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3 00:09: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物学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物学教学

幼儿生物学教学综述

本文作者:孙钠工作单位: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重视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生物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老师进行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老师可布置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家中独立操作完成,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根对水分的吸收》知识点时,提前布置学生在家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课堂上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学生便很容易理解细胞吸水或失水原理。[4]

利用多媒体技术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把声、光、电结合起来,实现声、像、图、文相统一,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形象地展现生物体。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发展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提高理解和记忆能力。例如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可以播放一段北极熊生活的影片,让学生考虑为什么北极熊长有白色的毛,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去听讲,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5]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查看全文

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体会

摘要:通过近几年来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根据课程特点,课程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以期增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教学体会

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分子检测、分子诊断、基因治疗、基因工程药物、个体化用药等应用于临床医药中,促进了医药领域的发展。药学领域中分子生物学在中西药的作用机制、药物发现、个体化临床用药、药物质量检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药学分子生物学作为本科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药学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完善,小结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经验和做法,对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和实现地方应用型药学服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课程特点

药学分子生物学具有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课程的先修课是《医学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后修课程有《药物毒理学》、《药理学》、《药物合成》、《药物设计》等,药学分子生物学主要介绍内容是基因、复制、转录、翻译,以及药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即基础篇和应用篇[1]。因其研究对象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基因、蛋白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内容较抽象。其实践性强在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而如基因敲除、基因编辑、基因工程药物、药物虚拟筛选技术等都是以分子生物学理论作为基础的,这是药学分子生物学的另一特点,即创新性。因此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后才能综合应用到药学服务中。

2课程教学目标

查看全文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6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班48名、2班4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1班设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法授课,2班设为观察组,采取案例教学法授课,学期结束时通过理论及实训操作考试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实训操作考试平均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观察组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理论知识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言语表达及团队合作沟通的能力、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与传统的讲解教学法相比,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合理设计案例,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应用效果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以往日常教学中多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授课,主要为老师课堂教授,老师按照教材讲解不同微生物的种类、结构形态、遗传变异等,忽视了将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学生对抽象内容难以理解,知识以死记硬背居多,无法深入理解,导致理论知识难以与实际问题相联系[1]。而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培养专业的医学人才,因此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长期以来,众多学者为改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效果进行了许多尝试,其中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2]。案例教学法是老师根据教材中的某一个章节或者多个章节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科学合理的选择现实中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际案例,并提出各自的见解,老师再给予点评,以此锻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本研究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本校2016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班48名、2班46名学生,所有学生为随机分班,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课时及带教老师均完全相同。将1班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1名,女27名,年龄17~19岁,平均年龄(18.3±0.4)岁,采取传统的教学法授课;2班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9名,女27名,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8.1±0.5)岁,采取案例教学法授课。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组成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1.2.1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理论知识教学时授课老师首先依据大纲的要求制定计划授课,借助幻灯片和黑板板书进行理论讲解。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的教学时,授课老师依次讲解微生物学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方法等,随后再具体指导操作。1.2.2观察组采取案例教学法老师依次按照选择案例、合理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问题、老师总结分析的思路教学,具体如下:①案例设计:老师根据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案例来源可来自于医院的病案室、报刊、学术资料、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案例难度应该由易到难,与章节知识密切相关,具有可讨论性,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解流感病毒的内容时,可从医院病案室选择一例典型的甲型流感案例,完整的讲解案例的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预防,仅需一个案例就可以将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与临床案例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流感病毒的形态、性状、致病性、预防、诊断等知识[4];②提出问题:可根据所设计的案例,设计与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关联紧密的问题,老师根据大纲要求,尤其对要求重点掌握的难点提出问题,如:抗体的类型和致病的特点、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有哪些、引起肝炎的病毒的类型和结构特点等,也可举实际案例,如讲解破伤风杆菌时可举实际案例,一患者临床表现为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提出此类患者应该如何处理,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还是类毒素?在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时有哪些注意事项?通过实际案例及问题可帮助学生详细了解破伤风杆菌[5];③老师将学生随机分为5组,每组8~10人,组员根据案例及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图书馆、数据库等途径查阅资料,相互分析、讨论、总结答案,再由组长进行回答;④老师分析总结:老师耐心记录各组答案,尤其注意共性问题,最后进行总结点评,对各组答案中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答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即典型性问题重点解答,加强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1.3评价指标。待学期结束时通过理论及实训操作考试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总结分析。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目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教育活动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课以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实现了教育中的有效辅助。研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助推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实现高效的微生物实验教学目标。本文介绍了微课对于实验教学课程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当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探究如何运用微课实现有效的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当前,微课教学经过无数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方法,微课教学被当成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作为一种新事物,微课教学要想实现高效的课程教学目标,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科融合,提高微课资源的教学适应性,不断提升微课资源服务课程教学的能力。

一、微课概念及其在对于实验教学课程的积极作用

(一)微课概念内涵。微课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8年,提出者为美国教育学家戴维?彭罗斯。他认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更符合现阶段的学习需求,具有更高的教学效率,应用前景广泛。随之而来的是“微学习”这一理念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地铁上、咖啡厅以及工作之余进行学习,在课堂上也是一样。一堂课程中真正精彩的部分往往只是其中的6—10分钟,若时间过长,则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出现分散,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微学习”对于课程形式有较高的多样化需求,整个教学过程必须具备灵活性与变通性,与微课的发展相对应。微课主要是通过教学视频的编辑、精剪,通过网络平台或网络付费平台,实现对于微课资源的共享,学习者可以借助有效的微课资源的筛选,获取符合自身需求的微课资源,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二)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进行针对性教学。目前,我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主要采取小班分组制的实验教学模式,每组配备一名实验教师,但因学校医学专业学生众多,想要随时随地使用实验室教学设备并不是易事。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而且课上的实验教学时间(主要是这个原因)有限,而实验教学内容较多,很多实验只能一次带过,很多学生还没有明白实验的具体现象和原因,对于课程知识一知半解。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相关课程教师可以制作或下载关于某个实验操作的教学视频,并通过学习平台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对视频资源进行有效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操作过程、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及操作能力。2.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高效教学。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开展中,学生的实验学习时间只能在课堂中,地点也只能局限于实验室,而实验教学时间有限,加之实验室资源不足,实验教学成果不太理想。而微课教学能够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课程的学习,在反复学习中提升对于实验课程的认识,提升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此外,微课教学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当前医学微生物学使用微课进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查看全文

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分析

【摘要】药学分子生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药学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比较分散,内容比较抽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实验课教学内容和理论课教学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合,通过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法的优势,帮助学生有效把握课程知识体系。文章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制作,以“蛋白质”和“基因工程”知识点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把握章节内容的整体框架和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思维导图使药学专业学生系统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并提高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药学分子生物学;思维导图;基因工程;药学专业

现代药学是以化学和生命科学为基础的应用型学科。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的分子生物学,其理论和实验技术已经渗透到药品研发的各个领域。目前,分子生物学在药物设计、药品生产和药物质量检测等药品的传统生产研发领域中发起到了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在药学前沿进展方面,药用蛋白表达系统、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和遗传药理学等药学研究热点均是以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药物虚拟筛选技术等在药学领域也有重要用途[1]。药学分子生物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已成为药学本科专业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3]。按照实际情况,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药学分子生物学存在概念较抽象、内容多为微观水平、知识点比较分散等客观现象[4],根据药学教学强化基础性、学术性、实用性和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在药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引进了思维导图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5-6]。文章以作者所在院校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为例,探讨思维导图用于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的经验。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思维导图的制作流程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或脑图,是由英国人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的。思维导图最初的目的是用于改善记忆和提高笔记效率,目前思维导图在分析解决科研问题,培养组织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应用[7]。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把零散枯燥的信息变成高度组织性的图,帮助理解记忆。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不断讨论并思考,弄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知识在大脑和操作界面上形成具体的树状图;其次,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必须不断地提取出关键词。这个主动思考的过程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把握课程的知识点及相关结构,整理出逻辑脉络。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手绘,也可以采用PPT软件和Freehand等软件进行制作。思维导图的制作流程大致如下:首先是选定一个主题词,将主题词放置于制作界面的正中央;然后将二级标题作为主干,写在主题词的周围;以此类推,将三级乃至四级标题写在离中心词更远的周围。然后运用箭头和连线连接各个标题,突出各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思维导图在药学分子生物学授课中的应用示例

查看全文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设计和思考

医学微生物学是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主要讲授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免疫性以及检查方法和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和治疗原则等内容的一门基础学科[1]。课程具有知识点多且繁杂、记忆难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抽象、枯燥,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一直探索的课题之一。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和职业培训等多个领域[2-4],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逐渐成为人们处理和学习知识的有效工具。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以期优化传统教学方法,探索更为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TonyBuzan创立的一种辅助思考和学习的工具。它是在人大脑细胞结构及信息传递原理基础上,将左脑的词汇、顺序、逻辑与右脑的图像、色彩等因素结合,模拟人类发散性思维,通过引导和记录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形成一个可视化的知识关系图[5]。思维导图主要由节点、连线、连接词3个基本要素构成。节点代表探索的问题、概念,包括一个中心节点和若干个相关的次级节点;节点之间以连线相连,代表各节点的关系。思维导图可以采用手绘和计算机软件设计制作。与手绘方式相比,软件绘制更为简洁快速,对大学生更有吸引力,弊端是表现形式局限,而且有些软件需要付费。目前,应用较多的软件为Mind-Manager、FreeMind、XMind、iMindMap以及百度脑图等。制作思维导图时,首先要依据学习目标确定一个中心的主题节点,然后模拟人类的发散思维过程,由此向外辐射多个相关次级节点,并利用线条、颜色、符号、图形、关键词等标注各节点的差异和内容,最终以结构图的方式展现学习者记忆、学习、思考的思维过程。学习者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从确立中心节点开始,即已明确了学习目标,再通过发散思维,逐级提出若干相关次级节点,通过答案的寻求过程,将知识点梳理、提炼、压缩,最终形成一个直观可视化的知识框架。此过程中,学习者不仅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理解和记忆,还在不断思考、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思维导图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四版《医学微生物学》中“葡萄球菌属”的教学为例,尝试引入思维导图,探讨其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中葡萄球菌属主要讲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前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2.1课前教学设计中应用。课前教学设计是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基础上,客观分析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对象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并制订教学策略,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完成的必要过程。优质的课前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而思维导图的发散结构使其具备了医学微生物学课前教学设计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以葡萄球菌属为例,利用Mindmaster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见图1。由图1可见,以葡萄球菌属为中心节点,向外放射两个与人类疾病相关的葡萄球菌的次级节点,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与人类致病密切相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教学的重点。由此衍生5个分支问题: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至此,构成了葡萄球菌属思维导图的主要架构,也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体系。教师可将设计的思维导图主要框架在课前提供给学生,并标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此基础上予以补充后续分支问题,完善细节,引导学生绘制完整的思维导图。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中引入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制作过程全面分析教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掌控教学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思维导图制作,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且起到了课前预习的作用。2.2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上,教师合理进行师生互动,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多、信息量大且零散,记忆性较强,若单纯以讲授为主,学生感觉枯燥无趣,学习效果不佳。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仅能使教师清楚把握教学重点,还加强了学生对整个知识框架的把握,再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效结合,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葡萄球菌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补充和完善葡萄球菌属课前教学设计思维导图。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可将设计好的思维导图空出相应节点,引导学生补充完成(见图2)。或者教师提供一些节点作为主题节点,例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作为自学内容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课下独立绘制小的思维导图(见图3),之后再将此部分内容并入大的思维导图中(见图4)。葡萄球菌属教学内容讲授完毕后,即可获得一份清晰的知识体系图。2.3复结中应用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多,容易记忆混淆,学生普遍感觉课后复习困难。教师授课完成后可以继续利用思维导图(见图4)引导学生学习。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回顾思维导图内容,归纳总结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另一方面,学生复习时还可以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既梳理了知识点,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也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此外,学生考前复习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一目了然知识架构,也利于提高记忆,轻松备考。

综上所述,教学前期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立中心节点设计思维导图;教学中期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参与完成分支问题,构建知识框架;教学后期师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点,完成系统学习。可见,思维导图融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查看全文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医学细胞生物学是现代基础医学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不仅是基础医学学科的前沿学科,而且与临床医学各学科紧密联系。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繁杂、抽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临床专业医学生系统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已成为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专业课程规划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考试方式的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为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探索研究人体细胞发生、发育、增殖、衰老、死亡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与人类疾病关系的学科[1]。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等医学专业的一重要基础课,同时也是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后续临床课程的基础[2]。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助于医学专业学生从分子细胞层面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为专业课学习和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3]。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这门课程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6]。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系统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是新形势下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7-8]。本文结合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

1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1.1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针对不同专业,因材施教。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法医学、临床药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均需要开设医学细胞生物学。任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大纲并根据教材内容,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按照学校的课程设置,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因材施教,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注重基础理论,由浅入深。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构建并完善由细胞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现象及本质等所组成的理论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及基础实验技术的理解。授课教师应该以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为教学重点,使学生对细胞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等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然后,精炼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内容较多,但课时有限,所以,任课教师应精炼教材内容,有的放矢授课。该门课程的必修内容是认识人类自身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精练授课内容,突出重点章节,同时,课后需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查看全文

微生物学教学医学论文

1医学微生物学中未能充分应用临床知识的原因分析

1.1医学课程的设置造成临床知识应用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医学教学的课程设置未能与时俱进,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体系,通常是以基础课程为起点,掌握基础医学之后再进行专业课程、临床课程的学习,最后进行实践课程。统观我国高校专科医学课程设置,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由于大一阶段学生侧重学习通识课程,接触的临床知识具有局限性与零散性,临床知识的缺乏决定了医学微生物教学很难真正应用临床知识,否则只会增加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难度,久而久之产生厌烦心理,最终起到了南辕北辙的后果。

1.2医学教师专业素质造成临床知识应用的局限性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要想将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中的具体病案相结合,需要教师掌握专门、专业的医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专科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师有一部分毕业于非医学专业或是刚从医学院校毕业,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也很难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临床知识。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要想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其专业素养必须放在突出位置。

1.3学制与学时的临床知识应用的局限性

查看全文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应用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针对医学微生物学内容枯燥,知识抽象、零碎,记忆点较多等现状,课题组尝试引入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并富有短小精悍特点的微课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文章将微课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相结合,介绍了微课常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提出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方法来制作微课,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微课;

教学改革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网络上相继出现了带“微”字的一系列名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广告等。应用于教育方面的“微课”也被提出[1]。2012年3月,在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2]。此规划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联系更为紧密,而最有代表的产物之一就是微课。微课的定义很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3]。随着微课在教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广大教师也迎来了思想上的革新与挑战。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具备微课建设相应素质的教师数量少,且对微课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4]。近几年各种全国性的高校教师微课比赛参赛作品大多体现在重技术、轻设计[5]。本文将教学内容与微课制作方法相结合来讨论微课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使用。

1微课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优势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横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也是检验专业开设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前必学的基础课程。但所讲授内容比较枯燥,知识抽象、零碎,记忆点较多,导致学生兴趣缺失。因此,引入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微课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的直观性、动态性,不仅简化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而且可以实现线上线下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便于教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而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内容所具有的特点也符合微课的上述特点[4]。与此同时,微课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不适合学习自律性差的学生;表现的“知识碎片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师生的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其优缺点,扬长避短,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何发挥其优势,就需要教师制作微课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一定的微课制作能力。教师只有在掌握微课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授课思路以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

2医学微生物学中微课制作的探索

查看全文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高等教育面临着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形势。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有其特殊性:操作性、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操作能力和生物安全意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实验教学质量,针对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精神均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院学生学好后续的病理学、免疫学、药理学及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的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实并验证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担负着对微生物基本技术的学习掌握和严格规范操作的任务。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和操作等基本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是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部分。本文就个人几年来教学实践谈些体会。

1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实验课准备不够充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理论课讲授的内容。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对实验内容并未事先预习,存在着“临时抱佛脚”的现象。由于没有充分的实验前预习.学生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尤其是一些操作性实验,往往是看一步实验步骤然后再操作一步,根本做不到前后联系以及与理论课的融会贯通。究其原因,可能是目前医学院校基础教学实验学时较少,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重视;学生本身对这门实验课兴趣不大。但最根本原因是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实验课,认为实验课无关紧要。

1.2无菌观念淡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以细菌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无菌观念。尽管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多次强调注意无菌操作,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无菌观念淡薄,基本上属于“粗放型”操作。如个别同学手握灭菌后的接种环四处走动,对着接种细菌后的平皿说话,直接用手捡起打碎的接种有细菌的培养皿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