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队伍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20:50: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区队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区专职队伍稳定思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结构、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同时由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原来承担的许多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逐渐分离下放到社区,使社区成为承载城市管理和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社区工作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新形势新任务对社区专职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在全区上下积极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规范化管理之际,认真探索多种方式、运用多种途径,吸引、留住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协调能力强又热爱社区工作的专职工作者,对促进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稳定,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2000年,城区各街道结合社区组织改革,面向社会,通过街聘民选,使一大批年龄轻、学历高、致力于社区建设的中青年走上了社区岗位,进一步优化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和稳定,采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提高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采取提高报酬待遇、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多种方式,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全区深化社区建设积蓄了力量,提供了组织保证。但是,这项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企业转制时期,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他们通过较高的收入待遇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争夺人才,包括优秀的社区工作者,给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客观上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也蕴含着不稳定的因素。
一是生活待遇仍然偏低。社区工作者中相当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收入拮据,且正处中年,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因此,对工资待遇看得较重。目前社区工作者的收入虽然较过去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低,特别是常州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后,大多数社区工作者拿到的实际工资还低此标准。
二是社区工作者体制、身份不明确。社区工作者虽然定位为社会工作者职业,但到目前为止,人员编制到底是临时工、合同工,还是事业编制、公务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来”与“去”连张合同约束都没有,“留”与“走”只要一句话,使他们缺乏安全感。
三是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一台帐多。虽然区民政局两年前统一了10本台帐,但在实际操作中各个职能部门又另设多本台帐,而且名目多、条目细、要求高,使社区苦不堪言;二检查评比多。来自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经常性的、临时性的检查难以计算。三调查统计多。面广量大的工作与社区工作者的收入报酬不相适应。
社区队伍建设思考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的领导核心。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确定与形势任务相适应的职责定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党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面对的工作对象、开展工作的途径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从工作任务上看,由单一的党建工作任务向全面抓党的建设、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多种任务转变;从工作对象上看,由单位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从工作途径上看,由“以条为主的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的网络化”转变;从工作方式上看,由以行使行政权力为主的平面管理方式向提供服务的非权力为主的立体管理方式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依据社区的现实功能、社区党组织的地位,遵照党章和有关条例精神,明确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职责。
1.在加强党建、固牢根基,保证党在社区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方面发挥领导者作用。社区党组织书记要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有效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党在社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要抓好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紧紧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主题,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抓好“两委”班子建设,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当前,要积极探索在职党员参与社区管理的新途径,抓好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作用的发挥,尤其要抓好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以及人户分离党员的教育管理与作用的发挥以及社区“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不断探索完善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和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2.在协调各方、统筹整合,加强社区社会工作方面发挥组织者作用。社区往往社会单位众多,人员构成复杂,利益取向不尽一致。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书记要从有利于巩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角度出发,发挥政治资源、组织资源的优势,善于在党与政、上与下、条与块、行政与社会组织之间进行沟通协调,把社会单位、居民群众的共同点找准,整合各方利益,聚合各方力量,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在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体现社区群众的共同利益方面发挥实践者作用。社区党组织书记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牢记党的宗旨,以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为己任,做群众的知心朋友,了解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体现社区的共同利益,让群众切身体验到先进性建设的成果、感受到党的温暖。
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研究
一、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年来,适应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原来那种以“党、国家、社会”为核心、“单位制”为特征的“行政全能型”社会管理体制逐渐向以“市场与社会”为核心、“社区制”为特征的“有限职能型”社会管理体制转变,政府逐步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退出,“小政府、大社会”模式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社会管理体制的这种变迁不仅意味着政府对社会资源和社会空间的控制进一步放松,而且也意味着社会自治组织或者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尽快介入到政府所让渡出来的领域以及新出现的社会管理领域当中去,防止出现社会管理中的“失位”与“缺位”。同时也意味着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社区具有越来越从原来的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特性,突出地表现为社区居民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这样,为了适应异质性的社会管理体制变革,内在地要求我们应当积极引导组建各种社区草根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尤其是各种志愿组织,努力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从应然性角度看,作为一种社区自组织的志愿者队伍建设与完善对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以及社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及服务体系的完善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是社区居民因为共同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心里等需求而自发形成的自愿性组织,利益纽带强,居民参与志愿组织的积极性应当比较高,从而有利于社区建设;其次,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及服务体系的完善能够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保障。社区志愿队伍建设以及服务体系的完善能够整合社区资源,弥补政府各级部门在满足居民需求时所存在的知识、能力、资源等方面的不足,避免公共服务的刚性矛盾,更好地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最后,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服务体系的完善能够有助于确立各个平等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团结关系,有利于居民之间的日常沟通、交流和联系,改变社区居民邻里之间因缺乏沟通而引发的冷淡,有利于社会信任的建立以及社会资本的形成,改变以行政命令、服从关系为特征的政府职能真正转变,推动社区治理由政府主导型向合作型、自治型方向发展。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志愿队伍以及服务体系的发展仍处较低水平,集中表现为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志愿服务同质化、形式化较为严重。一方面,很多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服务体系产生于国家行政权力的剩余领域也就是行政权力尚未及、无法覆盖或者不愿涉及到的“真空地带”,这就使得社区志愿队伍及服务体系处于边缘地位,它们服务的类型有限、领域不广、公共性不强。另一方面,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服务体系数量少、不够规范,它们只具有正式组织的雏形,大多数仍处于松散状态之中,使得这种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带有临时性、随意性缺点,远没有达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服务体系所应该达到的自主治理、自我服务要求。同时,自组织程度不高,有些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服务体系表面上是“自组织”,但实际运作过程还是“被组织”,这就大大限制了这个组织应有功能的发挥。
社区干部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县现有街道办事处一个,原有9个社区居委会,20*年区划调整合并为6个。近年来,街道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加强了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社区“两委”班子按照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年富力强的标准,通过招聘、留用等途径,选好配强了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解决了原来社区组织队伍年龄大、文化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街道工委、办事处对社区“两委”班子的地位、职责、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切实加强和巩固了社区组织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地位。20*年底,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社区“两委”班子进行了换届。换届后的社区组织现有工作人员36名,在这支队伍中,党员16人,占44%,党外人士20人,占55%;少数民族3人,占8、3%;妇女36人,占100%;大专文化3人,占8、3%;中专(高中)文化33人,占91%;平均年龄36岁,最大的42岁,最小的28岁。在社区工作三年以上的34人。从总体上看,与换届以前相比,年龄下降,文化上升,少数民族和妇女比例提高,结构渐趋合理,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居委会是群众性的基层自治组织,可以说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有成绩有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区组织工作任务的不断加重,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加突出:
(一)居民“自治”意识不强。通过城市体制改革,居民委员会已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社区干部普遍都没有树立“自治”意识,没有很好履行“自治”职能,依然按照计划经济的基层行政体制运作,属于居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不敢管不去管,或者带管不管,存在居干部依赖思想突出,办事处包揽干预过多的现象。
(二)社区干部的思维观念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随着“两个最适宜”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化,社区还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县城的居住环境和创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个个环境宜人、上规模、上档次、宽敞、漂亮的花园式住宅区下在渐渐形成,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县城环境综合整治给市民带来的好处,困扰多年的小区物业管理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如何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同时,管好社区物业,给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课题,现存在的问题是:开展社区服务和公益事业活动,工作方法简单,拿不出新办法,找不到新门路;遇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难题,工作打不开局面。
(三)社区工作者政治意识不够强。社区中的日常生活看似平淡,但由于社区居民来自不同地方、从事不同职业,情况极其复杂。其中蕴藏着种种政治问题苗头。比如稳定问题、违法问题、对党的情绪问题、邪教问题等。如果社区工作者能以敏锐的政治意识及早发现,争取把问题控制在萌芽阶段,社区治安就会稳定的多。但目前个别社区工作者缺乏政治意识,对一些政治问题敏锐性不够,
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尽管我国对于社区矫正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国家,我国在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之下,借鉴世界各国在社区矫正方面的立法经验,先后颁布并且修订了相关的法律,缓解了我国在社区矫正层面无法可依的局面。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将理论准确并积极地运用在社会实践上,对此,从2003年社区矫正首次在我国部分城市进行试点工作,到2009年在全国开展试点工作,推行2014年的全国推行,尤其是在如何立法方面已经给予社区矫正有力的立法保障的前提之下,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小觑。社区矫正的关键在于队伍建设。
一、我国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概述
(一)文献综述分析。以中国知网为途径,能够查到的有关社区矫正的文献比较多,国内学者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对这一方面的探索。从2003年到2018年,在可查找的所有文献当中,主题为“社区矫正”的文献高达9297篇,其中详细进行社区矫正当中队伍建设研究的也有1421篇。在对可查阅的文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现有的社区矫正建设队伍模式的阐述;二是分析了现阶段几种建设队伍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三是针对社区矫正建设队伍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早在2004年,刘强教授就指出:“科学设定社区矫正的管理机构,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不仅对于我国社区矫正的有效运作,而且对于解决机构层次过多、职能交叉、机构臃肿、权责脱节、多头执法、效率低下等问题,都至关重要。”①他认为,由于我国国情复杂,东部和西部、南部和北部、农村和城市的情况都各不相同,要很快制定一个统一的《社区矫正法》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使社区矫正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进行队伍建设。吴宗宪教授认为,社区矫正的工作应该交由司法所进行,但是纵观我国大部分地区,司法所本身人员少而工作量大,单就这一状况已经使其分身乏术,很难再有别的精力去分管任务艰巨的社区矫正工作。因此,应该建立专业的社区矫正队伍,设立专业的“社区矫正官”。所谓“社区矫正官”就是“依法履行社区矫正职责、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②而学界有不少的学者从专业性和独立性的角度考虑也建议设立“社区矫正官”这一名称。作为社会学的代表,张昱教授认为,归根到底,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福利,不应该仅仅从立法层面一味地强调社区矫正的刑罚性。即使是进行专业的队伍建设,也应该在强调法律素养的同时加强社会学的专业认知。采用文献分析的方式,笔者发现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基本是相同的,他们认为,目前社区矫正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法律保障不完善,人力、财力、物力供给不足,使得社区矫正工作很难高质量地推进下去,这也为下面相关举措的提出提供了现实的背景。(二)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03年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截至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试点模式的运作也是百花齐放。北京采取的从监狱等部门抽调警察驻扎司法所,也就是干警模式,为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对驻守司法所的干警实行了被抽调的警察身份不变、待遇不变、政策不变等诸如此类的政策倾斜。③上海的社工模式则立足于司法所能力的局限性,采用政府购买的形式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真正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参与到社区矫正的工作中来,强调的是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人性关怀。浙江的司法助理模式背后依托的是司法所的力量,司法助理完全参与到社会矫正工作当中,承担着联络部门配合以及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工作支持。可以说这三个试点地区不仅使得本区域的社区矫正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还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始展开试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我国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北京模式存在的问题。北京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片面强调了社区矫正的刑罚性。从监狱抽调警察进驻到各乡镇的司法所,使得警一一一一一一察成为社区矫正的主干力量。在长期从警制度的影响之下,警察极易将其固化的工作模式照搬到社区矫正当中,这样必然会增加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效果。但是社区矫正除了强调刑罚行的监督管理以外,还包括教育矫正(心理矫正)以及社会适应性帮扶,这就要求三者在社区矫正的大框架中并驾齐驱、同步进行,但是在北京模式下,如果以警察为主干力量的话,则很难实现这种发展前景。(二)上海模式存在的问题。上海模式的问题在日后的工作中同样渐渐凸显,作为社区矫正的中坚力量,社工缺乏令人信服的执法权力。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处罚的方式之一,首先是一种要进行刑罚执行的活动。而我国《监狱法》明确规定了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刑事诉讼法》分别赋予了公安机关的看守所、公安机关的派出所以及各级人民法院相应的刑罚执行权。值得注意的是,《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九条也对司法行政机关管理指导的社区矫正机构的刑罚执行权作出了专门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社区矫正这一刑罚执行权是不应由社工行使的,对一些违反社区矫正相关规定,需要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进行司法处理的情形,社工需要联系有权处理的司法部门对其进行强制措施。不仅如此,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社工逐步变成了司法行政部门和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之间信息传递的纽带。例如,为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落实户口、就业问题,社工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当地的民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争取尽快解决的机会。这种中间人的角色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对于社区矫正服刑人员来说,缺乏强大的惩罚性和严肃的威信力,显得社区矫正机构“软弱无力。”④(三)浙江模式存在的问题。浙江模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供不应求”以及专业化不足的问题上。要求司法助理承担社区矫正的管理工作,确实是提高了社区矫正的“职能化”要求,但是随着社区矫正工作量的不断加大,深入内里的问题开始凸显。大多数司法助理都是由周围乡镇的基层工作人员担任,他们并不像北京模式下抽调警察进驻司法所,全职从事社区矫正那样简单。相比较下来,这些司法助理更像是在社区矫正机构进行一种兼职,这种情况下司法助理的人数完全没有办法满足高额的工作量。再者,“由于司法所人员属于乡镇(街道)编制等因素,人员调动频繁、流动性大。目前全省司法所工作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5%,且多数是通过自学、函授等途径取得文凭,缺乏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员。”⑤
三、我国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的对策
街道社区队伍建设意见
为加强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保证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根据中央、省委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加强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一、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主要职责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党在城市基层组织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进者。其主要职责:
(一)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结合本社区工作实际,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负责组织、讨论并决定上级党组织要求和居民反映关注的有关事项。
(三)负责抓班子,带好党员队伍,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努力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壮大党的积极分子队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社区治安队伍建设通知
各社区、相关单位:
为提高基层治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全街道治安持续稳定,为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保障,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街道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基层治安队伍建设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统一各社区治安队伍的名称
根据上级精神,现进一步规范基层治安队伍的名称。社区保安队更名为社区治安巡逻队。
二、进一步统一治安队员的服装标识
为方便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展示治安队员的良好形象,现根据上级要求统一治安队伍的服装标识(具体服装标识附后,但有部分更改内容,其中,将臂章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改为“”,各单位在制作服装时要加以注意)。街道治安巡逻队员的胸章编号为CY010001至CY019999,各社区的款式要求自行联系厂家制作,各社区在制作服装时,胸章编号到街道综治办领取并登记。
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摘要: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个群体由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社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以及志愿者构成。当前我国社区教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师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优化师资结构,扩大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搞好制度保障,提升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关键词:社区教育;师资队伍
近年来,纵观世界,推进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重要思潮,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社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对于我国社区教育的建设发展非常重视,社区教育教师队伍作为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其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我国社区教育教师队伍主要由如下三个群体组成:一是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承担专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即是教师,又是社会工作者;二是社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辅助承担社区教学活动,其成员来自各个行业,或由社会人士志愿参与,其报酬低微,因此其流动性较大;三是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来源于整个社会,人员结构最为复杂和多元化。目前,这种划分方式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在研究文献中得以承袭和传递。
二、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
今年,为适应当前社区建设形势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变化,加快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我区推行了社区体制改革和区划调整,华侨路街道由13个社委会合并调整为7个,社区规模及管辖的范围变大了,社区功能和硬件建设得到较大改善,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社区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社区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承担的各种社会化服务保障任务将更加繁重,因此,尽快建设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符合,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成为深化社区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
结合街道社区工作实际,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现就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问题提出浅显的设想和建议。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落实“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鼓楼”的内在要求。
社区工作者处在城区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直接面向社会、面对居民,是推进社区各项事业和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形势下,社区承担了许多过去由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办理的事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某种意义上社区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社区工作的本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的,强调尊重人的权利和人格、满足各类受助人群的需求,用平等、友爱、热情的服务给千家万户带来温暖。因此,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城市最基层具有决定性意义。
其次,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鼓楼的内在要求。
社区干部队伍现状报告
**县辖一个街道办事处,六个社区居委会。**年2月,社区两委班子进行了换届。社区组织现有工作人员36名(多数为下岗职工),其中党员15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1人,在社区工作三年以上的31人。6名社区党支部书记中,40岁以下4人,高中以上4人,全部在社区工作五年以上。
近年来,街道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加强了社区党组织队伍建设。今年年初,社区党支部换届时,按照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年富力强的标准,通过招聘、留用等途径,选好配强了党支部书记,较好地解决了原来支部书记队伍年龄大、文化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县委组织部出台了《社区党组织工作细则》,对社区党组织的地位、职责、设置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了解到,随着社区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党务工作者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反映比较集中的是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社区党务工作者政治意识不够强。社区中的日常生活看似平淡,但由于社区居民来自不同地方、从事不同职业,情况极其复杂。其中蕴藏着种种政治问题苗头。比如稳定问题、违法问题、对党的情绪问题、邪教问题等。如果社区党建工作者能以敏锐的政治意识及早发现,争取把问题控制在萌芽阶段,社区治安就会稳定的多。但目前个别社区党建工作者缺乏政治意识,对一些政治问题敏锐性不够。
(二)文化水平不够高,知识结构单一。我县的6名社区支部书记中,5人来自下岗职工。她们干工作踏实认真、能吃苦,有奉献精神,但受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所限,缺乏比较扎实的党建工作理论基础,做工作有闯劲无创新,不容易出亮点、出典型。又由于社区工作者队伍不稳定,近几年的培训跟不上社区党建形式发展的需要,致使社区党建停留在一般化、常规性工作上,满足不了党员和群众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