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思维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13:07: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申论思维方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家公务员申论思维方式培养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的序幕已悄然拉开,从历年考生反映的情况及最近学员反映的问题来看,还有相当部分的考生在备考过程对于申论备考感到茫无头绪,不知从何入手。鉴于此,华图教研中心申论辅导专家何磊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教学辅导经验,为广大考生作出指导如下: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初试科目,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从本质上说,申论考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建立在这种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文字表达。那么何谓申论思维呢?简单的说,申论思维就是按照申论考试的要求对特定社会问题系统化的思考方式。其内容可以划分为对特定事实表现、原因和对策的思考。很多考生因为是应届生,习惯按校园里形成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而不能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建立在这样思维方式基础上,申论难以考到高分就不奇怪了。那么应该怎样建立申论思维呢?华图教研中心申论辅导专家提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形成关注社会热点和新闻报道的习惯
考生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全面和较为系统的把握,而不能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申论材料一般分为表现、原因和对策,那我们在分析社会现象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比如我们看新闻联播就会发现,里面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划分为表现、原因、对策,特别是对策,往往都是中央层面的,对申论考试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果曾经在复习资料上看到过,再在新闻联播里听听,相当于“视听资料”,能起到很好的复习作用,听多了自然就会说了,会写了。这不仅对申论考试有用,对考生以后的公务员职业生涯也大有裨益。
第二,形成理智的思维方式,凡事重在分析原因
发牢骚,甚至批评政府是公民的权利,但公务员不仅仅是普通公民,其职责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考生在分析问题时首先不应情绪用事,看到一个负面社会现象就大加挞伐和抨击。而应该理智的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样解决。比如在学校食堂吃饭看到饭菜中有一条青虫,不应像愤青一样大骂无耻可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是应该想想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净菜员工作不认真负责,监督不到位,思想认识上不重视等。对于学校食堂的小事尚且如此,对于社会问题就更是如此。社会问题的成因要复杂得多,更需要考生深入剖析,全面思考。又如杭州飙车案,考生在看这个新闻时是否一味斥责肇事者素质低下,甚至有的考生还大呼这样的人“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就显然不符合申论思维了。申论思维是从政府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考生应该理性分析,出现这一问题除了肇事者不可推卸的重大原因之外,还有立法不健全、执法机关执法不够严格等多方原因造成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结合现在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开展的全国打击醉驾行动就可以进一步印证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公务员考试指导之申论思维方式的养成
许多考生在备考过程对于申论备考感到茫无头绪,不知从何入手。华图教研中心申论辅导专家何磊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教学辅导经验,为广大考生作出指导如下: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初试科目,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从本质上说,申论考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建立在这种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文字表达。那么何谓申论思维呢?简单的说,申论思维就是按照申论考试的要求对特定社会问题系统化的思考方式。其内容可以划分为对特定事实表现、原因和对策的思考。很多考生因为是应届生,习惯按校园里形成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而不能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建立在这样思维方式基础上,申论难以考到高分就不奇怪了。那么应该怎样建立申论思维呢?专家提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形成关注社会热点和新闻报道的习惯。考生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全面和较为系统的把握,而不能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申论材料一般分为表现、原因和对策,那我们在分析社会现象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比如我们看新闻联播就会发现,里面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划分为表现、原因、对策,特别是对策,往往都是中央层面的,对申论考试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果曾经在复习资料上看到过,再在新闻联播里听听,相当于“视听资料”,能起到很好的复习作用,听多了自然就会说了,会写了。这不仅对申论考试有用,对考生以后的公务员职业生涯也大有裨益。
第二,形成理智的思维方式,凡事重在分析原因。发牢骚,甚至是批评政府是公民的权利,但公务员不仅仅是普通公民,其职责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考生在分析问题时首先不应情绪用事,看到一个负面社会现象就大加挞伐和抨击。而应该理智的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样解决。比如在学校食堂吃饭看到饭菜中有一条青虫,不应像愤青一样大骂无耻可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是应该想想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净菜员工作不认真负责,监督不到位,思想认识上不重视等。对于学校食堂的小事尚且如此,对于社会问题就更是如此。社会问题的成因要复杂得多,更需要考生深入剖析,全面思考。又如杭州飙车案,考生在看这个新闻时是否一味斥责肇事者素质低下,甚至有的考生还大呼这样的人“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就显然不符合申论思维了。申论思维是从政府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考生应该理性分析,出现这一问题除了肇事者不可推卸的重大原因之外,还有立法不健全、执法机关执法不够严格等多方原因造成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结合现在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开展的全国打击醉驾行动就可以进一步印证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第三,习惯联系思维和适度抽象。申论考试,特别是国考对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考生应在平时就形成抽象性思维。申论是一种归纳性思维,这种抽象要求考生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问题,从局部认识到整体。如考生看到行人在马路上横穿猛跑,在路边看到路人随地吐痰,在火车上看到旅客旁若无人的大声喧哗,应能将这些现象联系在一起上升抽象为部分公民的素质有待提高。此外,常用的抽象和归纳思维还有:房屋拆迁上升到城建;汽车堵塞上升到城市交通;污染治理上升到环保;治安混乱上升到稳定;下岗分流上升到社会就业、民生问题;盗版光碟上升到知识产权保护;偷税漏税上升到社会分配;户籍问题上升到城镇化建设;农民工进城上升到三农问题;高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明专利应用上升到创新型社会;能源资源短缺浪费现象上升到节约型社会;土地、农民、农村、农业同时出现上升到新农村建设;衣食住行物价教育就业同时出现可上升到民生问题;贫富、阶层、收入差距、劳资同时出现可归结为和谐社会;污染、治理、人口、能源、城乡建设同时可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等等。
第四,多学习党和政府文件,专家学者观点,形成对特定社会现象的独特认知,提出专业性的对策。部分考生对党和政府文件、政策不了解,言必称“科学发展观”,而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清楚,不能很好地实现自己观点和理论的“接轨”,反而出现生搬硬套,盲目上纲上线的感觉。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熟读党和政府的文件,特别是十七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熟悉其精神内涵和话语表达系统,只有这样,考生在作答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对于一般社会问题提对策,如果一味按照模板和套路,则容易流于形式,怎样保证自己提出的对策有针对性、可行性、合情合理合法,还有独创性和新颖性,那就是多看专家学者的观点。专家学者一般都是专门研究某一特定领域,在这一领域他们有较大的发言权,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们优秀的研究成果。由新华社主办的《瞭望》杂志每期都会针对热点提出很多专家对策,而且每期会开辟一个专题,对申论考试大有帮助,考生可以加以学习。
国家公务员申论思维方式培养之四招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的序幕已悄然拉开,从历年考生反映的情况及最近学员反映的问题来看,还有相当部分的考生在备考过程对于申论备考感到茫无头绪,不知从何入手。鉴于此,华图教研中心申论辅导专家何磊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教学辅导经验,为广大考生作出指导如下: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初试科目,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从本质上说,申论考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建立在这种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文字表达。那么何谓申论思维呢?简单的说,申论思维就是按照申论考试的要求对特定社会问题系统化的思考方式。其内容可以划分为对特定事实表现、原因和对策的思考。很多考生因为是应届生,习惯按校园里形成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而不能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建立在这样思维方式基础上,申论难以考到高分就不奇怪了。那么应该怎样建立申论思维呢?华图教研中心申论辅导专家提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形成关注社会热点和新闻报道的习惯
考生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全面和较为系统的把握,而不能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申论材料一般分为表现、原因和对策,那我们在分析社会现象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比如我们看新闻联播就会发现,里面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划分为表现、原因、对策,特别是对策,往往都是中央层面的,对申论考试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果曾经在复习资料上看到过,再在新闻联播里听听,相当于“视听资料”,能起到很好的复习作用,听多了自然就会说了,会写了。这不仅对申论考试有用,对考生以后的公务员职业生涯也大有裨益。
第二,形成理智的思维方式,凡事重在分析原因
发牢骚,甚至批评政府是公民的权利,但公务员不仅仅是普通公民,其职责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考生在分析问题时首先不应情绪用事,看到一个负面社会现象就大加挞伐和抨击。而应该理智的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样解决。比如在学校食堂吃饭看到饭菜中有一条青虫,不应像愤青一样大骂无耻可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是应该想想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净菜员工作不认真负责,监督不到位,思想认识上不重视等。对于学校食堂的小事尚且如此,对于社会问题就更是如此。社会问题的成因要复杂得多,更需要考生深入剖析,全面思考。又如杭州飙车案,考生在看这个新闻时是否一味斥责肇事者素质低下,甚至有的考生还大呼这样的人“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就显然不符合申论思维了。申论思维是从政府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考生应该理性分析,出现这一问题除了肇事者不可推卸的重大原因之外,还有立法不健全、执法机关执法不够严格等多方原因造成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结合现在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开展的全国打击醉驾行动就可以进一步印证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国家公务员申论思维方式培养之四招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的序幕已悄然拉开,从历年考生反映的情况及最近学员反映的问题来看,还有相当部分的考生在备考过程对于申论备考感到茫无头绪,不知从何入手。鉴于此,华图教研中心申论辅导专家何磊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教学辅导经验,为广大考生作出指导如下: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初试科目,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从本质上说,申论考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建立在这种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文字表达。那么何谓申论思维呢?简单的说,申论思维就是按照申论考试的要求对特定社会问题系统化的思考方式。其内容可以划分为对特定事实表现、原因和对策的思考。很多考生因为是应届生,习惯按校园里形成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而不能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建立在这样思维方式基础上,申论难以考到高分就不奇怪了。那么应该怎样建立申论思维呢?华图教研中心申论辅导专家提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形成关注社会热点和新闻报道的习惯
考生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全面和较为系统的把握,而不能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申论材料一般分为表现、原因和对策,那我们在分析社会现象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比如我们看新闻联播就会发现,里面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划分为表现、原因、对策,特别是对策,往往都是中央层面的,对申论考试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果曾经在复习资料上看到过,再在新闻联播里听听,相当于“视听资料”,能起到很好的复习作用,听多了自然就会说了,会写了。这不仅对申论考试有用,对考生以后的公务员职业生涯也大有裨益。
第二,形成理智的思维方式,凡事重在分析原因
发牢骚,甚至批评政府是公民的权利,但公务员不仅仅是普通公民,其职责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考生在分析问题时首先不应情绪用事,看到一个负面社会现象就大加挞伐和抨击。而应该理智的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样解决。比如在学校食堂吃饭看到饭菜中有一条青虫,不应像愤青一样大骂无耻可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是应该想想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净菜员工作不认真负责,监督不到位,思想认识上不重视等。对于学校食堂的小事尚且如此,对于社会问题就更是如此。社会问题的成因要复杂得多,更需要考生深入剖析,全面思考。又如杭州飙车案,考生在看这个新闻时是否一味斥责肇事者素质低下,甚至有的考生还大呼这样的人“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就显然不符合申论思维了。申论思维是从政府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考生应该理性分析,出现这一问题除了肇事者不可推卸的重大原因之外,还有立法不健全、执法机关执法不够严格等多方原因造成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结合现在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开展的全国打击醉驾行动就可以进一步印证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国家公务员申论思维方式培养之四招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的序幕已悄然拉开,从历年考生反映的情况及最近学员反映的问题来看,还有相当部分的考生在备考过程对于申论备考感到茫无头绪,不知从何入手。鉴于此,华图教研中心申论辅导专家何磊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教学辅导经验,为广大考生作出指导如下: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初试科目,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从本质上说,申论考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建立在这种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文字表达。那么何谓申论思维呢?简单的说,申论思维就是按照申论考试的要求对特定社会问题系统化的思考方式。其内容可以划分为对特定事实表现、原因和对策的思考。很多考生因为是应届生,习惯按校园里形成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而不能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建立在这样思维方式基础上,申论难以考到高分就不奇怪了。那么应该怎样建立申论思维呢?华图教研中心申论辅导专家提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形成关注社会热点和新闻报道的习惯
考生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全面和较为系统的把握,而不能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申论材料一般分为表现、原因和对策,那我们在分析社会现象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比如我们看新闻联播就会发现,里面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划分为表现、原因、对策,特别是对策,往往都是中央层面的,对申论考试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果曾经在复习资料上看到过,再在新闻联播里听听,相当于“视听资料”,能起到很好的复习作用,听多了自然就会说了,会写了。这不仅对申论考试有用,对考生以后的公务员职业生涯也大有裨益。
第二,形成理智的思维方式,凡事重在分析原因
发牢骚,甚至批评政府是公民的权利,但公务员不仅仅是普通公民,其职责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考生在分析问题时首先不应情绪用事,看到一个负面社会现象就大加挞伐和抨击。而应该理智的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样解决。比如在学校食堂吃饭看到饭菜中有一条青虫,不应像愤青一样大骂无耻可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是应该想想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净菜员工作不认真负责,监督不到位,思想认识上不重视等。对于学校食堂的小事尚且如此,对于社会问题就更是如此。社会问题的成因要复杂得多,更需要考生深入剖析,全面思考。又如杭州飙车案,考生在看这个新闻时是否一味斥责肇事者素质低下,甚至有的考生还大呼这样的人“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就显然不符合申论思维了。申论思维是从政府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考生应该理性分析,出现这一问题除了肇事者不可推卸的重大原因之外,还有立法不健全、执法机关执法不够严格等多方原因造成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结合现在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开展的全国打击醉驾行动就可以进一步印证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公务员考试指导之申论思维方式的养成
许多考生在备考过程对于申论备考感到茫无头绪,不知从何入手。华图教研中心申论辅导专家何磊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教学辅导经验,为广大考生作出指导如下: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初试科目,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从本质上说,申论考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建立在这种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文字表达。那么何谓申论思维呢?简单的说,申论思维就是按照申论考试的要求对特定社会问题系统化的思考方式。其内容可以划分为对特定事实表现、原因和对策的思考。很多考生因为是应届生,习惯按校园里形成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而不能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建立在这样思维方式基础上,申论难以考到高分就不奇怪了。那么应该怎样建立申论思维呢?专家提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形成关注社会热点和新闻报道的习惯。考生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全面和较为系统的把握,而不能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申论材料一般分为表现、原因和对策,那我们在分析社会现象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比如我们看新闻联播就会发现,里面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划分为表现、原因、对策,特别是对策,往往都是中央层面的,对申论考试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果曾经在复习资料上看到过,再在新闻联播里听听,相当于“视听资料”,能起到很好的复习作用,听多了自然就会说了,会写了。这不仅对申论考试有用,对考生以后的公务员职业生涯也大有裨益。
第二,形成理智的思维方式,凡事重在分析原因。发牢骚,甚至是批评政府是公民的权利,但公务员不仅仅是普通公民,其职责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考生在分析问题时首先不应情绪用事,看到一个负面社会现象就大加挞伐和抨击。而应该理智的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样解决。比如在学校食堂吃饭看到饭菜中有一条青虫,不应像愤青一样大骂无耻可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是应该想想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净菜员工作不认真负责,监督不到位,思想认识上不重视等。对于学校食堂的小事尚且如此,对于社会问题就更是如此。社会问题的成因要复杂得多,更需要考生深入剖析,全面思考。又如杭州飙车案,考生在看这个新闻时是否一味斥责肇事者素质低下,甚至有的考生还大呼这样的人“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就显然不符合申论思维了。申论思维是从政府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考生应该理性分析,出现这一问题除了肇事者不可推卸的重大原因之外,还有立法不健全、执法机关执法不够严格等多方原因造成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结合现在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开展的全国打击醉驾行动就可以进一步印证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第三,习惯联系思维和适度抽象。申论考试,特别是国考对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考生应在平时就形成抽象性思维。申论是一种归纳性思维,这种抽象要求考生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问题,从局部认识到整体。如考生看到行人在马路上横穿猛跑,在路边看到路人随地吐痰,在火车上看到旅客旁若无人的大声喧哗,应能将这些现象联系在一起上升抽象为部分公民的素质有待提高。此外,常用的抽象和归纳思维还有:房屋拆迁上升到城建;汽车堵塞上升到城市交通;污染治理上升到环保;治安混乱上升到稳定;下岗分流上升到社会就业、民生问题;盗版光碟上升到知识产权保护;偷税漏税上升到社会分配;户籍问题上升到城镇化建设;农民工进城上升到三农问题;高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明专利应用上升到创新型社会;能源资源短缺浪费现象上升到节约型社会;土地、农民、农村、农业同时出现上升到新农村建设;衣食住行物价教育就业同时出现可上升到民生问题;贫富、阶层、收入差距、劳资同时出现可归结为和谐社会;污染、治理、人口、能源、城乡建设同时可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等等。
第四,多学习党和政府文件,专家学者观点,形成对特定社会现象的独特认知,提出专业性的对策。部分考生对党和政府文件、政策不了解,言必称“科学发展观”,而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清楚,不能很好地实现自己观点和理论的“接轨”,反而出现生搬硬套,盲目上纲上线的感觉。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熟读党和政府的文件,特别是十七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熟悉其精神内涵和话语表达系统,只有这样,考生在作答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对于一般社会问题提对策,如果一味按照模板和套路,则容易流于形式,怎样保证自己提出的对策有针对性、可行性、合情合理合法,还有独创性和新颖性,那就是多看专家学者的观点。专家学者一般都是专门研究某一特定领域,在这一领域他们有较大的发言权,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们优秀的研究成果。由新华社主办的《瞭望》杂志每期都会针对热点提出很多专家对策,而且每期会开辟一个专题,对申论考试大有帮助,考生可以加以学习。
申论写作构思“四法”
历时十年的申论考试告诉我们:申论测试是一种通过写作来展示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活动。在写作训练中,科学地认识构思,机智地寻找快速构思的技巧,灵活地把握快速构思的方法,有助于考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凡作文之道,构思为先”,这是古人写作经验的总结。申论写作的构思,就是作者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包括形象思维、潜意识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根据题目要求,在阅读、体验给定材料的基础上,抓住给定材料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和自己独特的感悟点,提炼文章的主题,选择最佳表现方式来谋篇布局,并借助一定的技巧快速构思成文。下面着重谈谈申论写作构思的几种方法,以供应试者参考,并期望各位大方之家指正。
一、提纲构思法
申论写作是考场作文,考生以虚拟的政务身份,在规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给定的材料范围和条件内以限定的篇幅进行写作。在阅读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构思的时候,其思维往往犹如夏雨来临之前天空中滚滚跃动的浓云,上下翻腾,异常活跃。作者的思路必须经过一番思前索后、而张而驰、而缓而急的运动和跳跃,最后才趋向一个结果。也就是说,在题意的控制和指导之下,考生要先审定文章的虚拟身份、写作对象、体裁、取材范围、题旨中心、写作方法,然后再定下一个大致的框架——怎样开头,如何展开,分几个段落,写几个层次,怎样过渡,如何照应,怎样结尾等。在确定一篇文章的框架时,采用“提纲构思法”是考场作文的有效方法之一。提纲构思法的具体操作可按照下面六个步骤进行:①拟标题(在试题未给标题的情况下);②用判断句式概述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中心;③全文应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来阐述基本观点或中心,确定大的层次,布局全文的结构框架;④逐个考虑大层次内的段落,写出段旨;⑤依次考虑各段的安排,把准备的材料按照构思的顺序标上序号,排好队;⑥全面检查提纲,作必要的增、删、调、补。有时还要标识一下具体材料的使用方法,如大致标明说明文各部分该用什么说明方法(如作比较、分类别、列数据等)、议论文具体的论证方法(如演绎法、归纳法、对比法等)。这样构思下来,文章的骨架已经立起来了,有了明确通畅的思路,确定了清晰合理的布局,考生才有可能将那些各自游离、互不联系的内容有机统一起来,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通过提纲可以圆满解决“言之无序”的问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提纲,从头至尾急就华章,思路明晰,畅通无阻。
这里笔者以2008年申论国考卷的第四题为例,谈谈这种方法在写作中的运用。题目是:请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结合给定材料,自选角度。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3.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提纲参考:
本文中心论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水电开发)之间的关系,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山东申论历年真题: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山东申论历年真题
山东申论历年真题
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申论的题材: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是非在心口难开”的冷漠现象,比如说车祸的目击证人因害怕打击报复而不敢出来做证等等,针对这一现象,呼吁人们弘扬正义,保护弱者,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证人制度的理解,考题与当前的社会热点紧密联系,所列举的材料大都是今年以来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
申论要求:
1.10份打乱的材料,其中有事例也有评论,要求考生按材料的逻辑顺序加以排列,并写出300字摘要。
公务员考试申论解读
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的内容是什么?如何才能把握申论考试的关键,获取申论考试的成功?从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入手解读了申论考试的两个关键和根本逻辑。
一、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的规定
申论到底考什么?这是应对申论考试的一个元问题,也就是本质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说明没有什么教材比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说的更清楚。
考试大纲的规定: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本质再探
申论考试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从最初的尝试性改革,到如今科学性日强,在公务员考试中所占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对考试整体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申论已经超越行测成了真正的公考之王,无论从考试的特色方面考虑,还是从选拔区分度的角度衡量,更好地应对申论对于考生成功地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考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截止目前,人们对申论的理解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将申论理解为“写作考试”。这一阶段对申论的理解停留于猜测,因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除了考试机关对申论有一个基本的定位之外,其他人基本从未见识过如此安排的考试形式。因而,对千余字的申论给定材料视而不见,将其虚化为普通的背景读物。材料的作用则被理解为主题的给定,这当然和申论本身的旨趣是相去甚远的。
第二个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一部分人发现了申论背后隐含的公文属性,于是将研究的方向掉转,直接针对公文而去。这一阶段,可以说已经触及到了申论考试的某些本质性因素,但因为过分将其局限于公文性要求,所以对材料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刻,大多将其作为素材和原料,只是供“公文化”之加工对象而已,甚至有人公然鼓励学员抄袭材料,直接导致考生应试的失败。
第三个阶段,人们对申论的研究和认识已然深入,自不可和前两阶段的猜测和摸索同日而语。这时,人们发现了材料的“热点化”特征,认识到考试对材料所反映的事实和现象有着更加深刻的考查指向和意图,了解到申论考试对材料问题的理解性要求。但终于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和眼界的约束,停留于此,将申论考试和一般政治性较强的考试中出现的材料分析题对应理解,导致了观点的浅显和摇摆。
第四个阶段,随着一批学历层次和思维能力更强,又受过良好的学术培养人员陆续加入专业申论研究者的队伍,也是基于申论考试日趋成熟,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强的大前提,这一阶段人们对申论的理解无比深化,不仅发现了其背后隐含的公文性要求和材料更深的考查指向,而且挖掘出蕴含于材料背后的更深考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