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04:08: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身教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言传身教爱字当先
师德建设就是建筑人格长城’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大力倡议“爱严有度、战略激励、奖惩分明”人文化的管理新模式下,陶行知先生说。不只关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尤为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建构,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长城,形成了自觉主动,敬业奉献,争创和谐的新型教师队伍。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认为我最大的受益者,要知道在现今这样喧闹的社会有这样一方净土是多么难得,为我注入了无穷的工作激情与能量,也在无形中提醒我用道德的标尺时刻将自己衡量。因此在组内注重团结,注意小节,不说闲话,摒弃嫉贤心理。多些体谅和关心,少些计较与苛求。目前在英语组十个姐妹共同努力下,步伐一致,力争期末拿到和谐团队”大奖牌。工作中,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科任教师课堂教学考核工作中我两次为其他同事让出自己已经选好的班级,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给予同事最多的支持与理解。赠予玫瑰,收留余香”他人慧心微笑的同时,温暖也将充溢我整个心房。
一杯暖咖啡,手中。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冬日暖阳下,折射出五彩的绚影。思绪带我回顾过去一年中平安、绿色、和谐、书香的实验小学,新一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开拓中实现超越,奋进中缔造辉煌。盘点这走来的一年,作为这个集体中一员的深受感染与熏陶。领导的关怀培养下,同事的支持鼓励中,得以有机会品读成功的喜悦,感悟人生价值的升华,体验历练品行、提升能力的过程。同时我也从团结务实、科学高效的领导团体,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班主任团体,和谐共进、勤以修身的科任团体以及默默无闻、以校为家教辅团体中读懂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无时无刻不在勉励着我做人力求真、善、美,德行高尚方为师。
爱字当先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深知,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若要博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不但要具备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还要有一颗永远长不大的童心。因而我每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踏入校园,面带微笑走进课堂。然而在教学中我深知,要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还要讲求艺术性,实用性,力求创新。力争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性语言,既不放纵学生,又尊重个性差别,使很多孩子走出不爱学习英语的怪圈。课下则主动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做学生的大姐姐;大课间我和学生欢声笑语玩在一起;上下班的公汽上我总是给老人让座,发觉我学生也这样做;过马路的时候我主动拉起学生的小手,发现我与他再没有距离。作为学生的典范,引路人,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生长,形成健全的人格。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
修炼人格注重小节。
终身教育成为国际潮流
国际社会称老年教育为第三年龄教育。教育专家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四个年龄期,第一年龄期为幼儿到青年(以学校学历教育为主);第二年龄为成年期(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第三年龄期是退休或低龄老年期(以老年教育为主);第四年龄期为年老体衰,逐渐依赖他人赡养护理照料(以自我休闲为主)。第三年龄大学教育是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最后阶段。老年人通过教育,调节心理、生理活动,本质上以精神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从而积极促进人口健康老龄化,使老年人推进和延续进入第四年龄期。
第三年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结合法国进入老龄社会百余年的实际,首先提出:“教育应成为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应贯穿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现在,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教育思潮。
我国老年教育从创办到现在经历了23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大力兴办第三年龄教育,广大老年人融入社会、融入时代、融入群体,使我国老年人在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环境中,提高了生活、生命质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用自己新的视野、新的风范,积极参与社会,发挥了自己的睿智和才能,展现了人生的价值和新的生命力。我国第三年龄教育在创新实践中创造出许多宝贵的基本经验,得到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的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在世界第三年龄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终身教育的意义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其现实基础
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创始人是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适应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使人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人与社会的和协发展。
1.适应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的需要
蒸汽机和电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电气化和机械化的时代,使人类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经济的发展和积累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迅速。这种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使人类的经济、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第一次最为重大的飞跃。至20世纪40年代,原子弹的成功制造与爆炸、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产生,50年代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60年代前后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和应用,更使人类开始进入原子能、计算机、电子集成电路和空间科学技术的时代。此一时期也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空前繁荣,不断地从旧有的学科体系中派生和分化出新的学科或边缘学科,如从物理学中派生出“核物理”、“电子学”、“电机学”、“空间动力学”等。学科的分化与演绎,使学科越分越细,边缘学科层出不穷。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综合,需要不同学科的人员参与才能完成,科研的设备越来越复杂,制造技术也越来越精细。如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成功,几乎集中了人类当时已知的各个学科的科学技术和各路精英参与。据统计,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近20年间,人类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文献总量比在此之前200年间的总和还要多。据美国有关部门的统计,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至少可用30~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只能使用15~20年;到60年代中期,只能使用8~10年,个别领域则缩短到5年左右,而其它知识都老化、陈旧或无用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快,知识的积累、老化和陈旧更为快速,特别是进入90年代至今,新知识、新技术每年都在大量地产生和积累,并在积累中大量地除旧出新,如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等信息科学领域,更是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新的知识每年都在大量地产生、大量地陈旧无用,其变化之快使人目不暇接。据对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每年摘录的化学文献量的统计,从二战后到60年代初,大约每10年文献量就翻一番,而现在则只需要2年左右。这就是所谓的知识、信息和情报爆炸。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即使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也很难利用原有的知识把握和了解全球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及动态,一般的科技工作者、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等,也难以利用原有所学的知识去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变化,因而出现了知识老化和知识短缺的危机,这无疑对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极大的障碍。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新知识的产生和迅速更新,无论任何一个层次的人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老化和知识短缺问题。而终身教育恰恰就可以实现人的知识积累与更新同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2.适应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特点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二次大战后的一个显著特点。特别是欧美等国及日本、德国、意大利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除科学技术进步的因素外,还有就是二战以后除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60年代的越南战争,整个世界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即使是朝鲜和越南战争,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和南联盟的战争,也发生于上述经济发达国家本土以外的地方,本国的生产力和经济积累没受到任何破坏,相反通过这些战争加快了与军事有关的科学技术和军工军需工业的发展,也同时拖动了其它经济行业的发展,使有关国家发了战争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集团的军事对抗与军力竞赛,更是把与军事有关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以核威协力量为目标的核武竞赛,以制空权和航天技术为目标的航空航天领域的竞赛,以电子技术对抗为目标的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以及与军需品有关的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技术发展快,生产力提高,经济增长迅速,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此一时期,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普遍在50%左右或以上,这就使生产力与经济出现了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在这种背景下,生产力提高而使经济的增长加快,随即的问题是把人的技术技能素质如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提到了紧迫的位置。因此,实施终身教育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谈以身作则的身教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儿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为人师表
李岚清副总理最近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台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表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敬业精神
孔子终身教育思想探究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现代终身教育理念在世界迅速传播和发展。回顾终身教育理念的演进脉络,既可以从横向视角洞悉其内涵的丰富多样、跨度的国际性及视野的广阔性,也可以从其纵向视角探视其传播的快速性、时代的伸展性及社会的适应性。基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视角重新回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一方面体现对现代终身教育理念追根溯源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为孔子终身教育思想赋予时代精神的意义。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司马迁对其称赞道:“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可谓至圣矣。”[1]如今,孔子的美誉早已伴随全球化的浪潮传播于世界各个角落,日本教育学者持田荣一尊称孔子为:“终身教育必要性的先驱者。”[2]因此,在全球化视阈下,着眼于时展的脉搏和动态,洞悉社会各个阶层对终身教育理念的需求,基于对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考究,重塑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具有深厚的时代意义。
一、问题缘由
1965年12月,“终身教育”理念由法国终身教育思想家保罗•朗格郎(PaulLengrand)在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及,自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终身教育理念得以传播和发展。2010年,主持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3]这既是终身教育理念以政策文件形式确立的表现,也是国家在新时代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认可和重视,更是个人基于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对终身教育理念迫切呼唤的真实体现。至今50多年的演进历史,世界各国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推进终身教育理念,并使终身教育理念在社会不同领域得以贯彻。如:韩国终身教育立法的演进及学习账户体系的开发,日本终身教育政策的推进及学习化社会体系的构建,英国成人教育制度建设及产业大学的发展,美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推进机制及发展策略等。查尔斯•赫梅尔(CharlesE.Hummel)谈到:“终身教育可以与哥白尼学说相提并论,其是教育史上最震撼的事件之一。”[4]足以看出,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是人类教育界较有影响力的教育现象。此外,其还在经典著作《今日的教育为了明天的世界》中指出:“人类出现,终身教育也就出现了。”[5]可见,在他看来,终身教育必须肩负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充分体现出其在人的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终身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俱进。但是,就目前终身教育理念融入我国社会实践而言,尚存在诸多问题,如终身教育思想强调打破系统的学校体系模式,侧重社会环境下的教育而非学校内部体制下的教育,而综观当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终身教育理念在非学校环境下的贯彻与落实。终身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机会均等,也就是人人可学,但由于各方面情况,如地理位置,地区经济差异等,致使终身教育思想中人人皆学的需求没有完全得到释放。终身教育思想中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社会层面供应的学习服务是全面的;其二是个体对于终身教育内容的需求是多样的。当前社会对终身教育内容的认识过于狭隘,不能充分满足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需求,这就导致社会层面的供应与个体广泛学习需求出现矛盾。目前,在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终身教育理念内在的本质规定性。基于此,通过回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来重新审视当下终身教育理念与社会现实的融合度,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二、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
至今,被学界广泛认可的终身教育定义当数保罗•朗格郎(PaulLengrand),他在《终身教育引论》提到:“终身教育包含教育的多个领域、各项范围,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不断发展,也包括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6]目前而言,不同的学者对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界定存在不同视角上的解读和诠释。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不是体系,而是建立体系的依据,这个依据贯穿体系的每个部分。”[7]孙世路教授谈到:“终身教育体系是适合于一切人从生到死的继续的受全面教育的体系。”[8]持田荣一等将其定义为:“是教育权的保障,是专业和教养的配合,是扫除文盲的方式与道路。”[9]通过不同学者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解读和阐述,不难发现,其既有趋同之处,亦有各自不同的地方。在这里,主要探讨学者们对终身教育理念趋同的部分,把握其内涵的精髓和要义,深入探究终身教育理念在当代社会的真正价值,解读和诠释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为回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提供一定的思想基础。由此可见,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之丰富,领域之宽广,构成之多样。在此,采用高志敏教授对现代终身教育理念要义的界定,即终身教育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超越和升华;终身教育是改革现行教育制度,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原则;教育贯彻人的发展的一生;教育覆盖人的发展的全部;教育必须成为有效而便捷的一体化体系;教育既作用于个人又作用于社会。[10]在此认识上,审视现代终身教育理念与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之间的关系,化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入现代终身教育理念,以期达到基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视角下重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的目的和意义。基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视角,着眼于孔子对终身教育思想的论述,可以把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归结为以下五个层面:教育对象的全纳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时间的终身性;教育活动的生活性;教育目标的价值性。
三、解读孔子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观念与终身教育机制
作者:苏国柱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终身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第四,学习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内容除了职业教育外,越来越注重人的个性珠全面发展,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力倡导,也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于是,发展终身教育,推进终身学习,不仅成为一种思潮在国际社会中广泛传播,而且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21世纪教育与社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同时各国也开始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终身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我国也适时地调整了教育战略,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建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明确地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我国政府已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终身教育体系是国家为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建立的促进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制度系统。就是要建立起一种能为所有人的各个阶段,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提供教育的体系,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和机制。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成教非学历培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作为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及终身教育的主要方式,成人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渠道,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和主体性价值。因此,要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必定首先要依靠成人教育的发展。但过去那种单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终身教育体系,取而代之的将是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线的成人教育。就目前来说,与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的非学历成人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对发展非学历教育普遍不够重视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具有巨大教育实力的高校普遍存在对发展非学历教育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没有在终身教育的框架内去认识成人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是专业人士仍然认为成人教育只是普通教育的一种学历补充或替代,而不是一种独立的办学形式。一些普通高校的领导层往往认为学历教育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把非学历培训看成是学校创收的副业,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培训的观念还未根本上转变。表现在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上,高校目前大量进行的是学历教育(脱产、业余、函授);在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还是一些普通高校全日制的本专科的“翻版”或“缩身版”。所以,高校目前直接参与的非学历培训项目占有的市场份额还相对较小,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二)非学历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我国成人教育的非学历培训的发展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固然有认识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的原因,但与自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也有很大关系。成人教育的培训对象是在职的从业人员,既然是为成人学习服务,就必须建立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但遗憾的是,在成人教育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单位蜂拥而至,造成培训市场十分混乱,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就是一些普通高校举办的非学历培训,也存在着只讲经济效益,不顾培训质量,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严重,个别地方出现只管理培训班的招生,对教学过程不闻不问,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要求。因此,高校非学历教育在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仍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德育言传身教身法思考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它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活动使主客体发生联系。在学校,活动是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的过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
我们过去对于校园中德育活动范畴的认识常常陷入一种误区,以为它仅指那些课堂教学以外的专门组织的有很强政治性的活动,比如升国旗、听报告、学雷锋做好事等等。这些确实是必要的德育活动,但如果仅限于此,那我们实际上就等于放弃了德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形式——课堂教学。学校中师生最基本的交往活动就是课堂教学,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德育活动不和学生的主要实践活——课堂学习相结合,就难以实实在在地按教育者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恐怕也是我们过去德育活动缺乏实效性的症结之一。
一、教学活动就是德育活动
1.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活动和交往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首先,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是最严密的、目的性计划性最强的交往。课堂教学是神圣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它是一个整体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其次,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这使得教学本身充满了教育性,真正领会并贯彻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通过教学过程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刻苦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学科知识的规律性、严谨性,学习的氛围,都是隐性的教育因素。尤其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育者——教师的人格魅力,高尚师德,他的言谈、举止、穿戴、情感(特别是对学生的情感)、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给学生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高教终身教育定位研究
一、终身教育体系的内涵
终身教育体系指教育系统和社会机构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学习机会的教育制度安排和相关体系建设。一方面,终身教育体系需要在国家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终身教育体系并不是一个口号,而是需要高等教育机构根据终身教育特点合理定位,制定完善的教育管理措施,推动终身教育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终身教育理念对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国民教育体系过程中需要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改造。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只有通过终身教育才能弥补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对知识的不断需求。第三方面,终身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能够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终身教育水平,促使高等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进行终身教育定位,全面优化终身教育机制。
二、终身教育体系中高校教育的定位分析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激烈,终身教育体系可以让国民都能有机会接受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国民素质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终身教育的实施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让国民具有更广的创新思维,让人们顺利完成肩负的社会责任。构建和完善国民终生教育体系,对推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校来说,只有根据自身条件,对自己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角色进行有效定位,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对终身教育的具体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高校教育要满足终身教育公共性的需求
国家需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对全体国民终身教育的公共教育需求进行合理定位,满足不同层次国民的需求。公共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突出其公共属性,终身教育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让高等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国民终身教育。高校教育必须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面向全体公民实施教育服务,不能把其限制在某一类人群,坚持知识本位、学科导向的基本思想,促进公民教育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在这一方面,国外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例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本科段教育均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真正的专业课常为选修,把专业教育定位为硕士以上教育的任务。这样,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和基础性功能就得以开发,而我国当前本科教育却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都不精”的特点,因此,必须对现有本科教育进行改革,使其更加注重基础性,使其面向全体学生。
高职教师终身教育机制研究
摘要:在育人对象、育人方法和育人标准出现巨大变化的新时代,如何把握我国高职教师终身教育机制的深刻内涵已经刻不容缓。新时代为高职教师终身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我们提出要坚持工匠精神,紧紧衔接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必要之途,培养创新意识,以蕴涵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现实之钥,树立自立理念,落实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可行之法。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职教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专业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是应对新一轮挑战的核心,同时也是教师培养及队伍建设的重心,是职业教育继续发展的关键。国外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在长期的职教教师培养中形成了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职教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能力、职业能力获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这对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为了改变当前我国职教教师双实践能力缺乏的现状,必须要从职教教师教育着手,加强职教教师终身教育中的实践导向性。
1坚持工匠精神: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必要性
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学生共同发力,其中的核心纽带在于高职教师。而“中国制造2025”与“工匠精神”的提出,是中国为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吹响的号角。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在思想上重筑古代工匠精神,对唤醒、倡导、强化中国现代工匠精神尤为重要。其一,建构现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回归真善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等不良观念不同程度阻碍了“中国制造”由量变向质变提升的道路。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发扬中国古代工匠所追求的善美境界。善美境界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即所谓“尽善尽美”。其二,现代工匠应体现“通艺通道”“德艺兼求”之境界追求。从庄子“技进乎道”到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反映出古代工匠“通艺通道”之境界要求,彰显由“艺”至“道”的通达。技艺虽可使匠人立足生存,但传统中国匠人并未局限于单纯的技艺,在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背景之下,视技艺为谋生手段的狭隘观念被突破。中国历来用德才兼备来察人、用人,时至今日,“中国制造2025”所需要的也正是“德艺兼备”的现代工匠。其三,现代工匠应具备“守拙维新”“强勉而行”的职业精神。中国传统儒学提倡“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是在新旧观点和事物之间架起桥梁,是“守旧”与“创新”的辩证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拙”与“巧”也体现出对新时代我国高职教师终身教育机制的三大要义陈有玲(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立与统一,“拙”绝不是不知变通的死板,而是对本心的坚守,对做事的执着。其四,现代工匠应培养“兴利除害”的家国情怀。在手工业时代,掌握一种技艺固然可以使普通工匠获得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但才华卓绝的工匠往往担负着家族、部落甚至国家的利益,这是道德境界的升华,也正是墨家所倡导的“兴利除害”之精神。中国现代工匠也正需要“兴利除害”“利国利民”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的技艺融入到国家的大发展之中。
2树立自立理念: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可行性
终身教育时代成人教育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上始终倡导终身教育的的发展理念,可以说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了成人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一种教育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教育领域开始重视成人教育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够重新推动终身教育领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教育模式;推广模式;资源应用
虽然我国一直以来都希望推广成人教育,旨在提高人均综合知识能力水平,但是目前国内普遍的成人教育模式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进行合理的解决,有效解决现有的相关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相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教育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1目前我国成人教育领域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1缺乏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人教育领域一直都缺少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不单是指从事成人教育的机构组织数量不够,社会上与成人教育相关的各类培训班、辅导机构数量很多,但是这些结构内部都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每个机构内部的教育模型相差较大,这就导致整体的教育水平难以持平,无法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整个成人教育领域缺少适当的监管措施,因此每个教育机构的门槛都很低,很多教育机构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号召上,没有真正的提高教育力度,这严重制约了终身教育的长远发展。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人教育领域会收到哦较大的干扰,要想取得长远的进步就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脱离目前的发展困境。有关部门也需要适当的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各个机构的投入力度,保证成人教育稳定的发展。1.2目标定位不准确。很多高职院校内对自己的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很详细,包括整个专业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果等等,因此实际进行授课时也始终围绕根本的学习目标开展,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基本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也能够学到较多的知识,但是成人教育在这项工作上开展的远远不足,很多成人教育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制定的具体规划尚不明确,因此仅仅是围绕国家现有的相关政策开展,整个教育过程中缺少科学的评估措施,开展教育过程中就容易受到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而降低教学质量,这些潜在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时获得了相关学位也无法保证含金量。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人们不再相信成人教育质量工作,这是阻碍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1.3缺少认真学习意识。成人教育本身与全日制的学生存在的差别较大,二者相比来说在学习时间以及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成人在接受教育时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在学习中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无法指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实施起来苦难较大。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很多成年人步入社会的时间较短,工作之后涉及的相关内容也更加复杂。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人们在日常平淡的生活中就会逐加丧失积极向上的学习型热爱,很难长时间保持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此外,很多成年人难以专注的进行学习,经常会受到工作压力、日常生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本身需要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学习时间不够充足、或者是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学习压力巨大,逐渐丧失了基本的学习兴趣。
2促进成人教育发展的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