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10:19: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审计文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家审计文化研究论文
国家审计文化问题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从审计实践出发,特别是从中国审计实践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出发,对审计文化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审计文化的形成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审计文化问题,是在中国审计已经取得了一定经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正处于历史转型期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特别是中国审计创新发展和审计管理上层次、上水平的迫切需求,使审计文化的研究具有深广的实践动力。
一、审计文化的概念问题
什么是审计文化?审计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的认识,研究的角度也不尽一致,总体来说,有大审计文化论和小审计文化论两种。大审计文化论,采用的是文化学研究关于文化的广义定义,而小审计文化论则采用的是文化的狭义定义。
《辞海》关于“文化”的解释是:“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审计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制度和组织机构,应该从狭义的文化概念来理解比较合适。从实践的角度看,研究审计文化的概念,并不是要对审计从物质到精神进行新的全面的理论概括,而是要对审计实践中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进行系统的理性思考。因此,审计文化的概念不宜作太宽泛的定义。从审计本身的特点来看,审计虽然实务性很强,但它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连管理都不直接参与,审计物质文化问题的研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另外,国家审计文化属于部门行政文化,是行政文化的一部分。行政文化同时又是政治文化的一个方面。目前,国内外政治学家都是只从观念文化的角度理解政治文化。因此,正如把行政文化理解为“行政物质文化、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的整体”,与政治文化的内涵相冲突一样,把审计物质文化也纳入审计文化的范畴,就显得过于宽泛。
因此,关于审计文化的概念,应当从文化的狭义概念进行推演,从三种审计的实践出发,加以定义。根据文化的狭义定义,审计文化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即审计精神文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审计信息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和审计组织文化。审计的精神文化分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类型,每种审计精神文化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制度、审计组织机构和审计信息模式。本文专门研究国家审计文化。
二、国家审计精神文化
略析内部审计文化营建
一、建设内部审计文化的主要意义
(一)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是内部审计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充实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才能提高审计人员工作能力和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的组织目标和价值目标,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此外通过建设内部审计文化,可以促进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是推动内部审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的。通过内部审计文化建设,不但可以凝聚内审人员向心力,而且还可以弥补他们知识上的不足,激发他们对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健康、持续有效的发展。
二、建设内部审计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环境,大力宣传引导搞好内审文化建设,并把其纳入组织战略,全面推动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内审要发展离不开良好文化环境,而且内审部门隶属的层次越高,其权威性、独立性就越强,就能享有更好地文化发展环境。因此,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文化建设,要在组织中培养和大力宣传引导与企业组织文化相一致的内部审计文化,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基础。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是内部审计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工程,所以要把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纳入组织整体的发展战略,从战略高度谋划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未组织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构建内部审计组织内审人员既是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客体,因为人既是文化的创建者又是文化的执行者。所以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是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关键。我们要弘扬以人为本的内部审计文化建设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内审人员进行持续的培训及后续教育。通过培训和后续教育不仅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明白所从事行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使命感,提高其责任心。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也是对内审人员全方面的素质培养和提高,内审人员除了要掌握自身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法规,还要广泛汲取经营管理及其有关程序、技术等知识。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打造一支和谐、高效并具有高度胜任能力的审计团队。
探讨文化中内部审计的策略
一、内部审计文化的作用机制
首先,内部审计文化是一把“量身尺”。文化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将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和控制渗入到每个审计人员的行为和思想深处,形成“内控”机制,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个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与制度文化有关的各种内部审计制度、规范、纪律也是一种有形约束,规范着审计人员的行为。其次,内部审计文化是一味“稳固剂”。文化可以激发人们产生认同感,形成一个上下同心,和谐一致的团队。和谐的内部审计文化能够促进审计人员增进了解,能够愉快地共同开展审计活动,进行改革创新,使内部审计部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同时也提高了审计部门的执行力。最后,内部审计文化是一个“助推器”。文化总是没有边界的,社会在进步文化也在更新和改进。内部审计文化集中反映了审计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理念,指导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做什么?如何做?从而使其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不断促进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地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
二、文化视域中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内部审计
在我国起步较晚,认识不够全面和到位,且独立性不强,再加之内部审计文化的底蕴比较薄弱,内部审计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落后、审计缺乏客观性、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不高、审计质量低下、评价有误、建议不当等等,所以有必要从以下几个层面予以分析。
(一)精神层面:纠正内部审计的观念误区人们通常认为内部审计只是对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的一些收支行为进行的记账活动,有些领导还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事实上,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的主要力量。所以,从认识层面上应该正确认识内部审计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制度层面:强化内部审计制度的可操作性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有相关的审计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目前虽然国家出台了有关内部审计的一些法律法规,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制定了许多内部审计准则和条例,但并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导致这些法律法规的操作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正确性。
旅游文化节绩效审计分析
摘要:旅游文化节等现代节庆活动能够产生积极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益,现以H街道西瓜节绩效审计为例,从绩效审计的角度评价旅游文化节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并针对当前开展旅游文化节时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旅游文化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绩效审计
一、旅游文化节绩效审计的概念及目标
(一)旅游文化节绩效审计的概念。旅游文化节通常由政府拨款举办,其项目资金属于财政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主要考虑的是业务活动和资金走向,重点关注资金使用的绩效情况、资金的配置和管理方、资金方和使用部门的职责、项目反馈等情况。具体定义为审计机关按照特定的标准,采取合适的路径和方法,对项目资金的管理、运行、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审查,考量评价其项目效果,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帮助改善管理,提高综合效益。(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部分,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鉴证与评价,其审计目标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真实性与合法合规性,审查被审计项目的真实与合法合规是审计人员的基础工作,唯有在真实性与合法合规性得到保障之后,绩效审计才有开展的可能,这也是我国目前绩效审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人员通过评价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揭露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推进管理制度上的改进,最终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实现真实性目标,审计人员需要审查财政专项资金从设立到分配、使用、管理全过程的真实性,确认其账面的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不存在虚构交易、虚增资产等问题。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真实性目标贯穿全局,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与根本保障。要实现合法合规性目标,审计人员要审查财政专项资金从设立到分配、使用、管理全过程是否遵守法律法规,通常地方性法规要比国家法律法规更加严格,但应警惕可能出现的地方性法规更加宽泛的情况,此时审计人员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审计。合法合规性目标是真实性目标的进一步深化,它与真实性目标一同组成了绩效目标的实现前提。要实现经济性目标,审计人员需要审查财政专项资金运行过程中资金使用是否节约、资金成本与环境成本是否在合理范围以内等问题;要实现效率性目标,审计人员需要审查财政专项资金运行过程中,资金与环境资源的投入产出比例,被审计项目效率性的保证是以最小投入取得最大产出;要实现效果性目标,审计人员需要审查被审计对象是否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三)旅游文化节绩效审计的目标。在针对旅游文化节的绩效审计中,应考虑到旅游文化节的社会效应,主要是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文化自信以及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举办并通过各种广告媒体宣传旅游文化节,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旅游品牌,为居民创收提供新的途径。另一方面,旅游文化节对当地的文化传统进行深度挖掘,对一些几近失传的民间技艺进行宣传,有利于保持我国文化的多样性,也激发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鼓励当地居民自发宣传本地的特色文化。
二、H街道2017-2019年西瓜节绩效审计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H街道隶属于N市J区,为现代农业主导型街道。2019年约有3万人从事西瓜生产与销售,种植规模5.2万亩,总产值2.7亿元,带动农民人均新增收入2000元以上。当地西瓜节于2002年首次举办,由N市J区人民政府主办,N市J区人民政府H街道办事处承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八届。一般于每年的五、六月份举办,历时一到两个月,期间会举办新闻会,进行瓜王争霸赛、瓜雕表演等多种活动和表演,旨在以节庆当载体,西瓜为媒介,加速推动乡村振兴。(二)审计内容及目标。在H街道西瓜节绩效审计中,被审计单位为N市J区人民政府H街道办事处。审计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包括:通过审阅相关文件,了解当地资金绩效管理标准,审查H街道是否存在违规使用和管理资金的问题;通过对种植户、合作社及销售户、销售人员、参与举办西瓜节的社区、社会群众、当地群众以及主管宣传的机关部门发放问卷,了解H街道西瓜节的效益和效果、期望值实现等;根据调查问卷和了解到的西瓜节对促进乡村振兴、生态乡村游起到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按照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对H街道西瓜节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价。(三)审计评价指标。(四)审计发现的问题。1.西瓜节系列活动事前无具体经费预算,也未进行专账核算。2017年至2019年西瓜节系列活动除区财政每年补助50万元经费外,H街道对其他活动费用实报实销,但没有预算控制。作为全区和横溪街道重大节庆活动,多年来H街道未对该活动进行专账核算。活动费用支出有的由街道宣传办、农服中心、文体服务中心等部门在街道财政所报销,有的在企业报销,且费用报销时间也没有规定,所以各年度西瓜节系列活动发生的费用准确统计难度较大。2.未按规定通过政府采购确定推广宣传服务单位。截止审计调查日,H街道宣传办报销2017年至2019年西瓜节广告宣传费用合计680.57万元,其中2017年274.90万元、2018年246.80万元、2019年158.87万元(其中2019年费用未全部报销)。根据N市政府采购目录的规定,服务类项目年度采购预算金额为50万元(含)以上的,应通过分散采购的方式购买服务。服务类项目单项或年度采购预算金额达到200万元以上的,应该履行招标手续。2017年和2018年H街道西瓜节的推广宣传费用均超过200万,H街道未按照规定分散采购和公开招标手续。2019年,截至审计日H街道宣传办报销的推广宣传费用已超过50万,H街道也未能履行分散采购的手续。3.品牌监管不到位,假冒产品多。目前有很多外地瓜贩冒充本地瓜农,贩卖假冒的“H街道西瓜”,并且经常缺斤少两,损害H街道西瓜的名声与当地瓜农的利益,同时也使得慕名前来买瓜的游客无法辨别“正版”的H街道西瓜。社区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并采用专门的西瓜防伪标志,但是这种标志可以被外地瓜贩随意购买到,并未产生实质性的作用。由此可见,相关部门的品牌引导还不到位,产业线整体发展模糊,缺少固定的主打品牌,无法在市场中形成良性竞争。4.西瓜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市场竞争力低。现在H街道当地主要种植的小兰西瓜已经引进了二十多年,长期种植单一品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了西瓜的甜度与美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另外,H街道西瓜长期品种单一使得消费者缺乏新鲜感与购买欲,H街道西瓜缺乏市场竞争力,也影响产品销售和品牌的进一步推广。5.西瓜节宣传力度不够,吸引力下降。近年来,由于不再邀请明星助阵,西瓜节的知名度有所下降,宣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当前西瓜节的主要宣传渠道为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媒体,渠道较为局限,且受众年龄较大,购买力不强。在针对社会群众的调查走访中,83%的社会群众都表示不知道H街道西瓜节,也没有听说过。表示听说过的居民基本都为H街道当地人,或是有同学朋友在当地,西瓜节的宣传主要靠群众的口口相传。(五)审计建议。1.编制具体经费预算,进行专账核算。根据当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业务主管部门应配合财政部门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具体管理制度,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编制专项资金预算。H街道办事处应编制具体经费预算,执行已经批复的专项资金预算,会同财政等部门,组织具体项目申报、评审和分配,监督专项资金的使用;同时,对专项资金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自查,按规定向市级财政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2.通过政府采购确定宣传服务单位。根据N市政府采购目录的规定,服务类项目年度采购预算金额为50万元(含)以上的,应通过分散采购的方式购买服务。分散采购项目应由采购人委托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或政府采购机构组织采购,采购人委托的政府采购机构应当从N市政府采购网站上公布的机构名录中选择。服务类项目单项或年度采购预算金额达到200万元以上的,应该履行招标手续。2017年和2018年H街道西瓜节的推广宣传费用均超过200万,理应通过招标手续确定宣传服务单位。3.重视品牌保护,加大政府监管力度。H街道西瓜已拿到农业部的地理标志,可以借助这一地理保护标志宣传品牌,打造衍生品的同时推广其他产品,把品牌做大。针对西瓜节期间配套设施不健全导致外地瓜贩冒充本地瓜农的问题,可以引入企业完善品牌管理,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西瓜节要丰富内容,帮助横溪西瓜走更加专业化的道路,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不能形式主义。4.保证品种质量,加快技术创新。针对H街道西瓜长期品种单一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招聘或培养专业人员,加快技术创新,培育优良品种,引导农民种好西瓜,保证西瓜品牌品质。只有把品牌做好,价格才可能有所提升。在销售途径上,可以通过集中固定市场的销售方式控制西瓜品质,这需要政府提供集中、固定的市场用于销售横溪西瓜并进行监管,保证品质优良。5.转变宣传方式,明确各部门责任。现在只有政府部门参与,动力和人员积极性明显不足。可以采用“协会+企业”联盟形式的西瓜节,在街道、农副中心设专人负责西瓜节的招商引资等。鼓励企业和农户自主的对接、合作。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在西瓜节举办期间可以采取轰炸式的宣传,但活动结束后也要有延续性的宣传。同时,宣传要提高精准度,提高宣传的影响力,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采用不同的传播途径,进行分众传播。比如对于年轻人,可以更多的通过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方式;对于老年人,报纸、广播可能更为合适。
审计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这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审计文化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发展审计事业过程中培育形成的,被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创建和弘扬先进的审计文化,建设审计事业和审计人员共有的思想宝库,增强审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既是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工作者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一、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㈠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四个方面精辟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通过审计文化建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十七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审计作为政府经济监督部门之一,肩负着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通过对各类财政性资金的监督,尤其对支农扶贫资金、生态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和教育、卫生、民政等领域的审计,确保国家扶贫、救助等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主法治建设。要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必须构建健康向上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审计文化。
㈡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为审计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审计目标是以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为主,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政府与企业职能的分开、社会中介组织逐步规范,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要更多地关注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真实、合法、效益三者并重。审计目标和重点的调整,审计对象和范围的扩大,审计内容和形式的深化,为审计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倡导科学的审计理念,追求高尚的审计精神,创造符合时展要求的审计方法和思维模式,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迈进。
㈢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需要。总书记强调支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是整个社会系统内部结构的变迁,是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就业形式、分配方式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时期,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道德观念逐步多样化,加之因深化改革过程中带来的一些暂时困难和问题引起人们的疑问、困惑需要进一步化解矛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经济对文化的影响愈加突出,以及现代化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给人们的思想、精神和心理带来种种压力等都要进一步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审计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和繁重。
推进审计廉政文化建设思考
近年来,**市审计局始终以“执审为民,依法行政、廉洁从审、文明审计”为理念,以打造“五廉”文化品牌为抓手,紧紧围绕审计机关的职业特点,紧密结合创建“六型”机关(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和谐型)的工作实际,多渠道、多形式,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审计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全国政协常委、审计署原副审计长金基鹏和江苏省副省长张九汉曾对我局独具匠心的廉政文化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今年初,我局被确定为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9月份又接受了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的考评验收。审计廉政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机关的作风建设、行风建设、效能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
一、重抓组织发动,凝聚全局力量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局党组把加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审计生命线工程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高素质审计队伍、塑造文明审计形象的重点工程。成立了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制定党风廉政教育和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计划和规划,研究确定廉政文化建设主题活动,总结提炼出“执审为民、依法行政、廉洁从审、文明审计”的审计廉政文化理念,先后下发了《中共**市审计局党组关于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审计局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市审计局精心打造“五廉”文化品牌,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审计机关开展家庭助廉活动的意见》等多个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局纪检、监察部门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协助党组积极构建具有审计特色的惩防体系的重要抓手,围绕“读书思廉、警示促廉、承诺督廉、活动助廉”组织一系列廉政文化活动。同时做好协调工作,发动全局人员积极参与,将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组织、参与、落实情况列入局各级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平时注意宣传策划,定期进行检查督促。
局机关党委、团支部、妇委会、工会、关工委、审计学会以及职能处室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成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局机关党委把廉政文化建设列入机关党建评先创优考核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了在审计组建立临时党支部、共产党员在审计点挂牌上岗、“审计人奉献之歌”普通话演讲比赛以及组织全体审计干部到帮扶挂钩村、社区“访贫思廉”、组织新党员到新四军纪念馆宣誓等一系列活动;组织人事处、法制处把廉政知识的学习培训与全局人员的岗位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培训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并结合“文明创建”开展廉政共建活动;局团组织开展“青春在审计岗位闪光”主题教育活动;工会、妇委会开展“携手共建廉洁机关、和谐机关”、廉洁家庭和“家庭助廉”活动;关工委开展廉洁教育从娃娃抓起系列活动,定期编印学习材料,寒暑假组织学生征文、邀请老战士作弘扬“铁军”精神的报告;审计学会在全市审计机关组织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讨征文。这些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既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又较好地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良好局面。
二、重抓思想教育和载体建设,利用多种渠道造浓廉政文化氛围
审计局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为丰富机关文化生活,满足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制定*市审计局审计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多种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以塑造人、培养人、提高人为目标。按照求进、求新、求活、求实的原则,把审计文化宣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机关党员干部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努力培育团结、进取、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人文环境,为审计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审计文化建设的目标
1.陶冶精神情操。通过审计文化建设,使干部职工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身心得到健康,道德境界与工作成效得到升华。
2.凝聚团队力量。通过审计文化建设,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科室的积极性以及整个机关的积极性,形成人与人团结协作、科室与科室相互配合、人与机关相互依存、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打造具有较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一流团队。
审计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报告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党为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党员是党的肌体中的细胞,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实现党的领导必不可少的条件。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机关党组织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要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坚持常规教育、传统教育、警示教育有机地结合,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有机地结合,既要按照党员的成长规律抓好常规性教育,使党员的素质逐年有所提高,又要针对不同时期党员的具体状况进行集中教育,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增强党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这是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关键所在,也是新时期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途径。概括为“强化五个方面的教育,树立四种意识”。
一、突出重点,强化政治理论教育
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头脑,是机关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强化党员努力学习的责任感。要引导广大党员认清社会发展对党员素质的时代要求,认清建设小康社会对党员素质的综合要求,认清本职岗位对自身素质的具体要求,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对共产党员来说,讲政治是第一位的素质。要引导广大党员自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同以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要做到这一点,仅凭朴素的政治感情和良好的政治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政治责任感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政治上的清醒,有赖于理论上的坚定,实践上的自觉,有赖于理论上的成熟。党员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带头人,其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广大党员自身的进步,而且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水平,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每一个党员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当前,要紧紧抓住“讲政治”这一核心,持之以恒地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要突出抓好党的*精神和同志“*”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运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理论上成熟,政治上坚定。
二、因人施教,强化综合素质教育
共产党员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又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同志曾说过,“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解决“本领恐慌”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在学习中增长本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今世界,形势正在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新东西越来越多。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走在时代的前列,走在群众的前头,就必须下大气力、下苦功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我们在抓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按照党章的要求,加强对党员进行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要根据党员素质、岗位等各方面的差异,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针对党员的知识需求抓学习,做到因人施教。引导广大党员学习经济、科技、文化、法律和现代管理等一些基础性知识,加强现代化办公技能培训,使共产党员精通本业务知识,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经营管理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骨干和行家里手。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决策水平和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审计文化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一、审计文化的概念和分类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政党的精神旗帜。建设和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未来。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
审计文化是指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认可、遵循,带有审计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审计精神、管理制度等因素的总和,审计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层面的审计文化是在审计组织中凝聚并体现着审计组织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物质活动过程及办公工具、文教设施、生活福利、物质条件等各种物质设施与文化环境的总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文化更多的是指审计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的运用。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及其成员在创造特定的工作和管理体制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审计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如审计组织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准则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完善。精神层面的审计文化是心理文化,是人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整个审计文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价值观念、管理哲学等。
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文化与审计事业相伴而生,并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智力支持和精神激励,在认真总结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审计文化,完善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体系,促进审计制度创新、深化审计理论和技能研究,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和审计作风,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审计工作,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审计文化建设对审计监督的长期效应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对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活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审计文化的意义和理念
十七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审计肩负着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对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我国审计文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中国审计面临着日益增大的挑战。在全社会重视文化的氛围中,审计文化的研究因之而成为当前审计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创新点。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我国审计文化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拟运用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审计文化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探讨,以求证于诸位专家。
一、中国审计文化的结构
文化,是指由某一社会所共同承认的价值、规范和人类行为的准则,以及与其具体化的物质实体所组成的体系。中国审计文化,则是指存在于中国审计群体中的一种亚文化,它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层面。审计文化的结构,是指审计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排列秩序和搭配状态。审计文化的结构精细地反映了审计文化内部各组成因素的存在状态,包括它们各自所处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揭示审计文化的结构,将使人们深入了解其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关系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把握作为一有机整体的审计文化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对审计文化的结构作不同的分类。本文主要从审计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心理、审计道德、审计形象、审计知识、审计行为准则、审计组织、审计设施等审计文化的构成要素着眼,来探讨其结构。
审计价值观又称为审计价值标准,它是审计群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的终极标准。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价值观是任何一类文化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是不同类型的文化相互区别的依据。对于审计而言,价值观为审计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它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追求的最大目标,也是据以判断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根本标准。同审计文化的其它要素相比,它处于支配地位,是审计组织一切审计活动的总原则,也是审计组织进行总体设计、信息选择的综合方法。这种价值观的作用主要在于它能引导审计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达到这样一种共识:只要我们自始至终遵循着这样的基本信念去从事审计活动,去规范审计组织内部人员的行为,审计组织就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审计精神,是指审计组织在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所进行的审计活动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培育而逐渐形成,并为广大审计人员所认同的一种正向心理定式、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是审计人员对其组织和事业的信任感、自豪感、荣誉感的升华,是审计群体健康、向上心态和审计组织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它为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精神既表现为审计职业精神,又表现为审计组织精神。在不同的审计群体中,职业精神基本相同,组织精神则彼此有别。因此,不仅在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组织之间,就是在国家审计机关之间,社会审计组织之间,也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审计精神。审计精神与审计价值观共同构成审计文化的核心,但它与审计价值观又有所区别。审计价值观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对事物好坏、对错的评判标准,是随着审计组织的产生而产生的。而审计精神则是经过较长时期的自觉培养而形成的,它不仅要有审计组织领导人的积极倡导和有意识培养,而且必须得到一般审计人员的认同。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审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