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03:18: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猪养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猪养殖业政策
一、绪论
生猪养殖业政策由最初的引导型政策向引导和支持并重型,最终向全面支持型政策转变:财政政策对生猪养殖业的影响范围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支持环节越来越多,在产业增长阶段的支持效果明显,在产业的成熟阶段则不太明显;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和保险补贴等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尤其对规模化程度高、负债比高的养殖组织的影响更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投资和通货膨胀来影响产业政策支持、引导的效果,这两种政策之间的作用关系越来越紧密。
二、通货膨胀与猪肉价格上涨
客观地说,猪肉价格的飞速攀升把通胀的压力陆续传导到了鸡蛋、鱼和其他食品之上,由于肉价占到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一篮子权重的7%左右,再加上对其他食品的带动效应,确实带动了CPI指数的上涨。如下图表所示:
然而,单靠表面的相关性来得出猪肉上涨与通货膨胀互为因果的结论是不够谨慎的,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来解释通胀的形成的话,原因可能如下: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
生猪养殖技术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高品质猪肉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就直接推动了规模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生猪养殖业作为畜牧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快先进生产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结合猪群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做到科学养殖、科学管理,保证猪群能够健康生长,有效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养殖安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要点,希望通过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当前生猪养殖数量和养殖规模呈现逐渐提升逐渐扩大的态势,但受到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威胁,养殖户发展生猪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防控像非洲猪瘟这类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蔓延,保障生猪养殖安全,就需要应用妥善且合理的养殖管理技术,保证养殖户的养殖预期,提高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现阶段在传统养殖模式之下,生猪养殖周期相对较长,养殖密度较大,环境恶化较为严重,如果没有做好妥善有效的养殖管理工作,势必会加重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再加上现阶段很多传染性疾病,表现出复杂的流行特点,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养殖户不断总结养殖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方案,有效推动一个地区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种公猪养殖管理期间应该时刻注重营养状况,要确保猪群不肥不瘦,避免膘情过大,降低性欲,造成精子质量下降,另外还应该确保整个养殖环境清洁健康,每天对猪体表进行一次刷式处理,保证猪群每天的运动时间在2h以上。种公猪单独养殖,减少外界干扰,保持良好的生产性能。种公猪养殖管理过程中常用的饲料主要包括了粗饲料、青饲料和精饲料,饲料搭配要科学合理,在配种旺盛季节应该在饲料当中添加豆类、鸡蛋等多种蛋白质,提高精子品质。
生猪养殖策略思索
谷氨酰胺二肽相对于谷氨酰胺单体,溶解度高.热稳定性好,并能够被小肠黏膜完整吸收,然后在肠黏膜、肝、肾、骨骼肌等组织器官中被快速分解,产生体内所需的氨基酸,提高血浆中谷氨酰胺浓度.从而发挥谷氨酰胺的作用(周荣艳和彭健,2005)。常见的谷氨酰胺二肽有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和丙氨酰一L一谷氨酰胺二肽(俗称力肽)两种类型,其可分解产生谷氨酰胺。本文对目前谷氨酰胺二肽合成方法及其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谷氨酰胺二肽合成方法
目前.国内外已知的二肽及多肽合成方法主要有四类:生物酶法、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反应法和多肽固相合成法。
1.1生物酶法生物酶法是指通过一些具有生物活性和专一性的分解酶(天然或化工合成)水解目标大分子蛋白质,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或通过氨基酸合成酶进行氨基酸的组装与成肽(林军,2009;黄惟德,1985)。其特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原料廉价易得,但存在酶解效率不高.产物活性较低的问题。此外,分解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片段从两个氨基酸到十几个氨基酸不等.得到的产品中副产物居多,目标产物纯度较差.后续分离提纯过程繁琐,导致总体产率偏低(马海乐等,2010;徐力等,2004)。
1.2微生物发酵法发酵法是指利用特定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廉价原料转变为目标多肽的方法,其特点是发酵使用的细菌或酵母易于培养,原料获取方便,条件容易控制(汤亚杰等,2007;陈坚等,2004)。但酵母细胞中目标活性肽含量较低,酵母用量大,收率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理论上仅为一种多肽生产方式,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小剂量合成。
1.3化学反应法化学反应法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对氨基酸前期处理,然后进行肽键缩合的合成方法,是目前二肽及多肽小分子的研究热点,其应用前景最为广阔。这是因为化学合成法反应机理和操作方法多样,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迅速、彻底,而且各个步骤产率高,产品专一性较好,具备工业化生产的理论条件。但氨基酸在中性条件下是以分子内的两性离子形式(+H,NCH(R)COO一)存在,氨基酸之间直接缩合成酰胺键的反应在一般条件下难以进行:而且氨基酸肽酯反应无定向性,产物易发生消旋,若反应物侧链官能团处理不当,易引入副产物(杨梅林,2006)。此外,一些试剂,如催化剂、保护基团试剂等毒副作用大且价格昂贵,化学合成步骤较多,因此整体产率不高,且生产成本高,制约了该方法的广泛使用。目前国内外已有的谷氨酰胺二肽化学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生猪生态养殖现状分析
武宣县是广西生猪调出大县,年出栏生猪达到45万头以上。这几年政府大力推广“三低一高”(低成本,低风险,低污染,高效率)的生猪养殖方式,发展生猪现代生态养殖。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宣县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养殖的背景下,武宣县大力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取得的成绩
养猪业是武宣县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的主要途径。2018年上半年生猪饲养量达31.83万头,能繁母猪4.85万头,出栏生猪22.08万头,全县规模养殖户130户,是来宾市养殖业发展大县。在2017年完成创建一个“微生物+高架网床”现代生猪生态养殖示范核心区和3个示范点建设,栏舍面积达到3800平方米以上,达到设计年出栏量10500头。桐岭镇新建一个现代生猪生态养殖扶贫小区,采用“微生物+高架网床”模式,2018年验收通过并交付使用,栏舍面积达到4600平方米。1.1全县已经有62家规模养殖场通过生态养殖认证,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35家,三星级20家,为我县全面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奠定了基础。1.2利用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的优势:(1)饲养成本明显降低,生猪比传统养殖可提前10~15天达到出栏体重,耗料增重比有所下降。(2)使用益生菌发酵后,解决了猪生产过程中粪便处理难的问题,猪粪尿变废为宝,解决了养猪污染问题。发酵后的猪粪尿可卖到200元/m3~250元/m3,增加了养猪副产品的收益,同时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3)应用微生物发酵好的饲料饲喂可改善猪肠道吸收率,增加饲料利用率。猪群胃肠健康,疾病减少,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量就会减少,从而提高了猪肉食品的安全性。1.3大部分传统栏舍已改好,水实行净污分流,有部分规模场已经采用高架网床栏舍,凹墙式饮水设施,半漏缝网床栏舍,配套自动刮粪设施。80%的规模场与散养户都使用益生菌作为日常保健与猪场除臭方面的用品。1.4主要应用技术:(1)微生物发酵饲料技术;(2)饮水中添加有益微生物技术;(3)栏舍带猪喷洒有益微生物技术;(4)干清粪导地发酵技术。通过饲料混喂、粪污处理和水肥修复,达到空气除臭、排放达标,环境明显改善。
2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养殖场没有将微生物添加进饲料中发酵后喂猪,只是作为环境与栏舍的消毒使用,致使猪体内没有足够的益生菌帮助吸收养分,达不到提高猪增重保健的目的。清走后的猪粪自然也没能继续发酵,还田还林后对环境、土壤、水源还是存在一定的污染。2.2养猪业受市场的影响很大,疫病情况复杂,受威胁疫情繁多,在用药、用疫苗成本上开支很大,猪场为了降低成本,从而削减了在猪粪发酵益生菌和消毒方面使用益生菌的投入。2.3全程使用微生物,养殖设施生态化改造使得生态养殖投资成本高、资金回笼慢。绝大部分养殖户治污资金短缺。2.4对于益生菌的使用,政府及有关部门宣传不到位,减排技术和猪场设施不够成熟和完善,养殖企业与散养户节能减排意识不强。
3对策与建议
生猪适宜养殖模式探讨
摘要:目前生猪的养殖模式已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传统生猪养殖模式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几种适宜的养殖模式,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养殖模式;生态养殖;循环养殖
我国是生猪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据有关调查显示,每年我国生猪产品消费占全球的50%以上,这也是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十分庞大的重要原因。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进行生猪养殖已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传统生猪养殖模式进行概述,然后提出几种适宜的养殖模式,并分析其优缺点。
1传统生猪养殖模式
传统生猪养殖模式主要以散养为主,即用户承包,分散经营,大部分农户的生猪饲养量不足50头。这种模式是在原始养殖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饲料主要来源于农家自身,并且以养殖经验作为技术基础,依靠物质循环进行资源配置,所用的加工产品非常少,以自我消费为主,剩余的产品向外销售,商品化程度较低。
2生猪适宜养殖模式
关于当代生猪养殖模式探析
生猪养殖模式的分类及其优缺点分析
按养殖规模分类按照《中国畜牧业年鉴》对生猪养殖规模的规定,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等4种养殖模式。其中,散养年出栏生猪1~49头;小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499头;中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0~9999头;大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10000头以上。从稳定生猪生产、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的角度看,小规模养殖和中规模养殖的优缺点具有相似性。因此,本文将从农户散养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大规模养殖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农户散养模式农户散养模式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生猪分户饲养模式,主要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广大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生猪散养户数量及其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逐年减少。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散养户数由10433万户减少到5909万户,散养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62.6%下降到35.5%。与规模化养殖相比,生猪散养模式具有如下主要优势:能够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副产品,生猪饲养的饲料成本低;能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资金、设施、技术等投入少,易规避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但生猪散养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精力投入不够,饲养管理不规范,疫病防控程序不完善;饲养方式传统粗放,饲料利用率低;地域分布较分散,信息传递、技术服务和监管难度大。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指专业化水平较高、生猪养殖数量较大、商品率较高、年出栏生猪在50~9999头之间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103.40万户增加到264.47万户,中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猪出栏量比例由54.09%增加到57.87%。其中,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2.75万户增加到19.91万户,年均增长率28.08%,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例由2.94%增加到19.14%,年均递增率26.39%。这说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我国主要的生猪养殖模式,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主导模式。与散养模式相比,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新的饲养技术,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实行专业化生产方式,提高了生猪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但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由于饲养规模较大,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大规模养殖模式大规模养殖模式是指饲养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指年度商品猪出栏量在10000头以上,生产经营趋向于集约化、专业化,以高投入求得高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大规模养殖户数由890户增加到3679户,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1.49%增加到6.63%。这说明大规模养殖模式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相比,大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生产效率高;规模大,不会轻易退出,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稳定生猪的生产;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提高了商品猪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中大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养殖相对集中,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风险水平高;产生的污染物多,环境维护难,据有关数据统计,万头养猪场日排放污水60~90t,粪便8~10t[1]。1.2按养殖阶段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不同阶段,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饲养母猪生产仔猪,仔猪断奶后饲养到一定体重时销售给育肥猪饲养户饲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母猪主要从附近的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得,或从自家母猪所繁殖的母猪中挑选,所生产的仔猪主要提供给周围的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仔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种猪群确定后,只需购买所需的兽药和饲料,流动资金需求较少;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从外界带入疫病的机会减少,疫病发生的机率小。但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不但要建造怀孕母猪舍、哺乳母猪舍、仔猪保育舍,而且猪舍结构要求高,需较高固定资金投入;种猪的饲养和仔猪的培育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到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进行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采用该模式的养猪户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粮食主产区,是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与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饲养周期短,从仔猪投入到商品猪出栏一般只需3~4个月;经营方式简单,猪群全进全出,猪舍结构相对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固定资金投入少;市场风险较小,可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随时调节饲养数量。但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从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仔猪的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饲养周期短,养猪户要不断购买新的仔猪,需要流动资金较大;仔猪的购买和商品猪的销售都要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收益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专业生产种猪出售给其他需要种猪的养猪户特殊的饲养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非常专业的饲养模式,它不仅要求饲养者掌握较高水平的育肥技术,而且还要求饲养者对种猪系谱有较好的把握[2]。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利润水平较高,种猪售价一般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商品猪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质量有保障,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保障了猪场安全卫生。但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主要是:固定的猪群会导致猪场缺少杂种优势,出售种猪的总数量可能较少,同时在选种、育种、系谱保存和性能记录等方面要花费饲养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1.2.4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历经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和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的综合。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收益水平高,可获得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两部分的收益;卫生防疫有保障,采用自繁自养的生产方式,减少外购猪带入疾病的机会。但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猪舍的建设和仔猪、种猪的饲养,需要大量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投入;生猪生产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需要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饲养人员。
按养殖特征分类从养猪户的养殖特征来分类,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传统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以世代相传的直接养殖经验为技术基础,单纯依靠有机物质循环,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的一种“小而全”、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养殖模式[3]。传统养殖模式是在原始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以兼业形式存在,以农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一般是满足家庭需要,主要存在于偏远落后的山区。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养殖所需劳动力来源于农户家庭自身,土地为农户自有土地,饲料主要来源于农户家庭的种植业所得,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成本;养殖规模为1~3头,养殖规模远远低于环境承载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但传统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技术主要来源于农户自身的长期摸索和积累,技术水平较低;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人居环境较差。过渡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部分采用现代养殖的相关技术和投入品,把直接经验和现代养殖技术相结合,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3]。过渡养殖模式是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养殖收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过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规模较大,而且部分采用了现代养殖的技术和投入品,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自我积累、滚动投入的资金投入方式,每次投入较少,而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反应灵敏,市场风险较小。但过渡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改变饲养数量,不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过渡养殖模式的粪污部分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肥料,其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现代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通过大量接受农业生产以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依靠现代工业装备来完成由人力操作到机械化、电气化甚至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速度,提高商品猪生产效率的一种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生猪养殖模式[3]。现代养殖模式以企业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现代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以工业化方式开展生猪生产,技术水平高,饲料转化率高,提高了生猪的生产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生猪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但是现代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饲养人员、设备等的专用化程度较高,使得养猪户的进入、退出壁垒较高;所产生粪污中的大部分需要单独处理,容易造成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污染。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畜牧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适度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和良性循环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4]。生态养殖模式以企业、合作社或专业养殖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生态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能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作物废弃物,而且养殖产生的粪污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投入品,形成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注重生态效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人畜分离,生猪很少发生疫病,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但生态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率相对较低;生产技术以外部引进为主,主要为生物技术,对饲养人员要求较高。健康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模式是以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系统学以及供应链管理为依据,采用有利于生猪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集成技术、材料、方法、装备、设施和工艺,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使其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发生,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生猪产品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3]。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健康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养殖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效率;人畜分离,通过采用精确的环境调控技术和良性可循环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了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但健康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采用各种先进的饲养装备、设施和工艺,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设施、工艺等先进,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按经营方式分类依据养猪户的经营方式,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自主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是指养猪户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和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养殖模式。其特征是养猪户自负盈亏,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目前,从事自主经营模式的养猪户在中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户数量庞大,规模不等,不仅包含专业仔猪养殖户、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专业种猪养殖户等专业养殖户,还包含自繁自养养殖户。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自主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独立做出决策和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利,减少了决策时间;根据其养殖对象的特点,具有相应的养殖优势。但自主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谈判能力较低,交易费用较高,降低了规模收益的水平;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集团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指由一个公司独立开展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独立分享养猪的利润和承担各种风险[5]。该模式多被大型养猪企业所采用,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管理高度集中,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仔猪、饲料等原料的采购活动和商品猪的销售活动都发生在公司内部,降低了交易费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高,而且规模较大,有利于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独立开展生猪养殖过程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单独面对生猪养殖各个环节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水平较高。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指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生猪的生产和经营,以国内外生猪及其制品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生猪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6]。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养猪户”模式、“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衍生形式。与自主经营模式和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相比,产业化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合作分工,从事最擅长的核心业务,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五统一”管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兽药和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模式、统一组织销售),不仅降低了养猪户所面临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且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产业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构成主体多而复杂、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监管成本高;利益协调难度大,关系不稳定,违约现象较多。按经营范围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多元化养殖模式和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是指只从事生猪养殖产业,而不经营其他产业的一种养殖模式。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的养猪场都采用这种模式。只有少数人、财、物等资源雄厚的大集团或公司采用多元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相比,专业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生猪养殖业,有利于生猪养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只涉及生猪养殖产业,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但专业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专业化养殖模式由于只涉及生猪的养殖环节,综合竞争与盈利能力较差;由于无法通过相关产业分摊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多元化养殖模式多元化养殖模式是指以养猪业为主,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有种猪、仔猪和商品猪,实行自繁自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7]。该模式不仅要求公司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求公司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与专业化养殖模式相比,多元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包含生猪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盈利能力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但多元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涉及生猪养殖的整个产业链,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和管理过程复杂,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高。其他养殖模式除了以上几种养殖模式外,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养殖模式,例如:150标准化养猪模式、生猪“4450”养殖模式、三级闭环养猪模式、六马精细标准养猪模式等。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不同,下面分别从养殖规模、养殖阶段、养殖特征、经营方式和养猪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五个方面来分析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1)养殖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大规模养猪户具有较高的退出壁垒,对其退出生猪养殖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大规模养猪户具有其他养殖模式养猪户所不具有的健全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疫病防疫程序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而且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无论是饲料、疫苗的采购还是饲养环境和过程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猪肉的质量安全。2)养殖阶段越全,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全程饲养养殖模式的养猪户从事生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各个阶段都有很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包含了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相对于其它阶段性的养殖模式来说,能够保证生猪饲养的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水平,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外购猪所带来的疫病风险。3)健康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健康养殖模式以供应链管理、系统学为依据,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健康养殖模式从动物生理学、营养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不仅为生猪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的营养饲料,而且保护了人类身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有利于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4)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公司对市场需求信息有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包含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不仅保障了生猪养殖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而且通过对屠宰加工和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5)多元化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多元化养殖模式由于涉及多个产业,能够根据其他产业的市场情况调节生猪的生产,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多元化养殖模式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不仅保障了生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投入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保障了生猪在屠宰加工和最终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
生猪养殖业疾病防控技术研究
[摘要]疾病防治一直是生猪养殖工作开展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保障广大养殖户自身收益的必要保障。科学可行的防病措施,可以提升疾病的防控能力,保障养猪生产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生猪疾病防控;治疗措施;探讨
面对现阶段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往传统的生猪养殖变得更加专业化和规模化,并且整体收益和生产效率水平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之下。面对新时期生猪养殖业的发展需求,我们应该更加有效地实现对各类疾病的有效防止,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养殖的效益给予有效地保障。
1构建有效的防控体系
在疾病防控工作开展中,我们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构建一套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从较为系统的角度,实现对生猪养殖中各类疫病问题的有效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对于现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构建一套集预报预警、疫情信息处理、动物疫病防疫以及重大疫情扑灭于一体的预防控制体系。在防治工作开展中,也要积极添置相关的检验检测设备,做好产地屠宰检疫、免疫效果监测、疫病普查抽查等工作的全程监测,做好周边区域疫情动态掌握,在做好潜在疫病可能发生时间、受威胁种类、扩散速度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对动物疫情的不确定性进行减少,从源头上实现疫情的科学控制。
2提升生猪养殖场管理的规范性
生猪养殖规划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为加快畜牧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生猪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现就实施生猪产业“三百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三百工程”的内容及目标
(一)“三百工程”内容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走以加工带养殖、以龙头连基地、以品牌拓市场的生猪产业发展路子,着力实施“生猪产业建设基地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养殖园区化、园区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生态化”的生猪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生猪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生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年开始到2015年,市生猪产业发展实施以如下内容为主的“三百工程”:
1.建设1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每个小区饲养能繁母猪300头,年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增加出栏肥猪50万头。
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办法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统筹环境同治三年行动的通知》(发〔〕12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镇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美丽龙伏、打造幸福家园”总体目标,以“城乡统筹、环境同治”为抓手,深入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实现养殖业从鼓励规模养殖向鼓励综合治理养殖污染的转变,促进我镇生猪养殖业持续发展,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实现养殖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
二、工作目标
年月31日前,完成我镇“三边”区域存栏10头以上、栏舍面积20平方米以上生猪养殖场(户)污染治理工作,使“三边”区域生猪养殖场(户)实现达标排放,对未实现达标排放的养殖场(户)依法清拆。
“三边”区域主要是指城镇、学校等居民聚集区周边500米内,河流、水库周边500米内陆域,国道、省道及县级公路两侧500米内区域,其它存在严重养殖污染的区域也纳入同步治理范围。
生猪养殖废水处理探讨
摘要:传统的处理养殖废水的方式很难将废水中的氨氮去除掉,而且后续的氧处理反应器很容易出现酸化的情况,需要放入大量的碱类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投入的成本相对较高,迫切的需要有新的处理技术的出现,本文主要分析了生猪养殖场废水的危害,并进一步分析了处理的思路和处理的手段,希望能够做好生猪养殖的废水处理工作。
关键词:生猪养殖;废水处理;方法
1生猪养殖废水存在的危害
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的排放会给地下水、地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没有经过处理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这种污染物随着雨水等冲刷至江河湖海,会将水体中的溶解氧大量的消耗掉,造成水体污染。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排入鱼塘和河流中的污染物会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甚至可能会造成鱼塘和合理失去原有的功能。养殖的污水如果渗入到地下,会造成地下水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浓度增加,溶解氧的含量大打折扣,有毒成分剧烈增加,水质明显的恶化,对周边的用水造成严重的威胁,如果再使用这些地下水进行灌溉,可能会造成农作物的死亡等。
2生猪养殖废水处理的重要思路
一般情况下,驻厂排出的污水应该是有机污水,利用厌氧发酵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处理过的污水尚未达到最低的标准时,是不能过早的排放的,是可以选用一部分作为鱼塘和农田的养料。所以说,污水的处理需要联系生态学和生物学两大块,才有可能真正意义的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规模化的猪场处理废水的方法包括综合利用和处理达标后排放2种。所谓的综合利用主要是指生物质经过多方面的利用,实现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后的达标排放则是指对污水进行多次的处理,在达到标准之后排放到鱼塘和果园等,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