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17:23: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肾上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肾上腺的CT检查方法
一、肾上腺的生理功能
肾上腺虽是一个腺体,但其皮质和髓质从胚胎发生、细胞成分、分泌的激素以及调节机制上却是两个独立的内分泌腺,其生理功能主要通过其分泌的激素或介质发挥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隶属于类固醇激素,均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础,以四个环相连。这类激素包括球状带分泌的以11-去氧皮质酮为代表的盐皮质激素;由束状带分泌的以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由网状带分泌的雄激素和雌激素为代表的性激素。盐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具有强烈的储钠排钾作用;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动员脂肪,促进蛋白质分解,糖原异生等。肾上腺分泌的性激素量很少,但却具有显著的生理效应。雄激素促进性器官发育与男性第二特征的发育,参与物质代谢中的蛋白质合成、脂肪分解代谢;雌激素不仅具有促进和维持女性生殖器官和副性征的生理作用,对于机体代谢、内分泌网状内皮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的生长和成熟、皮肤等各方面也有显著的影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儿童期以去甲肾上腺素为主,成人则以肾上腺素为主,其分泌受交感神经和ACTH及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管的紧张度和血压。
二、CT检查方法
与上腹部其他器官CT检查方法相似。检查前20~30min口服1%~2%的泛影葡胺500~800ml,以充盈空腔器官,其中200~300ml如能在临检前口服效果更好。由于肾上腺器官受呼吸运动的影响较大,应在检查前和检查当中指导患者平静呼吸和屏气,以减少呼吸运动的影响。
检查前一般不需要使用其他药物,但对于需做增强检查的患者,应给予地塞米松5mg口服,并应做碘过敏试验。应当提出的是在怀疑有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诱发高血压危象的药物。
CT扫描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以剑突为解剖标志,先扫定位像,在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通常扫描上界定在第11胸锥下缘,下界定在第1~2腰锥之间,应包括双侧肾上极,最好至肾门。扫描层厚和间距一般在3~5mm,在怀疑有醛固酮增多症时,扫描层厚可为2~3mm无间隔或重叠扫描,扫描窗宽为300—500,窗位为10~50,当发现病变较大时,可调整扫描层厚和间隔达8~10mm。当怀疑有异位嗜铬细胞瘤时,除可增加扫描厚度及间隔外,同时需加大扫描范围,甚至全腹部扫描。
肾上腺转移瘤诊断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转移瘤的CT特征及CT在肾上腺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病人作CT扫描,其中47例作增强扫描。结果单侧肾上腺肿块38例(73%),双侧14例(27%)。肿块直径范围1.5~12cm,分别呈圆形、卵圆形和分叶状不规则形。密度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增强后实性肿块及囊壁有强化。结论CT是发现肾上腺肿瘤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是综合性的,包括原发癌史、恶性征等。肾上腺肿块的恶性征为肿块直径>5cm,常呈分叶或不规则外形,密度不均。
关键词:肾上腺转移瘤;CT
CT能使肾上腺显示率高达99%,已成为发现肾上腺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1]。本文总结1990~2006年经临床、CT和病理证实52例肾上腺转移瘤CT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4例;年龄26~72岁,40岁以上占87%。临床表现:肾上腺转移瘤多无功能,临床上除有原发癌的表现外,多无肾上腺内分泌功能改变的表现。少数因腺体严重破坏而出现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2],原发肿瘤:肺癌38例,肝癌、肾癌各3例,结肠癌2例,胸腺癌、膀胱癌和子宫平滑肌肉瘤各1例;另3例未查到原发肿瘤,但同时伴有其他脏器转移,结合临床和CT导引下活检确诊为肾上腺转移瘤。
1.2方法采用岛津4500CT机和西门子SOMATOMSensation16CT机,常规扫描前30min口服1.5%泛影葡胺200ml,临扫描前再服200ml,用以充盈胃、十二指肠,避免将未充盈造影剂的肠管误为肾上腺肿物[3],常规平扫,病人取仰卧位,先扫定位片选择层面,或以剑突下20mm水平作为起始线,向下逐层扫描。一般层厚5mm,间隔4mm,扫描下界应包括肾门,以免遗漏低位肾上腺肿物。在工作站将图像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及MPR后处理。本组40例做CT增强扫描。
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研究论文
【关键词】肾上腺良恶性肿瘤
肾上腺部位深在其所患肿瘤组织来源较为复杂,良恶性肿瘤间的形态重叠较多。故使定性诊断有一定困难。作者分析比较两家医院自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有完整影像资料的4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以期提高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34例,女9例;年龄19~68岁,平均41岁。病灶位于右侧23例、左侧18例、双侧2例。
1.2方法
肾上腺素对生物化学检验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利福平及肾上腺素对常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在该院自愿参加观察患者共126例,服用利福平与肾上腺素各63例,以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为前提进行用药,记录服药浓度,评价常用生物化学检验结果。结果不同利福平浓度可对血肌酐、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造成负向干扰,而对黄素单核苷酸造成正向干扰;不同肾上腺素浓度可对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造成负向干扰,而对黄素单核苷酸造成正向干扰。结论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不同浓度利福平及肾上腺素可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需综合考虑检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问题,尽可能减少误差,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肾上腺素;利福平;影响
在诊断及治疗某种疾病时,临床常通过生物化学检验进行辅助,通过分析各项指标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但进行生物化学检验前,若患者服用了药物,可对结果造成影响,如肾上腺素、利福平,易发生误诊[1]。本文探讨不同浓度的利福平及肾上腺素对于常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影响,旨在保证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选取2018年5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在我院自愿参加观察患者共126例。其中服用利福平63例:男34例,女29例;年龄23~67岁,平均(45.2±3.7)岁;已婚39例(61.9%),未婚24例(38.1%);单位:私企23例(36.5%),国企22例(34.9%),个体18例(28.6%)。服用肾上腺素63例:男33例,女30例;年龄25~65岁,平均(45.1±3.8)岁;已婚38例(60.3%),未婚25例(39.7%);单位:私企22例(34.9%),国企21例(33.3%),个体20例(31.7%)。1.2方法以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为前提进行用药,分别服用肾上腺素和利福平,记录服药浓度。1.3观察指标不同浓度利福平及肾上腺素下患者常用生物化学检验结果的变化。先检测出每例患者不同浓度下对应的各项检验结果数值,最后统计所有患者的加权平均数。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
2结果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护理配合研讨
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已成为绝大多数肾上腺肿瘤治疗的金标准[1-3]。肾上腺肿瘤分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类,功能性又分为皮质肿瘤与髓质肿瘤两种。我院2000年12月~2010年5月采用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2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80例,男168例,女112例。年龄17~69岁,平均43岁。病变位于右侧157例,左侧110例,双侧13例。术前均经B超、CT或MRI确诊为肾上腺占位病变。肿瘤直径1.2~5.5cm,平均3.0cm,同时有相应的内分泌功能检查支持诊断。手术均采用经腹膜后途径。患者取健侧卧位,采用全麻。
1.2结果
26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0例因出血中转开放手术。其中因肾静脉撕裂中转开放手术2例,肾动脉破裂1例中转开腹,另有2例是腔静脉撕裂紧急中转开放手术,裂口分别为1.2cm×0.8cm~0.6cm×0.8cm。手术时间38~300min,平均98min,术中出血量20~1200ml,平均48ml。术后住院时间4~28d,平均7.1d,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
肾上腺切除的护理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不同手术径路肾上腺切除的护理要点。方法手术前后对25例腹腔镜不同手术径路肾上腺切除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5例均获成功,患者一般术后24~48h能下床活动,平均住院天数5.3天。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无异常。结论根据疾病的特点及腹腔镜不同手术径路,实施相应的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不同的观察护理重点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径路护理
Thenursingstudyofpatientsunderwentlaparoscopicadrenalectomywithdifferentoperationalroute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ainpointsofnursinginlaparoscopicadrenalectomywithdifferentoperationalroute.MethodsNursingfor25patientswithadrenocorticaladrenomaacceptedlaparoscopicadrenalectomywithdifferentoperationalroute.Results25patientsweresuccessfullyundergoneoperation.Usuallypatientswouldbeencouragedtoincreaseactivityin24~48hoursafteroperation.Themeanhospitalstaywas5.3days.Thecomplicationsoftheoperationwerenotoccurred.Thefollowing-upperiodlastedfrom1to12months.ConclusionThepre-operationandpost-operationnursingcareshouldensurethesafetyoftheoperationaccordingtocharacteristicsofthediseaseanddifferentoperationalroute.
【Keywords】laparoscopyadrenalectomyoperationalroutenursing
自1992年首次报道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以来,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从事这一微创新方法。临床上形成了两大派系手术径路,即经腹腔径路、腹膜后腔径路。本文将25例肾上腺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不同手术径路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人膀胱逼尿肌中肾上腺素能论文
【摘要目的摘要:克隆人膀胱逼尿肌中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基因全长,并构建其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摘要:采用RTPCR法从人膀胱逼尿肌中扩增出β3AR的全长cDNA序列,上游引物5′端加有BamHI及ClaI酶切位点,下游引物加有HindIII酶切位点,将该片段插入pUC18载体中,摇菌扩增后,用ClaI和HindIII切下目的基因,然后将目的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NCX上.最后对产生的重组子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鉴定.结果摘要:经琼脂糖凝胶鉴定,所克隆的目的基因大约为1.2kb,并成功地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上,经测序证实,插入的目的片段其碱基序列和Genbank上报道的完全一致,且插入载体的方向完全正确.结论摘要:成功克隆了人逼尿肌中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和构建了其反义真核表达载体.
【受体;肾上腺素能β3;载体
0引言
膀胱逼尿肌活动亢进是下尿路症状的常见原因.探究发现,肾上腺素能β受体(βadrenoceptor,βAR)亚型能够介导膀胱平滑肌松弛,对维持储尿过程中膀胱良好的顺应性起着关键功能[1].但何种βAR亚型介导逼尿肌松弛,国内外学者还有一定的争论[2-3].为进一步探索βAR亚型在逼尿肌中功能奠定基础,我们拟采用反义基因(antisense)技术,构建βAR亚型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封闭三种βAR中的任意两个,得到表达单一亚型的细胞克隆,再进一步进行探究,以确定βAR激活对逼尿肌细胞的松弛和增殖的影响,并为寻找新的最终解决膀胱逼尿肌活动亢进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人膀胱逼尿肌标本取自手术中因膀胱癌而行膀胱全切患者标本,取正常组织的膀胱平滑肌约1g,迅速放入液氮中10min,再放入-70℃冰箱中保存.pUC19购于Takara公司;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购自Invitrogen公司;JM109大肠杆菌感受态菌株购自Takara公司.限制性内切酶和DNA工具酶BamHI,HindIII,ClaI等内切酶购于华美生物有限公司;RNase和T4DNA连接酶购于Promega公司.Trizol试剂及RNALAPCRTMKit(AMV)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QiAquickGelExtractionKit购于Qiagen公司;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Gibco公司.
心血管调节转导研究论文
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ergicReceptor,-AR)的1、2两种亚型已被普遍接受,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ergicReceptor,β-AR)发现较晚,是完全不同于1、2的另一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最初在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研究中被发现,它对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大约是对肾上腺素敏感性的10倍,自首次克隆出了基因序列以来,对β-AR的相关研究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β-AR在体内多种脏器组织中均有分布,参与了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心血管调节、抗肥胖作用、抗糖尿病作用及胃肠道、泌尿道的解痉和抗炎作用[1]等。本文着重阐述β-AR的心血管调节与信号转导。
1β3-AR的基本结构
β3-AR基因定位于第八对染色体,与β、β-AR不同的是,β-AR基因序列中包含有内含子,而2-AR和大部分1-AR基因均缺乏内含子。人类β-AR基因含有2个外显子,第1个外显子编码所有7个跨膜区蛋白的402个氨基酸残基,第2个外显子则编码羧基端的6个氨基酸残基及整个mRNA3′端非翻译序列。
与β、β-AR一样,β-AR也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包括3a、3b两个亚型,由1个N-末端、1个C-末端、3个胞外环、3个胞内环和七个以疏水氨基酸残基为主的跨膜区组成,N-末端位于细胞外,与1、β-AR一样,含有多个糖基化位点,与β、β-AR不同的是,β-AR位于细胞内的C-末端并不含有蛋白激酶A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的磷酸化位点;在第2和第3个胞外环中,Cys110和Cys189的双硫键区是β3-AR与配体结合和激活受体的重要位点,第4个胞内环的Cys361是棕榈酰化区,β3-AR激动剂能够激活此处的腺苷酸环化酶[2,3];第3~6个跨膜区是配基结合的关键性位点,而第7个跨膜区则参与了兴奋性G蛋白的激活过程[Fig1]。
2β-AR的组织分布与药理学作用
β-AR的组织分布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在啮齿类动物,主要分布于棕色和白色脂肪组织中,人体内的β3-AR主要表达在脂肪细胞,尤其在内脏脂肪细胞,但在脑、心脏、血管、胃、小肠、大肠、胆囊、膀胱和前列腺中都可检出该受体,提示这些器官组织中均有β3-AR的分布。Fig.1β3-肾上腺素受体的基本结构
麻醉过程中休克的治疗措施
一、治疗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所有麻醉药物和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无论是静脉麻醉药物还是吸人麻醉药物都会抑制患者对过敏时循环衰竭的代偿反应。如果是局部神经阻滞或者椎管内麻醉患者应当立刻控制气道,给予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保持气道的通畅,并给予纯氧吸入。此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喉头水肿和气道痉挛的存在,气管插管的管径要比平常小一到二号。由于气管痉挛引起高气道阻力,判断导管是否正确插入气道不能单纯凭借手控呼吸时的手感。呼吸末二氧化碳的检测可以方便的帮助麻醉医师做出判断,此时呼吸末二氧化碳的值可能比正常时候低很多,但是监视屏幕上会有规律的二氧化碳波形出现。
由于过敏反应发生时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导致低血容量的发生。早期的扩容和使用肾上腺素是十分关键的治疗。液体治疗开始可以给予晶体液,比如醋酸林格氏液(勃脉力A)。补液的量和速度应当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调整,有条件应当立刻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必要时进行肺动脉压的测定。人工胶体液的使用对维持有效循环容量有积极作用,但是要考虑是否有成为过敏原的可能。
肾上腺素对于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是首选药物,肾上腺素同时激动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后可使血管收缩、血压提升,β1受体激动后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但同时可增快心率。β2受体激动可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同时通过提高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内cAMP水平,抑制各种介质的释放。儿茶酚胺类药物静脉持续输注效果要优于单次大剂量的静脉推注。
可以先给5~10μg肾上腺素后0.05~0.1μg/(kg·min)的速度持续泵人,并根据血压进行调整。α受体激动剂配合肾上腺素使用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去氧肾上腺素提升血压的同时不增快心率,可以合并使用。对儿茶酚胺类药物发生抵抗的患者,使用垂体加压素或许是另外一种有效的选择。
抗组胺药物如H1受体阻滞剂可以竞争组胺受体,减轻由于组胺释放引起的相关症状,但是由于H1受体阻滞剂静脉应用会导致血压下降,所以应当缓慢给药。而对于H2受体阻滞剂并未发现对过敏性休克的治疗和预防有作用。
麻醉过程中休克的治疗诠释
摘要: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因为麻醉和手术的需要而不断地接受各种药物治疗。麻醉期间发生的药物过敏反应甚至是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屡见报道,成为威胁麻醉安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患者在接受麻醉和手术操作,对生命体征变化原因判读的复杂性给麻醉医师及时诊断并治疗过敏性休克带来了困难。
关键词:麻醉药物过敏诊疗
一、治疗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所有麻醉药物和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无论是静脉麻醉药物还是吸人麻醉药物都会抑制患者对过敏时循环衰竭的代偿反应。如果是局部神经阻滞或者椎管内麻醉患者应当立刻控制气道,给予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保持气道的通畅,并给予纯氧吸入。此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喉头水肿和气道痉挛的存在,气管插管的管径要比平常小一到二号。由于气管痉挛引起高气道阻力,判断导管是否正确插入气道不能单纯凭借手控呼吸时的手感。呼吸末二氧化碳的检测可以方便的帮助麻醉医师做出判断,此时呼吸末二氧化碳的值可能比正常时候低很多,但是监视屏幕上会有规律的二氧化碳波形出现。
由于过敏反应发生时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导致低血容量的发生。早期的扩容和使用肾上腺素是十分关键的治疗。液体治疗开始可以给予晶体液,比如醋酸林格氏液(勃脉力A)。补液的量和速度应当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调整,有条件应当立刻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必要时进行肺动脉压的测定。人工胶体液的使用对维持有效循环容量有积极作用,但是要考虑是否有成为过敏原的可能。
肾上腺素对于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是首选药物,肾上腺素同时激动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后可使血管收缩、血压提升,β1受体激动后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但同时可增快心率。β2受体激动可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同时通过提高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内cAMP水平,抑制各种介质的释放。儿茶酚胺类药物静脉持续输注效果要优于单次大剂量的静脉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