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23:19: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物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物教育

生物实验课通识教育研究

早期通识教育在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已逐步渗透发轫于高考备考,顺应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接轨的趋势,通识教育应是一以贯之的教育方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一节选修实验课面临着探索空间大、参照课例少、教学效果不稳定等诸多困难。鉴于上述现状,笔者尝试以《胡萝卜素的提取》为例设计一节以早期通识教育理念为指导的高中“建构”型实验课以期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课题准备

1.理论知识(1)胡萝卜素简介a.化学视角下认识胡萝卜素的分子结构:胡萝卜素的化学结构中央有相同的多烯链(包含多个碳碳双键),根据碳碳双键的数目将其主要划分为α、β、γ三种。β-胡萝卜素在胡萝卜素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在众多异构体中最具有维生素A生物活性,在绿叶中与叶绿素共同存在,胡萝卜的根里也有很多;α-胡萝卜素在绿叶和胡萝卜的根里与β-胡萝卜素共同存在,含量一般较少;γ-胡萝卜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则有限。b.生化特性: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铁离子可使其褪色。胡萝卜素是常用的食品橙色色素,广泛地用作食品、饮料、饲料的无毒添加剂以及化妆品新兴市场上,还可以清除自由基,抗衰老,预防和修复细胞损伤,近期发现天然的胡萝卜素还具有使癌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的作用。β-胡萝卜素称为维生素A原,一分子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可被氧化成为两分子的维生素A,因此可被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c.提取来源:从植物(如胡萝卜)中提取;从养殖的岩藻(如海带、马尾藻、裙带菜等)中提取;利用微生物发酵(如产氢红杆菌、工程菌等)生产。(2)纸层析的原理及应用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纸层析法依据极性相似相溶原理,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而扩散速度不同,因此可达到分离的目的。常应用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测试样组分,也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组分分析。必修1叶绿体色素分离的实验中利用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离出4条色素带,并由此可知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3)萃取剂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互溶。此外还需考虑萃取的效率、实验的安全性、取材的便捷性,综合考虑得出适合于萃取胡萝卜素的萃取剂是石油醚。2.实施方案(1)原料:胡萝卜粉碎干燥。(2)萃取剂:石油醚。(3)萃取效率的优化:萃取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萃取的最佳温度和时间可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来摸索。(4)粗提装置的设计如图所示:(5)结果分析:最佳萃取条件的优化;萃取获得的粗提液的处理;萃取液的浓缩;提取物的鉴定。(6)提取物鉴定方案:纸层析法(如图)(7)课题成果评价:①总结提取胡萝卜素的最佳方案。学生分组选取不同溶剂和萃取时间,最后汇总数据比较各组实验结果,优化出最佳方案。②层析带显示状态的解释与说明。从样品含有的杂质量、颜色比较等方面定性判断萃取质量。

二、课题实施

材料粉碎→材料干燥→水浴加热→冷凝回流→空间通风→纸层析法鉴定

三、课题整理

查看全文

浅议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医学生在病原生物实验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阐明了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教育、加强有关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和规范实验室操作技能、实验室安全防护和环保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险的综合因素,以防止实验室人员感染和防止危险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1]。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是开展科研、教学、疾病预防控制等活动的重要场所,要经常与各种病原微生物打交道,由于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淡薄或实验操作不当等可能会导致操作人员自身感染,甚至造成传染性物质外泄,污染环境。因此把生物安全教育纳入医学院校实验室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是十分必要的。

1.常存在于病原生物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

1.1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

1.1.1学生初次接触到病原微生物,如菌种、血液、体液、粪便、分泌物标本等,对其致病性和危险性认识不足。

查看全文

初中生物教学生命教育实践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生命情感严重不足,这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借助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师采用递进式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实现对学生精神思想的正确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一定要高度重视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探索,真正发挥出递进式生命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教育引导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国整体教育体系中,学校尚未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只有接受生命教育,才能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产生一定的生命感悟,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基于生物教育与生命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将生命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生物教学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更深刻的感悟,进而产生珍惜生命的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唯有如此,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发挥出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够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实施更为全面的教育和指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合理的指引,促进初中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的实践措施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应该对生物教学内容和生命教育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生物教学和生命教育的契合点,进而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指导,促进生命教育作用的发挥。1.情境教学,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生物教学中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生物教学和生命教育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体系中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不断的挖掘和学习,为学生后期深入学习生命教育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所以在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生命教育实际情况构建特定的教学情境,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生命教育的顺利开展。如在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入生命教育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生命相关知识学习兴趣加以培养,为后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教学情境,“家里的盆栽一般会放置到什么地方?你知道为什么这样摆放吗?要想让植物旺盛的生长在摆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逐步产生对生命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物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植物生命的延续需要多种元素的相互配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向人生命的延续延伸,促进学生对人生命的价值形成初步认识。2.实施情感激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共鸣。在递进式生命教育体系中,教师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学引导后,学生一般能够对生命形成初步的认识,此时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生命情感的教育内容,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共鸣,能够促进学生对生命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促进学生正确生命观念的培养。如在完成情境创设后,教师为学生提出假设,即“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而如果将植物摆放到长期不见阳光的地方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能够得出植物会变黄甚至枯萎的结论,此时教师为学生展示生病植物的实体,让学生观察,借助适当的引导,引发学生对植物生命即将丧失的伤感情感,在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借助生物方面的知识对植物进行治疗,让植物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完成对植物的治疗后,学生的生命情感能够得到进一步激发,感悟到生命的美好,生命教育也更为深入。3.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递进式生命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基于前期的学习一般已经能够对生命的价值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此时教师对生物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能够让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上,促进学生正确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植物的生命价值向人的生命价值延伸,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体不可违背自然规则,进而促进学生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的保障。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递进式生命教育,学生接受系统的生命教育指导能够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查看全文

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健康教育的策略

摘要: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初中生物与健康教育的联系最为密切,有利于初中生树立健康意识和积极心态。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学科优势,有意识地向初中生渗透健康教育,鼓励初中生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初中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文章先阐述了当前初中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教学渗透健康教育的意义,然后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初中生物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除了追求身体健康外,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精神健康、饮食健康等多种健康形式。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在课堂教学中向初中生渗透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能够改善初中生的生活质量,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展现出当代初中生的风采。

一、当前初中生的健康状况

(一)健康教育观念淡薄

通过日常生活中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发现,很多初中生对健康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在平时缺乏健康意识,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还有些学生认为健康养生是老年人需要考虑的问题,自我保健意识比较弱,并没有意识到健康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甚至还有部分初中生没有将健康教育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存在“学用脱节”现象。

查看全文

情感教育在生物教学的应用探究

一、情感教育对中职生物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但是,多数情况下,教师都不会给学生讲解这方面的内容。教师若是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不但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例如,介绍科学家发现真理的故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勇于探究,从小事中发现大奥妙,激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2)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中职生物教育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生物方面的知识理论,同时还要对学生做心理方面的教育。中职学生基本上都会出现一个相同的现象,就是该阶段的学生叛逆心理明显。教师只有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生物教学和其他学科不同,教师可从生物的角度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成长中拥有健康的心理。(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生物学向学生展现了生物的生长、结构以及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具有美感。现如今,很多生物教学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往往会在教材当中增加一些图片,或是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映相关的视频,必要时,可采用显微镜进行教学,例如DNA机构、蛋白质结构以及植物细胞等。这些都具有美感,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二、中职生物教学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

情感教育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审美能力等,对学生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要将情感教育贯穿在整个中职生物教学当中。(1)以“情”的方式展开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体现在“情”字上,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在生活、学习上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与学生建立起友谊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感情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交谈,采用“谈话式”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师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来吸引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带着激情上课,学生便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和教师在情感方面产生同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当学生和教师有着不同看法时,教师不可一味否认学生的观点,要用感情去指导学生,使学生透彻了解知识理论。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教师采用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和教师相互沟通、相互讨论,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2)巧妙运用实例方式进行教学。生物知识内容很多都比较抽象,这样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若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一味地分析理论,让学生努力去理解,所获得的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生物知识内容,教师可采用举例的方式进行教学,将生活中一些和生物知识相关的例子运用到课堂当中,使生物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实际和理论相互联系,这样学生更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努力学习的斗志。更重要的是,举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日后的生物学生中会更加努力刻苦,勇于钻研。在生物教学中,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运用到课堂上,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更认识到生物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3)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都不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在下面听,这样一来,学生存在疑问有时也不会向教师提出。并且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接受知识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往往还不能完全理解,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而且也加大教师的教学负担。反之,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然后没事情做,对其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从改变教学方法着手。当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主动去帮助其他没完成任务的学生,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感受到帮助所带来的喜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生物教学中,只靠教师的讲解远远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之间要学会相互帮助,合作学习,相互竞争,相互提高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

在中职生物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情感教育的方式不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教学模式的开展。

本文作者:高伟工作单位: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

查看全文

高中生物教学成功教育研究

摘要:人是情感的动物,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获得外界的认同,这样才会促使他们走向成功。高中生物教学中,由于高中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价值判断,对自我评价具有特殊的需求,在学习进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给学生创设成功体验,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活他们强烈的内生动力,优化生物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成功教育;策略

成功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尤其是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他们更渴望被认可,更渴望成功。所以,在高中阶段中,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开展教学,那么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实施成功教育呢?本文从创设成功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进行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究和论述。

1创设成功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成功虽然是每一个学生的梦想和追求,但是每一个成功都是有理由的,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努力地追求,去主动地探索,这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身边学生的或者是一些著名生物学家成功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给学生树立一种榜样,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追求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品质。在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的教学中,上课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孟德尔的相关资料。上课,教师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导入课堂:生物学家孟德尔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遗传学之父”呢?学生交流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们认为孟德尔从小就对植物的生长非常感兴趣,虽然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但是并没有影响它热爱植物的热情,在其后的长达8个寒暑的反复实验中,终于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这就是课堂的开始,这个开始向学生渗透了兴趣、坚持、辛勤劳作等等成功者必备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对基因分离现象的解释以及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但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的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不能忽略的是基因定律发现者孟德尔8年的潜心研究,这样就能通过孟德尔取得成功的过程,向学生渗透成功的内涵。

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倡导学生个性表现

查看全文

论情感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教育工作者多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难以引发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形成稳定的知识情感诉求。然而,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本文通过探讨情感教育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关的应用策略,以期能给一线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启发,促进中职生物教学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职学校;生物教学

情感态度是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投入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目标设定、学习毅力的生成等皆具重要影响。在中职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情感教育的渗透,发挥学生情感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情感教育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中职生物教材中记录了许多有关生物科学探索与发现的知识,并附有一些生物科学家的传记。若教师能够利用好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实验、钻研探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对相关生物知识及观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剖析与验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建立系统的生物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探究世界,提高其科学素养。

查看全文

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研究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并且环保问题是我国所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本文从生物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两个方面来介绍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提出开展环保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教育;环境

环境问题已成了现阶段讨论的热点,可以说它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并且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这也是学习生物学科应该关注的。只有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类的未来,所以环境问题应及时地充实到生物教学中以加强学生的环保知识教育。使学生意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珍惜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环保教育的观念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和依据。并且生物学课本中富含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等知识内容。由于环境保护问题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保资源,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环保教育内容讲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保资源。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地方蕴含着生态与环保的因素,教师可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源,把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例如,在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中的信息资料说到,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1]。教材的学习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及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并珍惜所生存的环境,使其于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比如,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系列环境变化与植物对气候调节、净化空气、消声降噪、放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土地荒漠化、当前严重的雾霾等问题,以及“退耕还林”和“退耕还牧”引入学生的意识中去[2]。使学生认识到森林一旦被破坏,会出现水土流失,甚至可能会导致泥石流等严重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适时有效地整合课内外环保资源。当然,教材中有关生态与环保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更多的环保教育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如:利用网络、书籍、报刊等获取相关环保教育资源并将其导入生物课堂教学,将课内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既可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促进和巩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建立。例如,在家里使用过的废旧地膜、电池是如何处理的?它对环境有何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从课堂知识来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另外,在教学青蛙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天可捕捉一至二万只害虫,但由于剧毒农药的使用以及人类为满足胃口的需要,致使许多农田青蛙基本绝迹,表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灾难将使人类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二、结合实践活动开展多渠道的环保教育

查看全文

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探析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教师要重视课堂上营养教育的渗透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在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

关键词:生物教学;营养教育;教材资源;健康意识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一些特别实用的知识点,教师深入研究和挖掘这些教材资源,可以发现:在课堂案例分析中的营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意识;生活故事中的营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知识实践中的营养教育,能够与学生一起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

一、分析案例,形成科学意识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与营养教育相关的案例,教师应该深度挖掘并合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这些案例往往能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机能和生活习惯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案例“嫁接”过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科学意识,从而能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走进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当下学生们熟悉的一些案例现象进行案例分析:维生素C是大家都不陌生的一种元素,但在13世纪人们却并不知道其为何物,很多船员和水手都死于体内缺少维生素C而导致的坏血病。直到14世纪,才有科学家开始做相关的研究实验。到了1932年,有科学家在柠檬汁中析出结晶物质,发现了维生素C,第二年瑞士科学家合成了维生素。学生们在听完教师讲的维生素C的由来之后,不仅仅知道了其由来,还了解到像维生素C这样的维生素,在人体内虽然所占比例很小,但如果缺乏,轻则会引起身体相应的不舒适,重则会危害生命健康。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深层次把握构成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上存在着差异,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也给学生们上了一堂营养教育课: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不同,只有不挑食不偏食,才能预防维生素的缺失。

二、联系生活,培养良好习惯

查看全文

生物化学教学融合思政教育探索

摘要:课程思政是培养社会和谐发展所需德育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现状,挖掘了生物化学中的思政元素,提出了生物化学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实施方案,为将生物化学作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生物化学;思政教育;实施方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么如何进行高效的“三全育人”呢?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上海市各大高校率先推出了一系列课程思政,将各类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2],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科学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爱国情怀的培养,起了关键性作用[3]。目前,课程思政在全国各高校兴起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是农学、医学、药学、食品、遗传、水产等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是江苏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本校)生物技术、海洋科学、水产养殖、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动植物检疫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4]。生物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完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等思政资源丰富,有利于德育人才的培养。因此,探索如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巧妙融合思政教育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1生物化学思政教育的现状

1.1课程教育情况。生物化学是一门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探讨生命本质的自然科学,是生物学渗透化学和物理学的科学,其包含的内容繁多杂乱,再加上高校教学过程中又呈现出专业课程学分偏少、学时吃紧的现象,教师勉强在规定学时内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没有剩余的时间在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另外,随着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教育往往重视教而忽略育[5]。1.2教师素质。教师是课程教育实施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6]。然而目前不少专业教师专注专业知识教学,将思政教育全部推给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即使在课程思政提出后仍然表现出“客观上不排斥,主观上不积极”的态度[5]。还有部分专业教师的品德本身就存在问题,如愤世嫉俗、沽名钓誉等,不利于以德育人。1.3学生现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课堂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互联网让部分学生博闻广见、自信、自立、自强,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但同时也让少数学生沉溺虚度、自私、封闭、任性,难以顺利完成学业。学生在课程选择上往往比较盲目,注重职业、行业和就业发展,忽略高质量的素质教育[3]。同时,生物化学学科以难而枯燥著称,部分学生迎难而上、乐在其中,但也有部分学生望而却步、谈虎变色,从开始的畏难到心理上拒绝学习。

2生物化学思政教育的探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