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03:12: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摄影艺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摄影艺术创作情感表达探讨
摘要:所谓的摄影艺术,归根结底是全球化的一种艺术门类。该艺术门类不但超越了时代,更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甚至民族与国家。除此之外,摄影艺术还与文化、艺术、哲学、语言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相结合而形成,其中富含深刻的感情与意境。情感不但是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所表露的态度,还是人类在生存中所形成的心理活动,更是组织人类思想和心理的工具。情感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是它的灵魂与核心。因而,本文的目的就是探究当代的摄影艺术中情感表达将何去何从。
关键词:摄影艺术;情感表达;感情内涵
一、摄影艺术在创作时要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情感表达
研究和探索摄影艺术里的情感表达要从了解世界摄影师为起点,只有充分研究摄影艺术和摄影史的发展与演变,才能让我们最真实的了解到在演变历程中,摄影艺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情感。读完《世界摄影思想史》和《世界摄影史》你会发现,不论在任何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人才是摄影艺术的推动者,而技术、理论、手法和理念不过是其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罢了。想象和区域曝光这两大理念,被安塞尔•亚当斯提出后,便引领了今后摄影艺术的发展方向。亚当斯活着的每一天,都在研究摄影艺术的触景生情和景致诱人,最后创立了当代摄影的基本体系。对于亚当斯来说,他的每一幅作品在构思和创作时,都饱含复杂的情感。亚当斯原来说过:“事实上,我的作品不像大家所预料到的那样,并非一切都是现实,多数并不是他的真面目,而是我赋予它某种色彩,如果大家认为我的作品就是其真面目,那么我就是成功的。然而在我看来,世间没有两个对外界看法一致的人。”亚当斯在他的摄影作品中大量的运用了光线,调整了构图,修改了影调。同时结合了音乐艺术,借以将其对人生的感悟表达出来,使其摄影作品富有情感和生命力。亚当斯最为骄傲的作品就是《月升》,该作品无论是在气势上,内容上,还是画面上都可被称为经典。但是其经典并非是意识和技术方面的独树一帜,而是其独有的气质——作者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所赋予的气质。在亚当斯拍摄的一瞬间,所有摄影作品应有的要求和条件恰好都能满足,巧妙地将宇宙精神和人文情怀融合起来。在李文方先生的《世界摄影史》中是这样评价安塞尔•亚当斯的,“自然的氛围是亚当斯对作品的一种感悟和反应。”像《月亮和哈夫多梅山》、《黑色的太阳》和《冬日,约塞米提》等作品,均能体现出亚当斯热爱摄影艺术,热爱生活。
二、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情感表达有何意义
来自法国的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在1839年创建了银版摄影法,同时也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摄影术距今只有不到200年的历史,与音乐、绘画等艺术相较而言还很年轻。摄影艺术一直不曾停下前进的步伐,一路摸索,演变,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门类,同时,又将其推向一个高潮时期。黑格尔认为,“思想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成功的必要元素,甚至可以被当作一项事业。”回首世界摄影史经历的点点滴滴,都是各个摄影师用其个人的点滴成就共同浇灌的,用其个人的思想共同呈现的。情感组织着人的思想活动和心理变化,同时也决定着摄影艺术的生死存亡。当代的摄影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很有用的一方面就是社会纪实。它是社会的时代特征以及形态特征最为直观真实的写照,同时推动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如今的摄影与文化、历史和政治共同构成多方面的影响力,已不再是一门简单的艺术门类。回首摄影艺术历经的点点滴滴,我们很容易察觉,凡是能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一定推动了摄影艺术的进步,并有其存在的实际意义和深刻内含。
摄影艺术分类与关键点
摄影艺术作为一门现代造型艺术,是在造型艺术中最为普及的艺术,不仅为专业的摄影师所独享,而且更与广大人民群众所分享,几乎每个家庭都备有照相机,人们外出旅游时,摄影留念也是一项必备活动,甚至有人不无讥讽地说:“中国人出境游,就是摄影留念。”摄影艺术是“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再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①当然,现代化的数码相机,已不再经暗房工艺处理,而由电子计算机直接处理了。对于广大的摄影爱好者而言,掌握摄影艺术的类别及其各类别的主要特点,对于拍好照片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针对群众业余摄影的特点,对摄影艺术的分类与要点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人像摄影的要点
人摄影又叫“有像摄影”、“人物摄影”,顾名思义,是以人物为主体的摄影,这也是群众摄影最为常见的形式。家人团聚、朋友相聚、同学相聚、毕业照、婚纱照、纪念照……应有尽有,不胜枚举。打开每个家庭的影集,所见大多都是人像摄影。人像摄影的要点有五:一是神情。人像摄影虽然是静态艺术,但却要以静显动,即在动与静的交叉点上,抓住人物瞬间的神情,以瞬间表现永恒。表现神情的核心是眼神,眼睛素有“心灵的窗户”之称,也就是说,人的眼睛是其内心世界的显示屏,即使十分内心向并善于隐自己感情的人,其喜怒哀乐也会从眼睛里透出信息,人的一顾一盼,一凝一动,其眼睛中都有内心的韵律。例如,视线伸向远方,视点较高,则表露出喜悦、乐观的情绪;视线较近,视点向下,则表现深沉、思索的心态。除眼神以外,面部表情也至关重要,通常以笑容为主,这就是人们在拍照时经常喊“茄子”的道理。神情在近景与特色摄影中最为重要。二是手势。手指是人像摄影的重要形象语言,人们常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手势在中景与近景摄影中也十分重要,一般要避免呆板的双手下垂的手势,而选择富有动感的手势。例如用“U”型手势,就富含活泼流动的韵律。三是姿态。姿态包括人的四肢、躯干、头部等身体各部位的整体姿势,它可以表现人物的心境、风度、气度。四是环境。人像摄影要注意环境的选择,以优美、清新并与人物性格、职业、志趣等密切相关的环境为宜。五是细节。人像摄影的细节也很重要,包括服饰、道具等。例如牧民的牧鞭、农民的镰刀、军人的枪等等。
二、风光摄影的要点
风光摄影的要点有六:一是画面构图要和谐统一,突出主体。二是充分表达空间。要以深远为贵,以有限的空间表现无限的意境。三是妥当地处理天空。要重在写意,追求简洁空灵,尤其要注意云彩的选择。四是有效地运用雾、烟、水、闪光等因素营造意境。例如桂林山水中的濛濛细雨,黄山的淡淡云雾等,都会有奇异的效果。五是充分运用各种镜头的特点。包括焦距镜头、广角镜头、长镜、滤色镜、附加镜等等,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与优长。六是运用线条和影调营造节奏感与韵律感。例如排排树林的垂直线、重重山峦的起伏线、河流的曲线等等,都有不同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同样,影调的浓淡也各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静物摄影的要点
摄影艺术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综述了现代史上的早期学者对摄影艺术的指点和评论,旨在引领学人正视摄影研究的人文品格,为后电视时代影像艺术于技术本体之外开拓更为宽广的学术畛域。附及的外论则匡正摄影文学的美学定位,从当下视角反思其纵深拓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摄影理论;绘画主义;《半农谈影》;摄影文学
摄影理论发展至今天,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且不说终极意义上的美学体系构建仍极度匮乏,就连起码的摄影史的梳理也显然不足。现有的中国摄影出版社之《中国摄影史》明显地过于简略,且品位不高。艺术史价值的开掘和摄影艺术的本体美学特征探究必须同时展开,相得益彰。较之其他艺术,摄影似乎天生缺乏文化品位和学术品格,这可能与摄影过于依赖和推崇机器、技术和技巧不无关系。机—技拜物教的巫术色彩,在我们的摄影艺术中得到了十足的体现。从早期的依附美术(绘画)到后期的依附影视,摄影艺术的历史轨迹清晰地昭示着重整摄影学人理性思维和文化品格之艰难。
然而,在摄影幼年时期,却不乏文化巨匠对其提携和扶持,作为边缘摄影学,这些论述的史料价值鲜为人知,但却闪耀着熠熠光泽。摄影发展至20世纪初期方为大多数人知晓,因此,“五四”前后的思想先驱和文化巨匠们对摄影艺术也多有论及。总的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来自学术界、文学界的康有为、蔡元培、鲁迅、胡适、顾颉刚、刘半农、俞平伯、周瘦鹃等人;二是来自美术界、绘画界①的徐悲鸿、张大千、丰子恺等人。仔细区分一下,第一个来源中,直接论述、评论摄影的为康有为、蔡元培、胡适、顾颉刚、俞平伯和刘半农,相比之下,其论述甚至著作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更加珍贵;在其杂文、闲适散文中以照相、摄影为题材的当属周瘦鹃、鲁迅,这些文学作品对于摄影理论的文化史价值较为突出。第二个来源多为直接论述,或许是由于摄影和美术的亲缘关系吧。另外,除刘半农外,直接论述大都以替职业、专业摄影家的作品集作序的方式存在,而非特意写作、独立发表的学术论文,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某些思索。
1.康有为
谈论摄影艺术创作
从史前的洞窟岩画到古埃及和古希腊艺术的伟大,古罗马文艺复兴的辉煌等,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流派,仅从绘画看,就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立体主义等;进入二十世纪,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电影、摄影等新的艺术门类出现了。追溯艺术的真正起源,我们这些自以为聪明的“文明”人有时会感到一丝困惑,很多艺术珍品的创作源头我们是无穷追溯的,只有通过作品来品味艺术创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这种揣摩更加增添了艺术表现的神秘性。
一、摄影对绘画的模仿
模仿是艺术创作的方式之一,“由于原始人思维能力的限制,其在努力寻求力量征服异己和满足自身愿望的过程中,自然而方便地选择了模仿其自身存在与生活在客观时空里的存在物的行为和状态”。摄影术的诞生对绘画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曾有人惊呼“绘画”从此死亡了,但事实是这样吗?经过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摄影和绘画“分而合,合而分”,在相互的借鉴中,尤其是摄影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汇。摄影术诞生早期的摄影家也是画家,摄影是他们作画的辅助方式。从19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了诸多的摄影艺术流派,如画意摄影,其流派有高艺术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印象派摄影,未来主义摄影,后来又出现了体现摄影本体语言的直接摄影和纯摄影,人们在不断探索摄影的艺术表现,例如英国画家兼摄影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模仿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拍摄的《两种人生》。该作品展出时引起轰动并且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购买。雷纳德的成功让世人第一次看到摄影不是简单的光影魔术,同样也是艺术创作的形式之一。
二、摄影的瞬间特性
法国摄影大师布勒松曾说:“摄影,照我的想法———就是绘画的速写,凭直觉完成,不容修改。若非改不可,那只好等下一张再改了。生命是随时在变的,有时景象一消失,你就无能为力了。”笔者有这样一幅摄影作品,表现的是农忙时节农妇收割麦子的场景:扬起的麦粒,被定格在瞬间,画面的凝固让人仿佛感到了土地的深沉。在拍摄时,并没有这样的感觉,只是本能地拍摄记录,但当照片冲洗放大后,笔者无意中却发现这张照片与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者》中的情节十分相似。绘画是对现实某一特定瞬间的精心描绘,摄影更何尝不是这样呢,只不过,后者来的更加客观罢了。抛开数字摄影的后期创意不谈,传统摄影的独特在于它瞬间的不可修改性,它不像绘画作品或者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可以在反复的修改,一直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所有的精彩和失败在一瞬间决定了,那么如何把这种瞬间的短浅变为艺术的永恒,这是摄影艺术的特性之一,也是摄影创作中的难题。在数字摄影大行其道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摄影人忘记了摄影的这种本质特性,而极少数真正的摄影人在坚持,品味,他们的作品少了一份视觉的浮华,但却凝聚着深深的文化情结,是文化的因素让摄影走得更远,也让瞬间的记录成为永恒。
三、摄影中的“移情”效应
摄影艺术探究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码摄影已普及到中国的千家万户。数码摄影与传统胶片式摄影有各自的优缺点,它们不可能相互取代,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保持共存局面。
关键词:数字时代传统摄影数码摄影
从法国画家达盖尔(1789—1851)于1839年1月9日发明了“银版摄影技术”至今已有167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摄影技术支撑的照相机、负片、正片及其辅助器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曾经作为高档摄影器材的数码照相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走下神坛,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数码摄影成为现代化家庭的标志。有人曾预言,21世纪,数码摄影将取代工艺复杂的传统胶片成像摄影。笔者认为,传统胶片成像摄影与数码摄影在现代社会中各有自己的空间,有各自的优缺点,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将保持共存的局面。
一、传统摄影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技术与艺术已十分成熟
一百多年前,摄影术产生,有人曾断言,摄影将取代绘画。经过一百多年的事实说明,摄影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准确记录瞬间的历史事实。尽管在此期间也有很多的摄影家通过高超的摄影技术模仿绘画的各种效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绘画所传达的画家的个人情感及绘画作品的材质美感及画家的技艺美,是照片无法取代和复制的。绘画和摄影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向前发展,数码摄影也是如此。
传统摄影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为人们记录生活、记录历史、表达摄影家个人情感的方式。它具有可复制性和稳定性。一张存放数年的负片,只要影像没有消失,复制就成为可能。而经过显影和定影技术后的负片和正片,具有存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稳定性。传统摄影的成熟性还包含摄影暗房技术的成熟。通过暗房技术,摄影家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特殊效果的图片,充分保障了它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摄影艺术研究论文
一、构图的意义
构图在传统画论中称之为“章法”、“布局”、“经营位置”等。是指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形象,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构图作为摄影的第一步,因其创作手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事实上,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固有的形式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固有规律之后,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虽然摄影构图的形式规律不是死的,但了解这些形式规律可以避免一些初级的错误;掌握和运用这些形式规律,对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主题思想则是一条捷径。
在设计摄影画面的构图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有过以下的体会:一把椅子倾斜了就会让人产生不稳定的感觉。而大多庄重、尊严的东西又是很对称的,比如古代宫殿门口的石狮子,它是成双存在的,给人以对称的美感。因此,摄影作品的画面均衡,在构图时十分重要。
二、对称和均衡在画面中的运用
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时常可见,但大多数摄影作品,在构图中并不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均衡。
摄影画面布局的均衡,是人们运用视觉和心理上的习惯,对画面内全部可视形象所处的部位,进行稳定与否的一种衡量。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拘谨、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居多。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而均衡则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等。
视阈摄影艺术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综述了现代史上的早期学者对摄影艺术的指点和评论,旨在引领学人正视摄影研究的人文品格,为后电视时代影像艺术于技术本体之外开拓更为宽广的学术畛域。附及的外论则匡正摄影文学的美学定位,从当下视角反思其纵深拓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摄影理论;绘画主义;《半农谈影》;摄影文学
摄影理论发展至今天,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且不说终极意义上的美学体系构建仍极度匮乏,就连起码的摄影史的梳理也显然不足。现有的中国摄影出版社之《中国摄影史》明显地过于简略,且品位不高。艺术史价值的开掘和摄影艺术的本体美学特征探究必须同时展开,相得益彰。较之其他艺术,摄影似乎天生缺乏文化品位和学术品格,这可能与摄影过于依赖和推崇机器、技术和技巧不无关系。机—技拜物教的巫术色彩,在我们的摄影艺术中得到了十足的体现。从早期的依附美术(绘画)到后期的依附影视,摄影艺术的历史轨迹清晰地昭示着重整摄影学人理性思维和文化品格之艰难。
然而,在摄影幼年时期,却不乏文化巨匠对其提携和扶持,作为边缘摄影学,这些论述的史料价值鲜为人知,但却闪耀着熠熠光泽。摄影发展至20世纪初期方为大多数人知晓,因此,“五四”前后的思想先驱和文化巨匠们对摄影艺术也多有论及。总的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来自学术界、文学界的康有为、蔡元培、鲁迅、胡适、顾颉刚、刘半农、俞平伯、周瘦鹃等人;二是来自美术界、绘画界①的徐悲鸿、张大千、丰子恺等人。仔细区分一下,第一个来源中,直接论述、评论摄影的为康有为、蔡元培、胡适、顾颉刚、俞平伯和刘半农,相比之下,其论述甚至著作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更加珍贵;在其杂文、闲适散文中以照相、摄影为题材的当属周瘦鹃、鲁迅,这些文学作品对于摄影理论的文化史价值较为突出。第二个来源多为直接论述,或许是由于摄影和美术的亲缘关系吧。另外,除刘半农外,直接论述大都以替职业、专业摄影家的作品集作序的方式存在,而非特意写作、独立发表的学术论文,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某些思索。
1.康有为
摄影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
[摘要]摄影艺术自诞生以来,凭借其真实客观的记录功能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细节表现、情感传达、叙事方式、表现手法进行了丰富与拓展。摄影艺术通过其大众化、商业化、真实、创意的方式广泛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在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历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未来也将促进视觉传达设计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数字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摄影艺术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工匠艺术逐步向当代电脑设计方式转变。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同样如此,多样化的创作工具在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法、表达风格,不仅传统的抽象写意表达手法被炫目的后现代叙事语言所代替,而且摄影语言正在全方位书写着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法。正如Photoshop、Adobeillustrator等设计软件的普及运用逐步替代了平面设计中的传统绘画,让视觉传达设计更加精准,可以在原有基础性设计无损的背景下,进行重复多次加工设计,并且能够保存和还原每一个操作过程。借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艺术家在创作油画过程中采用油画刀艰辛工作的技法都可以在设计软件上实现,如果米开朗基罗生活在21世纪,那么他可能不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创作一幅伟大的作品,他完全可以把时间放在更有创造力的伟大创意上。这就是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根本转变,同样摄影艺术的发展也与数字技术紧密相连,摄影艺术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的转变是潜移默化的,并且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只有把握摄影艺术前沿发展的趋势,才能够实现视觉传达设计上的进一步创新。自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摄影术经过将近20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术自发明以来,记录了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也帮助人类重新认识历史、审视世界。摄影术的发明造成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改变了过去仅仅依靠绘画的复制技术,过去人类依靠文字记录或者绘画描摹付出大量努力才得以完成的工作,被摄影艺术在瞬间完成。视觉传达设计与摄影都属于平面造型艺术,表现形式相似。毫不夸张地说,从摄影艺术的发展史中,我们逐渐看清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脉络,从最初视觉传达设计借助于绘画辅助,到如今越来越多地借助摄影作品,视觉传达设计的可选择性、可操作性越来越强,摄影艺术的广泛应用开拓了视觉传达设计新局面。
一、摄影艺术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的改变
(一)细节表现进一步完善。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摄影艺术一直在对绘画艺术不能达到的细节进行完善补充,[1]从原理探索到显影技术,摄影艺术不仅变成了一门独立艺术,而且开创了现代主义道路。摄影艺术的发展使得传统视觉叙事形式被颠覆,高度还原现实世界,让艺术家用全新的方式和角度看待事物,产生新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构想。过去人们记录伯罗奔尼撒战争要靠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但是越战中摄影艺术的运用让人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了战争的真实和残酷。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视觉传达设计和摄影艺术的发展都迎来了黄金时期,视觉传达设计技术的局限性越来越小,思维越来越多元化,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设计效果也不断完善提升,更能够适应受众需求。(二)情感传达更加丰富。摄影艺术不仅是对美好瞬间的再现,更是对历史的记录,对情感的传达。通过摄影作品可以看到我们对过去的眷恋和历史的传承,在很多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很多过往的瞬间,感受到以情动人的画面。摄影艺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情感传达,无论是高兴、激动还是沮丧、失落,都可以通过摄影作品来表现和传递。摄影艺术使得艺术创作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变得游刃有余,摄影作品中既可以展现怀旧的氛围,又可以表现出时尚的气息。通过在构图、光影上的解构营造,摄影艺术在创作中体现出高度的情感自发性,摄影师迫切地希望通过作品展示出自己内心的创意和想法,向受众传递表达出作品的真实情感。摄影艺术的应用使得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的情感传达更加丰富。[2](三)叙事方式重新建构。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无论是海报、标志还是包装设计,都在影响人们的观念,试图以更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影响受众,实现特定的效果,无疑,摄影艺术重构了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摄影艺术让社会大众深刻认识到媒介就是信息的本质,将视觉传达设计推动到一个新的阶段。摄影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平面化叙事方式,打造了立体化的镜头语言,[3]给视觉传达设计构建了创新语言。摄影艺术还构建了日常经验化的视觉幻境,让摄影艺术从庙堂走向民间,让大众沉浸在构建的情境中,并且深深感受到喜悦。摄影艺术同样缓解了大众的符号与身份认同危机,通过信息和图像给受众构建了一个新的认同,能够在大众接受的层面构建一个全新自我。摄影艺术还解决了精英与大众文化的悖论,通过摄影艺术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都可以成为创造者。[4]所以说,摄影艺术的应用将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叙事方式进行了重新建构。(四)表现手法更加多元。视觉表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人类社会文明建立在视觉叙事之上,人类最初表现和动物的差异就是体现在原始人的壁画之上,之后壁画发展为象形文字。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摄影艺术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法更加多元。从油画《最后的晚餐》(见图1)中线性结构安排到摄影作品《饥饿的女孩》(见图2)中真实的宏大叙事,影像语言通过更精准的刻画,表现了一个从上帝到人间的真实世界。摄影艺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超现代的真实,更能够打动人。摄影艺术以直觉性、符号的象征表现出视觉传达设计的时间性、情节性及空间性,比传统抽象的表现方法更容易产生象征意义,[5]也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法更加多元。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摄影艺术的应用方式
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的推广策略
摘要:摄影艺术是当今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拍摄人物、风景以及各种社会现象来记录信息、传播文化,深受群众的喜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影艺术逐渐在群众中普及开来。这既能有效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又能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对我国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普及程度,探讨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推广策略,以促进摄影艺术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摄影艺术;群众文化活动;摄影教学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既能增强群众的凝聚力,又能提高群众的审美水平,满足群众对艺术的追求。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普及和推广,有利于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丰富群众的艺术生活。同时,其能够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真实生活的记录,让群众更加直观、真实地了解生活中的乐趣和美好。此外,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群众摄影作品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有的群众甚至只利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拍摄工作。这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质。因此,摄影艺术在我国群众文化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普及程度
其一,审美角度的普及性。以前人们往往会因为自身需要或实际工作需要而拍摄照片,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照片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照片不仅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面貌,还可以记录某个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能够通过图像的形式来反映具体的信息,使群众清晰地认识到照片中的内容和思想,了解到当前的审美特征和流行趋势,从而不断地提高人们的艺术审美水平[2]。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普及与推广,不仅有助于摄影人员向群众展示自身对于真实生活的记录,还有助于群众通过观看照片的内容以及感受照片的意境,受到照片中所蕴含的艺术思想的熏陶,从而使照片的艺术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其二,摄影工具的普及性。现如今,摄影艺术作为艺术中的一项专业技术,已经不再只是摄影人员的工作,而是成为高校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很多高校开设了与摄影艺术相关的课程,旨在培养专业化的摄影人才。随着摄影艺术的普及,人们在商店中就可以购买到各种摄影工具。而摄影工具的应用能够帮助摄影人员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摄影作品,使摄影作品真正发挥出自身的艺术价值。在以往的摄影活动中,摄影人员所使用的主要是具有物镜成像功能的摄影机。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码成像技术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成像技术,使得照片不再需要通过冲洗胶卷印刷,而是以数码图像的形式直接连接相片打印机进行打印[3]。这些先进摄影工具的使用使得摄影活动变得更加简单,也使得拍摄照片的数量不会再受到胶卷数量的约束。同时,数码相机还有自动聚焦的功能,有助于摄影人员根据不同的光线环境来调节光圈。此外,由于摄影工具的重量也减轻了很多,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将其携带在身上,随时随地进行摄影活动。其三,生活记录功能的普及性。摄影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再现和记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社会进步的记录。因此,摄影艺术可以被认为是反映群众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既能够表现出群众在生活中的喜乐和成功,也能够表现出群众在生活中的无奈和失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摄影艺术来时刻地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如在旅游时随手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或在与朋友相聚时随手拍上几张照片作为纪念。摄影艺术已经成为人们回顾过往经历的重要工具,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回忆过去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还能够使人们感悟生活,使得人们获得积极向上的心态[4]。
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推广策略
形式美在摄影艺术的手法及作用
[摘要]形式美作为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最终呈现方式更多偏向于事物的自然属性与组合规律,目前形式美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运用相当广泛,主要表现在统一性与和谐性上。本文主要从形式美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出发,对其表现手法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摄影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形式美;摄影艺术;创作;作用
随着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艺术美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作为审美艺术范畴中的一项,如今,摄影艺术所涵盖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形式美作为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摄影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对观众也发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和作用。形式美在摄影艺术中的特征美的表达多种多样,自然美和形式美都属于艺术美感中的一种。摄影作品在追求美感的同时,还必须保持自然的形态,以保证作品的艺术美感和价值。形式美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与美的形式既有区别,又存在同一性,形式美主要体现在色彩、构图、布局等方面,存在既朦胧又宽泛的意味,需要摄影师不断探索,从更深层次发现形式美的来源和表现,进而使作品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形式美不仅体现在摄影作品中,要求摄影师具有较高的拍摄技术,能在整体构图上达到和谐统一,还需要观赏者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对形式美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形式美在摄影艺术中的构成
形式美的表达形式主要有色彩、线条和形体。不仅在摄影中艺术中,在其他艺术领域中,形式美的构成依然相当关键。色彩能够给人直观的体验,色彩的明暗度和饱满度可以体现出一幅作品的不同情感,因此,摄影作品的色彩要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主体相一致,要综合考虑色彩的饱满度和明暗度。在形式美的表现中,色彩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可以给观众带来极大的共鸣,使观众对摄影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摄影中,结合摄影本身的主题,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充分利用冷暖色调的搭配,能够更好地实现艺术体现。例如,在使用颜色搭配的时候,红色和黄色、橙色等暖色调能给人更强温暖热烈的感觉,而蓝色、灰色等冷色调则给人更多冷静的感觉。和谐的色彩构成能够进一步升华感情,更好地衬托出作品的内涵和文化。不同场合、不同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在摄影艺术中应用形式美的表现手法,应当注重色彩的表达。线条和形体的构成是形式美的基础,线条也可以体现艺术作品的情感,直线、曲线、粗线等不同线条形态能够突出不同的感情,如,直线往往给人坚毅方正的感觉,能够在摄影作品中彰显独特的美感;而曲线更具艺术感,可以给人柔和流畅的感觉,多种线条的组合,能够使整个摄影作品更具生命张力。形体跟整个摄影作品的构图有关,多由线条构成,除了使作品有平面和立体之分,也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例如,方正的图形显得刚直坚毅,三角形则是稳固、安全的体现。
形式美在摄影艺术中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