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员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19:00: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审员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审员制度调查改革构想论文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由人民陪审员参加组成合议庭进行案件审判的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让人民参与案件审判活动,正是司法领域实现人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具体表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性,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为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设置了一种直接的监督制约机制,使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现公正、公平、公开,增强了审判的透明度,使审判工作直接置于人民的参与监督之下,从而保证人民的司法公正。然而,由于人民陪审员的任选、在审判活动中的职责、参与审理案件的范围、业务培训、管理及经费保障都缺乏明确的规定,致使人民陪审员制度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对南阳全市法院的人民联审员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和征求意见,就有关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提出构想。
一、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司法界对陪审制的认识存在偏差,陪审制的建设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陪审员的重要性和职业特点基本上没有顾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陪审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缺陷,具体表现在:
(一)、陪审员制度缺乏宪法依据,修改后的法律只是作出选择然性的规定。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种基本的审判制度,一个国家是否实行陪审制度,需要由宪法来加以规定,50年代末期,由于受否定法律、轻视法制思想的影响,一些已经被立法所确立的重要法律原则和制度受到批判和废弃。人民陪审制度当时也成为发动群众进行阶级关斗争、夺权整人的工具,1975年颁布的宪法中不再规定人民陪审制度,结束后,1978的宪法重提“实行群众代表陪审制度”,1982年宪法又取消了陪审制的规定,从而使得我国现阶段实行陪审制缺少了宪法依据。1983年修改后的人民法院组织法,也将原规定第一审应实行陪审制度,改为较为灵活的选择性规定,即“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刑事诉讼法》作了与《人民法院组织法》完全相同的规定,而《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在“基本原则”中却都没有规定陪审制度,我国法律对陪审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统一,导致审判实践中适用的随意性比较大。
(二)、缺乏严格的陪审考核、录用程序及任职标准,资格条件和产生方式混乱。《人民法院组织法》第38条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22岁的公民,可以被选举为人民陪审员,”此规定除了对年龄和政治权利有必要的限制,对陪审员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层次、专业特长等任职条件均未作出规定,缺乏严格的考核、录用程序,很难保证陪审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就我国的陪审抽的现状而言,一方面,由陪审员法律专业知识欠缺,文化层次不高,使其并不具备监督专业法官的能力和水平和真正参与审判工作。尤其在基层法院审判实践中,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的现象司空见惯,由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最终往往成了由主审的审判员一个人唱“独角戏”,自始至终包揽了整个庭审过程,这样反正造成庭审方式单一,合议庭的整体职能难以发挥。同时,也由于人民陪审员法律知识欠缺,面对案件事实,一般只能就案说案,难以从法理上对案件进行质证和认证,难以对案件做出独立的评析,只是追随、复议主审法官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出现议而不决的现象。
对陪审员的聘请随意性大,大多法院处于办案经费紧张及聘请在职人员比较困难等原因,往往就地聘请退休人员和居委会的人员作为人民陪审员,忽视了对这些人法律知识的审查,且大多是按需要临时聘请,甚至有些陪审员并没有经过合法的程序选举产生。聘请的随意性造成了陪审员组成中,缺乏固定的高素质的陪审员。
私营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改进建议
一、私营企业工会经审工作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福州市私营企业工会经审工作的调研了解,笔者认为目前私营企业工会经审工作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经审组织不健全
一部分私营企业和工会负责人对经审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将工会经审工作视为一种形式而置于工会工作的弱势地位。具体表现为“三无”:一是无组织。有些私营企业工会虽然成立了经审委员会组织,但没有按规定配齐懂审计、财会的专业人员,使得经审组织机构成为“空架子”;二是无活动。有些单位工会经审委员会形同虚设,经审工作未得以开展,经审监督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三是无作为。经审人员对自己从事的工会经审工作认识模糊以致轻视,认为经审委员会作为内审机构,只是做做样子,起不了多大作用。
(二)经审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
私营企业基层工会受人员编制等因素影响,大多数由工会委员兼任经审委员会主任,没有配备专职经审人员从事具体工作。由于兼职人员时间、精力有限,很难共同研究工作或履行监督职能。还有一部分基层工会经审委员会主任由财务人员兼任,既是经审委员会主任,又是财务人员,自己监督自己;有的企业经审委员会主任因工作变动或退休,未及时补选,职位长期空缺;有的基层经审委员会虽然组织健全,但监督乏力的状况较为突出,难以正常行使监督职能。
基层工会财务经审论文
为解决基层小而散的个体私企和25人以上非公企业单独建账率不高,且存在部分“休眠”账户,工会经费不提取、少提取,预决算制度执行不够严格规范等问题,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总工会积极探索创立“基层财务经审指导员”制度,夯实和拓展基层工会财务经审规范化建设,使工会财务和经审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工会工作大局,服从和服务于职工群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摸清问题,找准基层工会建会难、建账更难及做账不规范的主因
(一)部分乡镇领导对工会财务经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以前,南浔区乡镇一级的工会经费收缴拨付和会计核算工作都由区总工会统一管理,乡镇工会经费预决算管理调整滞后,由此带来了乡镇领导对工会财务经审工作认识的不足。另外,因南浔区的工业一直以木地板、电机、电梯、纺织业等小微企业为主,且新老更替速度快,影响了基层工会建设,也影响了部分乡镇领导对基层工会建会建账重要性的认识。(二)乡镇及基层工会财务经审专业人员缺乏。乡镇工会干部大多是一人兼多职,年龄偏大,缺乏专业的财务经审知识,企业基层工会财务人员缺乏自觉钻研工会财务经审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动性,使基层工会经审工作流于形式,常常出现“不愿审、不会审、不敢审”的情况。再加上乡镇所属企业小而散,乡镇工会干部没有精力对所有基层企业工会做到及时全面指导监督,导致基层工会财务经审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无法保障。(三)工会财务经审工作的考核力度不够。一直以来,南浔区总工会对照市总工会对区总工会考核内容,在每年下发的对乡镇工会重点工作考核中,工会财务经审工作的考核占比不高,考核科目单一,面对基层工会建会建账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加大考核力度。
二、找准对策,探索建立基层工会财务经审指导员制度
本着既实事求是又与时俱进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基层工会财务经审工作存在的弊病后,区总工会创新建立“南浔区基层工会财务经审指导员制度”,通过区总委托乡镇聘任基层工会财务经审指导员,以考核制度推进工作,实现与基层工会组织的无缝对接,夯实基层工会的财务经审业务能力和规范化建设,解决了以往建会难、建账更难以及做账不规范问题。(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2016年,区总工会正式将乡镇工会经费账务管理权下放,乡镇工会成为工会经费使用和核算的责任主体,经费收缴和使用实现镇(开发区)财政办和区总财务部门双重监管,解决了以往乡镇工会账目“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同时,要求乡镇工会建立健全工会经费预决算管理制度,每年12月编制下一年度的区级工会预算计划,并设置半年度预算调整制度,确保“工作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通过这些举措,切实强化了乡镇工会对工会财务经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乡镇工会对工会财务经审工作的认识,扎实推进基层财务经审工作向纵深广发展。(二)明确考核制度,抓好工作落实。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会财务经审工作基础,南浔区总工会改变以往上对下审计监督的单一工作模式,出台了2016年《南浔区基层工会财务经审指导员制度的实施意见》,旨在前移工作重心,提升基层工会建会建账率,同时提高对基层工会的经费审查实效,以此推动乡镇基层工会全覆盖,严控基层工会资金,工会经费下沉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职工群众,推进我区工会工作全面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实施意见下设7个考核项目:指导基层工会账户开设及相关制度建立;及时拨缴计提工会经费到账;指导基层工会编制预决算;开展基层工会互查互审;基层经审台账规范化建设;培育重点骨干工会收支审计项目;提高基层工会财务经审业务水平。每个考核项目分解到位,明确完成时限,对应考核分值。每年年底乡镇工会提供详实的基础材料支持考核评分,按考核总分评定优秀基层财务经审指导员,坚持物质与精神奖励并重,推进该项工作落到实处。(三)强化经审队伍,提升指导能力。遵循经审组织基础建设为先的原则,在任务明确、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的经审队伍。首先,健全区镇两级经审会组织机构,区级配备好工会经审会委员,镇级配备好经审干部,明确经审会工作职责,完善经审工作标准,细化经审工作流程,量化经审考核标准,使经审工作逐渐做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其次,建立一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财务审计专业知识的基层财务经审指导员队伍。2016年南浔区10个乡镇共聘请了16名基层财务经审指导员,主要来自三种类型:镇财政办人员、企业财务人员、税务师事务所人员。再次,通过定期培训、文件精神实时传达、跨镇互相交流等方式,确保和提升经审会成员和基层财务经审指导员的法律、财务、审计专业知识和按程序办事的能力。
三、夯实基础,基层工会财务经审工作初见成效
违纪案件公开审理交流
为了加强和改进案件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案件审理工作透明度,加快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保障党员干部合法权益,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江西省安福县积极推行了违纪案件公开审理,并在审理中运用合议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合议制度就是由多名案审人员、陪审员共同组成的案审小组,对具体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安福县运用合议制度进行公开审理党纪案件首先是对公开审理的案件进行精选。通常适宜公开审理的案件主要有五类,一是本地有影响的大要案;二是案件调查部门与审理部门在案件的事实、证据、定性和量纪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的案件;三是适宜以案例开展党纪政纪教育的案件;四是申诉案件;五是其他一些需要或者适宜公开审理的案件。其次是做到设置周全。主席台设有主持人、主审员、协审员、陪审员、调查人、被调查人、辩护人、记录人等席位,呈半弧形排开;下面设有旁听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公检法司代表、被调查人所在单位或乡村的群众代表及其他党员代表参加旁听。再次是做到审理程序到位。先是调查人宣读被调查人所犯错误事实,接下来主审员征询被调查人意见,调查人和辩护人双方辩论,案审员、陪审员作现场调查,调查人、被调查人、辩护人三方作总结性陈词,旁听人员发言,中途休会15分钟,案审小组对案件进行合议,合议过程即每个成员各自发表意见和看法,共同审议案件,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案件审理结果进行表决,之后当场宣布审理意见。
安福县推行运用合议制度公开审理违纪案件,不仅为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提供了一个良好示范,而且大大强化了监督的刚性,有效地避免了在案件处理中徇私舞弊、主观随意、滥用权力等情况的发生,把运用合议制度公开审理的违纪案件办成“铁案”,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政策业务水平和综合表达能力,为树立纪检监察机关的良好形象,深化以案说纪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安福县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我们就如何运用好合议制度公开审理违纪案件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贯彻两个基本原则,这是合议制度运用的要求
案审小组合议案件是公开审理案件最核心的部分,因此,如何使案审小组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运作,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违纪案件公开审理的效能。而案审小组有效合理的运作,就是要在案审小组内部必须贯彻好两个基本原则。
1、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实际上,合议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违纪案件公开审理中的具体体现。为了保证案审小组正确审定案件,并在案审小组内部意见不一时,必须贯彻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因此,在实践中,案审小组是多人参与,而且必须是单数。一般情况下,案审小组由案审人员和陪审人员五人组成,对有些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则往往由七人,甚至九人组成。
审判委员会制度革新探析论文
「摘要」审判委员会是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内部的最高审判组织,它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基于制度设计和程序运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其已经成为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瓶颈”,本文拟从实践的层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革新设想。
「关键词」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革新设想
《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1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的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或疑难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委会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质量,发挥审判人员的集体智慧,实行审判民主,加强执法监督,曾起过积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逐步推进,审委会作为“瓶颈”的负面效应渐趋显现,从而受到了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的广泛质疑。我们以为,应当在当前国情的基础上对一项制度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加以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者肯定,并且主张在反思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改进完善审委会制度,从而将其功能充分发挥。在此指导思想之下,我们撰写拙文,以陈管见。
一、审判委员会制度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程序公正是个永恒的话题。目前,审委会的运作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审委会制度所存在的最为根本的缺陷,这种断言主要是基于审委会讨论案件的程序缺乏公正性,具体表现在它违反了一些基本诉讼制度或诉讼原则,也表现在它的许多工作制度主要源自于习惯,缺乏理性分析。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审委会制度进行分析:
1、违背了审判公开和直接审理原则。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但是,审委会讨论案件是秘密进行的,讨论时除了汇报人和必要的记录人员外,其他人是不准进入会议室的,更不用说旁听、报道,很显然这是与审判公开原则相矛盾的。此外,审委会讨论案件时诉讼当事人并不在场,一般不展示证据,审委会委员亦不直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辩护,仅仅是听取案件承办人的汇报和根据案件承办人所写的案情报告来作出判决。这又和直接言词原则的相悖,对准确判断、分析证据,查明案件事实显然是不利的。(1)因为直接审理的意义就在于,它创造了一种对立双方进行平等论证、抗辩和说服的环境,保证对立双方的攻击、防御活动对裁判结果的制约和影响的机会对等,直接审理还有助于审委会委员直接运用自己的五官对证据的证明力作出判断,促使他们减少预断和偏见。审判公开和直接审理原则均是程序公正的重要内容,现有审委会制度对二原则的直接影响了程序公正的实现,因此应当在完善审委会的具体制度时应考虑充分体现二原则。
审委会法制完善研究探讨论文
摘要:审委会是我国司法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长期以来他为维护公平和正义,确保司法公正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但是,这种制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缺乏公开性、监督性,不利于专业化建设等。在实践中亟需加以完善。作者认为:审委会必须实行专业化管理,由专职审判人员组成,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开原则,维护司法公正。
法院审判委员制度是司法审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是一级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最高审判组织。多年来,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运行着,审委员的组成人员由院级领导和部分业务庭的负责人员构成,按照“一州管三县”的方式,统辖刑事、民商事、行政、执行等各类案件,在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与这种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审委会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在注重诉讼活动的民主、注重对当事人的同等尊重、注重裁判过程的公开和透明的新的司法理念日趋形成的情况下,无论是从增强审判工作的透明度、还是从专业化要求上,审委会制度的不足和缺陷已彰明较著的确需要进一步补缺和完善。藉此简述自己对法院审委会制度完善之建议,与同仁商榷。
一、审委会制度存在的弊端
审委会制度存在的不足也就是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委会讨论案件太多,没有充分发挥合议庭职能作用,滋长合议庭将矛盾上交之弊。《人民法院组织法》对审委会职能作了明确规定,主要是讨论决定拟判处死刑、死缓、无期徒刑;重大、疑难、复杂或新类型的案件;合议庭在适用法律上有重大意见分歧的。其它案件均无需报审委会讨论,使审委会有充分的时间总结和研究审判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提高法院法官的整体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水平。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审委会都是以讨论案件为主,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使审委会根本无暇顾及对法院全局性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而合议庭的审判职能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合议庭能敲定的案件也不作结论,而是报请审委会讨论决定。如有的合议庭成员在评议案件时,明知案件事实清楚,适用法律规定明确,但碍于各种因素,不能坚持原则,将矛盾转移;有的合议庭对案件大小事项,有意形成两种不同意见,以“慎重”之名,行“推卸责任”之实,且造成了重复劳动;还有的合议庭把关不严,把一些事实不清的案件也报请审委会决定,事倍功半,久拖不决等等。审委会受理案件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合议庭则成为一个“过场”和形式。究其原因,一是审委会把关不严,没有相关配套制度进行必要的管理和限制,使审委会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造成“困难”。特别这几年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受执法环境的影响,审委会把一切工作的重点都放在个案的审理上,这是能够理解的。但是,审委会忽视管理,不能不讲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二是业务部门负责人管理不严,责任心不强,每年把大量的合议庭能够决定的案件,都报审委会讨论决定,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造成目前现状的重要原因。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仅使业务庭负责人和办案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淡化了,而且使合议庭的审判职能、作用降低了,久而久之,使审判人员在思想上“患”上了“矛盾上交”之弊。
(二)同一法律关系的案件,几经审委会讨论决定,但是却得不出相同的结果,使审委会面临尴尬境地。对同一法律关系的案件,经原审和终审审判监督程序后,判决结果经常出现不一致,而这些案件又都是经过法院审委会讨论决定的,这种现象是否正常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二审程序对原审判决的维持或改判或发回重审,再审程序维持或改判终审判决,审监程序对原审、终审判决的改判或维持、撤销,这在程序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对案件实体问题的审理,在案件事实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就是不正常的。许多案件的判决往往是原审判决张三“对”,终审判决又是李四“对”,审判监督程序又改判是张三“对”。改来改去,没有结论,七判八判,莫衷一是。有一个当事人因析产纠纷整整在法院打了十三年的官司,上级法院审监程序作出的最后的一份判决,却维持了基层法院原审判决的内容,令人十分费解。十三年对一个自然人来讲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其愤怒和辛酸难以言表。这说明各级法院审委会运行中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不仅使广大公民对法院的公信力失去“信心”,也使人民法院应有的公正、高效、严谨的形象受到极大损害,使当事人从怨气逐步走向对立,甚至经常发生谩骂围堵法院机关的事件,给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也使审委会处于“难堪”的境地。在此情况下审委会将做出如何选择,审委会新的决议总是对上次决议的否定,那么被否定的决议,其法律责任应由谁承担,说来道去还是由审委会承担。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证明了这个问题。同时也说明了存在于法院内部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故意“炒”作案件。如果说社会上有“官倒”、“商倒”,法院是否也有“法倒”,办“人情案、关系案”。长期以来审委会对此却无能为力而处于尴尬之地。
工会经审机制完善工作报告
一、当前工会经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级工会经审组织以贯彻全总《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为主线,近几年来。以推进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工会经审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新的突破,为服务和促进工会全局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着经审工作的实际成效。这些问题既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主要有:
(一)部分工会领导同志认识还不到位。工会经审工作的成效,与党政领导、特别是与各级工会领导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但当前仍有部分工会领导对经审工作认识不到位。表现在没有把经审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重财务轻经审,有的只对计拨经费审计感兴趣,不乐意开展同级审和其他审计,因重视支持力度不够,致使部分单位开展经审工作难度大、困难多、条件差。
(二)经审工作制度建设还要加强。近年来工会经审工作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经审工作制度本身还存在缺陷,缺乏刚性、强制性,对不接受审计监督或经审监督不力的,均缺少制约措施和问责手段。二是工会系统内关于经审工作的文件规定放在社会化大背景中往往难以贯彻落实到位,对于超越工会权限的诸如干部配备、人员编制等问题,只能靠争取解决。三是各地制度建设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县以下经审组织,有的存在上级有章不知道遵循、本级又无章可循的现象,导致经审监督出现随意性、盲目性,造成审计监督职能缺失。
(三)经审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机制建设是包括制度建设在内的带有根本性的建设,建立健全工会经审监督制约机制,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各级工会经审组织能相对独立履行职责的一整套经审工作机制。如经审会源头参与机制、审查审计工作运行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奖惩机制、指导协调机制、工作督察机制、工作交流机制、干部管理提高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经审组织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等,各级经审组织在工作机制建设上都要继续完善、不断提高,以强化经审监督效能。
(四)基层工会经审工作还很薄弱。基层工会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经审工作较为正常,但占基层单位比例越来越大的非公企业,开展工会经审工作还属于起步阶段。共性的问题有:大多数非公企业法人对经审工作很不重视、经审组织难落实、经审人员配备难到位、经审制度难建立、审计工作难开展,很多非公企业工会一无经费、二无账户,即使进行审计,也无实际工作可做。
总工会经审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市总工会《关于组织开展全市工会经审工作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们用10多天的时间对本级以及个基层工会的经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会经审工作取得的成绩
1、强化经审组织建设
县总工会和大部分基层工会在换届选举时,坚持经审会与同级工会委员会同时考察、同时选举、同时报批,经审会主任按同级副职配备,经审委员一般为3-5人,经审组织比较健全。县级经审会注重选配审计局、税务局、财政局等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担任经审委员。全县22个乡镇总工会和358个基层工会全部建里了经审组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大至为以下二种模式,一是职工人数多的单位,成立经费审查委员会,经审委员配备为3至5人。二是职工人数相对较少的工会,在选举工会委员会的同时,选举产生1名经审员,负责日常具体事务。注重加强对经审干部的培训,能积极组织辖区内经审干部参加上级工会及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大部分能坚持定期对基层经审干部进行培训。
2、完善经审制度建设
县总工会经审会向全县基层工会印发了《关于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的意见》、《关于对下级工会经费审计监督办法》、《关于对计提拨解工会经费实施审查审计监督的规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议事规则》、《工会经审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经审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工会经审工作信息制度》、《经审人员学习制度》等,通过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来规范工会经审工作,推动了工会经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公司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将公司工会经费审查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对财务工作报告的审查意见
在这次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公司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公司工会委员会财务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一致认为,公司工会200*年*月至200*年12月经费收支情况,是符合实际的。七年来,公司工会财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和工会财务工作方针,围绕公司和工会工作中心,在收好、用好、管好经费上采取积极措施,在财务管理上求规范,在经费、资产管理上求实效,保证了经费足额及时拨缴,圆满完成了省电力工会、市总工会上解经费的目标任务,从资金上保证了公司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七年来,工会经费使用坚持了“量入为出,适度从紧”的预算政策,精打细算,加强管理,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七年来,工会经费总支出为**万元,除按上级规定上解经费40%外,用于会员活动和职工活动的费用占了总支出的53.69%,从而保证了工会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经过审查,公司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认为,七年来,公司工会财务工作是努力的,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是有效的。为了贯彻本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工会工作方针,财务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后财务工作目标和设想是必要的、可行的。
工会经审会的调研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区总工会第二届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经审工作,请予审议。
对区总工会经费收支情况的审查意见
区总工会第二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对本级财务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委员们一致认为区工会“二大”以来,全区各级工会干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全总十四大精神,围绕工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坚持工会财务改革,推行工会经费的财政代扣、探索国税代收的渠道,不断凝聚资金,使我区工会经费实现了稳步增长,为工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2001年至2006年,区总工会经费总收入为641万07百01元4角。其中:拨交经费收入256万6484元5角,上级补助收入44万4884元6角,政府补助收入336万1425元5角,其他收入3万7906元8角。六年总支出为621万4017元4角4分。其中:职工活动费26万9635元5角5分,工会业务费72万9586元8角7分,补助下级支出173万1107元9角(主要用于春节慰问50万2898元8角,金秋助学23万6800元,劳模津贴及困难劳模补助92万8492元6角),上解工会经费20万2000元(不含国税代收所直接上解的工会经费),其他支出(主要为离退休费)58万1580元4角,工会行政费270万0106元7角2分。工会经费滚存结余19万6684元。经费使用做到了统筹兼顾,支出合理,量入为出,略有结余的原则,体现了为工运事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职工服务的宗旨。
经审会认为,区总工会本级2001年至2006年经费收支情况是符合实际的。工会经费使用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财经法纪以及工会财务管理规定,既贯彻了“三服务”宗旨,又保证了工会工作重点,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了刀刃上。二届工会委员会注重民主理财,充分听取和采纳经审会的建议和意见,特别是在加强工会本级经费预算和工会资产管理等方面,区总经审会是满意的。
为了更好实现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目标,我们认为:区工会今后要适当扩大职工活动费和工会业务费的支出比例,关注热点,活跃基层,培育典型,加大重点工作的投入,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益,为蔡甸区工会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坚持勤俭节约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保证必要的经费结余储备,以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