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游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21:29: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游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游

申论时评之生态游

生态游中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对生态游的解读。参加生态游最大的意义是,看到生态的恶化,使自己有了一种危机意识。和自然交友,是何等快乐,生态游会告诉您。

十一快要到了,今年的八天长假,一定让很多人早就筹划好了旅游的日程。生态游可说是近年来很时兴的一种旅游,但究竟何为生态游,却众说纷纭。到生态尚保存较完整的大自然中去旅游,就是生态游吗?

随着中央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中加了原生态唱法的奖项,“原生态”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如果查一查那些原生态歌手的家乡,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来自大山深处,来自还没有被开发的“原野”中。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原生态的大自然,还能有原生态的歌手吗?

生态游不仅是要到真正的大自然中,更重要的是在走进自然时,还要认识自然,和自然交朋友。

从1996年10月开始,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在北京鹫峰观鸟,到长江边看望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一头白鳍豚时……13年来,志愿者去福建的梅花山看过野华南虎,参加过怒江边僳傈人的澡堂会,和当地人一起感受怒江的激流,它是中国仅存的没被拦腰截断的大江。我们把这叫生态游。

13年,一个3岁就开始参加生态游的孩子如今已经16岁了。他曾在大巴课堂中问奶奶:他们为什么要杀大老虎?另一位从小就参加生态游的男孩,上学后告诉他爸爸:我是学校专门为我设的一个官儿:环保委员。这些孩子长大以后,面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挑战,就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做出的决断,可能会比我们更合理。

查看全文

生态游发展意见

各乡镇、县经济开发区,县级机关各部门: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县生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根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浙委[2004]23号)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委发[2005]5号)的精神,现就加快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旅游发展总体目标

1、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发挥我县区位、生态、人文和人力资源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战略高度,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兴支柱产业,逐步使其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2、明确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生态旅游业要实现“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夯实旅游产业基础,力争到年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4亿元,把我县建成交通基本贯通、接待设施初具规模、开放程度较高的“蓝天白云、山青水秀”的休闲度假区,使生态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第二步,完善旅游产业设施,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力争到年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8亿元,把我县建成交通便捷、景区基本完善、接待设施较上档次、旅游产品较为丰富的休闲度假胜地,使生态旅游业成为我县新兴的支柱产业;第三步,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力争到年全县旅游总收入比年翻一番,基本建成旅游产业发达、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服务优良、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旅游经济强县,使生态旅游业基本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坚持协调统筹发展旅游业。坚持旅游与一、二产业协调发展,把旅游业发展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依托,互促共进。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各种旅游资源,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等不可再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河流下游生态闸设计论文

历史上塔里木河(以下简称“塔河”)是一条自然河道,沿岸无堤防工程,两岸生态用水基本依靠自然漫溢。从1991年开始,塔河下游的供水矛盾日渐突出,在塔河管理局的协调下,当地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塔河乌斯满河口以下修建了约152km的不连续简易堤防,两岸堤防间距较小,基本在200m左右,并在堤防上修建了一批流量在1~3m3/s的涵闸,给堤防沿线两岸生态供水,目前,这一批涵闸由于严重淤积,已基本废弃。在这期间,还在一些大的岔流沟道上修建了一些引水控制闸,在修建初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最近几年的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001年,在塔河干流中游沙子河口至阿其克河口段两岸新建长230.12km的连续输水堤防和拖格拉阔坦等10座生态闸,减少了本河段的无效漫溢,经过2001年和2002年两年的运行,表明堤防建设对向下游输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新建的生态闸目前运行基本良好,只有苏盖特生态闸因超设计流量引水,闸后冲刷较严重,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经过这些年对塔河生态闸及引水控制闸的设计,我们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并逐渐认识到,虽然闸的规模较小,但如果不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将不能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

1.闸址的选择

在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应对输水堤防沿线生态植被进行充分调查,以调查统计的现状自然分水口为基础,根据引水口可控制的生态面积,以汛期供水为主,根据多年平均供水量,从方便运行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归并,确定生态闸的设计流量。

从引水、安全与管理方面综合考虑,生态闸一般建在堤防上。还应在结合输水堤防的走向、引水条件、河道走势基础上,利用现有引水沟道,将闸建在自然沟道上。自然沟的沟底高程一般高于大河主槽,并低于自然地面0.8~1.0m左右,作为生态引水闸,主要考虑泥沙淤积,因此,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沟冲淤基本平衡优势,不改变自然沟的现状纵坡,将生态闸闸底高程与建闸处的沟底高程设置为同一高程。

查看全文

微电网在茶山生态游建设的应用

摘要:微电网,简而言之,就是相对于国家电网之外的,独立运行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既可以与外部国家的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断网孤立运行为微电网内独立供电。它的构成包括分布式电源、储存电能装置、能量转换系统、监控操作系统、保护装置。尽管微电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在关键技术上我国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茶山生态游的建设,在加大旅游硬件建设的同时,不妨考虑将微电网的建设同时设计到计划当中。尽管会增加初期投资,但站在长远的角度上来看,微电网既能满足生态游景区的电能需要,同时也为环境保护贡献出了作用。既实现了经济价值,也实现了社会价值。

关键词:微电网;茶山生态游;建设;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建设较差,难以与国家大电网相连,至今还受到供电难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微电网的建设问题逐渐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1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文《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与此同时,中国电科院牵头编写了《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为积极推进微电网建设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规范了微电网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的发现和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2700多年以前。产茶区幅员辽阔,茶叶种类繁多。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休闲、度假、放松心情为目的生态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匹黑马。因为我国的产茶区多在南方丘陵地区,景区开发所具备基础条件较差,尤其是在电网建设和覆盖上尚存在不足之处。因此茶山生态游的建设,电能匮乏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微电网的建设,无疑为茶山生态游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从微电网的构成说起,分析茶山建设微电网的可行性因素,为微电网在茶山生态游建设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来。

1微电网的概念和构成

目前我国的电网架构,和一百多年前电力诞生之初并没有本质不同。它的设计基于集中式结构,几个大型的发电厂生产电力,再通过电网输送到几百数千公里外的用户侧。微电网的提出和建设,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并且解决了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的难题。1.1微电网的概念。微电网指的是将分布式电源、电量存储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操作监控系统和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微电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并网型微电网,可以与国家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供电系统运行,为网内的用电设备供电。还有一种是独立型微电网,通过发电装置和储能装置,实现微电网内用电量的自我平衡。与国家电网不同的是,微电网大多利用绿色能源进行发电,它的建设和推广,对减少污染排放,促进区域绿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2微电网的基本构成。对于微电网的建设来说,由于存在项目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不同项目在结构上可能会有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在技术架构上,所有的微电网都是基本相同的。一般来说,微电网的构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单元模块。电源。微电网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就是电源。选取电源的种类,要综合各种因素,首先要满足微电网内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其次要从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进行考虑,最终确定选取哪种类型的电源。常见的电源有光伏、风能、往复式内燃机、以及其他分布式发电技术如:小型水电,小型波浪发电,地热发电,小型潮汐发电等等。在所有电源中,最受到广泛关注的就是分布式光伏电源。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的提升,我国光伏电池的价格大幅下降,成本的下降为基于分布式光伏的微电网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光伏微电网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主要来自维护和电量存储系统的要求。一方面来自环境因素,太阳能电池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时,其性能会下降,使用寿命会大幅缩短。另一方面,由于阳光具有间断性,到了夜间,光伏电池就会失去作用,因此对电量存储设备的性能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光伏电池的装机数量越大,储能系统的容量也要相应的增加。其次是风能发电,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了风能发电的布局,即成为当地环境的标志性建筑,又实现了电能的自给自足。电力管理系统。电力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将分布式电源发出的电力,从电源输安全的送到用电设备。为方便使用,电力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转换装置,将电源处处产生的各规格的电能,转换成满足网内用电设备需要的用电形式,例如光伏产生的是直流电,而家用电器则用的是50Hz交流电,如果不进行转换的话,电器也不能正常进行工作。现代微电网还融入了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软件来控制系统,微电网的运行得以更加的高效和稳定。储能系统。顾名思义,该系统是为储备多余电量而设立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有了储能系统的存在,微电网内部电力供需平衡才得以实现,电压和频率得以稳定稳定。不仅如此,储能系统还可保证微电网内所有用电设备用电需求,随时可以得到满足。在微电网系统中,目前常见的储能设备有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电解池等等。用电设备。微网建设的目的就是为网内用电设备提供所需电力,系统中全部的发电量的设计以及储能设备中的电能储备量的设计,都要围绕着用电设备总负荷来进行。因为电量总功率是不变的,因此综合考量网内用电设备的总用电量,对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十分必要,因为它们决定了发电装机容量以及对储能系统的要求。例如,对一个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微电网来说,为手机充电的负荷,对系统影响微乎其微,而开启电冰箱或者空调这样的用电设备,则对系统管理用电负荷带来很大的影响。对外连接设备。一般来说,并网式微电网要与国家电网相连,两种电力之间的交换要方便快捷容易操作。这种类型的微电网,目前多在校园和医院中常见,国家电网是主力电网,因外部因素导致国家电网断电后,可紧急启用微电网。

2微电网的运行和作用

查看全文

县文明生态村创建和乡村农家游发展讲话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开展乡村旅游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我县农家游或叫乡村旅游的成绩与差距

乡村乡村旅游是以农家庭院为单位,农村的区位优势、生产条件、耕作方式、田园风光,利用农家庭院、花圃、果园、菜地、农田等自然条件和风土民俗,吸引城市游客,开展集观赏、采摘、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经营活动。随着我县坝上生态观光旅游逐步发展壮大,为了延伸产业链条,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2009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乡村农家游的决定。经过一年来正确引导和精心扶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家游发展初具规模。2009年全县共发展农家游110户,涉及哈里哈、棋盘山、龙头山、御道口、山湾子、围场镇、四道沟等10多个乡镇,年接待游客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9万元。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哈里哈乡扣花营村的集中连片发展;棋盘山镇实行了领导干部包户制度;龙头山乡结合移民新村建设,统一对农户进行规划设计;四道沟乡李艳军自己创办了“农家游旅行社”等等,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总结,为农家游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在发展农家游过程中,全县共改造小街小巷58处,硬化路面8560平方米,种植各种树木8000余棵,裁植花卉20000余株,新建和改建房屋300多间,改厕57间,购置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173台件,累计投入资金达到300多万元,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三是保障机制日趋健全。为加大对农家游的培植力度,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旅游、卫生、土地、环保、物价、建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并明确一名副职领导干部具体负责。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施意见》、《发展乡村旅游农户奖励办法》、《发展乡村旅游业考核办法》、《农家游开业基本条件》等规范性文件,部分乡镇还成立了农家游产业发展协会。日趋健全的保障机制为农家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四是帮扶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县委、县政府对48户示范发展户明确了48个帮扶部门进行帮扶,帮扶部门不仅帮农户筹集资金、物资、规划设计,还帮农户对外宣传和介绍客源,收到了良好效果。如县委办、政府办在帮扶过程中不但为农户解决了实际困难,还为所帮扶的农户带去了一大部分客源;计划生育局通过“幸福工程”项目,主动为积极性高的5户农民提供3万多元周转资金;县交警大队在没有确定帮扶任务的情况下,主动上门进行帮扶。据统计,全县帮扶部门帮扶物资累计达16万余元,帮助农户介绍客源达1.6万人次,为农户增加收益20多万元。通过帮扶部门的大力扶持,不仅为农户解决了实际困难,排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还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百姓的一致赞同。五是发展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和外出学习参观考察,不仅使农户感受到了农家游为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还拓宽了农户视野,更新了观念,增强了信心,逐步实现了由政府推动发展向农户主动发展的转变。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县发展农家游是大有可为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我们可以看到的好处大体上有以下几点:首先,发展农家游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通过外地的经验和我们自身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达到“开发一方景区、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益。从而使广大农民参与到“大旅游”中去,并从中得到实惠。是贫困地区走开放式扶贫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从我县农业生产和旅游发展现状看,当旅游旺季来临之际,正是我县农业生产农闲之时。农民放下手中的农活儿,敞开农院,广纳全国各地游客,从事旅游服务和务农两不误,将农业生产和旅游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其次,有利于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开展乡村旅游强调的是充分利用乡村地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的无形资产(如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具有投资少、效益高、回收快等特征,相对于其它产业发展更具有比较优势,市场风险也相对较小。农户只需将自家庭院加以硬化、绿化、美化、改水、改厕,并且购置一批厨房餐具,经过必要的学习培训,在县旅游部门检查合格后,便可挂牌对外营业。旅游旺季时接待游客,淡季时自用,不仅提高了旅游接待水平,还培养了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农民的鸡、鱼、肉、蛋、蔬菜等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还可以就地得以消费,增加农民收益。第三,可以促进非农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众多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反过来又可以带动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开发乡村旅游无疑可带动农村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发展,改变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薄弱的方面。第四,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家游吸引大批城里人来农村感受自然、体验生活。同时,农民足不出户就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工一条龙,吃、住、娱、购多种经营,农民不再将离乡进城作为感受现代生活的唯一途径,而是就地可以享受城市带来的文明成果,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农家游为农村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拓展了农民视野,转变了农民思想观念,改变了农民生活习惯,净化了农村社会风气。农户通过硬化、绿化、美化庭院及改厨、改水、改厕和改造居住条件,从而对于改善乡村的社区环境、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城镇化都将起到十分有利的推动作用。第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结果表明,旅游业每直接增加一个就业机会,能带动相关的5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是相当明显的。我们围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发展农家游,带有季节性,有的劳动力旺季过后仍可以出去打工,增加更多的收益。总之,发展农家游还有许多好处,所以说我们应大力发展从我们发展实践看,我们毕竟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思想观念尚需转变。部分乡镇干部和基层群众仍存在旅游与农村百姓的生活没有什么联系的传统思想束缚。同时受片面生态观光旅游束缚,导致我们有关乡镇的部分领导的着眼点没有放在发展乡村农家游上,没有真正看到我县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巨大的潜力,在发展“大旅游”上缺乏开拓思想和创新意识。二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大部分农家游农户的庭院、客房、厨房、餐厅、厕所等配套设施相对还比较简陋;缺乏必要的消防消毒设备;排污、排水通道不畅;所在村组道路的硬化、村落的绿化、美化、亮化,及乡村旅游标志牌和宣传牌等配套设施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经营项目形式单一。当前我县农家游绝大多数以“吃农家饭”为主,经营项目只停留在提供餐饮的低层次服务上,缺乏具有满蒙民族特色的参与性、娱乐性项目,在旅游其它几个要素开发上还比较薄弱,使我县农家游的吸引力不强,游客滞留时间短,经济效益还比较低。四是规划布局特色不强。我县发展农家游的农户绝大部分是在原有房屋及庭院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在房屋造型、院落设计、屋内布局等建设上不能充分体现出民族化、个性化的特征。此外各乡镇在农家游的整体布局上也缺乏特色鲜明的规划设计,存在“村村一样、家家如此”的现象。五是服务管理水平不高。一些农家游从业人员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所限,小农思想严重,市场观念、全局观念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对从事农家游农户在安全防范、卫生防疫、日常监督等管理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六是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只限于在村口设个标志牌,打几条宣传标语,缺乏有创意有新意的包装推介,还没有真正把农家游作为木兰围场整体旅游宣传的重要部分进行广泛的宣传推介。

查看全文

“青春奥运绿色行动 京郊植树生态游”活动现场安全保卫工作方案

根据200年第届“青春奥运绿色行动——京郊植树生态游”活动参与人群不确定、植树场地分散、景点较多的特点,为确保活动期间人员的安全,使本届“青春奥运绿色行动——京郊植树生态游”活动顺利、圆满地进行,特拟定活动现场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定岗、定员、定责,确保万无一失,使“青春奥运绿色行动——京郊植树生态游”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二、活动主题:青春奥运绿色行动——京郊植树生态游

三、活动时间:200年3月26日-5月底

四、活动地点:房山周口店、房山十渡、怀柔九渡河、怀柔神堂峪、怀柔书画山、延庆玉渡山、延庆野山峡、门头沟妙峰山、门头沟天门山、门头沟十八潭、门头沟川底下、平谷金海湖、平谷大溶洞、顺义焦庄户

查看全文

在全县文明生态村创建和乡村农家游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开展乡村旅游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我县农家游或叫乡村旅游的成绩与差距

乡村乡村旅游是以农家庭院为单位,农村的区位优势、生产条件、耕作方式、田园风光,利用农家庭院、花圃、果园、菜地、农田等自然条件和风土民俗,吸引城市游客,开展集观赏、采摘、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经营活动。随着我县坝上生态观光旅游逐步发展壮大,为了延伸产业链条,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200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乡村农家游的决定。经过一年来正确引导和精心扶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家游发展初具规模。2005年全县共发展农家游106户,涉及哈里哈、棋盘山、龙头山、御道口、山湾子、围场镇、四道沟等10多个乡镇,年接待游客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9万元。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哈里哈乡扣花营村的集中连片发展;棋盘山镇实行了领导干部包户制度;龙头山乡结合移民新村建设,统一对农户进行规划设计;四道沟乡李艳军自己创办了“农家游旅行社”等等,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总结,为农家游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在发展农家游过程中,全县共改造小街小巷58处,硬化路面8560平方米,种植各种树木8000余棵,裁植花卉20000余株,新建和改建房屋300多间,改厕57间,购置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173台件,累计投入资金达到300多万元,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三是保障机制日趋健全。为加大对农家游的培植力度,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旅游、卫生、土地、环保、物价、建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并明确一名副职领导干部具体负责。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施意见》、《发展乡村旅游农户奖励办法》、《发展乡村旅游业考核办法》、《农家游开业基本条件》等规范性文件,部分乡镇还成立了农家游产业发展协会。日趋健全的保障机制为农家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四是帮扶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县委、县政府对48户示范发展户明确了48个帮扶部门进行帮扶,帮扶部门不仅帮农户筹集资金、物资、规划设计,还帮农户对外宣传和介绍客源,收到了良好效果。如县委办、政府办在帮扶过程中不但为农户解决了实际困难,还为所帮扶的农户带去了一大部分客源;计划生育局通过“幸福工程”项目,主动为积极性高的5户农民提供3万多元周转资金;县交警大队在没有确定帮扶任务的情况下,主动上门进行帮扶。据统计,全县帮扶部门帮扶物资累计达16万余元,帮助农户介绍客源达1.6万人次,为农户增加收益20多万元。通过帮扶部门的大力扶持,不仅为农户解决了实际困难,排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还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百姓的一致赞同。五是发展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和外出学习参观考察,不仅使农户感受到了农家游为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还拓宽了农户视野,更新了观念,增强了信心,逐步实现了由政府推动发展向农户主动发展的转变。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县发展农家游是大有可为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我们可以看到的好处大体上有以下几点:首先,发展农家游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通过外地的经验和我们自身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达到“开发一方景区、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益。从而使广大农民参与到“大旅游”中去,并从中得到实惠。是贫困地区走开放式扶贫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从我县农业生产和旅游发展现状看,当旅游旺季来临之际,正是我县农业生产农闲之时。农民放下手中的农活儿,敞开农院,广纳全国各地游客,从事旅游服务和务农两不误,将农业生产和旅游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其次,有利于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开展乡村旅游强调的是充分利用乡村地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的无形资产(如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具有投资少、效益高、回收快等特征,相对于其它产业发展更具有比较优势,市场风险也相对较小。农户只需将自家庭院加以硬化、绿化、美化、改水、改厕,并且购置一批厨房餐具,经过必要的学习培训,在县旅游部门检查合格后,便可挂牌对外营业。旅游旺季时接待游客,淡季时自用,不仅提高了旅游接待水平,还培养了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农民的鸡、鱼、肉、蛋、蔬菜等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还可以就地得以消费,增加农民收益。第三,可以促进非农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众多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反过来又可以带动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开发乡村旅游无疑可带动农村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发展,改变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薄弱的方面。第四,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家游吸引大批城里人来农村感受自然、体验生活。同时,农民足不出户就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工一条龙,吃、住、娱、购多种经营,农民不再将离乡进城作为感受现代生活的唯一途径,而是就地可以享受城市带来的文明成果,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农家游为农村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拓展了农民视野,转变了农民思想观念,改变了农民生活习惯,净化了农村社会风气。农户通过硬化、绿化、美化庭院及改厨、改水、改厕和改造居住条件,从而对于改善乡村的社区环境、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城镇化都将起到十分有利的推动作用。第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结果表明,旅游业每直接增加一个就业机会,能带动相关的5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是相当明显的。我们围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发展农家游,带有季节性,有的劳动力旺季过后仍可以出去打工,增加更多的收益。总之,发展农家游还有许多好处,所以说我们应大力发展

从我们发展实践看,我们毕竟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大差距。

查看全文

农村供水用水管理耦合协调分析

水是农业命脉,是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1,2]。而面对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以及我国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匮乏现状,我国农村水资源现状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维稳的重要因素之一[3]。“水少”、“水污染严重”是农村水资源面临的2大问题,水环境一旦进一步恶化,水的供需矛盾将会被激化[4]。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很早就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开发区与农业生产基地,但仍然存在生态系统与经济基础薄弱以及水资源不足等问题[5]。农业是农村的主要产业,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作为黄河流域人口占比很大的群体,农村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应当得到重视,社会各部门各环节应当对农村用水进行管理[6,7]。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各省、自治区针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供水用水现状,陆续提出农村供水用水管理条例或农村饮用水管理等一系列农村供水用水管理措施,在农业生产与农村供水用水等各个方面均有体现,但效果不一[8-10]。近期关于黄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系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分析与综合评价涌现,彭俊杰[11]等认为,2010年后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两级分化区域明显;崔璟坤[12]等通过构建黄河流域经济带乡村-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体系,提出黄河流域应长期坚持“环境优先”的战略;高志远[13]等分析了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水资源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认为经济发展质量需进一步提升,但对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农村水资源与水环境方面鲜有报道。农村供水用水管理是发展节水型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在近几年黄河流域各省陆续提出农村供水用水管理办法,但实施效果与未来方向仍然需要深入分析与研究。故本文建立包括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5个省份2000—2020年的农业用水量、农业水污染量以及新增节水灌溉面积、农村居民用水定额等指标与5个省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近20a的产量、价格指数以及水利工程建筑投资等共19个指标的指标体系,构成以农村生态、农业水资源和农村经济为子系统的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系统,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农村供水用水管理进行耦合协调分析,评价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农业农村供水用水管理实施现状,并预测未来4a农村供水用水管理协调发展趋势,以保障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农村供水用水安全为目标,为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新型农业提供技术参考与支持。

1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及预测

1.1研究区概况黄河流域,是指黄河水系从源头到入海这条河流所影响的地理生态区域,本文把黄河中下游流经省区的相关面积称之为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份有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气候特征为温差悬殊,自西向东由冷变暖,光照充足,太阳辐射较强,降水集中,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1.2数据来源与处理本研究使用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2000—2020年共21a的数据分析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的演变特征。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公报》、《山西省水资源公报》、《河南省水资源公报》、《陕西省水资源公报》、《山东省水资源公报》以及部分省统计公报。极少数缺失数据采用拟合法估算而得。1.3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的确定本研究综合考虑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农村供水用水实际情况,结合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系统的作用机理,科学、客观地建立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来综合反映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的水平。本研究相关指标共19个,采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测度各指标的观测值内部差异程度来计算其权重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定性方法的不足,得出的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1.4耦合协调模型及类型划分本研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便更好地评价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系统耦合发展的协调程度。根据相关研究[14]确定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计算方法:式中,C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T为指标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a、b、c为3个子系统的权系数。本研究认为,农村水资源、农业生态和农村经济3个子系统对农村供水用水管理方面影响与表现力作用相似,故取a=b=c=1/3。通过参考相关文献[15,16],确定耦合度和耦合协调类型划分标准如表2所示。1.5ARIMA预测模型ARIMA模型是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是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之一。ARIMA(p,d,q)中,AR是“自回归”;p为自回归项数;MA为“滑动平均”;q为滑动平均项数;d为使之成为平稳序列所做的差分次数(阶数)。

2结果与分析

根据公式(1)~(3),计算2000—2020年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系统的耦合度C和耦合协调度D,并对其进行类型划分,结果见图2、表3。由表3计算可以得出,2000—2020年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60。从总体上看,2000—2020年耦合协调度呈现递增趋势,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0.223增加至2020年的0.853,由此可见,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系统耦合协调速度快,质量稳定。具体来看,2000—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的上升趋势的表现形式不同,系统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耦合协调度类型上看,从2000—2003年,系统协调程度呈现中度失调的状态,2004年系统耦合协调程度由中度失调转变为轻度失调,2005—2006年为濒临失调,到2007年,系统耦合协调程度由失调转为勉强协调,再到2008年的初级协调。2009—2013年一直处于中级协调,到2014年协调程度下降,到2015年又有所回升,在2018年,系统协调程度提升为良好协调,一直保持到2020年。整体呈现“起点低、有波动、后发有优势”的发展特点。这说明在研究期初期,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各省、自治区相对落后,农业水资源、农村生态与农村经济均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对于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的建设规划甚少,系统的整体开发与需求也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但是受黄河流域地域资源限制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制衡,发展的质量与速度有限,这一结论与赵良仕[17]等的研究相似。总之,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系统总体跨入了良好协调范围。从图2可以看出,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以下简称“D值”)在2000—2020年期间有所波动,在研究期初期D值较低,从2004年开始大幅上升,到2009年后D值随时间的变化波动逐渐变小,从2010年后趋于平稳,在2018年有所攀升;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从21世纪起,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大多数省、自治区为水资源发展滞后性的大背景下,既包括因自然条件较差导致水资源缺少的中西部省份,如山西、内蒙古、陕西,也包括由于经济发展过多消耗水资源的东部地区山东以及因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资源节约利用能力较差,为生态环境滞后型的河南,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求矛盾对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系统造成压力,农村供水用水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开始显现,中央及有关部门将视线由经济优先发展逐步转变为生态优先发展,即从相对发展的角度看,2004—2010年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于生态环境质量,系统呈现出良好的协调发展势头。而在2010年后,波动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在201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严格监察黄河流域及周边省水土保持建设进展,农村生态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在2010年后趋于稳定,且在2011年后黄河流域各省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提高,对于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的规章制度也相继涌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农业生态质量得到改善,3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趋于平稳。在2014年,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重视正式落实,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思路集中建设重大水利工程,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把水利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加强生态与经济建设齐头并进。从2016—2020年,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陆续提出一系列农村供水用水管理制度,分别有《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饮用水供水条例》、《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征求<河南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草案)》、《关于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陕西省“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等,细化农村供水用水管理,落实运行与管理,故在研究期后期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以2020年农村生态-农业水资源-农村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值为基准,运用ARIMA预测模型向后设置4期预测,为期4a,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向后1期D值稍有回落,但向后2期、3期、4期、5期D值都稳定增加,直到2024年系统达到优质协调,因此需保持经济、资源与生态协同发展的理念,以经济与资源作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方能保证农村供水用水管理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3结论与对策建议

查看全文

思想大解放推动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命题。将抢抓柞小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大好机遇,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一、以发展的目光看待优势,认真谋划旅游产业。

境内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有森林生态、地质地貌、人文古建、水上游乐等旅游资源。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以最具特色,境内原始森林茂密,古藤老树,鸟语花香;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以北阳山系的喀斯特地貌、乾佑河流域的秦岭石窖为代表,境内山石林立、山地景观变化万千;人文古建旅游资源以白侍郞洞、黑龙庙、刘家大院、云镇古街、塔云山寺、朝阳观为主,古色古香,南北交融,巧夺天工;水上游乐旅游资源以旬河、乾佑河为主,水上漂流,有惊无险。这些景区景点风格不同、优势互补、各具特色,是生态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和完善西安以名胜古迹为主的旅游资源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又地处西康交通要道,北通西安,南接安康,西康铁路横贯县境,西康高速公路柞小段即将通车,已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在周边还有柞水溶洞、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目前已形成了以西安为主要客源地的旅游市场和环形线路,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区位和广阔的前景。近年来,坚持以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开发为龙头,先后投资1亿多元修通并硬化了通向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的三条入园公路,完成了园内双头马、茨沟和四海坪三大景区的景点建设任务,硬化改造了园内支线公路,开通了主门户区无线通讯和有线电视,公园住宿床位达到500个。投资2000多万元,拓宽改造通往塔云山寺的景区道路,全面修复了人文景观;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县城绣屏公园。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大酒店即将建成投入运营,绣屏山庄、天坤都市等服务设施正在抓紧建设;在通往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的公路沿线,规划建设了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农家乐,全县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为旅游产业的突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以开放的理念选准定位,着力提升旅游产业。

按照全省革命红色游、人文古迹游、生态景观游的战略框架,旅游产业的发展应突出生态主题,依托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以县城为中心,以周边乡镇“三农游”为补充,精心打造北通西安、南接安康的秦岭生态旅游圈。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建设成为集旅游、健身、休闲、度假、探险、科考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同时,努力开拓省内和省外两大客源市场,近期以国内游客为消费主体,立足、、,西北地区,带动其他省区。以休闲度假和中短途旅游为主,联系周边大中城市旅行社,构建产业拉动网络,使来的游客在3-5年内达到10万人次以上,5年后达到3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亿,带动相关产业收入5亿万元,真正使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秦岭生态资源、鬼斧神工的山地景观资源、南北交融的秦楚文化资源,突出资源差异性,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区。

三、以有力的举措打造精品,努力做大旅游产业。

查看全文

水库调度研究管理论文

一、现行水库调度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水库调度主要是围绕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所进行的。依据水库既定的水利任务和要求而制定的蓄泄规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库调度方式。长江流域现行水库调度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防洪调度与兴利调度。防洪调度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水库大坝安全和处理防洪与兴利的矛盾。对不承担下游防洪任务的水库而言,防洪调度的主要任务是在确保水库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库兴利效益;对承担有下游防洪任务的水库,防洪调度的主要任务,是在确保水库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处理好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通常采用的调度方式有:固定下泄(一级或多级)、补偿调节、预报预泄等,汛限水位是处理防洪与兴利矛盾的基本特征水位。兴利调度一般是在非汛期,按照水库所承担兴利任务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水资源,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调度方式,按照工程任务一般分为:发电调度、灌溉调度、供水调度等类型。

以丹江口水利枢纽为例,其初期规模的综合利用任务为: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及养殖。大坝加高后水库调节能力及承担各项水利任务的能力将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其水利任务将调整为:防洪、供水、发电、航运。丹江口水库现状及大坝加高后,洪水调度方式均为预报预泄、补偿调节、分级控泄;兴利调度现状按水利任务主次,依据水库调度图进行控制运行。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按发电服从调水、调水服从生态的原则拟定控制水位和调度规则,在满足水源区用水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调水,并按库水位高低和来水情况,分区进行调度,大水多调,小水少调。

现行水库的管理制度和调度运行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协调防洪和兴利的矛盾以及兴利任务之间的利益。从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的角度看,现行调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大多数的水库调度方案没有考虑坝下游生态保护和库区水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一些大型水电站在进行调峰调度运行时以及支流中开发的引水式水电站,往往只重视发电效益,忽视了坝下游生态保护的要求,如电站在调峰运行和引水发电时,导致坝下游出现减水河段,甚至脱水河段,使坝下游水生物(尤其是鱼类)的生存环境遭受极大破坏,一些减水和脱水河段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直接威胁坝下游水生态的安全;由于水库对下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可能引起水库下游局部河段出现水体富营养化。二是受水库调度运行的影响,也会引发库区局部缓流区域或支流回水区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水华”现象的发生;水库消落带的利用与水库的调度运行不协调,可能造成消落带利用而污染水库水质。三是缺乏对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目前长江上游干支流水电开发基本进入全面开发的状态,一些工程规模大、调节性能好、综合利用效益大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这些枢纽工程建成后,如果仍采用目前的调度与管理模式,各发电公司仅按枢纽各自的任务进行调度运用,势必会造成对水资源统一调度的不利,不仅会影响流域梯级水库整体的综合利用效益,而且还会导致生态与环境等一系列影响。例如,如果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同步蓄水、放水,下游河道水量大幅减少或增加,将对长江中下游的生态与环境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从三峡水库调度运行面临的问题和沱、岷江流域梯级开发及水库调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现有水库调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三峡水库调度运行面临的问题

查看全文