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概念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05:30: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审计概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审计重要性概念研究论文
审计人员面临的信息资料很庞杂,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审计人员既无必要也没有可能去审查被审计单位所有的资料、核实所有的事实,而只能对重要的事项进行抽查,即在制度审计的基础上,采取抽样的方法。为此,人们提出了重要性概念,并对它进行研究和规范。
重要性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错误程度,重要性水平是可以容忍错误的上限,不可以容忍错误的下限。审计人员的责任在于确认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重大错误,并作出相应的报告,以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合理的判断。因此,审计人员应透彻地了解有关重要性运用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概念的目的主要在于: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重要性被看作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误或漏报的程度,即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是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重要性的运用步骤应包括如下几步:
一、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就是对会计报表中允许出现的(即可容忍的)错误作出上限规定,对于超过上限规定的错误,即被认为是重要错误,不能被接受。一般来说,在实际工作中对重要性作初步判断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重要性的判断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数较大,相对数较小;规模小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数较小,相对数较大。
审计风险概念界定论文
现代审计不仅重视审计质量,同时也讲求审计效率。这使得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运用重要性概念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本文拟在讨论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两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关系,并试图探索一种确定重要性数量水平的新方法。
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概念界定
重要性概念在会计审计理论中,指会计报告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严重程度。《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定”。重要性实质上强调了一个“度”,在会计或审计报告中,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或不正确的存在,但是要以这个“度”为界。
重要性原则的运用贯穿于会计审计理论及实务中,但重要性水平则可以是针对会计报表、会计账户、乃至于各项交易,在多数场合是针对和首先针对会计报表的。
审计风险由审计行为带来,指由于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与被市项目真实情况不一致而承担审计责任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概念的意义不仅在于提请审计人员注重审计质量,承担审计责任,更重要的在于正确评估审计风险、控制审计风险。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内在关系
审计概念内容形式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管理审计问题
[论文摘要]企业内部开展管理审计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用到的一些主要概念做一简略探讨,以期理顺思路,服务实践。使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在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作用中逐步完善,稳步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迫使企业管理者更加讲求管理力度,防范风险,追求经济效益,并且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部审计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开展管理审计就成立一种必然趋势。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指出,今后内部审计要开展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事项的监督和评价,实施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改善组织的运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服务,为管理层当好参谋。
管理审计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规范化的实践经验尚显不足。对一些在实践中必须清楚的重点问题讨论颇多,这些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管理审计的有效开展及发展方向。本文对管理审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注意点作一概念性的探讨,以期对开展企业管理审计有一清晰的思路。
一、管理审计的概念、内容、形式
新公共管理概念下机关审计效能研讨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政府审计监督制度自1982年恢复以来,经历近30年的发展,其工作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逐渐扩大,工作水平逐渐提高,并逐渐完成了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的转变,更有效地履行了政府审计的监督职责,为中央政府部门各项财政预算的执行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在看到政府审计工作业绩的同时,同样应认清其不足之处。审计队伍在扩大、工作水准在提高、审计准则日趋完善,为何审计问题仍旧屡审屡犯?始于2003年的“审计风暴”,为何会受到社会公众迫切的关注?审计职能到底发挥到了何种程度?这些问题一直值得人们反思。如何解决这些疑问?关键点就在于运用新的视角来提高对审计的认知,深化对审计职能的理解,通过强化审计职能来解决审计问题屡审屡犯等痼疾。鉴于此,本文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重新定位政府审计的功效与职能,力争通过全新的角度解析政府审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高政府审计效能。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审计效能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效能内涵
新公共管理理论从经济学理性角度出发,要求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委托——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加以运用,以追求“3E”(economy经济性、efficiency效率性、effectiveness效果性)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目标。自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改革政治体制以来,作为一种所谓“重塑政府”或“再造公共部门”运动,已迅速席卷全世界,并逐渐发展成为大多数国家改革政府管理模式的主流方式。在新公共管理理念下,政治改革必然涉及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能的重新划分。每一个国家都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权力,如果说立法权的价值是民主与科学,司法权的价值是公正,那么行政权的价值就是公平与效率。因此,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出发,改革政府管理模式目的就是要彰显行政权价值,即公平与效率,以实现国家的行政职能;为实现行政权价值,“3E”就成为政府改革过程中所要考虑到的基本目标。因此,我们将“3E”与职能的综合内涵称为“效能”,即效能是衡量工作的尺度,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是衡量“效”的内容或者依据,“3E”的综合水准体现的正是“效”,而职能的履行程度衡量是“能”。
(二)行政效能与政府审计效能
审计运用重要性概念论文
审计人员面临的信息资料很庞杂,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审计人员既无必要也没有可能去审查被审计单位所有的资料、核实所有的事实,而只能对重要的事项进行抽查,即在制度审计的基础上,采取抽样的方法。为此,人们提出了重要性概念,并对它进行研究和规范。
重要性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错误程度,重要性水平是可以容忍错误的上限,不可以容忍错误的下限。审计人员的责任在于确认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重大错误,并作出相应的报告,以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合理的判断。因此,审计人员应透彻地了解有关重要性运用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概念的目的主要在于: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重要性被看作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误或漏报的程度,即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是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重要性的运用步骤应包括如下几步:
一、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就是对会计报表中允许出现的(即可容忍的)错误作出上限规定,对于超过上限规定的错误,即被认为是重要错误,不能被接受。一般来说,在实际工作中对重要性作初步判断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重要性的判断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数较大,相对数较小;规模小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数较小,相对数较大。
绩效审计概念和实施必要性论文
摘要:新中国政府审计经过20多年的曲折发展,已逐渐走上现代化审计之路,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是重新认识体现现代化审计发展方向的绩因此为了实现国家审计署要求的在2007年中国政府绩效审计要达到日常工作一半的大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并做出中国意义上的解释是非常必要的。研究主线是分析中国绩效审计现状的原因;提出中国政府应如何开展绩效审计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绩效审计;现状;成因;对策
1绩效审计的概念和实施的必要性
1.1绩效审计的概念
一般来说,绩效审计是在财政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政府部门履行其职责时财政资金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效益和效果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的专项审计行为。
1.2实施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基本概念论文
摘要:现代企业集团中,总公司和其成员公司的高层经营者往往对经理层的行为存在信息劣势,内部审计制度是弥补这一劣势的有效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带来的成本。它有助于委托层在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时保证受托层维护好公司的利益,有助于集团公司多种委托关系的履行,但内部审计制度本身也存在成本的。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设计和执行内部审计制度,可能会使集团公司的成本增加。分析有关内部审计在减少集团公司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降低内部成本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
1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
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所称的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部分,而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并最终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风险评估、控制确认和遵循工作构成内部审计活动的主要部分,这三个要素一起共同直接勾画出组织治理。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可以花费大量时间在咨询或经营导向的工作上,以提高组织的效率或效果。
企业集团复杂的组织结构在加大经营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错位的产权安排、不统一的链和复杂的委托关系。核心公司及各成员企业的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利益目标差距等问题很可能给企业集团带来更多的内部成本问题。内部成本主要来自于集团内部的三层委托关系,一是总部经营层与总经理管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二是总经理管理层与各组成公司之间的委托关系,三是组成公司内部各经理管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企业集团多层次的内部关系,使得第三类成本问题更为突出。
从这个意义上说,内部审计制度就是为了保证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经济监督制度,它能有效降低内部成本。企业集团可以看成是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委托网络,人的行为是理智的(或有限理性的),自我利益导向的,客观上需要用财务激励监督这样的制衡机制来对抗潜在的权力滥用,降低成本。所以在采取激励措施的同时需要有专门从事日常监督工作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者对企业集团有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要求,内部审计通过有效地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帮助他们利用好各自的权力,对其能够顾及的领域或范围实行财务监督。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决策失误,监督下属的偷懒、越轨等行为,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支出,降低企业的运营费用、管理费用和其它支出,及时对下属经营管理者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概念性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管理审计问题
[论文摘要]企业内部开展管理审计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用到的一些主要概念做一简略探讨,以期理顺思路,服务实践。使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在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作用中逐步完善,稳步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迫使企业管理者更加讲求管理力度,防范风险,追求经济效益,并且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部审计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开展管理审计就成立一种必然趋势。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指出,今后内部审计要开展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事项的监督和评价,实施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改善组织的运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服务,为管理层当好参谋。
管理审计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规范化的实践经验尚显不足。对一些在实践中必须清楚的重点问题讨论颇多,这些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管理审计的有效开展及发展方向。本文对管理审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注意点作一概念性的探讨,以期对开展企业管理审计有一清晰的思路。
一、管理审计的概念、内容、形式
财务会计审计框架的共建研究
一、前言
财务、会计、审计三个概念性理论不在同一时间出现,那就是人们要在复杂变化的经济大环境中,通过财务、会计、审计三个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对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掌控和管理,从而实现其自身财产的不断升值。因此,财务、会计、审计概念的出现具有相似的缘由,而这也为对于财务、会计、审计概念框架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依据和探索依据。
二、财务、会计、审计概念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财务概念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所在
目前,我国财务理论研究发展迅速,但是,由于计划经济阶段,我国财务理论的概念与发达国家脱轨,使得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成果相对于国外先进的理念仍然比较落后,所以,财务概念的发展特别需要新思路、新理论的支持和充实。
(二)会计概念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所在
浅论审计结构要素
[摘要]传统的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包括审计目的,审计公设,审计概念,审计规则,审计技术。审计理论结构要素还应增加审计环境和审计风险两要素,据此重新构建审计理论结构框架,将审计理论研究建立在审计环境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地研究审计理论结构。
[关键词]审计理论结构;审计目的;审计环境;审计风险
审计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审计”这一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审计无理论”的观点是片面的。审计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收到预期的效果。进行审计理论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审计实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无法离开审计理论要求,故有必要首先对审计理论要素进行探讨。
一、审计理论要素
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1961)中主张审计理论结构应是在审计概念基础上制定程序和标准,其关系呈现锥形,概念处于锥顶,程序在锥底。这里,审计概念的建立非常重要。两位学者提出的审计中心概念有:证据应有的审计谨慎、公正表达、独立性、道德行为并指明审计概念并未仅此而止。这一开拓性著作设计了审计理论框架,后人论述审计理论几乎都是在他们所奠定的基础上进行,该著作被誉为审计理论第一座里程碑。
1978年,C.W.尚德尔发表《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发展了莫茨和夏拉夫的理论,认定以下五个基本要素为审计理论的基本点:公设、定理、结构、原则、标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审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