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02:03: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声誉风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刍议
摘要:声誉风险成为近年银行业十分关注的领域,声誉风险甚至被视为“最令人畏惧”的风险。一旦遭遇声誉危机,不仅会直接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上市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导致银行品牌价值损失,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因此,如何完善和加强声誉风险的管理成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就从从事声誉风险相关工作一年来的认识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若干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银行声誉风险声誉危机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更是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了对风险的防范,尤其是目前银行业比较陌生又特别关注的声誉风险。什么是声誉风险?根据2009年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中的定义:“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声誉事件是指引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行为或事件。重大声誉事件是指造成银行重大损失、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声誉事件。”商业银行为什么要防范声誉风险的产生?根据普华永道对多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声誉风险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就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而言,声誉风险排在第一位;就对收益的影响而言,声誉风险排在第六位。声誉危机不仅会直接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上市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导致银行品牌价值损失,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良好的声誉是一家银行的生存之本,对增强竞争优势,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如何防范声誉风险成为了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新课题。下面,笔者就从从事声誉风险相关工作一年来的认识和商业银行的现状,对商业银行如何加强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诱因与危害
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就触发了严重的声誉风险。发生的部位可能是银行由内到外的任何环节,利益相关者也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声誉风险表现形式多样,不易界定,并具有突发性、动态性和扩散性。难以通过常规的风险管理部门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恰当的处理这些风险因素,就可能引发外界的不利反映。商业银行一旦被发现其金融产品或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内控不力导致违规案件层出不穷等,则即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事后的危机管理,也难于弥补对银行声誉造成的实质性损害。一家操作风险事件频发的银行,会给公众一种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层素质低、缺乏诚信和责任感等不良印象,致使公众特别是客户对银行的信任程度降低,银行的工作职位对优秀人才失去吸引力,原有的人才大量流失,股东们因对银行发展前景失去信心,对长期持有银行股票发生怀疑,进而在资本市场上大量抛售股票造成股价下跌,银行市值缩水,最终导致监管当局的严厉监管措施等。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议重视信托公司声誉风险
近年来,信托公司蓬勃发展,业务量激增,资产管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传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隐藏的声誉风险正在随业务扩张而逐渐暴露,成为摆在信托业发展面前的新问题。对此笔者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监管建议。
一、声誉风险表现特点
(一)声誉风险与传统风险的差异
1.声誉风险是一种隐性风险并且难以量化。声誉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经济环境、舆论导向等外界因素变化对信托公司社会认可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被动的,并且会隐藏在各类传统风险的背后;也正是由于声誉风险不易被发现,一旦风险爆发,给信托公司信誉带来不良影响结果也难以估量。
2.声誉风险具有累进效应,是一种系统性风险。传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都是个体风险,不具有传染性,而声誉风险是市场认知风险,是主观判断的结论,因此具有累进性和传染性。某一产品出现风险,市场立即会对该产品和所属公司信任度下降,市场同类产品和该公司其他类产品也将受到连累。
3.声誉风险随信托公司社会关注度提高成级数增加。信托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2009年以来,信托规模急剧增加,信托资产由年初几千亿迅速增长至2万亿以上,规模的翻倍增加令信托公司快速进入公众视野。无论个人或机构正在认识信托公司资产管理的专业性,社会对信托公司的关注度也有史以来较高;信托发展方向由单兵作战向行业联合转化。关注度的提高,让信托业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对市场口碑更为敏感;中国信托业又处在快速成长期,业内的风吹草动对产品、公司、行业均带来连锁反应,可以说声誉风险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经济资本度量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以全新的视角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声誉风险量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银行市场价值的声誉风险经济资本度量方法,并且以我国某股份制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经济资本;蒙特卡洛模拟
0引言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银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当前各商业银行的竞争不仅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更是品牌声誉的竞争,因此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能力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本文在国内外声誉风险度量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成因,然后基于银行市场价值提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经济资本的度量方法,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最后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1文献综述
作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声誉风险的管理近年来备受关注。银行的声誉风险已成为关乎银行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对声誉风险的量化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必由之路。由于声誉具有无形性、主观性等特征,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度量难度较大。目前国外文献中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度量较多使用事件研究法。Mackinlay(1997)首先在文章中用股票价格的变化衡量某种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他提出了股票非正常收益率的概念。根据这一概念,事件造成的影响可计算为实际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之差。Gillet等(2010)研究了美国和欧洲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对这些企业声誉造成的影响。他们对非正常收益率这一概念进行了修正,即在原来的基础上扣除了操作风险事件本身的损失率。考虑到事件的提前泄露,Gillet等取事件公布日的前后20天为窗口观察期,以事件公布前20天的企业市场价值为基准计算了累积非正常回报率,以累积非正常回报率衡量声誉风险损失。Walter(2013)和Fiordelisi等(2013)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度量声誉风险。Eckert和Gatzert(2015)提出了度量声誉风险的一种模型:通过样本数据的观察得到声誉风险损失率的样本并估计其分布参数,然后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得到声誉风险损失的风险价值VaR。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度量的研究也有很多,其中李卫东等(2010)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产品和服务、工作环境、领导、公民义务与治理、适应性与财务表现、社会背景、创新与风险控制、资产流动性八个指标的商业银行声誉测评指标体系。胡敏和韩俊莹(2014)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概率分布函数拟合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出该商业银行总的声誉风险经济资本需求。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高速信息传播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客户可以随时获取商业银行的信息,商业银行的声誉便普遍暴露在市场中。恰恰,商业银行的声誉对于银行的发展影响重大。我国银行因此将声誉风险作为迎接市场挑战、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管理要素。本文通过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现状,分析商业银行声誉受损的原因,找出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声誉风险管理危机,提出商业风险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信息时代
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经常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是影响银行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银行借此发展竞争优势的因素。至于这些风险因素对于商业银行有利还是有弊,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和银行的内部的发展环境做出的风险管理。声誉风险就是属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一类。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信息的公开化已经成为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也因此提高。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将声誉风险作为新媒体时代银行经营中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各大商业银行都在通过声誉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促进市场竞争力,以此来降低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的所遭受的损失。
一、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现状及其声誉受损的原因分析
(一)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旺盛,占据着金融市场的一大部分业务,使得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声誉存在于新媒体环境下,受市场的监督,因此处于被动的局面,商业银行的工作态度和经营行为可能随时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商业银行出现了业务危机,尤其是零售业务危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线上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和便捷性使得不少客户将目标放在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中。据悉,我国当前每10个个体客户中就有7个选择非银行业务,大多数选择非银行业务的个体是通过手机软件完成业务交易的,这一现象说明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个体客户损失惨重。有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的网名数量已经增长到将近8个亿,而使用社交平台进行资金交易的用户占网民用户的97%,这说明金融机构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非常大。在传统的精通体制之下,这些原本属于商业银行的客户均发展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机务,威胁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虽然个体客户在金融体系中的业务比较分散,个体的业务量资金较小,但是人口数量大,并且个体客户的资金收回容易,常规储蓄业务也较为稳定,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商业银行逐渐的失去个体客户,零售业务不断减少时商业银行的重大损失。(二)商业银行声誉受损的原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属于银行主导性的金融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商业银行的外部风险较小,因此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是必然的。由于当时经济发展缓慢,市场需要的资金压力交大,我国的金融监督体系市场机制又不完善,对于除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信任感。这使得企业及个人获取资金和存储资金的主要对象面向银行。随着我国市场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优化了金融市场的环境,再加上金融企业的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客户的选择性变多,对于金融企业的信任物越来越高。到了市场经济发展中期,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已经相对稳定,金融体制开始从银行主导型转为市场主导性,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作为传统金融的弊端开始显示出来,在工作中常常出现排队时间长、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态度不好的现象,客户因此对商业银行的投诉越来越多。近些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客户对于商业银行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并且在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开始扩大,因此出现商业银行严重声誉受损的现象。
二、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危机
小议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誉风险成为近年银行业十分关注的领域,声誉风险甚至被视为“最令人畏惧”的风险。一旦遭遇声誉危机,不仅会直接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上市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导致银行品牌价值损失,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因此,如何完善和加强声誉风险的管理成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就从从事声誉风险相关工作一年来的认识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若干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银行声誉风险声誉危机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更是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了对风险的防范,尤其是目前银行业比较陌生又特别关注的声誉风险。什么是声誉风险?根据2009年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中的定义:“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声誉事件是指引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行为或事件。重大声誉事件是指造成银行重大损失、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声誉事件。”商业银行为什么要防范声誉风险的产生?根据普华永道对多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声誉风险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就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而言,声誉风险排在第一位;就对收益的影响而言,声誉风险排在第六位。声誉危机不仅会直接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上市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导致银行品牌价值损失,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良好的声誉是一家银行的生存之本,对增强竞争优势,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如何防范声誉风险成为了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新课题。下面,笔者就从从事声誉风险相关工作一年来的认识和商业银行的现状,对商业银行如何加强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诱因与危害
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就触发了严重的声誉风险。发生的部位可能是银行由内到外的任何环节,利益相关者也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声誉风险表现形式多样,不易界定,并具有突发性、动态性和扩散性。难以通过常规的风险管理部门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恰当的处理这些风险因素,就可能引发外界的不利反映。商业银行一旦被发现其金融产品或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内控不力导致违规案件层出不穷等,则即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事后的危机管理,也难于弥补对银行声誉造成的实质性损害。一家操作风险事件频发的银行,会给公众一种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层素质低、缺乏诚信和责任感等不良印象,致使公众特别是客户对银行的信任程度降低,银行的工作职位对优秀人才失去吸引力,原有的人才大量流失,股东们因对银行发展前景失去信心,对长期持有银行股票发生怀疑,进而在资本市场上大量抛售股票造成股价下跌,银行市值缩水,最终导致监管当局的严厉监管措施等。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商业银行如何处理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管理是企业危机公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八大风险之一,关乎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声誉风险诱发原因复杂,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波动的情况下,基于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国内银行业机构面临着日益加重的经营压力,任何经营环境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内、外部因素均可导致风险发生。银行业机构对于声誉风险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因此丰富了企业危机公关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以银行业声誉风险事件为例,试述银行业企业在危机公关中与媒体的关系与相互影响。党的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并明确提出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随着全面风险管理的推进,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两手抓、两手硬”的态势正在逐步形成。提升声誉风险预判能力,优化声誉风险处置流程,建立声誉风险管控机制,成为迫在眉睫的命题。正确理解和处置危机公关中商业银行与媒体的关系,成为防范声誉风险的关键切入点。2008年9月,从大洋彼岸的雷曼兄弟银行涌起的滔天“巨浪”席卷全球,引起了人们对于金融企业的信任危机,美国五大投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半年时间里相继淹没,这场金融海啸的威力至今令人心有余悸。痛定思痛,金融巨头的覆灭固然有公司治理不完善、经营管理决策失误、从业人员道德风险等内因,但声誉风险在不同市场间的“病毒效应”无时无刻不在金融海啸中推波助澜,最终吞噬了整个旧时金融体系。造成这场金融灾难的外部“病毒”就是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其主要传播者之一,正是发达的现代媒体。十多年来,这次金融风暴事件让全球的政府和企业家看到了银行业在声誉风险冲击下的脆弱不堪,与此同时,也正是这次金融风暴推动了我国现代银行业声誉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一、声誉风险管理的定义及目标
巴菲特说过:“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银行是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经营活动涉及国民经济各方面、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风险性是银行业机构的行业特征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讲,银行经营的就是风险和信用,一旦遭遇声誉危机,轻则造成客户信任度降低,重则引发挤兑等严重事件,甚至引发银行的生存危机。因此,2009年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修订稿,已经将声誉风险列入第二支柱,成为商业银行的八大风险之一。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将危机公关机制引入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并将股东、客户、政府及媒体等方面对于商业银行作出的负面评价统称为声誉风险,与之相对应的危机公关被称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在监管部门方面,2009年,中国银监会(现与保监会合并为中国银保监会)将声誉风险定义为: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其中,重大声誉事件是指造成银行业重大损失、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声誉事件。2013年12月,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网络舆情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全面风险管理、监测报告、舆论引导等方面,对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声誉风险管理提出了监管要求。由于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具有突发性、多样性、关联性和破坏性等特点,其危害不仅仅关乎银行自身声誉及发展,还有可能对社会大众造成恐惧和惊慌,从而由于声誉风险的关联性而引发全社会范围内的经济损失。普华永道的调查显示,相当多有经验的银行高级风险管理人员认为,站在总体层面上,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大的风险。当前,加强声誉风险管理,避免和控制声誉风险事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降低声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削弱声誉风险事件的负面影响。而声誉风险传播的主要渠道即是新闻媒体,当今的商业银行与媒体的关系复杂,援引一位银行从业声誉风险管理人员的话,即生于媒体,死于媒体。
二、声誉风险与媒体关系
作为以经营风险为盈利模式的金融机构,在面对负面舆情时,应对立场、应急预案和实操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正确解读新闻媒体与声誉风险的关系及应对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危机公关之父柏奈斯说:遇到危机时你无法改变事实,但可以改变公众对你的看法。一方面,银行业作为服务行业,必须随时随地接受被服务者的监督;媒体是职业独立体,除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外,它只对公众和社会负责。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媒体的报道并不会考虑银行的立场,对一些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敏感事件,新闻媒体往往会给予更深、更广的关注度。同时,媒体的市场化改革,使其更加注重舆论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媒体抓住受众眼球成为其谋求生存的重要手段,“标题党”的出现即是一个例证。另一方面,在自媒体、多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源结构发生了个人—个人、个人—群体、群体—群体的演变,信息传播具备了“乘数效应”。互联网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高速化,媒体形式的多元化,使得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还要迅速得多,传播渠道更宽、范围更广,舆情更难掌控。有学者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信息传播的模式、渠道及内容的深刻改变,使得舆论监督变得全民化、情绪化和复杂化。”此外,自媒体时代给银行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任何机构、任何人都不可能让媒体完全“噤声”。资深媒体人埃里克(EricDezen-hall)说:“网络使每一个带有怨恨的人都变成专家,使每一个有上网能力的人都变成记者。”媒体的放大镜作用使得某些记者“只看到他想看到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媒体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媒体是朋友,也是敌人;媒体是诱惑,也是陷阱;媒体是原告,也是法官。
三、媒体关系应对的堵与疏
谈论商行名誉风险管制
摘要:誉风险成为近年银行业十分关注的领域,声誉风险甚至被视为“最令人畏惧”的风险。一旦遭遇声誉危机,不仅会直接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上市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导致银行品牌价值损失,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因此,如何完善和加强声誉风险的管理成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就从从事声誉风险相关工作一年来的认识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若干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银行声誉风险声誉危机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更是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了对风险的防范,尤其是目前银行业比较陌生又特别关注的声誉风险。什么是声誉风险?根据2009年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中的定义:“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声誉事件是指引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行为或事件。重大声誉事件是指造成银行重大损失、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声誉事件。”商业银行为什么要防范声誉风险的产生?根据普华永道对多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声誉风险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就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而言,声誉风险排在第一位;就对收益的影响而言,声誉风险排在第六位。声誉危机不仅会直接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上市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导致银行品牌价值损失,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良好的声誉是一家银行的生存之本,对增强竞争优势,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如何防范声誉风险成为了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新课题。下面,笔者就从从事声誉风险相关工作一年来的认识和商业银行的现状,对商业银行如何加强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诱因与危害
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就触发了严重的声誉风险。发生的部位可能是银行由内到外的任何环节,利益相关者也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声誉风险表现形式多样,不易界定,并具有突发性、动态性和扩散性。难以通过常规的风险管理部门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恰当的处理这些风险因素,就可能引发外界的不利反映。商业银行一旦被发现其金融产品或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内控不力导致违规案件层出不穷等,则即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事后的危机管理,也难于弥补对银行声誉造成的实质性损害。一家操作风险事件频发的银行,会给公众一种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层素质低、缺乏诚信和责任感等不良印象,致使公众特别是客户对银行的信任程度降低,银行的工作职位对优秀人才失去吸引力,原有的人才大量流失,股东们因对银行发展前景失去信心,对长期持有银行股票发生怀疑,进而在资本市场上大量抛售股票造成股价下跌,银行市值缩水,最终导致监管当局的严厉监管措施等。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商行名誉风险管制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更是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了对风险的防范,尤其是目前银行业比较陌生又特别关注的声誉风险。什么是声誉风险?根据2009年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中的定义:“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声誉事件是指引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行为或事件。重大声誉事件是指造成银行重大损失、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声誉事件。”商业银行为什么要防范声誉风险的产生?根据普华永道对多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声誉风险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就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而言,声誉风险排在第一位;就对收益的影响而言,声誉风险排在第六位。声誉危机不仅会直接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上市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导致银行品牌价值损失,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良好的声誉是一家银行的生存之本,对增强竞争优势,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如何防范声誉风险成为了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新课题。下面,笔者就从从事声誉风险相关工作一年来的认识和商业银行的现状,对商业银行如何加强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诱因与危害
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就触发了严重的声誉风险。发生的部位可能是银行由内到外的任何环节,利益相关者也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声誉风险表现形式多样,不易界定,并具有突发性、动态性和扩散性。难以通过常规的风险管理部门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恰当的处理这些风险因素,就可能引发外界的不利反映。商业银行一旦被发现其金融产品或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内控不力导致违规案件层出不穷等,则即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事后的危机管理,也难于弥补对银行声誉造成的实质性损害。一家操作风险事件频发的银行,会给公众一种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层素质低、缺乏诚信和责任感等不良印象,致使公众特别是客户对银行的信任程度降低,银行的工作职位对优秀人才失去吸引力,原有的人才大量流失,股东们因对银行发展前景失去信心,对长期持有银行股票发生怀疑,进而在资本市场上大量抛售股票造成股价下跌,银行市值缩水,最终导致监管当局的严厉监管措施等。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商业银行治理层对声誉风险认识不到位。商业银行的治理层在制定银行战略目标时更多关注的是利润,致力于解决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方面问题,对银行的声誉问题关注不够。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大多没有将声誉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没有明确专门部门或团队负责全行声誉风险管理,也没有在各个岗位、业务和业务条线上进行相应的声誉风险管理的安排,即使某些银行有过声誉管理行为,也比较粗放,科学性和规范性仍比较薄弱。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道德与合规方面的困境显得更为突出。
2.银行从业人员声誉风险意识淡薄。目前银行从业人员对于声誉风险的知识比较缺乏,对声誉风险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各行已着手制定相应的制度管理声誉风险,但声誉知识和风险理念仍然没有完全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对于声誉风险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商业银行内部各条线自上而下的行业垄断意识较强,服务意识较差,对客户的信访、投诉处理效果不佳,对新闻媒体反映的负面情况处理不及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声誉事件不断发生。
信托企业声誉问题亟须重视
摘要:声誉风险对信托公司经营日益重要,通过揭示声誉风险与传统风险不同的表现特点和在目前信托业务中的表现形式,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外部影响因素,阐述了声誉管理对信托公司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提高信托公司声誉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托公司;声誉风险;经营管理;政策建议
近年来,信托公司蓬勃发展,业务量激增,资产管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传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隐藏的声誉风险正在随业务扩张而逐渐暴露,成为摆在信托业发展面前的新问题。对此笔者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监管建议。
一、声誉风险表现特点
(一)声誉风险与传统风险的差异
1.声誉风险是一种隐性风险并且难以量化。声誉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经济环境、舆论导向等外界因素变化对信托公司社会认可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被动的,并且会隐藏在各类传统风险的背后;也正是由于声誉风险不易被发现,一旦风险爆发,给信托公司信誉带来不良影响结果也难以估量。
小议信托单位名誉风险亟须关注
摘要:声誉风险对信托公司经营日益重要,通过揭示声誉风险与传统风险不同的表现特点和在目前信托业务中的表现形式,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外部影响因素,阐述了声誉管理对信托公司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提高信托公司声誉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托公司;声誉风险;经营管理;政策建议
近年来,信托公司蓬勃发展,业务量激增,资产管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传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隐藏的声誉风险正在随业务扩张而逐渐暴露,成为摆在信托业发展面前的新问题。对此笔者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监管建议。
一、声誉风险表现特点
(一)声誉风险与传统风险的差异
1.声誉风险是一种隐性风险并且难以量化。声誉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经济环境、舆论导向等外界因素变化对信托公司社会认可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被动的,并且会隐藏在各类传统风险的背后;也正是由于声誉风险不易被发现,一旦风险爆发,给信托公司信誉带来不良影响结果也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