段和方法,布局不够合理,许多网点配套设施不尽完善,没有形成品牌特色。零售大中型网点布局在市中心地带积聚过密,业态雷同,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批发市场一部分是在传统的农贸市场、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新建的,总体上不够成熟。一是市场建设与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存在盲目、重建、乱建现象;二是没有与*交通枢纽地位和绿色产业突破发展相匹配的“中转型”“产地型”等大型批发市场;三是同类市场竞争激烈,除各自所处位置不同外经营的产品大同小异,缺乏经营特色和专业性;四是市场规范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散、小、差、档次低,自然形成占道街市,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五是相应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如公厕、停车场、垃圾处理等。商业街都是自然形成的普通商业街,缺乏个性特点和商业文化氛围,功能不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市场功能不完善,商贸流通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低。餐饮服务业知名品牌少,停车场地不足,小型餐馆店容店貌差;服务业功能不完善,一些新型服务业态有待进一步开发。

查看全文

市加强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我市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川委发[2009]15号)以及《农贸市场管理技术规范》(GB/21720-2008)等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对农贸市场公益性的认识。农贸市场是联系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要纽带,是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主要的供应场所和流通渠道,是具有公益性的市政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为主、市场运作为辅”的原则,将农贸市场建设管理作为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尽快改变我市农贸市场规划滞后、布局落后、设施简陋、功能弱化、形象较差等突出问题。

二、加强对农贸市场的规划调控。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的调控引导和规划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维护规划权威性,建立和实行农贸市场建设论证制度,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商务部门要会同建设、工商等部门在城市、村镇总体规划基础上科学编制城乡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其布点、规模和功能。国土、建设部门在办理商品住宅用地和规划时,应征求商务、工商部门对辖区农贸市场布局的意见。主城区农贸市场布局应与区域人口状况及需求相适应,应符合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将小集镇建设、农村客运站建设与农贸市场建设结合起来,实现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结合。未经商务、建设、工商等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农贸市场的用途。

三、积极推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充分挖掘利用和整合优化现有农贸市场资源,力争用2至3年时间实现提档升级。商务部门要会同工商、建设等部门,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分门别类编制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方案及档次标准。按照“规范治理一批、升级改造一批、关闭转型一批”的原则,各县(区)政府要在2010年春节前彻底撤并、关闭主城区沿街市场,整治规范城郊结合部和乡镇沿路市场;从今年起每年至少改造1至2个城区农贸市场,达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在规划期内仍未实现“三化”达标的农贸市场一律实行“关、停、并、转”。同时,商务部门要加大向上争取项目的力度,加快社区菜市场和乡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

四、拓宽农贸市场建设投融资渠道。各级财政部门要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农贸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并列入年度财政支出预算计划。在必要的情况下,县(区)政府要直接投资建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农贸市场,解决区域性农贸市场功能缺失问题。要遵循“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激活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农贸市场,鼓励大型连锁企业开办生鲜副食品超市。将新建或改建的农贸市场列入重点项目计划予以支持,有关部门按程序快速办理各种手续,享受政府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各种优惠政策。

五、维护农贸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农贸市场开办业主的合法财产权,不得侵占农贸市场的经营场所,不得干扰农贸市场开办业主和经营业主的经营自主权。各有关部门要依法打击违法侵占、欺行霸市等行为,维护农贸市场正常经营秩序。农贸市场开办业主和经营业主在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查看全文

市政府市场建设管理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市场建设和管理,搞活商品流通,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市场建设规划管理工作。要加强政府对市场建设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市市场发展总体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市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市场建设中,要坚持规划先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建立和实行市场建设论证制度,避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二)拓宽市场建设的投融资渠道,积极推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各类市场。将市场建设列入重点项目计划予以支持。凡愿意投资兴建市场的,由市场发展中心根据市场发展总体规划进行论证,协调有关部门按程序快速办理各种手续,并享受政府对市场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强力推进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坚持把批发市场建设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市的交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销地产”,努力依托市场形成几个专业化、大规模的加工基地和主导产业。要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和提高产业化水平结合起来,通过市场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和培育专业市场壮大。

(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引导传统交易市场向主题购物中心和专业连锁超市业态转变,引导市场向加工领域延伸,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发展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建设跨区域的大型批发市场,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提升。

查看全文

市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栗乡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市场建设和管理,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商品流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等城市的发展要求,结合县城总体规划及城镇发展规划,以方便群众购物、增加就业、搞活流通为目标,以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现有集贸市场、优化市场环境为重点,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强化管理,规范秩序,逐步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环境良好的现代市场体系。

(二)发展目标:用4年时间,改造现有集贸市场,实现市场经营和管理规范化;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特色专业市场和大型批发市场,增强市场辐射带动功能;围绕搞活流通,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增强与县外其他知名市场的信息交流,使全县市场形成批发零售结合,内外贸易结合,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与日用消费品购进结合的大市场格局。到2011年底,新建批发交易市场2个,专业市场5个,便民市场3个,升级改造农村集贸市场15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盟店430个,全县各类市场总数达到43个,从业人员达到9500户3.5万人,市场成交额达到20亿元,年均增幅20%以上。

二、分步实施计划

查看全文

市市场建设工作思路

一、20*年市场发展情况

20*年全市市场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市20*年市场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改造速度,完善业态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市场建设总体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一)规模日益扩大,集中化趋势明显

20*年,全市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总数达到548个,实现商品成交额57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从市场分类看,消费品市场483个,各类专业市场65个。20*年全市超亿元市场达到25个,成交总额达到287亿元,占市场成交总额的50%左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76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城市零售额478.91亿元,增长24.7%;县的零售额123.95亿元,增长25.8%,县以下的零售额206.9亿元,增长24.5。

(二)改造升级加快

20*年,我市市场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全年完成投资10亿多元,投资2亿多元的玉田金玉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投入使用,对促进我市西北部地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荷花坑农产品批发市场、乐亭冀东果菜批发市场、南新道水产品批发市场完成了利用国债资金进行的电子交易和检验检测系统的升级改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结合是我市城市“亮化、美化工程”的实施,城市市场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造;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资金和省、市服务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下,全市农村市场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设施档次明显提高,功能作用显著增强,20*年已建立各类农家店1700多家,比去年增加1000多家。

查看全文

市市场建设工作意见

一、20*年市场发展情况

20*年全市市场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市20*年市场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唐政办函185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改造速度,完善业态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市场建设总体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一)规模日益扩大,集中化趋势明显

20*年,全市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总数达到548个,实现商品成交额57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从市场分类看,消费品市场483个,各类专业市场65个。20*年全市超亿元市场达到25个,成交总额达到287亿元,占市场成交总额的50%左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76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城市零售额478.91亿元,增长24.7%;县的零售额123.95亿元,增长25.8%,县以下的零售额206.9亿元,增长24.5。

(二)改造升级加快

20*年,我市市场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全年完成投资10亿多元,投资2亿多元的玉田金玉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投入使用,对促进我市西北部地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荷花坑农产品批发市场、乐亭冀东果菜批发市场、南新道水产品批发市场完成了利用国债资金进行的电子交易和检验检测系统的升级改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结合是我市城市“亮化、美化工程”的实施,城市市场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造;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资金和省、市服务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下,全市农村市场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设施档次明显提高,功能作用显著增强,20*年已建立各类农家店1700多家,比去年增加1000多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