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07:00: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市场监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药品市场监管分析论文
一、药品市场监管范围的基本理论问题——前提的确定
药品市场的监管范围研究事实上是探讨政府对于药品市场的作用范围,即对于药品市场而言,政府可以管哪些事项,不可以管哪些事项,对于应该管的事项监管到何种程度。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关注作为监管对象的药品市场,即此处的药品、药品市场究竟是指代什么,对于药品市场的监管是管什么,唯如此我们才能明确药品市场监管范围的边界。
(一)药品的范围
作为监管对象的药品,按照《药品管理法》附则的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①]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药品专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因而其不包括用于植物和动物疾病的农药和兽药;第二,药品是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这就与保健品和化妆品区分开来;第三,药品既指非特殊管理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也包括特殊管理的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二)药品市场监管的内涵与范围
在明确我国药品内涵的前提下,上述分析表明,药品市场监管主要是指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销售、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也包括监管主体对药品市场公共产品的供给服务,但不包括对药品市场的宏观调控,也不包括对药品产业的行业管理职能。事实上如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兼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行业管理于一身。则其在行使市场监管职能时,不可避免要受到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职能的干扰,市场监管将背离其初衷,将无法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兼得。市场监管的目的在于增进公共利益和合法私人利益,并使之避免或减少由个体经济决策(生产、销售及价格行为)带来的损害。
烟草市场监管思考
[提要]随着行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和专卖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如何通过提高监管人员的效能促进卷烟市场监管水平上升,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以和县烟草专卖局为例,通过分析卷烟市场监管人员工作现状,总结目前监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细分岗位、细分考核”为基本思路,以APCD为基础操作方法,创新网格化管理方式,推动市场监管工作上水平。
关键词:烟草专卖;市场;监管;网格化管理
市场监管人员工作推进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卷烟市场监管工作水平,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县级局执法主体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以和县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和县局”)为例,积极探索就加强监管人员内修对促进卷烟市场监管效能的发挥。
一、和县烟草市场监管现状
和县位于长三角地区的边缘,与卷烟品牌影响力较大的江苏地区毗邻,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和县卷烟市场管理的难度。一个时期以来,和县烟草专卖管理已进入瓶颈期,对市场状况的整体定位不准确,管理不科学,再加上盲目定指标,考核的定性多、定量少,限制了基层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队伍活力不足、市场管理方法单一、监管手段简单雷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内部监管人员的问题
药品市场监管汇报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政府对药品市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药品市场涉及到全社会公共利益,由于其特殊性,药品质量的安全有效涉及到人的健康利益,因此,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监管的政策制定及实施,是保障人的健康权这一社会公共利益选择、分配
和落实的过程。结合实际正确制定、理解和执行相关的药品监管政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忠实履行对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职责的基本要求。
一、深入调研,把握规律,保障药品市场监管政策的公正公平性
现代经济生活的实际和现代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本身有缺陷,这些缺陷会导致市场的失灵。药品市场也是同样,必须制定并实施具有约束力的规范与准则,防止和调整市场失灵问题。药品市场监管政策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职能、进行药品市场管理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因此市场监管政策的公正公平是市场监管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药品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定,必须体现社会的公正公平
药品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定公平性应放在首位,因为公共政策就是要协调公众的利益,使之趋于公正、公平。但这种公平性不是绝对平均,而是包含一定差别的公平,是将差别控制在公众可接受的范围内。例如我们在制定药品零售企业市场准入的相关标准时,认真调查蚌埠药品市场现状,从人口分布、药店布局、市场发展、方便群众等多方面系统分析,即制定了开办条件的统一要求,又结合蚌埠实际,按照市区、县城、乡村三个类别进行区分,有标准但不绝对平均,较好的体现了城乡差异及兼顾管理相对人的可承受能力,保证了药品零售企业开办过程在统一标准下保障公正,又区别对待实现相对公平。
证券市场监管现状
一、公共利益论简述
公共利益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公众利益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维护公众利益只能由国家法律授权的机构来行使。市场难免存在缺陷,纯粹的自由市场必然会导致自然垄断与社会福利的损失,并且还存在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平问题。在现实经济中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假设在社会理想的产出水平下,只有一个厂商从事生产,该产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那么此时的市场就是自然垄断市场。处于该行业中的每个公司都会在利益驱动下争相兼并扩张,之后形成垄断市场而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商品价格超过边际成本而获取超额利润,必然带来导致市场效率的丧失。"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未被交易双方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在提供商品及服务时,如果社会利益或成本与私人利益或成本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自由竞争就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私人之间可能通过协议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但达成协议的交易费用往往过高,而市场监管却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分布往往不对称,一般而言生产者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生产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不是按优质优价的原则来出售商品。这样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销售质量更好的生产者被迫退出市场以逃避损失,而质量较差的生产者则乘机占领市场,出现“劣货驱逐良货”的现象。信息不对称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使消费者能够据此区分产品质量的高下,监管正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由于市场存在上述缺陷,公共利益论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监管能提高公共利益。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证券市场监管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体改委、国家工商局等其他政府机构及上海、深圳两地地方政府参与管理的形式。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以后,证券监管由国务院证券委负责,中国证监会作为证券委的执行机构,承担起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任务。国务院撤销了证券委,同年确认中国证监会为证券监管的主管机关。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如《公司法》、《国库券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市场禁入制度》等一系列证券法律法规均已颁布执行。作为根本大法的《证券法》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框架。以沪深交易所设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走过了国外证券市场上百年的自然演进的发展过程,应当说政府的积极推进功不可没,然而毋庸讳言,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监管制度缺乏长远规划。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经意忽略了对市场发展急待解决的根本的监管制度建设。为了尽快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
滞后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如“中科创业”、“亿安科技”操纵股价行为在发生数年以后才被发现,而“琼民源”事件的查处过程竟长达两年。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弱效性。对违规行为处罚显得过轻。如民源海南公司动用银行贷款和透支操纵“琼民源”股价非法获利))万元,查处后除了没收非法所得以外,仅处以警告和罚款了事。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投资者诉讼机制。投资者可以通过集团诉讼等方式,对作出虚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起诉讼,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赔偿。投资者赔偿机制。国外的证券市场通常设有赔偿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构建防范系统风险的缓冲机制,由市场风险引起的损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赔偿。目前,我国的投资者教育机制刚刚起步,投资者诉讼机制和赔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
三、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sp;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预见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监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证券监管是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下从监管法律制度建设、上市公司监管、独立董事制度、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和建议:对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国庆市场监管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加大节日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和落实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全放心的节日。
二、时间安排
2008年9月8日至2008年10月8日。
三、组织分工
南平市工商局成立加强中秋国庆市场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吴子华局长任组长,杨世平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杨闽同、叶儒旺、郑美忠、叶翎、余洪纳、何智平、张建明、林世斌、叶友根等科室及直属单位负责人组成。
种子市场监管方案
为加强我县种子市场监管,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健康发展,根据《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全省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市农粮局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检打联动、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为重点,加强源头治理和市场主体监管,加大种子执法力度,下沉监管重心,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维护良种供应安全,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种子质量安全事故。
二、工作目标
清理不合格种子企业--对生产经营许可证已到期、已停止种子生产经营活动1年以上、屡次违法违规或多次被举报投诉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依法限期整改、报发证机关注销或吊销其种子生产经营资格。
规范种子市场秩序--将未经审定品种与不适宜本县种植的品种清理出市场,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和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究,对符合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司法机关。
农资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深化改革的大局。农资商品质量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抓好农资市场监管是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红盾护农”行动的重中之重,更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职能所在。我局对从去年开始至今,对农资市场监管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县农资市场现状
共有农资经营户217户,其中,按经营品种分:种子经营户51户、化肥经营户63户、农药经营户84户、农膜经营户19户;按经营类别分:企业127户、个体户90户。
二、农村农资市场及监管工作中的问题
1.农资经营行为“乱”。主要是进货渠道乱、价格乱、品种乱、管理乱,无序竞争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是一些经营户,在农资销售旺季时经销农资,多以杂货店、百货店的形式出现。极少数经营户对食品、服装、化肥、农药等混和经营,未能严格分开,危及食品安全与生命健康,存在着二次污染的可能。
2.农资经营主体“弱”。调查发现,农资市场经营主体有三种类型,一是个体工商户,这是当前农资市场经营的主要力量;二是农技人员自己承包经营,有一定的技术服务水平;三是原供销社解体后,原职工个人经营。多数农资经营主体实力较弱,一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无赔偿能力。
市场监管定位探讨
摘要:三鹿奶粉的风波尚未平息,煤矿安全的悲剧又屡屡上演。回顾近几年,关系民生的社会性市场监管领域频闪红灯。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今天,完善政府市场监管职能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是大部制改革的重要目的,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市场监管;职能;监管权;行政责任
一、整合市场监管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
(一)整合市场监管的基本理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由主要是由于市场存在失灵。因为现实经济活动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这也正是政府作为一个调控主体(当然还有其他的主体,如非政府组织)参与和干预市场的根本理由。市场失灵分别体现在微观经济层面和宏观经济层面。微观经济层面上的市场失灵主要体现在:(1)垄断和不正当竞争;(2)外部效应;(3)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配置低效;(4)市场无法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宏观经济层面的市场失灵主要体现在:(1)市场无法实现更公正的收入分配;(2)市场无法形成稳定经济的导向。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对政府的经济职能进行重新划分,从而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下,矫正和改善市场机制的内在问题即“市场失灵”。市场监管成为矫正“市场失灵”的手段之一。
(二)整合市场监管的重要意义
种子市场监管现状与对策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提出全面强化种业的发展,以实际行动推进现代种业建设。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种子市场的监管现状,提出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的措施,全面促进我国种业的发展。
[关键词]种子市场;市场监管;现状;监管措施
党中央特别强调粮食是保障生活、促进生产、安稳人心最重要的商品,要坚持3个始终,即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警钟要长鸣,“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核心要始终坚持。
1种子市场监管现状
1.1种子监管人员稀缺。在一些基层单位,由于长期缺乏监管人员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导致很多偏远地区取证困难,难以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执法人员在监管过程中无法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导致种子市场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1.2种子质量检测手段落后。很多地方性种子监管部门没有建立相应的检测部门,而且缺乏相应的监管设备或者设备较为落后,导致种子检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1.3种子经营者的素质较低。很多种子经营户都是农民出身,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对于《种子法》等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很多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对于假劣种子的危害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服务“三农”的意识不强。很多种子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经营假冒伪劣的种子,使得种子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的措施
地方市场监管改革思考
一、地方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2013年3月,全国启动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2015年,在省政府的部署下,福建省各县(市)在第一轮改革重新组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基础上,整合了工商、质监、食药监职能(下称“三合一”)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实行了综合执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据统计,全国七成县区、1/4左右的地市实行了综合执法,这次全国层面的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充分吸收了基层经验,是基层实践转化为顶层设计的一次成功探索的范例。然而,基层在改革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内设机构设置不尽科学高效。由于没有顶层统一设计,各县(市)自行设置内设机构,所设置机构和数量都不统一,区域的协同性较差。个别地方没有根据监管任务的繁重性,科学设置机构,比如食品安全监管内设机构只设置一个,在内设机构总量占比中还不到10%,没有很好地贯彻国务院关于“综合设置市场监管机构的地方,要把食品安全作为综合执法首要责任”的要求。(二)机构整合不够及时到位。因机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职能划转、人员变动、岗位调整、场所集中、装备调配,系统平台的整合与磨合等,工作量很大,个别地方又有等靠思想,未能序时推进工作,机构整合和班子配齐直到2016年上半年完成,落后于省市的时间要求。(三)部分干部积极性未充分调动。部分干部未能正确看待机构改革个人“进退留转”和收入的变化,思想波动大,消极怠工,不思进取,监管高风险领域的一些干部甚至产生了“干活是找死,不干是等死,反正都是死,累着死不如睡着死”等错误思想,不积极履行职责,不主动作为。个别单位还有一些“不迟到,不早退,不动脑,不干活”的“四不”干部,存在庸懒散现象,总体活力不够。(四)一些地方队伍专业性被弱化。“三合一”后,专业监管人员调整频繁,流动大,截至2017年6月份,三明市县级市场监管局共有55名专业干部或辞职或调离本单位,其中年轻骨干占绝大多数。总体来看,各县级市场监管队伍虽有所壮大,但专业人才比例却在下降,专业监管人员数量与监管任务不相匹配。
二、推进地方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的几点思路
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借鉴以上县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要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地方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一)科学配置监管资源。坚持省市县统筹,相对统一的原则,做到既有省上的顶层设计,也体现市县的具体实际。1、问计于基层干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考虑到基层先行改革的实际,省市可深入基层一线,借鉴基层改革的经验,加强分析和研判,为省市改革所用。进一步改进调研方式,既开好座谈会,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的意见,又要针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以不具名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干部的真实想法,真正做到解决问题在基层。2、科学制定“三定”规定。“三定”规定是机构改革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部门运行和依法履职的基本依据,切实把制定“三定”规定作为机构改革实施工作的中心环节,做细做实“三定”工作。首先,科学划分各层级市场监管机构事权,突出省级作为决策层,市县级作为执行层的不同层级职责特点,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做到各层级既有分工又有配合。在内设机构设置方面要上下职责能打得通、衔接得上,但不必一一对应,上下一般粗。比如省可设立反垄断的内设机构,地市没有这方面的监管权就不必设立。比如,国家层面,原食品业务板块设立监管生产(管源头的,从全国层面来说很重要)、监管经营(含销售和餐饮两个环节)的机构,市县一般设生产、流通、餐饮三个内设机构,因为基层更多的是具体监管。如果此次改革内设机构编制数量有压缩,最好监管生产、流通的设一个,监管餐饮的设一个,越往基层,餐饮监管的工作量越大,风险也大,有必要单设。其次,围绕监管主业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围绕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抓好产品质量和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不放松,维护好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推动全面质量提升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监管任务,统筹考虑内设业务机构的设置。最后,优化后勤保障机构的设置,充分吸纳原工商部门机构体系完整、设置科学的做法,继续保留法制、信息化等后勤科室,为依法监管、智慧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3、继续推进县级改革。纠正县级“此轮改革与己无关”的错误认识。县级的“三合一”虽然先行完成了,但此轮机构改革,县级市场监管局对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增加的职责,也要相应增加价格监督检查职责。同时,按照中央改革的精神,下一步要整合组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鼓励地方将商务执法、盐业执法等,整合划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这些队伍的职责也都是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将要承接的。因此,基层改革也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二)有序推进机构改革。按照中央规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压茬推进并把握好节奏、步骤和力度。1、整合机构职能。尽快配齐领导班子,尽快实现机构、场所、人员的有机整合,不具备集中办公条件的地方,内设的综合机构最好能集中办公。党委和政府在力量配备、资源配置、投入保障、基层建设上给予倾斜,确保新机构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源有效履职。2、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快实现六个统一,即统一机构名称,统一执法主体、执法文书、执法证件,统一标识和服装,统一办公软件,统一投诉举报平台,统一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机构的运行效率和部门形象。3、强化督查问责。机构改革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省市县政府应充分发挥督查作用,对本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列出清单,明确责任,销号管理,奖优罚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三)提高干部的归属感。经历了省以下垂直管理到属地管理及两轮机构体制改革(县级是三轮),目前,涉及市场监管改革相关部门的人员的感慨颇多,情感也比较复杂,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有所弱化,可能对新组建的机构没有太大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因此,在此轮改革中,强调纪律刚性约束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柔性感染,特别是做好用人导向和思想教育工作,让干部更多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家”的温暖,促进机构、职能、队伍的深度融合。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1、正确处理好老中青干部接续发展的关系。内设机构和领导编制减少会涉及个人利益调整,有可能会出现中青年干部向上流动困难、干部积极性受挫等问题,给机关作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机构改革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省市县政府应充分发挥督查作用,对本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列出清单,明确责任,销号管理,奖优罚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对一些干部的错误想法及不良的作风,应予以纠正。首先,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干部识大局,顾大体,正确看待个人进退,同时关心干部、爱护干部,解决好干部的合理诉求。其次,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不唯年龄,不唯资历,切实把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廉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承担更大的责任,不能让新机构成为青年人的训练场,中年人的工作间,老年人的休息室。最后,更加注重培养后备干部。根据性格、知识水平、专业特长等实际情况,对中青年干部有计划地进行定向培养,实行动态管理,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活力,为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2、正确处理好人才培育与基层干部成长的关系。基层兴全局兴,基层强全局强。目前,涉及市场监管的部门有70%的干部战斗在基层所,他们承担着大量的日常工作,有着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应正视这个现状,牢固树立“人才存在于群众之中”的大人才观,全面把握人才发展性、多样性、相对性、层次性的特征,对基层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让他们做有劲头,干有奔头,营造基层干部人人立志成才的良好氛围。3、正确处理好业务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将文化建设融入市场监管的各项工作中,将凝心向上,奖优罚劣的文化理念渗透于监管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做到业务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有效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为市场监管事业长远发展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四)充实做强监管力量。当前市场监管的突出矛盾是监管力量的薄弱与监管任务艰巨繁重之间的矛盾。新组建的市场监管部门要实现“一支队伍管市场”的目标,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精锐之师。1、保持队伍的安定与稳定。市场监管部门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维持与监管任务相适应的人员编制数,保证一定数量的监管人员,避免出现“三合一”后,干部编制数大幅缩减,从加强市场监管变成了弱化市场监管,这样的教训在一些地方是存在的;严格控制出口,减少干部特别是年轻优秀干部外流数量,不能让任务繁重的市场监管局变成“市场养老局”。2、综合与专业监管并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化,业态越来越复杂,没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和职业化经验积累,难以胜任药品、医疗器械等健康类产品以及特种设备等领域的监管。一支队伍管市场方向是对的,但就怕出现没有正确区分专业监管与综合监管之间的界限,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也去管,因此要合中有分,进一步明晰职责,做到分工负责,各负其责。按照“顶层要专业,基层要覆盖”,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人员组合。顶层要专业,主要是针对省市机关特别是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监管机构和人员配置要突出专业性。这些监管机构和人员要对所负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成为行家里手,担负起主要监管职责,并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基层要覆盖,主要是针对县里特别是市场监管所,做到两个全覆盖,即基层负责大多数领域的日常监管,基层的日常监管要覆盖到每个市场主体,基层监管人员要掌握各个领域基础的监管知识和技能,做到全覆盖。3、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确保人员数量符合基层监管的需要,按照“市场监管所力量不低于70%”的标准进行配置,建立起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按照“五个一”建设思路,即“一个合格的基层班子,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一套科学的监管机制,一套标准的工作装备,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逐步推进市场监管所规范化建设。4、加强培训教育与交流。突出监管需求,着力提升干部履职水平。打造学习型干部,引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调动干部在学中干、干中学的热情,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复合型干部,针对市场监管人员即将行使多部门监管职责,监管综合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着力培养由一岗到多职、单面手到多面手的复合型队伍。同时,建立合理的交流轮岗机制,促进干部的多岗位锻炼。
作者:蔡文富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