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产品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01:53: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涉外产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涉外产品

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

1产品责任概述

(1)产品责任、涉外产品责任的涵义。

涉外产品责任同一般侵权责任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它的涉外因素:或涉及外国产品或涉及外国消费者、使用者,因此各国法律在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主体、举证责任、责任范围以及责任减免、诉讼时效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产品跨国界的快速移动,使产品责任的国际性加强,某一涉外产品责任有可能适用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准据法不同导致的判决结果也截然不同.所以研究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就成为现代国际私法一个重要的课题.

(2)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原则及当前国内外立法。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产品责任立法显示出了国际化趋势.目前产品责任方面的国际性公约主要有:欧共体1977年和1985年的《关于人身伤害和死亡的产品责任欧洲公约》、《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海牙国际私法会议1972年制定的《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等。我国暂时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国际产品责任的具体法律法规.但《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构筑起了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框架,另外,《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药品管理法》、《食品卫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也是产品责任制度的内容之一。

2西方国家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

查看全文

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分析论文

1产品责任概述

(1)产品责任、涉外产品责任的涵义。

涉外产品责任同一般侵权责任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它的涉外因素:或涉及外国产品或涉及外国消费者、使用者,因此各国法律在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主体、举证责任、责任范围以及责任减免、诉讼时效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产品跨国界的快速移动,使产品责任的国际性加强,某一涉外产品责任有可能适用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准据法不同导致的判决结果也截然不同.所以研究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就成为现代国际私法一个重要的课题.

(2)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原则及当前国内外立法。

伴随着世来源:公务员之家()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产品责任立法显示出了国际化趋势.目前产品责任方面的国际性公约主要有:欧共体1977年和1985年的《关于人身伤害和死亡的产品责任欧洲公约》、《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海牙国际私法会议1972年制定的《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等。我国暂时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国际产品责任的具体法律法规.但《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构筑起了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框架,另外,《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药品管理法》、《食品卫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也是产品责任制度的内容之一。

2西方国家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

查看全文

论析涉外产品责任立法的新发展

摘要:我国目前立法把涉外产品责任归入一般侵权责任,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对比分析各国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立法的新发展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表明我国相关立法存在一些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本文从立法目的、指导原则、实践情况及立法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立法建议。

关键词: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法/最密切联系原则

近年来,随着“丰田召回门”等事件的频繁发生,社会各界对于涉外产品责任问题的关注逐渐升温。在我国成为WTO成员,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的背景下,如何完善我国的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制度已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立法的新发展

传统国际私法把涉外产品责任视为一般侵权责任,因此在法律适用上一般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自20世纪60、7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在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方面采取了一些富有灵活性和建设性的冲突法规则,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适用意思自治原则

查看全文

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问题研究论文

目次

一、问题的提出

二、欧美国家关于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原则的最新发展

三、中国现行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四、思考与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查看全文

产品责任法研究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私法中的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一些特殊侵权行为领域-如产品责任―新的理论和规则受到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视。原因是,随着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的频繁,产品的跨国性日益普遍,产品责任问题也随之增加。一些国家在处理这类跨国产品责任案件时主张司法管辖权,而与该产品相关的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提出类似的要求;进而对这类涉外产品责任应适用的法律,即准据法,也存在较大的分歧。如何解决这种跨国产品责任诉讼,成为各国国际私法领域又一个新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扩大也带来了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问题,尤其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棘手问题无法可依。例如:(1)当该产品责任侵权行为发生在外国,依行为地法和中国法均构成侵权时,应适用哪一个国家的法律来确定当事人的赔偿责任?(2)当中国消费者购买一外国产品而导致损害时,中国法院是否可以根据行为地法而适用外国法,使中国的受害人获得较高的赔偿?(3)如果产品责任案件中的双方当事人均是外国人,中国法院在审理该案时适用中国法是否有充分理由?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分析对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祺对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诸多产品责任诉讼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供与会专家学者讨论。

二、欧美国家关于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原则的最新发展

一般认为,产品责任属于一种侵权行为。按照传统的国际私法,应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即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伤害的行为地法。20世纪60年代以前,欧美国家大多采用对产品责任案件适用损害发生地的法律;7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贸易的全球化,产品责任引起的侵权行为地往往带有偶然性,且产品责任侵权与一般的侵权又有区别,最主要的不同是,其侵权行为地与受害人往往没有什么联系。因此,适用传统意义上的加害行为地法和损害发生地法,对一个受害人来说起不到应有的赔偿作用。基于这种特殊性,欧美国家首先放弃了侵权行为地法原则,引入一些新的、富有创建的规则。

第一,允许原告选择适用对其有利的法律。由于产品责任的特殊性,原告要证明被告的责任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被告在承担责任方面处于比原告更有利的地位。为了更好地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利,有的学者提出由原告(受害人)在所涉国家的法律中选择适用某一法律作为准据法。例如,美国的卡维斯教授提出了“优先原则”,认为原告有权从以下4种法律中作出选择:1、产品生产地法;2、原告惯常居所地法;3、取得产品地法;4、损害发生地法。1982年美国法院在“辛得尔诉阿伯特化工厂”一案中以“最有利于原告的法律”原则审理了该案,充分体现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这一原则很快被美国各州的产品责任法接受,并运用到具体的个案中,即在产品责任诉讼中,如果各州对原告的利益规定不一致时,原告可以选择适用其中最有利于他的那个州的法律。

查看全文

私营外向型经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市作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一直致力于外向型经济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年度外贸出口总额只有5.03亿美元,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分别只有17.6%、11.9%;而同属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的青岛分别为92.2%、57.6%,日照也分别达到29.2%、21.3%。**市的私营外向型经济更是严重落后,近几年来私营企业的外贸出口额一直在几千万美元左右。而自**年国家对私营经济开放进出口权以来,全国、全省(江苏)的私营出口已飙升突起。江苏**年出口1984万美元、**年出口1.03亿美元、**年出口2.72亿美元,**年出口更是突飞猛进,达10.1亿美元,短短4年里增长了几十倍。在国际经济普遍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外贸之所以能够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私营经济开放了进出口经营权,激发了私营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尤其是对外出口的潜力。可见,进出口经营权对于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无疑是一把进军国际市场的金钥匙。而****年底,全市申请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仅为22家,只占全省近3000家的0.73%。那么,**的私营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何没能随着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而异军突起。究其原因:

一是与**市国民经济结构的整体结构相关联。改革开放以来,衡量和观察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得是否快,一般情况下主要看当地的经济成分如何。如果民营经济、外商投资占的比重很小,那该地区在整体上注定缺乏某种活力。同浙江、苏南等地民营经济在外贸、就业、GDP等各方面一枝独秀的状况截然不同,在**市的国民经济结构中,国有经济仍然是重头戏,其次是外商投资,私营经济比例最少。**年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4.9%,比全省平均低5.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数、注册资金、从业人数均居全省最末位。全市这种国民经济结构注定了在**市出口总额中私营企业所占的份额很少。

二是与**市私营企业的发展相关联。**市私营企业不但总体规模小,而且单体规模也偏小。**年,全市注册资本过百万元的私营企业总数为278户,过千万元的私营企业为21户。但申报私营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型企业最低注册资本为300万元,流通型企业最低注册资本为500万元。这就决定了能够跨进此门槛的私营企业数本身就很少,其中涉外的私营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很多的涉外生产型企业只因资本不足,被拒门外。而已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22家私营企业目前出口状况也不理想,其中20家是**年后才获权的,市场开拓起点晚,外贸人才严重缺乏,操作实际经验不足,直接导致其中约五分之一的企业没有出口实绩,自营出口多的也就在一二百万美元,少的只有几万美元,不少获权企业仍然靠专业外贸公司的。

三是与**市涉外私营企业缺乏品牌优势相关联。目前**市有部分涉外私营企业的产品已通过ISO9000、ISO1400国际体系认证,如**市太阳雨热水器有限公司、**太平洋石英有限公司等,但整体来看,涉外私企及产品缺乏品牌优势。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规矩”林立的国际市场中,品牌就是质量,质量就是核心竞争力,在品牌方面竞争不过别人,自然在外贸经营中也没有什么优势。**市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的46个“**年度**名牌产品”中,私营企业产品约占到一半。但,江苏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公布的439个“**年度江苏名牌产品”中,**市只有11个,其中私营企业产品只有1个,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22家企业中没有一个产品能入围;全国名牌产品更是为零。

四是与涉外私企出口产品结构相关联。**市的涉外私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一般制造、商贸流通等传统行业,出口产品地方特色比较明显,大多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水产品养殖加工、蔬菜种植加工、柳编、木材、水晶、硅资源等开发加工;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比重较低。与苏南各市以IT产业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相比没有竞争优势,这与我市工业落后的大环境分不开。从私营出口情况来看,份额大的多集中在流通贸易型企业,生产型企业自营出口量不大。而一些本地优势资源(如硅资源)由于无序开发和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跌,市场秩序紊乱,使得本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丧失了效能优势。总体上看,**市涉外私企的出口产品比较“小”,产品档次、科技含量不高,出口价格较低,外贸出口总量自然很难做大。

五是与众多涉外私企与外资合作相关联。早期发展较好的涉外私营企业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寻求资金技术的合作,间接获得自营进出口通道,纷纷对外合资合作。**县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在1995年、1997年(**年国家赋予私企进出口经营权)分别与香港金浩公司、中润公司合资建立了太平洋金浩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和**中润石英制品有限公司,间接获得了产品进出口经营权,**年出口创汇140万美元。还有**福东正佑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富裕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原本发展势头良好的涉外私营企业已转化为合资企业或者成立了合资子公司。合资是涉外私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外寻求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有益合作,以取得发展突破的一种有效途径,本质上是壮大了私企的实力。但从目前外贸统计的角度讲,涉外私企创汇队伍中无疑少了一批精英。

查看全文

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弹性已逐步显现。汇率的不确定性对涉外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产生了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不容低估。本文分析了涉外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指出在现有的条件下,涉外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实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加强经营管理,以合理规避外汇风险。

关键词:新汇制;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的汇率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弹性已逐步显现。总体上来看,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呈现小幅上扬态势,对欧元汇率略有下跌。2008年我国将会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从事涉外经营活动的经济主体来说,汇率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企业的决策难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产生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不容低估。

一、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汇改后,一些涉外企业已经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寻求规避风险的措施,但整体来说,涉外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涉外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不足,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查看全文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弹性已逐步显现。汇率的不确定性对涉外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产生了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不容低估。本文分析了涉外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指出在现有的条件下,涉外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实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加强经营管理,以合理规避外汇风险。

关键词:新汇制;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的汇率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弹性已逐步显现。总体上来看,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呈现小幅上扬态势,对欧元汇率略有下跌。2008年我国将会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从事涉外经营活动的经济主体来说,汇率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企业的决策难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产生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不容低估。

一、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汇改后,一些涉外企业已经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寻求规避风险的措施,但整体来说,涉外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涉外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不足,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查看全文

涉外导游素质提高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旅游经济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导游的竞争。随着旅游经济的国际化进程,资深的涉外导游是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中流砥柱。

关键词:涉外导游旅游经济

涉外导游的定义和特点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专门(或主要)从事接待来自海外的访问者、旅游者等(均称为外宾)的“涉外导游”或“导游翻译”。涉外导游就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语)导游资格证书和导游证,受旅行社委派,按照接待计划,从事陪同海外旅游团(者)参观、游览等事务的工作人员。”其英文可以是“guide-interpreter”和“tour-guide”或“touristguide”。本文的涉外导游指外语(尤指英语)的涉外导游,业内专门称为“导游翻译”(guide-interpreter)。

涉外导游是旅行社的重要成员。在旅游接待工作中起着协调、沟通的重要作用,其业务是旅游接待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涉外导游的性质虽因时代、国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民族文化不同有所不同,但各国在长期旅游实践中也提炼出涉外导游的共同属性,即社会性,面对八方宾朋,是一种社会职业;文化性,传播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同时又吸收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服务性,以复杂的、高智能、高技能的服务,满足游客的要求;经济性,直接创收,扩大客源、促销商品、促进经济交流;涉外性,是无冕的民间大使,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旅游接待过程即是实现旅游产品消费的过程,旅游消费过程是指向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的服务,是非旅行社的旅游部门分别运做的,但将这些服务串连起来,有序运作,使产品和相关服务的销售得以实现,取得利润,同时也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种种需要得以满足,这一切完全有赖于涉外导游的安排。

涉外导游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

电子商务涉外流转税法比较研究

国内涉外流转税法主要由关税法、涉外营业税法、涉外消费税法、涉外增值税法所组成,面对电子商务的巨大冲击,原有涉外流转税法的缺陷与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不能适应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因此,比较研究电子商务中涉外流转税法使国内原有涉外流转税法得到完善与健全具有现实意义。

一、电子商务涉外流转税法的稽征制度比较

对于涉外流转税法受到的来自电子商务的挑战,尤其是交易对象是无形货物、劳务的时候,相关国家与组织进行了构想和应对政策的设计。其中,欧盟与OECD表现得十分积极,通过增值税的立法实践,欧盟形成了电子商务十分完备的税收稽征相关制度,OECD关于电子商务则提出四种征收消费税的相关稽征制度,这四个征税制度都进行了有效性、可行性、政府行政成本、企业遵守成本等方面的评估。自行报缴的制度也叫逆向征税的制度,其纳税的义务人是买方,征税的对象是进口的无形货物或者劳务,买方的所在地点是征税地点,买方所在地点的税务机关是征税的机关。注册登记的制度从本质上看是注册登记非居民的企业,因此又叫非居民注册登记的制度,指的是税收管辖范围相同条件下,非居民的企业进行了此区域买受人无形货物、从事劳务等远距离销售,就应在这个地区税收机关进行登记注册手续的办理。转交税款的制度指的是货物在出口的过程中,卖方应对非居民货物进行出口消费税的缴纳,然后把此税款邮寄到当前国家税务机关,然后税务机关把这个税款交到消费国家。第三方代征制度是税收稽征的一个全新制度,指的是接收方与提供方进行电子交易支付时给予金融机构等第三方对消费税进行代征的义务,然后第三方代征之后将税款交到消费国。

二、电子商务涉外流转税法的产品税法定性比较

不同的数字产品定性会出现不同的税法效果。从国内角度来讲,由于税种不同,会使相应的税率不同或者免税。从国际角度来讲,电子商务的数字产品在定性成货物时适用GATT,定性成劳务时适用GATS,法律的后果主要包括关税应当征收和不应当征收两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在关税方面的收入,而且GATS和GATT两者在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配额制度与数量限制等方面如果存有差异,将会给各方带来不同法律效果,由此可见,合理的数字产品税法定性十分重要,不过各个国家与组织的观点都不一致。美国没有进行明确的数字产品相关税法定性,但是,美国觉得数字产品适用GATT能够推动贸易自由化,并觉得数字产品的物理特性也应如此。欧盟界定了相关劳务范围,只要交易过程中不提供货物都属于提供劳务,这是一种利用排除法对劳务交易适用范围进行确定的方式。对于不视为货物的情况,OECD指出如果以消费税为目的提供数字产品不能视为提供货物,该共识反映出OECD每个成员的共同意志,各个成员国通过妥协达成了一致,明确了数字产品并非货物这一定性。

三、电子商务涉外流转税法的税收管辖标准比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