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01:35: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药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药学

滇紫草生药学综述

昆明滇紫草来源于紫草科滇紫草属植物昆明滇紫草OnosmacingulatumW.W.smithetJ.E.Jeffrey的干燥根。滇紫草属植物全世界约有150种,中国有30余种,在云南有滇紫草OnosmapaniculatumBur.etFr.、密花滇紫草O.co,rtumW.W.Smith、昆明滇紫草O.cingulatumW.W.smithetJ.E.Jeffrey等l4种。本属植物的根人药,性寒,味甘、咸,功能清热凉血、解毒透疹。根由于富含色素,通常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外皮系多层栓皮组成,故易剥落。昆明滇紫草生于海拔2000~2300m的向阳山坡、石砾中,主产于江川县、富民县、嵩明县、西山区、昭通市。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药资源,特进行生药学研究。

1材料与仪器

1.1材料

样品采自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经云南中医学院普春霞老师鉴定为紫草科滇紫草属植物昆明滇紫草OnosmacingulatumW.W.smithetJ.E.Jeffrey。

1.2仪器

NikonECLIPSX80i型高级研究用生物数码摄影显微镜(日本);组织切片机(浙江金华无线电厂);101A一2电热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XS一125A电子天平(瑞士)。

查看全文

生药学实验课改革论文

1采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开展互动教学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指给学生端的显微镜配备一套计算机和显微数码相机,通过网络使教师端和学生端之间可以自由交流信息,具有资源共享、交流便利、增加互动、提高教学效果等优点[2-4]。北大药学院生药学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配置包括Olympus-CX21显微镜、易创YM500数字摄像机(500万像素)和Dell多功能一体计算机及图像捕获和处理软件。使用生药学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互动教学,笔者认为有以下优势。课堂讲授:通过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可以将讲义、PPT和相关内容等传输到每位学生的计算机上,实现教师端和每个学生端同步播放,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都可清楚地看到PPT中展示的显微图像,避免了之前有学生座位远而看不清教师屏幕的弊端;在讲授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动系统提问,及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探讨。显微观察: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学生端配置的计算机系统可以直观地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显微图像,尤其是显示复杂的显微组织构造特征;学生无需徒手绘制显微图,只需拍照就可真实地保存显微信息,省时省力。教师端主机可以实时浏览和监控每个学生显微镜下的图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可以将看到的容易混淆、难以理解、不易检识的图像切换到教师端显示和讲解,如麻黄式穿孔板、马兜铃式维管束、当归的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和桔梗的乳汁管(图2)等,以提高学生认知生药显微特征的能力。这些互动交流活动将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验报告:由于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包括计算机,学生只需将拍照保存的生药显微图像,经过简单的图像处理和编辑,制作Word或PDF电子版实验报告(图3),并通过网络传输至教师,省时省力;教师可以随时审阅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发现一些有待改进之处[4]。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软件功能应该定期升级和维护,以使系统运行更稳定,图像颜色更真实,拍摄和传输图像速度更快。教学中也应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及时保存信息,以免数据丢失。

2完善实验课内容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可以借助计算机显示器观察,不一定要在显微镜下寻找各类特征;不需要用手绘制复杂的药材组织构造图;不需要用笔手写实验报告。只要在选好组织目标后拍照,并编辑电子版实验报告即可(图3)。这样做大大节省了师生精力和实验所需时间。所以,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显得较少,需要增加实验课内容;另外,原有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验证性实验,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因此笔者增加了下列教学内容。2.1增加多种类型的生药。生药学显微实验主要是观察和识别显微镜下生药的组织、细胞、细胞内含物等,包括表皮、周皮、薄壁组织、导管、纤维、油细胞、淀粉粒、结晶、糊粉粒和挥发油等等。它们的大小、形态及纹理特征各异,尤其是组织构造特征比较复杂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笔者尽可能多地选择有代表性特征的生药,制作临时标本片或永久切片,供学生观察比较和学习。以叶类生药为例,同时选择双子叶植物等面叶———番泻叶(观察方晶、非腺毛、晶纤维、平轴式气孔等显微特征)、异面叶———薄荷叶(观察腺鳞、腺毛、非腺毛、直轴式气孔等显微特征)和单子叶植物叶———淡竹叶(观察等面叶,表皮细胞、哑铃型保卫细胞、泡状细胞、枕状毛、锥状毛等特征)进行实验。通过对三种典型的叶类生药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观察,力求学生全面掌握叶类生药的组织、细胞和内含物显微特征。另外,增加单子叶植物根类药材麦冬、单子叶植物根茎类药材石菖蒲、菌类生药茯苓、猪苓和灵芝、裸子植物全草类生药麻黄、孢粉类生药松花粉和海金沙等。这就扩大了学生的显微特征认知面,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生药在叶片、根茎和根等不同药用部位的组织构造差异、菌类药材显微特征观察点等,提高了学生鉴别生药的技能,提高了生药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2.2增加易混淆品的鉴别。比如市场上容易混淆的红花和西红花,设计实验从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等各个方面进行鉴别。西红花价格比较昂贵,制作西红花粉末永久片供学生实验用。市场上常有西红花伪品,比如染色的海带和黄花菜等,笔者设计水试实验进行鉴别:将买到的几株西红花正品和伪品各自放入一个有水的玻璃杯中,会看到伪品的水被染成红色,药材褪色,而正品的水变成金黄色,药材不褪色。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药材市场实际情况,还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2.3增加了中成药的显微鉴定。中药丸散膏丹等成方制剂,有些直接用各种生药粉末配制而成,只要掌握各个组成生药的粉末显微特征,就可应用粉末显微鉴定的方法加以鉴定[5]。这几年生药学实验中增加了中成药的显微鉴别。笔者选取组成比较简单且常用的中成药,如二陈丸、八珍丸和六味地黄丸等,根据处方,对各组成生药粉末特征作分析比较,选取各药在该成药中具专属性的显微特征,作为鉴别依据。二陈丸由陈皮(250g)、半夏(制,250g)、茯苓(150g)和甘草(75g)四味组成,鉴别特征为草酸钙方晶(陈皮)、草酸钙针晶束(半夏)、多糖团块和菌丝(茯苓)和晶纤维(甘草)[6]。通过中成药的显微鉴别实验,学生掌握了中成药和混合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方法、步骤和技术,提高了学生的粉末鉴定技术。2.4相关内容的展示和参观。生药学科包括很多内容,由于时间的关系,实验课堂上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有些内容制作或搜索了视频演示展示给学生观看。比如石蜡切片制作方法需要十几道工序,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实验课堂上不可能亲自制片。通过播放石蜡切片的视频,让学生对石蜡切片有个全面整体的了解,一方面增加了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可深刻体会到石蜡切片的不易,更加爱护实验课堂上使用的永久石蜡切片。又如生药学相关生物技术、DNA分子标记鉴定和名贵药材鉴定等,增加了PPT和视频展示。另外,还带领学生参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本校中药标本馆、饮片厂及生产车间等。以上活动从各个方面让学生了解生药学最新技术进展和市场情况,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开阔学生的视野。

3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展望

3.1修订实验指导。3.1.1实验指导中可增加彩色照片。目前生药学实验指导多为文字性描述内容,有的有部分绘制的黑白墨线图(模式化图,与显微镜下所见有所差异),缺少直观地显示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的照片。随着生药学科的发展,显微数码成像系统已经在生药学实验课堂中较为普遍地使用。所以,可以在实验指导书中补充药材彩色照片、显微特征照片、理化鉴定结果照片等,尤其要增加重要的、难理解的显微特征照片,以便于学生对照寻找。比如上文提到的麻黄式穿孔板、马兜铃式维管束和当归的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等(图2)。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个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等。3.1.2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相关技术内容。为了充分发挥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优势,新版生药学实验教材中需增加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介绍、使用说明、常见故障处理、注意事项等。该系统中还包含了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可进行图像色彩处理、剪裁及显微测量、加注标尺等功能。所以,实验教材中应增加相应的显微测量方法、加注标尺方法、图像处理技巧、利用Word文档撰写实验报告技巧等内容。3.1.3数字教材的利用。数字教材较纸版教材内容更丰富,尤其是增加了很多彩色照片、动画和视频等,更容易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教材资源,将数字教材引入到实验课教学中。3.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l),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概念在21世纪初被提出来,最初由美国林地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于2006年进行实践,他们将课堂传授的知识录制成视频,让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或实验,解决学生在学习或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7]。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为研究热点,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众多教育工作者尝试把它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研究。国内外诸多案例表明,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主体角色更加突出,师生关系更加紧密,有助于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动机,能帮助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支持[8]。北京大学生药学实验课为小班上课,且实验课中有自主设计性实验,包括几种药材粉末、几种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别等。可以尝试将其中几次实验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教学。过程是首先准备课程微视频、PPT课件和相关的自学材料,学生课前自学;二是课堂教学,首先分小组讨论自学材料,确认最终实验过程,教师和助教给予指导和最终确认,然后进行操作实验;最后每组进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查看全文

生药学实验内容及考试改革

摘要:根据生药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及目标,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析当前生药学实验教学及考试的现状和不足,通过建立完善生药图库、补充药材和伪品标本来增加生药学实验内容,对考试内容进行调整,组织竞赛,丰富考试形式,并修改实验讲义,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辨别生药的真假与优劣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药学实验;教学内容;考试

《生药学》是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基源、生产、采制、鉴别、化学成分、医疗用途、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进行研究的学科[1]。《生药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掌握生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准确识别、鉴别生药基源的种类,辨别生药的真假与优劣,同时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药材的真伪和优劣是中药产业质量控制的源头,没有药材质量的保证,下游的质量控制都将是空中楼阁。因此,对生药学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实际鉴别经验的中药从业人员,是生药学教师要共同应对的课题。现结合生药学学科的特点和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对生药学实验课的内容及考试的改革谈一些体会。

1该校生药学实验教学及考试现状

笔者学校生药学实验共36学时,学生实验内容主要为学习常用生药的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现有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教师通过主控台传输实施教学,同时可监视学生端显微镜下图象或电脑屏幕,用以指导学生操作,并将任一学生显微镜观察到的典型结构进行处理并传输到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教学示范。教师与学生通过师生对讲模式进行一对一语音交流或短信交流,使师生间的交流更直观有效,达到真正的互动效果,显微鉴别的教学效果得以大大提高。并且实验考试要求学生识别3种未知药材混合粉末,计入考试成绩,学生对此非常重视,学习效果良好。但目前笔者学校生药学实验课程仍存在一些不足。(1)实验内容分布不均。生药学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至少应具备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四大鉴别能力[3]。但实际上,因学时限制和条件限制,所开设内容信息量不够大,显微鉴别重视程度较高,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学生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理化鉴别能力的培养。(2)药材标本量不足。药材的标本量不能满足学习要求,缺乏足够量的伪品标本,同时此项内容未纳入考试内容,学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3)实验学时数不足。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巩固,由于学时数的局限,药材性状鉴别的训练时间严重不足,虽然对显微鉴别的教学实践有所侧重,但依然需要加强。(4)实验课考试内容较单一。要客观衡量学生的实际药材鉴别能力,需要建立合理的实验课考试制度。以前实验课考试内容比较单一,不够全面,成绩主要是以实验报告和期末显微鉴别考试为主,实验课平时成绩为辅。而实验报告基本以板书为模板,加上实验报告要求的绘图内容,实验报告的内容往往大同小异,仅仅靠实验报告的成绩,并不能真正衡量出学生的实验水平,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掌握情况更不能体现出来。而期末粉末显微鉴别则侧重于显微鉴别,无法评价学生的药材性状鉴别能力。

2改革方法

查看全文

药学本科生药学教学探讨

1课堂教学改革

1.1课程安排改革。改革前的生药学安排在第七学期,是药学本科专业学生大学四年唯一接触的与生药材有关的课程,但由于第七学期也是大部分学生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关键时期,学生课堂听课效果,课堂互动及课堂反馈效果不理想。但《生药学》不仅是某些学生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复试、执业药师资格证考试的必考内容,也是毕业生将来从事医药相关工作相当重要的知识及专业储备。因此,生药学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相当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生药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毕业生水平,让更多感兴趣的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将本门课程由第七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保障教学效果。1.2学时及教学内容改革。生药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分散,知识点多为记忆性的内容,且条目相似容易混淆,历来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费时费力的一门课程[2]。生药学基本内容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生药化学成分及其生源、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技术,生药标准化的意义及生药的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各论讲述141种生药(按植物科属分类)的鉴定特征及分析方法。药用植物学为生药学的前导课程,也是学生具备识药辨药实践能力的基础知识储备课程,比如:生药大多来自于药用植物的根和根茎,如没有药用植物学基础,学生只知道根和根茎都长在地下,却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结果只能死记硬背。为了让学生既有良好的前导课程的基础,又能抓住课程重点理解难点,本门课程理论学时由30学时调整为45学时,加入药用植物学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内容,为各论各生药材的讲解奠定基础。通过学习药用植物器官的显微构造掌握各器官的共性,在学习各生药材的显微特征时,在其共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其特性,即不容易混淆又省时省力。精简教学内容,重点讲述46味重点药材,其他药材的学习以自学形式完成,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条件和信息,告知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根据学习报告情况给出成绩,计入平时成绩。1.3教学方法改革。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教师把自己所学所见的药材典故及案例引入到课堂中,避免满堂灌的现象,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生药材的全面深入理解与记忆。中药典故[3]的引入能够使学生们了解一味生药的前世今生,赋予药材生命力而更加鲜活。案例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如双子叶植物类生药星号药材细辛,我们引入了案例版生药学的案例[4]:药监局到某农村药店抽检药品,发现其出售的细辛为带根的干燥全草,认定该细辛质量不合格,要求立即停止出售。药店老板不服,拿出2000年版《中国药典》及一些中医药典籍,均表明细辛为全草入药。我们带着案例中产生争议的问题学习生药材细辛,最后解释案例是因为马兜铃科植物大多含有马兜铃酸,能引起严重的肾毒性,而细辛中马兜铃酸主要存在于叶中,根及根茎中含量很低,所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由此与学生进一步讨论社会热点问题,17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同学们虽然了解马兜铃酸有肾毒性,但当对中药毒性持何种科学态度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时,有些学生还会有一些极端的看法,教师应适时引导,避免过于偏激或错误的思想,给出应如何对待中药毒性的客观合理的观点,弘扬中医中药的正能量。

2实验教学改革

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生药材的基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是生药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生药学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为了使学生完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性实验技能,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展示生药材图片、饮片及标本以外还增设了综合性实验内容,如准备多种生药材粉末,混合任意3种,通过显微理化鉴别确定生药材种类,同时每次实验课鉴别8种生药材饮片,包括生药材的名称、科目和入药部位,根据学生识别种类的多少计入学生的平时实验成绩;开展滨州医学院本草园药用植物实地观察,使学生对生药的基源及植物形态等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实验教学综合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药材识别与鉴定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生药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综合改革为我们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参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考试方式改革

生药学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获得生药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得到相应的基本技能训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根据生药学的课程特点,我们对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个方面。课程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30%,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时自学成绩占总成绩的5%,通过交作业完成;生药材饮片及标本的识别,每节实验课每位学生识别8味生药材饮片,占总成绩的10%,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实验考核,学生通过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10%;实验过程评价,考察学生实验态度、动手能力、出勤率及课堂整体表现,占总成绩的5%。终结性考核为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本门课程为必修课,闭卷考试,试卷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考试后及时进行试卷质量及试题难易度分析,使考试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查看全文

生药学教学改革论文

1树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信心

该门课程开设在药学专业中,并被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笔者结合学生需要找工作或继续深造的现实需要,在课程开始,就结合该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就业形势做了明确的介绍。近年来专业生药学学生培养较少,处于相对冷门阶段,而随着中药产业不断扩大,中药材的用量和价格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企业单笔药材的采购数量和金额也随之不断上涨,药材的真伪及质量的优劣成为摆在药品生产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没有大量优质药材做基本保证,企业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药品。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出重金聘请具有扎实生药学背景的人员为企业药材采购把关。由于生药学具有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特点,所以在职位竞争中具有优秀药材鉴定能力的本科生与理论能力较强但对药材实际辨别能力较弱的硕士甚至博士相比,并不处于劣势,相对职位竞争能力较强。而对于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我们也积极引导他们向生药学方向发展。通过对于生药学学科特点、就业、深造前景的介绍,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对于生药学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幅提升。

2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2.1使用多媒体教学生药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有大量的形态学方面的知识,例如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以前在课堂上教师仅凭课堂讲授很难讲清其特点,而课本上大多为墨线图,彩色图片较少,不够生动,学生在学习当中不能准确理解。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合理使用一些丰富多彩的原植物图片、生药图片、饮片图片、粉末及组织显微图片,可丰富课堂内容,使内容进一步直观化。如讲到党参的“狮子头”,黄芪的“菊花心”,苍术的“朱砂点”,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等术语时,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很难理解这些术语,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些生药特征性状制成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课堂上只需稍加说明学生就能轻松的理解这些内容且印象深刻。对于贵重药材的真伪鉴别,应用多媒体技术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天麻是一种名贵而常用的中药材,价格比较高,市场常以芭蕉芋、马铃薯、紫茉莉、大丽菊、商陆、山芋及多种兰科植物的块根冒充天麻药用。通过大量特征图片并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天麻的真伪一目了然。在使用图片的同时,我们也制作了大量的视频小短片,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尊重并突出传统鉴别心得古代劳动人民在药材鉴别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注意到生药材鉴别存在要点散乱,内容枯燥,不便记忆等问题。为此古人进行了非常言简意赅的总结,归纳为“歌诀”或经验术语。该部分内容在一般的生药学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作为了解内容来处理,对学生教学通常是一带而过,但这恰恰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时至今日,其中大部分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如描述野山参的“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贝母类生药的“大贝单瓣似元宝,珠贝元宝瓣合抱,松贝粒小怀抱月,青贝扁圆开口笑,炉贝圆锥有黄斑,平贝上下两面凹,贝母鳞茎皆分瓣,若不分瓣是假冒”;大黄的“星点”;天麻的“鹦哥嘴”等等,这些歌诀或经验术语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或几句,却朗朗上口,把药材的性状特征传神的表达出来了,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药材性状的理解,另外也方便了学生对药材的记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对“歌诀”或经验术语需要熟记,将其从考察内容提升到必考内容,增强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记忆。

2.3将实践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往的参与局限于实验课上,我们引入讨论课程,在每个章节的理论及实验课程完成后,学生以5人一组进行分组,然后将该章节所有重点介绍的药材按优质真品、伪品、混淆品以及劣品打包后分发到各组,要求学生不仅鉴别其真伪,更要鉴别其品质优劣,并提出相应的理论证据。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各组之间相互打分,鼓励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使得学生对于本章介绍的重点药材有了非常难得的深刻理解。

查看全文

高乌头药材生药学分析

1试验材料

1.1高乌头药材。高乌头分别购于甘肃、青海等地,经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杨扶德教授鉴定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高乌头的干燥根,结果见表1。1.2仪器与试剂。BT125D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Q3200DB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FW-400A高建万能粉碎机(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NikonDS-Ril生物显微镜;HHS-11S数显恒温水浴锅(上海宜昌仪器纱筛厂);BX51荧光显微镜;SHB-3循环水多用真空泵(郑州杜甫仪器厂);旋转蒸发仪;多功能暗箱式紫外分析仪(北京赛百奥科技有限公司);ATS4自动点样仪、称量瓶、干燥器等。高乌甲素对照品(购自甘肃神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01001,含量97.50%);冉乌头碱;三氯甲烷、氨水、正己烷、异丙醇、水合氯醛、甘油、95%乙醇、乙酸乙酯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外观性状高乌头根呈圆柱形,上粗下细,稍扁扭曲不直,有分枝,长短不一,长5~20cm,直径1~4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粗糙,有时因后生皮层脱落露出木质部,扭裂,顶端有凹陷的茎痕或留有茎的残基,周围有时残存棕色叶鞘纤维,有明显的网状纵向裂隙,有的可见腐朽的空腔,有不规则纵纹。质轻而松脆,易折断,断面淡黄棕色,呈蜂窝状或中空。气微,味苦。2.2显微鉴别。2.2.1横切面显微鉴别取干燥高乌头个子药材,用水浸泡,待药材浸透软后,取直径为2~4mm根末端,冷冻后徒手切片。将制备好的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木栓层为2~5列木栓化细胞组成;皮层较宽广,约占整个根部的2/3,皮层中有一轮异型维管束环状排列,分布在皮层中,维管束均为外韧型;韧皮部细胞较小,排列紧密,束中形成层细胞数列,而束间形成层不明显;形成层细胞2~3列;木质部导管作径向排列,直径14~60μm,异型维管束之间的维管射线宽广,射线细胞中夹杂有小型棕色细胞径向排列成行;次生维管束呈圆柱形,韧皮部较宽广。薄壁细胞中分布大量的淀粉粒及少量的草酸钙方晶。结果见图1。2.2.2粉末鉴别取样品粉碎过4号筛,得棕褐色粉末,挑取少许置载玻片上,加2~3滴水合氯醛在酒精灯上透化后,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的淀粉粒,多为单粒,呈圆形、类圆形或半圆形,直径为4~24μm;大粒有明显的脐点,呈星状或叉状,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4个分粒组成。后生皮层组织碎片呈棕褐色,细胞表面呈多角形或类方形,壁木栓化或木化,有时细胞壁弯曲直径为25~220μm。网纹导管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为20~45μm。常有棕色块状物散在。草酸钙方晶少见,呈菱形或多边形。结果见图2。2.3薄层鉴别。2.3.1不同提取溶剂的考察取高乌头药材粉末2g(过三号筛)2份,一份加95%乙醇30mL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0kHz,水温25℃以下)30min,放冷,补足失重,摇匀,滤过,取续滤液25mL,4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入甲醇3mL,溶解,密塞,摇匀;另一份加氨试液3mL,再加入异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50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0kHz,水温25℃以下)30min,放冷,补足失重,摇匀,滤过,取续滤液25mL,4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入甲醇3mL,溶解,密塞,摇匀。分别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后者色谱斑点更为清晰。2.3.2展开剂系统的选择分别以二甲苯-甲醇(5∶1)、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10∶8∶2.5)、甲苯-三氯甲烷-甲醇(1∶8∶1)、正己烷-三氯甲烷-甲醇(4∶8∶1)、正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5∶6∶8∶1.5)等展开系统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以正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5∶6∶8∶1.5)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20min后展开,展开效果较好,斑点集中且分离好,Rf值适中。2.3.3薄层板的选择分别筛选了硅胶G、硅胶GF254薄层板,结果显示选用硅胶GF254薄层板时斑点清晰。2.3.4不同温湿度对薄层色谱的影响考察不同温湿度对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下,相对湿度在45%~60%,均可使主斑点分离较好,斑点集中、清晰,且比移值变化不大。通过上述条件的考察,得到稳定的薄层色谱鉴别条件:取高乌头药材粉末各2g(过3号筛),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氨试液3mL,再加入异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50mL,称定质量,进行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0kHz,水温25℃以下)30min,放冷,补足失重,摇匀,滤过,取续滤液25mL,4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入甲醇3mL,溶解,密塞,摇匀,作为供试品。另取冉乌头碱及高乌头甲素对照品,分别加甲醇溶解制成每1mL含1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实验,分别吸取冉乌头碱、高乌甲素对照品、各批次供试品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5∶6∶8∶1.5)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20min后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紫外光灯(254nm及365nm)下检视(温度18~30℃,湿度45%~60%)。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果如图3。

3讨论

3.1高乌头是一味民间常用中药,有关其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鲜有文献报道。现有的质量标准指标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控制其质量,本研究从外观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等角度对甘肃、青海等西部特色民间常用中药高乌头进行了生药学研究,为新版《甘肃省中药材标准》中高乌头药材标准的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3.2薄层色谱法用于中药的鉴别具有快捷、简便等诸多优点。试验分别考察了正己烷、二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等多种溶剂展开系统,用三氯甲烷-甲醇-氨水(7∶2∶0.5)、二甲苯-甲醇(5∶1)等,经过多次试验和筛选,最终确定上述展开条件,证明该条件具有分离度好、斑点清晰、简便易行等特点,可用于高乌头药材的薄层鉴别分析。3.3高乌头在功效上与同科同属的乌头(川乌、草乌)作用相当,但高乌头基本不含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类成分,临床应用比乌头(川乌、草乌)更加安全。乌头可以引起动物心律失常[18],而高乌头则恰恰相反,不但不会引起心律失常,还具有抗乌头碱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作用[6],这一点值得高度关注。高乌头一直作为地方用药,一方面是由于其标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由于民间用药,产量又小,目前主要用于提取高乌甲素的原料药材,使用范围受限,也未能引起重视。如果解决以上问题,高乌头很有可能代替乌头药材,载入药典标准。

查看全文

生药学课程思政元素及教学实践

[摘要]以生药学课程思政教学为基础,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方面系统发掘、分析和整理生药学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既为生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也为其他药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药学;课程思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课程思政是指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对接,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课程教育,对于塑造和强化青年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意义。生药学是药学学科的重要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均存在许多思政教学元素。认真发掘和组织这些思政元素,将其与生药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应用于生药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生药学的兴趣,也可以在无形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已有学者对有关药学学科的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甚至对生药学的课程思政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尚缺乏对生药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系统性研究[1-4]。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形成了其独特、充满湖湘地域特色的生药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1生药学理论教学的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无论生药学教学的专业内容,还是生药学教学的思政元素,只有与中医药学进行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生药学学科体系,生药学教学才能丰富和生动。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多个方面发掘生药学课程思政元素。1.1历史自信教育元素。中药学虽然不能简单等于生药学,但是,这两门学科有很多内容相通。在我国的特殊历史和社会文化环境下,将中药学内容纳入生药学教学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对生药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生药学只有将近200年左右的历史,而中医药学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却至少有2200多年。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医药学具有系统完备的文献。在我国历史上,虽然出现由于战争、天灾、饥荒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规模减少,但很少出现由于疫病大规模流行导致的人口大规模减少(不排除局部疫病流行),中医药学在防治瘟疫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整理中医药防治瘟疫经验基础后出现的温病学。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位于长沙市,张仲景于汉灵帝年间任长沙太守期间,曾在处理完政事之余坐堂行医,解除百姓疾患,并著有名著《伤寒杂病论》传世。通过中医药历史教学,增强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认识与自豪感和归属感。1.2文化与理论自信教学元素。中医药学具有一套完整实用的病机理论和药性理论,尽管中医药学是建立在临床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医学,现代科学技术还不能完整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而中医药以其千年来的可靠临床疗效赢得了民众的信赖。在科学非常不发达的远古时代,祖先能够在朴素的阴阳五行哲学基础上建立严谨而实用的医学理论,生动地说明这套医学理论的科学性和祖先的理论创建能力。通过适当介绍中医药学理论及其临床医疗实例,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并增强学生对创建科学理论能力的自信。1.3开放包容自信教学元素。在漫长的中医药学发展史上,中医药学采取了兼容并蓄的开放包容态度,吸收了许多其他民族医学的成果,并将其进行中药学改造,使其变成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中医药学向外进行传播,并与当地民族文化结合,发展成为各民族的民族医药。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结合形成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更充分展现了中医药学的开放与包容。就生药学来说,中医药学吸收了生药学的某些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反之中医药学又能够指导生药学的科学研究,并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例如青蒿素研究)。1.4创新精神自信教学元素。中医药学在每个发展时期均能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发现新的药物,并有大量文献对某一段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例如,著名的金元八大家、《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尤其《新修本草》开创了以药典形式规范药物使用的先河。中医学采用人痘法防治天花,是世界首次采用免疫法防治传染病。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新成就,例如利用中医药普及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防治疟疾。这些创新精神的传递可以振奋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信。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和工作,完全可以像历史上的中医药专家一样取得创新成就。1.5自立、自强、自信教学元素。某些生药的原药材产于国外,国家需要花费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原药材,长期依赖国外而受制于人。紫杉醇的国产化研究生动地阐明了我国科学家自立、自强精神。目前,国内市场由于国产紫杉醇上市,紫杉醇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不仅可减轻乳腺癌等癌症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对保障我国的医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将我国天然药物学家自强不息地研究和开发国产天然药物、打破国外垄断的例子介绍给学生,增强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

2生药学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元素

查看全文

生药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1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生药学实验包括生药的性状鉴别、生药组织切片的显微鉴别、生药及中成药的粉末显微鉴别、生药理化性质的鉴别等四个方面。①性状鉴别。按教学大纲要求将需要掌握、熟悉的生药材,利用生药标本,根据理论课所讲的各类生药性状鉴别要点,识别各类生药材。②生药组织切片的显微鉴别。选择典型的根及根茎类药材、皮类及叶类药材等代表性生药,利用生物显微镜进行组织切片观察,掌握各类药材组织切片的显微特征。③药材及中成药粉末显微鉴别。利用生物显微镜,以花粉粒、草酸钙簇晶、石细胞、淀粉粒、腺毛、非腺毛、刚毛等显微特征对代表性生药材进行显微观察,利用显微特征要点鉴别药材;利用中成药中各组成生药材的专属显微特征进行显微鉴别,从而掌握显微鉴别在中成药鉴别中的应用。④药材的理化鉴别。利用药材本身的特征性成分或选择适当的溶剂提取特征性成分,利用其理化性质进行鉴别,如显色反应、沉淀反应、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的鉴别,掌握常用的理化鉴别技术[2]。目前生药学实验大多以定性实验为主,定量实验较少。生药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操作简单,这些实验虽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定性地对生药进行认识及鉴别,对于社会需求的生药质量控制及其品质评价所需求的定量考察,目前的实验设计不完善且层次不够。为了培养学生对生药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的能力,笔者在传统生药学实验基础上,对于针对性强的实验,优选出最基础和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部分;对可实现定量操作的实验内容,进行定量的实验设计研究,实现真正定量化的生药质量控制。

2定量化的实验教学设计

2.1各类中药的生药学鉴定实验设计。分别以根及根茎类生药、花类中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药如大黄、金银花等,对其性状及其显微特征进行定性及定量实验。性状鉴定是用感观鉴定中药是否与规定的中药标准或与标准品相符合。主要进行中药品种、纯度鉴定或初步评价中药品质的优劣。本次实验的重点是观察供试品的形状、表面、断面等特征。通过对单味药系统地观察和描述,确定并掌握其主要性状鉴定特征。显微鉴定法就是利用显微镜、显微技术等对生药进行分析鉴定的方法,确定中药的真伪、纯度、品质从而建立鉴别标准。显微定量是根据显微特征的专属性和稳定性,对药材某一专属特征进行计量分析,从而鉴定药材的真伪、优劣的方法[3-4]。通过显微特征常数的大小来判断药材质量的优劣,可以作为一种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来应用[5-6]。根据以上原理,用于本实验教学设计的定量设计实验。以根及根茎类生药大黄为例,具体实验设计如下:①大黄饮片性状鉴别,观察大黄饮片,并记录主要特征。②大黄饮片粉末显微鉴别及显微特征常数的定量计算。将大黄用粉碎机粉碎,过筛;取完全过筛的大黄粉末,精密称定,用水合氯醛多次研磨水飞;将水飞后的粉末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入甘油10mL,最后用实验用水合氯醛试液定容;充分摇匀后精密吸取0.02mL样品液,平行制片5张,于显微镜下观察显微特征物并绘图;根据“之”字形方法,进行大黄簇晶的计数,计算出大黄中簇晶的显微特征常数(即每克大黄中簇晶的个数)。计算方法如下:测定样品中定量药材的显微特征常数:按比例制备定量药材的混悬液,装片观察计数,用公式计算:P=(X×V)/(V1×W)P:药材显微特征常数(个/mg);X:每片盖玻片下药材显微特征数(个);V:定量药材混悬液总体积(mL);V1:盖玻片下药材混悬液体积(mL);W:药材称取量。③实验要求:大黄饮片的性状特征;大黄粉末的显微特征(绘图并写出主要粉末显微特征-草酸钙簇晶等);计算出大黄中簇晶的显微特征常数。通过此次实验,让学生在掌握传统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方法基础上,对生药的显微特征常数进行计算,通过显微特征常数的大小来判断药材质量的优劣,达到对生药定量的质量控制。2.2理化鉴定的实验设计。生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是其质量的关键,故应加强生药理化鉴别的内容,尤其是增加定量实验的内容。目前采用薄层色谱鉴别,高效液相的方法来检测,这样更有利于提升生药质量标准的整体水平。本部分理化鉴定的实验教学设计,除了加强基础的定性理化鉴定实验理化鉴定外,把紫外光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方法等鉴定技术引用到生药学实验中来增加定量实验的内容。具体实验设计为:鸡血藤的黄酮类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定;利用高效液相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挥发油提取装置对小茴香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并计算小茴香中挥发油的含量。通过定量实验教学设计,对生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研究,丰富生药学实验的理化鉴定体系。2.3中成药中生药含量测定实验设计。利用显微定量法对含代表中药并且具有专属显微特征物的中成药进行了投药量测定。当已知原药材的显微特征常数时,通过显微定量法可以准确测出复方中药材的用药比例量,方法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可靠,为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7-8]。在中成药的生药学鉴定实验设计中,一方面加强基础实验操作训练。利用中成药中各组成生药材的专属显微特征进行显微鉴别观察,从而掌握显微鉴别在中成药鉴别中的应用。二是设计定量实验。对含代表性并且具有专属显微特征物的中成药中的各生药组成成分进行投药量测定,当已知原药材的显微特征常数时,通过显微定量法可以准确测出复方中药材的用药比例量。如栀子金花丸中,根据金银花所具有的专属显微特征物花粉粒,首先计算出金银花中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再根据在栀子金花丸中花粉粒个数,从而计算出栀子金花丸中金银花的含量。利用显微定量法对含代表中药并且具有专属显微特征物的中成药进行投药量测定,为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3教学效果

3.1培养学生的科研知识及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在传统生药学实验基础上,优选出最基础的和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部分,对可实现定量操作的实验内容,进行定量的实验设计。学生在掌握传统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方法基础上,对生药的显微特征常数进行计算,通过显微特征常数的大小来判断药材质量的优劣,达到对生药定量的质量控制。对于理化鉴定的实验教学设计,除了加强基础的定性理化鉴定实验理化鉴定,把紫外光谱、高效液相方法等鉴定技术引用到生药学实验中来增加定量实验的内容,对生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研究。在中成药的生药学鉴定实验设计中,不仅利用中成药中各组成生药材的专属显微特征进行显微鉴别观察,而且对含代表性并且具有专属显微特征物的中成药中的各生药组成成分进行了投药量测定,准确测出复方中药材的用药比例量。这些定量化的实验教学设计,使生药学实验内容设计变得丰富,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前沿科学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需要衔接;培养学生对生药质量的定量质量控制及品质评价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生药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创新利用,奠定扎实的知识及实践创新能力基础。3.2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设计及科研能力。在定量化的实验教学设计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导,以实现定量化的生药质量控制为目标,设计安排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首先获取实验设计目的:比如在中成药中生药含量测定实验设计中,实验目的是对含代表性并且具有专属显微特征物的中成药中的各生药组成成分进行投药量测定,当已知原药材的显微特征常数时,通过显微定量法可以准确测出复方中药材的用药比例量,进而对中成药的质量判断提供依据。然后计划、统筹安排具体实验步骤,最终目的得到定量控制实验结果,从而对生药质量及品质做出最终评价。这是一个思考、领悟、认知的过程,整个过程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实际,使学习更加具有实用性和目的性,在激发学生对实际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及对研究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最后的实验报告,会形成一个小课题式组织思路,实验设计的目的、原理、解决的实际问题、采取的实验方式及步骤、最终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与讨论等内容。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设计过程进行总结、思考,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科研能力及论文的写作能力,最终为毕业实习和实际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9]。

查看全文

高职生药学教学研究及应用

1混合教学模式下生药学教学改革情况

生药学为药学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它包括生药的来源、采收加工、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功效等内容[1]。当前我校全面开展了教学改革运动,而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改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2]。为了提高教学水平,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认真分析生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前趣味性启发教学、课中采用SPOC教学、课后形成性评价教学三方面对生药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探索。而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在线教学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符合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4]。

2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SPOC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具有弹性化学习、多元化授课和海量资源选择的特色,被称为“下一代的教科书”[5]。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是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和SPOC线上学习模式的融合创新。本文以生药学教学课程为切入点,探讨并设计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情况、注重实践和实训教学的SPOC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形成性评价机制

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评价体系以笔试、平时分、操作考核进行评价,过分看重分数,导致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6]。通过引入形成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使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得到丰富和扩展。形成性评价可分为课堂问答、小型测验、表现观察、课后作业、研究或学习项目和面谈与评价[7-8]。根据生药学课程的特点,引入形成性评价模式可具体体现为小型测验、研究或学习项目和面谈与评价,既减轻了学生期末单一纸质考试的复习负担,又提高了学生和教师对平时成绩和实验教学考核的重视,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查看全文

生药学项目教学法改革初探

1研究“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背景

生药学,顾名思义是以生药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技术来研究生药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例如以动植物学等为依据来研究生药的基源、原动植物形态;以本草学、中药学等理论为依据研究生药的功效主治,并从中发现古今中药的发展变化;以化学、药理学等理论技术来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的药理作用,并根据其化学成分制定生药品质的相关鉴定标准等[1]。生药学是各高校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基础理论知识点并不难懂,怛涉及学科广泛,知识点较为繁琐分散,甚至有些知识点和之前的专业基础课重复(如天然药化、药物分析等)。单纯的讲授式教学难免枯燥乏味,即使老师结合多媒体教学,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也不能保证学生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过,“教育的根本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2]而一般在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自己亲力亲为的事情投入的关注度都比较高,取得较好的结果后内心也能得到较大的满足感,所以最好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通过自主学习去获取知识,经过前人多次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即可实现。

2“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概述

何为项目教学法?传统的师带徒的形式中既体现了项目教学法,比如一木匠师傅带一个新徒弟,也不了解这个徒弟基础底子如何,会让徒弟做一个凳子看看,会从徒弟做的凳子上大致的就能了解徒弟基本功怎样了,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徒弟该下功夫的方向。所以项目教学法即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老师设定规则,即让学生做个“凳子”,将项目分派下去,由学生自己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在规则内进行项目的研究,在整个项目的进行中,学生为“主角”,老师转为“配角”,最后老师再对这个“凳子”进行验收,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运用程度即可一目了然。所以项目教学法要求老师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去自己寻找获取某项知识的途径,并将获取的知识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展示出来[3-4]。所以这种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甚至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帮助老师快速高效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对于教学的侧重点有的放矢,及时的“查缺补漏”[5]。

3“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课前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做好充足的准备,力求直观的、生动的将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但任然会出现学生兴趣点游离在课堂之外,师生互动较少,教师授课变成枯燥的单方面输出,得不到反馈,难以获得一个好的教学效果[6]。而且在高等教育教学中,专业基础课往往就一个学期,老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清楚,往往对学生稍微有点了解后课程也就结束了,此时才大致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某些普遍掌握不良的知识点也没有时间重点补救,而学生的课业繁重,后期不一定会有时间就该知识点查缺补漏。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运用,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对生药学感兴趣的地方、擅长的地方、已掌握的地方。有些知识点在前期的核心基础课中已掌握,对该项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应以引导回顾复习为主,比如生药的有效成分的类型及功效,该知识点与天然药物化学重合,而生药的质量标准检测与药物分析的知识点重合,在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难免造成知识点的重复讲授,所以面对此类知识点的讲解应以引导回顾为主,让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当前的问题,不仅可以减轻生药学课堂教学时间紧迫的压力,还可以适当的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所学专业课的知识点。在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中,师生角色互换。学生由知识接受方转为输出方,学生通过调研,以汇报的形式向老师来展示研究成果,学生在准备汇报的过程里,自然而然的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老师由知识的输出方转为知识的审核验收方,通过审核学生的研究成果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正确的、有创新性的,老师要给与正面的积极的肯定;有错误的不当的地方,老师也可以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加以纠正。所以学生们会为了得到周围老师同学们的认可,而去主动的学习、认真的执行项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和巩固,会获得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7]因为生药学的知识点比较散碎有别于其他理工类的知识点,项目的实施也有所不同,主要以调研或实验方案设计为主,具体的项目教学法实施思路以及部分项目选题汇总如下:在项目的选择上,并不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点,比如蔡少青主编的人卫7版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与药效物质基础,以此可以引申出做某药材的有效成分研究、药理作用机制的物质基础研究、发挥某功效的成分类型研究等等;第三章,生药的鉴定,可以研究在四大基本鉴定之外还可以结合哪些高新技术来鉴定生药;第四章,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藏,可以做某药材的加工炮制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生药最佳采收时节的确定研究;第七章,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可以研究除了传统的人工种植养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扩大药用植物动物资源的范围和产量。学生选定一个项目主题,通过深入调研获取的信息资料往往比老师准备的资料更深入、辐射面更广,这些资料稍加整理即可以作为教师往后教学中的素材,对于老师来说也是非常好的学习过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