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19:07: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肾脏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慢性肾脏病预防策略
1咽喉部和扁桃腺等部位发生链球菌等感染时,应立即根治
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敏感抗生素,疗程要充足,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反复发生的链球菌感染容易导致肾脏病发生。一般认为,一旦确定使用抗生素,其疗程不应该短于7~10天,如果确定是链球菌感染,则疗程应在14天以上。此外,链球菌感染时宜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2止痛药物会损害肾脏,应避免长期使用
止痛药物可以立即缓解症状和痛苦,但都有肾毒性,故不可长期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当身体有不适时,尽量看专科医生,保证治了病又不致病!未经医师处方尽量避免使用一般市售的止痛药(包括针剂或口服药)。如果长期使用,对肾脏造成严重伤害的概率极高,而且肾脏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
3暴饮暴食有害肾脏健康
人体每天吃下过量的食物(主要为蛋白质),其最后的衍生物(废物)如尿酸和尿素氮、肌酐等皆需由肾脏负责排除,因此食物过量(暴饮、暴食)将增加肾脏负担。这一点对已经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或肾脏功能储备能力下降的患者(如老年人)尤为明显。俗语“多吃蔬菜少吃肉,粗米淡饭能长寿”,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新媒体在肾脏病教学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对于医学教学方式的影响也日新月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从新媒体传播的概念与特点出发,紧密联系多层次、复杂动态的肾脏病教学,阐述了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肾脏病教学方式的改变,简述了新媒体技术支持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因材施教、参与式教学、扩张教学时空性和提高教学时效性的方式以及利用新媒体传播如何提高团队合作、应对国际化医学教育等肾脏病教学新方式。新媒体的多种教学优势使得我们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肾脏病教学,为全面推进医学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肾脏病教学;教学方式
新媒体传播是现代数字技术发展体系下出现的新的传播方式,包括网络传播、手机传播、数字电视及移动电视传播、个人博客及播客等传播形式。相对于传统的电影、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新媒体所传播的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及其所包含的意义并不都具有物质实体,而是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媒体,是信息存储、传播和表现的载体,是一种信息表达的方式。随着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正飞速渗透到医学教育领域。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服务于临床教学,将纷繁复杂的医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表现给学生,在肾脏病教学方面更有其独到的作用。肾脏病的发病率在全球逐年上涨,在我国已达到10.8%,肾脏病的预防及诊疗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沉重负担。这意味着我们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肾脏科医生来担此重任,那么肾脏病的教学培训任务显得尤为重要。肾脏病学是一门集内科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操作治疗为一体的复杂学科,尤其是肾脏病的病理学诊断和肾脏替代治疗通路的建立及治疗过程,这些教学内容急需多元动态的教学方式。肾脏内科教学的对象众多,包括临床医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规范化培训医生、进修医生、基层骨干医师培养等,这些对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各有所长,群体具有分散性、专业性等特点。因此,要使教学对象真正掌握肾脏病学,必须实施有效的教学培训管理方法及手段。新媒体传播技术应用于肾脏学教学带来了新特点:首先,微视频、图片、PPT等技术可以将书本上晦涩难懂的术语多元化表现,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其次,带教老师可根据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使不同层次对象的需求得以满足,并可使教学对象主动参与学习交流。再次,新媒体技术有很高的时效性,信息可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快速反馈,师生间互通有无,交流方便。下文中将简述新媒体传播的教学方式特点。
1改革课堂教学
早在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化学老师JonathanBergmann和AaronSams提出,为那些因为特殊原因耽误上课的学生录制课堂视频,让学生回家后观看视频,重现课堂。第二天来校后跟同学一起写作业,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此种方法为部分学生提供了再次学习的机会,更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名为“FlippedClassMod-el”。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形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以作业和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与我们推崇的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异曲同工,非常适合医学生的实习课程教学。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使“FlippedClassModel”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学生可以先观看视频,然后提供给他们实际病例,以如何诊疗疾病为出发点去发散思维,带教老师来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和问题。带教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书本及视频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
2实现因材施教
中医论诊治慢性肾脏病经验
摘要:本文介绍了孙伟教授诊治慢性肾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慢性肾脏病属中医学的“腰痛”“关格”“虚劳”等范畴,发病主要与脾肾关系密切。慢性肾脏病若发展至终末期阶段,都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孙伟教授认为肾虚湿瘀是慢性肾脏病基本病机,并应用“湿热伤肾”理论系统阐释了该病的诊治方案。认为湿热是本病进展的启动因子,肾元亏虚为发病之本,瘀毒是湿热伤肾的病理结局,明确了湿热证的诊断要点,确立了益肾清利活络治疗原则,从而延缓肾功能进展。
关键词:孙伟;湿热伤肾;慢性肾脏病
经验介绍孙伟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肾病专家,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第二批中医药师带徒传承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师从朱良春、邹燕勤国医大师,曾任中华中医药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分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医防治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本人有幸专程在孙伟教授身边随诊学习6个月,兹就个人学习之心得做一简要总结以飨同道。慢性肾脏病是我国最主要的慢病之一,2012年在Lancet上发表的“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估计我国现有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1.2亿[1],一旦发展到终末期阶段,都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002年KDOQI提出慢性肾脏病根据分期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目标就不同,早期)(CKDG1-3a期)主要针对危险因素(血压、血糖)的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其他代谢因素(脂代谢紊乱、肥胖)的控制、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中晚期(CKDG3b-G5ND)除上述治疗措施外重点应放在CKD并发症的处理(如肾性贫血、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合并症的防治策略上[2]。多项研究结果表明,CKD的早诊断、早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3-4],但我国慢性肾脏病存在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筛查率、低治疗率的特点,往往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而此阶段现代医学治疗有限,很快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给我国慢性肾脏病的防控带来了巨大困难,而中医药治疗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利用祖国中医学深入挖掘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案势在必行,有利于积极有效得防控慢性肾脏病向尿毒症进展。孙伟教授对该病专研四十余载自出机杼提出“湿热伤肾”理论,在该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肾脏病其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学术和临床价值。
1“湿热伤肾”理论提出
慢性肾脏病属于中医的腰痛、水肿、慢性肾风、关格、虚劳等范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之邪,内伤饮食、劳倦所致;现代医家诸多认为此病在于脾肾亏虚,夹有水湿、湿热、浊毒、血瘀所致,属本虚标实,病情缠绵难愈,病程长、预后不佳。孙伟教授守正创新提出了慢性肾脏病以肾虚为本,湿热为基,血瘀为果的理论[5],明确提出肾虚湿瘀为基本病机,湿热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启动因子,确立了“湿热伤肾”理论。孙伟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是肾之本气自病,以肾虚为根、湿热为要,《医方考》云:“下焦之病,责于湿热”,因此“肾虚湿热”可看作慢性肾脏病病因病机的总概括[6]。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湿热证是肾脏病的常见证型,在其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慢性肾脏病缠绵难愈和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故从湿热论治是中医治疗肾脏病的重要方法[7]。湿热伤肾体现在湿热盛行、损伤肾脏病理及产生瘀毒等方面,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1.1湿热盛行是启动因子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论文
摘要: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高,并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产生巨额的医疗费用。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有优势,但也存在不少困惑。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思路和方法是:(1)加强单病种优化方案的研究;(2)加强确有疗效的新药开发研究;(3)加强中医药治疗肾脏病作用机制的研究;(4)加强有毒中药肾损害的机制及防治研究;(5)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探索中医肾本质的研究;(6)组织编写《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7)大力宣传,重视普查,早期预防。期望通过实现上述措施,以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的诊疗水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肾疾病;研究思路;方法
1慢性肾脏病的危害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的统计表明,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占美国医疗人群的7%,却占医疗预算费用总额的24%;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每人每年需要透析的费用为65000美元,预计2010年美国用于ESRD的费用将高达290亿美元[1]。目前我国尚无准确的CKD流行病学数据。据2005年北京市石景山地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CKD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患病率为9.4%[2]。据此推算,我国CKD病人将超过1亿,ESRD病人超过300万。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300万ESRD病人中仅有6万人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统计,替代治疗每人每年费用10万~13万元人民币,仅这6万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ESRD病人每年的医疗费用就高达60亿~78亿元人民币,若ESRD患者全部接受替代治疗,医疗费用将高达3000亿~3900亿元人民币。CKD患者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超过150μmol/L时,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者是普通人群的15倍,尿毒症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是普通人群的35倍。ESRD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给患者本人造成终身遗憾。虽然ESRD目前无法治愈,但CKD还未进展到ESRD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去积极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优势与不足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自然渗透的产物,存在于我国中医院及相当一部分西医院的医疗实践中。许多肾脏病专家都在积极探索肾脏病治疗的中西医结合之路,如著名的肾脏病专家黎磊石院士开发研究中药提取物雷公藤多苷,为临床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药物;陈香美院士获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型肾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为IgA型肾病的中医证治规律提供科学证据。他们是肾脏病领域中西医结合的典范。中西医结合在肾脏病领域有明显的优势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论文
1慢性肾脏病的危害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的统计表明,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占美国医疗人群的7%,却占医疗预算费用总额的24%;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每人每年需要透析的费用为65000美元,预计2010年美国用于ESRD的费用将高达290亿美元[1]。目前我国尚无准确的CKD流行病学数据。据2005年北京市石景山地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CKD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患病率为9.4%[2]。据此推算,我国CKD病人将超过1亿,ESRD病人超过300万。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300万ESRD病人中仅有6万人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统计,替代治疗每人每年费用10万~13万元人民币,仅这6万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ESRD病人每年的医疗费用就高达60亿~78亿元人民币,若ESRD患者全部接受替代治疗,医疗费用将高达3000亿~3900亿元人民币。CKD患者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超过150μmol/L时,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者是普通人群的15倍,尿毒症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是普通人群的35倍。ESRD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给患者本人造成终身遗憾。虽然ESRD目前无法治愈,但CKD还未进展到ESRD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去积极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优势与不足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自然渗透的产物,存在于我国中医院及相当一部分西医院的医疗实践中。许多肾脏病专家都在积极探索肾脏病治疗的中西医结合之路,如著名的肾脏病专家黎磊石院士开发研究中药提取物雷公藤多苷,为临床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药物;陈香美院士获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型肾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为IgA型肾病的中医证治规律提供科学证据。他们是肾脏病领域中西医结合的典范。中西医结合在肾脏病领域有明显的优势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2.1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优势
2.1.1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副反应著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家叶任高教授指出:“中西医结合要源于中医,而高于中医;源于西医,而高于西医。”这才是中西医结合的目标,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所在。如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在使用泼尼松、细胞毒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o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onⅡreceptorblocker,ARB)等治疗的同时,再结合雷公藤多苷、火把花根片或中药汤剂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其疗效较单纯中医或西医疗法显著提高。中药还可明显减轻大剂量激素引起的医源性柯兴氏综合征副反应,减轻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和性腺功能的抑制[3]。
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研究
摘要: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内容较多,除了对中医证候概念标准化分类外,在临床实验室指标、临床证候分型、证候分布规律以及系统生物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有效的研究工作,并且使用数学、蛋白组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开展了全面详实的研究工作,对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学研究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为了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尝试将中医证候分类研究的内涵和外延,赋予创新、发展、科学、规范的思维方法。使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更加详尽、真实、可信,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中医西医相结合,优势互补,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证候分类;证候分布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2年全球因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死亡的人数为86.42万人,占疾病病死率的1.5%,位于全球主要死亡原因的第14位。近年来,CKD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已成为目前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调查,我国普通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10%~13%,据此推算,我国CKD患者已经超过1亿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尿毒症患者为100~200万例,而真正接受透析或移植治疗的患者大约为22万例。
1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研究沿革
传统的“证候”定义是患者在特定时间内所表现出来的能反映疾病的病位、病性、程度或发展趋势的一个或一组症状和体征。张仲景《伤寒论》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描述;张仲景《金匮要略》则以“病脉证治”为主线;葛洪《肘后备急方》有“诸病证候”的记载;朱丹溪也有“脉因证治”的观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到:“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识证尤为紧要”。可见,辨证论治得以实施的关键是准确的判定证候。自1949年以来,中医界人士对“证”的概念研究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讨,相继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包括证的实质、证候动物模型和证候规范化等研究内容。20世纪60年代初期,初步开展了证的实质研究,并且初见成效,比如,肾本质的研究、八纲证的实质研究等。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医界人士全面深入地开展了证的本质研究,其中“肾本质”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1]。1986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证候规范”研究第二次会议提出了证候的定义和本质及演变过程,为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也为以后证候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2]。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界人士对证有了不同的观点,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对证本质研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思和诘问。进入21世纪,中医证本质研究有了新的转机,证的研究又重新进入大家的视野,受到大家重视,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中医证候模型的复制、病证结合、以病统证等。
2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方法学研究
35年狼疮性肾炎临床与基础研究
摘要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发现异常增高的循环白介素-6可导致狼疮性全身性病理损
害;白介素-6异常增高在狼疮性小管间质损害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白介素-
6及其信息传递中的GP130,JunB基因异常表达参与了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LN)
分子发病过程,并率先发现丹参通过增强c-myc蛋白高水平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
从而对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在国内外首次证实巨噬细胞在LN的病人
肾脏局部增殖,且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首次发现白介素受体(sIL-2R)和FLC
解析肾病的中医治疗
肾病是肾脏的各种病证,人体脏腑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内外界多种致病因素如果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病及于肾,则引起肾脏疾病的产生,专家指出中医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疗效较为巩固。
1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中医治病的根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出一个“证”,据证用药,所谓辨证论治,证相同,其基本治法相同,体现其“共性”,同时由于每个人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年龄、性别、甚至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处方用药都有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具体患者用药的“个性”。许多肾脏疾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多数肾脏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容易复发甚至加重恶化,患者情绪易波动,性情抑郁,悲观烦躁,中医很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认识和适应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并取得患者单位、家庭的配合,同时指导患者活动、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专方专药证病合参
中医治疗肾病的基本特点是辨证论治,同时也兼顾到辨病。证和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医学语言,描述患者机体的异常状态,证反映人体某阶段的主要矛盾,具有动态性,并能概括全过程的病理生理特征,反映基本矛盾,两者结合,既能解决基本矛盾,又能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某一疾病某一证候,长期用药观察,得到较为肯定的疗效,固定处方,经过现代药理、药效、毒理等研究,科学开发出新的制剂、新的药物。
3中西结合提高疗效
痛风清颗粒对尿酸性肾病影响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清颗粒对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用腺嘌呤加酵母干粉造成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观察痛风清颗粒灌胃后对血尿酸、肾脏病理组织、尿酸盐沉积等改变的影响。结果造模后,模型组血尿酸明显升高(P<0.01),痛风清颗粒能显著降低血尿酸值(P<0.05);痛风清颗粒治疗组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管周炎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尿酸盐沉积、肾小球萎缩均明显减轻。结论痛风清颗粒可能通过加速尿酸排泄,从而降血清尿酸,减少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达到改善尿酸性肾病肾功能的目的。
【关键词】痛风清颗粒尿酸性肾病中医药尿酸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icacyoftheTongfengqing-granuleonreducingSUAandimprovingrenalfunctioninuratenephropathySDratsmodelcausedbyadenineandyeast.MethodsForty-sixSDra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sixgroups:normalgroup,modelgroup,Benzbromaronegroup,lowdose,middledoseandlargedoseofTongfengqing-granulegroup.Ratswereinduceduratenephropathymodelbygorgedwithadenineandyeast.Afterforty-sixdays,weputthemousetodeath,thendrawbloodandcutoffthekidneyforbloodtestorhistopathologyobservation.ResultsTheaveragelevelofSUAinseruminTongfengqing-granulegroupwaslowerthanincontrolgroup.HistopatholgyindicatedthatthekidneyimpairwerethelightestinthelargedoseofTongfengqing-granulegroup.ConclusionTongfengqing-qranulecanspeeduptheexcretionofuricacid,reduceserumuricacid,reducethecrystallizationofuricaciddepositioninthekidneystoimproretherenalfunction.
[Keywords]Tongfengqing-granule;uratenephropathy;TCM;uricacid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尿酸盐可以沉积在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组织、器官,并造成相应损害,其中尿酸性肾病是尿酸盐致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尿酸性肾病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抑制尿酸合成和增加排泄的药物,但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多,患者难以接受长期服用。痛风清颗粒是我们依据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萆薢分清饮加减而拟定的泄浊化湿、活血通络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经验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有良好的疗效。本实验观察痛风清颗粒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血尿酸及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痛风清颗粒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对目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临床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对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提出了针对性研究策略。重点强调了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是学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临床研究;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通过近30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在临床、科研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大成绩,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分析总结以往的工作成果既能看到中西医结合具有极大的优势与潜力,同时也不难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
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例,以往的临床研究大多将其视为一独立因素处理,基本采用以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进而对不同干预措施加以比较的研究方法。没有考虑到原发病种的不同和病理分型的差异等因素所带来的偏倚与误差,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免疫球蛋白A型(immunoglobulinA,IgA)肾病等所致的肾功能衰竭均有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如将其混为一谈则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亦不利于中医疗效的评价。因此建议按照原发疾病,逐个深入研究,加强对单病种疾病的认识,总结其治疗规律,从而逐渐达成单病种疾病的诊治共识。
又如IgA肾病,其被临床认识已有30余年,据近年的文献报告,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认为它是一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如单纯以某一方案进行治疗,难免出现顾此失彼、力穷效微的局面。因此对于此类复杂疾病,在临证中既要重视中医传统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更要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结合理念。以辨病为纲,辨证为目。在寻求疾病治疗的普遍规律——辨病论治的前提下,再加以辨证论治以寻求疾病治疗的复杂规律,两者有机结合可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治法和方药,方能更为准确而有效。
再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为例,目前临床仍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进行治疗,此类药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但其存在毒副作用大的缺点,有时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或不良后果,导致患者中途退出治疗;当激素减量时还会复发,存在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等诸多棘手问题。中医药在减毒增效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如能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激素使用的阶段、剂量及反应的不同规律,加以中医辨证用药,以降低激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帮助顺利撤减激素,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此类西医已有明确治疗效果,但仍存在较大局限的疾病,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中西合璧、扬长避短,才有望在难治性肾病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