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经验交流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07:14: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审计经验交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审计经验交流讲话二
同志们:
今天的经验交流会上,一些单位作了交流发言,提出了许多对加强审计结果的运用的方法和措施,刚才市审计局局长宋依佳同志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待会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沈红光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这里,我代表市纪委、市监察委讲两点意见。
一、各级党政组织要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首先,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体检”。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中纪委领导审时度势,及时部署在*、四川、河北开展“三个更加注重”的试点工作。7月11日,中纪委正式批准了*试点工作方案。目前,*“三个更加注重”的试点工作正在市委领导下,由市纪委具体组织实施。吴官正同志7月16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纪检监察专题研讨班上讲了“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充分说明“预防胜过医治”。经济责任审计是非常好的“体检”,发现苗子问题可以及时纠正。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在资金、资产、资源等方面反映出不少问题,有些人感到没造成后果就不予重视。如社保资金就出现了惊天动地的大案,教训是深刻的。因此,对小问题不能麻木,见怪不怪,否则就是不负责任。其次,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抓手。在大额资金使用中存在不按决策程序的问题,使“三重一大”制度形同虚设。最近,市委办公厅印发了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局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党委(党组)实施“三重一大”制度的若干意见(试行)》。通过学习贯彻,进一步提升主要干部遵循制度意识、程序决定一切的理念,明确谁也不能成为不守制度的特殊一员。同时,我们不仅要看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还要注意没写到审计报告中的轻微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二、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和改进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
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会同有关组织、人事、审计、国资等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进行;认真查处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案件,维护纪律和法律的严肃性;综合分析审计中发现的倾向性、苗子性问题,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治本作用。
审计经验交流讲话三
同志们:
近几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国资等部门和审计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密切合作,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我们感到,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完善。一是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二是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相互协同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初步做到有章可循,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四是坚持探索创新和注重提高质量,推动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深化;五是建立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成为考察评价干部的参考依据,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使用、监督和奖惩等环节中切实发挥作用。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紧紧围绕加强本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进一步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健康地开展下去。
下面,我代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就如何进一步开展本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审计经验交流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在这里召开全市区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是本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本市进一步推动区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区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在各区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区县审计局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本市区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统计,*年至*年,全市19个区县审计局共审计党政领导干部785人、区县管企业领导人员113人。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3.85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71.4亿元,其中涉及领导干部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6.2亿元。审计还发现领导干部个人经济问题金额395万元。通过审计,有关部门参考审计结果,给予领导干部免职、降职、撤职22人,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处理4人。审计还查出其他人员违法违纪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处理5人。经过几年的发展,各区县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不断增加,每年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已经占到全部审计项目的40%左右,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各区县审计局的主要审计工作之一。
这几年,各区县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依靠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坚持发挥各相关部门的合力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坚持突出审计重点,保证审计质量,搞好审计结果运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深化。
当前,全市各条战线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各项工作。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审计工作,对于健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动区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下面,我就各区县审计局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谈四点意见: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局经济责任经验交流
在目前干部管理方式和方法中,县级以下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内容已成为管理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事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制度是进一步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推进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所产生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地方政府审计机关或其授权机构受法定代表人主管领导和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对经济组织在任期内的工作成果进行鉴定,明确经济责任,客观公正地评价其经济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活动。总的来看,目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地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前推进,必须引起重视,采取可行措施,加快研究和解决。
一、在基层困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问题
首先,计划性与临时性的矛盾。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不确定性造成了任务安排的临时性,直接影响了地方审计部门的计划性,审计力量的协调成为突出问题。由于审计任务的临时性、没有计划性,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先任后审”的逆程序作法,这种“本末倒置”式的审计,给审计工作人员核实问题、搜集证据、征求意见、查处问题、落实结论等带来很多不便,特别是办理了调任、转任、升迁的领导干部若发现了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给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督部门处理问题带来更大的难度,这样一来地方经济责任审计就流于形式,起不到监督领导干部廉政勤政的效果,往往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人员安排与经费保障的矛盾。经济责任审计部门一般是依托同级审计部门,地方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平时审计部门既要完成上级部署及地方政府交办各项任务,同时,还要对同级财政、财务收支实施监督。由于目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化,人事变动频繁,离任审计对象较多,如领导换届,一次性的离任审计委托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有的时间跨度较长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出审计结果报告),而地方审计部门力量较少,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方法还多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方法上,审计资料的连贯利用也较差,往往使离任审计工作“人疲马乏”效率不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很难保证,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再次,审计评价与评价标准的的矛盾。审计评价也是一个较难的问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评价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及所在单位的内控制度、管理情况等作出综合性评价。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体现,是组织人事、纪检部门认定领导干部功过是非的主要参考依据,事关领导干部升降,因为具有其特殊性就显得更为重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公证与否,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审计的风险,在目前地方审计机关还没有一套完整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审计人员也就对领导干部难以作出较高质理的评价。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是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及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的评价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量化界定,审计人员难以操作。
第四,审计结果与公开透明的矛盾。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报送上级人民政府,抄送干部管理和纪检监察部门;审计机关出具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不公开披露。对于干部管理和监察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对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在组织部门任用时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也不利于审计人员在群众监督下,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
电业总公司审计转型经验交流
电业总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总值15.2亿元,现有职工2870人,公司连续12年夺得“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先进企业”称号,去年荣获了“全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在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也加大了转型与发展的力度,仅去年以来,通过审计直接和间接为企业增收节支3200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内审工作先进单位”,连续3次荣获“全省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全省做出突出贡献和创造新经验内审机构”称号。
一、扩大审计内容,由财务收支控制向业务领域控制转变
(一)由传统查错纠弊审计向内控制度审计转变。1997年公司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财务管理日趋规范,账务表面的错弊越来越少,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我们及时将审计范围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通过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价,发现潜在风险并提出预防性建议。主要做法是,首先收集了解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有关政策文件,以及现行的主要内控制度,然后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进行测评,据以确定审计重点,并制定审计方案。2004年在对电费的抄、核、收审计时发现,有一个供电所存有漏抄、错抄现象,收取的1.2万元电费没有及时上缴总公司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审计部牵头,组织协调财务部、农电公司、供电所等部门联合查找出现问题的源头,并举一反三,提出了改进和修改意见,制定完善了《电业总公司抄核收管理办法》、《电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效的避免了资产流失,杜绝了浪费、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近年来,通过对有关部门内控管理情况的审计,我们共提出了改善内控管理建议40多条,并全部得到公司采纳。公司现已通过了信誉等级评价、质量体系认证及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三项认证工作,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由传统“小作坊式”审计向整体性、系统性的“集约式”规模转变。随着企业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司物资采购业务实行了集中化管理,成立了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审计部,审计部根据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市电业总公司招标投标管理制度》和《市电业总公司招投标实施标准》等制度,保证了招投标工作有章可循。同时,以审计部牵头对物资采购的每一环节实行动态控制,对工程物资的选厂、审批、标书的发放、开标、评标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具体做法是:由物资公司提前考察所有物资供应厂商所具备的资质,通过筛选确定三个以上供货单位,经总公司领导审批后报招标办公室备案,招标前必须合理拟定招投标计划、商务标书、技术标书及各项评分标准,由审计部组织实施开标、评标会议,确定评标小组成员,确保招投标各个环节公正、合理,杜绝人情采购和关系采购现象;对常用物资实行招标定价,分期分批采购,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对价格波动较大的物资,根据市场行情,每半年或每季度招标一次,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通过实施招投标管理,每年为公司可节约采购成本900多万元。
(三)由传统的被动防御为主转向积极控制为主。以往只有在经营者离任审计时才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有些问题已经发生,审计时往往处于“马后炮”的位置,针对审计中经常发现下属单位存在往来款和陈欠款没有及时结清的情况,公司成立了隶属于审计部管理的专职清欠办公室,制定了《年度清欠计划指标及考核实施细则》,并依此对7个多经企业、6个供电所站制定下发了年度清欠指标计划,同时将年度清欠指标细化到月,每月对各债权单位清欠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末按照考核细则对指标计划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在强化责任指标的同时也加大了清欠力度。我们一方面积极优化工作方式,主动与债务单位沟通协商,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各个债权单位和相关部室的联系与配合,层层把关,共同协商解决清欠工作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清欠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今年上半年,公司所属各单位共计回收清欠款项289万元,提前完成全年清欠目标。
二、优化审计方法,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
审计机关资产审计经验交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审计监督被摆上重要位置,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眼前的现状和审计工作的发展来看,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一是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审计机关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没有必要;有些建设单位往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很少接受审计机关审计。其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范围不够广,形成了被审计“遗忘的角落”。其三是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还局限于工程决算审计,侧重于微观方面较多,为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其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基本条件还有待改善,目前大多数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设备还比较落后,有的现场测量仅凭皮尺和肉眼,有的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已成为地方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我们认为要推动地方级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深入开展,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宣传力度。要通过新闻媒体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各单位对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影响力;宣传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查出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果,让社会各界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节约建设资金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的成功做法、总结的经验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理论积极上报给国家级、省级等各种刊物和网站,不同层面地宣传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主动上门对有投资建设项目的单位和部门及乡镇进行政策宣传,并从建设单位的自身利益出发宣传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好处,让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深入人心,让全社会积极主动的接受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其次是要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坚持关口前移,在政府投资决策前提前介入,主动参与,联合相关部门,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发展前景和效益水平作一综合评估,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坚持跟踪审计,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严把立项关、招投标关和合同签订关,从源头上监督建设行为;在施工建设阶段,做到逢变更签证必到,逢隐蔽工程施工必到,逢主要材料进场必到,让监督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在竣工决算阶段,结合项目招投标文件、合同、签证等对项目决算进行严格审核,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务求实事求是,对审计结果严格实施“阶段复核制”,确保审计证据充分、审计报告真实、审计结论可靠、审计意见可行;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对审计处理意见加强跟踪监督,限期整改到位。
在次是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内部培养、充实力量、外聘人员等多种渠道,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审计观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增添专门设备,配备记录现场用的摄影机、照相机等,测量用的水准仪、经纬仪等,取样用的钻孔机、回弹仪等专业设备,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
第四是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机制。完善政府公共工程竣工决算必审制度,凡本级财政直接投资的建设项目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必须以审计部门的竣工决算审计结果作为建设项目工程价款结算依据,不办理竣工决算审计的,财政不予拨款,竣工决算审计后,方可办理竣工验收手续;部门建设的项目未经审计部门审计的应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进一步完善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相关人员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的责任,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定期组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例会,最大程度地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完善部门配合机制,协调好与发改委、财政、建设等部门监督职能的关系,使各监督职能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积极有效的促进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审计在地方经济建设中保驾护航的作用。
审计局建设投资审计的经验交流
我国建设项目审计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一些经验,但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审计在广度和深度上已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为适应国家经济新环境,为早日与国际接轨,建设项目审计应以新的理念积极打造新的空间。(一)抓好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向前期投资决策审计发展。建设项目前期决策十分重要,它从根本上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必须对其进行审计,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审计属于建设项目审计的范畴,审计人员必须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进行跟踪审计。在进行建设项目前期决策审计时,首先在审计方法上应使用跟踪审计法,对建设项目前期决策审计进行监督把关,从根本上保证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其次,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投资审计队伍。投资审计业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政策性,而且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不但要熟悉工程业务,而且要熟悉财务会计业务,熟悉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加大审计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与比重,在已有的审计规模条件下,配齐财务人员、经济人员、技术人员和法律人员。这样才能保证前期投资决策审计工作的开展。(二)加强技术审计,向设计方案审计发展。设计方案决定了投资项目的建设成本。它反映投资项目的主体布局、主体造型、材料选用及施工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好的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该是:适用、经济、美观。而长期以来,我国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对设计质量、进度、工程技术比较重视,过多考虑设计的安全系数,“肥梁、胖柱、深基础”等多有发生,致使工程成本加大;建筑装饰上,提高装饰标准,忽视设计方案的节约和经济性。而建设单位在选择设计方案时,也很少采用招投标方式,使设计部门缺少竞争意识,从而放松对设计质量建设成本的控制。审计部门必须配备这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审计,在不影响设计方案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设计建议,完善设计方案,减少国有建设资金的浪费,实现建设项目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重视建设项目造价审计,并向工程管理审计发展。我国造价审计的重点反映为建设项目决算审计,而决算直接受概预算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决算审计时,首先应重视建设项目概预算审计工作,重视对招标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从源头控制建设项目决算,保证建设项目决算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当前,对建设项目的概预算审计往往发生在施工合同签订之后,这种滞后性,导致了审计内容的表面化和审计有效性的降低。因此,审计人员进行概预算审计时,必须努力缩小预算审计与编制之间的时间差,使审计工作与招投标工作同步进行。其次重视对建设项目管理质量的审计工作。在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影响建设项目决算真实性的主要因素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质量。如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施工进度、质量以及投资控制失效及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建设项目决算审计工作,使审计深度难以到位,审计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因而,搞好决算审计,必须重视对建设项目管理的审计。使建设项目造价审计与建设项目质量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紧密结合起来,以最合理的工期、最经济的投入,完成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建设。最后,应注意扩展建设项目造价审计的范围,将建设项目概预算审计从以建筑工程审计为主,向固定资产投资的其他领域延伸。建设项目投资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它包括建筑工程投资、安装工程投资、市政工程投资、交通运输工程投资、水利工程投资等众多方面。但目前开展的工程造价审计主要局限在建筑安装工程部分,其审计内涵狭窄,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国家在基础产业投资项目比重的增加,对建设项目造价的审计应向交通运输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审计方向延伸,以扩大建设项目造价审计的范围。(四)向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发展。目前,我国的投资效益审计一般都为事后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建设项目投资审计的意义。为了切实保证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必须从技术经济分析入手,掌握项目评估的技术方法,了解与确定和投资效益有关的技术参数指标,从全过程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实施跟踪审计。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以追求最高的投资效益,这才是建设项目审计的根本目标。
审计局文明审计经验交流
“文明审计”是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要认真学习贯彻总理和李金华审计长关于文明审计的指示,深刻理解文明审计的内涵,科学把握开展文明审计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加大依法审计工作力度,才能加强对财经领域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审计监督,大力开展效益审计和文明审计,推动审计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首先,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促进文明审计。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学管理,是促进文明审计突出特点。要整合审计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力争在管理上求效能。一是从项目计划制定入手,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项目计划制定前,要开展调研工作,力求全面掌握被审计对象的情况,使审计项目计划安排能够真正体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关注热点,量力而行,确保质量”的原则。为使部门、单位和社会对审计重视,对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要以市政府文件下达,这不仅使审计项目计划安排重点突出,符合实际,而且也提升审计地位,扩大审计影响,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提供保证。二是从整合审计资源入手,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工作目标,坚持审计工作一盘棋的原则,充分认识整合审计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审计对象的变化和审计任务不均衡的状况,打破科室职能分工界限,调整审计对象管辖范围,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实行交叉审计,实现审计力量的最优配置,使审计上下联动,形成监督合力。不反强化审计工作管理,而且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审计人员文明审计、文明执法。三是从构建和谐审计机关入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要积极推行审计文化建设,以深入学习为切入点,加强审计管理,推进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进机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扎实、业务熟练、执法公正、形象良好的审计队伍。探索科学管理的新模式,变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为理念感悟和渗透,使大家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实现内涵式的自我管理和人性化管理。进而促进人性化审计方式的实施,既体现法律框架内对人权的一种尊重,又促进审计方式的人性化,这是审计权威性、严肃性和客观性的体现。
其次,创建载体,依法行政,推进文明审计。一是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审计队伍思想建设的问题。要针对审计人员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树立终身学习改造思想的观念,以加强思想教育为主,从源头上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思想上,树立公正、廉洁、创新、奉献的审计精神,在工作上,做到文明执法,促进依法行政,在作风上,树新风正气,促廉洁从审,履行好法律赋予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促进落实“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要始终教育干部职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好作用。二是以廉政文化活动进机关为载体,着力解决审计队伍作风建设的问题。以建设文化墙、文化楼道、文化园地为主要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思想文化活动,发挥好文化阵地的感染作用。在业务建设上,要将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审计程序、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构建审计业务与廉政要求于一体的业务建设体系。在廉政建设上,要将审计工作“八不准”纪律要求,审计二十字工作方针与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相连接,形成审计廉政要求与审计工作于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在行为规范上,要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辱”的内容、市民守则、公民道德规范和加强审计监督,服务经济发展及坚持科学发展为指导,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的标语牌与对审计人员行为要求于一体的工作行为。在精神文化上,将“公正、廉洁、创新、奉献”的审计精神,制作成横幅宣传板,悬挂在领导办公室,目的是教育领导人始终牢记审计精神,激发领导干部带头作好审计工作的热情,处处起到表率作用。三是以创建服务型机关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审计队伍服务大局的问题。要以审计就是服务为出发点,树立服务大局观念和全局思想,强化宗旨观念和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审计服务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立项、审计定性、审计处理、审计整改的各个环节中,都要突出服务这个主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再次,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推动文明审计。开展文明审计活动要以转变审计干部作风,提高整体素质为重点,以把握“开展文明审计,建设文明审计”为主题,以树过硬作风、建审计文明、创一流业绩为总体要求,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逐步达到“提高文明审计素养、规范文明审计行为、营造和谐审计环境、增强文明审计职能”的目标,打造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审计团队。
国企内部经济审计经验交流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已经开展,但在实务上仍缺少规范化、科学化、统一化、明晰化的责任管理标准,在内容上有待规范,运用上有待加大力度。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究竟应“评什么、怎么评”仍处于初步摸索阶段。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审计内容不全面、程序不严谨、方法单一化。在审计实践中,有的审计侧重于资产、负债审计,有的侧重于财务收支审计,还有的侧重于企业领导人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缺乏全方位、深层次的审计,使审计内容显得较为零散、单一和不系统。很多审计往往只注重审查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单位会计资料,而不注重其个人借用、占用单位资产的有关事项,形成只算单位“大账”不算个人“小账”的现象。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程序上存有简化,审计程序的随意性较大,有的不搞前期调查,不编写审计实施方案,准备不足就开始审计,往往形成工作被动;还有的在审计报告阶段,没有按法律法规等要求执行必要的复核程序,增加了审计的潜在风险。在审计方法上,目前仍较多地采用传统审计模式,没真正走出“就账论账”的老圈子,不注重与现代信息化审计方法手段等审计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对单位内控制度的测试仍是薄弱环节。
二是“先离后审”的模式削弱了审计监督职能。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属于事后监督,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被审单位已经存在的经济问题,对违规违纪行为不能防患于未然,不能有效防止领导者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也难以及时为组织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使审计资料的实用价值不高。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时间集中和紧迫,审计部门由于任务重、人员少,只能疲于应付,难以提高审计质量,也不利于提高审计部门的权威性。
三是缺乏健全明确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涉及微观经济领域、宏观经济领域;既要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要考评当前经济效益及长远经济效益。缺乏必要的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不能全面、系统地衡量经济责任人的职责履行情况,无法作出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另外,影响经济责任人业绩的因素既有内部经营管理方面,也有外部环境方面;没有责任划分标准和评价标准,审计意见不能明确表述被审计人的职责履行情况及经济责任人承担的责任。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最根本目的是通过加强对企业领导的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而影响企业发展最深远的就是企业战略,因此,以战略责任为导向是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发展的一个趋势。
将战略责任观引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并不是否定现有的审计程序和内容,而是要在指导思想上有所改进,并在原有审计基础上加强对单位领导人的战略决策和战略执行责任进行审计。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化过程。首先,审计可以根据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分析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确定存在的经营机会和威胁。其次。评估自身的内部条件,特别是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认清自身的经营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制定用以完成使命,达到目标的战略计划。根据战略计划的要求,内审部门提供风险评估信息于管理者配置相应资源,调整组织结构和分配管理工作,并通过计划、预算和进程安排等形式实施既定的战略。在执行战略的过程中,内审部门还可以实施有效控制,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根据变化的情况提出修订原有战略或制定新战略的建议,开始新的战略管理过程。因此,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是一种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全过程系统性管理。
审计局经济责任监督经验交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今年以来,县审计局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加强审计管理、规范审计行为,有力的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工作,提升了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效果。截至目前,共完成对10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9个,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金额918万元。
一是突出重点,提升监督效果。年初在安排年度审计项目工作计划时,将预算执行、固定资产投资等审计项目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扩大审计覆盖面。其次积极主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沟通,了解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活动、群众举报上访等情况,有的放矢安排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突出了审计的重点,提升了审计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审计效能。从去年开始,县审计局就积极探索乡镇书记、镇长捆绑式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截止目前,对、两个乡镇书记、镇长任期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审计中,围绕资金运用和经济决策两条主线,积极探索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捆绑式”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弥补了以往仅对乡镇长、乡镇资金流向实施审计的不足,拓展了审计覆盖范畴,有效发挥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益和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提高审计效能。其次,积极探索AO计算机审计,在对县委某部门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首次运用了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大大节省了审计资源,在审计效率和审计力度上均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强化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每审计一个单位,均召开审计进点会,同时邀请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的领导参加并指导会议,提高了审计的影响力。审计实施阶段,局领导能亲临一线检查指导,了解审计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沟通协调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促进和谐审计。结束后,及时与财政部门联系,分析审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出落实审计决定的途径,促进审计整改和审计建议的落实。并每月定期向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汇报审计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审计质量,有力的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效果。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审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