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05:27: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审计风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试论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此对审计风险概念作以下论述,以供参考。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为“实质上”,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而美国审计准则界定为“无意”行为,而非有意为之;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而审计风险具有下面三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审计风险的三种形式
1.评估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则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评估审计风险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存在,它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2.可接受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控制:①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可以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主要取决于事务所的规模、经济实力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能力等。②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情况: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素质越高、范围越广,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审计风险就越低。③行业之间的竞争情况: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越低。可接受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主观确定的,其与评估审计风险的差异,即为需要主观努力的程度,是决定审计项目取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试论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此对审计风险概念作以下论述,以供参考。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为“实质上”,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而美国审计准则界定为“无意”行为,而非有意为之;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而审计风险具有下面三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审计风险的三种形式
1.评估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则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评估审计风险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存在,它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2.可接受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控制:①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可以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主要取决于事务所的规模、经济实力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能力等。②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情况: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素质越高、范围越广,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审计风险就越低。③行业之间的竞争情况: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越低。可接受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主观确定的,其与评估审计风险的差异,即为需要主观努力的程度,是决定审计项目取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综述审计风险防治
一、清理改制中遗留下来的问顺,强化杜会审计的独立性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时,大多是由一个或多个以上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或大专院校发起设立,长期以来,会计师事务所“挂靠”再发起单位之下,显然其能否做到独立就令人十分怀疑,更难以表明其所持立场的客观公正性.这种传统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事务所功能的正常发挥,所以,国家规定所有的事务所在98年底要与原挂靠单位脱钩,向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制发展。性质转变了,但其中遗留的问题却很多,因此,我们要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将审计推向市场,在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下,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主体。
二、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大量的审计诉讼案例说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背景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状况,内控制度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方式等都会带来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委托业务的可接受性。
(一)客户品行端正,信誉良好。客户具有正直的品格,则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小,固有风险就低;反之,固有风险就很高,即使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审计人员也难以使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内。
(二)应尽可能详细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状况。注册会计师面临着许多形形色色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经营特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越复杂,审计的相对风险就越大,有时既使注册会计师能搜集到很多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但也很难揭示经济业务的实质,因此,在承接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充分估计这一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差异思索
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人类的会计活动和审计活动之中,同样无时无刻不面临着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影响与日俱增。本文试图就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比较,研究它们的关系,探索它们的本质,以正确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尽可能地防范、减少、规避风险,更好地保护财会、审计人员的利益。
一、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
风险与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未来事项的结果所持的怀疑态度。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客观世界的复杂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关于会计风险的研究,理论界鲜有涉及,但会计风险却在时刻影响和制约着财会人员的行为。一般认为,会计是根据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规定对有关的经营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以及利用其对经济活动进行监控的过程,取得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表现为财务会计报告,真实、理想的财务会计报告应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真实信息。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这种信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现实的差异,从而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我们把这种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会计报表反映失实乃至误导报表使用者而给其带来损失的风险,称为会计风险。审计风险的研究较为成熟。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联系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都是风险,因而有其共同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一)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审计风险成因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风险越来越受到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但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关键词: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的二种形式
1、评估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试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审计风险产生原因控制和防范
论文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济活动逐渐成为国人乃至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审计在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趋重要,但因为审计职业在我国现阶段仍处于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审计环境日益复杂化,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风险仍然时有发生。文章通过对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认为审计风险的概念虽有多种定义,但具代表性的有《国际审计准则》、美国的《审计准则说明书》和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内控测评、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强化审计质量三个方面。最终的目地是为了达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不断受到诉讼的威胁,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民间审计已发展到了通过评价审计风险制定审计战略计划的风险基础审计阶段。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审计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审计风险也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只有对此进行全面、系统地认识,才能最终达到有效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目地。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概念最早起源于民间审计领域。自1931年美国厄特雷•马歇尔公司案件开始,到1938年的麦可森•罗宾斯
公司破产案,再到1960年至70年代针对八大会计公司的300多起诉讼案,在民间审计领域刮起了一股诉讼浪潮,被世人称作“诉讼爆炸”,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审计风险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民间审计的审计风险有许多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国际审计准则》、美国《审计准则说明书》和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书》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审计师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发表没有适当修正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深究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摘要:在瞬息万变的今天,风险无处不在,从审计的发展过程中看,审计风险又是无法避免。本文就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审计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最后提出从审计人员、被审单位、审计方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控制措施
随着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审计环境必将面临着较大的变化,同时也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现象,而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势必会增加审计的难度。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审计风险进行再研究,以便于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一、审计风险及其成因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试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审计风险产生原因控制和防范
论文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济活动逐渐成为国人乃至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审计在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趋重要,但因为审计职业在我国现阶段仍处于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审计环境日益复杂化,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风险仍然时有发生。文章通过对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认为审计风险的概念虽有多种定义,但具代表性的有《国际审计准则》、美国的《审计准则说明书》和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内控测评、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强化审计质量三个方面。最终的目地是为了达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不断受到诉讼的威胁,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民间审计已发展到了通过评价审计风险制定审计战略计划的风险基础审计阶段。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审计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审计风险也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只有对此进行全面、系统地认识,才能最终达到有效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目地。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概念最早起源于民间审计领域。自1931年美国厄特雷•马歇尔公司案件开始,到1938年的麦可森•罗宾斯
公司破产案,再到1960年至70年代针对八大会计公司的300多起诉讼案,在民间审计领域刮起了一股诉讼浪潮,被世人称作“诉讼爆炸”,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审计风险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民间审计的审计风险有许多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国际审计准则》、美国《审计准则说明书》和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书》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审计师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发表没有适当修正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透析
【摘要】在瞬息万变的今天,风险无处不在,从审计的发展过程中看,审计风险又是无法避免。本文就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审计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最后提出从审计人员、被审单位、审计方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控制措施。
随着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审计环境必将面临着较大的变化,同时也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现象,而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势必会增加审计的难度。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审计风险进行再研究,以便于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一、审计风险及其成因。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涵义论文
本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不断受到诉讼的威胁,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民间审计已发展到了通过评价审计风险制定审计战略计划的风险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基础审计的实施,关键在于对审计风险概念有一正确理解。本文拟就民间审计风险的涵义、特征、成因等方面的内容加以探讨。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
对审计风险的涵义,国内外有许多学者作了积极探索,最终使审计风险模型被会计师职业界(如AICPA,CICA)认可,并成为审计过程的核心内容。尽管审计风险模型已达成共识,但审计风险的涵义是什么?不同的人由于所站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并非完全一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FC)以及著名审计学家阿伦斯(A·A·Arens)等都对审计风险的涵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有关审计风险的概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认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没有公允地揭示而审计人员认为已公允地揭示的风险。我们认为,这种定义方法只是为了给实务中的具体操作提供可行的指南,而不是从一般的理论意义上探讨,因而只能说明审计风险的表面现象,而未触及审计风险最本质的东西。我们认为,将审计风险概括地表示为示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只是最狭义的审计风险,而审计风险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说明:
(一)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最狭义的审计风险
一般来说,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就是如此,包括国际审计准则在内的大多数的国家的审计准则也是这样理解的。原因在于审计实践中大量产生的是这一类审计风险,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从最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或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了审计事项,乃至发表了与事实相悖的审计报告,使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未能揭示出来,而受到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
从最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审计风险,为审计人员分析和寻找审计活动所可能招致的风险及其直接因素开辟了蹊径,在实务中使审计人员容易寻找到对付的办法,这也是大多审计人员这样理解审计风险的原因所在。但是,我们认为上述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并没有完全表达审计活动的风险,仅是针对把错误的判断为准确,即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差错而发表了无保留意见而言的报告。因而,当我们对审计活动结果的可能性进行考察时,其结果不仅存在把错误判断为正确的情况,还存在把正确判断为错误的情况,因而审计风险的含义应有更广泛的内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审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