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23:59: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区体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人们通过体育来追求健康舒适生活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但社区体育场地、器材等资源的短缺影响了人们的锻炼;学校体育虽然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大量的锻炼器材,充足的场地,但学生尤其是师范类学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少,使得自己的理论知识不能转化为实践,更使得学校体育的丰富资源得不到充分的运用。因此,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就变得尤为重要。而加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一体化进程,使各种体育资源相互补充共享互惠,在达到二者协调发展、互动互融的基础上,还能够加速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调查二者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提出建议。

1.2、研究方法

(1)调查法。科学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的调查法,是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有计划的、系统地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一些历史状况以及现实发展状况的资料的方法。而本文则是通过对信阳市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现状以走访或者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从而在对信阳市的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做出更准确的了解之后,针对二者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2)逻辑分析法。在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分析、讨论之后,运用现代逻辑学的原理和知识分析信阳市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状况,并提出解决方案。(3)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明确的研究目的的指导下提出完整可行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在辅助工具的辅助下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相关资料的一种方法。而本文通过对信阳市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发展问题的观察,发现二者协调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以便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4)数据统计法。对走访和问卷的调查结果在统计之后做出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得出相对科学的结论。

查看全文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分析

摘要:由于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有着显著性的增长。在此背景下,体育活动在人们日常活动当中的地位也有了明显加强,与此同时对体育资源的需求程度也日益提高。但现阶段体育资源较为匮乏,难以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社区的体育资源还远远达不到正常水平。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党和国家提出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中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对比分析法等对当前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以及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推动大学体育和社会体育朝着互动发展的趋势转变。

关键词:大学;社区;体育互动

1.研究的意义

1.1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对大学体育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在推动大学体育和社区体育进行互动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相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贯彻落实;二是对社会体育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由于社区体育的随意性和离散性较强,所以难以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规范。而通过与大学体系相联系,能够极大程度上拓宽体育活动类型和管理组织形式,促使社区体育与社区发展趋势相契合。1.2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有助于拓宽大学体育人才培养的渠道,推动人才培养战略的落实以及提高大学人才的体育社会化程度;二是有助于加强对社会体育活动的管理和规范,保证社区体育活动的科学合理;三是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提高对公共体育事业的建设程度,同时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保证广大群众保持合理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加强人们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2.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困境

2.1大学和社区大多以独立状态存在,两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较为匮乏。在此背景下,应重点提高高校与社区间的沟通程度,对社区体育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实现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之间的有效结合,促使两者建立密切的联系,在两者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帮助下,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和划分,制定科学合理的流程体系,保证大学体育和社区体育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只有这样,才可以既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同时还能够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需求。2.2体育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同时,这一问题也是导致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难以实现互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对高校体育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范,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证体育资源管理制度的综合全面。对于学校来讲,应积极推动体育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同时针对社区体育的特点和现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机制,协调好两者间之间的关系,保证两者实现良性互动。除此之外,在推动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互动过程中,应重点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范。2.3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与服务社区体育两者存在矛盾。由于两者之间的沟通程度难以达到要求,导致学校日常体育教学活动难以正常进行,甚至影响学生与社区居民的关系,造成两者的冲突。同时,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例如当社区内组织体育活动和比赛时,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教练进行组织和充当裁判。而活动大多都在白天举行,从而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展开。2.4对安全保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互动过程中,人员的流动性有了显著性的提高,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出于对学校公共财产安全保护以及学生和居民人身安全的角度考虑,大部分学校都不支持将场地设施对外开放。

查看全文

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互动探究

一、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随着政府加大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生活质量,参与到健身运动中去。社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在组织上,社区体育贴近群众,贴近基层。在参与人群上,社区体育的主要组成人员为老年人,在管理上以自主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活动时间较为固定,活动场所多为公共活动区域。近年来,我国的运动人口逐渐增多,人民对运动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等对职工体育发展的重视度不够,社会工作压力较大等因素,使得社区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但与此同时,社区体育的问题也被暴露出来。首先,社区体育作为基层体育组织形式,其管理较为薄弱,缺乏科学的运动指导。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区体育人口的需要,有的社区甚至没有社区体育指导员。其次社区体育场地缺乏,社区运动器材老化、损坏现象严重,直接限制了群众锻炼的内容以及参与锻炼的人数。再次,社区运动、竞赛等体育活动缺乏组织和经费,开展起来较为困难,也影响着体育人口的运动热情。

二、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目前校园体育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般的高校大多具备完善的体育场馆供学生使用。而在中小学,也有较为充裕的体育场地,我国现有高校1000多所,体育场馆800余座,室外体育场地超7千万平方米。如果加上中小学的体育场馆,就会大大缓解市民日常锻炼的场地和器械压力。但是就目前而言,高校及中小学场地设施仍以校内教学使用为主,绝大部分不对外开放,在假期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三、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可行性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不是相互孤立的团体,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它们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也必须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在时间上有着连续性。当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之后,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完成就从学校转移到了社区。因此,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不可分割。从时间角度来看,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利用时间有着明显区别。学生的体育教学时间一般在周一到周五,时间段一般为早八点到晚五点之间。而社区体育的组成人员多为老年人和上班人员,所以参与锻炼的时间一般为清晨和傍晚以及双休日。如果能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时间差,那么学校所拥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就能被最大限度地利用。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也能为社区的体育人口带来便利。从资源共享角度来看,学校体育应开拓思路,积极寻求与社会的对接点。从硬件来说,学校体育课借助自己专业场地设施的优势,主动承办各类比赛、表演等项目,在额外创收盈利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在软件上,学校的体育老师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教育水平和训练水平都相对较高,专业的体育教师可以参与或组织各类体育培训,担任体育裁判,辅助社区体育指导,是不可忽视的优秀人力资源。从精神层面来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交互,不仅仅是人力和物质的相互利用,还使得学校里的先进的体育锻炼理念、锻炼方式方法得到传播,促进社区体育人口的科学锻炼,有助于社区体育的良性开展。同时,社区体育的加入,也活跃了校园体育氛围,提升校园影响力,利于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查看全文

浅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

【摘要】近年来,“全民健身”得到了大力提倡,我国体育运动发展得越来越好。其中,社区体育以其灵活的组织形式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社区体育运动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策略

1存在的问题

1.1机构不完善,人才缺乏。我国体育事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作为全面健身途径之一的社区体育也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伴随而来的是丰富多彩的体育组织。虽然组织门类众多,但是却存在着尚未建立起一个比较正规和完善的社区体育管理机构的问题,再加上很多社区居委会的干部以及管理者都是兼职的,因此很难要求他们投入太多的精力用于社区体育的建设。这对社区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1.2宣传力度不够,认知不足。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以社区为基础的。但是当前,人们常常存在着将社区体育的发展和社区这一载体割裂开来这样一种狭隘的观点,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局限性,这种狭隘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社会力量的调动,对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一种制约。此外,社区体育的组织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居民存在盲从性,对于从事哪种健身活动以及活动量的大小一无所知。

2发展的优势

2.1人才方面的优势。在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数是经过了专业学校培养之后来进行体育教学的,因此不仅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具有与体育相关的运动训练、运动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再加上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体育中所存在的人才缺乏问题,同时还为学校的体育教师以及体育学生骨干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2.2文化上的优势。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学校,其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有新颖的文化知识,还有一大批文化大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广大学子汲取着校园文化这一营养,来滋养自身。同时,校园文化还承担着发展并创新我国先进文化的重任。和其他文化一样,体育文化不仅反映了我国的民族特征,同时还规范着我国人民的体育行为,指导着人们的思想观念。。2.3场地器材设备上的优势。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体育教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革,一些新的政策的出台以及教学评估的进行,都对体育教学设施器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伴随着国家对体育教学方面的硬性规定,很多学校在修建田径场、购买体育器材、建设体育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为学生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缺陷,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一条健身的良好渠道。

查看全文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探讨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的困难,以及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要促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深度融合,党和国家必须有政策大力支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和社区应该合力举办相应的体育运动,实现二者文化融合,为实现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深度融合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融合发展

随着我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迅速提升,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也迎来新的挑战.我国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最适宜21世纪学习的学校体系与现时的模式完全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可能是学校日益社区化,社区日益学校化的原则[1-2].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密切融合是达到社会化标准,让学校体育走向社区体育,也使社区体育的教育功能得以体现.因此,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1.1有效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是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考察对象,关于社区街道做好体育工作也作出明确指导[3],国家现已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列入全民健身计划中.要想顺利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必须要打好基础,也就是说学校体育建设在国民身体素质提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群众体育的突破口.然而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社区体育顺利实施,才会实现全民健身在社会的横纵向发展,因此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深度融合是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4].1.2社区体育推动学校体育走向市场.随着人们文化生活逐渐丰富,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越来越多,如攀岩、网球和滑冰等.但其投入资金较大,学校维修费用、场地和师资培训方面尚且不足.由于学校场馆主要以义务型为主,其它经营方式为辅助手段,而作为福利与半福利混合的社区体育如果能够与学校体育有效衔接,那么社区体育的运行将为学校体育的转型带来契机,为成功走向市场充分发挥优势[5].1.3社区体育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学校的非授课时间.调研发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不同多数体现在时间维度以及锻炼的习惯[6].学生的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周一至周五的第2~8节课之间,而社会成员进行活动的时间是8:00之前和18:00之后,或者集中在周六、周日.因此,如果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有效结合,那么学校体育的资源设施也都能被充分利用,将二者体育资源合理共享,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存在的主要困难

查看全文

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互动探究

摘要:社区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社区居民在体育健身过程中,存在场地设施、健身指导、技能学习、活动保障等方面的诸多瓶颈,阻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研究尝试运用“互联网+”下的体育资源共享模式,依托网络平台,实现社区与高校体育资源的共享,并提出搭建“社区体育网络交流平台”的设想,给出模块化、共享化和多样化的平台设计原则,以及平台设计流程,旨在借助网络平台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优质体育资源为社区体育服务的同时,推动双方共同健康、可持续地互动交流.

关键词:网络平台;社区体育;高校体育;互动交流

2015年7月4日,经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旨在积极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多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本项研究试图采用“互联网+体育”方式,在社区与高校之间搭建起一座创新型“社区体育网络交流平台”,旨在解决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项瓶颈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区与高校在体育资源综合利用上的有机融合[1].

1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交流合作现状

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相对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之间互动性较差,影响了两者的交流发展.1.1体育人才缺乏共享机制.拥有专业知识的体育人才是保证社区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是据2017央视经济大调查数据显示,按英国180人配一名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标准,我国存在280万缺口,且现有社区体育指导员以业余兼职居多,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体育知识培训和长期体育实践经验积累.高校的体育教师、体育俱乐部成员、高水平运动员等都是成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最佳人选,他们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为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指导、竞赛组织、比赛裁判等相关体育活动提供帮助.但现实情况是高校的体育人才资源难以为社区居民服务,其主要原因:①高校体育人才没有充裕的时间到社区进行体育服务.②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提供两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上述两点造成了社区体育人才缺乏,而高校体育人才资源浪费的尴尬局面[2].1.2体育设施缺乏共享机制.据2016年中国社会体育检测公报数据显示,有51.8%的社区居民常年在非专业或体育设施不健全的场所里锻炼身体,在城市(如天津)一些社区居民经常在马路上、胡同里、甚至屋顶上进行体育锻炼,城市老城区和老旧小区严重缺乏体育锻炼设施和场所,制约了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据2015年全国体育设施调查数据显示,高校的体育面积占全国体育面积的1/3,可以说在体育设施保有量上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成为社区体育开展场所拓展的有力补充,但现实情况是高校体育设施和场地在某些时间段处于闲置状态,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高校体育设施有效利用率低下.其主要原因是社区和高校在体育设施使用上存在信息不畅的问题,高校体育设施信息难以做到公开、透明,导致社区居民难以了解到何时、何地拥有空闲的体育设施.1.3体育课堂缺乏共享机制.体育课堂共享是指社区居民利用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了解运动知识,学会运动技能,体验运动乐趣的目的.其开展活动的地点可以在高校的体育场馆,也可在社区居民所居住的小区内部,学习形式可以是现场教学,也可以是网上传授,教学地点灵活,学习形式多样是体育课堂共享模式的特点.通过对我国部分省会城市社区的调查显示,在社区居民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中,走路或慢跑健身占43.82%,广场舞蹈占38.15%,其他健身方式仅占18.03%.数据表明我国大部分社区居民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存在单一性,且参与者大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儿童和青少年很难在社区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这样的局面将影响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广泛性和持续性[3].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区缺乏体育培训活动,以常规情况下社区居民的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为例,首先居民需要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要求参与运动项目的学习,然后需要在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最后还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和金钱在学习运动项目上,上述过程中存在的多个因素都将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到运动项目的学习过程之中.反观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首先体育课属必修课程,每位学生都必须进行学习,然后学生选课前还可以向教师和同学进行咨询,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最后高校体育课程拥有较多的项目选择,如: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等,此外,我国部分高校还拥有个性化的体育选修课程,如:游泳、轮滑、攀岩、拳击等.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社区居民和高校学生存在多方面的差距,如果能将社区居民的体育学习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将对社区体育运动项目的丰富起到巨大促进作用,但是,纵观全国社区居民进入高校体育课堂进行学习的案例还很少.1.4体育活动缺乏共享机制.体育活动共享是指,社区居民借鉴高校在体育活动组织和安排上的经验,利用高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其开展活动的地点可以在社区居民所居住的小区内部,也可以在高校的体育场馆里,组织者可以是社区居民或社区工作人员,也可以是高校师生.对我国部分省会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次数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社区每年开展的社区体育活动次数仅为1到3次,低于我国全民健身(2016-2020)计划当中要求城市社区每年开展3到5次,且参与人数超过50人,活动时长达到1天的中小型体育活动的标准.之所以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频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开展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资金的支持,而我国大多数基层社区职能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员来经常组织活动,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多次开展活动,这就导致了我国社区体育活动呈现开展频率低,形式单一的特点.而高校的体育活动则具有开展频率高,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除了每年有5到8次全校大型体育活动之外,各院系、各班级、校工会组织的中小型体育活动更是不计其数.社区体育活动次数较少,这不仅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而且还不利于其锻炼健身意识的养成,及社区运动健身氛围的形成[4].通过体育活动共享将有助于这种现状的改变.

2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网络共享模式

查看全文

社区居民体育论文

一、社区体育的定义与特点

社区体育有如下特点:

①社区体育的娱乐性。

社区体育所针对的对象是社区内的所有居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也比较明确。

②自控性与个人针对性。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主要是在其业余时间自愿参与其所喜欢的体育活动。虽然有时候社区也会组织居民参与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来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增强邻里间的感情。但在多数情况下,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等都是由居民自主控制的。

查看全文

社区体育多中心治理

1多中心治理及社区体育多中心治理模式

1.1多中心治理的内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热潮,这场改革推动了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范式变革,“治理”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应运而生。

关于治理的定义,西方学者给出了多种解释。其中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中的说法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他们认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者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这一定义为我们描绘了当代公共管理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传统政府“单中心”垄断公共事务管理的统治格局,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参与的多元的权力中心。“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治理方式也是多元的,通过各主体间合作、协商、建立伙伴关系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1.2社区体育多中心治理模式

社区体育活动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出现,80年代中期得到了迅速发展。1997年国家体委等五部委联合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对社区体育进行了界定,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根据这一定义,社区体育服务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增进社区居民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全面健康;社区体育服务的对象是以街道办事处划分的全体社区成员,不仅包括社区的居民,还包括社区所辖的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其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场地及器材、开设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指导、体质监测、体育服务信息、体育活动的组织服务等。

查看全文

体育俱乐部教育对未来社区体育的影响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教学法、访谈调研法、观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对未来社区体育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育技术和技能的互动教学、对大学生体育游戏和竞技辅导的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参与大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水平,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不断提高普通高校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社区体育的主动创新和实践指导能力,推进未来社区大众竞技体育运动和大众健身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社区体育;影响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和社区体育是一个递承关系,大学生毕业后即走向社会,进入社区,所从事的体育活动也从校园体育转变为社会体育、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活动及其组织和指导,成为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主体活动。为了进一步探讨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与未来社区体育活动的关联,采用文献资料和网络查询,了解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对未来社区体育活动的影响状况,采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实践教学的主动创新、教学竞赛、能力培养、效果对比等方式,追踪大学生各个时期参与体育活动、激发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技能、弘扬良好个性、发挥运动特长的状况,采用社区体育工作访谈和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调研,分析“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与社区体育活动接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逐步完善大学生从个人校园体育能力向组织指导社区体育能力的转换。

1.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是高校体育与未来社区体育衔接的良好方式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学会体育运动技术,掌握社会体育指导技能,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必要手段和方法。通过普通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和体育指导实践,能够增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正确的锻炼方法,既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又有利于大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途径、体育技能和目标,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保持体育锻炼效应的连续性,使大学生在举手投足、接人待物、办事处事的行为和活动中,养成品德、知识、能力、态度、心理和体魄等方面优良素质[1],成为优秀的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员。大学生通过学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自觉结合,围绕着专项体育运动项目,培养体育意识,确立终身体育观念,将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锻炼大学生健壮体魄的同时,为大学生将来参与社区体育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大学生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进行有意识、有内容、有方法、有手段的体育锻炼,为将来社区体育培养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技术、技能、方法和体育锻炼的理念,在社区体育教育和健身活动中树立“健康第一”[2]的指导思想,并使这种体育意识和指导思想伴随终身体育运动。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能够与社区体育活动有机融合,尤其是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自主训练与竞赛的组织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学与未来社区体育活动衔接的良好实施方式。能够更好地实施“全面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与健身能力,通过发展个性,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自我完善的主动志向,奠定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体魄强健、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成为未来社区体育工作优秀的组织和指导人才。

2.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是培养未来社区体育指导人才的有效途径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与社区大众体育发展探究

摘要:高校体育同大众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接影响社区大众体育的发展。目前,高校体育和社会大众体育的发展不均衡、不全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社会大众体育中的诸多需求,探析高校体育与社区大众体育全面发展的路径迫在眉睫。在全面分析高校体育与社区大众体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体育需求,营造出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氛围。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区体育;大众;发展

高校体育同社会体育紧密联系,学校体育本身就是社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有其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在体育人才、专业知识等教育资源上,还是在场馆资源等硬件设施方面。高校体育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社区大众体育。在教育阶段,大学体育课程是最后接受体育专业教育的阶段,大学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至关重要。学生毕业后,直接成为社区大众体育的参与者。因而,高校体育必须适应社会,满足社区大众体育的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好,在运动中,提高体育运动的乐趣和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融入社会后快速成为社区大众体育活动的一分子,使体育锻炼融入自己的生活,推动社区大众体育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1社区体育的概念与内涵

社区体育是在社区内就近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以基层社区为其体育活动范围,利用社区内的体育设施,以社区居民为参与主体,以满足社区居民娱乐、健身需求为追求,并通过群体活动,增进居民间的情感。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有着非常多的优点,不仅能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还能调节心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居民交往,提高体育素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体育的独特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健身性。参与体育锻炼,既不是为了成为专业运动员,也不是生理上的需要,而是为了强健身体,放松自我。社区体育健身性的特点有别于其他社会活动。二是自主性。在社区开展体育活动时,参与人员比较复杂,活动项目的选择性也比较多,导致社区体育活动很难做到整齐划一,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大都是以兴趣和爱好聚集到一起。

2大学体育及社区体育现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