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组织讲话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4 00:56: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区组织讲话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领导在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专题汇报会上的讲话
在这里召开专题汇报会,回顾总结前一阶段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探讨下一阶段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刚才,各街道党工委书记专题汇报了社区组织换届选举的进展情况,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大家掌握的都是第一手资料,情况很熟悉,剖析问题比较到位,采取措施比较得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圆满完成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任务。同时也希望大家互相参考借鉴,注意取长补短,更好地推动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在这里,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肯定成绩,正视困难,牢牢把握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主动权
今年我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妇联等9个配套组织任期届满进行换届或班子调整。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认清形势,统一认识,高度重视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把它作为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来组织、来推进。
1、目前开局比较顺利,要再接再厉。从6个街道党工委书记的汇报来看,目前全区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前期准备比较充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早在3月9日就安排区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6年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并于4月12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06年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4月17日成立了全区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8月1日召开了全区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会议,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开展“逐社区议班子”活动,扎实抓好社区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指导各社区总结过去三年工作、规划未来三年三个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二是指导督导比较到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等职能部门从各自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等社区组织换届选举的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其他9个配套组织的区级主管部门也全部下发通知部署换届的有关工作。区委组织部还专门印发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程序和范文材料,有效规范了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挂点区领导经常关心过问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深入街道社区加强协调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指导挂点单位抓好选举工作,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组织实施比较有力。为了抓好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行分类指导,逐个社区、逐个社区组织制定换届方案和计划,做到实行一社区一方案、一个组织一计划;讲究工作方法,坚持先审计后换届,坚持先整顿后换届,坚持先易后难,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截止8月18日上午,全区共有35社区完成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其中江南街道9个社区,浮桥街道14个社区,鲤中街道12个社区。
2、后续工作比较困难,要攻坚克难。在肯定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成绩的同时,对目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后续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估价。首先讲存在问题。根据这一阶段的选举情况来看,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是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涌现。有的街道对社情复杂的社区或相对薄弱的社区,在选举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够、准备不足,事先没有准备应对措施,导致现在工作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江南新区部分社区的选举竞争比较激烈,一些社区宗族势力参与其中,个别社区甚至出现以不正当手段参加竞选、干扰选举的情况;一些社区后备力量储备不足,难觅合适人才,导致个别社区“两委”人选至今尚难确定;个别社区在选举期间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出现较多越级来电来信来访等不正常现象,也对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其次讲工作困难。在换届选举中,我们坚持先易后难原则分批实施,工作基础好、条件成熟的社区先换届,情况不明、条件不成熟的社区,经充分准备后再换届。因此,除老城区外,目前新城区尚未换届的社区,基本上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或者存在“两违”问题较严重的社区。同时,相对于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来讲,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程序更加复杂,涉及选举的人和事范围更加广泛,顺利完成选举的难度更大,社区老人协会等配套组织的选举和调整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该看到,社区是社会的基石,社区组织换届选举,不是简单地选几个人,而是关系社区全局和长远的大事。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增强主动性和预见性,切实把社区组织换届选举这件大事做好。
二、着眼全局,把握关键,全力以赴推进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区组织工作例会工作方案
参照去年做法,为传达省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组织工作,布置今年的组织工作任务,经研究,拟定于2005年3月上旬召开区组织工作例会。会议工作方案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05年3月3日(星期四)上午8时30分
工作人员就位时间:当天上午8:00时
二、会议地点
机关小剧场
政党管理社区党建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政党管理的内含,接着以政党管理为视角,分析了安徽城市社区党建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文章认为自上而下的机械式、集权式量化管理、党内民主不足的压力型管理体制是导致社区党建中存在党组织“功能虚置”、“社区人”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不高、社区管理者素质不高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完善社区党建,需要树立有机式管理理念、构建自组织型社区管理体制、采用完善社区组织内外信息回报机制和社区内部建立完备的通信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政党管理;城市社区党建;压力型管理体制;自组织型社区管理机制 从历史来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发展来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所以,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条任何时候都是绝对不能忽视、不能放松的,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随着计划经济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代替,政治与经济关系、社会结构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国家、社会与个人的权力关系变化,社会和个人日益脱出原先的政治控制和单位约束,而成为相对自主的主体。在这样的形势下,社区已逐渐成为党组织社会,凝聚人民,发展自身,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筑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的重要舞台。可以说,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社区党建是中国社会深刻变化和发展对党建提出的最为深刻的政治要求,不仅是关系到党的领导基础和执政能力的重大政治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重大政治问题。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基础在基层、社区是载体。本文以政党管理为视角,运用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理论分析安徽城市社区党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现在作为和平建设时期的管理型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如何深化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问题。 一、文献研究分析 经过八十多年的积累,中国的党建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而系统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概念、理论、体系。从操作层面看,执政党的建设也有其特定的话语和工作方式。近几年兴起的社区党建研究基本上沿袭了这一传统。这几年,从上到下、从理论研究者到实际工作者都为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社区党的建设某种程度上还依旧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实践中的问题折射出了理论上的问题,迫使我们反思:除了环境因素外,社区党建理论本身是否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我们的理论供给和现实需求之间是否存在比较大的缺口?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之间是否存在一条鸿沟? 检讨现有的社区党建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和概括出三个比较突出的不足之处。其一,现有的社区党建理论总体上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革命战争年代的烙印。党组织的设置、党内关系和运行规程等大多还是为了适应前执政时期的军事斗争、甚至秘密斗争的需要,适应中央统制型经济模式和集中配置资源的需要。比如,在党内关系上,为了军事斗争和资源整合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比较强调党员和下级组织的义务,而对他们的权利重视不够、实现得也不够,怎样建立党内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关系现在则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二,社区党建研究多停留于原则性论述,操作性、科学性、技术性相对较弱。这种情况在相当程度上可能与党建方面的许多论著习惯于和擅长于诠释党的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有关。党的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是一定时期关于党建的系统总结和指导性政策策略,其地位和功能毋庸置疑,但党的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毕竟又和理论研究不同,前者往往是高屋建瓴,而理论研究则需要落实到实证和细微之处,通过不断的知识和方法的积累,丰富和发展已有的理论。其三,也是最突出的是将社区党的建设泛政治化。包括社区党建在内的党的建设是一个政治问题,特别是对中国而言更是如此,但党的建设又不仅仅是个政治问题,不能单纯地从政治上论证党建的必要性、紧迫性,从政治考虑的角度推出各种举措,党的建设还是一个管理问题,需要从管理上提出完善党的建设措施。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立足新形势,采取新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设党,从而实现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效力的创新与提升。我们认为可以在政治视角以外引入管理视角,把执政党视为一个组织,运用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分析执政党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变革途径。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思考新世纪执政党建设问题,或许会为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和路径选择。笔者检索文献发现,从组织管理角度思考执政党建设的研究文献极少,能够找到的论文仅三篇。一篇是才立琴的《从组织理论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9期),另一篇是高民政、姜崇辉的《“大国治理”与“大党治理”》(载《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1期)。第三篇是曾峻的《拓展执政党建设的管理主义路径》(载《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6期)。才文从组织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执政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条件,高文则主要从组织规模与组织效力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大国如何有效治理的命题。曾文提出了从现代管理学、组织学角度思考新世纪执政党建设问题,希望形成党的建设的管理主义派别。另外陈登才、何孝瑛和冯秋婷主编的《党务管理学》,冯成略著的《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中对中国共产党的管理问题有一定的论述。前书更多的是用政治学、党建学的观点来表述党务管理问题,后书则是用现代管理学的思想来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经验,以便让其他的组织向其学习。从我们所收集的文献看,以管理视角研究社区党建问题还没有发现。 二、政党管理的内涵 大多数人当听到“管理”一词时,仍然认为是在说“企业管理”。当前形式的管理确实首先出现于大规模的企业组织里。不过,我们早就明白,所有的现代组织都需要管理。其实,我们早就知道,非企业组织,无论是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还是政府机构,甚至更需要管理。这些组织之所以最需要管理,正是因为它们不像企业那样受“营利”的约束。这种不只局限于企业的管理在美国率先得到承认,而且现已为每一个发达国家所接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企业的非营利性现代组织,因此中国共产党也更需要管理。 由于管理概念本身具有多义性,它不仅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而且还因时代、社会制度和专业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解释和理解。泰罗认为管理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彼得.德鲁克认为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我国管理学者周三多认为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张玉利认为管理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便正确地作正确的事情的一门学问。中外管理学者从不同的背景、视角给管理下了各自的定义,都有一定的道理。借鉴中外学者们对管理定义,我们认为政党管理是指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中心,为了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诸种手段、工具来整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资源,以便科学合法的提高政党组织效能的学问。由此,中国共产党管理是指中国共产党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中心,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让每一个人都能全面自由的发展而科学合法的运用管理理论、管理制度、管理工具来整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资源,提高其组织效能的学问。鉴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地位,中国语境下的政党管理特指中国共产党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控活动。可见,政党管理和政府管理(行政管理)一样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政党管理这一定义主要包括了政党管理的主体、中心、使命、方法等几个方面。1.主体。在中国目前的政治格局下,政党管理的主体是指中国共产党。2.中心。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激发人的积极性是中国共产党管理的中心。3.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领导党,其管理的使命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让每一个人都能全面自由的发展。4.方法。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其方法就是运用管理理论、管理制度、管理工具来整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资源,提高党组织的效能。 三、政党管理视角下安徽城市社区党建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利用暑期共对皖北、皖南、皖中的19个社区进行了调研。调研主要采用访谈的方式,与131个居民、172个社区普通党员、55个社区党员干部、48个社区非党员干部、21个街道党员干部、15个市区党的组织部门干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些被访者都是我随机选择的,调研揭示了社区党建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以政党管理为视角我们把安徽城市社区党建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徽省城市社区党组织“管理功能虚置”导致其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缺失。 复旦大学学者桑玉成、鲍国政把指基层党组织没有真正发挥应有功能的现象称为“空转”。以政党管理的视角,我们把社区党组织没有真正发挥应有功能的现象称为“功能虚置”。城市社区党组织“功能虚置”一方面表现在社区党组织具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完备的人员构成,但是其就象一部放在陈列室被人观赏的老式机器,根本不转动。这种“不转”的具体表现:组织生活不正常,组织机构形同虚设,无所事事,工作被动。城市社区党组织“功能虚置”另一方面表现在社区党组织“不务正业”,也就是群众说的“不干正事”的社区党组织。在很多情况下,这类社区党组织完全充当了行政机构的角色,替代了行政机构的功能,结果是“种了别人的田,误了自己的事”。这种所谓“不干正事”的社区党组织的空转现象主要表现为:组织生活“仪式化”,务“虚”不务实,工作虎头蛇尾,喜欢“创新”,提口号,宣传造势,轰轰烈烈,工作错位,抓小丢大。在安徽社区调研时,笔者发现这里社区党组织的“功能虚置”非常严重,80%以上的被访社区党员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有意见,这样的社区党组织其凝聚力和号召力自然受到影响,由此导致48%左右的被访居民对社区的服务工作不满意,11%左右的被访居民对社区服务工作非常不满意。 (二)安徽省城市社区党组织没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一组织管理的中心导致“社区人”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较低。 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的转变。这种情况下,大批的破产企业党员或下岗职工党员流向了社区,大量的离退休党员生活在社区,许多毕业学生和复员军人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入社区,相当数量的外来务工经商党员活动于社区。这部分党员是我们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是社区政党管理必须首先调动的力量。在安徽社区调研时,90%以上的被访社区普通党员认为上级党组织应该切实认识到社区党员是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的主力军。80%以上的被访社区党员认为,如果社区党组织管理机制合理,党员的权利得到真正保障,党组织的活动更多的贴近现实,他们有能力也愿意为社区服务而工作。由于目前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党员的义务和责任,要求他们多多奉献而不能切实保障他们的权利和利益,他们为社区服务而工作的积极性较低,调查显示19%左右的被访社区党员至少有3年没有参加党的组织活动,也不缴纳党费,52%左右的社区被访党员很少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只有29%的党员积极参加组织活动。 另外,从笔者对安徽社区社会组织的调查来看,约92%的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认为目前的管理体制阻碍了他们的正常发展,他们现在缺乏为社区服务的环境和条件,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承口号化状况。63%的被访居民从未参与社区公共事务,22%左右的被访居民偶尔参加,这说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承淡漠化状况。可见,由于没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一组织管理的中心,安徽省城市社区党组织存在“社区人”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较低的问题。 (三)安徽省城市社区党组织拥有的管理活动资金资源比较缺乏导致许多工作无法开展。 社区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承担着组织协调社区各方面工作的任务。一方面社区党建工作设施和开展社区党建组织活动、党员培训教育等,必须投入资金;另一方面开展各种为民服务活动、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等也需要资金。目前,社区的建设资金和党建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市、区财政和区管党费下拨、街道党工委专项列支经费以及社区内驻地单位筹措资金等渠道,资金数额相对较小,且不固定,加之大部分社区自身无稳定经济来源和财政收入,经济基础薄弱,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自身不具备造血功能,使得社区硬件设施发展缓慢。受社区场所简陋、资金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许多工作难以推进。被访的所有社区党组织负责人都表示社区管理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缺乏,他们认为社区党建点多面广要求高,但有限的活动经费与日益扩大的支出不成比例,使社区党建现有人、财、物难以承载。78%左右的被访社区由于财力、物力不足导致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缓慢,改善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活动开展的也不好。 (四)安徽城市社区党组织组织设计与现实不适应导致党的执政基础有受到侵蚀的可能性。 目前的街道、社区党组织都是完全按照行政建制设置起来的,是纵向的、垂直的,街道党的建设工作机关化、行政化,很少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发生联系。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出现的大量新的社会团体和经济组织,一方面其中的大多数未建立党组织,另一方面又容易成为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群众的重要阵地。由于党的社区组织设计适应不了新的变化,党的执政基础有受到侵蚀的可能,丧失群众、丧失阵地的危险。从我们的实地调查来看,73%左右被访社区仍然零星存在练习者活动的现象,63%的被访居民从未参与社区公共事务,71%左右的社区被访党员很少参加党的组织活动,这些现象表明安徽城市社区党组织管理体制与现实不适应导致党的执政基础有受到侵蚀的可能性。 另外,在安徽社区管理中还存在党的基层组织对社区管理实行包办,长官意志色彩较浓,抑制了社区内自我管理、自我协调机制的发育和成长的问题。社区信息化建设滞后,社区内参与利益诱导机制缺乏,社区党组织没有给予其服务对象,作为信息提供者的居民提供的有利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完善的要求、建议和批评作出有效回应和回报,忽视居民获取信息所付出的额外劳动,致使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动力不足的问题。 四、政党管理视角下安徽城市社区党建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上述分析的安徽城市社区党建中存在问题表面上看是由于党政权力部门对社区投入资源不足,社区居民党员年龄老化,社区有相当一些党务工作者知识水平不高、工作观念陈旧、作风浮躁、政治意识不强、心理素质不过硬,社区党组织班子整体管理素质难以适应当前社区党建工作需要的原因。但从深层次上看,基于政党管理的视角,我们认为社区党建中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在管理理念上实际上受到了牛顿力学笼罩下机械式管理范式的严重影响,奉行压力型管理体制以及相应管理方法造成的。 压力型体制指的是一级政治组织为了实现经济赶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而采取的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该体制是受牛顿力学笼罩下机械式管理范式的严重影响,在现代化压力下、以党委集权、党政合一的方式,利用党政垂直权力、以责任制为网络并以政治经济奖惩为动力杠杆将压力层层向下渗透、扩散的政策决策和执行模式。这种体制奉行的管理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机械式、集权式量化管理;主要采用的管理方法是让地方党政权力部门获得“下管一级”的独立人事任免权和“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广泛推行。由此,这种体制造成了上级党政官员对下级党政官员、上级党政权力部门对于下级的约束和要求,只在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中封闭运行,党政权力部门的服务对象——广大人民成为旁观者,缺乏社会参与性;造成了在依靠行政层级传输带的过渡中,量化指标逐渐被严重歪曲,以至于下级很难完成,运行的结果是下级官员主要在乎上级官员的脸色,而忽视人民的要求,下级为考核而工作,大量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实质进程无关;造成了党内民主相关规定和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遵守,一些非制度化的做法逐渐演变成现实中更通行、更有力量的“法外制度”,党内民主的发展就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党内民主严重不足。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党内民主不足就决定了人民民主的相对滞后。由此,社区党建中存在的基层党组织“功能虚置”、“社区人”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不高、社区管理者素质不高等问题便具有了必然性。 五、政党管理视角下完善社区党建的几点建议 基于政党管理的视角,为了完善社区党建,让每一个社区居民都能全面自由的发展,促进社区和谐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中心,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资源,提高其组织管理效能。 (一)管理理念上,要从传统的受牛顿力学影响的机械式范式向受贝塔朗菲系统论、申农信息论、自组织理论影响的有机式范式转变。换言之,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拘泥于“命令与控制”式的思维,改革“重物轻人”的物本管理文化,切实转变威权政治主导下片面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国家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二)管理体制上,要深化改革压力型管理体制,把自上而下的机械式、集权式量化管理与自下而上的自治管理结合起来,在管理控制和自我组织之间保持一种适宜的平衡。为此,不但要在中上层党政权力部门加快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创新性、学习性、服务型政党和政府,还要在城市基层进行社区自组织型管理取向的改革,把压力型社区管理机制转变为自组织型社区管理机制。 (三)管理手段和方法上,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不断完善社区组织内外信息回报机制 社区组织内外信息回报机制是指社区组织外部提供的资源与社区对外输出的资源相符并能够维持其正常运作的机制。不断完善社区组织内外信息回报机制需要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社区外相关资源拥有组织(主要是指党政权力部门)有效提供社区组织需要的物资资源、精神资源以及政治资源。第二,社区内各方面信息的充分采集和有效利用。第三,社区的各种意见或建议的规范处理。 2.社区组织内部建立完备的通信系统 信息是一种主导性的媒介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除“不定性”。没有信息,其它任何资源都无从发挥作用。而有了它,才使整个组织的资源运作起来,使组织成为一个活的机体。任何程度和种类的无序都与信息传输障碍有关。因此,要使社区组织能够有序地运作,克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要为社区组织构建一套完备的通信系统。社区组织完备通信系统的构建需要具备下列条件。第一,发展社区党内民主和居民民主,保障党员和居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维护党员和居民信息传输动力。只有党员和居民拥有足够的信息传输动力,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党员和居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让社区组织的每一项决策最大限度地反映全体成员的智慧,而不只是少数人的智慧,使社区组织的各个子系统都能预知、感知来自各个方向的危险的存在,并及时将感受到的信息进行传输、处理和作出反应,而不能一切都由党政领导人去感知和安排。第二,社区组织的各个子系统按需设置并按其各自功能有机互动。社区组织需要设置的领导子系统是指社区党员大会、社区支部(党总支、党委)委员会,决策子系统是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执行子系统是指社区居委会,监督子系统是指社区监督委员会,自愿互助子系统是各种社区社会组织,这些不同的子系统需要按其各自功能运作、共同相互配合完成社区组织的特定功能和实现社区组织目标。第三,制定体现自由无碍原则的社区组织制度。按照吴彤的说法就是,“自组织的英雄以规律、规则和法律影响民众,而被组织中的英雄则要成为他组织者,他以直接干预民众的社会生活为使命”。第四,配备必要的信息传输手段,大力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社区范围内为各级党政部门、居民、企业以及各种社区组织搭建网络平台,建立沟通服务渠道,从而使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区服务更加优良,社区居民更加满意,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尚立.社区党建的政治内涵及其面临的任务[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3) 2.[美]德鲁克.个人的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美]F.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年版 4.[法]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年版 5.[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M].管理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版 6.[美]彼得.德鲁克.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7.周三多等.管理学——理论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张玉利.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桑玉成、鲍国政.关于基层党组织“空转”现象的调研报[EB].。 10.彭新武.进化管理学——复杂、动态环境下的管理思维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荣敬本、崔之元.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3.黄永军.自组织管理原理——通往秩序与活力之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14.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汪来杰.对解制型政府治理模式的理性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6(14) 16.魏娜.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
社区党建讲话
从历史来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发展来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所以,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条任何时候都是绝对不能忽视、不能放松的,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随着计划经济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代替,政治与经济关系、社会结构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国家、社会与个人的权力关系变化,社会和个人日益脱出原先的政治控制和单位约束,而成为相对自主的主体。在这样的形势下,社区已逐渐成为党组织社会,凝聚人民,发展自身,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筑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的重要舞台。可以说,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社区党建是中国社会深刻变化和发展对党建提出的最为深刻的政治要求,不仅是关系到党的领导基础和执政能力的重大政治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重大政治问题。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基础在基层、社区是载体。本文以政党管理为视角,运用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理论分析*城市社区党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现在作为和平建设时期的管理型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如何深化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问题。
一、文献研究分析
经过八十多年的积累,中国的党建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而系统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概念、理论、体系。从操作层面看,执政党的建设也有其特定的话语和工作方式。近几年兴起的社区党建研究基本上沿袭了这一传统。这几年,从上到下、从理论研究者到实际工作者都为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社区党的建设某种程度上还依旧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实践中的问题折射出了理论上的问题,迫使我们反思:除了环境因素外,社区党建理论本身是否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我们的理论供给和现实需求之间是否存在比较大的缺口?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之间是否存在一条鸿沟?
检讨现有的社区党建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和概括出三个比较突出的不足之处。其一,现有的社区党建理论总体上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革命战争年代的烙印。党组织的设置、党内关系和运行规程等大多还是为了适应前执政时期的军事斗争、甚至秘密斗争的需要,适应中央统制型经济模式和集中配置资源的需要。比如,在党内关系上,为了军事斗争和资源整合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比较强调党员和下级组织的义务,而对他们的权利重视不够、实现得也不够,怎样建立党内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关系现在则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二,社区党建研究多停留于原则性论述,操作性、科学性、技术性相对较弱。这种情况在相当程度上可能与党建方面的许多论著习惯于和擅长于诠释党的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有关。党的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是一定时期关于党建的系统总结和指导性政策策略,其地位和功能毋庸置疑,但党的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毕竟又和理论研究不同,前者往往是高屋建瓴,而理论研究则需要落实到实证和细微之处,通过不断的知识和方法的积累,丰富和发展已有的理论。其三,也是最突出的是将社区党的建设泛政治化。包括社区党建在内的党的建设是一个政治问题,特别是对中国而言更是如此,但党的建设又不仅仅是个政治问题,不能单纯地从政治上论证党建的必要性、紧迫性,从政治考虑的角度推出各种举措,党的建设还是一个管理问题,需要从管理上提出完善党的建设措施。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立足新形势,采取新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设党,从而实现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效力的创新与提升。我们认为可以在政治视角以外引入管理视角,把执政党视为一个组织,运用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分析执政党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变革途径。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思考新世纪执政党建设问题,或许会为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和路径选择。笔者检索文献发现,从组织管理角度思考执政党建设的研究文献极少,能够找到的论文仅三篇。一篇是才立琴的《从组织理论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年第9期),另一篇是高民政、姜崇辉的《“大国治理”与“大党治理”》(载《探索与争鸣》20*年第1期)。第三篇是曾峻的《拓展执政党建设的管理主义路径》(载《探索与争鸣》20*年第6期)。才文从组织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执政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条件,高文则主要从组织规模与组织效力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大国如何有效治理的命题。曾文提出了从现代管理学、组织学角度思考新世纪执政党建设问题,希望形成党的建设的管理主义派别。另外陈登才、何孝瑛和冯秋婷主编的《党务管理学》,冯成略著的《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中对中国共产党的管理问题有一定的论述。前书更多的是用政治学、党建学的观点来表述党务管理问题,后书则是用现代管理学的思想来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经验,以便让其他的组织向其学习。从我们所收集的文献看,以管理视角研究社区党建问题还没有发现。
二、政党管理的内涵
自治区组织部长座谈会讲话
同志们:
我们召开组织部长座谈会,主要是学习贯彻曾庆红同志在新疆党政领导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总结交流半年多来组织工作开展情况,部署后几个月的工作。刚才,大家作了很好的汇报交流。总的来看,各地上半年按照自治区组织工作会议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今年后几个月将要开展的工作,各地总体思路是清晰的,打算也是可行的。下面,我将半年多来自治区组织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一简要回顾和通报,并结合学习贯彻曾庆红同志的讲话精神,就后几个月的工作讲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上半年以来自治区组织工作情况的简要回顾
上半年以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自治区组织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自治区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部署,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具体讲,在抓好先进性教育工作的同时,主要抓了8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干部考核工作力度。圆满完成了**年度自治区党委管理干部的年度考核工作。去年底到今年2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会同纪检委,组成18个考核组对全区14个地(州、市)、92个厅(局)的领导班子和1411名自治区党委管理的干部进行了年度考核,同时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这次年度考核是近十年来第一次由自治区党委派出考核组进行的,考核规模之大、考核面和干部群众参与面之广,在自治区干部年度考核中尚属首次。自治区党委对考核结果非常重视,将8名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领导干部提拔为地(州、市)、厅(局)党政正职,11人调整到重要岗位。同时,对5名群众反映较大,在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干部免除了领导职务。各地也加强干部考核工作,积极探索干部考核工作的新方法。塔城地区建立了县(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述职与答辩相结合,创新了考核办法。乌鲁木齐市研制出干部信息管理与考核评价系统,量化了考核指标,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2、认真做好干部调整补缺工作。今年以来,共提请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干部9批。调整任免地(厅)级干部387名,其中,调整了16个地(州)党委正职,3个地(州)政府(行署)正职,32个厅(局)单位正职;交流地厅级干部109名。调整了12个地(州、市)的组织部长(任12名,免10名)和15个厅(局)的组织人事处长(任7名,免8名)除克拉玛依市外,13个地(州、市)组织部长全部交流配备完毕,实现了《干部任用条例》关于“组织部长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的要求。各地结合年度考核和工作需要,采取梯次配备、交叉选配等办法,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干部调整补缺,全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不断增强。
城市社区建设论文
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建设既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开始步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社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现代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城市社会的总体结构的重组.整体功能转换.长期以来,特别是传统社会经济体制下,顽固城市的社会结构具有很强的凝固性.功能转为单一,国家通过各类分能性的单位组织对经济,社会事务乃至生活事务进行全权管理.”企业办社会”.”单位办社会”成为普遍的模式,人的衣食住行全部由单位负担,社会行政化色彩很浓厚.人是”单位人”.社会的功能严重弱化.由于管理经济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社会发展社会事务得不到高度的重视,以至于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功能方面欠帐过多.80年代以来,以经济结构和社会功能多元化为先导,推动城市社会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分化.政企分开,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城市社会结构重组.功能重朔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城市作为现代城市的基石,理所当然受到重视,提高到应有的位置.开展社区建设.就现代化总体目标而言,就是要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体系和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总书记在视察天津和平区社区建设工作时指出:加强社区建设,是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总书记的讲话一方面指出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强调社区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有效的载体.社区建设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和落实.因此社区党组织建设不仅是社区建设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方位转变.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加入WTO经济大发展,进入老龄型国家,实现社会福利社会的必然趋势,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越来越来成为各界专业人士以及普通百姓关心的话题.未来城市社区发展趋势,总体目标的优与劣,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稳定.因此,为适应市场的城市化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以地域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加强社区管理,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合理配置社区资源,提高居民素质和社区文化程度,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新型社区成为城市社区发展的方向.
自民政部下发23号文件至今,我国社区建设走过了真正意义的三年,社区建设与发展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全国各地的社区积极开展工作,开拓社区新局面;白花齐放,百家争鸣。社区“硬件”设备日趋完善,“软件”水平逐步提高。并创造出了许多有本国特色的社区工作新模式,如:青岛模式.上海模式和沈阳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区建设的蓬勃发展。广泛开展示范活动,是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一条重要的措施。我国幅员辽,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经济条件和人文因素差别很大,每个城市的特色和功能也有所不同,具体到各社区更是千差万别。因此,不同城市.不同社区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水平,结合城市功能.特点和地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社区建设工作,不断积累.总结适合自身特色的工作方法和时间经验,借鉴先进社区.典型社区的工作经验,做到取长补断,大胆拓新。另外,也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水平和工作基础,因地制宜确定社区建设的重点,标准可高可底,项目可多可少,切不可一刀切,一哄而起,或是为虚名而超越自身条件,盲目开展工作,势必导致国家资源的浪费和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感。
现以北京典型社区---崇文区广外街道红莲中里社区为例,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几个方面:社区的政治建设.社区规范.社区服务.社区组织.社区的文化建设.社区的卫生建设.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社区的功能。首先,对广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概况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广外街道占地面积约5.99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2万人口流动居民2到3万人。共有29个社区,其中红莲中里社区就是其中的一个,广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政务大厅中实行“一站式”办公,社区居民的一切大小事务都在此办理,方便了办公又方便了群众,其中广外街道还推出一系列的利民服务站有:社区医疗.家电修理.老小饭菜.便民煤气站.保洁公司.房屋修缮装饰.房管所.法律咨询处.计策咨询处.绿化办公室.职业介绍所.家政服务.车辆管理.敬老院.文化广场。红莲中里社区占地面积0.8平方公里,有32栋居民楼,3500户居民.11000人.社区党员196名,社会单位13个.外来人口180人;社区有许多国家事业单位的员工入住.居民素质整体水平教高,社区资源丰富。红莲社区是广外街道2001年推出社区建设6个试点社区之一,在市区。街道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红莲中里社区在建立新型社区组织,探索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社区民主自治等方面大胆实践,社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一.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有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其中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二.精兵简政,为便于管理和服务,居委会将原来的7个工作委员会调整为6个社区工作委员会,即社区治安工作委员会.社区文化工作委员会.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社区计生卫生工作委员会.社区共建工作委员会。这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引入了以人为本,服务社区的工作理念,为实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奠定体制基础。三.组建大量兼职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兼职工作者实行动态管理和自愿原则,根据没人特长和社区需要安排工作,随时调整。
在社区建设中社区功能的完善程度是衡量社区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其关系到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体现着社区建设的生机与活力。社区功能应由传统的重管理到重服务的转变。积极引入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模式,红莲中里社区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坚持如下原则:培育.发展.组织.服务.协调指导.监督管理。社区在社会工作中要真正承担起桥梁的作用,担负起上与下的沟通义务,是政府的眼睛,又要做好群众的代言人。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不仅要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更要协调社会有序发展,融发展与服务.建设与排忧与一体,彻底实现社区的经济生活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及社会参与功能.社会福利功能。
城市社区政治建设,它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城区政府.社区管理体制.社区组织及城市基层民主政治等的建设。红莲中里社区的城区政府已集中到街道办事处的层面,具体事务.活动的处理基本上由街道办事处来开展。在管理体制及领导方式上,红莲中里社区的主任认为领导决策与执行要紧密有效地配合。他指领导者与部门工作人员不在多而于精,做到各司其职,又密切协调配合。他强调,政府部门的拨款资金有限,要避免人员臃肿,充分利用资源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街道办事处是我国政府的基层政权,直接面对群众.其有完备的组织结构和干部队伍,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居委会是社区建设的主要依托和主体组织之一,它是社区建设最基层的操作单位,涵盖面积广,是最具有群众性的社区组织,同时其主要只能与社区建设是高度统一的。
社区党建创新思考
同志在“七一”讲话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学习了这一讲话内容,感到社区工作是最基础、最基层的工作;是最贴近群众,与群众零距离的工作;而社区党建工作,如何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在社区众多工作中占重要地位,体现了社区党建工作在新时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员先进性,确立社区党建思路,明确社区党建目标。
社区自2002年9月份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组织建设开展工作。根据临安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意见》的精神,明确**社区党建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同时也确立社区建设五个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原则;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扩大民主,社区自治原则;管建并举,重在服务原则;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原则。一个目标,五个原则成为今后社区建设的主导方向。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员先进性,组织协调,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
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要树立“立足社区、关心社区、共建社区”的新观念,主动参与社会性、地域性、群众性、公益性的活动;在开展区域性的党建工作中,应当服从和尊重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和安排,要与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要把积极参加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本单位党员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并将其作为考核内容,切实做到深入社区,深入居民,单位与社区实现联防联控,共同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贡献力量。**社区共有共建单位16家,但党组织共建只有10家,特别是有些企业,本单位党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却忽略了周边环境,没有加强协调,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这些方面,市人大办在去年“元旦”前夕与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联欢会”,在今年“八一”前夕,社区与消防大队开展了“庆‘八一’军民共建联欢会”作用很大,效果明显,给共建单位带了好头。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员先进性,抓住切入点,全面推行在职在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社区党员是我们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社区建设和管理离不开这支坚强力量。发动和组织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这是党的资源向社区聚集,有利于发挥党在社会活动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党在社区在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更加巩固;有利于加强对在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在职党员在单位是个好干部、好职工,在社区是个好居民,真正成为“全天候”的党员。自2003年上半年,社区推行在职党员登记制度,**社区共报道99个单位,登记党员204名,**社区党总支有党员72名,流动党员4名。参与帮困结对、打扫卫生等24个服务项目。社区先后组织在职、在册党员开展活动30余次,成立了社区帮困服务队、环境卫生服务队等服务组织,并得到捐款3000余元。这些工作作用大,意义深,不仅是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体现,也是改进党员的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而且深入居民,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同时也为居民作了表率,树好了一面旗,有现实意义。
全区社区干部培训班讲话
同志们:
今天,全区社区干部培训班正式开班了。这次社区干部培训班是全区干部教育培训38个主体班次之一,也是今年全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两委”换届后的首次社区干部集中培训,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6.25”讲话精神,着力提高我区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区社区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在此,我就如何办好这次培训班,全面提升我区社区工作的整体水平,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本次培训班的重要意义
社区干部是从事社区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等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区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举办这次培训班,是**实现城市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城市化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在未来一个阶段内,“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趋势,将成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部分农村将拆迁整合变为社区,大批的农民将进入社区集中居住,中心城区的住宅小区和人口将会不断集聚,社区的规模和数量将会进一步扩大。到十一五期末,全区的城市化水平要达到58%,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将达到60平方公里,将基本建成16.6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区,初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而支撑城市化进程最重要的推进是城市建设、城镇建设等硬件建设的推进,最重要的转变是要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而承载这些发展、转变的就是社区。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实际情况看,社区已成为我区基层组织的一个重要部分,社区建设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及各方面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去年,我区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还专门召开了全区社区党建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区委沈书记亲自到会作重要讲话。举办这次培训班,就是认真落实这两个文件要求和深入贯彻沈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举办这次培训班,是**建立新型社会管理格局、构建和谐社区的客观需求。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同样,社区既是人们聚集、生活的区域,也是人们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场所,在社会事务管理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因此,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必须率先加强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社区居民,我们要通过社区建设,不断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积极引导他们和谐相处,从而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也是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社区各类组织,要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引导居民顾大局、重法治、讲道德、守秩序,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努力使社区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同时,构建和谐社区的主要任务落实在社区,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区委、区政府对城市工作的各项决策,最终都要依靠社区组织来贯彻和落实;居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最终要靠社区组织去了解和反映。希望大家一定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社区党建工作思考
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学习这一讲话内容,感到社区工作是最基础、最基层的工作;是最贴近群众,与群众零距离的工作;而社区党建工作对搞好社区工作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社区党建思路,明确社区党建目标。
**市社区自2002年9月份开展以来,紧紧围绕组织建设开展工作。根据**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意见》的精神,明确**社区党建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围绕党建目标确立社区党建五个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原则;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扩大民主,社区自治原则;管建并举,重在服务原则;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原则。一个目标,五个原则成为今后社区党建的主导方向。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沟通协调,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
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要树立“立足社区、关心社区、共建社区”的新观念,主动参与社会性、地域性、群众性、公益性的活动;在开展区域性的党建工作中,应当服从和尊重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和安排,要与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要把积极参加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本单位党员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并将其作为考核内容,切实做到深入社区,深入居民,单位与社区实现联防联控,共同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贡献力量。**社区共有共建单位16家,但党组织实际参加共建只有10家。特别是有些企业,本单位党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却忽略了周边环境,没有加强协调,对参加社区党建持无所谓态度。在这些方面,市人大办在“七一”前夕与社区党组织开展“党组织共建座谈会”,榜样作用很大,通过沟通、协调,一些企业党组织纷纷加入社区党建队伍之中,形成了社区党建的合力。给其它共建单位带了好头。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切入点,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在全区组织会讲话
同志们:
上午,区委召开了全区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市委常委、区委林书记高度评价了我区组织工作,并就今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午,我们接着召开全区组织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及区委林书记在全区党建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研究部署今年的组织工作。刚才,明晓松副部长传达了中组部领导在我区调研和省委领导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对我区组织工作的高度评价等讲话精神;邹晓春书记传达学习了省委常委、市委潘逸阳书记在市委三届二十九次常委会上对县(市、区)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的讲话精神,并通报了全区**年度基层党委组织工作考评检查情况;刘俊平副部长宣读了**年度全区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我区组织工作能得到中组部主管领导、省委副书记王宪魁和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弘强的高度评价,这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能得到中组部领导的肯定,可以说是创造了我区组织工作新的辉煌。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的关心指导,得益于年初组织工作的准确定位和较高要求,得益于在座的各位党(工)委书记、组织(宣)委员的共同努力和全区党务工作者狠抓工作落实。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和区委组织部,对同志们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获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年,我区组织工作的任务依然很重,首先,今年下半年全省党建工作现场会将在我市召开,我区必须打造更多、更具特色的工作典型和亮点来迎接全省的参观检查。其次,全省在新的起点上深化“三项创建”活动上半年将进行考评,尽管我区组织工作总体上基础较扎实,还有不少亮点,但有些硬性指标还达不到,一些基础工作做得还不扎实,如镇“三民”服务中心建设还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少数镇存在连续两年没发展党员的行政村,有的地方党员电教工作开展不正常,党组织基本制度和“”等党内生活坚持不够好。加上部分新上来从事党务工作的党(工)委书记和组织委员对党建和组织工作业务还不熟,如果不虚心学习,不认真谋划和抓紧落实,势必造成全区组织工作发展的不均衡,影响到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第三,全省远程教育现场会即将在我区召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第四,市委组织部陈部长、李副部长等领导再三嘱托,要求我区组织工作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创出特色、创出亮点、创出品牌,再上新台阶。第五,市委常委、区委林书记和区委副书记、区政府马区长非常关注组织工作,多次过问组织工作有关情况,对组织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就今年的组织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同志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省委、市委、区委以及市委组织部领导的要求,认真贯彻区委三届八次全会和全区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创新机制,找准着力点,组织工作在巩固基层基础中实现了新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区组织工作围绕在全区“当表率、创一流”、在全市“站前列、争先进”的目标,夯实基础,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双抓双促”活动、“和谐社区126”工作机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选学积分”制、“一会三组”非公有制企业党群工作模式、农村“三会一户”民主治理新机制等多项创新得到中组、省委、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有的还在全省、全市甚至将在全国推广。
第一、抓重点,“两项重大活动”开创了工作新局面。一是在新的起点上深化“三项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去年,我区“三项创建”活动力度大,亮点多,通过创新“三级”便民服务站、成立“亲民服务队”和“八小时外工作队”等载体,基层组织着力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城市社区、非公企业、党员电教等领域,我们先后创新了“和谐社区126”、“一会三组”、“选学积分”等一系列机制。同时,全面加强了机关、学校的党建工作。召开了全区“喜迎十七大,党建工作看特色、看亮点、看成效”流动现场会,组织了部分党(工)委书记、局长及党务工作者到于都、赣县、崇义、信丰等地考察学习,组织了全体党(工)委书记参观我区党建示范点,开阔了视野,使我区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二是在中心城区规划严管区开展了“双抓双促”活动且成效明显。建立了以区委常委挂镇(街)、区领导包村、区直单位和镇干部包村联组、村干部包组联户的挂镇包村联组工作机制。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深入村组,与农民交朋友,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难题,督促谋划工作。实行每月由挂镇区委领导召开一次全镇“双抓双促”工作调度会,研究解决村民关注的重点问题和全区重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了基层和谐稳定与发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社区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