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影响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11:09: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审计影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析审计影响因素
审计工作专业性很强,审计人员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其职责,保证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审计工作风险性较高,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并加以合理运用,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专业判断,充分体现了审计人员面对复杂审计事项和不确定审计环境作出合理认识、评价、预测和决策的能力,是审计人员品质、才华、专业经验积累的结果。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工作过程的始终,合理运用专业判断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并促进审计环境的改善和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审计专业判断运用功效与审计独立性、重要岗位准入制度、审计队伍整合协同能力、审计人员工作毅力和工作作风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涵义及其特征
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依据审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标准,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合理的专业认定、评价和决策。它是审计人员能力、意识、经验、道德等主观要素的有机统一和外在表现。它具有如下特征;
1、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专业胜任能力。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八条规定,承办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专业判断和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是审计人员职业关注、专业修养、技术能力集中体现出来的对审计线索的敏感意识和发现能力,能帮助审计人员迅速引起职业警觉,作出准确的判断并直接切入审计重点、难点、疑点,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敏锐地捕捉相关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专业判新具有指导性特征。
2、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专业思维活动。
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影响综述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完善,财务报表使用者要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对财务报表可靠性要求更高,这提高了对注册会计审计质量要求。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水平的高低程度,直接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其影响因素众多,本文考虑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期更加了解二者之间关系。
关键词:审计质量;审计任期;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
一、引言
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有能力发现并且能够报告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的联合概率。其中,是否有能力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错报受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影响,能否揭示错报则取决于其独立性。审计任期通过影响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审计任期较短时,专业胜任能力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审计任期较长时,独立性则成为主要因素。本文考虑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影响,并将已有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
二、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影响
从个人角度考虑,审计任期是指签字注册会计师为同一家上市公司连续提供审计服务的年限;从组织角度考虑,审计任期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同一家上市公司连续提供审计服务的累计年限。对审计任期影响审计质量的研究中,两种界定都有考虑;研究结论可以分为三种:随连续审计年限增加,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环境、业务内容、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风险等更加了解,专业胜任能力增强,审计质量提高;连续审计年限过长,独立性越低从而损害审计质量;此外,还有一种结论认为二者不是单向相关关系,而是过短或过长的连续审计年限都会降低审计质量,审计年限在一定范围内时审计质量较高。
思索影响审计独立的原因
【摘要】随着CPA(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的拓展,其拓展领域以及拓展中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备受关注。文章分析了非审计业务拓展中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并提出正确处理CPA非审计服务拓展和审计独立性关系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CPA;非审计服务;独立性
非审计服务在飞速发展,从传统的会计、审计向电子商务认证、信息系统认证、绩效评价认证、管理咨询等方面进一步拓展。CPA非审计服务的拓展在带来了巨大收益的同时对审计独立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引发了关于非审计服务拓展中影响审计独立性因素的探讨。
一、非审计服务和审计独立性
(一)非审计服务
非审计服务,是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费用的除审计服务以外的多种服务的总称。
审计实务影响分析论文
审计准则体系的四个特点
(一)完整构建了准则框架体系
执业准则体系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量控制准则三大部分。质量控制准则是注册会计师执各类业务均应当执行的,而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则是按照注册会计师所从事业务是否具有鉴证职能、否需要提出鉴证结论加以区分的。其中,鉴证业务准又分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三类。里的审计准则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要求注册会计师综合使用审计方法,对财务报表获取合理程度的保证;审阅业务准则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要求注册会计师主要使用询问和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获取有限程度的保证;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除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以外的非历史财务信息的鉴证业务。在准则框架体系中,审计准则无疑是其核心内容和重点所在。因此,按照审计过程、业务性质和规范的内容,又将审计准则划分为一般原则与责任,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审计证据,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审计结论与报告,以及特殊目的、特殊业务、特殊领域等六小类。
可见,准则框架体系层次分明,内容全面,既规范了审计等具有鉴证职能的业务,又规范了代编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等不具有鉴证职能的业务,涵盖了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的各个主要环节和主要方面,能够满足注册会计师业务多元化的需求,满足社会公众和相关监管部门的基本需求。
(二)全面渗透了风险审计理念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方法或者说审计模式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和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原有审计准则总体上是建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式基础上的。传统审计模式的主要缺陷就在于注册会计师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环境但忽视其所处外部环境,重视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但忽视其固有风险,而事实上,我国注册会计师目前面临的情形却是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的日趋复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压力,以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等等,都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同样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在复杂环境下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时,如果继续采用传统审计模式,局限于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把审计的主要资源集中在具体交易事项和余额细节测试上,极易引发审计风险。
浅谈非审计业务影响
[摘要]非审计业务是否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从形式独立、审计风险增加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非审计业务将会对独立性产生的影响,应做必要的规范。
[关键词]非审计业务独立性影响
一、非审计业务的发展
所谓非审计业务,就是指在职审计人员向客户提供的除审计之外的其他各种服务,包括:向被审计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记账、税务咨询、内部审计业务等。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蓬勃壮大,会计信息日益成为公司、普通大众的“日常消费品”,以至到70年代,形成“诉讼爆炸”的局面。为了尽量避免法律诉讼,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只能逐步开拓新兴的低风险业务市场,如税务服务、管理咨询等。根据《今日会计》2000年的统计,国际性及全国性事务所的审计鉴证服务、税务服务及管理顾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5%、21%和44%。非审计业务收入已超越传统审计业务,并成为会计公司整体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大多也开展了非审计业务,但业务类型比较狭窄,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传统的会计报表审计业务,非审计业务仅占业务收入总额的17%左右,这恐怕也是非审计业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原因。但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非审计业务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全面开放会计审计市场,境外执业机构的进入,我国审计市场竞争将会日益激烈,必将同时促进非审计业务市场的发展。非审计业务的发展同时带来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即向同一客户提供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是否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呢?
二、非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影响
根据IFAC的定义:“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不应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士的影响和压力,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会计师事务所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
审计机关审计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
由于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开展自身绩效管理的理论和实务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尚不完备,指标评价体系等也尚未建立,绩效评估经验与做法尚存在欠缺。同时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绩效存在差异,本文以2007—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地方审计机关为样本,利用美国GAO和中国审计署中“人均审计成果”来衡量地方审计绩效,从审计人员人均发现问题金额绩效、审计人员人均处理问题金额绩效两个维度去界定地方审计机关绩效,并实证检验审计环境、财政状况和财政透明度等因素对审计绩效的影响,对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绩效研究进行有效补充。
二、文献综述
从2003年刮起“审计风暴”以来,国家审计受到广泛地关注,国家审计的地位日益突显。刘笑霞和李明辉[1]认为政府审计的独立、客观、专业,使其成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李凤雏等[2]从公共受托责任和政府绩效管理两个层面阐释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理论依据。江苏省审计学会课题组[3]基于国家审计的重要作用,从公共受托责任角度认为政府应该向公众负责,完善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深入开展绩效管理。刘均刚等[4]认为审计机关开展绩效管理既是作为政府部门顺应行政体制改革的外部要求,也是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化解各种挑战和矛盾的内在需要及出路。王秀明和项荣[5]认为应对我国审计绩效评价尽快制定长远规划,建立具体到分项目、分行业、分层次的多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对审计机关审计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制度环境、政府间竞争(张鼎祖,2015)、财政状况、市场化进程(林斌,2014)、财政分权、区域经济发展(王琳,2015)等审计机关外部因素对审计绩效产生影响。张鼎祖和刘爱东[6]选取制度环境和地方政府间竞争因素研究,发现制度环境与地方审计机关纯技术效率呈反向相关关系,地方政府间竞争降低地方审计机关的效率,同时制度环境对国家审计治理功效发挥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林斌和刘瑾[7]对市场化程度、财政状况和审计人员数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因素对审计机关发现问题、审计整改及建议采纳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审计机关审计发现问题、审计整改及审计建议采纳绩效越好。吴勋和王琳[8]从国家审计的三个功能角度出发,发现财政分权显著影响国家审计抵御功能和预防功能,区域经济发展显著影响国家审计揭示功能和预防功能。审计体制、审计独立性(许百军,2008)、审计人员素质(马曙光,2007;尚朝燕,2011)、审计处理处罚情况(汤小莉,2016)等审计机关内部因素对审计绩效也产生影响。许百军[9]基于审计制度效率视角,从审计监督制度的法律规定与审计管理体制、审计独立性、审计能力与审计的谨慎态度和透明度四个因素对我国审计制度效率进行比较因素的理论分析,并对完善我国的审计环境和提高审计绩效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尚兆燕[10]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国家审计人员受年龄、经验、职务、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同一问题的判断不一致,从而影响到审计的判断绩效。程莹[11]从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被审计单位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遵从度、审计人员的工资待遇以及审计人员对其审计业绩考核的重视程度四个方面,建立地方审计机关审计长收益模型,研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汤小莉和冯均科[12]发现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及其落实情况、移送处理及其落实情况依次成为影响地方审计机关绩效的主要因素,并发现区位因素也会影响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张川和娄祝坤[13]研究发现上一年度的审计处理处罚金额的落实率、审计工作报告的采用率与下一年度的审计工作成果显著正相关,并对审计成果的影响更大。喻采平[14]对31个地方审计机关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审计的任务强度、执行力度及处罚力度与政府审计效率成正相关关系,审计信息披露力度对政府审计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以往学者对影响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绩效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较多,但偏重于对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和审计执行效率的研究。本文借鉴中美两国最高审计机关衡量审计绩效的相关指标,通过人均审计成果重新界定了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绩效,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审计环境、财政状况和财政透明度等因素对审计绩效的影响。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
(一)审计环境与审计绩效。审计环境是指一切与审计活动有关的宏观和微观、主观和客观等外部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学者指出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因素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是未来政府审计研究的方向,审计环境影响审计的一切方面,决定着审计的目标、方法和效果等。郑小荣和何瑞铧[15]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和国际环境五个角度实证研究发现政府审计结果报告的公开意愿受审计环境的影响。地方审计机关是国家审计机关的地方组织,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绩效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所处的审计制度环境的影响。Meloetal.[16]研究政治环境对巴西州审计机关审计绩效的影响,发现政治环境越稳定、政治竞争越大,越有利于巴西州审计机关发挥作用,越能提高巴西州审计机关的绩效。赵彩霞等[17]实证研究发现政府绩效审计水平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法律环境、区域因素以及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审计制度环境成为地区间绩效审计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宪法》和《审计法》对我国审计机关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实行地方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的双重领导体制。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法制环境可能影响地方审计机关职能的发挥,审计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对地方审计机关绩效有更高的要求,对政府审计更加重视,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有更大的问责和追责力度,从而有利于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绩效的提高。以往相关文献利用地区间的市场化进程来衡量地区间的审计制度环境,本研究利用樊纲的市场化指数来衡量地区间的审计环境。其指数是一个包含了政府与市场关系、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程度和法律法制环境等因素的综合性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地方审计机关所处的审计环境。因此,本文的地方审计机关所处审计环境以樊纲的市场化指数来衡量,并提出假设1。假设1:审计环境越完善的地区,审计人员人均发现问题金额绩效和审计人员人均处理问题金额绩效都越好。(二)财政状况和审计绩效。财政状况是影响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绩效的重要因素。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绩效。在财政状况良好的地区,地方政府拿出更多的财政资金来支持审计机关的工作,审计机关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和建议来改善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提高审计机关的审计绩效。财政状况较差的地区,审计机关人员更加依赖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甚至无法出具中肯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可能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财政状况影响地方政府的审计需求,也会影响审计处理处罚的执行效率,从而影响审计的整改效果。本文利用财政赤字率来衡量区域政府间的财政状况(即财政赤字率水平低,说明财政状况好;财政赤字率水平高,说明财政状况差),可以度量地方政府支出水平和财政能力。区域间政府不同的财政状况对审计人均发现问题金额绩效、审计人均处理问题金额绩效的影响可能不同。财政状况较差的地区,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保障较弱,并且审计机关工作可能受地方政府干预,地方政府相关违法违规的问题不能得到足够的揭示,同时,地方审计机关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整改违法违规问题,审计机关不能准确地出具审计报告,进而影响到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和民生决策。综上所述,对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财政状况越好的地区,审计人均发现问题金额绩效、审计人均处理问题金额绩效越好;反之,越差。(三)财政透明度与审计绩效。公开透明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要任务,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已写入我国的《预算法》中。财政透明度是现代国家治理机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检验和评价我国财政改革进程的重要尺度。2007年以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每年公布一份我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报告,可以看出我国省级政府的财政透明度逐年提高,但财政透明度的整体水平依然较低。财政透明度的提升,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改善政府治理,抑制地区官员腐败。提升省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敦促省级政府进行积极的政府信息公开,使政府行为受到来自各方的约束和监督,这样就有利于实现政府的良治和善治。本文从财政透明度角度,研究财政透明度在提高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绩效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如下假设。假设3:财政透明度越高的地区,审计人均发现问题金额绩效、审计人均处理问题金额绩效越好;反之,越差。
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影响
摘要:目前影响企业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有来自于会计师事务所、社会环境、企业内部等不同方面的影响。而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有效实施将尽可能减少企业管理层出现的盈余操纵行为,对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为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值得信赖的财务报告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将为审计师进行审计判断、审计取证等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将就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对财务报表质量的提升进行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影响;探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也离不开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因此,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成为社会经济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审计失败的案例频繁出现,例如:胜景山河、紫鑫药业、新大地、绿大地、万福生科等,这些审计失败的案例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根据目前我国证监会、财政部、审计署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处罚公告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对于理论界、实务界、企业的投资者而言,最关心的就是审计的质量,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对审计报告可靠性的质疑。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在上市公司中的广泛应用,很多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公司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也得到了有效监控,并对财务报表的编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将对财务报表审计产生重要影响。
一、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提升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有效策略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向,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成熟与发展还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完善。
(一)实现从自愿到强制的实施
政策跟踪审计对扶贫资金绩效的影响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特点,对政策跟踪审计研究作了简要回顾,然后通过选取脱贫率等变量建立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南宁市政策跟踪审计对扶贫资金绩效的影响,得出扶贫审计对脱贫率有显著正相关影响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专用扶贫资金、盘活闲置资金、加强项目考核、产业多元发展、统筹服务激励等建议。
【关键词】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资金绩效;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推行精准扶贫重大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审计署大力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监督各级政府的政策落实情况。政策跟踪审计是为了保障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有效落实,审计机关对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执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本文以南宁市为例,研究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对扶贫资金绩效的影响。
一、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特点
(一)持续性。传统企业审计是在企业公布会计年度报告后进行审计或者年中的一些事项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大部分属于事后审计和一次性审计。而政策跟踪审计是对某个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后要求执行者整改、整改后继续审计的持续过程。(二)治理性。传统审计发挥的主要是监督职能,对相关责任人起督促威慑作用。政策跟踪审计收集政策执行结果的相关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利于其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政策执行审计也能发现政策本身的问题,对政策的优化给出建议,直接服务于国家治理。(三)多类性。政策跟踪审计是一个审计体系,包括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重大工程建设审计、财政收支审计等。由于一项政策涉及的相关方和相关事项非常多,只有多类别的审计,才能应对政策的复杂性。
二、研究回顾
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摘要: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传统的审计工作。大数据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新的数据储存和分析方式,云计算专注于为审计工作提供新型的IT处理方案。总的来说,大数据与云计算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共同促进了审计工作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完善审计方式、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推进相关关系证据的运用等多个方面,审计部门要积极应对这一新局面,不断完善发展战略和数据处理平台的建设。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审计工作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大幅度提高了审计工作水平与标准,使得审计工作在新时代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实效。在引入审计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展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审计工作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部门应当认识到技术基础的变化,加快探索新型审计方式,依托于先进的技术力量,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水平。
一、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内涵及内在联系
(一)大数据的涵义
大数据指的是,在信息时代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以及与海量数据相关的技术创新。大数据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海量数据的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具体说来,大数据具有以下特征:1.数据处理能力空前强大。在信息化时代,数据分析的基础不再单单依靠整体抽样。进入19世纪以后,人们的各种工作面临着爆炸式的增长,抽样分析是一种不得已的做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强,可以不再依赖于数据抽样。2.数据处理效率更高。在大数据时代,更为注重的是分析数据的效率。在数据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数据的种类更为复杂,数量更是无法想象。当拥有了大数据技术,就不再需要围绕着一个现象深究,就可以掌握事物的整体发展规律,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全貌和内在规律。3.大数据更为注重探究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前信息化时代,人们面临的信息不多,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寻求一个事物的内部因果关系。现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人们对社会发展方向的预测性。
影响企业审计质量原因探讨
一、审计质量的涵义概述
企业经营中,其审计工作的优质程度主要是以审计质量如何而言。审计质量可从广义和狭义上去分,前者指的是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主要指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而言的;后者则侧重于指审计项目质量。此外,审计质量也可分为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前者较为注重的是整个审计的流程,其中,主要包括了从审计开始前的一系列工作至审计结束后的各环节的审计质量;后者则是指最后得出的审计报告的质量如何。二者呈现相互依赖的关系,也就是指,其审计结果是依赖于审计过程的,而质量结果如何又反映了质量过程如何。只有将审计质量涵义进行全面界定,并且深入理解,才有利于找出影响审计质量的不利因素,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
二、影响企业审计质量原因分析
1.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企业审计质量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关。独立性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对于保证审计质量来说是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当前我国大多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并不强,主要体现在:(1)审计人员对于内部审计职能认识不清。实质上,内部审计职能的工作不单单是查问题、找毛病,而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管理等职能也是审计工作的重要部分,如果对职能认识不清,会严重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2)审计人员思想松懈,缺乏竞争力。由于审计机构可以独享审计权,故不用担心竞争对手和业务来源,这样就容易致使审计人员养成松懈,懒于去提升竞争力的心态,然后把心思放在只负责完成工作任务之上;(3)没有充分认识到潜在风险。审计人员在对于耗时间、耗费的具体项目并不愿意深查,而是错误注重了抢时间、求数量之上。这样避重就轻的工作状况显然是对于质量控制还打不到重视。
2.审计对违法违规现象处理不严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审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