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处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22:47: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物处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物处理

微生物处理技术环境工程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也备受人类重视。环境工程建设中,微生物处理与科学技术应用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环境工程建设中,深入研究微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环境工程中,微生物处理技术性应用相关知识。

关键词:微生物处理技术;环境工程;应用

0引言

微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指应用微生物的一系列新陈代谢反应或生物合成物,有效检测周边环境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与整治。该处理技术涵盖了生物技术所有特点,同时结合环境污染治理特点,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非常突出的效果,且该技术的经济与环境效益非常高,因而广泛应用于环境工程建设中。

1环境工程建设中各种影响因素分析

1.1自然环境方面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产生的废气、固废及废水等污染物量大,且人类日常生产生活中,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对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甚至有的污染是无法逆转的,从而加大了环境工程治理难度。环境污染,使得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不利于工作人员开展环境保护工作。长此以往,环境治理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建设任务,对工作人员自身心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

查看全文

小议含毒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前的预处理

大量的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又主要是有机废水的污染问题。因此,有机废水的治理是环保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面。

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的首选方法是生物处理。这是由生物处理所具有的处理的相对彻底性(无二次污染或二次污染较小)以及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决定的。

根据有机废水处理方面的特性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3类:①废水中的有机物易于生物降解,同时废水中的毒物含量很少。这类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来自以农牧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废水等;②废水中的有机物易于生物降解,同时废水中的毒物含量较多。这类废水主要来自印染、制革废水等;③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难于生物降解(生物降解速度极其缓慢),同时,废水中毒物可能较多、亦可能较少。这类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制药废水等。

第①类废水可直接进行生物处理。第③类废水较为复杂,此处不作讨论。本文主要对第②类废水中的毒物作用机制及应对措施加以讨论。

1、毒物及其作用机制

废水中凡是能延缓或完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统称为有毒有害物质,简称毒物。这些毒物,从化学性质上来分可划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从处理的角度又可划分为能被生物处理段去除、转化的物质(如H2S、苯酚等,或称非稳定性毒物)和不能被生物处理段去除、转化的物质(如NaCl、汞、铜等,或称稳定性毒物)两大类。

查看全文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研究论文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为了贯彻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步发展的方针,污水处理工程必定会有相应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经济、省能地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已是当今环境工程领域中最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除了靠正确决策外,尚需依赖技术更新,新工艺的开发,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等科学技术措施。

目前,污水处理工程基本上还是依靠消耗能量来改善环境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但在能源有限的条件下,人们已经意识到,浪费能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必须彻底改变,现今评价工程设计优劣的立足点,已经开始转移到基建投资和运转管理的经济性,以及对能源利用的有效程度。因此,环境工程已不可避免地要与能源工程体系发生联系。

录求污水处理工程节能措施的技术途径颇多,而用机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则是重要途径之一。

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厌氧生物处理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水BOD浓度可达15000mg/l,也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包括城市废;厌氧生物处理法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一般为5-10kgCOD/m3.d高的可达50kgCOD/m3.d;剩余污泥量少;产生的沼气可利用;营养需要量少;被降解的有机物种类多;能承受较大的负荷变化和水质变化。

显而易见,开发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用来治理有机污水的污染,无疑是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方法。近年来,污水厌氧处理工艺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出现,包括有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档板式厌氧法、厌氧生物池、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厌氧生物转盘等,目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这种新工艺由于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运转及构筑物造价均有所下降,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因而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目前已设计和施工的这种工艺较多。

查看全文

屠宰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的生活需要,不断有新屠宰场建成投入使用,屠宰废水的排放量也随之上升。水量大、排放不均匀等特性使得处理有一定难度,如何有效对其进行处理成为值得关注的环境问题。在结合屠宰废水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屠宰废水的主要特征及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屠宰废水生物处理方式,总结各个处理工艺的特点以及仍待解决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探讨。

【关键词】屠宰废水;生物处理;组合工艺

1前言

随着我国的发展与工业化已经达到新的高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25%左右。为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全国屠宰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高效便捷地处理屠宰废水成为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1]。据相关部门统计,仅2019年1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就达到2431.01万头,对比2018年同期增长6.33%。我国屠宰废水排放一直按《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执行,2018年生态环境部已经就其修订版二次征求意见,提高了部分排放要求并加入色度、总氮、总磷水污染项目。因此,如果没有及时对屠宰场产生的废水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无法满足修正后的新标准。如何使屠宰废水处理后无害化、稳定化,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屠宰废水定义及特性

屠宰废水,是指屠宰过程中如圈栏冲洗、宰前淋洗、宰后烫毛或剥皮、开腔、劈半、解体、内脏洗涤及车间冲洗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含血污、油脂、碎肉、畜毛、未消化的食物及粪便、尿液等物质。屠宰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水量大、排放不均匀、浓度高、油脂浓度高、BOD5:COD>0.4可生化性较好等特性,普通屠宰废水水质范围[2]及现有企业直接排放标准见表1。由于其来源主要是各种家畜,一般呈红褐色或棕褐色,在国际6级臭气强度中属于4~5级,有较强的腥臭味,属于恶臭气体[2]。

查看全文

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前的预处理研究论文

大量的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又主要是有机废水的污染问题。因此,有机废水的治理是环保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面。

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的首选方法是生物处理。这是由生物处理所具有的处理的相对彻底性(无二次污染或二次污染较小)以及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决定的。

根据有机废水处理方面的特性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3类:①废水中的有机物易于生物降解,同时废水中的毒物含量很少。这类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来自以农牧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废水等;②废水中的有机物易于生物降解,同时废水中的毒物含量较多。这类废水主要来自印染、制革废水等;③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难于生物降解(生物降解速度极其缓慢),同时,废水中毒物可能较多、亦可能较少。这类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制药废水等。

第①类废水可直接进行生物处理。第③类废水较为复杂,此处不作讨论。本文主要对第②类废水中的毒物作用机制及应对措施加以讨论。

1、毒物及其作用机制

废水中凡是能延缓或完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统称为有毒有害物质,简称毒物。这些毒物,从化学性质上来分可划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从处理的角度又可划分为能被生物处理段去除、转化的物质(如H2S、苯酚等,或称非稳定性毒物)和不能被生物处理段去除、转化的物质(如NaCl、汞、铜等,或称稳定性毒物)两大类。

查看全文

环境保护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一味提倡发展而忽视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尤其是在污水处理方面,以往的老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可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时间一长,以往的问题都会卷土重来。这主要是因为处理污水过程中并没有把主要的污染物降解所造成的。因此,要格外重视对环境的治理尤其是对污水的处理,主张从精细化工业入手,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研究出新的环境治理方案,争取从源头上解决工业生产导致水源污染的问题。

关键词:污水治理;生物技术;研究;化工工艺;环境保护

利用化工技术和生物技术所带来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是应用一些生化手段,或者是将各种不同类别的微生物培养在污水中,让它们大量繁殖,从而分解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完成废水净化的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化工污水处理技术,希望对日后各种来源的污水处理有所帮助。

1需氧菌的活性技术

将专性需氧微生物培养至污染河道的淤泥中,从而使淤泥具有生物活性是最早将生物技术应用于污水治理的方法。通过人为的技术干预,使得该微生物在淤泥中呈现不同的生存状态。但此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吸氧微生物随时随地处于活动状态,其在淤泥中分布的密度不均匀,因此整个治污系统的反应器有时会出现识别困难的问题,从而使治污工作出现延后的情况。除此之外,整个设备的运行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1微生物的沉降。淤泥中的微生物常呈现聚集状分布,当一个群落的聚集程度大于一定数量的时候,便会在淤泥中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反应感受器往往会由于微生物分布不均而无法识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关技术人员想出了集体沉降的方法。先将微生物分散开来,让其在污水中的密度处于相对均匀的状态,然后再运用化工技术,使微生物沉降于淤泥之中,限制其活动范围,这样就能保证每一个反应感受器不受微生物自身的聚集密度影响,从而在需要时保持一个连续工作的状态。1.2循环设备的建立。如果没有技术的加持,充满污水的河道往往是没有健全的循环系统,为了让河道得到快速的清理,政府机构往往会采取只排不进的措施。但可想而知这种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因为在河道底层的淤泥中,培养了大量的净化微生物,如果河道没有建立完整的循环设备的话,会造成微生物的大量流失,久而久之,需氧微生物对于河道污染的净化功能就几乎为零了。所以必须建立可靠的循环系统,为的是保留住有用的微生物,同时也要排掉要处理的污水。那么如何实现在保留微生物的同时过滤掉污水呢?环境部门的技术人员想到一个方法,就是在循环系统的底部,增加一层吸附过滤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地吸附住微生物,而对于不需要的污水,便能从大分子滤网中滤过[1]。随后,那些依附在吸附网上的微生物,便会随着循环系统再次被推向河道中心,在淤泥中趋向均匀分布,实现有效微生物的循环利用。

2厌氧菌的辅助作用

查看全文

不同生物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分析

摘要:随着近年来污水排放制度越来越严格,我国的水污染治理已逐渐进入高处理率和高标准阶段。其中,印染废水属于难处理废水之一,其组成复杂,水质变化明显,颜色较深,并且有毒物累积量较大,对其处理非常难,需要找到有效适合的方法来处理染料废水。本文针对染料废水的种类和特点,通过不同的生物技术以及其他方法与生物技术的组合技术对印染废水处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几种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从而达到对印染废水脱色和去除效果好的目的。

关键词:印染废水;生物技术;脱色

印染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表面活性剂、还原漂白剂、纤维杂质、有机物、无机盐,还有铜、铅、锌等重金属元素。印染废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有机物含量高、色度大、水质变化大、pH值变化大、成分复杂并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等特点,这些特点进一步加大了印染废水的处理难度[1]。在目前处理印染废水的技术中,生物技术在经济和使用可行性的角度都占有重要优势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但是生物技术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存在处理效率低,有时会出现处理效果不好等缺点,从而影响了其更好的发展,所以将生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将其与其他工艺相结合,形成组合工艺,这样可以提高处理效率,是处理印染废水的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1生物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基本原理

生物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其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利用微生物酶氧化或还原染料分子,将染料分子的不饱和键和显色基团破坏,从而将印染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降解成小分子物质或转化为各种原生物质及营养物质,以减少水中污染物和难分解污染物的浓度,达到处理效果。将生物技术与其他的处理工艺组合,利用各自工艺的优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各工艺的优点,从而达到更好的处理废水的目的,是目前印染废水处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2生物技术及其组合技术处理印染废水

查看全文

防印染废水污染制度

1、总则

1.1为防治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引导和规范印染行业水污染防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纺织行业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政策,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技术政策。

1.2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以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等)、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腈纶、胶粘等)以及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按不同比例混纺为原料的各类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印染废水。

1.3印染工艺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类纺织材料(纤维、纱线、织物)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的总称,包括对纺织材料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过程,统称为印染工艺。

1.4鼓励印染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严格控制其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排水量和产污量。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1.5鼓励印染废水治理的技术进步,印染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成熟的废水治理技术,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查看全文

印染废水污染防治制度

1、总则

1.1、为防治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引导和规范印染行业水污染防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纺织行业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政策,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技术政策。

1.2、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以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等)、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睛纶、胶粘等)以及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按不同比例混纺为原料的各类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印染废水。

1.3、印染工艺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类纺织材料(纤维、纱线、织物)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的总称,包括对纺织材料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过程,统称为印染工艺。

1.4、鼓励印染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严格控制其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排水量和产污量。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1.5、鼓励印染废水治理的技术进步,印染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成熟的废水治理技术,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查看全文

乳业生产废水处理研究

【摘要】通过某乳业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改造过程的调查,并针对参与的改造项目处理过程出现的出水水质不达标,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进行分析,收集汇总改造前后的污水处理数据,提出应对问题的可行性建议,并分析对比改造前后的处理工艺;达到使得废水处理效果达到排放标准以及减少运行成本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工艺改造后总排口COD、BOD5、SS、氨氮、pH均较改造前有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并且达到排放标准;运行成本也较改造前下降67.5%。在乳制品综合废水处理中,与“气浮+CASS”处理工艺相比,采用“UASB+A/O”工艺具有运行稳定、降低运行成本以及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风险等优势。

【关键词】乳业废水;“UASB+A/O”工艺;厌氧处理

我国人口总量占世界总量的22%,但我国可以使用的淡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8%,人均可使用的淡水量为世界人均的1/4[1]。随着世界工业化脚步不断加快,人们对于乳制品的需求量以及政府对于乳品行业的鼓励支持,使得这一行业蒸蒸日上。但接踵而至的问题是乳产品加工中产生的大量的乳品生产废水也跟着不断增长,这对于淡水资源极其紧缺的我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乳业生产废水有机物含量高,乳蛋白、乳脂等形式的存在使得其废水具有高有机物浓度[2];倘若废水直接流入河流,会造成水中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减少,甚至消亡。因此在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使其达标排放。由于我国乳制品工业发展较晚,因此关于其废水处理的研究也晚于发达国家。国内外对其处置多以生物处理技术为主,并且用其它方式进行辅助,如隔油气浮这类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进行预处理以及用膜过滤进行深度处理等[3]。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根据微生物是否需氧分为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和好氧生物处理技术[4~5]。本文通过某乳业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改造过程的调查,并针对参与的改造项目处理过程出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研究地概况

某乳业生产有限公司,其污水厂于2006年建成投用,采用“气浮+CASS”工艺,设计处理能力为5000m3/d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目前污水处理厂存在出水指标不能满足现行排放标准要求,运行不稳定且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两方面主要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方案,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2改造过程中污水处理厂存在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