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构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01:32: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团构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生社团构建与思索
本文作者:黄健工作单位:南京审计学院
专业型大学生社团的运作模式与机制
(一)运作模式金融学院专业型大学生社团由校团委和金融学院联合管理,目前正逐步过渡到以金融学院统一管理为主,已初步形成了挂靠学校平台领导、学院管理、系部支持、专业教师指导、广大学生主导和辅导员协助的基本运作模式。专业型大学生社团充分利用金融学院雄厚的师资,聘请了学院领导和多位专业教师担任社团导师和顾问。导师团的工作以帮助学生进行金融、保险、投资专业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为主,努力帮助学员全面而深入地理解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从而掌握金融学科研究的科学方法。学生是学生社团建设的主导力量。专业社团均设有学生管理部门,侧重于日常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会员制度的建设等事务。其构成由主席团和各具体事务部门组成。辅导员老师则从旁协助,在学生研究团体的组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场地资金的筹措、社会实践项目的开拓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二)运作机制1、导师制。导师制是专业型大学生社团良好运作的重要保证。金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博士20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3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金融学科梯队是江苏省金融学科唯一的“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区域金融创新研究团队是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专业社团依托这一优势资源,聘请了多位专业老师任社团导师及顾问。他们在活动策划、活动建议、活动评估等多方面给予指导。2、主题活动。专业社团围绕专业学习实践和业界动态,每年举行一系列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和积淀。其中有些活动已形成了品牌和特色,如证券投资俱乐部的“模拟股市大赛”、保险学社的“保险营销大赛”等。3、社会实践。金融理论来源于实践,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专业社团在活动组织上非常注重将各项活动同社会改革与发展的热点紧密联系。专业型的社会实践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的良好契机。历年来,社团组织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证券投资俱乐部为学生提供到证券公司实习的机会,保险学社组织学生到各大保险公司参观交流并开展暑期实习。社会实践对学生深层次地了解社会、增加社会经验很有帮助。4、成果展示与评价。专业社团努力以各种形式传播学术知识,扩大社团影响。如频繁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成功的业界精英来校做报告,弘扬校园学术氛围。目前,证券投资俱乐部拥有刊物《证券观察》,保险学社办有《金陵保险》,刊登学生自己的科研成果及论文,将重大的金融热点新闻带进校园,搭建了学生交流思想的平台。
专业型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兴的团学活动形式,虽然金融学院专业型大学生社团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如果不加重视将会阻碍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应当加以关注。(一)社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作为学生因兴趣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团体,在组织上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参与学生在思想素质、专业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从以往来看,大多数社团发展疲软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社团自身建设和组织管理的关系,重活动而轻管理,因此,科学管理制度的有效、长期实施成为社团建设的基础性问题。一方面,我们应注重学生在社团发展全局上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强调社团管理组织体系的合理构成,增强社团管理层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不断完善社团管理办法,用机制规范社团的正常运作。(二)专业指导的切入不够专业教师对于社团活动及过程的参与对于专业型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是专业型大学生社团建设区别于其它类型社团建设的特点之一。专业指导不仅要在活动策划、课题选择、研究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更要贯穿于对学生专业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和评估。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专业指导教师和社会资深人士对于专业社团的关注程度和指导力度还不能满足社团发展的需要。(三)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足是很多学生活动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是在市场化环境下,专业型社团开展活动所需成本很大,如参观实践费用、专业人士讲座费用、杂志编印费用、影音资料存储费用等等,单靠学生社团会员筹资和学院的拨款已不能满足越来越丰富的社团活动的需要。(四)会员结构不合理会员是社团的主体,当前金融学院专业型大学生社团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大三学生极少,大四学生基本上没有。而大一、大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远远不够,理应成为社团主导的大三、大四学生因种种原因缺乏参与专业社团活动的热情与动力,这种会员结构对专业社团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专业型大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策略
学生社团构建与思政教育工作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社团的活动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以自愿参与为原呵。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显示了对学生社团建设的高度重视。我院刚刚组建,校园文化氛围正在形成,学生社团建设薄弱,因此,如何加强社团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是关系到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大事,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有益尝试。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学生社团能丰富和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吸引和培养一大批各有所长的人才,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从活动领域上看,学生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团活动具有传承文化、创新思维、发展学术、凝聚人心、交流思想、社会实践等多项功能。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必须要使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学生社团以其丰富多样的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主力,同学们能在宽松上进的精神世界里拓宽知识、发挥潜能、锻炼能力,并使求知好学、热情高涨、良好的校风学风日渐形成,学校和学生均受益匪浅。特别是肩负第二课堂建设的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工作不可能太细致太具体。这样,学生社团成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外围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大大延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手臂,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社团及其活动反映和体现着学生的一种倾向,是校园文化和学生思想流向的晴雨表,是学生精神家园的建构场所和人才培训基地,它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和熏染着高校的文化氛围,是学校育人工作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占领社团这块阵地,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对大学生的侵蚀。
(二)从活动的内容来看,学生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把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避免部分学生无所事事而从事一些对自身发展不利的活动,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学生社团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形式。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研究型社团。这类社团所占比例不大,但思想政治性强、政治方向鲜明,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的一个载体。二是学术和专业学习实践型社团。目前,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为主体组成,跨系、跨学科的这类社团发展较快,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三是社会服务型社团。这类社团多与所学专业有一定联系,以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四是兴趣爱好型社团。这些社团中学生思想沟通多,真实想法多,情绪波动多,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乃至高校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社团理应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三)从活动的效果上看,学生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招生制度的改革,使学生层次多样化、生源素质下降、思想复杂化;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学生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更加关切,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提出更多的要求,希望一专多能、提高综合素质已成为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促使他们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与个人兴趣爱好组织和参与活动,寻找各自舞台和地位,以求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树立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学生的这种内在需求和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功能是基本吻合的。学生社团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舞台,调动了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社团中,学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增强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团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
学生社团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载体
[摘要]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研究与构建和谐校园相适应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模式。高校学生社团是相对独立的群众性学生组织,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把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使它在保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基础上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关键词]学生社团和谐校园载体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高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达成这一目标而培养人才的重任,贯彻落实这一目标就是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日益蓬勃发展的大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构建和谐校园,应以学生社团为抓手,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社团工作中,引导大学生参加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切实增强育人工作的生动性和广泛性,达到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一、高校学生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从数量上看,学生人数又占有绝对优势。如果学生能在一种文明向上、宽松愉悦、竞争创新、协调有序的校园中学习、生活,那么他们的身心就能获得全面发展,随之实现个性的和谐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数量多,种类全,辐射面广,已成为高校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并在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好形式。
发挥社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
同志在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指出,要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综观中外社会管理实践,社会团体始终发挥着重要的特殊作用,没有成熟的社团组织及运行体制,是难以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当前社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一是传统社会管理思想与模式的束缚。主要是一些政府部门对社会团体,尤其是民间组织缺乏信任感,扶持力度尤为欠缺。同时,许多社团组织又与政府部门有着“先天”的联系,与政府行政部门相互衍生,形成所谓的“二政府”。二是社会团体自律和运作机制不成熟,缺乏健康持续发展的能力。目前各类社团组织在开展活动中普遍缺乏民主决策、缺少管理制度等规范自律的运作机制,导致社团个人专断和成员纠纷频生,甚至出现政治立场问题。同时,往往因为社团的发起者、组织者的变动,就会引发社团的自生自灭。三是政府对于社团的登记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现行的相关条例和规定还只停留在部门规章的范畴,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另一方面,不同程度的“一刀切”粗放型管理,对不同类型的社团组织缺乏相应的有效性,大量活跃在社区的“拳、操、歌、舞、戏”等群众活动团体尚处于社团管理的“盲区”,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除此以外,目前社团组织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值得关注:比如网络社团的迅猛发展。各类大型网络社区以及“菖菖派”、“QQ群”等形式的网络社团大量涌现,看似虚拟,实质上却“实而不虚”,往往组织者在网上“振臂一呼”,成员们立即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会面,不问规范不规范、应该不应该。再比如一些境外别有用心的人借“民间交流”之名,通过向国内社团组织捐款、赞助、联手开展活动等手段逐步渗透和控制社团的活动,从而达到其不良图谋。
社团组织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得力助手,是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的“稳定器”。加强社团组织的培育发展,必须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入手,寻求破解问题的对策。一是要积极调整政策,营造社会团体组织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首先,加快政府职能转移,将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各种方式逐步转移给社团组织。其次,切实降低社团准入门槛,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有序而规范地创办社团。还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对社团组织的资助机制、奖励机制,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力度,树立社团先进典型,为社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坚持自我完善,实现社团组织发展能力的自我提升。自治性是社团组织最重要的特征。作为社团自身来说,要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自觉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完善组织治理结构,主动加强与政府、企业的相互信赖与合作,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三是要加强管理,努力做到社团组织党建“全覆盖”。社团组织是在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社团组织中要有党的声音,有党的身影,实现“社会人”成为“组织人”的转变。一是加强对社团领导者的引导教育,为他们排忧解困,引导社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是创新管理方式,避免行政命令,减少“直接干预”,努力在对社团组织的扶持帮助工作中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实现党的工作意图;三是积极依靠党员、发展党员。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团组织成员中党员的教育引导,要强化党员是第一身份。各类社团组织中,党员人数符合建立党支部条件的应及时成立支部,尚未达到建立党支部条件的应将党员按属地或归口进行管理,暂无党员的可以由属地居民区党组织派出党建联络员加强沟通联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努力实现社团组织党建“全覆盖”,真正使社团组织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科技建设论文:儿科学院科技社团构建与实践
本文作者:谈军工作单位: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少儿科学院的活动形式
少儿科学院采用学生自主管理的形式,开展日常和相关的活动。1、日常活动少儿科学院日常活动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一般为每两周一次活动,每次活动为一个多小时。活动内容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撰写小论文,进行动手制作等活动。各研究所每年都会确定一两个所级研究课题,由研究所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研究所成员还可以确定个人研究课题,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与其他同学合作研究课题。2、年会活动少儿科学院每年召开一届年会。年会活动是少儿科学院的重大活动内容,一般在年底进行,前期要进行大量相关的策划和筹备工作。如每一个研究所要完成年会的交流论文,各单位要推选各自的研究所所长、俱乐部主席、报社社长、实验室主任等。少儿科学院院部还要做好院长和副院长人选的推荐。年会当天,是少儿科学院的盛大节日。当天要选出少儿科学院的院长、副院长,交流各研究所的论文,展示各单位的实践成果,并举行相关的学生科技活动。年会通常还会邀请名誉院长、其他科学家和部分家长代表参加活动,并请科学家进行指导和点评相关的活动。3、激励机制少儿科学院设有小院士、小研究员等称号的评选,作为对成员的激励,每年根据少科院各单位成员参加国家级、市级、区级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的情况进行评选,并在年会召开时授予相关的称号和证书。
少儿科学院的功能作用
1、有利于科技教育氛围的营造少儿科学院在在学校中与少先队大队部一样具有同等的地位,学生可以连续几年参与少儿科学院各单位的活动。学校中大多数三至五年级的学生都是少儿科学院的成员,有的甚至一个班级中80%以上的学生都是少儿科学院的成员,这些成员中有的是小院长、小院士、小研究所长、小研究员,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全校的学生,使学生们向往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使学生们感受到参与科技活动的乐趣和自豪。特别是每年年会的召开,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重大的节日,每年的年会都会有许多科学家参加年会的活动,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到科学家的素养和魅力。由此可以感受到,少儿科学院所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浓浓的科技教育的氛围,学生长期受到这样一种科技教育氛围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情趣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和形成。2、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少儿科学院鼓励所有成员创新,参加少儿科学院的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研究课题。少儿科学院的各研究所鼓励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并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如学生发现空的牛奶盒在水中有很大的浮力,由此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人们用浮力大的木材制作的船,可以航行在水面上,那么能否用同样浮力很大的牛奶盒制作小船,载人航行在水面上呢?学生将这个问题在活动时提出,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与研究所的同学合作,用牛奶盒和透明胶带拼接出了一艘环保牛奶盒船,在学校的喷水池中试行。又如信息科技创新实验室的活动主要是鼓励学生用学到的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的运用,如利用网站制作软件制作个性化的个人网站、利用软件制作个性化的小报、学习课件等信息产品,强调制作的产品与众不同、富有个性。在这样一种活动模式的影响下,少科院的学生思维活跃,这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少儿科学院各研究所的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设计一实验、动手实验、寻找资料、撰写小论文等各项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各俱乐部的学生每学期也都要完成一定的实践任务,如完成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画、小报等,同样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培养少儿科学院实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管理,少儿科学院所有的研究所、事务所、俱乐部、报社、实验室的负责人,均由学生担任。这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管理和活动。少儿科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也均由学生自主推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完成相应的探究性学习的任务和相应的实践活动。历年来,少儿科学院年会,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有少儿科学院的骨干和学生完成年会的筹备、年会的主持,年会的展示活动也由学生负责实施。这种自主管理、自主活动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意识,尤其是有利于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学习型社团学风建设思考
学风作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一所高校的管理水平和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校重要的软实力。优良的学风,是高校办学水平、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等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以及学校的和谐全面发展。所以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一直是一项被广泛关注并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新时代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在大学期间努力拼搏奋斗,最终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发展人才。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强,自我懈怠、不思进取,缺乏合理的大学生涯规划和求真务实的学风,迟到、旷课、早退、睡觉现象随处可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涌现出了一批“低头族”,课上课下均手机不离手,上网、聊天、追剧,甚至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不可自拔,不但导致自身学业荒废,也影响了周围学生,带坏了整体学风。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专业技能竞赛不参加,学术类讲座更是无心去听,很少主动去自习室,对学校安排的早晚自习更是排斥,热衷于娱乐性活动,大部分课余时间耗费在恋爱、上网、逛街上,还有学生逃课去校外做兼职,崇尚学习无用论,把挣钱作为人生唯一的乐趣,考试时想方设法地投机取巧去作弊,不但耽误了自身前途,也直接影响了整个班级及学校的学风建设。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大学生主体思想的多元化,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广泛影响力与团体凝聚力的组织,因在高校第二课堂、学风建设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200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才就业,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智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大学生学习型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中的一支中坚力量,关于学习型社团方面研究的文献不多,高晖在《大学生学习型社团构建研究》中提出,学习型社团是指通过培养社团成员的自主学习和团体学习,以及社团组织的学习气氛,根据学习型组织理念构建,能充分发挥社团成员的创造力,融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专业学习发展为依托,而建立起来的扁平的、能持续发展的、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大学生社团。它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将大学生学习型社团的构建与发展和高校学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习型社团的积极作用,引导高校学风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学习型社团的特点
高校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在第一课堂之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并开展活动,以陶冶思想情操,优化知识结构,开拓知识视野,提高自身素质,活跃校园氛围和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学生社团类型多种多样,有公共服务型社团、体育娱乐型社团、艺术兴趣型社团、科学和技术创新型社团、专业学术型社团、政治思想型社团。而学习型社团是社团成员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而参与的团体性组织,在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社团各部门的精心组织策划和相互配合,通过这样的集体活动,一方面充分发挥和调动了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他们的组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达到共同提高和进步的目的。根据学习型组织理念,学习型社团具有以下特点:(1)既突出社团自身特色,又注重社团成员的全面发展;(2)具有健全的学习机制,能带动其他社团成员共同进步;(3)扁平化的组织结构;(4)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5)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具有促进作用。
2学习型社团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2.1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研究表明,当下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很难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大学生活中去。而学习型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发组织和参加的团体性组织,一方面,它注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能力的培养,它把学习与实践、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使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延伸和补充,提高了社团成员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拓展专业知识面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学习与思考的紧密结合,改善了社团成员的思维方式、提高了社团成员的创新思维能力[1]。这就促使社团成员在团体的氛围下不断获取新知,在自我超越和不断成长的外部机制的引导下,个人自主意识和自我学习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从而促进个体的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学习型社团作为第二课堂,更易被学生接受和肯定,它不仅强调个体的学习,还强调团体的学习,社团吸引更多志趣相投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学生的主观学习态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2]。2.2提升榜样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习型社团是一种自发性的学生组织,社团成员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他们聚集在一起,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来达到提升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目的。虽然社团内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良好的社团环境形成了优良的学风氛围,它强大的辐射功能吸引了很多具有共同理想信念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社团成员通过共同参与社团活动,在学习、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相互交流,就会“见贤思齐”,带动身边的同学,彼此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同时达到唤起自身的学习热情,激励自己不断进取,鼓舞斗志,共同成长成才的目的。2.3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和团体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型社团活动是在学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和社团各部门的互相配合下独立自主开展的,社团成员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类竞赛、学术类讲座、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社团活动,不仅能够不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求知识,并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学习型社团作为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它是以集体的形式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充分地融合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从而将共同的学习目标确立起来,所有的社团成员均把社团活动当作是自己学习和提升能力的机会,它在鼓励学生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调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团体的凝聚力,增强学习型社团的内聚力。2.4推动高校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提出“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型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的一种特有形式,是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载体,它在推动高校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以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型社团为依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求真知,不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而且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从而达到推动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目的。
3对学习型社团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思考
医学院校社团建设思考
摘要:高职医学院校社团一般是由学生们自发、自主进行组织与统筹的学生团体。本文将针对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策略,以便于促进社员活动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社团
高职医学院校往往是以医学教学为主的高职院校,为了迎合当前人才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的建设学生社团势在必行。文本将针对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社团建设进行详细的分析。
1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工作如同雨后春笋,在我国当前教育工作中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提升,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夯实的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更要兼备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乐于助人意识等多种综合能力。学生社员能够以主动参与的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在展示学生个人风采、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了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1.2有利于彰显高职医学院校特色办学文化。特色办学文化是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生存发展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是高职医学院校特色文化的核心构成之一。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兴趣爱好团体,能够彰显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风采[1]。与此同时,在精神文明的指引下,体现了高职医学院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深厚的文化素质。社团建设为高职医学院校的特色文化舔砖加,并不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社团类型往往涉及到了多个层面,并且对于多个层面的专业技能,有着一定的要求。例如,爱牙协会、健康与保健社等,都对学生某一层面的专业素质有着极大的要求,在学习医学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社团的形式,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展示,切实的彰显了学生的个体风采,促进了高职医学院校的文化繁荣,增强了高职医学院校的综合竞争力。
2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策略
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氛围的意义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有着非常广泛的实践范畴与理论构建的内容,需要通过加强校园的学生工作、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等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在以大学生为主体参与者的条件下,其可持续发展能够全面的促进高校体育氛围的建设.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体育社团工作实践,就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氛围建设的意义展开了探讨.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多元化、可持续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社团;体育氛围;校园文化;价值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在气质的具体体现,是弘扬先进校园文化,促进高等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基础.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实施,创新体育教学路径,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成为提升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效益,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发展的基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团体组织,是高校大学生基于自我发展与娱乐为目的,按照学校所给予的一定宗旨和社团活动的章程,自发组织与独立地开展体育活动的非正式组织.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表现出了自发性、广泛性、平等性等基本的特征.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体育锻炼的持续开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社团作为高校课外体育的一种组织方式,有利于大学生缓解生活与学习中的压力.体育社团是顺应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求,以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为目标的体育获得方式,对高校校园体育氛围的建设与引领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氛围的建设意义
1.1大学生体育社团,促进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大学校园的构成是一个包括人、物、环境等要素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既有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有组织关系的存在.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氛围的建设,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融合过程.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区,需要借助一个有效的平台增进相互了解,和睦彼此关系,实现高校校园和谐.高等院校体育社团是体育技能与理念传授的一个平台,能够让大学生以更为高效的方式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体育社团训练、比赛等的开展是以娱乐、健身作为手段,在促进大学生身体锻炼效果提升的基础上,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就业等带来的压力.体育社团的运行和发展正是基于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一个共同的体育兴趣爱好基础上,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校园内部成员的情感交流和升华,从而获得一种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
图书馆与学生社团联合共建校园文化
一、图书馆为社团活动提供资料和数据信息
社团作为学生自愿组成的团体,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往往需要资料和数据的支持,而图书馆则成为了书刊资料和数据信息的最佳收集地。在图书馆中,具有最丰富、最全面、最新的理论知识,这为科技型社团、学术性社团的发展提供了莫大的支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作为资料和数据库的特点,主动根据社团的需要收集期刊、书籍和网络资源,服务于社团的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如,为“摄影协会”成员提供各种摄影相关书籍;为“天文爱好者协会”提供天文相关知识的书籍和数据等。
二、图书馆为社团活动提供场地
学生社团若要发展,就必须要不定期的开展相关活动。活动的开展,必然涉及到资金、场地等方面的问题。图书馆的场地面积充足,人流量大,可以为学生的社团活动提供较为理想的场地。因此,选择图书馆作为社团活动的场地,能够达到较好的前期宣传效果,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促使社团活动圆满成功。因此,若社团在开展活动时遇到场地不足等问题,可以积极寻求图书馆的帮助,同时,图书馆作为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机构之一,也应该积极支持社团的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社团活动在场地等方面提供便利。比如,图书馆可以为电脑爱好者协会提供微机房等场地,也可以在宽敞的图书馆大厅开展书法展、摄影展、油画展等,还可以为诗歌爱好者协会提供诗歌创作的场地等。
三、公益性社团服务于图书馆
所谓的公益性社团指的是爱心服务型的社团,他们通过自身的无偿服务为他人提供便捷。在高校中,公益服务性社团主要包括了青年志愿者等。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转不仅需要图书馆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青年志愿者的热情帮助。在日常工作中,青年志愿者可以积极加入到图书馆的管理中,帮助图书馆整理书架、打扫卫生等等,这不仅为社团活动提供了机会,也为图书馆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服务。另外,公益性社团还可以从其他角度为图书馆的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比如,公益服务社团可以为图书馆读者提供笔和纸张的服务,以便于读者在检索图书以后方便记录和查找。也可以将一些热门书目的信息检索好后,放在图书馆的检索电脑旁,这样读者可以减少排队检索的时间。四、创建以图书馆为服务主体的社团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创建了图书馆自己的社团,团员由爱好读书,热衷于图书管理事业的学生构成,他们积极参与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并负责与其他社团联系,联合举办活动,或是自助开展读书相关的社团活动,如读书月、书刊捐赠等。另外,他们还积极宣传图书馆,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构建的活动中。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五、图书馆与社团联合开展文化活动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已经一改以往以“藏”为主的管理模式,而是转而成为以“用”为主的模式,不断提高图书馆各项数据信息和藏书的使用效率已经成为了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部分藏书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成为许多高校图书馆管理所面临的难题。例如,英文类的书刊在图书馆的使用中,使用率就一直处于偏低状态。这种现状与时下火热的英语辅导、英语讲座等显得格格不入。面对这种现状,高校图书馆应当主动出击,积极与学校的外语协会联系,形成联盟,共同举办种类多样的活动,积极提高图书馆中相关资料、书籍的使用效率。图书馆联合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是为了提高图书馆资料的使用效率,也不仅是对社团活动的支持,更是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贡献力量。
“三平台多元”化学教学模式探讨
1高中化学学科的“三平台多元”教学模式的形成
1.1构建第一平台——“1+3+X”高效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1+3+X”高效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问题,但是还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一和问题二,于是课题组利用构建化学课堂以外平台来寻找突破口。
1.2构建第二平台——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课题组成员成立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进行课程开发(2)化学校本课程的实施从校本课程的实施而言,化学校本课程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实施的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课程活动形式,比如实验探究式、合作学习式、问题调研式。目前我校开发的第一期课程主要采取的是讲座形式。(3)化学校本课程反馈与修订第二平台的构建,对化学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有很大促进作用,化学组各位教师承担了校本选修课程编写工作,并出版了校本教材《平顶山市一高校本选修课程—化学篇》。
1.3构建第三平台——成立化学社团辅助学科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