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致富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21:54: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致富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业建设生态致富路的经验交流
在××县工业园区,投资1亿元新投产的××××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也是热火朝天,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环保燃料”——二甲醚;而在新落成的××县新区瓜菜批发市场上,人声鼎沸,一车车无公害果蔬运往××、××、福州等地……该县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来,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积极推进环保型工业及生态绿色农业的发展,“绿色环保经济”正悄然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打造环保新工业,循环利用增效益
该县采取市场手段对高耗能企业进行产业结构重组与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的装备水平和产品竞争力。通过科技嫁接、引进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改“资源—产品—废物”的直线型产业链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产业链,实现企业节能增收、减污增效。陶瓷是该县的传统支柱产业。过去,陶瓷企业生产能耗大、资源利用率低,次、废品全部被丢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大量材料被浪费。该县加大了陶瓷企业节能减排技改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陶瓷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陶瓷企业建起了燃气宽截面节能明焰裸烧隧道窑,由烧煤改为烧气,采用窑炉余热干燥技术,实现了热能的循环利用,公斤瓷能耗从过去10000千卡降至3000千卡,年节约燃料费1200多万元;产品烧成率还由过去的85%提高到95%以上。如:康舒陶瓷公司通过回收次、废品和销售中的破损陶瓷,再次利用废品中的锂辉石,年节约原料50吨,节约资金18万元。该公司还建立纯水过滤池,收集原料车间废水,澄清下层泥浆再利用,年节约用水600多吨,节约原料70吨,节约资金近100万元。
建设生态新农村,农民增收添渠道
该县以沼气建设为龙头,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这种生态循环模式不仅推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形成“做饭不靠柴和炭、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的家庭庄园式生产格局,实现了生物质能的循环利用。今年来,该县新建沼气池100多座,全县5000多户农民用上了卫生、方便的沼气灶,涌现出沼气生态庄园60多个。不仅减少了焚烧木柴、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节约了森林资源,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农民生产和生活质量。该县日峰镇塘回上村村民曾兰香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建起了沼气池,家里的烂柴草和废水派上了大用场,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家里养猪一年能赚3000多元,用沼渣当肥料种菜能节省化肥开支1000多元,种出的蔬菜是绿色无公害蔬菜还能多卖钱,再加上省下的燃料费、取暖费,一年能增收8000多元,沼气池变成了咱农民的‘聚宝盆’”。
发展绿色新农业,农民致富道路宽
环保新工业建设生态致富路经验交流
在××县工业园区,投资1亿元新投产的××××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也是热火朝天,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环保燃料”——二甲醚;而在新落成的××县新区瓜菜批发市场上,人声鼎沸,一车车无公害果蔬运往××、××、福州等地……该县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来,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积极推进环保型工业及生态绿色农业的发展,“绿色环保经济”正悄然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打造环保新工业,循环利用增效益
该县采取市场手段对高耗能企业进行产业结构重组与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的装备水平和产品竞争力。通过科技嫁接、引进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改“资源—产品—废物”的直线型产业链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产业链,实现企业节能增收、减污增效。陶瓷是该县的传统支柱产业。过去,陶瓷企业生产能耗大、资源利用率低,次、废品全部被丢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大量材料被浪费。该县加大了陶瓷企业节能减排技改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陶瓷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陶瓷企业建起了燃气宽截面节能明焰裸烧隧道窑,由烧煤改为烧气,采用窑炉余热干燥技术,实现了热能的循环利用,公斤瓷能耗从过去10000千卡降至3000千卡,年节约燃料费1200多万元;产品烧成率还由过去的85%提高到95%以上。如:康舒陶瓷公司通过回收次、废品和销售中的破损陶瓷,再次利用废品中的锂辉石,年节约原料50吨,节约资金18万元。该公司还建立纯水过滤池,收集原料车间废水,澄清下层泥浆再利用,年节约用水600多吨,节约原料70吨,节约资金近100万元。
建设生态新农村,农民增收添渠道
该县以沼气建设为龙头,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这种生态循环模式不仅推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形成“做饭不靠柴和炭、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的家庭庄园式生产格局,实现了生物质能的循环利用。今年来,该县新建沼气池100多座,全县5000多户农民用上了卫生、方便的沼气灶,涌现出沼气生态庄园60多个。不仅减少了焚烧木柴、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节约了森林资源,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农民生产和生活质量。该县日峰镇塘回上村村民曾兰香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建起了沼气池,家里的烂柴草和废水派上了大用场,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家里养猪一年能赚3000多元,用沼渣当肥料种菜能节省化肥开支1000多元,种出的蔬菜是绿色无公害蔬菜还能多卖钱,再加上省下的燃料费、取暖费,一年能增收8000多元,沼气池变成了咱农民的‘聚宝盆’”。
发展绿色新农业,农民致富道路宽
环保新工业建设打造生态致富路经验交流材料
打造环保新工业,循环利用增效益
该县采取市场手段对高耗能企业进行产业结构重组与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的装备水平和产品竞争力。通过科技嫁接、引进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改“资源—产品—废物”的直线型产业链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产业链,实现企业节能增收、减污增效。陶瓷是该县的传统支柱产业。过去,陶瓷企业生产能耗大、资源利用率低,次、废品全部被丢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大量材料被浪费。该县加大了陶瓷企业节能减排技改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陶瓷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陶瓷企业建起了燃气宽截面节能明焰裸烧隧道窑,由烧煤改为烧气,采用窑炉余热干燥技术,实现了热能的循环利用,公斤瓷能耗从过去10000千卡降至3000千卡,年节约燃料费1200多万元;产品烧成率还由过去的85%提高到95%以上。如:康舒陶瓷公司通过回收次、废品和销售中的破损陶瓷,再次利用废品中的锂辉石,年节约原料50吨,节约资金18万元。该公司还建立纯水过滤池,收集原料车间废水,澄清下层泥浆再利用,年节约用水600多吨,节约原料70吨,节约资金近100万元。
建设生态新农村,农民增收添渠道
该县以沼气建设为龙头,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这种生态循环模式不仅推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形成“做饭不靠柴和炭、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的家庭庄园式生产格局,实现了生物质能的循环利用。今年来,该县新建沼气池100多座,全县5000多户农民用上了卫生、方便的沼气灶,涌现出沼气生态庄园60多个。不仅减少了焚烧木柴、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节约了森林资源,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农民生产和生活质量。该县日峰镇塘回上村村民曾兰香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建起了沼气池,家里的烂柴草和废水派上了大用场,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家里养猪一年能赚3000多元,用沼渣当肥料种菜能节省化肥开支1000多元,种出的蔬菜是绿色无公害蔬菜还能多卖钱,再加上省下的燃料费、取暖费,一年能增收8000多元,沼气池变成了咱农民的‘聚宝盆’”。
发展绿色新农业,农民致富道路宽
该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山上种桔、棚里育菇、田间栽烟”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农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蜜桔、食用菌、烤烟三大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民70%现金收入来自此“绿色新农业”。
个人先进事迹:致富领路人
深冬时节,漫步江西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一排排楼房,白墙黛瓦,家家门前鲜花迎宾,一幅幅构思精美的畲族文化图腾、民俗风情画,述说着畲族人走向文明富裕的历史。
回眸巨变,品味幸福,畲民们都说,是蓝主任带领我们走向致富路啊!
1995年2月18日,新月畲族村正式挂牌成立,蓝念瑛全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当时,新月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村民致富无门路。蓝念瑛从自己熟悉的苗木产业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资溪森林覆盖率高达87%,有“天然植物基因库”的优势,可以推行山上采种、山下育苗模式,走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的“苗木兴村”新路子。
为了让村民们转变观念,接受苗木种植,蓝念瑛颇费苦心。2000年的冬天,她挨家挨户与50户村民签下了100亩苗木合同,承诺种子、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村民不投入一分钱,所有的风险由她一人承担。
一贯支持她的丈夫看了合同,不禁吓了一跳:“市场不是你说了算,万一失败,我们就得倾家荡产!”“我是党员,是新月村的‘领头人’,为了让群众早日走上致富路,我别无选择。”
远程教育站双富培训经验交流材料
**乡自开展“双强双富”培训工程以来,专职管理员深入基层站点调研该工程开展经验做法32次,考察论证了3个示范培训基地的先进做法,带动发展蔬菜、养殖两个协会的辐射作用,增强全乡学员知识竞争的良好氛围,全面推动了我乡远程教育工作向纵深开展。
一、积极稳妥的调动学员学习热情。各站点的“双强双富”学员是远程教育集中播放收看日学习的主要学员,实行现场点名制度,在每月进行一次远程教育小组长会议上,交流站点学员利用远教信息的成果,对利用远教信息成果显著的,从全乡的优秀学员中筛选部分进行集中参观学习。本年度共参观了楼下村奶牛养殖场、小尚庄新大养猪场、刘吉传淡水鱼养殖水库、高新经济开发区、前壮口刘家肉鸡养殖场等优秀站点,较好激励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二、专家服务团是现场指导学员致富的热情老师。**乡远程教育站于今年5月份,对远程教育专家服务团实行持证上岗,每月举行一次现场指导,先后在“红发蔬菜批发市场”组织专家服务团现场指导5次,在人口密集的大尚庄办事处、**埠高新经济开发区、红石管理站、黄沟涯示范培训基地等处,授课达36小时,发放科技读本、光盘等5000余份,播放远教视频课件50余个,培训“双强双富”学员280人,受益群众12000余人,专家现场指导蔬菜大棚管理、三夏三秋生产、淡水鱼养殖、肉鸡肉鸽养殖等750人次,指导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业管理等规模型企业130人次,引导农民务工实现农民再就业3350人,对利用远教信息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的”双强“学员给与年终“双强双富”学员表彰大会上,将发放“远程教育‘双强’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对年创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富脑袋”学员,授予“远教知识实用成果奖”;对年创经济收入5万元,实现脱贫走致富路的“富口袋”学员,授予远教信息应用效益奖,并分别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充分挖掘学员中的先进分子,让学信息、用信息、得到实惠的学员在本区域内起到辐射带头作用,形成全村学远教、全乡用远教、全民共同致富的新时尚。
三、远教服务报及时解决“双强双富”学员的信息需求。大部分学员拥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忙于工作,为了及时让学员得到信息,远程教育站专门出版了远程教育服务报,共出版了8期报纸,其中三个月出版了养殖、蔬菜、务工专刊,除了用于专家服务团下乡授课及现场指导外,每月发放到各站点,每站点不低于20张,争取“双强双富”学员人手一份。方便了学员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
四、分片管理与集中学习的结合,促进学员交流的广泛性、及时性。**乡共55个行政村,12个工作区,乡远程教育站在每个工作区设立了“双强双富”学员交流学习工作点,该工作点是该工作区远教业务技术指导的小组长办公室,也是乡远程教育站专职管理员日常分片培训、维护设备等业务的定点单位。每个月25日前,各工作区小组长要将辖区内的学员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在25日上午9:00前上报乡远程教育站,在小组长会议上进行详细汇报。找出差距、激励先进,研究新的发展思路。为全乡学员进行现场参观交流学习提供材料及场所。
五、学员分类明确,指导成果显著。“双强”学员要增强紧迫感,务必在年终要写出利用远教信息的次数,截至目前,全乡有150余个“双强”学员利用远教信息武装头脑,走科技致富路,年户均创经济收入18.5万元,如:前壮口村村主任刘毅,养殖肉鸡55000余只,年创经济收入23万元;**乡小尚庄村新大养猪场场长、**乡养殖协会会长侯洪武年出栏肥猪500头,创经济收入19万元。针对“富脑袋”学员,重点挖掘其现有产业的运行状态,采用远教先进信息更新促发展,实现产业突发猛进。避免其误入死胡同,无从着手发展行业经济。如:小尚庄村邵礼强,利用现有条件发展农资超市,扩大经营规模,同时,拥有出租车2辆,年创经济收入12万元;孙堂村韩宏专搞建筑业,参加各种大型建筑业交流会,提高了自己的建筑技术,尽此一项,年创经济收入6万元。“富口袋”学员,大力考察其日常经营收入来源渠道,打破顾虑思想,为其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共有170余名学员,从低收入家庭走向了致富路,户均收入3.2万元。实现了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总体思路。
远程教育站典型交流材料
××乡自开展“双强双富”培训工程以来,专职管理员深入基层站点调研该工程开展经验做法32次,考察论证了3个示范培训基地的先进做法,带动发展蔬菜、养殖两个协会的辐射作用,增强全乡学员知识竞争的良好氛围,全面推动了我乡远程教育工作向纵深开展。
一、积极稳妥的调动学员学习热情。各站点的“双强双富”学员是远程教育集中播放收看日学习的主要学员,实行现场点名制度,在每月进行一次远程教育小组长会议上,交流站点学员利用远教信息的成果,对利用远教信息成果显著的,从全乡的优秀学员中筛选部分进行集中参观学习。本年度共参观了楼下村奶牛养殖场、小尚庄新大养猪场、刘吉传淡水鱼养殖水库、高新经济开发区、前壮口刘家肉鸡养殖场等优秀站点,较好激励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二、专家服务团是现场指导学员致富的热情老师。××乡远程教育站于今年5月份,对远程教育专家服务团实行持证上岗,每月举行一次现场指导,先后在“红发蔬菜批发市场”组织专家服务团现场指导5次,在人口密集的大尚庄办事处、××埠高新经济开发区、红石管理站、黄沟涯示范培训基地等处,授课达36小时,发放科技读本、光盘等5000余份,播放远教视频课件50余个,培训“双强双富”学员280人,受益群众12000余人,专家现场指导蔬菜大棚管理、三夏三秋生产、淡水鱼养殖、肉鸡肉鸽养殖等750人次,指导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业管理等规模型企业130人次,引导农民务工实现农民再就业3350人,对利用远教信息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的”双强“学员给与年终“双强双富”学员表彰大会上,将发放“远程教育‘双强’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对年创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富脑袋”学员,授予“远教知识实用成果奖”;对年创经济收入5万元,实现脱贫走致富路的“富口袋”学员,授予远教信息应用效益奖,并分别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充分挖掘学员中的先进分子,让学信息、用信息、得到实惠的学员在本区域内起到辐射带头作用,形成全村学远教、全乡用远教、全民共同致富的新时尚。
三、远教服务报及时解决“双强双富”学员的信息需求。大部分学员拥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忙于工作,为了及时让学员得到信息,远程教育站专门出版了远程教育服务报,共出版了8期报纸,其中三个月出版了养殖、蔬菜、务工专刊,除了用于专家服务团下乡授课及现场指导外,每月发放到各站点,每站点不低于20张,争取“双强双富”学员人手一份。方便了学员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
四、分片管理与集中学习的结合,促进学员交流的广泛性、及时性。××乡共55个行政村,12个工作区,乡远程教育站在每个工作区设立了“双强双富”学员交流学习工作点,该工作点是该工作区远教业务技术指导的小组长办公室,也是乡远程教育站专职管理员日常分片培训、维护设备等业务的定点单位。每个月25日前,各工作区小组长要将辖区内的学员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在25日上午9:00前上报乡远程教育站,在小组长会议上进行详细汇报。找出差距、激励先进,研究新的发展思路。为全乡学员进行现场参观交流学习提供材料及场所。
五、学员分类明确,指导成果显著。“双强”学员要增强紧迫感,务必在年终要写出利用远教信息的次数,截至目前,全乡有150余个“双强”学员利用远教信息武装头脑,走科技致富路,年户均创经济收入18.5万元,如:前壮口村村主任刘毅,养殖肉鸡55000余只,年创经济收入23万元;××乡小尚庄村新大养猪场场长、××乡养殖协会会长侯洪武年出栏肥猪500头,创经济收入19万元。针对“富脑袋”学员,重点挖掘其现有产业的运行状态,采用远教先进信息更新促发展,实现产业突发猛进。避免其误入死胡同,无从着手发展行业经济。如:小尚庄村邵礼强,利用现有条件发展农资超市,扩大经营规模,同时,拥有出租车2辆,年创经济收入12万元;孙堂村韩宏专搞建筑业,参加各种大型建筑业交流会,提高了自己的建筑技术,尽此一项,年创经济收入6万元。“富口袋”学员,大力考察其日常经营收入来源渠道,打破顾虑思想,为其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共有170余名学员,从低收入家庭走向了致富路,户均收入3.2万元。实现了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总体思路。
远程教育站典型材料
××乡自开展“双强双富”培训工程以来,专职管理员深入基层站点调研该工程开展经验做法32次,考察论证了3个示范培训基地的先进做法,带动发展蔬菜、养殖两个协会的辐射作用,增强全乡学员知识竞争的良好氛围,全面推动了我乡远程教育工作向纵深开展。
一、积极稳妥的调动学员学习热情。各站点的“双强双富”学员是远程教育集中播放收看日学习的主要学员,实行现场点名制度,在每月进行一次远程教育小组长会议上,交流站点学员利用远教信息的成果,对利用远教信息成果显著的,从全乡的优秀学员中筛选部分进行集中参观学习。本年度共参观了楼下村奶牛养殖场、小尚庄新大养猪场、刘吉传淡水鱼养殖水库、高新经济开发区、前壮口刘家肉鸡养殖场等优秀站点,较好激励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二、专家服务团是现场指导学员致富的热情老师。××乡远程教育站于今年5月份,对远程教育专家服务团实行持证上岗,每月举行一次现场指导,先后在“红发蔬菜批发市场”组织专家服务团现场指导5次,在人口密集的大尚庄办事处、××埠高新经济开发区、红石管理站、黄沟涯示范培训基地等处,授课达36小时,发放科技读本、光盘等5000余份,播放远教视频课件50余个,培训“双强双富”学员280人,受益群众12000余人,专家现场指导蔬菜大棚管理、三夏三秋生产、淡水鱼养殖、肉鸡肉鸽养殖等750人次,指导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业管理等规模型企业130人次,引导农民务工实现农民再就业3350人,对利用远教信息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的”双强“学员给与年终“双强双富”学员表彰大会上,将发放“远程教育‘双强’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对年创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富脑袋”学员,授予“远教知识实用成果奖”;对年创经济收入5万元,实现脱贫走致富路的“富口袋”学员,授予远教信息应用效益奖,并分别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充分挖掘学员中的先进分子,让学信息、用信息、得到实惠的学员在本区域内起到辐射带头作用,形成全村学远教、全乡用远教、全民共同致富的新时尚。
三、远教服务报及时解决“双强双富”学员的信息需求。大部分学员拥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忙于工作,为了及时让学员得到信息,远程教育站专门出版了远程教育服务报,共出版了8期报纸,其中三个月出版了养殖、蔬菜、务工专刊,除了用于专家服务团下乡授课及现场指导外,每月发放到各站点,每站点不低于20张,争取“双强双富”学员人手一份。方便了学员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
四、分片管理与集中学习的结合,促进学员交流的广泛性、及时性。××乡共55个行政村,12个工作区,乡远程教育站在每个工作区设立了“双强双富”学员交流学习工作点,该工作点是该工作区远教业务技术指导的小组长办公室,也是乡远程教育站专职管理员日常分片培训、维护设备等业务的定点单位。每个月25日前,各工作区小组长要将辖区内的学员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在25日上午9:00前上报乡远程教育站,在小组长会议上进行详细汇报。找出差距、激励先进,研究新的发展思路。为全乡学员进行现场参观交流学习提供材料及场所。
五、学员分类明确,指导成果显著。“双强”学员要增强紧迫感,务必在年终要写出利用远教信息的次数,截至目前,全乡有150余个“双强”学员利用远教信息武装头脑,走科技致富路,年户均创经济收入18.5万元,如:前壮口村村主任刘毅,养殖肉鸡55000余只,年创经济收入23万元;××乡小尚庄村新大养猪场场长、××乡养殖协会会长侯洪武年出栏肥猪500头,创经济收入19万元。针对“富脑袋”学员,重点挖掘其现有产业的运行状态,采用远教先进信息更新促发展,实现产业突发猛进。避免其误入死胡同,无从着手发展行业经济。如:小尚庄村邵礼强,利用现有条件发展农资超市,扩大经营规模,同时,拥有出租车2辆,年创经济收入12万元;孙堂村韩宏专搞建筑业,参加各种大型建筑业交流会,提高了自己的建筑技术,尽此一项,年创经济收入6万元。“富口袋”学员,大力考察其日常经营收入来源渠道,打破顾虑思想,为其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共有170余名学员,从低收入家庭走向了致富路,户均收入3.2万元。实现了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总体思路。
高山移民调研发言
同志们:
要在牛团仓村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首先要成立市高山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就全市而言。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办);其次要加快制订全市山区老百姓移民下山详细规划,对全市山区村作一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排出下山时间表,落实责任单位,规划好迁移目的地,移民下山工作总体上要与城市化工作做好对接;再次要制订出切合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移民下山具体政策;最后,要召开全市移民下山工作现场会,总结经验,全面推开。
易地致富,组织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高山老百姓移民下山。有利于山区老百姓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今天我实地察看北漳镇牛团仓村移民下山新村建设,总的情况令人满意,新村建设能够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内形成这样的规模,确实难能可贵。
牛团仓村移民下山试点工作的成功给了很多新的启示:
习惯于对贫困落后地区的老百姓实行“输血式”扶贫,一是为市委市政府解决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打开了一条新思路。一直以来。给钱、给物、给技术,修桥、铺路、装电话,思路始终定位在帮助他原居住地上脱贫。几十年来,工作做得不少,但真正实现脱贫走上致富路的却不多。移民下山,易地致富应该是解决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问题的根本途径。
村级班子要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要通过一家一户的工作,二是为市委市政府解决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脱贫致富的根本是要激发山区老百姓自力更生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村级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山区老百姓下山来自己作比较,感受山上山下的差距,从而主动地要求下山,创造条件争取下山。
建设新农村得突出个“八个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长远考虑,应该确立“现代文明生活、乡村美好环境、民主法治管理、健全社会保障”的战略目标。从当前农村实际出发,应该首先按照“八好”标准,即“致富路子好、基础条件好、生态环境好、社会保障好、民主管理好、治安状况好、乡村风尚好、班子建设好”,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农村各项工作。
一是致富路子好。贫穷不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和主攻方向,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农民的大增收促进农村的大发展。要大力提升产业促致富。在稳定粮食生产规模和农民种粮收入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优化产品质量,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尽可能地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并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养殖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引导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业精深加工,不断提高非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引导发展农村专业协会,通过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安排,逐步消弭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制度障碍,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要大力转移农民促致富。实践表明,在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劳务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因此,促进农民致富、建设富裕乡村,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要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主动开展法律援助,为外出务工者当好维权后盾;积极开展内引外联,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速推动农民向“市民”、向“产业工人”转变。要大力推动创业促致富。要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创业致富大竞赛”活动,评选“农村致富明星”、“农村带富能手”等,大力营造致富光荣、带富光荣的浓厚氛围,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富热情,掀起农村创业热潮。
二是基础条件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全面改善。当前,要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既要抓好水库除险保安、堤垸建设改造、灌区完善配套等“大水利”建设,又要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骨干堰塘整修、排灌机埠维护等“小水利”建设,构筑水旱无忧的保障体系,提高防汛抗旱的综合能力。要突出抓好乡村道路建设。“要想富,修好路”,修好乡村路,才能奔小康。要按“路通组、车入户”的建设要求,全面推进通乡、通村、通组、通户公路建设,构建通达四方的农村道路交通网。要突出抓好农村集镇建设。发展城市经济,城镇是载体;发展农村经济,集镇是平台。要按照“中心城镇──重点建制镇──一般建制镇──边贸集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和思路,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发挥小城镇作用,将人流、物流、资金流引到农村,将农业、农民、农产品推向市场。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抓好农村电力网线的改造与维护,逐步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不断提高程控电话普及率,大力发展农村移动电话业务,适时推进电信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
三是生态环境好。通俗地讲,新农村应该是“城市现代文明生活,乡村美好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生态,打造“宜居乡村”、“绿色家园”。为保持良好生态,我们应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要严格操作规程,制定并落实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操作规程,从源头上消灭农产品污染;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产区农民、企业员工、市场业主集中学习相关知识,或安排专业人员下到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完善监控体系,组建专门监管队伍,配套完善检测设施,严把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关。应切实抓好“青山”“绿水”工程。抓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强化植被资源保护,扩大乡村绿化面积,确保“青山长驻”;抓好辖区水系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搞好水土保持,从严治理流域污染企业,确保“绿水长流”。特别是在用水困难的山地丘陵区、血吸虫防疫区等重点部位和特殊区域,要新建一批供水设施,防止水资源污染,改善人畜饮水条件,确保农村群众用水既方便又安全。应切实抓好农村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农村沼气等洁净能源的推广普及,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浴、改圈“五改”步伐,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力度,加紧建设一批农村垃圾处理站,尽快改变农村脏乱面貌。
四是社会保障好。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新农村,要有强保障。要促进农民由“家庭式”保障转向“社会化”保障,确保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障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老有所养”。选择部分乡村先行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待经验储备充足、时机条件成熟再全面推开;进一步加强和配套乡镇敬老院建设,切实抓好农村“五保户”、特殊困难户的集中供养;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抓好农村特困无房、倒房户的住房救助工作等。要积极探索农村医疗保障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病有所医”。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加快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等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确保每一个农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方便、便宜、优质的卫生医疗服务。要积极探索农村就学保障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学有所帮”。通过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设立专项补助奖励基金,开展扶贫帮困、助学帮教活动,党员干部“一帮一”、“几帮一”等多种形式,使帮困助学制度化、经常化,确保农民子女不因贫失学一人。
五是民主管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管理公开透明的治理机制。一方面,要营造公开透明的办事氛围。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民主的自治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重点探索推行“四权决策机制”,即由村党支部实施决策组织权,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施决策表决权,由村民委员会实施决策执行权,由全体村民实施决策监督权,不断增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水平。
新农村八好建设交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长远考虑,应该确立“现代文明生活、乡村美好环境、民主法治管理、健全社会保障”的战略目标。从当前农村实际出发,应该首先按照“八好”标准,即“致富路子好、基础条件好、生态环境好、社会保障好、民主管理好、治安状况好、乡村风尚好、班子建设好”,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农村各项工作。
一是致富路子好。贫穷不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和主攻方向,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农民的大增收促进农村的大发展。要大力提升产业促致富。在稳定粮食生产规模和农民种粮收入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优化产品质量,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尽可能地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并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养殖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引导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业精深加工,不断提高非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引导发展农村专业协会,通过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安排,逐步消弭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制度障碍,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要大力转移农民促致富。实践表明,在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劳务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因此,促进农民致富、建设富裕乡村,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要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主动开展法律援助,为外出务工者当好维权后盾;积极开展内引外联,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速推动农民向“市民”、向“产业工人”转变。要大力推动创业促致富。要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创业致富大竞赛”活动,评选“农村致富明星”、“农村带富能手”等,大力营造致富光荣、带富光荣的浓厚氛围,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富热情,掀起农村创业热潮。
二是基础条件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全面改善。当前,要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既要抓好水库除险保安、堤垸建设改造、灌区完善配套等“大水利”建设,又要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骨干堰塘整修、排灌机埠维护等“小水利”建设,构筑水旱无忧的保障体系,提高防汛抗旱的综合能力。要突出抓好乡村道路建设。“要想富,修好路”,修好乡村路,才能奔小康。要按“路通组、车入户”的建设要求,全面推进通乡、通村、通组、通户公路建设,构建通达四方的农村道路交通网。要突出抓好农村集镇建设。发展城市经济,城镇是载体;发展农村经济,集镇是平台。要按照“中心城镇──重点建制镇──一般建制镇──边贸集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和思路,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发挥小城镇作用,将人流、物流、资金流引到农村,将农业、农民、农产品推向市场。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抓好农村电力网线的改造与维护,逐步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不断提高程控电话普及率,大力发展农村移动电话业务,适时推进电信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
三是生态环境好。通俗地讲,新农村应该是“城市现代文明生活,乡村美好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生态,打造“宜居乡村”、“绿色家园”。为保持良好生态,我们应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要严格操作规程,制定并落实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操作规程,从源头上消灭农产品污染;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产区农民、企业员工、市场业主集中学习相关知识,或安排专业人员下到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完善监控体系,组建专门监管队伍,配套完善检测设施,严把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关。应切实抓好“青山”“绿水”工程。抓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强化植被资源保护,扩大乡村绿化面积,确保“青山长驻”;抓好辖区水系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搞好水土保持,从严治理流域污染企业,确保“绿水长流”。特别是在用水困难的山地丘陵区、血吸虫防疫区等重点部位和特殊区域,要新建一批供水设施,防止水资源污染,改善人畜饮水条件,确保农村群众用水既方便又安全。应切实抓好农村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农村沼气等洁净能源的推广普及,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浴、改圈“五改”步伐,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力度,加紧建设一批农村垃圾处理站,尽快改变农村脏乱面貌。
四是社会保障好。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新农村,要有强保障。要促进农民由“家庭式”保障转向“社会化”保障,确保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障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老有所养”。选择部分乡村先行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待经验储备充足、时机条件成熟再全面推开;进一步加强和配套乡镇敬老院建设,切实抓好农村“五保户”、特殊困难户的集中供养;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抓好农村特困无房、倒房户的住房救助工作等。要积极探索农村医疗保障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病有所医”。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加快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等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确保每一个农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方便、便宜、优质的卫生医疗服务。要积极探索农村就学保障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学有所帮”。通过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设立专项补助奖励基金,开展扶贫帮困、助学帮教活动,党员干部“一帮一”、“几帮一”等多种形式,使帮困助学制度化、经常化,确保农民子女不因贫失学一人。
五是民主管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管理公开透明的治理机制。一方面,要营造公开透明的办事氛围。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民主的自治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重点探索推行“四权决策机制”,即由村党支部实施决策组织权,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施决策表决权,由村民委员会实施决策执行权,由全体村民实施决策监督权,不断增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