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04:13: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世博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世博会创造世博契机

编者按:举办“后危机时代”背景下的世博会,对中国来说其实是创新的实践和全新的事业。从领导层相继视察世博园区来看,中国政府正以办奥运会的思维来运作世博会,希望复制奥运会的成功;同时对世博会将推动中国科学发展和经济转型寄予厚望。中国期望世博会如同北京奥运会一样,以“三个展示”定调政治诉求: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展示中国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在全球经济危机尚未结束和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更希望通过上海世博会来增进人类先进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大交流,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具体材料请详见:

上海世博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世界再度进入“中国时间”。搭建史上最大的世博舞台,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从领导层相继视察世博园区来看,中国政府正以办奥运会的思维来运作世博会,希望复制奥运会的成功;同时对世博会将推动中国科学发展和经济转型寄予厚望。这就注定上海世博会“不一般的精彩”和“不寻常的使命”。

举办“后危机时代”背景下的世博会,对中国来说其实是创新的实践和全新的事业。中国期望世博会如同北京奥运会一样,以“三个展示”定调政治诉求: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展示中国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中国希望这种展示有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呈现社会文明祥和的氛围,同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在全球经济危机尚未结束和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更希望通过上海世博会来增进人类先进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大交流,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显示出可持续性较差的特质,中国国家主席前不久在考察世博园区时表示,希望上海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欲借重世博会来助推上海,乃至全国的转型?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一次17天的“中国力量”的集中爆炸,那么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演绎184天的“中国乐章”的舒缓鸣奏,是世界与中国全方位、零距离的对话。它将帮助中国寻找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世博会上汇集的各国最新理念和发展成果,正是中国经济转型最宝贵的财富,是推助中国可持续性发展急需借鉴的案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实践则为中国严峻的“城市病”送来最佳处方。这些正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看点,也是重要期待。也许正因为如此,将先后有3万多名中外记者赶赴上海采访报道,创历届世博会之最。

查看全文

世博会影响旅游

重大事件活动(Mega-event)对于事件举办地的影响涉及面广、延续时间长,其影响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1].在无形影响中,对举办地形象的影响是重要表现之一[2].举办重大事件活动的目的之一便是塑造和延伸形象,特别是针对目的地区域或吸引主题来塑造形象,此外便是扭转原来的负面形象[3].

1影响

对重大事件活动的形象影响研究属于对事件的事后评价,与事件的环境影响及社会文化影响有关.一般认为:重大事件活动的无形影响是难以衡量的[3].但随着相关理论方法的逐步完善,各类有关无形影响的实证研究也日趋丰富,而相当多的研究涉及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的分析,如Ritchie等[4].Ritchie等[5]研究了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第15届冬奥会结束后当地居民的反映,结果表明:奥运会不仅给当地带来了财政收益,还给举办地卡尔加里市带来了很多正面影响,如扩大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增加了居民的自豪感.另外,Ritchie经过研究还发现冬奥会也显著提高了卡尔加里市的知名度,对城市形象有着持续的影响[6].2001年美国犹他州政府组织学者对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对该州的经济影响、形象影响及后续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次专门通过问卷调查了重大事件活动对目的地形象识别与形象认知的影响,并作了相关分析[7].Kim等通过对2002年日韩世界杯举办后的3至4个月内赴韩旅游的中、美、日三国旅游者进行调查,发现总体上世界杯这一重大事件对韩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8].我国对于重大事件活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重大事件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日渐受到关注,国内学者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如周常春,戴光全等使用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对于昆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化了城市形象[9].于海波、吴必虎等针对2008年奥运会对于北京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吸引物、设施、服务、市场以及空间格局的影响做了详细的研究,认为城市变化以及奥运会的新闻覆盖和宣传作为有效营销手段,引起了目的地形象的提升[10].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外对重大事件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旅游业整体业态及城市发展的综合分析上,而对旅游地形象的针对性研究,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前后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变化,以及重大事件对目的地形象的提升作用等还有待深入发掘.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及世博园在上海市旅游景点中的相对形象地位四个方面分析研究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项重大事件对上海市旅游形象的影响.

2研究问卷设计及处理方法

2.1问卷设计

本项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原始资料,并采用SPSS18.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选择了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和马鞍山市三地的旅游者为抽样群体,利用他们去世博旅游的机会,作两次调查:一次是在他们去世博前,另一次是他们从世博回来后.问卷在2010年9月初集中发放,到10月31号世博会结束之前回收问卷.笔者通过以上三地旅行社共发放800份问卷,到10月31号共计回收778份,回收率为97.25%,其中有效回收样本共计754份,有效率94.25%.结合研究需要,同时借鉴已有研究结果,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主体的个体特征,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等普遍性问题.第二部分是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问题,包括结构性问题和非结构性问题.结构性问题用来测量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的普遍性问题.其中认知形象和整体形象均采用李克特五点尺度(5-PointLikertScale)计分予以量化,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依序给予1、2、3、4、5分;在相关文献回顾[11,12]、旅游目的地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30个认知形象的相关项目.情感形象的测量项目来源于Russel的情感评价模型[13],为了提高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使用了四个项目:令人放松、令人愉快、有趣而令人兴奋和令人流连忘返.非结构性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分析世博园在上海旅游景点中的相对地位,继而验证世博会游览经历对于上海市旅游形象感知的影响及作用程度.主要由三个问题组成,并具有不同的功能:①提到上海,您最先想到的三个景点是什么?用来获得上海旅游景点(包括世博园在内)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排名.②您认为最值得一去的上海景点是什么?用来对世博旅游的竞争或者替代性进行分析.③您这次还打算去(已去过)的上海景点是什么?用来分析世博园是否是旅游者的首选景点.第三部分以两极化五点尺度语意量表(BipolarSemanticScale)分别衡量总体印象、满意度、重游意愿、推荐意愿,分数越高表示越正面。

查看全文

上海世博会盛世论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与中国上海市远隔千山万水,一个地处美国中部、位于密苏里河与密西西比河的交汇处,一个位于中国东部、处于长江的入海口,世博会把这两座本不相关的城市联系在一起,使它们有了一个共同点:都是各自国家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城市。

1904年,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举办世界博览会,当时的中国清朝政府首次以官方形式正式参加。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隆重开幕。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从首次正式参加世博会到自己首次举办世博会,历史的长河在中国已流淌了整整106年。

“中国首次正式参加的世博会就是在圣路易斯市举办的,上海又是中国首次举办世博会的城市。在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上海世博会是值得我们海外华人期待的又一次盛会,”美国圣路易现代中文学校校长夏春生博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来自中国吉林的夏春生说:“北京奥运会对我们确实是一个震撼。我们(以前)觉得中国一定会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好,但没想到会搞得那么成功。我们相信,上海世博会的盛况将超过北京奥运会。”

夏春生说,圣路易斯目前有四五万华侨华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准备到上海亲历世博会盛况。我们中文学校正在与圣路易斯市的其他华人团体商量,策划在组织大家通过电视收看世博会开幕式的基础上,在圣路易斯市进一步宣传上海世博会。

《圣路易时报》编辑汪涛女士在报社编辑部对新华社记者说,她在网上看到上海将举办世博会的消息后,就想着自己能为上海世博会做点什么。如今,她的努力就要成为现实:4月22日,她所在的这家创刊20年、发行量达5000份的华文周报将推出上海世博会的专版,这是她几个月辛勤工作的结晶。

查看全文

世博会公共艺术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梳理了历届世博会的公共艺术精华,认为世博会的公共艺术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早期的艺术沙龙展览到后来的地标建筑与大型壁画艺术,最终形成独立的公共艺术主题展览。

[关键词]世博会;公共艺术

世博会的公共艺术经历了三个阶段:1851年至1915年为起步阶段,特点是艺术家以绘画、雕塑作品参加世博会的艺术沙龙展,以1855年巴黎世博会为代表;1925年至1958年为发展阶段,特点是建筑师创造跨时代的建筑艺术,壁画作品大量出现,以1937年的巴黎世博会为典型;1962年至2000年为成熟阶段,特点是在世博会的主题公园内实施结合城市文化的公共艺术作品,以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最为成功。

一、早期世博会与古典艺术沙龙

1851年伦敦世博会,“水晶宫”里的所有展品都被分成了六组:原料、机器、纺织品、产品(指金属、玻璃、陶器制品)、各种其他特色物品、美术作品(主要是与机械制造相关的雕塑作品),青铜雕塑“亚马逊女战士”获得轰动,该雕塑由爱德华·凯思(AugustKarlEduardKiss)于1837-1841年浇铸而成,雕塑表现了一位亚马逊女战士跨在一匹烈马上,右手举着长矛与一头豹展开搏击,作品充满浪漫主义理想,雕塑隐喻着德国不屈的民族精神。本届世博会的艺术品于1852年形成了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

1855年世博会中的艺术沙龙展,挑选作品的评审团是通过皇帝法令选拔的,由纽维科克伯爵领导,分绘画、雕塑、建筑三个部分,人员组成包括收藏家、鉴赏家、博物馆长和艺术家,还包括世博会皇家艺术委员会的成员,美术委员会有包括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在内的12名委员;美术宫共展出来自29个国家的2054名艺术家的5000多件作品;有三个大型展厅,若干附属画廊和一个雕塑展厅,每个展厅分地区、国家展示着不同的绘画作品,在绘画展厅中间穿插着雕塑作品,但是大多数雕塑在雕塑厅展示,法国艺术家作品占据的两个大厅和一些附属画廊,此次展览兼顾回顾展、国际展与原本在当年的沙龙上要展出的作品,所以展览空间仍然不够。闭幕式包括了评奖仪式,评审团分别为艺术家们授予了荣誉奖、一二三等奖和提名奖,40名艺术家荣获勋章,其中13名外国人。

查看全文

新时代世博会感想

诞生于1851年的世博会,比现代奥运会还年长“45岁”。这件缘自西方的“古董”,由于在全球化环境下参展方、参观者的减少,曾一度被视为“走了下坡路”。而今,距离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50多天,人们在谈论上海世博会能为中国带来什么的同时,也注意到上海正在改写世博会的历史。

“中国申博成功初期,有一种观点认为,将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到一起的世博会已经过时,互联网本身可以解决几乎所有的问题;也有人推断,由于美国法律禁止动用国家财政参展世博会,所以这个曾经的‘世博大国’极可能缺席上海世博会,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对世博会也并不怎么感兴趣。”

“事实证明,这些观点并不正确。”自2001年起参与中国申博工作的全国政协常委、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这样评论一些反对的声音。

人们习惯以参观人数、参展方数量乃至金银奖颁发之最等来衡量一届世博会。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说:“预计上海世博会的规模和参观人数两项指标,都将创造历史纪录。”

截至目前,上海世博会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半年会期预估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美国尽管“姗姗来迟”,但展馆工期紧凑。在此次中国两会上,外交部长杨洁篪宣告,有近百位各国政要计划到访上海世博会。

回顾注册类世博会的“历史版图”,欧洲、北美和极个别的亚洲国家曾经“密集”举办世博会,而非洲、南美几乎没有世博会的足迹。

查看全文

世博会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还有几个月就到上海世博会的开幕了,毋庸置疑这是中国本年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举办这一盛事,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种荣耀呵实力的展现。

回首中国近代史,世博会如同奥运会一样,一直是我们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从前的中国积贫积弱,别说是举办世博会了,就是国民的温饱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旧中国。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伟大的、很棒的、壮观的意思,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到如今世博会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的领导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中国实力快速增长,并于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永远告别了东亚病夫的称号。终于,终于有了今天的世博坐落上海浦东,这颗东方璀璨的明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

这是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这也是自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首次设定主题以来,世博会第一次出现“城市”主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此间向新闻界介绍了这一“城市”主题的产生过程和具体内容。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林楚说:“这是一项独创,相信会引起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大中小城市的广泛兴趣。”他还引用了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查看全文

聚焦上海世博会契机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举办世博会带来的商业契机;世博会与老百姓的关联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我们都知道,此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以城市作为世博会主题,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上海世博会的一个首创,非常具有意义、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的发展,将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助推器。为了举办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海市政府在基础设施上进行了集中建设。、在世博会上,将有非常精彩的展示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众所周知,世博会已经有156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世博会是在欧洲举办的,因为当时欧洲也是在工业化的初期,各个国家都争相举办展览会,展示自己的工业产品,展示自己的工业实力,当时就比较乱,所以,在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为了规范大家的展览行为,后来就成立了国际展览局,由几个国家发起成立以后,大家商谈如何合理地安排各国的展览会。当时取名就叫世界博览会。当时大家也没有说几年举办一次,根据需要有时候一年举办一次,两年举办一次。历史上举办世博会最多的应该是现在几个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历史上从来还没有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世博会,所以中国这一次在2002年申办成功以后,作为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的内容也逐步发生了变化,最早很多都是商品展览,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逐步演变成现在大家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一种先进理念的交流;逐步从商品展览,演化成对主题的演绎。过去是没有主题的,现在逐步逐步发展成为有主题,各个参展的国家围绕主题展示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历史,展示自己的文化。所以世博会逐步演变到现在这种状况。

从2000年开始,世博会就开始决定定期举行,2005年是日本爱知世博会。现在综合的世博会变成五年举行一次,这是固定的。还有一些是专业的世博会,网友提到的昆明的花博会,就是属于一种专业类的世博会。专业类世博会又分两类,昆明是一类,像现在沈阳也是一类。明年,我们国际展览局要在西班牙萨拉波斯堪举办专业世博会,是以“水”为主题。这样就分成综合类的和专业类。专业类又分成三个月和半年的;综合类现在要求比较严格,一定是半年的时间,五年举办一次,由国家申办。所以,逐步就演变成现在这样一个世博会状况。中国历史上最早参加世博会是广东,还是福建的商人做茶、丝生意开始的,当时以个人的身份参加世博会。后来在美国的费城世博会,中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参加世博会,当时盖了一个“中国园林”,非常好看。后来中国逐步开始参与到世博会中,现在我们国家像这种综合类的世博会,每届都有参与,这是世博会的一个历史状况。对世博会有一种说法,也不完全贴切,但是也比较形象,认为世博会是经济、文化的“奥运会”。奥运会本身是一个体育竞赛,世博会是一个经济、文化、科技国际上的盛会,也算是三大重大活动的一种,奥运会、世界杯、世博会。特别是我们在2002年,中国申办世博会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也引起大家对世博会新一轮的重视,当时很多国家要申办,所以,举办世博会更主要的是让世界各国交流自己的历史、科技、文化;更多的是展示对今后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自己民族的特色,这样形成了这样一个交流的盛会。所以大家对世博会的认识,也逐步从商品交换到现在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各个民族的交流的新阶段,大概是这样一个阶段的状况。

一、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我们都知道,此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以城市作为世博会主题,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上海世博会的一个首创,非常具有意义。大家知道,进入新世纪之后,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快,城市在聚集人口、提高效率、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发挥非常重大的作用。城市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引导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为人民生活带来许多问题,比如,环境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失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也不断地困扰着城市的发展。全世界的有识之士在研究这些问题,全世界的老百姓也都在思考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被全世界所瞩目。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我们世博会的主题,让全世界共同来关心这一问题、研究这一问题。把他们在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好的案例、好的实例拿到世博会进行展览,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必将进一步促进全世界人民和全世界各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的交流、城市管理的交流、城市建设的交流,从而来推进城市进一步朝可持续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方向、科技创新的方向发展。我想,通过这一次世博会,通过我们在世博会中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演绎,必然能够对全世界城市、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得更美好,以此作出我们的贡献。

二、举办世博会带来的商业契机

查看全文

新时代里世博会感想

诞生于1851年的世博会,比现代奥运会还年长“45岁”。这件缘自西方的“古董”,由于在全球化环境下参展方、参观者的减少,曾一度被视为“走了下坡路”。而今,距离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50多天,人们在谈论上海世博会能为中国带来什么的同时,也注意到上海正在改写世博会的历史。

“中国申博成功初期,有一种观点认为,将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到一起的世博会已经过时,互联网本身可以解决几乎所有的问题;也有人推断,由于美国法律禁止动用国家财政参展世博会,所以这个曾经的‘世博大国’极可能缺席上海世博会,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对世博会也并不怎么感兴趣。”

“事实证明,这些观点并不正确。”自2001年起参与中国申博工作的全国政协常委、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这样评论一些反对的声音。

人们习惯以参观人数、参展方数量乃至金银奖颁发之最等来衡量一届世博会。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说:“预计上海世博会的规模和参观人数两项指标,都将创造历史纪录。”

截至目前,上海世博会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半年会期预估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美国尽管“姗姗来迟”,但展馆工期紧凑。在此次中国两会上,外交部长杨洁篪宣告,有近百位各国政要计划到访上海世博会。

回顾注册类世博会的“历史版图”,欧洲、北美和极个别的亚洲国家曾经“密集”举办世博会,而非洲、南美几乎没有世博会的足迹。

查看全文

上海举办世博会的重要意义

办好世博会目前已成为上海市的头等大事,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不仅显示了上海市委对世博会的高度重视,而且也体现了办好上海世博会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重大国际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中央多次明确指出,上海世博会是全国的大事,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要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由此不难看出,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世博会的重要性所在。

第二,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

近150年来,世界上不少最新的科技、理念、文化都始于世博会,汽车、电视、电灯、电梯等重大发明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的。鉴于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全人类盛会,又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举办2010年世博会,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正如俞正声书记所言,办好世博会,是增进与国际间交往的机会,是增加相互了解的机会,是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和上海的机会,也是上海贯彻国家外交方针和意图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可见,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第三,世博会是展示人类创意的伟大舞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映

查看全文

参观上海世博会心得感想

敬爱的党组织:

5月1日是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的第一天,20万观众入园参观,我个人很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名游客入园观摩世博会,提前体验世博会的精彩。

世博会的全称是世界博览会,它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世博会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展览会不同,是非贸易型的博览会,其参展主体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一般的展览会相比,世博会举办规格高、持续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目前,世博会和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列为世界三大盛会。

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很早。在1851年的首届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上,中国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经营的12包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展,引起轰动并夺得金、银两项大奖。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我国茅台酒获金奖。不少记载认为,晚清著名思想家王韬是第一个亲身体验“炫奇会”并加以记载的中国人。1867年巴黎世博会时,王韬远赴巴黎参观了世博会,随后又赴伦敦参观了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留下的重要遗产和标志性建筑“水晶宫”。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时,当时的大清“总税务司”赫德(英国人)选派英国人包腊代表中国参展。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时,大清政府首次自派代表参加。随团参展的商人李圭借此经历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成为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名篇。

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第一个中国人是广东香山人郑观应。作为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他在代表作盛世危言的“赛会”一篇,集中反映了对世博会的理解,文章不仅明确阐述了赛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轮电往返,声闻不隔。”举办上海世博会成为了几代人的梦想。

100年前,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内忧外患;100年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已经圆百年世博梦。当时的改良主义人士“看世界”是为了变法图强,而我们今天到世博会上“看世界”,已不可同日而语,主要是向世界介绍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各国探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