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18:42: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沈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沈阳地铁车辆架修工艺设计
摘要:阐述沈阳地铁车辆架修工艺流程和作业内容,以及地铁车辆段架修工艺设备的设置、布局和用途。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改进经验,使架修工艺流程更加优化,有效提高地铁车辆架修生产效率。
关键词:地铁;架修;工艺设计
车辆架修的目的是对车辆各系统进行深度维修以恢复车辆的使用性能,是实现地铁设计寿命周期内保持车辆稳定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地铁车辆在运行5年或运行里程达到50~60万km需进行架修。
1号线车辆架修工作
于2015年3月开始,从首列车试修工期45个工作日,通过优化流程、改进工艺、调整工序等多种手段,后续达到批量车架修工期27个工作日,年架修车辆10列车的生产能力。本文以此车辆段架修作业实施情况为基础,总结相关工艺改进设计,为其他车辆段提供参考。1架修工艺流程地铁车辆架修工艺流程可分解为拆解、检修、组装、调试4个部分。车辆在完成接车和预检后,首先对列车进行拆解,完成转向架与车体分离,并将列车解编为单节车辆;而后车体进行各系统及部件现车检修,将大部件拆卸或委外检修,转向架部件进行检修测试或委外检修;最后进行部件装车、落车和联挂编组,再进行调试和交车验收。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中VVVF为变压变频系统,SIV为静止逆变器)。
2架修工期阶段性划分
沈阳暗访公务员生活 出入高消费场所将被登记
记者4月7日从沈阳市人事局获悉,沈阳市今年首次将公务员考核延伸到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
据沈阳人事局公务员管理处透露,今年沈阳市将在依照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的考核,将会首次对公务员的家庭道德作出规定。同时,在开车有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等方面的社会规范上也将对公务员作出严格要求。为杜绝“吃喝风”、“玩乐风”、“懒惰风”,不久对公务员8小时之内实行专项监督,决不允许上班时间赌博、喝茶、玩彩票的事情发生,而且公务员8小时外如被发现到娱乐场所、宾馆酒店、茶楼茶馆等高消费场所,将被登记造册。
对于首次对公务员“8小时以外”进行约束的原因,沈阳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的解释是,将对公务员的整体形象进行约束,除了工作态度、保密等日常管理外,公务员在工作之外的表现也在管理之列。目的就是防止某些公务员贪污腐败,树立公务员在社会上良好的整体形象。
公务员考核的成绩将被计算在年终考核成绩中,总成绩不合格将被评不称职公务员,连续两年不称职将被辞退。
沈阳远大企业预算管理论文
一、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的含义
企业的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围绕着本身的战略发展情况,通过一系列的企业预算和企业发展决策,针对一定时期内企业内部的资金流通和使用情况,对各项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合理的操控,从而体现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企业的发展预测情况。
二、企业预算内管理的特点
(一)参与人员的全员性
所谓的全员性是指企业预算管理问题从开始制定到具体的操作执行,整个系统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其中。首先,作为企业的组织者,要对企业制定的预算管理体系充分了解,并将该项制度层层分配下去,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具体的人员专门负责。通过这种明确责任制的做法确保企业员工的充分参与。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员工,也需要做好企业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协调合作。通过交流沟通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通过以上的协调合作才能促进企业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益的最大化。
(二)实施过程的全程性
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方案论文
摘要:以沈阳这个典型老工业基地为例,重新审视和调整老工业塞地改造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若千对策、措施。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改造高新技术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途径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重大转折和体制改革大变动时期,经济结构问题十分突出,有旧的问题,也有新的问题。国内外经济结构变动的趋势表明,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中的主要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问题,产业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低度化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迫在眉睫。本文仅以沈阳这个老工业基地典利城市为例,重新审视和调整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思路并提出若干对策措施。
一
思路之一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众所周知,老工业基地多以传统产业为主,因此,在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勿庸置疑,高新技术产业是战略性产业,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未来,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希望所在。从世界著名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经验看,没有单纯依靠对成熟和衰退产业通过改造恢复生机的,而都是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替代产业,通过经济转型,实现了区域经济重振。但中国老工业基地有其特殊的成长背景和发展条件,它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投资倾斜形成的,是催生化的产物,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目前工业化水平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中国广大的市场空间和容量,在目前和今后较长时期,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经过注人新的技术成份,仍有其发展的广阔前景和生存空间。从发展意义上讲,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远未完成,重要基础产业远未到“夕阳产业”的地步,发展规模经济、企业集团仍需以原有的生产能力为核心。沈阳作为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虽然目前传统产业增长潜力远不如前,但传统产业所作出的经济贡献仍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999年末,全市工业总产值中传统产业占76.7%,利税占77.3%),在未来-段时期内,高新技术产业还不足以支撑整个经济的发展,沈阳的经济发展仍将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由于工业体系的调整和发展是一个“慢变量”,因而,希望在短时期内,以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替代传统产业是不可能的。应该时确,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在21世纪的国民经济中,传统的原材料工业和一般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缩小但其绝对量和产值不会萎缩,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退出经济生活。应该消亡或被取代的是传统产业中的耗竭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因而,老工业基地改造比较现实的选择是以高新技术,特别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嫁接”高新技术使传统产业的改造水平有质的提高,以此盘活巨大的传统产业经济存量,这应是老工业基地现阶段实施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沈阳清文化国际旅游节
沈阳清文化国际旅游节
1998年9月沈阳市开始举办以清文化旅游周为主体的沈阳民俗风情旅游节,2002年正式定名为沈阳清文化国际旅游节。
沈阳是清王朝的发祥地,著名的“一宫两陵”和清代一条街,蜚声中外,浓郁的清代民俗文化闻名遐迩,重大的历史事件使人遐想联翩。2002年沈阳清文化国际旅游节上,皇家礼仪大游行、皇帝出巡、满族宫廷舞蹈和萨满中秋祭舞蹈、盛京文化庙会,文化氛围十分浓烈,盛京、盛景、盛况、盛情,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沈阳清文化国际旅游节是集经贸、旅游、文化和学术交流为一体的一个国际盛会。旅游节已经成为促进沈阳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展示沈阳城市风貌的品牌盛会。
为了纪念“一宫三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一周年,做大特色旅游产业,沈阳市2005年7月2日至10月8日举行第二届沈阳清文化国际旅游节。旅游节期间,共安排“皇家宫廷礼仪”展演、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游、中心庙庙会等23项大型活动,长达99天的旅游节是沈阳市时间跨度长、活动内容广、参与人员多、形成影响大的一项重大盛会
此次清文化旅游节将进一步整合清文化资源,以游“一宫三陵”、看“紫气东来”、吃“满汉全席”、穿“满韵清风”、购“吉祥如意”为基本内容,目前正静待八方来客前来“赴宴”。
沈阳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
2010年是沈阳市委、市政府颁布《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确定文化强市战略决策的第三年,通过政策扶持和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之后,沈阳市以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发展契机,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总体呈现稳步增长势头。
一、沈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沈阳市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据测算,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增幅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增速2.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1.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对经济的贡献逐年提高。经过努力,沈阳市文化产业已进入良性稳步发展阶段。2005-2010年,文化产业总量逐年递增,占GDP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32.7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平均每年增长25.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65%提升到2010年的4.64%,且自2007年起,已连续4年占全市GDP比重在4%以上。
2.文化服务地位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按照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大部分。近年,全市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核心层和外围层构成的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134.9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8年的56.7%上升为57.9%,提升了1.2个百分点;由相关层构成的相关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97.9亿元,占比由2008年的43.3%下降到2010年的42.1%,下降了1.2个百分点。文化服务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3.文化消费市场日益活跃。随着文化环境日臻完善,居民文化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全市文化消费市场实现了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961.5元,其中居民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和服务支出1209.0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的7.1%,比上年增加415.9元,占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消费支出5388.1元,其中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557.0元,占农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的10.4%,比上年增加79.0元,占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
沈阳音乐学院校长述职述廉报告
本人任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考前学校校长,负责主抓学校的生源组织,招生宣传,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队伍建设及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项工作。学校自1999年开始招生以来,至今已招收了11届学生,向南校区及全国部分高等学校,输送了近2000名学生,为学院创收近2亿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深受艺术类考生欢迎,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学校。今年以来,在院党委及南校区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和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等艺术院校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核心,以培育德艺双馨,符合各类高等艺术院校入学标准的优质生源为根本任务,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使考前学校的办学规模,质量,效益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了办学水平和育人水平,为实现创名校,育名师的办学目标,奠定了基础。下面就一年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一、学生高考报名指导工作
完整准确的填报报名信息,是保证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顺利升学的关键,由于学生对招生政策理解的不够全面,准确,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评价存在偏差,很容易出现错报,漏报现象。学校召开了招生报名宣讲会,我和招办的负责同志向全体学生详细解读了艺术类统考和院校专业加试的政策要求,对今年招生的新变化和报名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强调,邀请南校区各系,部主要领导,介绍各专业的加试内容,方式及要求,建议专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另选一至两个备考专业,指导学生准确的填报报名信息。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学生管理工作
考前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仅有10个月,面临着专业加试,专业统考,文化课高考等多重压力。因学生的文化和专业基础不同,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差异,形成了学生群体中复杂多样的心态。学生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2,缺乏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存在侥幸心理。3,文化和专业基础的薄弱,学习上遇到困难较大,自信心不强。4,自由散漫,无所作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针对上述问题,学校今年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收入管理论文:沈阳农民收入状况及策略刍议
本文作者:钟智利工作单位: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
自1990年以来,沈阳市农民来自农业生产的纯收入基本在60%以上,而非农业生产纯收入均在40%以下。2000年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业生产的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为96.8%,2010年为87.5%,下降了9.3个百分点,而非农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2000年占比3.2%,到2010年增长为12.5%,沈阳市农业生产收入比重仍居高不下,种植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仍占据主导地位,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一直较小。单纯依靠农业收入来增加农民收入是有限的,非农产业发展将成为农民新的收入增长来源,应在农村大力发展建筑业、服务业、饮食业等非农产业,合理改变农村产业结构。1.5沈阳市城乡收入差距分析沈阳市城乡收入差距始终呈拉大趋势。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城乡收入差距始终保持持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值差距从2000年的2970元,到2009年差距突破了9000元大关接近万元,2010年已达到10519元(表2)。“十一五”前期差距相比后期好些,收入差距达5048元,但2007年以后差距继续升高,城乡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的迹象反而加速拉大。
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较大,沈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纯农户)受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比较明显,农产品价格稍一波动,就会带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波动,农民增收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从目前来看,农产品价格水平仍是影响沈阳市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第一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不断下降,其影响作用也将逐步减弱。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因素农业投入不足已成为影响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各级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所占的比例较小,同时农民自筹资金的有限,导致农户对农业投入不足的现象较为突出,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缓慢,制约了农民增收的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农民增收特别是农户收入的增长,不仅要通过增量增产和政府补贴,更重要的是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依靠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沈阳市小城镇发展未形成规模,缺乏足够的辐射带动能力,城镇化发展的滞后,阻碍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就业领域没有得到充分扩展,造成农村劳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使农村经济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良性循环。农村产业结构因素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产值构成与收入构成的不协调。目前农业仍然是沈阳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高产值的农村第二、三产业并未形成完整链条,给大多数农民带来的工资性收入有限。这种产出构成与收入构成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农民收入增速减慢和现金收入比重降低,导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和生产投入增速放慢。沈阳市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且调整缓慢,农业内部产品结构性过剩等问题将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
增加沈阳市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加大对农民的财政直接补贴力度,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扩大直补范围;二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讯和电网等乡村公益性基础设施;三是加大对粮食生产主要地区和优势产业的投入;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着力发展那些市场前景好\技术起点高、出口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力。四是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和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带,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依据梯度发展理论和沈阳市区域差异现状,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培育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带、产业带,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从沈阳市自身优势出发,选准支柱产业,突出特色和市场优势,将有限资源集中到优势产品和优势产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重点产品创出名牌的基地建设新格局。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如食品加工、轻工、服装等行业,吸收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消除政策和体制上的障碍,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粮食产品的附加值,拉长粮食生产的产业链条,依托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也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着力发展那些市场前景好,技术起点高,出口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增强带动力。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逐步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进而营造一个重点行业形成优势,重点产业形成规模,重点区域形成特色,重点产品创出名牌的基地建设新格局。培养基层技术推广人才和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农业推广专家高等院校应通过函授、辅导、委托培养、下乡推广新技术等途径直接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拓宽人才通往农村的渠道。培养一批基层技术推广人才和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农业推广专家,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为农业和乡镇企业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沈阳师范大学人才培养问题及建议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集齐“物联网”“云计算”摘要:本文通过访谈法和文献法对沈阳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进行合理性评估,发现以下问题:1.学术论文写作实践类课程开设不够。学科理论课与学科实践脱节,缺少衔接。心理学课程比较少。补修课安排不便。教学论课程少。给出如下建议:1.整合教育科研方法类课程;2.完善补修课程的安排;3.增设学科相关心理学课程;4.优化教学论系列课程;5.调整外语课课时。关键词: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体系结构;高等教育课程是实现目标的载体之一,研究生人才培养通过教师与学生实施一系列科学设计的课程的互动过程来达成。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聚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阅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相关文献,发现众多学者认为目前存在“课程体系要素‘本科化’色彩较浓”“课程设置要求‘统一化’倾向突出”等问题。对沈阳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合理性进行评估,希望能够检测课程体系结构的问题,完善课程体系结构,更科学地培养课教人才。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评价对象与内容。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沈阳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课程体系。2.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课程体系的结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如表1。(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搜集和阅读相关的文本资料,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对比,初步对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做出判断。为后续进行的实践合理性访谈打下基础。2.访谈法。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课程实施后学习者的体验,发现其中的问题,采用不同视角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1.结构。结构指:指系统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结关系的总和。“结构”一词源于拉丁文structura,原意为“构成”“建造”。《逻辑学大辞典》中将“结构”的定义为:指系统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标志着系统的组织化、有序性的程度。系统的有序性越高,结构越严密。2.课程体系。陕西师范大学郝文武教授认为:“课程体系是由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紧密联系的多门课程组成的知识体系,教育学课程体系是由教育学基础课、专业课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紧密联系的多门课程组成的知识体系。”罗尧成将课程体系界定为:“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课程体系中的构成要素,要素间的组织、排列形式以及各要素间的配比关系”。并且他总结出了课程体系的三大构成要素: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和过程要素。各位学者对于课程体系的界定的共性是:基本上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进程三个方面。《新华汉语词典》将体系定义为:若干事物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课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就是课程本身是带有目标的,课程蕴含着对学习者的期待。课程内容是课程最显著的外在表现,是实现目标的进一步发展。课程过程则是教授者、学习者与课程内容三方互动的过程。这三方面是有时间性和统一性的,课程体系必然蕴含以上三方面内容。本文所用的“课程体系”为研究生课程体系,使用武汉大学姚金雨的概念:即研究生课程体系指高校或科研机构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按照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的顺序来排列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托与操作化方案。研究生课程体系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3.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体系结构的定义问题上,龚怡祖认为:所谓课程体系结构,是指课程资源根据一定的教学制度并按照教学系统性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整体逻辑关系和意义关系。《研究生词典》中将课程体系结构定义为:研究生课程中各类课程的比例与构成。众多学者将课程体系结构界定为课程排列组合的顺序与意义关系。本文所要研究的为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即狭义的课程设置。笔者认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是依据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的内容、组合方式、逻辑顺序与配比进行的规定。(二)相关文献综述。通过检索与阅读文献,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问题研究和策略研究方面,对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培养模式的研究比较多,聚焦课程设置的研究比较少;国内研究比较多,国际间对比研究比较少;对研究生整体的研究比较多,针对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少。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国内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校特色与专业特色不够;(2)缺少层级性,与本科区分度不高;(3)上下衔接不良;(4)实践类课程比重不足。2.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体系问题与策略研究一些学者总结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李江林认为“课程分类带具有随意性,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不同模块课程比例失衡,影响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单科性课程设置多,综合性课程偏少;课程设置缺乏学科交叉课程”等问题。一些学者并针对性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体系种种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蔡联华认为,要“打破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性,确立各具特色的研究教育培养目标”。
三、课程体系结构问题与讨论
沈阳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四五”普法规划
沈阳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四五”普法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计划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保障“十五”计划目标的实现,根据《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辽宁省计划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文件精神,结合我市计划工作实际,制定沈阳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四五”普法规划(以下简称“四五”普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确定的宏伟目标,立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继续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切实做好法制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使计划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二、基本目标
根据我国宪法原则和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计委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积极推进计划工作的依法治理,全面提高计划工作法治水平,努力实现由提高干部职工法制观念到增强干部职工整体法律素质的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由一般地强调学法用法到全方位推进依法行政的转变,为适应入世要求,创造发展环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