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供需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05:49: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市场供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市场供需

市场供需关系的法务会计论文

一、法务会计市场供需分析

(一)法务会计需求主体

根据我国目前法务会计在实践应用中的具体情况,法务会计的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提供证据信息和司法诉讼中,这些需求主体一般包括:

1.政府机关。

为了在经济案件的调查中查明真相、确认相关人员责任,政府各机关部门需要收集关于公职人员贪污受贿与职务犯罪的证据信息,法务会计人员成为政府的需求。

2.司法机关。

查看全文

粮食市场供需调查及建议

一、当前乐山保障粮油供需平衡的措施及效果

(一)不断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乐山连续4年启动稻谷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连续5年启动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强化外调对接,深化粮食产销协作关系,基本形成产销衔接、适销对路、优粮优价的乐山粮食流通新格局。2016年,全市从生产者购进粮食23.8万吨、外购粮食70.5万吨,购进菜籽油、花生油、调和油等食用油3.5万吨。全年粮油市场总供给量达184.7万吨,供需消费保障有力,多元化需求基本满足,总体保持平稳。(二)提升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水平全市有储粮点51个,粮食储备有效仓容42万吨,现储有中央储备粮及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常年储粮保持在25万吨以上;同时在沐川、峨边、马边、金口河等4个区县分别建立了1000-3000吨的县级储备,有效保障了边远地区的粮食供需。十二五期间,争取涉粮项目资金1.93亿元,完成“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及功能提升31.22万吨仓容。当前正投资6092万元实施全市11个低温粮库改造;争取2200万元资金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拟建市级平台1个,县级终端10个,智能粮库22个。全市粮食仓储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三)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立省、市、县应急小包装粮油5050吨,确定应急加工企业20个、应急配送中心15个、应急供应网点232个。建立健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粮食预警、监测和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落实职责,加强演练,配备设施,确保粮食应急时能迅速调动、正常运转。(四)深化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全市有国有或国有控股粮油购销和储备企业17家,粮油工业企业40家,其中27户规模以上企业年粮油交易额51亿元,工业总产值25亿元,利润6000万元。市里引导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村合作社+基地+加工企业+配送销售”全产业链模式,签订优质粮油订单60万亩;大力创建粮油品牌,全市现有粮油品牌14个,其中著名商标4个,知名商标3个;积极打造“放心粮油”招牌,建成放心粮油示范店88个、配送中心9个、示范基地5个。粮食产业的稳步快速发展,为粮油供需平衡提供了丰富优质稳定的粮源。(五)规范粮食市场流通秩序当前行政审批粮食收购许可118个,全市11个区县均设立了监督检查机构,执法主体明确,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开展政策性粮食收购、粮油库存、粮食统计制度执行、粮食质量等各类粮食流通监督检查1845次,出动检查人员5350人(次),检查粮食企业3004户(次),处罚违法违规案件87例。全市粮食流通秩序有条不紊。

二、乐山粮食供需的瓶颈与难题

(一)粮食产需矛盾仍然存在乐山地处丘陵,山多地少。现有犍为、井研、夹江、市中区、五通、沙湾、峨眉山7个产粮区县,其中犍为和井研为产粮大县;有沐川、马边、峨边、金口河4个粮食纯销区。虽然产区县多于销区县,但据调查显示,市中、五通、沙湾、峨眉4个区县产粮自给并不足,而4个边远高寒山区90多万人的口粮,需依靠外购粮食供应。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转移,粮食刚性需求不断增加,全市农业人口通过市场购粮的情况呈逐年上升态势。201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10.7万吨,社会需求总量180.8万吨,产需缺口70.1万吨,粮食自给率为61%;油料总产量7.9万吨(折合食用油2.7万吨),社会需求总量5.9万吨,产需缺口3.2万吨,油料自给率45%。由此可见,乐山自身的粮食产量尚无法满足本地粮食市场需求。(二)粮食结构性失衡较为明显以2016年为例,全市粮食消费总量中占比最大的是饲料用粮95万吨,占消费量的52.5%;口粮位居第二,消费76.1万吨,占消费量的42%;其他为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分别占消费量的4.8%和0.1%。在饲料用粮中玉米用量最大,而从全市出产粮食品种结构看,玉米年产仅23.4万吨,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转化及工业用粮103.7万吨,主要用于饲料和食品加工,消费品种为小麦、玉米、大豆等。因此,小麦粉、玉米、粳稻、糯米、大豆、食用油等多个品种需从全国24个省和川内9个市州调剂才能满足全市口粮和工业用粮需求。(三)优质粮油增长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调查还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也在发生着从量到质的转变,如:粳米消费由人均17.5公斤增加到30公斤以上,籼米消费由85%下降到70%;北方玉米油、葵花油、大豆油融入南方;进口大米、橄榄油进入普通百姓餐桌。粗粮、细粮搭配显现;中高低端产品市场进一步细分,中高端消费群体逐步增多;科技带动粮食用途广泛,如副产物的利用、药用价值、工业燃料的提取等用量逐步增加。人们对优质粮油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大,多元化的粮食消费市场已基本形成。综上所述,既要保证口粮绝对安全,又要保证粮食市场供需平衡稳定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新要求。目前,乐山粮食供需处于销区市场,粮食需求对外依存度极其明显,全市粮食安全保障要通过不断引进粮源,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乐山粮食流通及安全保障将面临长期艰巨的任务。

三、乐山粮食供需平衡的对策建议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大粮食、大产业、大创新、大发展”思路,以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大局为目标,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粮食工作的主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深化改革、补齐短板、提质增效,纵深推进“粮安工程”,积极培育粮食产业经济新动能,着力破解粮食流通难题。(一)在“建”字上下功夫,加速推进“粮安工程”全面实施一是以建物流区畅通渠道。以“引粮入川”、“引粮入乐”为着力点,以实现粮食“四散化”为目标,依托乐山便利的交通枢纽及区位优势,加快推进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乐山10万吨粮食物流园、峨眉山8万吨中粮物流园、夹江丰收物流园以及井研、犍为、沙湾等区县的省二、三级粮食物流区建设,形成粮食外联、内通、下接互通网络,把乐山打造成为“北粮南运”出入川粮食的重要物流集散中心,融入成-绵-乐粮油食品产业走廊,以稳固的粮源保障粮食供需平衡。二是以抓仓储提升储粮品质。围绕粮食储备能力提升,推进粮食现代仓储体系建设,重点解决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的问题。依托低温库、智能粮库建设,推广应用绿色生态智能储粮技术,在市中区、峨眉山市新建2个总仓容18.25万吨的低温储备库,在五通、犍为、沙湾、沐川、马边、峨边、金口河等区县完成7个总仓容9.79万吨的储备升级低温库改造项目;以省定示范库、储备库为重点推进现代智能粮库建设。以科技信息化、管理精细化提升储备粮管理,确保储粮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品质提升。力争全市重点粮库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作业流程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仓储保管智能化、业务管理集成化、经营管理智慧化”。(二)在“稳”字上下功夫,强化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建设首先是稳定粮油购销。根据市场需求,重点抓好粮源的有效衔接:坚持粮食政策性和市场化收购并重,积极探索市场化收购资金保障的长效机制;创新经营方式,主动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订单农业,发展优质粮油充实储备;拓宽购销渠道,加强产销区对接和合作,建立和完善稳定的粮油购销市场网络。其次是完善粮油质量监管体系。与依法管粮“放、管、服”结合,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机制和生产许可机制,促进流通,搞活经济;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严把储备粮、社会粮食、加工粮食质量关,与工商、质监等部门配合,做好监督检查、库存检查、质量调查、供需调查以及品质测报,确保数量真实、质量合标,严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切实营造规范、诚信、自律的粮食市场流通秩序。第三是健全粮情监测预警机制。认真执行保供稳价政策,在粮价波动超过15%且价差较大时,启动预案平抑粮价;在供需发生较大变化时,动用储备平抑市场;在发生自然灾害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保证救灾供应;进一步加强应急网点建设和维护,健全供应网络,确保供应网点全覆盖;适当增加小包装储备,加快应急供应“储加调送”一体化建设,重点抓好马边、峨边、金口河、沐川等4个边远县区的应急保障。(三)在“融”字上下功夫,激发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活力一是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国有资产经营和监管有效形式,逐步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战略性兼并重组,对个别规模小、换库压力大、抗风险能力差的储备企业进行改革;正确处理好国有企业与多元市场主体的关系,发挥好国有粮食企业在流通市场中的主导和示范作用,有效利用资源优势,采取股份合作、交叉持股制等多种形式,引入多元经济主体融合发展,壮大资本,发挥效能;摒弃“坐、等、靠”思想,创新经营,盘活存量资产,融入现代农业产业经济,拓展业务、延伸链条,做强做大做优企业,搞活流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推进粮食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引导企业通过产业合作方式与专合组织、新型粮食生产主体建立产销合同,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粮食经济的快速发展;指导企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减耗降成,增强内生动力,为企业增效添亮点;发挥好专合组织作用,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推优促新,扩大优质粮油基地,有效解决稻谷品种多而杂的问题,努力提高本地稻谷品质;以放心粮油建设、“中国好粮油”行动为契机,推进优质粮油工程,调优产品结构,开发绿色优质、营养健康、个性多元的粮油新产品,打造一批质量好、信誉度高、消费者喜爱的本地优质粮油品牌;大力实施“互联网+粮食”行动,推动产购储加销有机衔接,培育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在“节”字上下功夫,促进区域内粮食节约减损一是帮助农户科学储粮。在现有4.8万个标准化小粮仓的基础上,继续研制推广适合农户使用的新型储粮用具和新药剂、新技术;采用示范推广的方式,指导“两边一川一区”等市内边远地区以及犍为、五通、井研等粮食主产区的农户科学储粮,帮助种粮农民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二是广泛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利用“世界粮食日”等契机,综合网站、报刊、新闻等多种媒介宣传方式,大力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强化爱惜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粮食的意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查看全文

我国再保险市场供需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再保险市场刚刚起步,市场主体缺乏、资本实力薄弱和产品品种单一影响了再保险供给水平。同时,我国再保险市场潜在需求巨大,由于直接保险公司的“惜分”,市场需求虽然大于供给,但总量并未完全释放。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发展再保险市场的近期措施主要着眼于尽快提高再保,险供给能力和引导市场需求良性化发展。发展我国再保险市场的长期措施应立足于市场再保险供给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再保险潜在需求的逐渐释放,旨在保障再保险市场体系的健全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再保险市场,供给,需求

再保险作为保险市场的“安全阀”和“调控器”,具有保障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国家金融安全的作用,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原有法定分保的取消和近期《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的颁布,中国再保险市场在发展速度和规模、市场化程度以及竞争格局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拟从再保险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出发,探讨影响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的因素,并从供需层面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我国再保险市场供给能力有限

一般认为,再保险供给是再保险市场中,各家专业再保险公司或经营再保险业务的直接保险公司在既定费率水平上能够提供的再保险产品总量。我国再保险市场起步较晚,在发展程度、承保能力、产品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显不足,影响了市场的整体供给水平。

1.再保险主体缺乏,成熟度不高,技术服务能力落后

查看全文

商品房供需市场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化率、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竣工面积等指标入手,分析安徽省商品房的供需总量。指出在经济欠发达的安徽省,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量低于需求量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短期内投资过热、需求过旺的问题不突出,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应该采取不同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策措施来发展房地产业。

关键词:房地产需求与供给统计分析

我国的房地产业进入宏观调控时期已经有数年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和措施的颁布实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笔者拟以安徽省商品房的供需市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安徽省的房地产业进行一些探讨。

安徽省商品房需求市场的分析

(一)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测定

根据国家建设部《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安徽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是22.56平方米,低于全国26.11平方米的平均水平,在内地31个省市中处于倒数第八的地位,从这个指标看,安徽省的房地产业相对欠发达。

查看全文

我国再保险市场供需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再保险市场刚刚起步,市场主体缺乏、资本实力薄弱和产品品种单一影响了再保险供给水平。同时,我国再保险市场潜在需求巨大,由于直接保险公司的“惜分”,市场需求虽然大于供给,但总量并未完全释放。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发展再保险市场的近期措施主要着眼于尽快提高再保,险供给能力和引导市场需求良性化发展。发展我国再保险市场的长期措施应立足于市场再保险供给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再保险潜在需求的逐渐释放,旨在保障再保险市场体系的健全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再保险市场,供给,需求

再保险作为保险市场的“安全阀”和“调控器”,具有保障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国家金融安全的作用,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原有法定分保的取消和近期《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的颁布,中国再保险市场在发展速度和规模、市场化程度以及竞争格局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拟从再保险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出发,探讨影响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的因素,并从供需层面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我国再保险市场供给能力有限

一般认为,再保险供给是再保险市场中,各家专业再保险公司或经营再保险业务的直接保险公司在既定费率水平上能够提供的再保险产品总量。我国再保险市场起步较晚,在发展程度、承保能力、产品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显不足,影响了市场的整体供给水平。

1.再保险主体缺乏,成熟度不高,技术服务能力落后

查看全文

再保险市场供需关系分析论文

一、我国再保险市场供给能力有限

一般认为,再保险供给是再保险市场中,各家专业再保险公司或经营再保险业务的直接保险公司在既定费率水平上能够提供的再保险产品总量。我国再保险市场起步较晚,在发展程度、承保能力、产品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显不足,影响了市场的整体供给水平。

1.再保险主体缺乏,成熟度不高,技术服务能力落后

虽然中国再保险业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成立,但是第一家严格意义上的再保险主体是1996年成立的中保再保险公司。而中保再保险公司几经变迁,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惟一一家中资专业再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集团”),中再集团下设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凭借市场的封闭和法定分保的政策保护,中再集团是当时市场上的惟一再保险主体,基本垄断了国内再保险市场,这种垄断地位即使在2006年取消法定分保之后仍然十分明显。据统计,2006年至今中再集团及其两家主营业务的子公司仍占有国内再保险市场80%多的份额。

法定分保的要求和中再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反映出来两个问题:一是受政策和市场的挤压,试图经营再保险业务的直保公司和新的专业再保险公司难以在近期获得很大发展空间,虽已有6家外资再保险公司获准在我国开办或筹办再保业务,但市场份额小,目前尚没有另外一家中资再保险公司出现,这是导致当前国内再保险市场主体仍比较缺乏的历史制度原因。二是中再集团凭借自己的国有和垄断地位,在外资再保公司进入前基本上可以无竞争地获得再保险业务,因而不利于其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国内再保险市场开放后很难迅速发展成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准的市场竞争主体。

查看全文

劳动保障局劳动力市场供需分析报告

**市职业介绍中心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年里,本市劳动力市场招聘岗位数和求职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双双突破百万大关。

1.**年共有近7万家各类单位通过公共职业介绍网络(含**专业人员招聘网)招聘岗位100.3万个,比上年度增长19.3%。

2.100.3万个招聘岗位中,专业技术管理岗位(指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具有技术职称)31.7万个,比上年度增长28.3%;普通技能操作岗位68.6万个,比上年度增长15.5%。

3.**年本市通过公共职业介绍网络求职的总人数累计为103.1万,比上年度增长6.1%。

4.从求职者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占43.7%,36-45岁占21.1%,46岁以上占35.2%。

5.从求职者文化程度构成看,高中、中专及以下占52.3%,大专、高职占33.5%,本科及以上占14.2%。

查看全文

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失衡研究述评

摘要:小额信贷供需失衡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难题,对小额信贷供需失衡的原因进行探讨,对推动小额信贷市场供需均衡的理想体系构建,进而发挥小额信贷的金融扶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我国农村经济主体、农村社会特性与农业生产特点、农村金融体制三个角度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失衡的研究文献进行述评,发现既有研究主要针对小额信贷供需失衡的现象进行对策研究,缺少对失衡机制的深入理论研究。可见,未来应引入逻辑严密、方法科学的模型研究,进一步探讨小额信贷供需失衡的作用机理,完善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均衡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失衡;影响因素

一、前言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扶贫手段,对增加农户有效收入、缓解贫困态势、农村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给总量增长缓慢且结构不合理,农村小额信贷总供给量显著低于总需求量,资金缺口大,但对正规金融机构的有效需求却显不足,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农村信贷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推动信贷市场供需总量均衡的理想体系构建,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扶贫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农村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村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参照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界定小额信贷的概念,其次从我国农村经济主体、农村社会特性与农业生产特点、农村金融体制三个角度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失衡的研究文献进行述评,最后针对既有研究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以后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二、小额信贷概念的提出

小额信贷于1960年产生,一经出现,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小额信贷以其门槛低、无抵押、贷款程序简易等特点在农村金融市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最终发展成为广大农户以及中小企业喜闻乐见的信贷形式。世界各国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国情,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小额信贷模式,为我们系统研究小额信贷积累了宝贵的素材。小额信贷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以下则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概念界定:Morduch(1997)认为小额信贷是新型金融扶贫手段,专门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利率高、无抵押的信贷资金,同时能够实现较高的贷款偿还率。Bennet(1998)认为小额信贷是低收入群体的福音,能够带给他们大量生活生产所需资金。他认为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模式,能够通过商业化运作产生持续不断的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发展。同时,小额信贷使得低收入群体拥有改善生活困境的资本,为他们创造出美好的生活。Mark(1999)表示,农村中低收入群体凭借所获得的小额贷款能够充分享受医疗健康、教育、保险等服务,并进行生产、消费,实现较高质量的生活水平。Jeffrey(2000)指出小额信贷具有金融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更加侧重社会效益,旨在向低收入群体提供信贷资金等金融服务,并将使该群体利益最大化视为发展目标。Robin(2004)认为小额信贷有其特定的目标客户,即广大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该群体较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服务。吴宝国(1998)指出小额信贷是造福于中低收入阶层的金融模式,遵循商业化的运作规律。刘大耕(2000)表示小额信贷本质上属于金融模式的创新与运作流程的更迭,是一种新型化的信贷模式。程恩江和刘西川(2002)指出小额信贷专门向城乡贫困群体提供存款与贷款服务,是金融模式的创造性变革。李兴平(2003)指出,小额信贷凭借金融中介向特定群体提供信贷资金,且该群体具备一定的负债能力。杜晓山(2004)指出,小额信贷是一种综合性的信贷服务活动,包括储蓄、贷款、汇款、保险等,主要服务对象是中低收入阶层。何广文和李莉莉(2005)从不断变化着的角度分析小额信贷,认为其是由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发展而来的特殊信贷模式。焦瑾璞和杨骏(2006)指出小额信贷采用异于正规金融组织的风险管控手段,为无法提供抵押品的客户进行小额度金融服务。

查看全文

西方经济学微观供需教学探讨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社会学科。对于大学本科阶段而言,该课程分为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微观部分以单个消费者个体、单个生产者以及单个市场为主要研究对象,宏观部分以国名收入为立足点,研究社会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现实问题,如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其中,微观部分为宏观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大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供需曲线推导,更是微观部分的重中之重,由此,高校西方经济学微观供需曲线推导的教学情况,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该门学科的自身特点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对微观供需曲线相关知识点的教学现状,并由此进行该部分知识教学思路的新的探讨。

一、西方经济学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剖析,是市场运行机理的机制构建和系统整合。从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脉络和知识构架来看,它主要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方面,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其一,高校西方经济学一般分为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其中宏观部分以微观部分为理论基础,其知识点结构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同时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具有一脉相承的研究思路,都是以供需研究作为切入点,均以供需均衡与否来衡量经济运行的有效性。其二,西方经济学各知识点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整体性,研究过程强调从微观个体到整体市场,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因此,无论是微观部分的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供需分析及其市场均衡,还是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有效调节到市场失灵的一系列分析;亦或是宏观部分的国名收入的决定模型及其实际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还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及其宏观经济的运行问题分析,都凸显出西方经济学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数学模型偏多。从总体上看,高校西方经济学主要涉及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领域,其中包含微观部分的产品供需模型、寡头市场博弈模型、生产要素供需模型、一般均衡的帕累托模型,宏观部分的GDP核算模型、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有限预期模型、经济增长模型等。正是由于大量的数学模型,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点掌握的片面式、断节式问题。

二、微观供需曲线推导教学的问题及误区

由于高校本科阶段西方经济学知识结构的自身特点,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改进和正视的问题和误区,其中对微观部分供需曲线的推导过程尤为明显。一方面,该部分教学过程就模型讲模型,不注重模型内在的有机构成。以需求函数的分析的过程为例。西方经济学中指出,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价格、价格预期、消费者偏好等。为了便于研究,本科阶段西方经济学将商品价格P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而建立需求函数,(为大于0的常数)。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需求函数中的参数进行分析,实际上,该参数反映的,就是在建立需求函数是所忽略掉的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要素,诸如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价格预期等。理解这一点,对于后面学习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具有深刻意义。需求量的变动指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是在一条需求曲线上的变动,而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是需求曲线的平移,也即是参数的变化,导致的截距的变化。另一方面,该部分教学过程以单个模型和知识点的讲解为主,而忽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供给定义的分析和供给曲线的推动为例。首先,西方经济学认为,所谓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其中“能力”、“意愿”是构成商品供给的两个必要条件;同时,西方经济学对于供给曲线的推导,分别通过教材的第四章生产论、第五章成本论、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三个章节内容进行。然而,在对供给曲线推导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教学思路不清晰,对三个章节知识点的布局意图和逻辑不明确,容易造成就单个模型和知识点讲解为主,形成学生学习知识点的片面化和断节化。事实上,教材中第四、五、六三章内容的安排和布局,正是源于教材对供给定义的“能力”和“意愿”两个核心方面的描述,其中第四章生产论和第五章成本论,分析的就是生产者生产产品的“能力”,而第六章所重点分析的利润问题,正是生产者进行产品生产的“意愿”。

三、教学思路新探

查看全文

航空旅客运输市场规划研究

摘要:区域航空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既能给各地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并且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将供需均衡作为基本目标,进而在此基础上探究运力规划问题,并根据供需均衡理论研究供需不均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利用区域优势、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措施,促使我国区域航空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实现各区域的均衡发展,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区域航空;客运运力;供需均衡

当前我国区域航空市场发展速度较快,但相比发达国家较为落后,主要是由于资源有限及配置不合理所导致的,并且不同区域的运力投放差异较大,导致大量旅客滞留机场,航班延误问题较常发生,在供给过剩的状况下又会降低客座率,影响航空公司的效益。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分配运力资源,化解供需矛盾,实现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概述

从国内外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经历相同,航空运输服务的供需均衡问题的研究,即航空运力投放问题的解决经历了航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航线网络成熟发展两个阶段。航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在航空运输业蓬勃发展的早期,航空运输运力供需均衡研究的重点是加强机场与航线网络设施建设,以提高整个航线网络的运力容量来满足航空运输服务的需求,这在当时既是解决航空运力供需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制定航空运输服务政策的基本方针。航线网络成熟发展阶段:从1978年美国对航空运输业放松管制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竞争成为美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繁荣的重要因素。之后,航空运力供需均衡研究转向提高现有航线网络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现有航线网络的通行能力,以提高航空运输运力供给能力。

二、客运运力均衡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