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情感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14:14: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审美情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审美情感

艺术创作情感与审美想象的关系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家越来越在意艺术作品的内涵,审美者想要欣赏艺术作品,就要充分运用审美想象来贴近艺术家真正要表达的情感,运用审美想象的前提,需要充分了解这件艺术作品,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本文主要研究艺术创作中的情感与想象之间的关系。

一、艺术与审美

艺术家通过社会生活的情感体验创作出艺术作品,再由艺术作品传递给审美者,艺术家和审美者是既有区别又不能割裂的整体。审美和艺术创作力一样也是一种能力,艺术家有着常人没有的艺术天赋,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很快地抓住艺术灵感。审美能力也同样,有些人天生具有,有些人是后天经验促成。艺术和审美不能割裂来看,艺术没有了审美便没有意义,因此,笔者把艺术家和审美者放在一起研究。到底审美者的审美对艺术创作有没有影响呢?欣赏艺术时,需要怎样发挥审美想象来联想呢?这些问题需要从艺术家对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审美者的心理活动来着手。艺术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于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美感,有鉴赏能力的审美者在欣赏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所感受的审美体验是区别于日常心情的。黑格尔反对以快感说明美感,苏珊·朗格也明确表示,对艺术产生了情感的特殊性,即审美者对艺术作品产生非同寻常的情感。她认为,“这种态度完全不同于对待一辆崭新的汽车,一只可爱的动物,一个明媚的早晨的态度。他们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感觉到一种不同的情绪,因为艺术被看成一种特殊的‘经验’。”除了艺术自身要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外,审美者也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在本文开头提过,有先天与后天的审美能力。审美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投入激情后,传递到审美者那里的,仅仅是一幅好看的画、一个好听的旋律而已,看不到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每个人对审美的定义不同,有可能一件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对于一个审美者来说,他认为没有带给他美的感受,但是,不代表这件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会遭到削减,应尊重每一个审美者的审美感受。

二、艺术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类受客观事物影响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对客观事物作出的基本的主观生理反应,是人天生所具有的基本功能,情感包含了人类许多情绪,诸如喜、怒、哀、乐、怨等情绪。艺术作为人类文明重要且伟大的发明,情感也贯穿了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情感论在艺术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甚至到情感论高峰的浪漫主义时期,情感论起起伏伏却始终长盛不衰。早期,艺术受到社会因素影响,雕塑与绘画中注重肌肉线条美、形体美,艺术灵感来源于客观存在,情感没有放到艺术创造的主要地位;古典主义时期,宫廷生活盛行,崇尚理性,艺术只为贵族服务,艺术风格高贵、典雅又具有理性等特征,理性与情感得到统一;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情感在艺术创作发展中被推向了高潮,汉斯立克更是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美学称之为“情感美学”。18、19世纪,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唯心主义哲学盛行,黑格尔提出“精神内容就是艺术根本之所在”,他的美学观影响了许多同时代的艺术家,此时的情感论盛行,情感占据重要的地位。艺术创作中,情感论美学思想几乎影响了整个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家,情感地位的突然上升和社会的变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影响了整个西欧,新旧交替的观念思想冲击着民众,革命所带来的影响,也同样冲击着艺术家的生活和思想。浪漫主义时期相较于古典主义时期,艺术家与贵族间的雇主制度消失,导致艺术家谋生手段以及演出场地改变,更重要的是,观众群体的改变,古典主义时期,宫廷生活崇尚理性,艺术家服务于统治阶级,艺术作品尽显理性与高雅,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的大部分作品。浪漫主义时期,艺术不再只服务于少数人,中产阶级与底层有了更多的权利,对动荡社会的失望和回避现实是艺术家和大众当下共同的感受,“博爱”成为艺术创作的主题,认为人人都有权利享受和欣赏艺术,不再是只有小部分贵族所享受。社会的变革必然导致思想的变革,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黑格尔的情感论美学思想在当下的社会现状中应运而生,赋予了这个社会时期的艺术风格时代特征,哲学家和艺术家纷纷成为黑格尔的追随者,希望在“理性王国”破碎后,艺术成为众人的精神信仰,成为可以脱离现实的唯一途径。浪漫主义艺术家和唯心主义哲学家意识到,想要逃离现实,只能通过艺术来实现,在精神超越物质的时代,苦闷和烦恼需要艺术的安慰,把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不存在的放到艺术里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情感论的美学思想被黑格尔及艺术家推向最高峰。

三、怎样运用审美想象欣赏艺术

查看全文

广告情感创设中审美心理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情感是人类的灵魂,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到最后的购置过程就是一个情感不时变化的过程,情感是人对客观理想的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是主体客观事物反映态度的体验。审美主客体间不同的关系能够产生不同的审美情感,而不同的审美情感又差遣审美主体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审美客体契合审美主体的请求和需求。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设计产品,都是人类情感外化的物质存在。设计审美情感是人们在对产品的观照与运用活动中的情感,是设计产品在人们心理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消费者了解、观赏与认同了一则广告的创意与表现,以及意在形外的情感世界,实践上是他与这个产品、这个品牌、这个企业产生的一种价值观的共识、品味与审美情味的共识、心理情结的共鸣及肉体世界的契合。这种关系的树立不但可能为企业带来即时利益,而且为企业久远利益提供了战略性的市场情感的积聚。

这样的广告创意需求广告自身传达的商(下转第164页)品或效劳信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他们的消费选择提供便利;广告的创意制造不同凡响,能给人以美妙的视觉享用;广告创意可以应用当代社会的文化品味、生活形式、情感言语、价值取向去博得当代消费者的心灵的共震。这样广告情感与美感的发明相分离在于加强广告审美的心理感染力、时期感、文化性与形象性,诱发特定消费者的心理积极心情,它有着惹起留意、直觉愉悦、心情感染、愿望诱发、进而压服购置,塑造形象等作用。

一、紧紧抓住消费者情感心理

情感诉求要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动身,紧紧盘绕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停止诉求,才干产生宏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需求是情感最直接的根底,假若消费者需求做为前提条件,无论何刺激也无法激起他的这种情感,在情感广告中,广告刺激必需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介才干发挥作用。广告要想感动消费者,必需针抵消费者的需求,把产品与消费者的需求严密联络,使的消费者一呈现相似需求就联想到该产品,到达使消费者产生共鸣的目的,只需这样才干获得良好的产品促销效果。比方大宝化装品广告词“大宝明天见,大宝啊,天天见!”,广告的宣传贴近老百姓,透着质朴、暖和、生活气息把人们的情感一下子拉近了间隔。这么多年了,而往常“大宝天天见”曾经成为了一种标志和符号。

广告情感的发明不只仅是为了打动消费者,而是要将这种打动与广告的商业目的严密相联,让消费者把这种从广告情感发明中得来的无法释放的情感寄予,转移到产品或效劳上来,这才是情感创意的终极目的。

查看全文

阅读教学与审美情感力培养策略

内容摘要:当前语文教学十分重视语文美育的实施,语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美育就是审美教育,通过审美实践,我们可以用美的事物来教育关于美的教育。语文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审美教育的核心目标。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情感、注意、感知、记忆、感知、思考和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力量是个体审美能力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能力之一。作为审美心理力和审美体验能力,它支配着整个审美活动,贯穿于整个审美活动,对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阅读是了解社会、自然、人类自身、历史的重要途径。人的发展离不开阅读,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它集理解、运用语言和写作为一体,阅读的过程是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情感传递的过程。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对审美情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审美情感力

课标中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人格、培养创新合作精神、并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美的新奇、形象及感染力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的美感。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改的倡议下,开展审美教学研究,既能实践核心语文素养的要求,又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新编的语文教材增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比重。然而,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的教师用默写代替了学生的自我体会,把情感的表层灌输到学生的自我认识中,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不够。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应该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变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的学习观念,教育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共同发展。

一.初中生审美情感力的特征

1.情感投射力增强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初中生呈现出强烈的浪漫情感色彩。在审美欣赏过程中,审美情感力受到主观情感投射的影响,进入一个充满主观情感的世界。他们倾向于将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转化为具有情感意义的事物。例如,初中生对颜色的偏好虽然也受到简单的情感感知的影响,但同时也增加了他们个人的情感体验,并开始赋予这些颜色强烈的情感内涵。当他们看到绿色的东西,他们想到生命;当他们看到红色,他们想到热情和勇敢;当他们看到灰色的颜色,他们想到的是暗淡和生命的疲惫。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写作中也呈现出情感投射增强的现象,学生在书写风景的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投射自己的主观情感,从自己的文字中流露出情感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初中生这一重要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射能力。情感投射的增强有利于丰富学生审美情感的内容,促进学生整体审美情感的发展。2.移情能力不断提高移情是审美情感活动的一种方式和阶段,移情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审美情感水平的高低。移情是一种基于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高层次动态情感活动。它是审美主体表达、宣泄和释放自身情感的目的。在青春期,自我意识和情感丰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移情能力。因此,移情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借助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感受,将自己的情绪融入环境。使审美对象从被动到主动,从接受到创造,是审美对象再创造的重要环节。同时,移情能力的提高使审美对象注入自己的情感,实现了客体与自我的高度融合与和谐。在有限的审美对象下,学生可以有无限的幻想,达到情感的共鸣,找到心灵的朋友。重视他们的内心生活,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知识,情感效果。随着移情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更好地在文学作品中找到情感的释放。因此,移情能力的提高为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个性化增强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个体对作品中的情感有着非常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因此会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感力量。如今中国教育强调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审美情感。在强调个性培养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审美情感力对初中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查看全文

情感教学在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

摘要:音乐是一门大众艺术,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审美价值通过音乐的审美活动实现,将是最佳的方式。初中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以音乐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知识和综合素质,贯彻“知识教人、情感育人”的基本原则。本文主要阐述情感教学对初中音乐在审美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及实施方式。

关键词:情感教学;音乐;审美教育;初中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利用一定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情绪,找到情感共鸣的点面,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过程。初中是青少年情感最丰富的阶段,特别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情感是审美教育中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只有将情感教学实施于音乐审美教育中,才能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初中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1]。

一、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情感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传统教学主要是靠教师本身具有的知识量,教学能力,教学方式的受欢迎程度、学生喜爱这门课程的程度等等达到教学的目的的。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帮助学生记住一定的知识,也能够让学生的部分情感得到满足,但是学生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积极性,属于一种机械式的学习,也是一种乏味的学习,它的教学形式特别容易单一化。情感教学的不同点在于,它主要是以诱导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于老师的行动力,而且学生本身的活跃度的提高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教学效果比以前更好。以情感为切入点,作为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情感。音乐这门学科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着直接的影响效果,所以它给我们的情绪感受和体验是最为真实的,同时也是最容易植根心底的。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得到升华,发并使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审美能力[2]。

二、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运用的情感教学方法

查看全文

音乐教师审美情感研讨论文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影响力无处不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娱乐身心……同时它又是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情感体现。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音乐从来都是感情的体现,为了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并寻求发展,音乐教育便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也在逐渐地完善。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它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索哈尔说:“人类全部历史的经验表明无论哪一社会、哪一社会组,甚至哪一正常个人都不能没有音乐。”①可见,音乐在客观上是人们生活必不可缺的,也就是说人类有着对音乐的需求。霍姆林斯基也提到“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②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音乐教育的意义在于育人,它是通过音乐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所培养的审美情感,目的是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审美情操,从而培养出高尚、完美的人。我国的音乐教育起步相当早,但由于各个时期的历史原因的限制,发展缓慢,音乐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一、音乐教师的技术与审美情感

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技术上和音乐上的积累。技术是表现音乐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掌握必要的、一定程度的技术,即使有再好的音乐思考也是难以表现出来的。只有解决了技术问题,在表现音乐时才能在“轻松”的状态下尽情地倾泄自己的情感。

严格地进行技术上的基础训练,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大都重视技术训练,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出来,那就是技术与审美、情感孰轻孰重的问题。

蔡元培先生说:“近世之趋势,在实利主义,然不可不济以世界观及美感之教育”。③“今日学校中,虽亦有音乐、图画,然而美感教育,何在是非”。阿尔扎玛诺夫也告诉我们“当艺术性和练习规则有冲突时,以艺术性为重”。④由此可见,技术的训练和审美并不能被画上等号。因此,对于审美的培养就异常重要。审美训练是对主体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其本质上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同时又是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心理活动。下面要谈及的是音乐情感问题,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来源多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在分析、表现音乐时自己的内心情感,它不仅包括对作品及作者时代的了解,而且还有学生在表现音乐时的内心体验。二是教师在给学生示范和教授的过程中,间接地传达给学生的情感,它包括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自身的情感,同时也包括通过教学方法而感染学生的情感,这里就不仅仅是音乐的情感,更主要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爱戴、仰慕的感情。

音乐教师重视技术高于重视审美的现象就是审美情感没有得到很好培养的体现,而审美教育不足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求:一是最基础的,就是人文学科修养的不足,教师只是一味地为了提高技能,却没有重视基础教育对专业的重要作用,它会在无形中使个人的修养得到提高,在这个“速食”时代,人们更多追求的似乎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基础教育被忽视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是个人思想的问题,脑力劳动是一个比体力劳动更先进、更耗费精力的劳动。因此只重视技术也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这样久而久之,音乐的美感以及我们对音乐的激情都会在我们的头脑中淡化直至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呆板的渐强、渐弱的机械的重复。第三个原因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技术似乎更被重视,而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却少得可怜,甚至有的教师就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不仅应该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更应该致力于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查看全文

散文审美情感教学管理论文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审美看成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也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因此,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散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外,还可以借助各种媒体作为审美情感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经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教材提供的散文佳作,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语言、配乐朗诵等方法进行审美教学。

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散文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新课的导入,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情境中。

有人说开讲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定调”,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特别对那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佳品,教师宜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利用动情的肺腑之言,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如朱自清的《绿》可以这样开讲:“春天,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与蓬勃的活力;秋天,也会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们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机。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写就的散文小品《绿》,则是把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满蕴在对一潭秋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描绘中。今天,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浙江仙岩山中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

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去寻美访胜,采撷珠宝,从而深潜到文章所构筑的内部世界,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二、品析词语,开拓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

查看全文

小学音乐课堂情感审美教育探讨

摘要:开设小学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艺术作品中的美,并将从音乐中欣赏到的美进行赏析和评价,使学生的情感和审美得到培育。小学的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音乐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对情感的一种体验,而审美的培养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应为学生尽可能营造一种学习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能够融入到音乐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本文主要从多方面感受音乐带来的审美教育,并对如何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审美教育

通过小学音乐教育塑造学生的审美观,这其中情感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因素,将审美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学生营造音乐的学习氛围,将美好的音乐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陶冶情操,展开丰富的想象,开发智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重视情感的渗透,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展开教学活动。

一、从多角度感受音乐带来的审美教育

音乐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而且直接丰富了人们的情感世界,这种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是人们生活的写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向。

(一)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的旋律之美

查看全文

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情感培养探究

摘要:美术是对学生开展美育的核心课程。美术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技法层面的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审美和创作时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与较强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扩大对美的认知。基于此,教师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美术素养能够获得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情感;教学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课程,美术作品带给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通过欣赏艺术形象,可以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美术感受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感悟美术作品的内涵,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通过有效的想象深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以有效达成美育的目标[1]。

一、多角度感受,深度激活学生的审美欲望

美术教学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需要精心选择、细致安排教学内容,以更好地凸显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一方面,教师要拓展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为学生呈现更多有生气、有新意的作品,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审美欲望;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增添、穿插一些适合学生学习和感受的作品,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吸引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与发现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多角度更加细致地感知美。教师既可以让学生欣赏直观的视觉审美,又可以在点墨勾画中让学生创造美,还可以让学生相互鉴赏作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产生思想共鸣,深度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是广泛的,除了绘画,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筑、雕塑、编织、印染、拼贴等艺术形式,使学生充分感受美术之精妙,产生浓烈而深厚的审美情感。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教师可利用当地的一些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还有一些优秀的园林设计景观、现代建筑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理念。教师让学生多角度接触、多元化欣赏,由此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增强。

二、有机互动,在对话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

查看全文

美术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植

1不断挖掘美育素材,培养审美情感

1.1挖掘思想之美

在教学中,应不断的引导学生挖掘美育素材。如选择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并加上简单的命题创作,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一些作品能够反映出积极的主题,如劳动之美。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这一素材对美的认识和美的定义有新的理解,也能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并将这种认识运用的自己的美术作品中,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推广。美育素材不仅限于课堂上,教师应善于观察生活,将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观念的素材整理或传递给学生,另外教师还应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挖掘好的素材,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感。

1.2再现意境之美

发掘美术作品的意境美是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的关键,因为只有真正体会到作者描绘的意境,才能够真正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音乐等手段再现作品的意境美,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的美。另外,发掘意境美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可以通过一些同时代的视频播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蒙娜丽莎之美,同时可以配一些音乐和当时的背景介绍,或作者介绍,使学生深入到画的意境中去,从而了解画的内容和特色,了解画家的心态,有利于自己审美观念的培养。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审美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并且能够加深其对审美意境多元化、深入的理解。

2在艺术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查看全文

小议广告情感创意中的审美心理

摘要广告情感创意与美学心理学相结合,用情感来打动消费者,使消费者在心理上与广告情感产生共鸣,认同广告并且购买产品和服务,以此来促进消费,从而更好的实现广告的商业价值。

关键词广告;情感创意;审美心理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情感是人类的灵魂,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到最后的购买过程就是一个情感不断变化的过程,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主体客观事物反映态度的体验。审美主客体间不同的关系可以产生不同的审美情感,而不同的审美情感又驱使审美主体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审美客体符合审美主体的要求和需要。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设计产品,都是人类情感外化的物质存在。设计审美情感是人们在对产品的观照与使用活动中的情感,是设计产品在人们心理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消费者理解、欣赏与认同了一则广告的创意与表现,以及意在形外的情感世界,实际上是他与这个产品、这个品牌、这个企业产生的一种价值观的共识、品味与审美情趣的共识、心理情结的共鸣及精神世界的契合。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但可能为企业带来即时利益,而且为企业长远利益提供了战略性的市场情感的积累。

这样的广告创意需要广告本身传达的商(下转第164页)品或服务信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他们的消费选择提供便利;广告的创意制作不同凡响,能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广告创意能够应用当代社会的文化品味、生活模式、情感语言、价值取向去赢得当代消费者的心灵的共震。这样广告情感与美感的创造相结合在于增强广告审美的心理感染力、时代感、文化性与形象性,诱发特定消费者的心理积极情绪,它有着引起注意、直觉愉悦、情绪感染、欲望诱发、进而说服购买,塑造形象等作用。

一、紧紧抓住消费者情感心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