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01:11: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设施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治污设施建设情况报告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县治污设施建设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治污设施建设工作情况
根据州人民政府与县人民政府签订年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责任书的要求,县年内须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任务,并完成项目总体验收;年内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我县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措施,精心组织,稳步推进治污设施建设。
(一)污水设施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做好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州城乡投资公司“治污”项目平台达建工作。二是争取利用世行贷款城市环境建设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选址于县城东郊河,建设内容:县城主截污管道及部分建成区排水管网的建设。新建直径400~1200毫米排水管网22.8公里,其中合流制管道7603米,新建检查井408座。建设规模:近期处理规模为6000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接纳排水管网收集的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估算总投资为4654万人民币。其中:国内配套1865万元,争取世行贷款2789万元。目前项目地勘工作已完成,初设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批,正在做施工图和技术标书。三是自筹资金335万元对老城区大沙沟进行治理,疏通排污管道。四是新城区规划排水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通过政府自筹资金和招商引资,投资1017万元完成坝新城区雨污管网建设49.7公里,建成检查井1656座。
(二)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县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位于至广南公路6公里处的小洛利,项目总投资为1944.83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省级预算内资金及地方配套。建设内容包括垃圾处理场主体工程及附属设施、设备和环保措施,配套收运系统的设施、设备。建设规模为日均处理垃圾60吨,总库容47万立方米,设计填埋年限为20年。项目于年月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13.9万元,完成土建工程、管理用房建设和部分设备购置,项目场区建设工程已完工投入试运行。
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健全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丰富社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2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27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实施意见》(沪府发〔20*〕19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就加强我区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加强对全区基层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及其内容和方式的管理和创新,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区社会经济既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百姓的原则,政府主导、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设施健全、文化产品供给、组织支撑、资金保障、运行规范为框架的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基层文化设施完备、文化活动活跃、队伍健康发展、机制运行有效的良性运作格局。到20*年,全区各街镇(*工业区)建成符合标准规范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各村(居)委会拥有设施配置相对统一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到2010年,全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在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生活宽裕、民风文明、市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切实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基层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措施
(三)要把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各镇人民政府、石化街道办事处、*工业区管委会应当将本区域内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到详细规划与村域规划中。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维修等,要严格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执行,从规划、立项、资金、征地等方面提供保证和支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必须列入各街镇(*工业区)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基层两级文化设施的建设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各街镇(*工业区)和村(居)委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当地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实际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便民利民的原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需要。
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健全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丰富社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2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27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实施意见》(沪府发〔20*〕19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就加强我区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加强对全区基层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及其内容和方式的管理和创新,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区社会经济既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百姓的原则,政府主导、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设施健全、文化产品供给、组织支撑、资金保障、运行规范为框架的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基层文化设施完备、文化活动活跃、队伍健康发展、机制运行有效的良性运作格局。到20*年,全区各街镇(*工业区)建成符合标准规范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各村(居)委会拥有设施配置相对统一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到2010年,全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在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生活宽裕、民风文明、市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切实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基层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措施
(三)要把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各镇人民政府、石化街道办事处、*工业区管委会应当将本区域内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到详细规划与村域规划中。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维修等,要严格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执行,从规划、立项、资金、征地等方面提供保证和支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必须列入各街镇(*工业区)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基层两级文化设施的建设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各街镇(*工业区)和村(居)委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当地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实际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便民利民的原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需要。
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实施计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兴县”战略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乐与参与、便与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着力构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苦干三年,打造崭新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年,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抓好文化设施建设
1、加强乡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加大推动力度,年底完成18个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并力争投入使用。二是在完善提升农家书屋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年内在全县有条件的行政村建成22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三是进一步加强县文化信息资源分中心建设,年内建成18个乡镇基层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中心。
2、加快建设和改造县城公共文化设施。一是积极推动落实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规划。二是提升“两馆一院”服务水平。按照国家县级一级馆标准,加强图书馆环境、设施、技术装备建设,建设拥有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多种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加强县文化馆建设,使其成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辅导培训中心、创作研究中心、文物保护中心;加强书画院建设,建设集书画展销、研究创作、鉴赏交流、培训辅导为一体的书画艺术中心。三是建设娱乐休闲城。改造县电影公司,规划建设一座集电影放映厅、小剧场、娱乐茶馆、休闲健身和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的娱乐休闲城。
二、精心组织群众乐与参与、便与参与的文化活动
财力支持水利设施建设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进一步明确政府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比重;进一步丰富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式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长期不足,不能满足建设需要、一旦停发国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又会大幅度下降、我国政府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在重心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仅为44‰在有效灌溉面积中、财政对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比重偏低、我国财政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比重不高、推行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资金问题、劳动力问题、组织的问题、中央把建设主体下移到地方,省、市级地方政府又继续将其下移到基层等,具体请详见。
我国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长期不足,不能满足建设需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1998年以来,国家增发大量国债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国债资金K占年度间中央预算内农业基建投资的70%以上。但只靠发行国债筹集资金不是长久之计,一旦停发国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又会大幅度下降,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平稳。实际上,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已使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继2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以来,2006年又接近4万亿元达到39343.62亿元,2007年更是史无前例地突破5万亿元。这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的财力条件。
一、进一步明确政府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
我国政府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在重心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财政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比重偏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包括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既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又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我国财政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心主要偏向大江大河治理、大型水利建设等,加之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较多,底子薄、基础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河流缺乏必要的调蓄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要,大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还不健全,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数据显示,2000-2006年各年间我国有效灌溉面积增长速度均低于1%,截至2006年底,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仅为44‰在有效灌溉面积中,节水灌溉面积又仅占到41%;已建成的8亿多亩灌溉面积,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全国农田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亩以上,灌区中等干旱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因旱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
财政对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比重偏低,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财政用于带有广泛社会性的大型水利建设(如大江大河治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的支出比重偏高。“九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大型水利建设资金达1100多亿元,约占我国“九五”期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总量的70%左右,而且大部分大型水利建设资金又被应急投入到了防洪、抗旱、灌溉等救急性工程项目上。同时,林业生态建设投入资金所占比重也较高,2000年所占比重达到18.2%。大型水利、林业的特点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其受益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农业,而在统计数据时,这部分投入都是计入对农业的投人中的。因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真正直接得到的财政支持,以及在建设中农民真正直接得到的切身实惠被放大了。
二、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比重
全镇村级公益设施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改善农村基础公益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区关于加快推进村级基础公益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自2011年起至2013年,利用三年的时间,在全镇推动村级基础公益设施建设。为确保此项行动扎实有效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区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搭建农村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基础公益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管理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城乡互动、共同繁荣,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
从今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镇开展村级基础公益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经过努力基本达到:中心村拥有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服务快捷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场所和基本完善的基础公益设施;自然村主干道路路面硬化,村民用上自来水,村内有固定垃圾收集点,有体育健身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上新台阶。
实施基础公益设施建设重点项目,2011年主要包括颐和家园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生态湿地绿化项目建设、仁韩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幼儿园、**幼儿园和幼儿园等共八项重大工程;2012年主要包括三合社区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旧村改造、**园生态绿化项目等工程。
服务设施建设管理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民发〔**〕85号)精神,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社区组织工作环境,改善工作条件,强化社区管理,推进社区建设,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整合资源,切实解决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
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是社区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也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活动的重要平台。各地要根据社区建设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好社区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一是社区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属租借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公房的,租借单位应当继续予以优惠、免收租金。二是从国有企业剥离出来主要服务对象仍为原企业职工和家属的社区组织,其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国有企业应当继续交给社区组织无偿使用。如遇企业改制、分离办社会职能、出售职工住房等情况,应当将租借给社区组织的房屋产权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无偿划转给社区组织。三是除企业以外的单位型社区,应由单位无偿为社区组织提供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四是有建房土地但无建设资金的社区,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应为社区自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提供资金。五是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单位应按每100户15平方米的标准无偿提供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开发区域或人数达到建一个居委会标准,而提供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面积不能满足社区组织的工作及公益性服务需要的,不足部分由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负责解决。开发区域或人数不足建一个社区居委会的,开发建设单位按应提供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价款交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由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在规划范围内统一购买。开发建设单位按标准无偿提供的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用房部分,免交土地出让金和各项税费。六是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安排,逐步解决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七是倡导驻社区单位自愿赞助。
二、健全功能,切实优化社区组织的工作和服务环境
新建(改建、扩建)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用房,面积要与工作需要相适应,除完善室内功能外,要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地配套(因条件限制,室内、外设施不能在同一地点的,可在同一社区内分设)。室内办公和活动用房要配备电脑、电视、音像播放设备等必要设施,室外活动场地要配有适合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其他居民群众的娱乐、健身器材。社区组织开展工作和公益性服务的用水、用气,按居民用水、用气价格执行,用电按有关政策执行。对无力承担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管理及维修费、水电气费的社区,当地政府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必要的财政补助。
县治污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县治污设施建设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治污设施建设工作情况
根据州人民政府与县人民政府签订年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责任书的要求,县年内须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任务,并完成项目总体验收;年内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我县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措施,精心组织,稳步推进治污设施建设。
(一)污水设施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做好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州城乡投资公司“治污”项目平台达建工作。二是争取利用世行贷款城市环境建设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选址于县城东郊三岔河,建设内容:县城主截污管道及部分建成区排水管网的建设。新建直径400~1200毫米排水管网22.8公里,其中合流制管道7603米,新建检查井408座。建设规模:近期处理规模为6000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接纳排水管网收集的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估算总投资为4654万人民币。其中:国内配套1865万元,争取世行贷款2789万元。目前项目地勘工作已完成,初设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批,正在做施工图和技术标书。三是自筹资金335万元对老城区大沙沟进行治理,疏通排污管道2.公里。四是新城区规划排水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通过政府自筹资金和招商引资,投资1017万元完成石缸坝新城区雨污管网建设49.7公里,建成检查井1656座。
(二)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县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位于至广南公路6公里处的小洛利,项目总投资为1944.83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省级预算内资金及地方配套。建设内容包括垃圾处理场主体工程及附属设施、设备和环保措施,配套收运系统的设施、设备。建设规模为日均处理垃圾60吨,总库容47万立方米,设计填埋年限为20年。项目于2006年9月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13.9万元,完成土建工程、管理用房建设和部分设备购置,项目场区建设工程已完工投入试运行。
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汇报
园区规划面积1.2万亩,分南北两区建设,入园企业共93家,其中投资亿元项目21家。配套是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都将配套设施建设作为助推园区发展、企业发展的关键着点规划、加快建设。
一、建设情况
1、科学规划、完善布局。一是完善生产性功能规划。规划了22万伏输变电站、110千伏输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天然气站及整个园区路网、水电管网建设,目前已基本建设到位,满足了所有企业生产建设需求。二是完善生活功能配套。规划了商务功能区,启动商贸区、公租房和廉租房、新市民公寓、四星级商务酒店等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园区已完成8000多平方米商住区建设,公租房和廉租房已完成摇号即将入住,新市民公寓已完成摇号入住,园区商住环境进一步提升。
2、政府引导、逐步完善。逐步引导园区商住服务区繁荣发展,园区已有商务酒店、副食、百货、餐饮等行业近30家个体工商户落户,园区商住娱配套更加健全,员工生产生活更加便捷。
3、政策推动、合理建设。根据园区实际、企业实际,加快园区文化活动生活配套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公司鼓励、引导兴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等运动场所,乐丰科技、云利纺织等部分企业都已实施了各类运动设施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意见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报告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强化农村发展能力建设,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6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夏粮总产10.1万吨,油脂产量位居全省之首;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87元,同比增长27.2%。
(一)突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危桥改造工程,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2007年以来,累计投资5974万元,完成土石方383万立方米,整修渠道177公里,其中硬化渠道49公里,疏浚店埠河3.68公里,建设大中塘264口,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8.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解决了4万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完成危桥改造工程1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座,出色完成了国家级小(一)型水库重点项目稻香水库主体工程。
(二)构建网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今年,我县要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建设任务260.3公里,目前已完成路基基层177.93公里、混凝土面层55.94公里。国债项目范栏路、石高路全长33公里,已经完成全部征地、拆迁工作,沿线桥涵配套设施全部建成,路基土方工程完成25%;省交通厅通乡公路项目马店路、王黄路、八青路共38公里的三、四级油路、水泥路改建任务,已经完成12公里路基补强工程;合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已完成店埠河大桥、南淝河大桥东段建设,路基土方工程完成80%以上。
(三)美化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新村居建设日新月异。白龙清水、八斗小普、马湖小陶等新村居建设基本完成,设施配套基本完善,特色产业优势渐显,土地复垦全面展开,拆迁农户陆续入住。其中白龙清水村原村址占地335亩,规划新建后仅占地60亩,新增耕地275亩。二是村庄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完成村庄环境整治村4个;完成农村改水3.9万立方米、改厕1631个,植树17万株,建设垃圾填埋场1.2万平方米;城中村、镇中村、园中村改造快速推进,拆迁房屋60余万平方米。三是生态家园建设蒸蒸日上。启动100立方米沼气工程建设2处,改造和新建沼气池340口、巩固已建沼气池2600口、推广太阳能热水器780平方米、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猪-沼-果、猪-沼-渔等生态生产模式1300余户,户均每年可节支增收2000多元。四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有序推进。高质量完成了我县生态农业发展和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个,总投资近10亿元,部分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并被批准立项。五是“缩村让地”和“整村推进”等项目亮点纷呈。上半年,实施国家、省、市、县土地整理项目55个,总规模7.1万亩,新增耕地1.38万亩。其中白龙镇长王村“整村推进”项目,涉及15个自然村庄、1227户拆迁,总规模1.3万亩、预算投资1.3亿元。目前,已完成土地丈量测绘、规划设计、论证评审等工作,新村居建设已经展开。六是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做大粮油业、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园艺业的思路,把着力调整种植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县涌现出一大批规模较大、特色各异、市场反应较好的专业村和主导产业品种。清水的花卉、小陶的果树、建华的净菜等都初具规模。其中元疃丰宝科技示范园已发展成为合肥市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之一;撮镇建华社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发展合作生产,带动周边8000多农民共同致富。规模养殖进一步扩大,1-6月份,完成养殖业投资近2亿元,新增养殖场(小区)2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达65%以上。
(四)精益求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精心实施农村配网建设“四大工程”,即基本性支出工程、农网完善工程、雪灾恢复重建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等,总投资2686万元。已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3.6公里、400V线路185.9公里、新增和更换配电变压器55台。其中,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重点落实一个电气化镇(元疃镇)和15个电气化村建设任务,总投资1020万元。目前,前期勘察、测量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马湖乡小陶电气化村一期建设已经竣工;省级10KV农网组合式配电台区建设试点工作也在白龙镇长王新村顺利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