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科目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12:42: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申论科目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评析
20*年*省申论科目试题的第五题给出题目,要求写文章进行论证,这实际上是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为:(五)请依据给定资料,以“证人保护亟须制度跟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文章。要求有“数字对比”、“瞬间回眸”、“畅想未来”;观点明确,论述虚实结合,有说服力,思路清晰。
作答中要求有“数字对比”、“瞬间回眸”、“畅想未来”的字样,是写好这篇议论文的提示。
第一个要求,不光是要有数字,而且这些数字还必须是能成对比的,现有答案仅有一面的数字,缺乏对立面的数字,构不成对比;
第二个要求,瞬间回眸,从字义来理解,应是一个个事件的定格、回放,结合资料,应是回顾几个证人不肯作证、正义不得伸张的具体事例,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作为事实论据;
第三个要求,应提出对未来情况的构想或预见,可在对策之后,按照逻辑原则和事物的发展规律,合理想象“制度跟进”之后,对证人的保护力度加强,可能给社会风气、司法公正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本质
申论考试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从最初的尝试性改革,到如今科学性日强,在公务员考试中所占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对考试整体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申论已经超越行测成了真正的公考之王,无论从考试的特色方面考虑,还是从选拔区分度的角度衡量,更好地应对申论对于考生成功地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考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截止目前,人们对申论的理解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将申论理解为“写作考试”。这一阶段对申论的理解停留于猜测,因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除了考试机关对申论有一个基本的定位之外,其他人基本从未见识过如此安排的考试形式。因而,对千余字的申论给定材料视而不见,将其虚化为普通的背景读物。材料的作用则被理解为主题的给定,这当然和申论本身的旨趣是相去甚远的。
第二个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一部分人发现了申论背后隐含的公文属性,于是将研究的方向掉转,直接针对公文而去。这一阶段,可以说已经触及到了申论考试的某些本质性因素,但因为过分将其局限于公文性要求,所以对材料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刻,大多将其作为素材和原料,只是供“公文化”之加工对象而已,甚至有人公然鼓励学员抄袭材料,直接导致考生应试的失败。
第三个阶段,人们对申论的研究和认识已然深入,自不可和前两阶段的猜测和摸索同日而语。这时,人们发现了材料的“热点化”特征,认识到考试对材料所反映的事实和现象有着更加深刻的考查指向和意图,了解到申论考试对材料问题的理解性要求。但终于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和眼界的约束,停留于此,将申论考试和一般政治性较强的考试中出现的材料分析题对应理解,导致了观点的浅显和摇摆。
第四个阶段,随着一批学历层次和思维能力更强,又受过良好的学术培养人员陆续加入专业申论研究者的队伍,也是基于申论考试日趋成熟,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强的大前提,这一阶段人们对申论的理解无比深化,不仅发现了其背后隐含的公文性要求和材料更深的考查指向,而且挖掘出蕴含于材料背后的更深考查目标。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真题
四、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海洋的健康”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语言畅达,条理清楚;
3.总字数800-1000字。
海洋的健康
09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变化分析
一、申论考试的题型越来越丰富化
*市公务员申论考试的题型变化很大。从题目的数量上来看,由最初的两道题目变成三道题目,又由于学习中央国家机关和山东、浙江等地的命题结构,变为四道题目,一直到20*年保持不变。
从具体的题目要求来看,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核。从20*年*市公务员的申论考试可以发现,第一题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是概括主要内容或概括主要问题。变化的主体是第二题和第三题。第二题是针对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或建议,第三题是结合给定的某一个或几个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谈看法,说观点。20*年的与20*年的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二、注重对部分给定材料的理解
*市公务员考试把一部分题目的作答不再定位在对全部给定材料进行总体的把握上,而是对部分材料进行深刻把握。20*年*应届生申论考试的试题虽然不像20*年那样具体指出哪则材料,但就具体问题而言,与20*年命题方式没有质的区别。
例如: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真题
四、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900-1100字。
参考范文: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真题范文
四、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海洋的健康”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语言畅达,条理清楚;
3.总字数800-1000字。
海洋的健康
公共科目申论笔试试卷答案解读
作答要求
第一题给定资料(9)提到“一揽子个税改革方案”,请对这个方案加以简要解说。限200字以内作答。(15分)
第二题给定资料涉及对是否应该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问题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请梳理给定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分别列出两种意见各自的理由。要求全面周到,准确无误,条理清楚,言简意赅。限400字以内作答。(25分)
第三题针对提高个税起征点与地方财政之间的矛盾,发表你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自定观点,作到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见解深刻,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顺畅,书写工整。不得照抄给定资料的文字拼凑成文。限900~1100字之间。(60分)
第一题给定资料(9)提到“一揽子个税改革方案”,请对这个方案加以简要解说。限200字以内作答。(15分)
答案(202字)
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本质再探
申论考试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从最初的尝试性改革,到如今科学性日强,在公务员考试中所占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对考试整体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申论已经超越行测成了真正的公考之王,无论从考试的特色方面考虑,还是从选拔区分度的角度衡量,更好地应对申论对于考生成功地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考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截止目前,人们对申论的理解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将申论理解为“写作考试”。这一阶段对申论的理解停留于猜测,因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除了考试机关对申论有一个基本的定位之外,其他人基本从未见识过如此安排的考试形式。因而,对千余字的申论给定材料视而不见,将其虚化为普通的背景读物。材料的作用则被理解为主题的给定,这当然和申论本身的旨趣是相去甚远的。
第二个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一部分人发现了申论背后隐含的公文属性,于是将研究的方向掉转,直接针对公文而去。这一阶段,可以说已经触及到了申论考试的某些本质性因素,但因为过分将其局限于公文性要求,所以对材料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刻,大多将其作为素材和原料,只是供“公文化”之加工对象而已,甚至有人公然鼓励学员抄袭材料,直接导致考生应试的失败。
第三个阶段,人们对申论的研究和认识已然深入,自不可和前两阶段的猜测和摸索同日而语。这时,人们发现了材料的“热点化”特征,认识到考试对材料所反映的事实和现象有着更加深刻的考查指向和意图,了解到申论考试对材料问题的理解性要求。但终于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和眼界的约束,停留于此,将申论考试和一般政治性较强的考试中出现的材料分析题对应理解,导致了观点的浅显和摇摆。
第四个阶段,随着一批学历层次和思维能力更强,又受过良好的学术培养人员陆续加入专业申论研究者的队伍,也是基于申论考试日趋成熟,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强的大前提,这一阶段人们对申论的理解无比深化,不仅发现了其背后隐含的公文性要求和材料更深的考查指向,而且挖掘出蕴含于材料背后的更深考查目标。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真题范文
四、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900-1100字。
参考范文:
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申论》有关问题问答
问:什么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考试科目?
答:《申论》取自于古代汉语,即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它是为完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而新设的一种笔试科目。2014年,国家人事部开始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笔试户首次尝试。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申论》既区别于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就给定的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的策论形式,也有别于以往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形式。《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要达到的测评功能,实际涵盖了策论和作文这两种考试形式的基本方面,把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式新颖、灵活,能够更好地测评考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
问:《申论》考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清晰明确。首先是给定一篇(或一组)1500字的资料,要求应试者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自命一个题目,紧扣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申述、阐明、论证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要求在1200字左右)。
问:《申论》考试有哪些特点?
答:首先,《申论》考试的背景资料具有普遍性。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须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公务员录用考试适应对公务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比较注重应试者实际能力的考查,考试内容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均有涉及,一般都是社会热点或者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即背景资料不生僻,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申论》试题表述明确,涉及的内容、观点和问题对每个考生都很公平,每个考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背景资料的认识有感而发,即《申论》考试对不同专业的考生都是公平的,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