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21:32: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园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设计

一、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查看全文

生态园林公墓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绿色”、“生态”、“环保”等词语成为当今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公墓发展中,近年来也不断涌现出一些类似的新名词新概念:生态公墓、园林公墓、绿色公墓、森林公墓以及树葬、花葬、草葬、生态葬等等,名目繁多。本文谈谈对生态园林公墓的认识,并就其发展对策作初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生态园林公墓是公墓发展的必然选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墓在我国各地逐步兴起,近二十年尤其最近十年来,公墓发展迅猛,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公墓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国的殡葬改革,特别是治理乱埋散葬作出了重大贡献。公墓作为一种新的殡葬方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公墓业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但是,在公墓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花岗石做的墓碑、墓体,甚至花岗岩铺设墓道,一座挨着一座,排列整齐,气势宏伟,犹如一列列“方阵”,人们习惯称之为“石碑方阵”。没有绿色或很少绿色,生态环境的恶化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同时,还破坏了城市环境景观,成为“视觉污染”。由此,公墓的发展受到人们的质疑,有些公墓甚至成为社会谴责的对象。这些质疑和谴责近年来不断见诸于媒体。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和传统墓葬方式比较,这些“石碑方阵”式墓地更不科学,对环境的危害更严重,不是科学的进步而是严重的倒退。如果墓地统统做成“石碑方阵”,再过十年、几十年,将是什么后果?这些不朽的“花岗石碑”将谱写出一部新的《石头记》!

当然,问题并不是公墓本身的过错。公墓的建立,规范了人们的墓葬行为,为治理城市乱埋散葬提供了平台。公墓依然是我国现阶段比较合适的安葬方式,而且是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可的安葬方式。问题在于公墓应当向何处发展?我以为“生态园林公墓”是我国公墓发展的必然选择。

那么,什么是生态园林公墓呢?

生态园林公墓,就是公墓经过对环境的绿化美化,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具有园林特色,文化内涵丰富,植物、建筑与墓相协调,墓园与周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协调,墓园建设布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墓园融汇于城市成为城市的人文景观。

查看全文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

一、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查看全文

生态园林:园林景观论文

摘要:对于园林及生态环境意义下的园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有过一系列论述,如1958年3月他曾发表文章“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初步统计,到1999年末钱老已发表各类论述园林、城市学的书稿及书信百余封,表现出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城市。建筑、园林的关注,并指明了方向。事实上……关键词:生态园林人造景观

对于园林及生态环境意义下的园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有过一系列论述,如1958年3月他曾发表文章“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初步统计,到1999年末钱老已发表各类论述园林、城市学的书稿及书信百余封,表现出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城市。建筑、园林的关注,并指明了方向。事实上,近20年来虽是中国建设的大发展时期,但也确有一系列造成破坏的事实,以人造景观为例,人造景观公园的开发在很大程度是起到了旅游资源的补充作用。如杭州,在“宋城”出现后,作为旅游杭州的补充内容,仅第一年就接待了近300万游客,正是由于这些人造景观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各地便纷纷仿效,在缺少客观周密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一轰而上,以致于投资者苦苦经营,难以为继,到如今已几乎泛滥成灾;总览全国各地开发的人造景观公园,成功率约在20%,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上的宏观失控。当前,人造景观的“泛滥”已成为又一个典型的投资失控。据悉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大观园在华东就一下子冒出了7座,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游乐宫全国竟有近40座,各类民族文化村、宫等主题公园更是数不胜数;无锡、武汉、河北、成都、山东等地投资开发了“水泊梁山”;继深圳之后,广州、杭州、长沙、上海等地也投资建设“世界之窗”。而这类重复投资、重复开发、重复建设、“批量生产”的人造景点往往支撑不了多久,便门可罗雀、几乎“全军覆没”;如成都的“水泊梁山艺术宫”开张不到半年便转手开夜总会;北京动物园“西游记宫”早已被爆破拆除;福州市拆除''''西游记宫”改还绿地;开业仅8个月的海南省最大的民族人文景观——通什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因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不足工作人员的1/5,1998年初便申请停业等等;此类人造景观在这过程中造成惊人的浪费。更有甚者,有些城市还兴建了好几家相类似的主题公园。前一时期,北京的八达岭游览区及附近近10年“造宫运动”中建成的四大帝王宫一一秦始皇艺术宫、华夏帝王宫、成吉思汗行宫、萧太后宫全部改行下马。此外,部分地区高密度的人造景观是宏观失控的又一方面,如上海几乎每个郊县都有3~5家,在上海至无锡不过150千米长的沪宁线两侧,就有20家左右的这类主题公园,这么多的人造景观与所服务的客源相比,显然“供大于求”。

2)规模上的一味贪大求全。目前人造景观的开发建设投资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占75%以上;圈地少则数公顷,多则数百公顷、有的超过1000公顷。已建成的这类主题公园投资亿元、占地100公顷以上的超级项目全国有20多处;投资在亿元以下、千万元以上,占地可观的大项目更是星罗棋布。如成都世界乐园投资2.3亿元、占地33.3公顷;长沙世界之窗投资3亿元、占地40公顷;山东莱阳华夏酒都投资3亿元、占地80公顷。人造景观从其功能上,只能是对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的补充;像现在这样欲反客为主的投资势头,在当今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肯定会在几年后留下很大的遗憾。目前仅上海的人造景观建设工作已超过200亿元,而我国近年来每年用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费总额不到2亿元,还不及一处人造景观的投资多。因此,一方面许多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古迹得不到有效保护,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大量旅游资源被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旅游开发又花巨资乱上项目,造成很大的浪费。

3)内容上过于贫乏简单。部分人造景观内容匾乏,缺少创意;有的背离市民意愿未能做到因地制宜。许多是在深圳“锦锈中华”等人造景观生意红火异常、投资回报率高的引诱下仓促上马的。缺少对项目的选题、选址、定位、规模、经营等方面细致周密的调查,实事求是的论证;规划中更是照抄照搬。造成了“宫”、“村”、“园”到处都有,而其艺术水平尽属于模仿、复制、翻版阶段,停留在以偏盖全、以小喻大的加工制作层次,形似而神非,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如上海的“民俗文化村”与“中华民族大观园”,内容风格相仿,构思太简单,前者借演出支撑了2个月就再也不行了,后者则无法正常开业。还有一些人造景观格调低下,如各地有不少的“妖怪宫”、“十八层地狱”等。这些粗制滥造,期望“立竿见效”的人造景观,因宣传迷信及伪科学,因而常常“短命”。

(1)从法国的拉·维莱特公园到中国世博园

查看全文

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思路

1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1]。2004年我国建设部正式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从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注重城市生态园林提升、城市园林绿化保“量”求“质”、城市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城市自然资源的保护、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二是注重城市污染治理,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城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综合效应;三是注重低碳生态、绿色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绿色建筑、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

2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意义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于我国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促进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和丰富城市发展的内涵,有利于创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在实施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通过与区域城市化进程相融合,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生态理念,促进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科学结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原则

3.1可持续发展原则

查看全文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分析

摘要: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我国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园林规划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城市工厂废弃排放、污染用水排放、固体废物以及城市噪声污染等,给城市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要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

环境的污染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态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同时,在居住环境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在城市建设中,生态园林建设规划应遵循生态伦理道德。因此,城市建设领导人要倡导绿色文明建设,保护当地生态体系,注重对城市环境的清洁,并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地利用城市中有限的资源,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在保护城市特色文化与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园林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主要是以城市绿化为目的而进行城市建设,同时,还要以人的审美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推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

1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内容

1.1概念。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是指在园林建设时,要以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与协调为主要发展目标。经由生态学基本原理,探索植物种群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植物种类的特征和发展历程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了解植物种类与城市的互补作用后,就要避免其发生相克,形成比较规律的人工城市生态系统。在生态园林城市系统之中,依托自然地理地貌与自然生长的草木等植物,做好城市绿化建设。因地制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协调种群之间的关系,形成城市特有的风貌,体现出应有的城市气息。1.2基本功能。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基本规划建设时,主要满足3方面功能:(1)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要存在观赏性,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配置资源,最终形成美观的人工植物生态群落。绿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通过生态园林建设,提升城市的观赏性、价值性和公益性,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2)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园林时,调整好植物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物种的光合、净化作用,调节城市微气候,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颗粒灰尘含量,防尘固沙,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平衡。(3)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结构合理性,合理安排园林建设时间、空间、结构等基本要素,将其与城市建设相统一。

2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实践探析

把握“生态园林”建设主题,突出生态功能定位三峡工程建设对坝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大多数在采取对策和措施后可以大大减免或修复生态环境。如三峡坝区“秋意园”(绿化面积近38万m2)生态园林建设避免了按城市公园或游园的模式来设计,把生态功能放在首位,以“生态园林”为模式,以“大写意”为表现手法,营造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广泛采用乔、灌、藤本及地被植物各自不同的生态效益和观赏效益,避免单一、简单的组合,在有限的园区内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体现植物的多样性。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建设造成的高砼体墙面与高边坡面等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发展垂直绿化,突出生态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在适宜地段应多营造乔木混交林和乔、灌、草混交复层林,增加乔、灌木层绿化量,改善植物空间结构,向立体空间要绿量和效益。尽量避免地形改造,减少客土更换三峡坝区地表土壤为花岗岩风化砂,不保墒、不保肥,欲种植物需客土更换改良,从其他山地和农田取土更换,如此辽阔的区域,不仅会再次造成大面积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对机械、人力、财力的浪费也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工程设计伊始即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尽量保持和利用原有地貌特征。“截流纪念园”(绿化面积近10万m2)、“秋意园”位于大坝左右岸厂前区,是坝区的视觉焦点,园林建设场地都是原水利建设施工工地,场地平整是园林工程设计难度最大的阶段,也是能否形成整体自然效果的关键。如“秋意园”在场地竖向设计中,场地平整的重点是115平台纵向石质场地长度达百余米,与相邻场地的落差达12m;苏覃路“废石料谷”以及与之相邻的115平台向原青云公司所在地过渡的坡地地形处理。为了使整个场地与生态园林建设相匹配,在设计中反复调整竖向设计,变苏覃路为“生态谷”的设计理念,在几块落差较大的地形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形成平缓顺畅、排水良好的坡面衔接过渡,较好地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场地的自然化处理,大大减弱了工程建设留下的人工痕迹,营造自然、亲切的地形起伏,形成生态园林建设的整体自然效果,使得坝区环境趋于和谐。又如“截流纪念园”将原坑洼地建成生态水池,形成以缓坡绿地与生态水池相结合的自然生态景观,突起部分修建成小山丘,将大江截流所用剩余四面锥体放置小山丘四周,形成四面体山,避免了地形改造,也减少了客土更换,既节约资源,体现循环发展建园,又平添一处风光秀丽、凸显水电生态风景园林的特色山水景观。

利用乡土树种,营造独特植物生态景观园林植物乡土化是节约型园林的生态学基础。乡土植物适应性强,种植易成活,养护管理容易,造价相对低廉,还可突显地区特色。三峡库区已知种子植物55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达54种,有足够条件营造独具特色与艺术个性的三峡坝区“生态示范基地”。如三峡坝区的行道树和分车带上的植物景观都是就地取材,且一路一景,各呈风采。对库区淹没带下的珍稀濒危植物在蓄水前进行保护性抢救。如2004年实施的“三峡坝区古大树保护移植工程”,在“截流纪念园”、“秋意园”共移植古大树22科38种,152株,其中常绿乔木70株、落叶乔木82株。这些树龄普遍在80~100年间的古大树如今已全部得以存活,在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同时,也丰富了植物品种,实现了生态园林建设对植物多样性的要求。现今,游者还没进入“截流纪念园”,就被园区大门前2棵胸径达2.2m的古大树——黄桷树所吸引和“震撼”,游者纷纷在其前驻足拍照留影,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见证三峡工程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的库区珍稀古大树,无疑会成为观光游客们喜爱的另一个亮点,这都将大大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见附图)。附图截流纪念园大门的大树植物景观,减少人工雕琢痕迹生态风景园林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在植物配置中,应掌握各自不同的色相与季相变化,各种植物混合搭配成乔、灌、地被的不同层次的混交林,将树木、花草、地被植物的自然风姿巧妙的组合在一起,达到不是自然胜似自然的目的,尽力避免弄巧成拙的人工雕琢痕迹。如“秋意园”即是用金色来蕴涵秋天的丰收与喜悦,通过高大乔木、色叶灌木和野花组合的植物层次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配置营造自然生态景观,尤其是对野生花境的建植,具有独到之处,抛弃矫揉造作的园林趣味,形成植物季相变化分明、自然质朴、具山林野趣的生态园林景观。“截流纪念园”在植物布局上注重乔灌花草结合、疏密结合、落叶与常绿结合、色叶与基调植物结合。在区域性植物为主的原则下,园区周边布置密林大树,特别是两端为密林大树群,构造出纪念园植物主体空间。中间为疏林、花灌木,以留出足够的空间给游客,同时紧密融合园内景点,地被花灌植物大方成片布置。四面体山是地被花灌布置的重点,通过地被花灌及少量乔木的布置,营造出一种突出四面体山的疏林景观,体现出简洁明快与现代风格。植物色彩通过落叶乔木与大灌木的色彩变化,体现植物季相变化;片植的色叶花灌木,在体现春的清新、夏的馥郁、秋的绚灿、冬的萧肃中,使园区与长江、大坝在自然中融合。利用节水措施,减少养护消耗节约用水、减少消耗应从植物品种选择、配置、绿地灌溉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坝区园林建设在节水措施方面,(1)尽量选择耐干旱植物种类,如宿根植物、球根植物、深根性植物、针叶植物等,这些植物成活后对水分的要求相对较低。(2)采用先进的微灌节水技术,如喷灌、微喷、滴灌等,以节约用水减少浪费。(3)根据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植物,选择不同的浇水作业方式。(4)严格控制园林绿地硬质地面铺装,必须铺装的如园林小道等亦选择透气、透水性的环保型铺装材料,如在“截流纪念园”等园林工程建设中,石板嵌草、植草格、透水性地砖、透水性生态砂石路等生态化园路都有广泛的应用,且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

科学规划设计,精心养护和管理。生态园林应以便于养护和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园林建设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除园林建设工程施工结束后的精心养护和管理,在园林建设的设计施工阶段就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和规范施工。如在工程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如何应用“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这个最基本的生态原理,园林结构相对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系统越稳定,稳定的园林系统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要注重以乡土树种为主,切实做到适地适树,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尽量满足各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为后期的养护和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从传统园林发展到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总趋势,三峡坝区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实践表明,要突出“青山、绿水、银色大坝”的生态景观主题。在园林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应将园林环境效益放在园林综合效益的首位,这是建设好生态园林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但营造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本文作者:王平辉王作明张萌工作单位:湖北省宜昌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查看全文

生态园林及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生态园林在我国被提出,并开始兴起。我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其所提出的生态简约主义和土人创建的“足下文化、野草之美”也正是生态园林的一种理念。生态园林规划设计的重点在于:1)追求自然,因地制宜,兼多功能,自然是生态园林之本,自然的优胜劣汰本身就是形成稳定植物群落的过程;2)休闲与文化是园林之本质,更是生态园林内在的精神物质。生态园林不仅仅强调园林的生态性,有时还要求园林景观的保健性,当然生态园林必然应是美观的。生态园林不但要具有艺术性的外观,更重要的是拥有科学的文化内涵。

1生态园林绿地构成要素分析

1.1自然要素

园林绿地中的自然要素包括土壤、地形、园林植物、水体、山石等。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因子是最基本的要素。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尊重绿地中自然要素的自然规律,并合理安排与利用。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土壤往往会被设计者与建造者所忽略。然而,土地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条件,土壤状况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所以,保证土质的良好,是形成良好园林绿地景观的基本保障。另外,在园林绿地中,对于地形的塑造也是极为重要的。地形的重要性不仅仅反映在直观的视觉方面,而且还加入了人的感情因素。水在园林中是不可或缺的景观要素,其形态千变万化,可以表现为湖、河、湾、洞、溪、潭、滩、洲、喷泉和瀑布等多种形式。在园林规划中,水体规划应做到有曲有直、有阔有合,并形成活水体系。有山有水,方成风景,在园林中山石与水往往是并存的,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表现较为突出。山的存在会使园林增添很多乐趣,也会形成更丰富的景观感受。石的巧妙利用,也为园林带来了更多玩、赏、思等元素。其次,现代园林多数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要建造良好的植物景观,不但需要掌握从个体生态学到群落生态学等各个层面的生态学原理,还要与艺术构图及色彩相结合,如此才能建造出兼具美化功能与生态效益的植物景观。园林绿地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原则就是生物多样性原则,当然这不仅仅包括植物的多样性,还包括动物及微生物多样性。在人工建造的园林绿地中,主要强调的是植物与动物的多样性,其中包括对于鸟类、蜂蝶等生存环境的考虑。

1.2人工要素

园林绿地中的人工要素是为了使园林更好地为人所用,发挥其使用、美化及生态功能等。主要是指各类建筑物与构筑物,如园中供人们观景或者构成景观的景观建筑小品(亭、廊等)、雕塑、园路、桥梁、汀步、踏步、园椅、园凳、假山、驳岸及必需的工程设施等。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在对绿地中自然要素协调规划的同时,也要做好人工要素的规划建设。

查看全文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研究论文

简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口聚集,人类的生活环境将遭到污染,人们面临着保护自然环境的巨大任务,科学的进步表明,在城市栽植树木、花草、可以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利用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有毒气体,增温增湿,调节小气候,减弱噪音,防尘杀菌等作用构建城市生态园林,以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使人类能幸福的生活。西安市在改革开放以来园林绿化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都需要在建造城市生态园林过程中,通过园林绿化调整园林生态系统,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园林,把西安建成一个“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城市。

关键字:环境污染园林绿化城市生态园林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高楼林立,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气体废物,水质与空气被污染,噪音、光,热及视觉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地球的碳平衡,氧、水、热平衡,人们面临着保护自然环境的巨大任务,因为一切生物都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一定空间里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互相适应、互相制约、主要通过食物链进行物质循环过程,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即生态平衡。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认识到在城市内大量植树,栽花,种草,用园林绿化人为的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人们可以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通过它们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利用它们吸收有毒气体,减轻空气污染和防尘杀菌,防病治病,用它们降温增湿,调节小气候、减弱噪音、防止沙尘等。

城市与自然融合是城市未来的希望,1977年,国际建筑师协会拟定《马丘比丘宪章》指出:“城市要取得生活的基本质量以及与自然环境协调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建筑,城市与园林绿化的再统一”。近二十多年来,美国正开展城市森林运动,目标是从国土规划入手使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覆盖大片国土,城市建立大型公园,创造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绿岛,在缓和地球“温室效应”方面作为今后重点,美国计划在城镇地区植树一亿株。每年美国因燃油产生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美国通过植树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降低美国城镇地区的温度,任务完成以后每年将吸收1800万吨二氧化碳,每年可节约40亿美元能源投资。据法国测定,百货商店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400万个,而公园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100个.据上海园林科研所测定树木的减尘率是38.8%-52%,草坪的减尘率仅为16.0%-39.3%.据测定,松、柏科、木兰科、忍冬科等植物中有许多种类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松、桦、柞、冷杉等植物可分泌杀菌物质,能杀死结核杆菌,白喉菌、霍乱菌、痢疾菌等。

生态园林的建设具体体现在最大限度的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面积系数,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用改善人居环境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延长人的寿命,将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融入绿地中,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使人们在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幸福、健康的生活。

查看全文

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运用

现在住宅小区已日益成为城镇居民的主流居住空间,其宜居性自然需要被置于首位。宜居性的实现不仅需要房屋建筑的美观实用,同样需要在小区内部配置生态园林景观。生态园林的设置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全面的构筑现代人绿色环保舒适的居住空间。如果将房屋建筑比喻为现代住在小区的骨架,那么生态园林即可谓是住宅小区的血肉。园林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将刚性的建筑与灵活的人性相连,构筑起人性化的居住空间。

1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与特点

生态园林的作用可概括为如下三方面: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可以美化住宅小区。小区的绿化可以直接为居住者带来身心的愉悦,为居住者的日常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小区的和谐构建。二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植物大多有着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小区中合理进行园林设置有助于提升小区的局部空气质量。三是调控自然风,植物可以影响气流的速度和导向,通过生态景观的设计既可以引导自认风进入小区内部,还能防止寒风或沙尘对小区内部环境的不利影响。生态园林景观作为一种灵活性强、注重人性的设计需要从实用性、科学性、美观性等多方面予以考量,在此笔者简要将去特点归纳为如下三方面:

1.1综合性

生态园林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系统,其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设计的方案的综合性。换言之,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植被之间的合理配置,还需从整体入手,将整个住宅小区视为有机整体,力求做到人与植物的和谐,建筑与植物的和谐,植物内部的和谐。

1.2发展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