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01:10: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牲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牲畜

国际牲畜贸易兽医检测

任何疾病都有可能传播到世界各地。每个国家根据本国实际制定合适的防疫办法,同样,对其邻国以及有贸易往来的国家都负有责任。最理想的是世界上采取一致的控制动物调运的办法和防止疾病通过诸如传染媒介传人的措施,制定国际统一标准的检疫证,检疫证必须以输出国、法国和英国三国的文字书写。

输出国负有特殊的责任,尤其是那些对疾病的发生和分布缺乏足够了解的地区。从这些国家进口牲畜要特别谨慎。必须进行检疫,包括严格的兽医检查、生物学及其它的检查。首要的是统一病名,编制必须置于国际控制下的疾病目录。《常识和有效的管理》。防止国外动物疾病传人不仅要制定法规,且须采取一系列措施,经常性的调查,定期进行国际情报交流,统一病名和检疫证等,并严格实施法规,任何例外都可能引起疾病严重爆发。有理由相信不少国家在疾病控制方面比较疏忽。如目前实施的检疫方法可能使某些病毒漏检。如果一个国家或是国际的防疫措施要取得成功,必须对所有国家检疫的商品十分关注,建立国际的快速有效的(疫病发生的)“早期警报系统”需优先考虑。并对所有国家的疫病坚持进行不断的调查。进口外国种畜有可能传人疫病,因此带有风险。因为出口和进口国的检疫工作并不是能保证牲畜无传染病。目前大陆之间牲畜调运的增加,对某些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传播是个机会。严重的动物流行性疾病向无病区传播的可能性确实存在。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防止这种灾难发生。FAO(世界粮农组织)被认为是有能力对遭受外国疫病侵袭的国家提供早期的足够的援助的一个国际组织。《检疫的作用》。兽医预防医学是通过预防疾病以保持动物健康。过去曾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功。而今天“爆发性疫病”的出现增多了,昔日被一些西方国家艰难战胜的一些最危险的动物流行性疾病,包括牛传热性胸膜肺炎、牛瘟、鼻疽、动物流行性淋巴管炎和绵羊痘,现又向我们挑战了。此外,兰舌病、非洲马瘟、非洲猪瘟、口蹄疫、牛结节性皮炎等的威胁也日益严重。出现的疾病不限于那些外国的名称和特征。如牛副结核杆菌病(Johne’5disease)在有些国家是比较生疏的。当该病尚未被确认时,应采取措施调查是否存在这种病。该病具有隐性感染情况,至少在病的早期是如此。Johne’5disease很可能被误诊为当地的一种发病较明显的疾病。因该病总是伴有营养不良、腹泻及相关的症状,已被认为是一个具体的病。确无此病的国家应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防止已感染动物的进人。新近被感染的国家,在该病还未重复发生或是成为一种动物地方性疾病,几乎不能根除以前,为控制该病应采取最严格的检疫、诊断和扑灭措施,该病在不少国家,尤为远东地区明显增加,其原因归结于牛的进口。1959年出现的更具爆发性的疫病是非洲马瘟。近东地区最近建议继续加强免疫注射,尤为边缘地区,以防止疫病进人欧洲。

在广阔地区实施可靠的检疫必须包括对马属动物的进出口进行严格的隔离和检疫,同时颁发检疫证和建立免疫体制等。当然,这一切实行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近年来非洲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非洲猪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只能采取检疫和保持环境卫生。一旦该病传人,采取严格的扑灭手段和严厉管辖环境卫生措施,控制活猪、猪肉及其制品包括血液等的调运和出口,是根除疫病唯一的希望。进口野猪在动物园是经常发生的,故不仅对出口和进口要严格检疫,且对易感猪应进行血液接种试验。就爆发性疫病而言,保证唯有健康的动物才能出境是出口国的责任。动物出口前48小时必须在检疫处由兽医检疫,并签发检疫症。只有很少的国家在边境设立海关关卡,以防止疫病传入。近年来在远东对于牛瘟,在欧洲与近东对于口蹄疫,采以沿边界地带实施免疫接种,建立有效的缓冲地带,明显地阻止疫病侵人,有时采取将运来的牲畜或猎物全部销毁也可保证安全,但这只是暂时性的措施、且_代价昂贵,是难以进行生物学防御的办法。普遍饲养的猪是防疫最薄弱的环节。在某些地方,如隔离已受感染地区而建立无病猪缓冲地带的尝试已取得成功。改进牲畜调运的措施,特别是控制动物在大陆间随意转移的工作迫切需要改进,但全面国际合作的发展大大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在疾病的诊断、预防、检疫和扑灭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实现以前,普通的动物流行性疾病甚至呈有限的地区性的牲畜疾病的发生几乎不会下降。随着各种快速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由于较长的潜伏期,使疾病的发生增加了。远距离运送牲畜的时间总是超过疾病的潜伏期几因此安宁的时代已不存在了。飞机是当今极其重要的运输手段,也是世界各地区间进行贸易的基本工具。如今人们增加了对飞机作为疾病传递者的怀疑。如裂谷热首先在南非一紧靠机场的牧场的公牛中发现。这意味着飞机在运送传染疾病的传染媒介。危险不仅仅是已感染的作为媒介的昆虫能轻易地由空中从一个国家带到另一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发现许多疾病正趋于冲破传统的界限,却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非洲牲畜的疾病尤其如此。贸易的发展以及非洲与其它大陆间交往的增加,使得非洲许多疾病突破了传统地区的界限向外扩散。以致于兰舌病这种病的蔓延,对所有进口国都构成严重威胁。在过去五年里,北美的13个州曾发生该病。由于防制措施不力,不少病极易从非洲传出来。像非洲马瘟、非洲猪瘟、牛结节性皮炎、裂谷热、南非型及亚洲型口蹄疫等污染环境的疾病,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国家都必须高度警惕。尽管通过常规的检疫措施,可以紧紧地封住前门,但是对于传染媒介和带菌的禽鸟、不受欢迎的来访者以及牲畜走私运输,则是防不胜防。在某些地区,很多牲畜可以非法地进人一个国家。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其漫长的不明确的边界线是难以监守的。与大农场主私下谈判就可直接购买牛,且未受到官方的注意。在这种地区,疾病转移的危险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些地区疾病或多或少是均衡分布的。这个国家有的疾病,另一个国家可能也有。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因此,没有任何理由能使人相信可以放松检疫。

走私进人美国的鹦鹉已引起很多人的鸟疫患者。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走私、口蹄疫在德国不少地区发生。战后时期,因为马匹未经许可就从一个国家运到另一个国家,因而在欧洲种马中引发了马花柳病。这种由运输造成疾病传人已有很长历史。如非法引进种用荷兰牛,造成牛胸膜肺炎于1839年传人英格兰。公海现在也面临着威胁。大陆间存在规模很大的走私活动。当局尚未充分了解就用船装牲畜自印度运至南美一些国家,上岸后又向内地发送,这实在是很愚蠢的。因为这种走私运输可能导致全国性灾难,即动物流行性疾病会以想像不到的规模发生和世界范围内兽医人员的严重不足。动物流行性疾病可采取实施检疫、严禁某些商品进口、控制环境卫生以及采取强制性扑杀等措施来加以防制,但要认真实施这些措施还有很多困难。目前,有些国家已接近消灭或基本消灭诸如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一些疾病;美国向我们揭示,马的泡疹病毒是按照要求并已证实是唯一的世界上完全消灭的一种疾病。由于这种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兽医行业的发展。且重点已从对动物个体或畜群的治疗转向对整个国家、大陆或地区的防疫。在JohnGalngee’s提出消灭牛瘟的建议一个世纪后,人们已认识到与疾病作斗争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防制动物流行性疾疾,一个国家单方面所做的努力效果不大。《带菌者问题》。虽然出口国有责任确保唯有健康的动物才能离境,但是对疾病的诊断和带菌动物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出血性败血病可通过貌似健康而实际上很可能带有禽出败杆菌的牛或水牛的媒介,从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蔓延到未受该病污染的国家。带菌动物给正常的检疫带来困难。至少在进口国检疫期间通过与当地易感动物接触,不一定是同种动物,当地的动物就可能隐性感染如口蹄疫这种病;兰舌病可通过未显现任何症状的牛传播,非洲猪瘟的病毒可在非洲野猪的血液中存在而不显现任何症状。检疫证并不总是可靠的。动物可能处在潜伏期。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因为就签发检疫证而言,当局对当地牲畜疾病的情况并不是充分了解的。迄今为止,现代科学还没有提供更好的诊断方法或快速的检测方法,这大大地助长了疾病从某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的危险。冻肉和冷冻精液的出口就是有助于保护传染性致病因子的例子。口蹄疫病毒在冻肉中至少可存活100天,猪瘟病毒在冻肉中可存活150天,鸡新城疫病毒在家禽胭体中可存活308天。低温冷冻精液对人们熟知的传染性致病因子,从胎产弧菌到口蹄疫和兰舌病病毒的存活能提供一种良好的媒质。其它传染性致病因子以类似的方式被传播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生物制品可能引起严重的危害。不少国家为了防疫,严格控制培养物和生物制品的进口。鸡瘟病毒于1923年非法带人美国,当培养物被粗心地抛弃时造成了爆发。为控制疾病而进口疫苗,有时会是某种疾病传人的原因。美国为了生产牛痘疫苗。1908年从日本进口了牛痘病毒的新毒株。尔后为增强毒力,将这种病毒注射到牛体上,却导致发生口蹄疫,并蔓延到很多畜群。用作培养鸡新城疫病毒的鸡蛋来自感染了鸡白痢的鸡群,给鸡群接种的防止鸡新城疫,结果鸡群感染了白痢病,来自苏格兰已接种羊跳跃症疫苗的动物被发现是已感染羊搔痒症母羊的后代。轮船、飞机、铁路机车和汽车在每次运输前和每次有传染可能的运输后,必须清洗、消毒和灭虫,以这种方法来杀灭细菌、病毒、昆虫和别的传染性致病因子。这些致病因子有很多能够保持传染活性达到几周甚至几个月。运输途中在中间集结点停留期间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致病因子的介入。由于私人拥有汽车和飞机,对国际公路和铁路运输须严加注意。这些问题看来是很平常的,但是对于消毒和昆虫扑灭法是否一直坚持并认真落实这一点尚有怀疑。大量符合要求,具有比李斯特和巴斯德时代所普遍使用的化学药品有更大杀菌力的化学药品的使用,还需做大量的工作。对于昆虫扑灭法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尚未进行足够的调查。虽然很多研究工作现在是由WHO发起的,在飞机装运前、装运期间和装运后采取烟熏的办法基本上是可行的,但在推荐这方法并正式列入一个国家或国际的防疫规定前,对它的效果和安全性还需作出进一步的调查。

对轮船上和机场周围的啮齿动物的控制已制订了检疫程序。有些地方,对机场附近控制啮齿动物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来自国外的传染病的传染和扩散的可能性应予关注。清除机场和海港周围的昆虫孽生地非常必要,但这一点往往被忽视。我们知道非洲马瘟和裂谷热(这仅仅是许多疾病中的两种)能通过昆虫媒介传染,而飞机则是运送昆虫媒介最理想的工具。

查看全文

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牲畜口蹄疫防控工作,确保我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并保障应急人员的安全。

分级负责。根据其严重性、可控性、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指挥权限。

依法规范。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法实施应急预案。

查看全文

牲畜良种补助实施办法

近年来,县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牲畜数量逐年增长,同时存在生产水平普遍较低,牲畜品种、种畜质量差等问题。经积极争取,县被自治区列为牲畜良种补贴项目县,为进一步做好牲畜良种补贴项目工作,提高牲畜品种质量,促进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县2012年牲畜良种补贴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

(一)牲畜良种补贴是贯彻中央、自治区扶持“三农”,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项目实施的扶持政策,将有利于提高种畜质量,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二)实施牲畜良种补贴对于促进扶持畜牧业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良种补贴有利于提高我县牲畜品种质量,符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牲畜品种是畜牧业生产的内因,对畜牧业经济效益起主导作用。提高牲畜品种、种畜质量,是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实施畜牧业良种补贴,大力开展小畜人工配种,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养羊业的落后面貌。

(四)实施牲畜良种补贴,扶持、引导农民积极使用优质种畜,抵制打击劣质种畜,使家畜改良工作有序进行,加快牲畜良种化步伐,对实现我县畜牧业的新的飞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查看全文

牲畜检疫净化实施方案

一、检疫净化任务和目标

利用两年时间(20*-20*年),集中对全区的牛、羊进行全面检疫,对检出的呈阳性牲畜进行100%扑杀。根据省、市统一部署,逐年按比例进行监测,对检出的呈阳性牲畜进行扑杀;严格引进牲畜的监督管理,控制染疫牲畜的流动,保持检疫净化成果。

通过集中检疫净化和逐年按比例监测,将牛的布病阳性率控制在0.*%以下,羊的布病阳性率控制在0.*%以下,达到国家规定的稳定控制标准,逐步实现消灭标准。

二、集中实施检疫净化计划

以人畜间疫情较为严重的村(屯)为重点,围绕重点扩大净化区域,逐步形成区域联片的净化区,最终完成全区净化工作。

20*年,继续开展牲畜布病检疫净化。牛羊布鲁氏菌病监测任务数分别为团结镇奶牛310头、肉牛及黄牛412头、羊970只;民主乡奶牛480头、肉牛及黄牛720头、羊42*只。

查看全文

活体牲畜治理工作总结

按照《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活体牲畜走私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西政发〔〕2号)要求和部署,我市结合实际,从年1月20日至3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活体牲畜及制品品走私和非法贩运专项治理行动,并取得显著的成效。此次治理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30余人次,车辆120辆次,查获走私和非法贩运活体牲畜案件6起、活体牲畜(牛)207头,价值100余万元。现将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市高度重视打击活体牲畜走私专项治理工作。为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分管打私工作副市长为组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纳海关缉私分局、西双版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为副组长,其他相关单位为成员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对专项行动进行统一指挥,并要求市打私办负责专项行动的协调工作。两个边境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按照州人民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订了市开展活体牲畜走私专项治理的行动方案,对专项治理行动的指导思想、整治范围及重点、工作步骤、工作措施及组织领导都作了明确要求。同时,按照专项行动的进度要求,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市专项行动治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和通报,有力地促进了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市人民政府还安排8万元专项工作经费,为治理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深入调研,掌握动态

为全面掌握和了解当前活体牲畜及制品走私路线及状况,我市确定镇和乡边境一线的村寨和通道为这次专项行动的调研监控重点。组成专项调研组,对镇、乡边境线各通道现状摸底调查、展开调研。重点对中缅“240”界碑附近的抽水房、采石场等地形成的私开通道情况以及乡中缅边境篾巴桥、戈牛便道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掌握各条私开通道的位置、路况等,为下一步专项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查看全文

牲畜出售效益转变工作意见

各县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省州属行政企事业单位: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根据我州实际,切实加强牲畜出栏出售工作,加快畜牧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实现由数量畜牧业向效益畜牧业转变,促进农牧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中央、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建设生态畜牧业为方向,以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和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探索招商引资的新路子,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牧民增收。

二、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齐心协力抓好出栏

查看全文

农场牲畜品种改良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团党委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强牧"战略不动摇,加大牲畜品种改良力度,促进畜牧业由生产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确保"十五"末存栏10万头牲畜任务的顺利完成,按照师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团实际,特制定2005年牲畜品种改良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保证全团牲畜品种改良工作顺利开展,做到强化品改管理,明确品改责任,团成立牲畜品种改良领导小组:

组长:

付组长:

成员:由团办、党办、财务、生产、畜牧育种、兽医及各连队主要领导组成。

查看全文

草食牲畜体系建设措施

摘要:草食牲畜产业链是武隆区“六大十亿级产业链”之一,是优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推进该区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助推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武隆区;草食牲畜;体系建设;措施

1发展模式

1.1创新牧旅融合模式。着力粮改饲结构调整,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推进“畜-沼-果”、“畜-沼-菜”、种草养畜等产业发展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实现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1.2着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我区旅游优势、围绕旅游沿线、乡村旅游点,开展观光牧业、休闲牧业、体验牧业新模式试点示范。打造垫道路、巷双路沿线现代牧业走廊;打造东部生态和西部循环2个牧业园;打造白马山观光、桐梓山板角山羊保种、罗英山种草养畜3个牧业示范带。加快拓展畜牧多种功能,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格局,推进旅游畜牧融合,实现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2体系建设

2.1加快草食牲畜产业链建设。着力山羊产业链条延伸,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建设现代畜牧业加工流通体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集养殖、加工、物流一体化的畜牧产业集群,推进畜牧生产经营产业化。打造武隆羊肉特色美食文化。积极打造“武隆碗碗羊肉”特色餐饮;开发羊肉干系列、熟食羊肉礼品。全力打造畜牧与旅游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建设观光牧场、体验牧场、牧业科普场、肉羊认养牧场,通过牧旅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2.2提升畜牧品牌效应。推进品牌化战略、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多渠道宣传有机羊肉、绿色牛肉、有机蜂蜜、“武隆板角山羊”,加大营销推介,做大做强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特优畜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让品牌走出家门,走向世界。积极探索“产地销售+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等多种营销模式,鼓励畜牧企业创建“互联网+畜牧”电商平台,培育畜牧电商新亮点,支持依靠天猫、京东等载体,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电商产业集群,走上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2.3饲草料体系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饲草资源,扩大黑麦草、青饲玉米、甜高粱饲草种植,提高加工生产能力,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发展。一是扩大优良牧草种植面积。鼓励和动员广大农户“把草当粮种”,对坡度大于25°的耕地全面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二是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达到并稳定在15万亩。三是加快饲草料加工转化。引进推广牧草收割、秸秆粉碎、窖储和揉丝等饲草加工设备,加大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微贮等加工技术利用力度,加快我区饲料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推动草食牲畜专用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加工,做到产品多样化、系列化,推进饲料、饲草产业的发展。2.4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依托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重点扶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畜禽良种繁育、畜禽大规模养殖等草食牲畜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体,不断创新产业化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养殖;鼓励龙头企业与畜牧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快畜产品精深加工和优势畜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和鼓励草畜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积极做好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开展争创品牌活动,不断提高我区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2.5生态循环体系建设。要严格执行产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加强污染防治工作,使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要坚持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做到沼气配套、雨污分流、干清分离、净污分开,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生产模式,做到减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2.6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把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畜牧科技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推动和提升草食牲畜产业链水平的关键环节来抓,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一是切实提高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和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全面完善和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队伍和设施建设,培养和稳定一批动物防疫员及技术员,以优质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保障草食牲畜产业链的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引导养殖户、经纪人、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为养殖户(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多层次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和畜产品商品化程度。

查看全文

市区牲畜水产发展建议

为扎实抓好我区畜牧水产工作,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强基础、调结构、抓重点、突特色、促增收”的工作思路,以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化经营为抓手,提高畜牧养殖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培育以生猪、蛋鸡、鹌鹑为主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壮大培育畜牧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实现我区畜牧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新增万头猪场2个,转型升级规模场5个以上,新增蛋鸡规模养殖小区(场)2个,奶牛养殖小区1个。生猪出栏24.3万头,牛出栏0.43万头,羊出栏1.14万头,禽出栏67.3万羽。肉类总产量2.42万吨,禽蛋产量2258吨,鹌鹑蛋产量2240吨,奶产量465吨,水产品产量556吨,畜牧渔业总产值5.04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5%。畜禽死亡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三、工作措施

查看全文

畜牧养殖生态环境论文

以来,对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重视。而伴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畜牧养殖更加集中,牲畜每天产生大量粪尿,对周围地下水、土壤、空气等都带来了严重污染。因此,如何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降低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畜牧养殖业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与其他行业相比,畜牧养殖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牲畜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牲畜的健康正常,通常需要对饲料进行科学搭配,甚至需要加入一定的药物。但在饲养过程中,很多养殖人员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往往会不严格按照规范配置营养饲料,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为了促使牲畜尽快成长,普遍存在违规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现象,由此加大了对大气污染的严重性。有数据显示,十万头的养猪场,每小时排放氨气量达到148kg,硫化氢等气体量达到13.5kg,对于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1]。1.2对土地环境造成的影响。对于土地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在养殖过程中,大量牲畜的粪便堆积对周围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当前很多养殖场规模较小,牲畜粪便随意堆放,不仅对周围土地环境造成影响,还浪费了粪便对土地资源的积极效果。动物粪便随意堆放造成的土地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导致畜牧养殖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1.3对水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水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牲畜的粪便随意长久堆放后,内部含有的氮、磷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逐步渗入到地下水质中,降低了水质质量,严重还会影响该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应用;另一方面是牲畜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病菌,这些病菌会通过粪便等途径渗入到周围地下水中,对周围水质环境造成污染。数据显示,很多地区由于管理的混乱,加重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污染性。

2降低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2.1畜牧养殖场所选址要科学合理。畜牧养殖场所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其对环境影响的大小,因此,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畜牧养殖场所的地址进行合理选择,确保选择的畜牧养殖场所地址能满足实际需求,从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选择畜牧养殖场所除了满足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禁养区以外,不要与河流等资源相距太近,可选择与相关处理设备距离较近的地方,便于对牲畜排泄物进行污染处理,降低养殖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最终选择的牲畜养殖场所区分生产区与生活区,降低养殖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2.2提高养殖人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养殖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高低决定畜牧养殖中的污染大小。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养殖人员能全面、深入了解畜牧养殖对于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所带来的后果。以此促使养殖人员在牲畜养殖过程中能自觉按照相关规范严格执行,降低牲畜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管理机构可根据当地畜牧市场需求情况,合理制定畜牧养殖发展策略,定期组织当地养殖人员进行集体学习,切实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及相关操作规范,降低牲畜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2.3引入生态工程降低牲畜粪便的生态环境影响。畜牧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牲畜排泄物等物质随意存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要防治该污染,最重要的举措便是解决现代生态工程技术,对牲畜粪尿等废物进行生态处理,实现畜牧养殖的生态化、清洁化,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如通过建设新型沼气池,借助牲畜粪便实现发电,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这样不仅能显著降低畜牧养殖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也促使畜牧养殖的生态化、清洁化生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对于提升生态保护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结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